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循环方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碳循环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碳循环方式

碳循环方式范文1

一、助跑、起跳的训练方法

助跑放松、自然,加速积极;起跳蹬踏积极,主动,快速准确,蹬伸有力。摆臂与摆腿协调配合(1,确定起跳区-离沙坑距离2M - 2.5M)2,确立起跑线,确立好后由起跑线做由慢到快的加速跑。跳远的助跑速度与跳远成绩密切相关。跳远助跑的任务就是获得最高的水平速度,并为准确踏板和快而有力的起跳作好技术和心理上的准备。跑是跳的基础、跳是跑的发展与继续,跑不好就跳不好。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如要穿越一条濠沟可助跑几步就能一跃而过,摩托车在快速驶过桥面下桥时,会有一个腾空飞越再着地的过程,所以可训练学生从静止状态开始,采用“站立式”起动姿势的15米、20米、和30米的加速跑,快速跑的速度训练。以及运用音乐节拍抓好学生助跑的节奏,使他们能明确何时加速。

二、腾空的训练方法

双腿屈膝近胸部,双手前举,当身体从最高点下落时,手臂自然下摆、上体前倾,提高腰腹肌的锻炼才能有效的提高腾空后动作,常用方法有:(1)后甩腰(后摆腿和上体后振摆动同时进行。支撑腿,膝伸直。头部和双臂体后屈做协调性后摆助力动作。(2)腰转(以腰为轴,使上体自前向右,向上再向左,回做顺时针或逆时针转)。

三、落地

碳循环方式范文2

摘 要 燃气联合循环机组采用何种调峰方式与机组乃至整个发电厂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本文分析了联合循环机组启停的经济性,并对低负荷运行和两班制运行调峰做了经济性比较,为两种方式的选择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 联合循环 调峰 方式

燃气联合循环机组的调峰方式一般包括:(l)两班制运行,即夜里短时间停运,早上再启动。 (2)低负荷运行,带基荷机组降至最低技术出力运行,当电网负荷增大,机组快速带负荷。在供气充足的情况下,某电厂两套燃气联合循环机组采用一套机组连续运行,另一套机组调峰的运行方式。但近些年供气一直呈现量少价升的形势,通常所供的天然气只能维持一套燃气联合循环机组运行,严重影响电厂发电效益。本文主要对电厂燃气联合循环机组低负荷连续运行和两班制调峰运行经济性进行简要分析。

一、联合循环机组启停经济性分析

某电厂燃气联合循环调峰机组与连续运行机组的区别在于:联合循环调峰机组启停过程耗气量、厂用电量、耗水量及启停的设备损耗折旧费用有所不同。

已知条件如下,气价:0.9275元/m3,上网电价:0.4203元/kWh,反供电价:0.65元/kWh,除盐水价:e3=10元/t,联合循环机组单位电量折旧额为0.08元/kWh。

调峰机组启动到并网和机组开始减负荷到解列计算如下:(1)、燃气轮机启动到并网耗气:800m3;(2)、燃气轮机启动耗厂用电量:200 kWh;(3)、燃气轮机并网后到汽机并网需要1 h,耗气25200m3,厂用电量:1166kWh,发电量:34000kWh。(4)、汽轮机从开始减负荷到机组解列需要0.5h,耗气3800m3,厂用电量1555kWh,发电5400kWh。

以天然气价格:0.9275元/m3,上网电价:0.4203元/kWh计算,启机所耗的天然气及厂用电费用共:(800+25200)×0.9275+(200+1166)×0.65=25002.9元,而上网电量价费用为:34000×0.4203=14290.2元,故实际的联合循环启机消耗费用应为:25002.9-14290.2=10712.7元RMB。

停机所耗的天然气及厂用电费用共:3800×0.9275+1555×0.65=4535.2元,上网电量价费用为:5400×0.4203=2269.6元。故实际联合循环停机消耗费用应为:4535.2-2269.6=2265.6元。

这样,联合循环机组启停机一次所消耗的费用总共为:10712.7+2265.6=12978.3元。

二、两班制调峰与连续运行经济性分析

(一)建立模型分析

假设:总供气Mm3,上网电价为e1元/kWh,天然气价格为:f元/m3,气耗为X,除盐水水价格为:w元/t,耗水量为H吨,反供厂用电价格:e2元/kWh,停机后厂用电量:G,调峰折旧费用:K1,连续运行发电折旧费用:K2。启停费用:Y=12 307元。

调峰机组:耗完供气M,发电获得的总毛利润:Y1=e(M÷X1)-(f×M)-(e2×G)-(w×H)-K1-12307(1)连续运行机组:耗完供气M,发电获得的总毛利润:Y2=e(M÷X2)-(f×M)-K2(2)

针对联合循环机组进行具体分析,算式(1)中,第一项e(M÷X1),因调峰机组开机的时间、调峰负荷不能够确定,气耗X1是一个变量,故第一项为变量。第二项(f×M),因供气M不变,故第二项为定值。第三项(e2×G),因机组停机时间不确定,故厂用电量G为变量。第四项(w×H),调峰机组启停一次的耗水量H为定值,即H=40 t。第五项K1,调峰折旧费用因发电量不确定,故为变量。

算式(2)中,第一项e(M÷X2),因机组连续运行,根据海南电网调峰机组实际情况,在M一定的情况下,电网下达的负荷不变,因此气耗X2也是不变的,故第一项为定值。第二项(f×M)为定值。第三项连续运行发电折旧费用K2,在发电量一定的情况下K2是不变的。

在总供气一定的情况下,当Y1=Y2时,调峰机组与连续运行机组利润一样,当Y1>Y2时调峰机组利润高,当Y1

(二)实例计算

启机共耗气量:25200+800=26000m3,发电量34000kWh,停机耗气3800m3,发电量:5400kWh。启停机一次共消耗天然气:26000+3800=29800m3,发电量:34000+5400=39400kWh。根据电厂实际情况,全厂停机后的厂用电量为:0.0625kWh/h。燃气轮机满负荷时的天然气流量为55000m3/h,一套燃气联合循环机组满负荷为200MW,调峰机组以次日零点停机为准。

以天然气供90万m3计算为例,对于调峰机组,除去机组启停后,满负荷运行所需的天然气为:900000-29800=870200m3,满负荷运行时间为:870 200÷55000=15.8h,满负荷连续运行机组总发电量为20×15.8=31万kWh,调峰机组总发电量为316+3.4+0.54=319.94万kWh。理想调峰机组的运行时间为:15.8+1+0.5=17.3h,调峰机组停机时间为24-17.3=6.7h,因启停一次相当于10h,故调峰机组均负荷为319.94÷(17.3+10)=11.7万kW,启停一次损耗所分担的电量为11.7×10=117万kWh。对于连续运行机组而言,根据海南电网调频规律情况,发电气耗为0.32kWh/m3,总发电量则为90÷0.32=281.25万kWh。因调峰机组停机6.7h,故耗厂用电量0.0625×6.7=0.44万kWh,通过算式(1)得出:Y1=3 199 400×0.4203-900 000×0.927 5-4400×0.65-40×10-(1170000+3199400)×0.08-12307=144838.82元。通过算式(2)得出:Y2=2812500×0.4203-900000×0.9275-2812500×0.08=122 343.75元。因Y1>Y2,故在总供气90万m3时,调峰机组比连续运行机组的利润还要高,此时的供气情况下应采用机组调峰方案。

同样方法的实例计算得出,在供天然气95万m3时出现了Y1=Y2,达到了临界点,在供气95万m3以上时出现Y1Y2,95万m3以下时Y1Y2。通过各供气情况分别计算出调峰机组理想的启机时间。

通过上述实例计算分析和实践验证,在供天然气95万m3时,调峰机组与连续运行机组的效益达到平衡点,即在供气95万m3以下,采用机组两班制调峰的效益较好,在95万m3以上,采用机组连续运行来调峰的效益较好。

三、结语

本文对200MW燃气联合循环机组启停经济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建模、实例分析和实践得出了两班制调峰和低负荷运行效益的平衡点,提出了合理的调峰方案,可供燃饬合循环机组调峰参考运用。

参考文献:

碳循环方式范文3

【关键词】健康教育 神经症 探讨

为探索更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我们根据神经症患者的性格特点及疾病特点,将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活动相结合,按照心理咨询的相关原理及方法对住院神经症患者实施宣教,对减轻或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及症状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0年4月—2010年12月入住我院心理科神经症患者80例,均符合CCMD-3神经症的诊断标准,随机分成研究组合对照组。

1.1.1研究组 40例,焦虑症12例,疑病症10例,强迫症8例,恐怖症6例,神经衰弱4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16-51岁,平均30±10.12;小学文化7例,初中文化9例,高中文化10例,大学文化12例。

1.1.2对照组 40例,焦虑症12例,疑病症11例,强迫症7例,恐怖症6例,神经衰弱4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小学文化8例,初中文化6例,高中文化9例,大学文化11例。

两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选择性差异。

1.2方法

1.2.1对入组患者的施教者均为我科接受心理咨询师培训并已经取得心理咨询员以上资质的临床护士。研究组在采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咨询访谈式健康教育,即由护士按照心理咨询的相关原理及方法以访谈式的形式进行,同时将传统的健康教育所涉及的知识融入到咨询访谈中;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内容即为入、出院宣教,住院期间内随机的药物,检查、饮食、心理卫生知识及各类注意事项的指导。

1.2.2采用哈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90项症状清单(SCL-90)作为测量工具,在入组时及入组满6周后分别对患者进行测评。并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2.3咨询访谈式健康教育的实施

1.2.3.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全面收集相关信息。

1.2.3.2评估及确定目标。

1.2.3.3责任护士帮助患者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倾听使患者进一步开放自己,疏导宣泄不良情绪,引导患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1.2.3.4适当组织家庭成员间的会谈,通过此类会谈争取家庭的支持。同时针对患者的情况提出近一步的训练或病情复发时的应对措施。

1.2.4测量工具及评分标准 HAMA得分为总分和因子分,总分可以用来评价焦虑和抑郁障碍患者的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对各种药物、心理干预的效果评估。

SCL-90共有90个项目,每一个项目均采取5级评分制,评定的时间范围是“现在”或者是“最近一个星期”的实际感觉,其统计指标主要为总分和因子分;总分为90个项目单项分相加之和,能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病情越轻,总分越低;病情越重,总分越高。因子分共有10个,可分别反应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及靶症状群的治疗效果。

2 结果

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入院和入院满六周时HAMA量表分值比较

3 讨论

咨询访谈式的健康教育是将健康教育活动与心理咨询相结合,以会谈形式进行的一种心理干预方法,是根据神经症患者的性格特点、疾病特点而制定的。护士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及方法,通过良好的咨访关系的建立,与患者共同探讨、分析与疾病有关的应激源,找出情绪、行为问题的症结,共同协商应对对策,逐步引导患者接受自己的负性情绪,释放内心储积的焦虑能量。最终使患者领悟,从而由被动—主动的做出行为和态度的改变。所以咨询访谈式的健康教育对减轻或改善住院神经症患者的焦虑情绪及症状更有效。

参 考 文 献

碳循环方式范文4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侧支循环;血管造影术

据临床调查资料显示, 诱发血液动力学障碍的动脉狭窄率高达70%以上, 而针对血液动力学障碍的脑动脉狭窄所研究的代偿机制中起着至关作用的则为侧支循环, 侧支循环的建立不仅能够有效改善脑血流灌注, 同时还可降低缺血事件的发生率[1]。目前我国对颈动脉狭窄闭塞后颅内侧支循环的研究较少, 现用来评价侧支循环的主要标准及依据仅凭脑血管造影。因此, 本文针对颈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时血管病变及侧支循环情况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检查, 以统计该组患者不同血管病变及出现侧支循环的种类及数目, 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78例颈动脉狭窄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0例, 女38例, 年龄27~78岁, 平均年龄58.7岁。全部患者均经过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后确诊, 排除了有出血性脑卒中及颅脑创伤患者, 并签署了知情权同意书。

1. 2 方法 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影响对该组患者进行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主动脉弓、双侧颈动脉及双侧椎动脉, 以全面展示出患者颅内动脉病变、颅外动脉病变及侧支代偿情况。

1. 3 观察指标 观察该组患者中出现侧支循环及未出现侧支循环的患者数, 并统计出现侧支循环的支数, 并按照侧支途径计数的方法按照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眼动脉、后软脑膜吻合、前软脑膜吻合侧支的出现计数。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该组患者侧支循环的基本特点:该组患者中出现侧支循环55例, 占70.51%, 未出现侧支循环13例, 占16.67%。侧支数为1的17例, 占30.91%, 侧支数为2的38例, 占69.09%。前交通动脉30例, 占54.44%, 后交通动脉26例, 占47.27%, 眼动脉24例, 占43.64%, 后软脑膜吻合22例, 占40.00%, 前软脑膜吻合5例, 占9.09%, 前、后交通动脉同时出现11例, 占20.00%, 出现次级侧支38例, 占69.09%。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该组患者中出现侧支循环55例, 占70.51%。前交通动脉30例, 占54.44%, 后交通动脉26例, 占47.27%, 眼动脉24例, 占43.64%, 后软脑膜吻合22例, 占40.00%, 前软脑膜吻合5例, 占9.09%。有报道指出, 单侧颈动脉严重狭窄时前交通动脉及同侧后交通动脉出现率分别为47%~72%、36%~59%, 与本文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初级侧支由前交通动脉及后交通动脉所构成, 且在患者出血缺血早期可发挥作用, 并起到了明显的代偿作用, 而次级侧支的开通则需以毛细血管床以基础, 发挥代偿作用较晚, 这就说明了当初级侧支循环起着代偿作用后, 次级测支循环则起到的是补充代偿的作用, 而此时患者已经出现了初级侧支循环的失代偿, 这就意味着患者血液动力学已经收到了严重的损伤[3]。而据大量研究证明, 当侧支出现时需具备两个必须的条件:①血液动力学的改变所形成的压力呈现出不均衡性;②为了组成侧支血管的完整性[4]。临床医师在对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观察时若发现了侧支循环, 则可提示严重狭窄病变的存在, 以此判断血液动力学受损。

综上所述, 单侧颈动脉病变时以前交通动脉作为主要的代偿侧支, 且出现侧支数>2支, 本次的研究结果可为临床选择及预后提供准确的判断。

参考文献

[1] Dickey PS, Kailasnath P, Bloomgarden G, et al. Computer modeling of cerebral blood flow following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Neurol Res , 2006, 18(3):259-266.

[2] Baumgartner RW, Baumgartner I, Mattle HP, et al. Transcranial color-coded duplex sonography in the evaluation of collateral flow through the circle of Willis.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07, 18(1):127-133.

[3] 李尧, 龚浠平, 王拥军, 等.颈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时侧支循环的开放特征.中国临床康复, 2006,10(28):40-41.

碳循环方式范文5

21世纪,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是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了能够在全球的生态安全上做出贡献,使我国的建设更加的美丽,让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格局,就要按照党在会议中所提出的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在保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前提下,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打开农业发展的格局、保证生态安全的格局。因此,我国必须坚持绿色发展,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就成了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选择和路径。

一、在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下的综合论述

现如今,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思路离不开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对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成了促进农业经济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一方面全球的气候都在逐年变暖,要想农业经济的发展得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策略得到实施,对现有的资源提高循环使用率,我们应在农业经济的发展当中实现技术、制度等的创新,促进产业转型,通过这些方式尽可能的做到减少一些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像二氧化碳;另一方面是济绿色农业经的发展,它是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连同生态的共同发展,对农业经济的生态系统进行良性的循环,从而达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过程。它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经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我国土地的人均占有量明显比联合国的世界土地人均占有量要低很多,传统的农业经济还存在着耗材高、污染高、农业的资源又在过度的消耗问题。要想改善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只有采取低碳的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才能使我国粮食产量得到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才能进一步推动;另一方面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农业乱推乱放造成的水土污染、我国可用的耕地面积又因为解决温饱问题对土地进行的大量严重的破坏而变小,这些都促使我国农业经济向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发展。随着新世纪的发展,粮食供应问题在不断的升华,使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问题上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对于此,要保护好我国的生态环境和更好的对我国粮食的安全进行维护,必须加快实施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发展,粮食的安全问题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

三、我国农业经济在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建设我国农业基础的设施不完善。近年来我国对农业产业也出台了很多辅农、惠农及助农的工业化的优惠政策,但是仍旧出现了可用耕地流失越来越严重、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农业资源的大量浪费这些问题,这都是由于农业经济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所造成的,再加上有些农业经济基础的设施使用年头过长,出现老化现象,这更促使农业资源被严重破坏;另一方面我国的农业基础相当薄弱,总结出以下三点:第一,在市?鼍?济的发展中,青壮年集体外出打工的人员越来越多,造成了农业产业的劳动力出现明显的缺口,造成我国农村的劳动力严重的短缺;第二,虽然我国的国土面积相当大,但是人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又很明显,我国人均的可耕种的耕地面积比世界人均可耕种的耕地面积低的太多了;第三,我国虽然全方面的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对职业技术教育也在不断加强,但是我国从事农业的文化水平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提高,最明显的就是我国农村人口的文化程度上普遍不高;最后一方面是没有及时完善我国农业经济的服务系统。本来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的方向上起步就比较晚,农业经济的服务系统又没有得到及时的建立和完善,这也使在进行农业经济的服务工作的开展上得不到顺利的进行,其服务水平也就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

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中的应对措施

一方面对我国农村基础的设施进行建设完善。在对我国农村的基础的设施建设中,在更换和检修上,实行大力开展对农业低碳的经济发展方向大规模的普及,同时向农村进行多方位的引流,利用好资源开发新技术,使农民的视野更加开阔,让我国的农业实现经济的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对我国农业的产业经济结构上。为了使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及出现联动的效应,对基层的农业人员进行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灌输、普及,对相应的农业技术服务人员多多进行技术培训和远程继续教育的学习,争取能够培养出一批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方面的人才专家,从中对于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种植小能手进行发掘。最后一方面则是我国对农业技术的专业服务系统的建立。不管是工业技术化的发展还是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我国农业的经济在其技术水平、物质基础、信息、物流服务等对专业服务系统的建立都已经相当的成熟了。为了能够促进我国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在基层更深入的推广,农业技术的专业服务系统就该包含一系列专门的服务,例如,农产品和其衍生品在销售模式上进行拓宽、对于病虫害虫技术性防治的推广、对于现代化农业的耕种方式实现技术化的普及等等。

碳循环方式范文6

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三农”问题一直存在,而农业经济又是“三农”问题的工作重点,因此重视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重要保障,这不仅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当前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也决定了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特点,而且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一)农村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而且农业生产方式较为落后,尽管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生产方式并没有实现根本上的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并导致农业生产效率难以提高,为农业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实现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较慢

农民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受自身素质的影响,对市场经济缺乏深入认识,不仅第一产业发展速度缓慢,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较慢,严重影响了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农业产业化的实现。

(三)环境和人口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这也使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也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二、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人口数量较多,农业用地较少,部分农业用地未能获得较好运用。同时,由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土地污染、破坏相当严重,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而土地的利用效率却持续下降。若想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证在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的实施,就要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此项方式是进行转换农业发展较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只有通过构建循环农业发展经济体制,才能充分满足人们对农作物的需求,同时循环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资源的使用效率,节约资源运用,是进行低碳经济转换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方式,利于增加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实现有效资源的循环运用。

(一)建立农业种养结合模式

在该模式中,沼气是重要的枢纽,通过食物链的加环技术可以将种植业、加工业以及养殖业结合在一起,之后再利用沼气池厌氧发酵,将以往单一形式的种植和废物的综合利用结合起来,从而加强能量在农业系统中的利用,并且实现耗能低、高产量以及高效率的生产目的。在农业种养结合模式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模式,分别为“牧—沼—粮”、“猪—沼—菜”、“牛—沼—果园”。在我国南部一些地区,农民就利用自身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选择了“猪—沼—茶”模式,通过对土地、果园、树木以及采摘管理等进行改革,体现出了茶叶的独特风格,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关注。该种植模式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低碳循环农业的发展,从而加强农业经济的发展效率,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建立生态系统整合模式

在传统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种单程线性的结构模式,具体为资源—产品—排放污染,而且该结构模式中,两高一低的特点非常明显,即耗能高、污染排放高、物质和能源利用低。在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农民都是毫无限制地进行生态资源的利用,加快了一些没有使用价值的污染物的产生,如果将其排放到人们的生活环境中,肯定会对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进而阻碍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而生态系统整合模式就是在创建资源—产品—再利用循环机制的基础上,确保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平衡。在生态系统整合模式中,主要包括森林覆被、山地耕养结合以及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由此可见,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一定要以低碳循环农业的发展为基础。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地貌特征都不尽相同,而且有的地区地貌非常复杂,因此,在促进低碳循环农业的发展时,可以选择适合的地区来推进,从而充分发挥低碳循环农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建立农业副产物再利用模式

1.食用菌生产技术的应用

我们可以将牛粪、秸秆等一些副产物作为食用菌生产的基础材料,拓展农业生态产业链,从而实现副产物、食用菌、菌糠、肥料以及大田作物的循环利用,促进低碳循环农业的持续发展。比如,砀山县在生产砀山梨时,修剪果树后的枝条以及废弃的果渣,都可以在砀山梨废弃物、食用菌、有机肥以及梨园模式的基础上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果园的经济效益,还能生产出品质较高的食用菌产品,实现了低碳循环农业的持续发展。

2.沼气制造技术的应用

在农业的生产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农作物来进行沼气的制造,对其进行加工,就能充分发挥农作物的作用。比如,加工处理秸秆,对其进行利用,进一步实现秸秆肥料化、饲料化以及能源化的作用,避免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这也是建设低碳循环农业的主要措施,进而实现低碳循环农业的持续发展,改善农业经济的现状,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三、结束语

免责声明

中文期刊网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

期刊咨询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