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现状

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现状范文1

>>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及路径分析 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育对策研究 当代高校青年教师价值取向选择偏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高校青年教师体育锻炼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怠倦现状及对策研究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群体职业道德建设的发展现状及提升方法 高校青年教师创新能力研究 新建本科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 地方医学院校青年教师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与提升对策 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 地方师范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职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8]潘懋元,罗丹.高校教师发展简论[J].中国大学教学.2007(1):5-8.

[9]倪海东.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动力及激励机制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5):10-13.

[项目支持:浙江省科技厅一般软科学研究项目(2013C35028)和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Y201328379)]

(上接第42页)

参考文献:

[1]胡文仲. 中国英语专业教育改革30年[N]. 光明日报, 2008-11-12.

[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胡文仲. 对于我国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回顾和再思考[J]. 外语界, 2008b(5):18-23.

[4]何其莘. 培养21世纪外语人才[J]. 外国语,2001(1):4-27.

[5]何其莘,段桐生,黄源深,刘海平. 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1):25-29.

[6]入世与外语专业教育课题组,关于高等外语专业体制与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一)[J]. 外语界,2001(5):22-26.

[7]刘天伦. 培养目标与可利用资源[J]. 外语界,1996:1.

[8]胡文仲、孙有中. 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5):243-247.

[9]张绍杰,杨忠. 高校外语专业在新世纪面临的危机和对策[J] . 外语界,2000(3):2-7.

[10]蓝仁哲. 高校外语专业学科属性与培养目标――关于外语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思考[J]. 中国外语,2009(6):4-8.

[11]蔡伟良. 对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重读《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有感[J]. 外语界,2009(1):30-35.

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现状范文2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普通高校;江西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6-0075-04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iz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mmon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in Jiangxi

DU Guo-ru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13,China)

Abstract: By investigating and studying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iz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in Jiangxi province, the author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colleg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Jiangxi are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iz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but their understanding is not accurate and profound enough; the practice of individualiz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is in progress, but the physical education features and effects of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are not significant enough. The author proposed that the understanding should be enhanced and the practic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order to boos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iz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ization education;common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Jiangxi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使大学生人人享有体育教育的权利,得到个性充分发展和人格健全,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体育教育工作的基本职责[1]。当今世界个性化发展的思潮越来越猛烈,在各个社会领域都强调个性化,表现在商品上要个性化才能赢得市场;单位、企业的个性化才能求发展;人的个性化、人格化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的个性化发展,已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的高度关注[2]。人们逐渐认同了“最好的教育是使学生得到最大发展的教育”[3],使每个学生最大程度地进步是教育的使命,也是教育的一种新理念,教育个性化成为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为此,我们对江西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江西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思路与策略,为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具有健全个性和人格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服务。

调查有问卷调查与实地调查:(1)2007年9~10月,对江西省部分普通高校(南昌大学、江西师大、江西理工大学、江西工程学院、江西财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宜春学院、九江学院、赣南师范学院、上饶师范学院等)的体育教育管理人员56人,体育教师84人,大学生350人进行问卷调查,分别收回问卷:40、65、285份,回收率分别为:71.4%,77.3%,81.4%;有效问卷管理者36份,体育教师62份,学生268份,有效率分别为:90.0%,95.4%,94.0%。另外,发放专家问卷30份收回问卷25份,收回率83.3%,有效问卷23份,有效率92%。调查问卷设计进行二轮有效性评定,评估其内容效度(r=0.85);调查信度采用对半分测方法进行信度检验(r=0.87),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符合科学调查研究要求。调查数据采用EXCEL 2003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处理。(2)2007年7~12月,对上述高校体育教育现状进行实地调查,近距离观察了解高校体育教育内容、方法、组织管理、体育文化氛围,以及学生发展等方面的特色和个性问题。并对江西省部分高校的体育领导10人、体育专家和学者20人(副教授以上)、大学生30人进行访谈。就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的认识、建议等相关问题进行个别交流,获取了许多信息和宝贵意见。

1对体育教育个性化的认识

认识来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是提高实践效果的基础。我们拟从体育教育思想、体育教育个性化含义,以及体育教育个性化改革的目的意义等方面认识状态进行分析。调查表明,有16.7%的体育教学管理者、19.4%的体育教师、25.0%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要以健身教育为指导思想;有22.2%的体育教学管理者、16.1%的体育教师、20.5%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要以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有33.3%的体育教学管理者、33.9%的体育教师、26.1%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要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有16.7%的体育教学管理者、17.7%体育教师、15.7%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要以快乐体育为指导思想;只有11.1%的体育教育管理者、8.1%的体育教师、9.3%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要以健康体育为指导思想等。这说明当前江西省高校体育教育指导思想和观念上仍存在较大的差异,出现一定的多元化现象,也反映出对体育教育思想的认识不足。教育思想是对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等的总体认识和看法[4]。健身教育来源于社会健身的热潮,强调体育教育的生物作用[5],但对体育教育的其它效能反映不明显,因而不足以作为体育教育思想;全面发展来源于教育目的,反映了体育的多功能要求,但太笼统没有体现体育教育的特殊性,因而也不宜作为体育教育思想;终身体育来源于终身教育,强调的是离开学校以后参与体育活动,因而它作为现在体育教育指导思想也显得有些不足;快乐体育来源于日本“生涯体育”,注重的是体育教育的心理效应[6],也不足作为体育教育的总体认识。只有“健康体育”能较好地反映体育教育现象的本质及其问题的总体认识,健康包括生物效应、心理效应、社会适应的要求,它涵盖了上面多种体育教育观念的内涵,也符合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和我国树立的“健康第一”教育指导思想[7],因而它作为体育教育思想是比较恰当的。可是江西高校师生对健康体育的教育思想的认识非常不足,急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其次,对体育教育个性化的认识状态,调查结果表明:有33.3%的体育教学管理者、27.5%的体育教师、30.2%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个性化是指学校体育教育的特色化。显然这种认识把体育教育特色当作个性化,有一定代表性和体育教育改革意义。有13.9%的体育教学管理者、17.7%的体育教师、6.7%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个性化是指在体育教育中强调个别化的要求。这种认识虽然有特别化认同,但反映出在体育教育个性化中强调特殊化要求,是不太正确的。有8.3%的体育教学管理者、16.1%的体育教师、6.3%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个性化是指体育教育的人文化;这种认识有一定进步,反映出体育教育以人为本的要求,但对体育教育个性化的含义,仍存有人性和人道的思想认识问题,也是不够正确的。有41.7%的体育教学管理者、35.5%的体育教师、53.4%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个性化是指发展学生个性,要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个性,科学有效地组织体育教育过程,实现体育教育发展学生个性目标。这种认识具有一定普遍性,把体育教育看成是学生个性教育,反映了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可见,当前江西高校对体育教育个性化认识有一定基础,多数人基本上了解体育教育个性化含义,这对推进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认识的全面性、本质理解的深刻性、准确性等还有所欠缺。因此,需要加强研究学习、宣传教育,提高认识。体育教育个性化是以个性化教育为指导思想,以学校体育教育特色化建设为基础,以体育教学过程个性化为手段,以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为目的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8]。

再次,对体育教育个性化改革目的和意义的认识现状,调查结果表明:有27.8%的体育教学管理者、25.8%的体育教师,29.1%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改革重在办出高校体育特色,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这部分人对体育教育改革方向认识较为合理,但太笼统,也较模糊,不具体,实践中也不好操作。有19.4%的体育教学管理者、17.7%的体育教师、17.2%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的目标和作用重在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健身能力,增强体质,养成终生体育习惯。这部分人群是处在原有的体育教育目标上认识,反映出对体育教育改革方向性要求认识不够。有44.4%的体育教学管理者、50.0%的教师、47.0%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改革的目标和作用重在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健身和保健能力,培养健康观念和习惯,促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充分发展。这部分人群对体育教育改革目标的理解较为正确,反映了体育课程教育改革的要求,符合体育教育个性化思潮的发展。由此看出,当前江西高校对体育教育改革目标及作用的认识有一定基础,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不少人仍没有正确理解或不明确体育教育改革的目标和作用,仍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明确体育教育个性化改革方向和要求。学校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教育思想[7],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体育教育改革,使学生学习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培养体育参与意识和能力,提高身心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8]。

2体育显性课程个性化实践现状

体育显性课程是指学校体育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正式课程或叫官方课程,是向学生传递有形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术,对学生的影响是有形的、有意识的[9]。调查结果表明:有66.7%的体育教学管理者、59.7%的体育教师、13.1%的学生认同体育课程计划与安排合理、有特色,符合学校实际。这说明还有不少学校体育教育缺乏计划性,反映出对体育教育随意性较大。有72.2%的体育教学管理者、67.7%的体育教师、36.9%的学生认同体育教学大纲根据素质教育要求已做了重新修订,加大了大纲规定的弹性。说明有不少学校对教学大纲作了相应的改变,反映出重视教学大纲的弹性化指导作用,有利于体育教育个性化;但也有不少学校没有进行教学大纲的修定工作或校本课程建设,没有进行积极地适应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改革。有80.6%的体育教学管理者、83.9%的体育教师、20.5%的学生认同体育教学内容有学校特色,并重视体育健身与保健知识和方法的教学。表明多数学校在积极地进行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但也有少数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改革力度还不够。有75.0%的体育教学管理者、51.6%的体育教师、14.9%的学生认同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体育教学方法改革,转化传统的运动技术教学形式。说明有相当多学校课堂教学在不断改变技能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改革在不断深入。有75.0%的体育教学管理者、72.6%的体育教师、43.3%的学生认同体育教学组织是以班级授课为主,课内教学组织形式多样。这说明当前高校比较重视教学组织的改革,但也反映出有一些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改革不够。有50.0%的体育教学管理者、50.0%的体育教师、31.0%的学生认同体育教学评价重视个性化教学与创新,重视课内师生间、学生间等多边互动因素和效果。说明教学评价的改革引起管理者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力度仍不够,多数学校仍处在原有的主观评价状态。有72.2%的体育教学管理者、59.7%的体育教师、26.9%的学生认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说明管理者与教师和学生的认同有差异。我们现场了解到有部分学校比较重视课外体育教育,但多数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是以学生的自愿活动为主,没有经常有组织地开展。有83.3%的体育教学管理者、72.6%的体育教师、28.0%的学生认同课外体育组织有特色,并且活动内容和形式多样。说明俱乐部制的课外组织正在高校兴起,但目前真正实施俱乐部组织的学校还不多,也有待研究。可见,江西省高校体育教育的显性课程改革正在推进,有部分学校也有尝试,但实施个性化改革的力度还不大,实践现状使学生还不太满意;另外,还有不少高校仍处在原有的体育教育方式方法上,没有进行积极改革,这反映出实践上远远落后于理论研究和学生个性的期望。究其原因,有部分高校说得多、宣传多,做得少、实践不够;也有部分管理者和教师对传统体育教学根深蒂固,对个性化教学改革不理解,认识不够;以及体育教学现状难以满足学生需求的多样性等;因此,急需加强体育教育个性化改革,适应学生素质教育的多样化发展需要[10]。

3体育隐性课程个性化发展现状

体育教育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环境(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心理环境等)和感染性机制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方面内容[9];体育设施及其安排、体育文化和体育活动中的人际关系及学生和教师的人格特点等都是体育隐性课程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具有潜隐性、无意识性,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体育行为、体育价值、观念和态度。调查结果表明,有65.9%的体育教学管理者、62.9%的教师、51.1%的学生认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心态良好,教学热情细致。说明还有不少学生对教师教学的热情不够认同,管理者和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投入也感到有些不足。有52.8%的体育教学管理者、53.2%的教师、25.7%的学生认同在体育教学中师生融洽、积极配合、师生活动兴趣高。说明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课堂气氛还要强化。有86.1%的体育教学管理者、54.8%的体育教师、32.8%的学生认同课外体育活动积极性高、学生主动性强、体育氛围好。反映出管理者与师生的认同率有显著差异,说明管理者偏好表面工作,而师生尤其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感染性认为还不够好。有47.2%的体育教学管理者、33.9%的体育教师、28.3%的学生认同校园体育文化气氛好、感染性强。说明有相当多的人认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还不够。有41.7%的体育教学管理者、22.6%的体育教师、13.1%的学生认同校内卫生、环保绿化、体育雕塑和设施好。反映出体育教学管理者和师生对校园卫生、绿化、设施等环境的建设还不够满意。可见,当前江西省高校对体育隐性课程建设还不够重视,教师的教学投入和心态还不太积极和稳定,课外体育氛围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还不够好,影响着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需要不断加强学校体育隐性课程特色建设,积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体育教育个性化,提高体育教育效果[10]。

江西普通高校体育教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体育课程建设、体育教育内容与方法改革,以及体育教育条件等方面都有不少改善。但是,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主要有:体育教育思想的认识差异较大,显得有些混乱;对“健康体育”的指导思想认识表浅;对体育教育个性化的涵义,以及体育课程个性化改革的目标和意义等认识不够深刻,导致各高校不太明确体育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深化改革的发展方向。在体育显性课程改革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体育教育内容的竞技化、教学方法的技能化、教学组织方式的单一化,与素质教育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体育显性课程个性化、特色化建设不明显;体育隐性课程建设重视不够,体育环境和感染机制的积极氛围不大,校园体育文化特色不明显,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等。因此,加强江西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是建设江西高校教育特色的重要方面,是深化体育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江西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个性化教育思想;从高校体育课程个性化建设和体育教学方式个性化入手,将校园体育文化特色化建设,作为促进学生个性和人格充分发展的重要手段[11],推进体育教育个性化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曲宗湖. 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8-32.

[2] 王涛. 个性化教学问题的探讨[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2:8-12.

[3] 钟启泉,邓志伟. 个性化教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3-38.

[4] 唐宏贵,黄靖,孙计金.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学校体育发展趋向初探[J]. 武汉体育学院学院,2003,37(4):43-45.

[5] 熊斗寅. 体育教育与人的现代化[J]. 中国学校体育,1987(2):8-10.

[6] 毛振明. 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M].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6:131-146.

[7] 国家教育部体育卫生司.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 2002.

[8] 夏惠贤. 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育[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15-24.

[9] 周登嵩. 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35-126.

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现状范文3

关键词:高中体育;健康课程;模块学业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9

一、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业评价发展现状

当前实施的新课标改革背景下,教学课程中逐渐增加了模块学业评价政策。这是一种随着发展而逐渐呈现出的新理论,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能够全方位的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发展性评价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是过程性评价,同时在推动过程中一定要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多种角度对此实施相关评价,结合多样化角度对此进行分析。但是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模块学业评价的实施操作出现了难点,其中最为困难的就是将现实和想象中的评价相混淆。从全国高中体育发展现状上看,体育模块评价已经被应用,但是并没有发生巨大变化,现实基础仍和原来一样。

很多高中学校体育模块学业评价只是表面功夫,并没有对基本现状进行分析,更深层次的只是对教师评价做出了简单的介绍。并没有从根本点上对学生进行关注和帮助,同时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在评价基础上提出更加人性化的色彩。此外,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业评价的实施只是在课余时间被提出,教学中一点都没有涉及,因而各种相关性的评价理念没有进一步的扩展。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业评价理论分析

(一)评价遵循的基本原则分析

为了能够进一步突出和展现学生体育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新课标的实施中主要提到了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业评价分析,并且从多方面对其进行了讲述,其中原则主要遵循以下几点:结合学生的素质教育,同时对照学生教程研究分析,进一步评价学生素质;积极对体育教学方面的评价进行分析,以健康为基准点,使得学生康素养、健康素质以及各个方面的技能能够显著性的提高;建立综合性原则分析,使得评价结论更加具有可行性和适用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业评价一定要遵循多样化原则,评价对象主次要分清,来减少个人评价;实现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减少其负面效应;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业评价中弱势群体也是属于整体的范畴,只有在适当的情况之下,对此进行衡量,才能够满足多方面的发展;评价措施实施中,一定要注重每个方式的不断发展,实现整个教学的透明度。

(二)评价遵循的指导思想分析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直接关系着学生健康水平发展,同时也是各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就是为了提高学生体育各种技能,同时提高各种知识,并对其基本知识进行了解,提高各项技能;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各种基本能力;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培养他们的竞争力以及合作能力;增加学生的道德建设,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帮助他们正真了解各种科学性健康知识,从而来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达成的有效手段,上述指导思想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被充分地体现,才能够进一步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业评价进行完善和发展,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展。在评价的过程中,也是要对评价方法进行更新,不断引进新的评价方式,从多种等级评价进行实施。重视评价过程,是对学生负责的一种表现,从而来关注学生每一方面的发展。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业评价新问题阐述

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业评价对于问题的阐述一定要及时性分析,因为其发展因素在不断的进行变化。同时评价的过程中,要明确基本方向,同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各种基本流程进行严格性的遵守。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生技能。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业评价关注全面动态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实施,一定要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来改善学生各种基本技能发展。技能发展和全面动态发展息息相关,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并没有对此进行进一步分析。所以全面动态评价机制应该被更早建立。体能发展是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基础,是一种长期性的坚持,才能够实现的。注重动态评价内容,才是发展中的最好方式。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每个学生不可或缺的环节,进而对其进行基本训练也是理所当然,掌握学习方法及过程是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方面。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业评价进行主体确认

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业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呈现多样化,同时其主体也处于不确定状态。同时学校在衡量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教师和学生的基本评价进行分析,从而全面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使得自己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整个过程进行综合性评价,正视自己所处的地位和环境。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业评价关注标准实施

对于评价标标准具体的理论依据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中有详细的阐述,对其统一性的标准是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业评价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来阐述其基本内容上的定制,同时对各种群体也要进行分析。对于基本标准的制定也是要根据一定的实际情况而定,从而来完善对应的数据分析,使得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得到有效的改善。同时在评语评价方面,教师要用公正的态度对此进行解说,定量标准与定性标准互相融合是学生们进一步展现自己健康技能的表现。

(四)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业评价注重方法选择

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业评价中,方法选择也是其中重要环节,其影响方面也较多。现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模块学业评价中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不同的群体,都将进一步对其进行分析,从而来改善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人性化的发展,对于定性变化一定要控制得体,并将学生体育生活中的成长记录进行分析。

四、小结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业评价中认识存在着较多问题,一定对被忽视和轻视的部分进行重视。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业评价实施的过程中对于其基本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进行分析,从而来完善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实现当前新课标中的各种对应方向。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业评价中具体的对应步骤进行一一对应,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谢钧辉.浅析体育课分专项的教学模式[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年07期

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现状范文4

[关键词]江西省 高校体育 教育专业 体操教学 现状与对策

一、体操教学内容实施情况分析

从表1看出教学大纲规定普修的教学内容基本相同,只有江西师范大学和赣南师范学院有体操专项教学,其余三所没有专项。但是通过对老师的问卷调查得知教学内容的实施情况见表2

表1 江西省5所高校体操教学内容

表2 江西省5所高校体操教学内容实施情况调查表

通过表2可以看出只有赣南师范学院和江西师范大学能全部实施自己的教学内容,另外三个学校只能部分实施教学内容,甚至有的教学内容无法完成,单双杠三个学校无法完成教学。

二、体操教材使用状况的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得出各个高校在教材的选用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同一年相同年级使用不同的版本和不同出版时间的教材,但是教材的出版时间都是选择1985年以后的,而且各个学校在选用教材出版时间上都在向本年靠拢,2004年到2005年各个高校使用教材在编写者上有很大的不同。2006年到2008年教材的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编写者基本相同。这说明江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教材的选择趋势上有相同的认识。

三、体操教学学时比例、学期安排的调查分析

1.教学时数的对比分析

教学时数也就是课时,课时分配应根据该学科的性质、作用、教材的分量和难易程度,恰当地分配各门学科的授课时数。如体操这样的基础性学科,内容多、练习多所以用的时间也较多。但通过对5所高校教学计划中的教学学时安排体操的教学时数越来越少。

2.学期安排的比较分析

体操必修课的安排上,5所高校都安排了两个学期或两个学期以上。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学校在体操教学的总学期数逐年递减,但是从2007年开始到2008年又开始教学的每年安排的学时上升,学期数没有增加。江西师大和赣南师范学院在2004年到2005年学期安排都是三个学期,但是一周上课的次数减少,两个学校在第三学期的2次/周减少到1次/周。2005年到2006年江西师大和赣南师范学院在上体操课的学期数上都减少到两个学期,江西财经大学在2004年到2005年虽然安排的学期数减少,但是总的教学次数没有减少。

四、江西省高等院校体育院系在职体操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计。实践告诉我们,教育改革的主题在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新时期的体操教学需要具有牢固的专业思想、扎实的基本功、较高的文化层次、崇高敬业精神的专业体操教师。

1.体操专项教师年龄、学历状况的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得知,在20名体操专业教师中,25一35岁的教师有9人,占45%,36一45岁的教师有8人,占40%,46岁以上3人,占15%。由此可见目前江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师队伍年轻化,老中青搭配较好。年轻教师接受新鲜事物的意识比较强,可以给教师队伍带来新鲜气息和活力;中老年教师的教学经验又比较丰富,可以在教学上给年轻教师起榜样作用。

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体操教师占调查总人数的14%,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体操教师占总人数的86%,而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体操教师却为空白。虽然学历与体操教学质量不能划等号,但体操内涵的表述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教学模式的引进却与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体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背景教育、职后培训状况调查分析

体操是一项早期专业化与直观性较强的体育项目,而作为一名体操专业教师如果没有接受一定的专业训练和教育实践经验,对体操教学的“质”和“量”是难以保障的。我们通过对20名教师接受专业教育背景及职称的情况调查得知接受过l-3年体操专业训练和学习的占调查总人数的40%,接受过4-8年的体操专业训练和学习的占总人数的40%,而没有接受过体操专业训练和学习的只占10%,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接受过10年以上体操专业训练和学习的占调查总人数的10%,同时有讲师和副教授职称的教师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50%和40%,助教占10%,由此可见体操专业教师专业结构和专业教育背景分布比较合理。

3.体操教师性别结构分析

高校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及多种课型的发展变化,要求男女生分班上课。因此,就提出了对体育教师性别结构的相应要求。从调查的20名体操教师结果显示,男教师为18名,占总体的90%:女教师2名,仅占总体的10%。全国普通高校抽样结果显示,男性占64.4%,女性占35.6%。相比之下,江西省女性体操教师低于全国水平25.6个百分点,女体操教师比例偏低。

参考文献: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李立平.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体操类课程设置的研究.湖南师范大学06年硕士学位论文.

[3]杨波,马海涛.论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教学改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

[4]汪正毅,陈丽琼等.21世纪我国高等体育教学改革方而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

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现状范文5

【关键词】新课改 中学篮球教学 多元化教学模式 评价体系

针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国家教育部门推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教育和教学模式的改革,针对教学课程和教学方法中的不足进行了针对性地改正和补充,这一系列活动统称为新课改活动。新课改中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明确的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体现在对于文化素质的培养,也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因此,体育课程的改革也迎来了深化改革,在新课改关于体育教学的相关要求中,突出了“健康为首,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指导精神,诠释了当代体育教育的核心内涵和发展本质,更加展现了在体育教学中的人文关怀精神和因材施教的内在要求。篮球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在各中学体育课程中均有开设,但是,如何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发挥篮球教学对于提高综合素质、彰显学生特色的功能上还有待发展和提高。我们必须通过打造多元化的篮球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篮球锻炼水平和篮球理解能力为基础,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育认识和体育锻炼的综合能力,并且在实际的篮球教学中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后续的篮球教学给予评估和指导,为中学篮球教学的综合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一、中学篮球教学的发展现状

中学篮球教学由于在学生中普及程度较高,开设时间较早,无论是篮球教学课程的编制水平还是篮球锻炼体系的形成都比其他的体育项目表现出了更好的发展潜力,这既源于篮球项目本身较强的可参与性和运动效果,也在于篮球锻炼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激发学生个性上有较好的体现。然而在看到可喜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中学篮球发展存在的问题。由于体育课课时较少,而篮球基本知识较多,课程教学中,教师的篮球知识讲解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学生几乎没有时间在课堂上进行实时锻炼,难以得到教师的直接指导;教学中生搬硬套的现象较为严重,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击较大,难以提高教学效果;学校的篮球设备和器材老化、不足,学生对于篮球的参与性受到较大的限制。

二、新课改下中学篮球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

1.在体育教学中加入多媒体的教学形式。篮球运动对实战训练的要求较高,在实际的篮球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专业的篮球训练和比赛视频,教师通过对视频中的篮球动作和篮球技战术策略进行针对性讲解,不仅可以生动具体地传授篮球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课堂教育的多面性。

2.彰显学生个性,因材施教。篮球运动对于不同的运动员和位置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材特点和运动能力差异,进行篮球位置分组,对于中锋、前锋和后卫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有较好的适应性,通过队内对抗训练,提高学生的篮球实战水平。

3.注重对篮球团队作战能力的培养。篮球是一项团体运动,运动角色涉及中锋、前锋、后卫、教练和啦啦队,只有每一部分都有所发挥,这个队伍才能取得胜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团队打造和培养,通过对抗赛考验团队的协作能力和具体分工,激发学生对于团队作战的主观欲望和素质培养。

三、建立健全中学篮球教学评价体系

在新课改下中学篮球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的基础上,针对篮球运动的特点,建立健全中学篮球教学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开展篮球教育活动。首先是对篮球素质的评价,这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评、篮球基本技能测评、篮球比赛能力测评以及篮球基本知识测评等等。其次是篮球参与态度的评价,主要是以学生是否认真、积极、主动地参与篮球运动,能良好地认识自我、判断自我为标准。具体操作实施方案如下图:

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现状范文6

关键词:高校体育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a)-0179-01

1 目前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教育目标模糊

现在的高校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严重脱节,缺乏可持续性。一般注重的是身体体质的锻炼,忽略了对体育精神的培养,更没有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因而对于教育的目的并不明确,一般只是把增强学生的体质作为教育的目标或者说学校体育教育的唯一目标,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2 理论课时少甚至未开设

高校的理论课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不仅所占的课时少,而且教材陈旧,知识面狭窄,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学生在大学期间不能充分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难以形成现代体育的理论体系。在实践课上学生不知道自己所学的是什么内容,也不明白这些体育会对自己产生什么影响。

1.3 教材不统一,水准低下

不同的高校选用的教材不一致,缺乏一个统一的规划,而且教材的内容陈旧,不能适应现代体育的发展。大部分教材以运动技术这方面为主,侧重运动,缺少终身教育的内涵,远远不能适应当今学生发展的要求。

1.4 个体评价功利化

对于体育效果的评价没有进行综合的评价,忽视了学生的多元化方面的培养。一般的高校只注重对于特长生的培养的选拔,以求在运动项目中取得成绩,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二对于大多数学生缺少鼓励和培养,致使不少学生丧失了对体育的兴趣。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体育的评价应该从意志、行为、心里承受力、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全面反映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情况。

1.5 师资队伍有待加强

目前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参差不齐,并且在培训上明显滞后,导致不少教师的教学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主要表现在:一是知识结构不完善,大部分教师都是在传统的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传授知识偏重于技术和训练,科研和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二是专而不博。大多教师在某一运动项目十分专业,但对于其他项目却很少问津,不能把擅长的项目和其他运动项目相结合。

2 我高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路

2.1 更新体育教育理念

高校体育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范畴,是一门综合了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学科。它的目的不仅仅是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身后的体育精神,还要注意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研究适当的教学方式、运动的内在规律以及培训的特殊手段,使学生成为全方位发展的,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当今的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因此,高校的体育教育一定要摆正知识、道德。能力等方面的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既要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知识的积累,又要主要学生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又一的品质、强健的体魄、乐观向上的精神等。所以,当今的高校体育教育一定要开拓思维,树立全面发展、多元发展、终身发展的理念,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和高校体育的持续发展。

2.2 推进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课程、教材和教学,只有深入其中才能是改革取得成效,而三者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课程。只有树立正确的体育和健康教育观,才能使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的同时,培养主动参与体育、运用体育文化的气氛,以充实生活,改善生活质量,为中身体与打下基础。因此,高校的体育课程要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改革,使其既能使学生学到知识,提高技能、又能锻炼。所以对于考试和考察办法要进行适当的变革,是成绩不在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强调发展学生和老师的个性,给予学生和老师一定的选择考试内容及方式的权利。

2.3 教学内容的调整

目前许多大学的体育教学内容和中学开设的体育课相重叠,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与中学体育相比并没有多大创新,导致学生不喜欢甚至厌恶体育课。所以大学的体育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掌握一般的运动技术能力为目的,促使这种能力成为学生长期锻炼甚至终身锻炼的工具。但是也不用像专业的运动员那样在原理、训练等方面全方位、深层次的掌握。一般而言,应该根据学生和学校的情况进行调整,一些非竞技项目或者具有民族特色的项目可以适当增加比重,特别是那些具有延续性的,不受年龄和负荷限制的项目更要增加,使学生能够掌握一至两门终身锻炼的手段。无论如何,教学内容的调整要以健身性、娱乐性和终身性为前提。

2.4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现在的体育考核制度实行的是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面向全体学生,造成教育的竞技化、功利化倾向突出,这样就打击了体质一般的学生的积极性,违背了大学体育开设的初衷。体育评价应该多元化,从不同的角度来查看,既要注重教学效果、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又要关注学生在身心、学习进步等方面的影响。改变单一的评价模式,运用全面、科学的评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可以采用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等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2.5 提高师资水平

有计划地加强教师的培训,鼓励教师进行在职进修,同时加强对于科研的投入,鼓励教师申报课题,以建立一支业务精干、教研水平高、掌握最新体育教育理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3 结语

当今时代日新月异,现有的高校体育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一定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使其能够培养越来越多的竞争力强、全方位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彦,等.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J].辽宁体育科技,2008.

[2]陈宏等.21世纪高校体育教育观念之探讨[J].四川体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