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应急管理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应急管理方案范文1
1.1规范使用应急监测方法
环境应急快速监测可以选择的方法较少,目前常用的快速仪器法大多不是标准方法。因此,需对方法进行规范。对快速测定仪器,要按照仪器技术规定进行性能评价验证,编制出仪器的校准、操作使用规程。对实验室分析方法,则要尽量采用标准方法,非标准方法要经过方法确认,达到要求后才可以用于应急监测。在需要快速出具监测数据的情况下,则可通过质控、加标回收等质控手段来验证当时检测方法的性能。分析方法不完善或选取不当,都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质量。
1.2建立一支具备应急能力的监测队伍
各级环境监测站应设立应急监测领导小组,对应急过程中的监测工作进行统一指挥和调度,明确分工,要严格按照环境应急监测预案的要求,结合本地重点危险源及危险品情况,通过模拟不同类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污染因子、污染范围及污染程度,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应急监测实战演练。组内的应急监测人员应经过应急监测理论、样品采集、仪器操作、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培训,并通过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1.3规范管理应急监测仪器
在满足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要求的前提下,首选快速、直读、携带方便的现场监测仪器。另外,要做好仪器的技术评估,选择准确性好、重复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的仪器。应急监测仪器应编写作业指导书,每台仪器有专人对它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并按规定对仪器做好期间核查工作,保证所有再用仪器设备处于良好有效运行状态。同时,应定期用标准物质对检测试纸、快速检测管等进行性能检查,并做好记录。
1.4科学制订应急监测现场监测方案
应急监测方案是在突发环境污染后,需要采取应急监测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由环境监测部门编制的有目的、有计划的用于指导监测工作有序开展的实施方案;是应急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应急监测方案的制订必须遵循“完整、合理、可行”的原则。方案制订人员应最快到达现场,立即根据事故主体现场踏勘和有关资料以及定性分析结果,确定受污染的环境介质、主要污染物和检测项目。根据现场污染分布、环境条件合理布置监测点,形成针对性强的应急监测方案。应急监测小组成员根据应急监测方案,分工明确,各尽其责,采样、分析、数据审核、数据传输等过程有条不紊,才能使得整个应急监测既快速又准确地将监测信息提供给决策部门。同时还要通过对监测方案中包含的污染事故发生时间、地点、起因,周边环境和社会信息、监测点的布设,采样因子、频次,分析方法和分析仪器及数据报送流程等内容的严格审核来达到应急监测质量控制的目的。
1.5保证应急监测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
为了不让应急监测质量保证体系浮于形式,使其切实起到质量保证的作用,应将应急监测质量保证体系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制度化、常态化的开展。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让各监测机构的质量监督人员定期对应急监测系统进行监督,及时发现质量保证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让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
二、应急监测的质量控制
应急监测的质量控制是指在实施应急监测过程中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可靠而采取的质控措施。下达质控措施时应考虑污染事故现场实际情况,下达合适的质控措施,并要根据现场监测内容的调整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2.1现场监测质控措施
现场监测质控分为出发前准备阶段质控、现场监测和采样质控、现场实验室分析质控三部分。其中,出发前的准备阶段质控主要是检查核实,避免在应急监测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忙中出错。要根据应急方案来检查核实携带的仪器设备和试剂、监测分析的记录表格、防护装备、通讯设备、定性定量所需要的资料和标准物质等是否正确和齐备。应急监测的主要手段是现场快速测定。现场监测质控主要措施是监测前仪器校准和现场监督复核。监测前对快速测定仪器用标准物质进行校准并在操作过程中避免因违规操作引起系统误差,应在监测时保证至少两人进行监测,其中一人负责监督复核。
2.2现场采样的质控措施
现场采样和监督都是应急监测的核心部分。采样人员应按照应急监测方案做采样前准备,应熟悉应急监测有关的技术资料。现场采样时,应保证样品的时空分布能够代表污染物分布、波动和变化规律,以保证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采样容器应按规定进行清洗,容器不能吸附或吸收待测组分且不与样品发生化学反应;必要时应采集现场空白样品和质控样品;采集的样品保存应符合《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491-2009)中第2条样品保存规定要求;样品要有唯一性标识,标识应符合《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491-2009)中第3条样品标签设计规定;要详细记录现场相关信息。
2.3样品实验室分析质控措施
应急监测转移至实验室分析后,质量控制应按照实验室的要求进行,同时还应考虑到应急监测的实效性,尽量采取一些适用性强、可控制准确度高的方法,如全程序空白、平行样、加标回收等。对实验室用水、试剂、实验器皿、环境条件都要达到实验分析要求。通过空白实验、分析方法检出限、绘制校准曲线、平行双样分析、加标回收分析等质控手段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
2.4应急监测现场质量监督
应急监测现场质控还可以通过质量监督员现场监督检查的方式进行,监督内容包括:
2.4.1采样和运输过程的监督:对采样断面、点位、频次、采样设备、采样时间、样品数量、加入保护剂、样品保存、样品标识和样品交接流转过程进行监督。
2.4.2现场测试过程的监督:监督是否按监测方案和仪器操作规程使用仪器;数据是否达到要求;现场质控措施的落实情况等。
2.4.3实验室分析过程的监督:监督样品是否丢失、污染;监督标识是否正确;监督样品分析记录等。
三、结束语
环境应急管理方案范文2
1.1 应急响应决策
应急行动方案制定决策问题是指应急决策者基于当前态势,根据应急领域知识,为完成识别的应急任务目标集合所制定的落实到各具体职能部门和执行单位的操作层面的行动方案,描述了各具体任务的执行单位、执行时间和资源。
1.2 应急响应决策特征
应急决策的决策主体:由来自和代表不同单位的,具有应急管理经验的专家组成应急指挥团队。
决策主体特征:
人员动态组成,随着突发事件发展,团队成员动态变化;
团队成员来自与不同单位,具有应急决策知识和经验;
团队成员具有不同的角色,决策权限和职责;
决策环境特征:
时间紧迫――必须在突发事件造成灾难后果前,制定应急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
高度动态性――应急环境动态变化;
资源稀缺――相对与完成的任务,应急资源不足;
心理压力――非常规突发事件后果严重,导致决策者具有心理压力。
2 层次任务网络规划―HTN规划
2.1 HTN规划
HTN规划体现了目标驱动的决策行为,能够建模问题领域过程性知识,是一种用以解决大规模问题的有效技术。
HTN规划模型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自动规划模型,应用领域包括:生产线调度、危机管理和后勤规划、航天器规划和调度等。
输入:
系统初始状态:描述规划初始时刻系统实体状态。
初始任务网络:描述应完成的任务集合,及其逻辑关系。
输出:
行动方案:完成初始任务网络的行动序列。
任务分解网络:搜索行动方案过程的任务分解网络,描述了规划过程和路径。
领域知识:
操作符模型:与原子任务对应,描述完成该原子任务的行动的执行前提条件,以及执行完成后对规划状态进行转换的执行效果。
方法模型:与复合任务对应,描述当规划状态满足不同条件时,完成复合任务的不同途径。
公理模型:描述对规划状态信息进行推理的规则,能够对当前状态信息进行分析,推理规划过程中的导出谓词。
规划过程:
递归地将抽象的复合任务分解成越来越具体的子任务,直到可以通过执行规划动作就能完成的原子任务为止。
规划求精步骤包括:
分解复合任务: 当任务网络中存在复合任务时,利用方法模型对复合任务进行分解,从而扩展当前任务网络;
执行原子任务:当任务网络中存在原子任务时,选择操作符模型,执行该任务,对规划状态进行更新;
现有HTN规划器基于特定的领域特征进行设计,包括:UMCP,SHOP,SHOP2,SIADEX,SIPE2,O-Plan2和IxTeT;
HTN规划已经被用以制定应急疏散方案、森林灭火行动方案、防汛应急行动方案、地震救援方案等应急管理领域。
2.2 HTN规划与应急决策
HTN规划的适用性:
应急行动方案制定决策问题是一种典型的复杂非结构化问题,传统的建模优化方法难以在应急决策实践中应用。
HTN规划是一种根据预定目标推理并生成动作序列的方法,能够很好用于求解应急行动方案制定决策问题。
HTN规划模型在应急决策中应用的问题:
现有HTN规划器基于特定的目的进行设计,属于静态规划方法,很难适应应急响应领域特征。具体包括:
由于应急决策的时限性,往往具有复杂时态特征;
未考虑规划过程中的资源调度问题,只能将规划过程与资源调度过程分成两个独立的过程;
如何利用HTN规划支持多部门共同参与、协同制定行动方案;
应急决策执行、环境的不确定性。
3 基于HTN的应急行动方案制定
3.1 考虑复杂时态特征的HTN规划
应急领域复杂时态特征:
应急任务之间存在着定量时间约束条件;
应急任务之间存在着时间依赖关系,用偏序关系进行表达和处理,即定性时间约束关系;
应急任务执行具有过程性特征;
事件目标具有时限条件。
应急决策方式: 在规划过程中利用偏好信息指导行动方案搜索过程展开;同时,在规划过程任意时刻作出响应,输出当前优化的行动方案。
3.2 考虑资源约束的HTN规划
现有研究将HTN规划和资源调度独立成两个连贯的过程。先选择和组织出应急行动方案中的任务序列,再通过数学模型完成资源和时间上的分配。
应急管理中方案制定和资源分配高度耦合,需要在HTN规划任务分析和推理的过程中动态的进行资源和时间的分配。
在HTN规划中,能够推理资源在时态上的变化过程,来实现资源规划。
层次资源推理机制:
采用多时间轴技术,为每个资源配置属性建立一个本地资源时间轴以实现HTN规划中的资源描述。
资源约束传播加速算法:
通过一致性检验,修剪HTN规划中资源变量和时间变量的值域来加快层次资源推理的处理速度;
验证当前任务相关变量集合与所有变量之间的一致性;
对于单容量资源,检验时间一致性;对于多容量资源,检验时间一致性和资源一致性。
3.3 多部门分布式协作规划问题
传统研究:各决策主体单独制定自己的方案,然后再统一协调。
特征:多应急任务;并行的规划过程; 实时资源冲突。
协作规划过程:处理应急资源冲突, 考虑应急任务截止时间。
特征: 合作(复合)应急任务; 串行的规划过程; 行动时间调度; 非全局累加的执行时间。
3.4 不确定环境下的HTN规划
应急领域知识不完备: 难以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的应急态势,快速描述完备的领域知识。
应急行动不确定:应急行动易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导致不确定的行动结果发生。
应急时态不确定: 应急行动易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导致应急行动的完成时间不确定。
应急方案执行过程不确定: 由于应急响应环境的开放性和风险性特征,应急行动方案的实际执行过程往往与方案制定过程原有的设定不相符。
应急行动的持续时间不确定:动作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之间的间隔无法提前确定。
考虑动作执行时间不可控和受限的资源,能够生成具有一定柔性的应急行动方案。
受灾环境的复杂性,存在部分应急环境信息事先是不可观的。
考虑不可控持续时间和部分可观情况下的条件时态规划方法。
4 应急演练仿真平台
应急演练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以下统称演练组织单位)组织相关单位及人员,依据有关应急预案,模拟应对突发事件的活动。应急演练是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训练处置流程、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发现应急工作薄弱环节的重要手段。
应急演练形式:实战、桌面或实战桌面结合。
应急演练规模:局部、区域或全国。
应急演练内容:单项演练、综合演练。
应急演练对象:现场操作人员、现场指挥人员、高层指挥人员。
应急仿真演练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和训练需求,构建虚拟的应急情景,对应急处置人员进行常态化、多样化的应急演练,并对其应急指挥能力进行实时和动态的评估。
应急仿真演练是利用计算机模拟灾害发生、灾害演化等应急情景,并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桌面练习和讨论,实现对应急指挥过程的演练,可以训练各级决策与指挥人员、事故处置人员,发现应急指挥或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检验和评估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加强各部门协调能力和应急能力,使应急演练科学化、智能化。
5 结束语
应急响应决策是典型的非结构化决策问题,具有协作性、动态性和时效性等特点,很难用单一的数学建模和优化方法来解决。
HTN规划是一种通过任务分解的方法实现行动选择和组织的智能规划方法,它体现了目标驱动的决策行为,是解决应急响应决策问题的一种方法。
结合应急响应决策的特点,还需深入研究HTN规划方法,使之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如何通过应急协同决策综合模拟训练,以提高应急决策人员的应对能力,需要研究人员进一步关注。
环境应急管理方案范文3
一、2014年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区环保局要求,并按照市环保局下发的《关于印发<2014年全市环境信息化和自动监控工作要点>的通知》和区环保局《关于印发<目标绩效考核办法>及2014年目标考核任务的通知》文件,扎实工作。
(一)落实我区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传输有效率考核责任。企业自动监控传输有效率达到75%列入国家减排考核三条红线之一,中心把这项工作列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实专人强化平台值守,建立运维台账。总体情况是:1月传输有效率是71.3%,2月传输有效率是99.66%,3月传输有效率是99.23%,4月传输有效率是99.63%,5月传输有效率是99.48%,达到了国家75%红线指标的要求。
(二)配合省、市做好国控重点污染源现场端建设。今年全省将对457家国控企业安装视频监控,我区3家国控企业已经通过现场调研。另外徽记食品也申请安装视频监控,这将有助于今后执法效率的大大提高。
(三)完成了“12369”语音和排污费征收管理系统的链路割接工作。
(四)积极推动环境信息应急中心达标建设和省控监控系统建设。现已拟定达标建设方案和企业现场端建设方案,由于我区在开展各平台整合,现已将方案移交区信息中心。
(五)加强业务系统的运维,保障“12369”语音系统,国控平台、排污费征收管理系统等安全运行;健全网络管理制度,确保信息和网络安全。
二、2014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推进环境信息应急中心平台建设进度,确保我区平台整合后满足业务目标要求。
(二)制定环境应急演练方案,预计在9月份开展一次应急演练;加大应急物资储备。
(三)继续做好自动监控传输有效率指标不低于75%。
(四)做好视频会议系统联网建设,待市上视频会议室建好后,保障顺利接通。
(五)强化环境信息能力达标建设。采购办公设备,引进环保人才,开展业务培训。
三、存在的问题
环境应急管理方案范文4
关键词 总承包 前期 安全管理
在如今建筑业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市场竞争日趋加大的环境下,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以其一体化、集成化的特点,在加大资源整合、提高生产效率方面的有力优势,逐步顺应当今工程建设行业发展规律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成为大中型建设项目建设的首选模式,受到目前国家、社会、行业的极大关注而不断引用并优化。然而因模式变化带来的安全管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该模式的优化发展。此模式下,分部分项工程较多,水、电、暖、土建等专业高度集中,分包队伍繁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且流动性大,各地方安全管理政策文件存有较大差异,给工程建设项目的综合安全管理带来巨大难题。为此前期安全管理机构及制度的建设完善尤其重要。
1.安全管理机构
安全管理是一项全方位的管理过程,涉及专业繁多,分部分项工程点多面广,工程项目总承包尤其如此,单一的以项目经理及专职安全员的安全管理机构,无论从时间、精力、专业技术等方面无法全面胜任并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将造成工程项目因人为因素而出现的隐患。因而一个专业配备合理,设置齐全的安全管理机构必须由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专职安全工程师及项目所有专业负责人共同参与,从专业技术角度出发共同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以达到全员参与,专业突出,齐抓共管的目的。
2.安全管理制度
制度是组织活动开展的首要规范条件,一项完善的制度建设,可以有效规范组织及参与组织的人员的行为,通俗而言,制度需要告知组织及其人员如何规范的实施行为,如何运行,其范围如何,其程度如何,是否符合等。
工程建设总承包安全管理制度鉴于其安全责任的负总责原则,其制度制定需要包括的范围、层次、深度如何确定?
工程总承包作为建设项目管理责任的主体,单线管理上与各分包单位唇齿相依、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多线管理上是各分包单位之间协调、管理、督促的纽带,总线上需要全面顾及项目整体安全环境的保证,安全制度的建立据此展开。
2.1综合安全管理制度
2.1.1项目现场安全管理规定
该规定是工程总承包现场同时针对项目本部及分包单位的综合性安全管理规定,是其他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的纲领性文件及依据,规定中需要明确项目本部在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应该制定哪些安全管理制度,各种制度的审批、执行、修改程序及其实施范围、有效期限等;同时也明确提出分包单位进场施工必备的安全条件,针对施工行为所必须的安全管理规定;以及对各种制度符合与否的奖惩措施。其制定报批程序为:项目部负责编制,总部审核、批准、备案或提出意见返回项目部修改,项目部实施,如因外界因素发生变化需要修改,修改程序遵照报批程序。
2.1.2 项目现场综合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作为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发生,减少参与组织活动人员伤亡、财产设备损失、环境损害并恢复组织活动环境的重要措施。
介于上述原因,项目现场综合应急预案的编制无需具体针对具体事项,但需要对其附件即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起到方针、政策上的指导作用,其主要内容包括该预案编制的目的、作用、适用范围、依据、构成体系、原则、工程项目概况、主要风险分析、组织机构、预警原则、响应程序、人员职责、后期处理及该预案的保障措施等。编制时应重点关注其目的、适用范围,构成体系、组织机构设置等方针、政策性规定,为其余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提供必要的依据。其编制、审核、批准、执行、修改程序遵照项目现场安全管理规定程序,评审方法参考《安全监管总局印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进行评审。
2.2单项安全管理制度
该制度是指具体针对项目部某种组织活动所定的安全管理守则,制度中需要清楚明确该制度针对事项,实施人员,以及具体操作细则等要求。其编制、执行等程序为:项目现场专职安全工程师制定,项目部全体会审,项目经理批准执行,并报总部备案管理。
2.3专项安全管理制度
该制度是指具体针对某专项组织活动、施工行为所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及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其重点要求参考国家法规、行业标准、部门文件等资料,要求编制严谨,符合规定,数据精确,操作性强等。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危险源和应急保障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留存;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定的应急处置措施,可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留存。
专项安全管理制度中施工专项安全管理制度的编制,应重点参考行业标准,严格声明其中需要明确的数据和要求、依据的标准、和具体操作程序进行编制。
专项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参考国家法规、行业标准等文件资料,按《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中格式编制,同时充分分析某组织活动或危险的状态,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后果及不同级别、状态下的应对方式,明确事故应急组织单位、响应程序、处置方式、现场恢复方法,并说明该应急所需的资源储备及储存场所和使用方法等。
现场处置方案由于针对较为固定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其制定应根据设施等的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要求更加具体、简单、针对性强,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做到事故发生时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施工专项安全管理制度、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的编制、执行等程序参照单项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并报总部备案管理,其中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的评审方法同样参考《安全监管总局印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进行评审,并将评审过程记录留存备案。
参考文献:
环境应急管理方案范文5
为做好2019年汛期环境安全保障工作,积极应对各类极端天气下突发环境事件,切实保障汛期环境安全,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提高企业对汛期环境安全保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隐患险于事故、防范胜于救灾”的理念,认真梳理本区域内环境应急管理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严格督促企业落实环境安全主体责任,重点组织对四个重点方面开展检查工作,进一步健全环境风险防控措施,提高环境风险防范水平,减少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坚决遏制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发生。
二、检点
(一)2015年以来发生突发环境事件企业隐患整改落实情况。对2015年以来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隐患整改情况开展检查,主要包括突发环境事件原因调查及责任追究情况、突发环境事件损害评估开展情况、整改落实情况、仍存在的环境安全隐患,以及进一步完善防范措施的计划。
(二)列入2019年全区重点环境风险源名录的企业。重点检查企业环境应急管理情况,包括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开展情况、历年环境安全隐患的整改落实情况、环境风险评估开展情况、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建设情况、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备案演练情况、环境应急物资储备情况、环境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等。
(三)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处置单位。全面摸排存在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废弃物处置等环节企业的风险点,重点检查环境风险防范及应急管理情况,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情况、执行区域规划及产业政策情况、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开展情况、历年环境安全隐患的整改落实情况、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建设情况、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备案演练情况、环境应急救援物资储备情况、救援队伍建设情况。
(四)其它可能影响环境安全的隐患。紧紧围绕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地方实际,全面排查可能影响环境安全的区域和企事业单位,做到不留死角;严格环境安全责任制,切实把责任落实到位;进一步完善环境风险防控设施,规范环境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加强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和救援队伍建设。
三、检查方式
(一)各镇、街道结合辖区实际和日常管理工作,即日起全面、深入、细致、彻底地开展大检查,对大检查中发现的环境隐患问题,列出清单制定整改方案,实施分类治理。
(二)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将于3月中旬通过抽查检查方式对各地大检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市生态环境局镇海分局对全区重点环境风险源企业进行全面摸排,并开展“绿剑”2号行动,适时对各镇、街道企业开展抽查。
(三)检查内容具体可参考《重点环境风险源检查情况表》。
四、有关要求
(一)请各镇、街道于3月18日前将《重点环境风险源检查情况表》和《2019年汛期前夕环境安全大检查整改情况汇总表》(见附件)报市生态环境局镇海分局。
(二)各镇、街道对大检查活动中发现的隐患问题,要明确整改要求、时限和责任人,做到查处到位、整改到位,切实把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抓实抓细,对发现的隐患问题原则上要求最迟在4月底前完成整改。对个别整改周期较长的隐患问题原则上要求最迟在5月底前完成整改。整改未完成前,每月月底要按附件2表格格式上报最新整改情况。
环境应急管理方案范文6
【关键词】三维仿真;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决策
1、引言
随着数字环保概念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三维仿真系统在环境业务领域的应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三维仿真系统全方位、多角度、高效率的管理方法和技术特性奠定了其在环境业务领域的多方面应用优势。三维仿真系统以直观、形象的可视化表达方式[1],真实展现三维环境要素,为环境监控、环境执法监察、环境影响评价(战略环评、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行政审批、环境应急、环境日常业务管理及环境生态领域提供很好的“所见即所得”的平台。
2、三维仿真系统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2.1基于三维仿真系统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优势分析
目前环境业务多是基于二维地理信息系统,对环境现场的分析多是使用现场平面图和现场图片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缺乏直观性。难以对环境地域进行三维综合研究和空间分析,无法使领导部门及时得到对空间清晰、直观的认识[2]。同时环境领域涉及地形地貌,如地形起伏较大、管网密集、排口众多等,用二维的表示方法很难准确描述和进行信息精确管理。
三维仿真系统通过对大范围海量环境数据进行一体化管理,实现无缝三维实时漫游、空间多媒体信息查询、表示、分析和辅助决策,为环境管理部门进行更加清晰、直观、准确的管理环境信息提供技术支持,如:灵活漫游全面巡视重点污染源;真实的还原事故现场用于应急决策[3];真实的模拟重要治污设施的日常运作状态。
三维仿真系统在环境业务领域的应用优势:
(1)重点风险源工艺管线跟踪分析,为企业环境安全提供可视化监控支持
三维仿真系统可对环境重点风险源如石油石化企业工艺管线进行模拟,动态显示管线内物质流向,便于管理者实时查看管线运行情况,为查堵泄漏点提供可视化技术支持。
(2)全方位展示重要治污设施运行状态,为环境安全提供基础保障
通过三维仿真系统,可实现全厂区漫游,全面展示重要治污设施分布情况及其运行状态。当某一设施出现异常,系统会进行异常报警,使管理者不必亲临现场即可了解治污设施运行状态,为环境安全提供保障。
(3)快速还原环境事故现场,为环境应急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环境突发事故现场具有不可再现性。为了对事故进行更准确的分析,可通过三维仿真系统对事故现场进行模拟还原,再现事故发生过程,为领导提供更详尽的现场信息,为环境应急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4)更真实表现地形地貌,辅以模型分析,为指挥调度、优化路径提供辅助支持
三维仿真系统既有地理信息系统的图形展示功能,又有真实模拟地貌的优势。在环境应急中可以通过三维仿真系统展现事故现场及周边敏感区分布情况,真实展现地势起伏及路况信息,通过模型分析为应急指挥调度及路径优化提供辅助支持。
2.2三维仿真系统在环境监控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目前环境监控领域中采用视频、红外、数采仪等形式将监控数据传至监控中心,无法对整个监控场所进行全面、多角度的监控。三维仿真系统可通过对监控场所的真实模拟实现对环境的日常监控,包括:重大风险源企业厂区漫游仿真;围绕风险单元多角度查看周边地貌信息;真实模拟工况运行状态;真实模拟设备运行状态;全面立体展现三维空间污染源分布;对环境空间及风险单元等进行属性查询等。
三维仿真系统可为环保系统领导提供了多角度、可视化的监控平台,不用亲临现场,即可掌控所有环境监控区域的风险源及工况等多种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为决策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保障。
2.3三维仿真系统在环境应急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目前的二维信息平台由于立体表现不完整,无法整体直观反映环境事故现场情况,容易导致宏观分析、决策的偏差[4]。三维仿真系统能够全面分析事故现场及周边情况,进行三维扩散模型分析,包括气象应急模型、地质应急模型、水应急模型(水淹模型、泥沙模型、水污染模型)及化学/核污染应急模型,通过模型分析直观立体展现污染扩散趋势及周边敏感源,为应急监测、指挥调度及现场处置提供重要依据;可依据地势,通过路径优化分析,为应急疏散提供直观、可视化指导,为领导决策提供全方面、直观、真实的决策支持。领导不必深入事故现场就能掌握现场真实情况,并组织专家讨论并制定正确的应急措施,发出正确的调度指令,保证应急指挥和应急调度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同时,通过三维仿真系统可进行事故应急演练及事故回放[5],真实模拟事故应急演练,直观展示应急流程,为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强化应急指挥体系提供参考依据;事故回放是针对事故现场不可保存性,进行事故现场还原,通过仿真事故发生过程,为领导提供应急决策支持,并为事故后评估提供有力依据。
2.4三维仿真系统在环境日常业务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三维仿真系统在环境日常业务领域的应用包括:与12369结合,快速定位事故现场,直观查看事故现场地势地形三维景观,为准确预警提供更为详尽的可视化三维信息;建设项目审批,通过三维仿真系统进行区域地形地貌查看,将设计方案导入三维场景中进行审查,在真实再现规划现状的前提下,用户可以从任意路径,以任意视点、任意视角考察设计方案,对方案进行从全局到细部的推敲和修改;环境监察、移动执法,通过三维仿真系统可真实模拟环境监察、移动执法车辆的出勤路径,为执法监督提供可视化督查功能。
2.5三维仿真系统在环境生态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环境生态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如何有效保护生态,形成良好生态人文环境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三维仿真系统为生态保护、生态规划提供三维仿真技术支持,领导无需到达现场即可通过三维仿真系统漫游重要生态区域并进行分析,如漫游引用水水源地、防洪堤坝、库区防洪堤拆除后对周边生态的影响分析等。对环境生态区域的规划也可通过三维仿真系统进行模拟展示,将规划前及规划后的场景进行真实模拟对比,为领导进行正确、科学的生态规划提供直观可视化的科学依据。
3、结语
随着数字环保的推进、物联网技术及三维仿真技术的发展,三维仿真系统在环境业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显现出无法替代的优势。通过三维仿真系统可真实展现环境业务领域现时情景,并可漫游于场景之中,为环境业务领域提供立体化、全方位展示,为领导进行科学的环境决策提供支持。因此,应加强三维仿真技术的研究,使其在环境业务领域的应用更为深入,为环境管理部门更加清晰、直观、准确的管理环境信息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李云花.虚拟现实技术综述[J].重型机械科技,2004年04期
[2]谢义林,汪云甲.利用虚拟场景实现3DGIS的研究与应用[J].测绘工程,2006年06期
[3]邹志文.环境污染应急系统中虚拟场景的研究与实现[D].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