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卫生管理中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卫生管理中心范文1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时期,各方面建设工作都在加快速度,而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就是关乎到我国民生的重要方面,提升我国全民身体素质就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主要任务。随着社区的不断增多,社区医疗配套设施也就出现,这就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水平直接关乎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要加强注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内部管理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固定资产管理,要对社区内所有的医疗设施进行统计,但是我国对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缺乏经验,发展时间较晚,这也就造成我国社区普遍存在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监管制度不严、意识不强等,这都直接关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刚刚建立,所拥有支配的资金较少,这样就导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人员少、工作种类单一的特点,所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领导也就对固定资产管理没有深刻的认识和重视,这就对整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产管理和运行十分有害。而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固定资产管理建设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没有相应地实习岗位和专业人员,这就不能对固定资产管理形成监督体系,也就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监督氛围。
三、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对策研究
想要切实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质量,就必须要深入分析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特点,寻找相应地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改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固定资产管理措施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宣传教育,要通过在社区内的宣传栏或广播上进行固定资产的宣传,这样就能让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深入到居民心中。同时还要定期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的教育培训,对社区居民进行普及推广,要能够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要给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还要与各部门管理人员进行协作,要加强合作意识,要共同保卫社区内的固定资产,要给予社区居民足够的支持,要让居民帮助监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从质量上有所提升。
2.加强社区人员管理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费紧张,所以一般都将工作人员控制在100人以内,这样就导致工作人员的任务繁重,一个人要忙很多事,社区工作比较混乱,所以这时就需要对社区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加强,要仔细将各岗位的人员进行统计,要加强社区内部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合作能力,要能够提升社区的服务实力。对此社区卫生管理者可以将社区内各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轮岗,每个工人员都可以去每个岗位实习,体会不同岗位的难与易,这样就可以促进各岗位的沟通,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合作。此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实行绩效考核制度,要对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要有考核周期,可以是年度的,也可以是季度的,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出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还可以对社区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监督。要定期对社区所有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教育培训,要让他们对固定资产管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能有效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3.建立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社区卫生管理中心范文2
所谓管理就是创造并保持一种环境,使组织中的人们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潜能,为实现组织的崇高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过程。社区护理管理就是运用管理的原则,研究社区护理工作中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达到控制社区护理系统、激发社区护士潜能及优化社区护理效应三方面的统一,从而确保社区护理质量的过程。社区护理管理的目的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的活动,充分运用社区卫生资源,以发挥最大效率、取得最大效益,实现社区护理服务的目标[1]。
1社区护士的基本条件和职责
卫生部印发的《社区护理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等文件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根据规模、服务范围和工作量设总护士长或护士长,负责中心内部和社区的护理管理工作;社区卫生服务站应设护士长(或组长)负责护理管理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护士数量应根据开展业务的工作量合理配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部除负责中心的临床护理工作外,也负责对下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护理工作的监督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管理监督应由其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省市护理学会也应将社区护理纳入学会的其中专业组,定期进行学术探讨和研究活动[2]。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管理的现状
传统的护理质量控制以终末质量评价与反馈为主,通过信息反馈间接控制下一个护理环节,不利于很好地预防护理缺陷。与医院护理相比,社区护理有以下5个方面的特点:①服务对象:为固定的社区内人群(健康人或慢性病患者);②服务场地:家庭、社区生活或工作场所等;③服务内容:除了门诊常见疾病治疗护理外,主要为健康人群服务和慢性病监控管理,并有大量数据分析和统计工作;④服务方式:主动上门的方式,与被服务对象建立起朋友或家庭成员似的关系;⑤服务性质:社区卫生服务以公益性为主导。为此,社区护理在具体的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门诊护理服务主要在中心和卫生服务站内给患者测血压、测体温及其他生命体征、输液、注射、吸氧、雾化吸入、导尿、灌肠等。②咨询服务责任护士公开电话咨询、热线咨询及中心网络咨询、义诊咨询、电话回访咨询等。③下社区服务事先告知,定时定点到社区开展义诊、咨询、健康调查、健康监测、健康教育等。④上门服务家庭病床服务、慢性病上门访视、出诊服务、临终关怀、居家护理、高寿老人及孤寡老人和特困人群慰问帮助、上门健康调查与健康指导等。社区责任护士的工作以责任医护团队的形式,并以促进健康为目标,有计划地为居民提供健康护理服务[3]。⑤护士数量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社区医护比为1:2或1:4,我国医护比为1:0.5,存在严重缺编情况。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管理的对策
3.1制定社区护理管理的管理制度
3.1.1确立社区护理管理标准应确定社区护理控制对象、选择控制的关键点,并注意将计划的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可具体操作的控制标准。控制对象应选择那些对实现社区护理组织目标成果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社区护理控制关键点的选择应考虑影响整个工作运行过程的重要操作事项,能在重大损失出现之前显示出差异的事项,选择若干能反映组织主要绩效水平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均衡的控制点,以便社区护理管理者对组织总体状况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社区护理控制的关键点包括社区制度、社区护士、社区重点服务对象、器材设备和药品、社区部门及社区时间等[4]。
3.1.2衡量社区护理管理工作绩效通过适宜的衡量方式、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对实际工作的情况进行衡量。
3.1.3评价社区护理管理偏差并纠正偏差判断偏差对组织活动效率的威胁程度,根据判断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处理。在此过程也要对标准进行再次判定,若标准不够合理,则修订标准,反之则应注重解决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3.2建立社区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护理质量是在护理服务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要使社区护理服务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必须建立完善的社区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规定每一个社区护理人员在质量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实施护理管理活动,保证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具体包含以下内容:①包括护理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质量职能、质量职责以及机构之间的纵向、横向关系,质量工作网络与质量信息传递与反馈。②包括为进行某项活动所规定的过程。如活动的目的、范围、做法、时间、进度、执行人员、控制方法和记录,所有工作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每一过程都有输入和输出(结果),护理质量管理是通过对各项护理活动的过程的管理来实现的。③包括人员和物资。这是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硬件,是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实现质量目标的前提和基础。
3.3加强对社区护士培训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社区护士的角度了解其对业务培训的需求,并深入社区调研社区人群对社区护理服务项目的需求,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常见的社区护理与社区护士对相关社区护理技能培训的要求进行由高到低排序:慢性病用药知识、社区急救、康复护理、居家护理知识、与患者有效沟通技巧、临终关怀等[5]。根据调查结果并结合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开展的社区护理服务项目,采用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个性化的方式,为社区护士创造足够的培训机会,并提供政策和经济支持,尽早尽快适应社区护士角色的转变。
3.4提升护士长管理能力社区护理管理人员应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社区护士的知识需求,结合社区护理的工作特点,定期监督、指导[6]。护理部坚持每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月查相结合,每月定期召开质量控制通报会,对发现的问题或特殊病例,及时组织大家讨论学习,修改工作流程,制订解决方案,坚持质量持续改进。进一步完善社区护士培养机制,合理利用社区护理人才,明确社区护士分工,各尽其长。
4结论
总之,通过社区护理管理可以提高社区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社区的个体、家庭以及整个社区提供优质服务,维护和促进社区人群的健康。社区护理管理涉及的学科多、内容广、范围大,它主要包括组织管理、人员管理、业务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经济管理、信息管理和科研教学管理等。
参考文献:
[1]孙伟,钟宁,郑家萍,蒋中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门诊服务的设立及实践[J].上海护理,2013,03:77-79.
社区卫生管理中心范文3
引言:
当前,医疗业的发展越来越快,尤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些基本设施不够完善,且出现质量管理的松散,如何才能使基层医院回归到管理有秩序,正是目前众多社区面临的重大难题,为此,要从根本上狠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是关键,我们要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检验器材、使用过程中的损失维修及保管方面、试剂质量、标本验收、空间大小、员工的素质业务学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整理,最终解决好检验科质量管理问题。为此,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质量管理是完善医疗设施的关键所在。
1.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存在的问题
1)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作为一种具有强制性的文件,能够对工作行为产生管理、指导作用。然而,由于基层医院忽视制度的意义,因此并没有建设完整的管理制度。检验科室的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其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失去了应有的指导、管理与约束,或者制度建设缺乏可行性,导致管理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大大降低了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水平。
2)责任不明确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基层社区卫生中心检验科室的一大难题是责任的不明确性。在社区卫生中心中,由于规模较小,个人身兼数职,各级人员的工作内容往往不明确,尽管存在着高级、中级、初级技术人员的级别差异,却做不到“因才制宜”,较难的技术应用可能让初级人员去完成,较简单的检验工作让中级人员去完成,不仅不利于个人能力、专长的发挥,而且还是一种资源浪费行为。
3)不重视质评活动室内质控是室间质控的基础,然而在日常的工作中,由于检验科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较为淡薄,往往会不开展室内质评活动,或者只是流于形式,对于返回的质评结果也不甚重视。这种工作态度,不利于本科室人员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改正,严重影响了基层社区卫生中心检验科工作水平的提高。
2.基层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尽快提高基右搅苹构检验科负责人的质量意识和管理能力:督查中我们发现基层医疗机构虽然均已建立了质量管理文件,但不少是照搬其他单位的,或者更改后未做相应的修订,没有真正做到现行有效;有些检验项目的操作规程与实际工作不符,质量控制流于形式,原始记录不规范或后补现象较为普遍。由于基层医疗机构检验科负责人既是管理者,又是一线工作人员,无太多时间从事管理工作,且其质量管理意识相对薄弱。因此,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检验科负责人的质量管理能力尤为重要。
(二)加强一线检验人员的培训:由于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人员普遍较少,往往一个岗位就一个人,致使一线检验人员较少有机会到上级医院学习或参加各种培训班,业务水平难以提高,特别是形态学检验能力。而一线检验人员是检验质量的最终体现者,只有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才能真正提高检验质量。区质控组计划从形态学检验人手,通过网络和现场等多种教学方式,力争使每一位基层医疗机构的检验人员得到培训和提高。
(三)质控督查与行政管理手段相结合以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督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民营医疗机构仍然存在质控盲区,在生化专业和肝炎标志物检测中未开展相应的室内质控,也未参加室间质评。有些医疗机构负责人仅从成本考虑,不愿意在质控上花钱。从影响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检验质量的因素中分析发现,能否坚持开展室内质控并参加相应的室间质评活动是重要因素。因此,督促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健全以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为基础的质量保证体系,结合盲点调查和现场督查,可以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改进临床检验质量。而通过卫生行政部门监督和专业质控管理的有机结合,也是提高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检验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要加强质控组的自身建设,不断完善监督机制,积极扶持和引导,切实帮助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结束语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将加强医院管理,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价医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作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和经济的医疗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要求。
参考文献
[1]杨运昌.检验科的管理体制必须改革[J].临床检验杂志,2002,19:309.
社区卫生管理中心范文4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护理;效果观察.
本次研究为深入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护理的效果,寻求最佳护理方案与管理模式,选取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4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血压护理效果展开研究,比对分析后找寻最佳护理方案与高血压管理模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经过两个及以上专业医师会诊,且接受血压计检查后确诊为高血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疼、眩晕、耳鸣、心悸气短、失眠、肢体麻木等[1]。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47~81岁,平均年龄(57.3±3.9)岁;病程6个月~30年,平均病程(10.1±2.6)年。这64例高血压患者中,患Ⅰ级高血压者37例,患Ⅱ级高血压者21例,患Ⅲ级高血压者6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或冠心病者分别为11例和12例,合并肾功能衰竭者4例,合并心脏病者7例。
1.2高血压诊断标准①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于2004年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超过140mmHg且舒张压超过90mmHg[2];②符合高血压的临床症状,如头疼、眩晕、耳鸣、心悸气短、失眠、肢体麻木等。
1.3排出标准①排除孕期或产期妇女;②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③排除患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1.4方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护理工作的看法与建议。对参与研究的64例高血压患者发放调查问卷,患者自行填写,确保真实性与有效性,由卫生服务中心的当班护士当场收回,途中不经第三方转手,回收率达到100%。
调查问卷具体内容:①患者自身是否具备定期检查护理的习惯;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护理工作进展缓慢的原因(自行填写);③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如何;④高血压检查工作的具体形式与护理方法。
2结果
通过表1中各项数据的对比,可以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条件不足、患者怀疑服务中心医疗水平不达标、患者自身护理保健意识淡薄、专业医疗人员缺乏、医患间面对面交流机会较少、心理护理缺乏等都是当前制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开展高血压护理工作的重要因素。其中专业医疗人员的缺乏、高血压患者保健意识淡薄所占比例最高,是社区居民不愿前往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高血压护理的主要原因。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不具有传染性,是现阶段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耳鸣、烦躁、精力不集中、易疲劳等[3],患病早期基本上无自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手指麻木、僵硬、四肢疼痛,颈背部肌肉酸痛紧张等[4]症状,还可能引发脑血栓、心肌梗塞等多重并发症。据可靠数据显示,全球已经有近三成人口患有高血压。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的增加,饮食不规律、作息时间紊乱都大大增加了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以社区为单位,于卫生服务中心内开展高血压护理工作,对保障社区居民健康、降低并发症的患病风险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次研究,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条件不足、患者对服务中心医疗水平存在疑虑、患者自身护理保健意识淡薄、专业医疗人员缺乏、医患间面对面交流机会较少、心理护理缺乏等都是现阶段制约我国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开展高血压护理工作的重要因素。因此,服务中心的管理人员要制定出一系列的措施,有针对性地消除患者的疑虑,购进先进的检测保健设备,提升自身的医疗水平,定期在社区召开高血压医疗讲座以培养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加强医患面对面交流沟通机会,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大部分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高血压护理工作效果不佳,还有一定的改进空间,需要广大社区志愿者与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其中,通过有效的护理方法改善社区内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稳压降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萍,高钰琳,陈佩云.广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护理的现状调查[J].护理学报,2009(17):71-73.
[2]黄红宇,韩思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管理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9):112-113.
社区卫生管理中心范文5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恢复期 防跌倒护理
随着上海市卫生系统探索病人“双向转诊”工作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二、三级医院联动,二级、三级医院常见疾病恢复期的患者,主动转向社区医院。脑卒中在我国由于高发病率[1],大量患者虽经救治得以存活,但其中80%存活者带有不同程度的残疾[2]。因此,在转向社区医院的患者中,脑卒中患者所占比例较高,肢体偏瘫是脑卒中后最主要的功能障碍之一,恢复期防跌倒护理至关重要, 回顾2007年6月-2010年5月二级、三级医院转入我中心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跌倒的资料,评价所采用的护理防治策略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患者资料
2007年6月至2008年11月本院经上级医院转入脑卒中恢复期患者462例,发生跌倒6例,其中男1例,女5例,年龄在58-82岁之间;脑出血1例,脑梗死5例。2008年12月至2010年5月在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后,收治的35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年龄在56-85,发生跌倒1 例,为女性脑梗死患者。
1.2护理方法
通过总结发生跌倒的经验教训,护理部组织各科室护士长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并且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措施:①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认识。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了解患者抑郁状态有关的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和变化,加强心理康复指导。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程序时,护士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护士从生理-心理-社会模式出发,尊重病人,使病人配合各种护理活动。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脑卒中抑郁的恢复,在治疗师的指导下,正确教会患者从被动接受他人照顾过度到自我照顾。③自制量表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对风险高危者床位悬挂防跌倒警示标牌,护理人员班班交接,责任落实到人。④与治疗师共同制定功能康复锻炼的具体时间,严格要求患者有行走训练需求时,应积极寻求陪护或护士的帮助。护士加强病房巡视,主动提供帮助,多与患者沟通。⑤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介绍功能恢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有耐心、恒心,不能操之过急。
2 效果
评价效果以跌倒发生率为指标效果不明显,建议增加其他变化显著性指标。
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时,跌倒发生率是6/462,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后,跌倒的发生率是1/35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确切概率法 P=0.145) 转贴于
3 讨论
3.1 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发生跌倒的原因
①心理因素。脑卒中病人因发病急,对自身、家庭皆为突发事件。又因偏瘫、失语等后遗症,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约有50%以上伴不同程度心理障碍,以抑郁和焦虑为主[4],有研究报道,有抑郁史与无抑郁史比较有抑郁史者更易发生跌倒[5]。同时患者及家属都有对肢体功能的恢复急于求成的心理,患者会在陪护离开病房的短暂的时间里自行下床锻炼行走而跌倒,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发生跌倒的主要原因。②躯体移动障碍。脑卒中是由于脑部高位中枢失去对低位中枢的控制,出现平衡反射功能障碍,感觉障碍,肌力、肌张力及肌群间的互相协调收缩能力丧失,导致平衡功能障碍,进而影响肢体运动功能,使患者的跌倒危险性增加[6]。③护士重视不够。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理状况重视不够。
3.2 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防跌倒的护理体会
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的跌倒,预防的首要问题是作好患者心理康复护理,同时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防跌倒的认识,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科室及时组织人员着重学习相关知识,制定适合本科室实际状况的防治措施,从而使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跌倒的发生率从2.5%降低到0.3%,功能恢复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健康教育可降低跌倒的发生率,有效减少跌倒及害怕跌倒的发生率[7],对患者及家属及时有效地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跌倒风险的认识,配合护理人员共同做好预防工作。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和护理学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8]。跌倒给患者造成的心理影响很普遍,而害怕跌倒心理可使患者活动减少,导致身体能力的丧失,减少活动,使肌肉的力量减弱,跌倒的危险性增加,从而更易跌倒,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患者康复护理的过程中,应给予正确的宣教和指导,动员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恢复期防跌倒工作,减少跌倒率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龙洁,王文治.脑血管病防治与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198-199.
[2]冯正仪,张华,胡永善,等.社区脑卒中病人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方案的制定.护理研究,2002,16(6):367-368.
[3]李泽锋,黄佩荣,赵爱社,等.脑子中偏瘫患者急性期的综合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2002,16(13):152-153.
[4]Gall A. Post stroke depression[J]. Hosp Med, 2001, 62(5):268.
[5]张绍红,王颖,梅玉芳.住院老年患者害怕跌倒心理状况的调查[J].上海护理杂志,2010,10(4):8.
[6]张玉兰,毕艳媛,王勇琴.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调查[J].护理研究,2005,10(9):2174-2175.
社区卫生管理中心范文6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目前世界上流行最广泛的疾病之一。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高血压病患者1.6亿[1],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主要对心、脑、肾、眼等重要脏器损害,如果长期血压控制不稳定,极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原发性高血压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的管理范围,已经开始规范地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
1 管理对象
本辖区内已经确诊高血压患者730名,年龄在35-92岁,病程最长42年,最短4个月,其中男性患者440名,女性患者290名,分别由2名全科医生、2名社区护士共同随访管理,随访的形式有电话随访、预约病人到门诊随访、就诊时顺便进行随访、上门随访等。
2 存在问题
2.1 居民不配合、不信任 居民往往把社区工作人员与上门推销药品和游医混为一谈而拒之门外,常有“门难开、脸难看、话难听”;还有些居民认为医务人员上门是不吉利的,上门服务不受到欢迎;小城市大医院较多,高血压患者更愿意到大医院看病,他们信奉大医院。
2.2 护理人力不足 护理人力严重不足,一人兼多职,要完成社区九大块任务,每天行走在各家各户,还要完成就诊病人的各项治疗、健康教育、资料的整理和归纳。
2.3 经费不足 经费不足是对高血压病患者管理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有些居民希望社区人员每次上门随访、进行健康教育讲座时候都有点小礼物,每开展一次健康教育讲座都需要花费300元左右的经费。
2.4 护理知识和技巧的缺乏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时间不长,经验不足,大部分是由医院承办的,部分护士由医院外派的,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针对群体性预防保健的意识薄弱。
2.5 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宣传力度不够 许多居民不知道社区卫生服务的存在,不清楚能为居民提供哪些服务,有哪些好处和优惠政策等。
2.6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不完善 相当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慢性病实行了信息化管理,但上门随访时候不能在居民家中调阅患者档案。
2.7 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较少 很多高血压患者均由医院经过检查后作出诊断,开始规则服药治疗血压稳定后,未能及时将患者资料转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就是说未能做到双向转诊。
3 对策
3.1 提高居民防病、治病意识 全面评估高血压患者的身体情况和不良生活习惯,有无肥胖、钠摄入过量、吸烟、酗酒、精神压力大等因素,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定期举行健康讲座,每月1次,提前3天在各社区张贴通知,通过飞信将信息发到居民手机中,通过健康教育使居民们自觉地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减轻精神压力。强调原发性高血压病一旦确诊就要终生服药治疗,以减轻或减缓并发症的发生,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如何观察药物的作用与副反应,定时监测血压,及时调整药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和护士定时免费上门进行随访,患者也可以到辖区内的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免费血压监测,省钱、省时、快捷、方便、服务周到。
3.2 加强护理队伍建设 增加护理人力,目前社区护士是有编制的,但很多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由此导致护理人员工作负担过重,造成对慢性病患者管理不到位,常常出现随访超期。建议按编制招聘护士,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实行绩效考核。也将随访的效果进行量化,每一阶段进行对比,找出不足,进行分析和改进,这有利于社区护士不断改进社区护理工作,提高社区高血压病护理效果。
3.3 完善支持系统 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靠着大医院,因为社区很多是公益性的,没有收入,往往得不到医院的重视,没有车、没有司机、没有搬运工等,很多非护理性的工作由护士去完成,护士每天根据计划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上门随访,往往在来回的途中花费较多时间,建议有专门的随访车,或配备电瓶车、自行车等,以方便随访。同时加大资金投入,给予社区护士足够的补偿,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3.4 加强在职教育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经过短期培训就上岗,有的护士是医院指派的,没有经过社区护理 ,所以在与高血压病患者沟通、健康教育方面欠缺,没有掌握社区护理的技巧,社区护士要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可以通过自学、社区小讲课、各社区之间的互相学习、外出学习和培训等形式不断提高社区护理知识和技巧。
3.5 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 从中央到地方都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居民不知道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知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能带来什么好处,这个宣传是持续性、长久性的,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根本上解决了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高血压病患者随时可以得到医生、护士的正确指导和帮助,能及时发现并发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维护和促进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6 完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 加快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电子化管理,设置专人管理电子档案,目前对高血压病患者全面进行局域网管理,如果每人配有手提电脑和无线上网卡,上门随访时就可以直接打开患者的健康档案,全面了解病情和用药情况,直接记录本次随访情况。全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档案能联网的话,在高血压患者搬迁时可以直接将其档案移交给新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样大大减轻了工作量。
3.7 密切医院与社区的联系,实行规范双向转诊 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许多高血压病患者一经确诊后就开展了漫长的治疗过程,医院医生根据患者的住址指导患者到所属的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和治疗,将患者信息转给社区医生和护士,社区医生、护士全程监测、指导,一旦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及时与医院联系,将患者转入医院治疗,并在住院期间进行随访,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管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