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特殊教育教学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特殊教育教学模式范文1
(一)成功体验原则
特殊体育教育中,由于教育对象自身情况限制,因此运动能力方面差异较大,因此教育目标和模式应帮助残疾学生体验成功,克服缺点,增加运动能力。因此在设计和选择教学模式时,应结合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基础教学目标基础上设定有差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运动发展水平,帮助学生通过教学过程和努力实践能够较好完成相关教学动作,并向自己的最佳发展目标努力,以达到激发学生潜能,体验到成功的。
(二)实践锻炼原则
要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实践锻炼必不可少。特别对于特殊教育来讲,学生行动不便,肢体运动能力受到限制,体育课学习效果有限,各种动作实现质量不高。因此在教学模式设计中,应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勤加训练,积极实践,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各种动作的要点,帮助学生发展运动能力。
(三)信心培养原则
在特殊教育中,教学对象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弱势学生更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鼓励,因此在教育模式的设计中,应强化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即使学生只取得了微小的进步,也充分运用口头和手势进行适当的鼓励,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增强运动能力。因此应特别注意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强化对学生的称赞,帮助学生得到心理满足,增加学生的信心。
特殊教育中体育教学模式设计
(一)分组教学模式
特殊教育学校各班级学生人数较正常学校班级人数少。因此可采用分组教学模式,避免由于每个学生运动量大造成学生疲劳造成教学效果不好,甚至引起学生受伤,从而影响教学内容和目标。一方面,可以分类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分类教学、个别指导的方式,首先进行整体示范教学,然后针对个别学生进行动作指导。另一方面,也可按照学生运动能力水平高低进行分组,教学难易程度不同的内容,对于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加大动作的难度,对于受自身条件限制,运动能力水平不高的学生,可以在完成动作方面作较低要求,因此帮助学生最大水平发展自己的运动能力,并且感受到运动的乐趣。例如,在篮球教学中,可以对较为灵活的学生教学安排三步上篮的内容,对于水平有限,体育运动不佳的学生采用定点投篮的内容,从而帮助不同学生各有所学,增长体育知识,增强身体素质。
(二)场景教学模式
特殊教育中,教学对象接受教育能力相对较弱,对于外部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采用场景教学模式,利用体态、图示、器材、幻灯等方式,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幻灯、图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动作的原理,强化对动作的学习;可以利用场地和体育器材的运用,启发学生对场景进行观察,强化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不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在运动中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三)互动教学模式
互动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示范、模仿和反馈等方式,达到教学互动的效果,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示范,通过动作示范、手势的形式,利用学生对肢体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动作概念;体育教学中,动作的掌握还可通过模仿等方式完成,可以帮助学生对教师的动作进行模仿,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进行模仿,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达到教学的体验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应有意识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及时了解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强化学生的反馈,通过鼓掌、竖大拇指等方式给予学生以鼓励,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
结论
特殊教育教学模式范文2
―、幼儿艺术教育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幼儿艺术教育互动教学模式建立的关键在于实现教育主体的主动性、互动性的交往和沟通。该模式的建立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教师在互动教学模式中的教学需要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合理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幼儿艺术教育互动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幼儿艺术教育互动的特点中有:1.艺术作品和幼儿间的双向交流,艺术教育的信息可以通过绘画、舞蹈、音乐等艺术作品进行表达。教师在艺术教育中指导学生同艺术作品进行交流,从艺术中体会艺术创造者的情感,善于抓住幼儿的注意力。2.幼师的自主性和探究性,艺术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和幼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两者之间不仅要在知识的传授中进行交流,还要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拓幼儿的发展进行探究。此外艺术教育活动还要具有一定的反馈性。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艺术活动进行恰当的设计,对幼儿做到及时、正确的引导,在艺术活动中及时的发展和纠正幼儿不正确的思想。
三、美术、音乐、舞蹈互动教学模式的探讨
目前我国幼儿园中主要开展的艺术教育互动模式的形式有美术、音乐、舞蹈。本文就这三个方面的艺术教育互动模式分别进行探讨。
1.美术互动教学模式的探讨
美术教育可以很好的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手工制作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美术教育可以帮助儿童实现认知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审美可能性的发生,同时也可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和思维的扩散能力。我们将对美术互动教学模式建立的策略进行分析。
2.建立教师和幼儿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
幼儿的认知能力在这一阶段十分薄弱,在美术课程中可能对教师出示的美术作品不能很好地欣赏,教师不能强迫学生接受权威性的艺术作品或是结论,要保证学生的自我探索,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和作品进行对话,教师不要抑制孩子的想象力死板的将权威性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灌输。学生和教师一样都有对美术欣赏和创作的权利。艺术对任何人都是开放的,教师的正确作法是通过自身对艺术作品的认识帮助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进行对话。在认识前提下培养艺术的发散性思维,利用孩子独特的视角,对艺术作品的再次生成和丰富,这对于幼儿和艺术作品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3.营造轻松和谐的美术学习环境
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幼儿的审美情感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可以更好实现培养,幼儿的美术学习需要环境的不断熏陶。同时教师还要为幼儿创造一个敢说、敢做、有机会表达的精神环境。并且学生的想法能够得到教师积极的回答和肯定。良好的物质环境也是实现学生对美术进行学习重要保证,减少周围环境的干扰,比如在美术作品欣赏活动中,美术作品周围不要出现其他事物,教师为幼儿展示的美术作品的背景要尽量的简单,保证有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美术作品上,确保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认真的观察。此外教师还要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向学生展示和解说美术作品,同时配上恰当音乐来辅助学生对艺术的理解营造良好的欣赏环境。幼儿阶段的学生光用视觉是很难满足的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物,学生在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被调动起来后会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更加充满兴趣。幼儿在自由、愉悦、宽松的环境中可以更好的在美术课程中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1)音乐互动教学模式的探讨
重视幼儿基本功的训练练幼儿的发音技巧,最后使得幼儿可以熟练的进行发音。实践证明幼儿时期的发音训练,对幼儿在长大后的出现好的音质,嗓音纯正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因材施教结合每一个学生的特定,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在互动教学中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详细的观察。在训练中教师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方法,不要追求速度和极大的效果,每一个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资质是不同的,不要纯粹的追求训练的效果制定有损幼儿健康成长的训练方式。
4.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
为了更好的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对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从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喜欢的音乐种类选择课件。除了对学生喜欢的音乐进行选择,同时教师还要定期对学生的意见进行采纳,询问学生喜欢的音乐类型。除了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很重要,教师在教会学生一首音乐后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配合进行合唱,培养学生之间配合的默契。引导学生积极的在音乐课堂上表现自己,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肯定。
5.音乐互动教学模式实例
音乐课堂的互动主要看学生和教师之间是否进行了有效的互动,下面我们对《我是猫》歌唱活动中教师的互动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舞蹈互动教育模式探讨
(1)实现幼儿舞蹈和生活的结合
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在幼儿的舞蹈教育中要将幼儿的生活和舞蹈进行恰当的连接,不断的实现幼儿对舞蹈艺术更好的理解和吸收。不断的对儿童的内心情感进行丰富。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才能学会用艺术的眼光欣赏生活。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感受生活中的韵律。
构和秩序,进而提升幼儿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感受。幼儿时期具有好动的特点,对舞蹈的学习具有自然的兴趣,当幼儿的舞蹈学习来自生活领域时,舞蹈教学会变得更加顺利。教师在舞蹈教学的互动中既要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还要组织好舞蹈学习的纪律。
6.在舞蹈互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情感
从舞蹈的出现到变化中可以看出,舞蹈主要是人类表达情感展示精神文明态度的一种方式。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舞蹈进行感受。幼儿的思维和想象是没有界限的,并且幼儿的思想往往比较纯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好自身的思维能力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和设计进行选择。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幼儿对更对的情感进行体验和感知。将舞蹈和其他非艺术进行巧妙的融合,是学生更容易理解:悲伤、高兴、爱等情感。进而更加丰富幼儿的内心世界,进而丰富幼儿的现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是,幼儿舞蹈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幼儿学会跳一整段舞蹈,而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肢体动作以及自身具备的经验,即兴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7.为幼儿营造充分自由的舞蹈学习环境
在幼儿舞蹈学习中,没有跳的好不好、像不像这样的评价,教师在对幼儿的舞蹈教育中为学生营造充分自由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学习中时刻保持一种宽松愉悦的心理。一方面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实现艺术的融合,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不断的鼓励,学生在自由的舞蹈学习环境中思维才会更加活跃。
四、小结
总之互动式的艺术教育模式注重的是教师和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不同种类的艺术教育对幼儿所起到的作用,进而结合幼儿学生的特点展开恰当的教学设计,实现对幼儿审美的提升和良好生活情趣的培养,进而为幼儿将来的艺术造诣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抱我好教学的规律,实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清楚幼儿艺术培养的价值,达到良好的教育活动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宗艳.幼儿艺术教育互动教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史蓉.幼儿艺术教育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J].新课程学习(上),2013(1).
[3]叫思成.幼儿园生态式舞蹈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特殊教育教学模式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整合模式;特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0前言
将小学数学学习与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有效整合,是教育技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给我们提出的新的课题[1]。通过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把其应用在数学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通过将小学数学学习与现代教育技术相整合,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足够的创新能力[2]。现代教育技术最突出的就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使得学生能够更方便的得到各种信息,从而实现探究性和主动性学习,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1小学数学学习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模式探讨
小学数学学习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通常会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整合能够使得老师有了更好的教学方法,一种整合是使得学生有了更好的学习形式。
1.1关于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整合
小学数学学习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第一个方面是关于教学内容的整合。数学教学是一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学科。通过数学教学,是需要更好的反映教材的内容和现实生活的。而实际上,在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很难把现实反应出来。数学教材的大纲编写,教材的选取等,都没有把数学的现实意义展现出来[3]。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是需要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和自己所接触的问题互相联系的,通过学习而得到一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就会更多的产生兴趣,把生活当中的数学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寻求答案。小学数学的学习应该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的。
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可以首先通过网络技术,查询相关的实际事件,结合数学知识,联系到一起,最后得到一个关于待讲解知识的“原型”。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通过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事情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比如在进行数据整理知识讲解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通过可行的途径,包括网络,整理相关的数据,在课堂进行时大家汇报结果[4]。实践证明,学生带来的资料很丰富,包括我国各个省份的面积,各个民族的人数,电视节目的收视率等等,这些数据有很强的说服力,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增长了知识,而且也学到了文化。在不断的将小学数学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相整合的过程中,更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1.2关于在教学形式方面的整合
小学数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形式方面的整合,对于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有重要意义。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技术,查阅相关的资料,丰富课堂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得到了开阔,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
1.3关于在教学方法方面的整合
小学数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方面的整合,能够促进学生的交互性学习。通过采用多媒体技术,使得学生更愿意认真听讲,对于多媒体技术所表现出来的图像、图形、声音等,充满了好奇和不可知。现代的信息技术教育具有很多优势,通过使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进行教育,能够更好的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的爱上数学,学好数学,更好的应用到实践当中。
2小学数学学习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模式的特点
小学数学学习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模式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5]。首先,第一个特点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方面的整合。对于小学数学学习来说,教学内容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学方法是学习的关键,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现代技术的使用。合理把握好三者的关系,能够更好的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其次,另一个特点是教师和学生的整合。小学数学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需要合理的调整学生和老师的关系,要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探索、发现和创新。第三个特点是外部操作和内部思维并重的整合。教师不仅教会学生学习,还要在学生的心理方面予以指导,让学生能够从感性方面认识数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结束语
小学数学学习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从学生的方面考虑问题,通过现代的教学技术,比如多媒体等技术,把课程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媒体和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因此,对于教师的教学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的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更好的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张艳侠.漫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8).
[2]张育桂.小学数学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研究[D]. 信阳师范学院,2011.
[3]雷少玲.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插翅添翼——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思考[Z].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
特殊教育教学模式范文4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育模式;创新;学生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291-02
一、引言
21世纪教育的特征是创新教育。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社会和用人单位不再满足于学生优秀的成绩单,而是更多地注重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培养出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符合社会需要的毕业生,是当前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主要任务。
独立学院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新生力量日益壮大,独立学院已成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任务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定位是: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本科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作为一种全新的普通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我们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只有认清其学生群体的特征并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首先考虑的是适应市场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强调从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全方位培养人才;独立学院的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在开展文体活动、知识竞赛等方面尤显突出,其水平一般不低于甚至超过普通本科的学生。
独立学院学生和普通高校本科学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独立学院的生源和学生本身的特点决定了独立学院学生是一个明显有别于普通高校本科学生群体的一个不同学生群体,其主要特征如下:基础知识较弱,个体差异较大,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学习不主动,投入时间少,学生社会活动能力较强,重视社会实践。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实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独立学院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是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新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人人是才”的人才培育新模式。
二、数学课堂教育模式的探索
数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关于这点,作为数学教师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并努力通过自身的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应用型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成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单单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是不够的,要想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关键是要传授隐藏在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道明了传授思想方法的重要性。一项来自美国的统计表明: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应用的频率最高,从而也最不易遗忘;因为不易遗忘,所以反复被应用。爱因斯坦说:“使青年人发展批判的独立思考,对于有价值的教育是生命攸关的。”美国学校教育就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美国学校不告诉学生该怎样做,或者怎样做才正确,而是强调向学生摆明各种事实,鼓动学生独立思索,独立寻找途径取得答案。美国人说,不会独立思考的人,一切听别人摆布,哪里会有创造力。教育调查也表明,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立即作出分析判断,而应鼓励学生去发现更多的问题,提出更多的想法,加强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基于这个观点,必须对传统的大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由于数学抽象,逻辑性强,容易使部分学生望而生畏。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相对较弱,个体差异较大的情况,我们教师要善于运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动机与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目前国内的数学课堂教育模式有以下两种:(1)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即是在原有的师资力量和学生水平的条件下,通过对学生的客观分析,对他们进行同级编组之后实施分级教学,分级练习,分级辅导,分级评价,并结合每个学生的客观实际,协调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培养方式。(2)主线教学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学的角度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设计教学过程,简单说就是: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依据这一规律,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大致分这样五个部分来完成:1)背景部分;2)概念或定理部分;3)例题及拓展部分;4)随堂练习;5)回顾与总结。
这两类数学课堂教育方式,第一种分层次教学对我校独立学院的学生不适合,因为独立学院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较薄弱,个体差异较大,这种“分层次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很明显,按照这种教学模式来分班的依据是学生的成绩,将学生分成了“好班”和“差班”。“好班”的学生成绩好一点,学风浓一点,但也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有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身属好班,成绩好,骄傲自足,丧失了前进的动力;而“差班”的学生则有一种深深的自卑感,在学习中带着心理上沉重的压力。最终的结果是,二三年下来,所谓的“好班”中也会形成两极分化,少数学生成绩遥遥领先,而大多学生成绩平平,更有一部分学生沦为“好班”里的“差生”;而“差班”里的学生有一部分学生尽管学习非常努力,但由于学风不好、心理压力过重等各方面的因素,成绩也没有大的起色,最后自暴自弃,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因而,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自身的进步。再次,这种“分层次教学”模式容易造成老师心理的不平。很多担任“普通班”授课任务的老师尽管付出了很多精力和汗水,但学生成绩徘徊不前,自己也缺失一种成就感,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一种懈怠情绪,不利于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大部分学校采取的是主线教学方法。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相应的简单地分两个部分完成:理论知识部分和应用部分。理论知识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注重讲清楚数学知识的方法的理解和解题步骤。应用部分要注意剖析例题所用到的知识和数学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将数学知识掌握好,遇到数学应用知识时懂得同样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总结
因此,对独立学院学生,结合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我们的数学课堂教育必须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实行课堂教育侧重于实用和够用,而不侧重于理论性、前沿性。课堂内容简单地分理论部分和应用部分两块来进行。精讲内容时,我们教师能理清要点,用严密的数学语言把主要内容概念化、系统化、结构化,结合学生的实际,灵活地使用典型例题进行示范讲解,多注重应用,这样能较好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充分体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的“宽基础、强能力、应用型”的特点。
独立学院要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基础理论够用、专业知识适用、实践能力管用”的要求制订培养计划。按“少而精”的原则,删除大学数学中繁、杂、难的内容。数学教育要侧重于实用和够用,而不侧重于理论性、前沿性,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 总之,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要体现出“宽基础、强能力、应用型”的特点。让学生用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指导实践,从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融合。
同时,根据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我们教师不仅要加强责任感,拓宽知识结构和提高学识水平,更重要的是更新教育观念,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应当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摈弃教师、书本、课堂三个中心和注重知识传授、轻视创新能力培养的旧思想观念。面对科学、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不断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逐步强化学生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创新动手能力的培养,开展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现代化教育。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应该创新,数学知识的教学应以“适用”为原则。要侧重于实用和够用,而不侧重于理论性、前沿性。比如课堂上讲完基本定义和定理后,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适度性渗透数模思想,学生在求解过程中利用的所学的知识,甚至是教材中涉及不到的知识,来提高他们的即学即用的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这样的数学教学必将改变目前数学教学只见数学定义、定理的推理,不见实际应用问题背景的局面,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广大学生的求知欲,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而让学生用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指导实践,从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融合。
总之,独立学院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只有这样,独立学院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创新,不能照搬普通高校本科的数学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收到良好的积极效果。
如何将独立学院的“应用型”这一目标和大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好的融合,拓展出独立学院数学教学的鲜明特色,这是目前大学数学教育中很迫切的问题,也将是我们数学教师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需要做出更多的思考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Z].教育部教发[2003]8号文件.
[2] 王子兴.数学方法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
[3] 高隆昌.数学及其认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2001.
[4] 沈卉卉.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创新意识的培养[J].经济研究导刊,2010,(4).
[5] 沈卉卉.独立学院课堂教学的数学模型思想的引入的创新与探讨[J].学理论,2011,(12).
特殊教育教学模式范文5
关键词:特殊教育;信息技术;实践应用;教学效率
现阶段,信息技术已经在相关领域中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而它在特殊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为其教学改革带来了新思考。因其所具有的补偿、教育、交流等作用,所以它在特殊教育领域中的实践应用可以进一步促进相关教育资源的有序分配,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既需要教给特殊教育学生课本中涉及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根据其特殊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教给其必要的生活经验,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其教育教学工作的难度,同样说明了依托信息技术推进其教育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一、特殊教育的概念分析
(一)特殊教育的本质
日常教学中,想要推进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领域中的实践应用,首先要明确特殊教育的本质,如此才能够保证后续改革的严谨性。无论是常规教育还是特殊教育都是为了增加学生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而存在的,但与常规教育相比,特殊教育存在更多特殊性,而其特殊性则主要是学生的特殊性决定的。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热情与信心,既要完成课本知识教学,又要强化学生的生活技能,最终促进其全面发展。总体来说,特殊教育教师需要更加细致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案来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进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特殊教育的特点
首先是教育对象特殊性的特点。特殊教育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大都属于残障学生,因此他们大都会在感官、智力、情绪以及肢体方面存在障碍。需要强调的是,即便是同类障碍的学生,也会出现障碍程度不一样的问题,所以必须要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必要时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实际教学效率。
其次是满足学生发展主体性的特点。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准确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之后才能够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只有按照上述原则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够实现学生的发展。
最后是特殊教育的互动性特点。单从理论层面来说,教育活动其实是主体与客体相互加深了解、拓展认知深度的过程,所以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缺陷或不足,之后才能够通过相应的教育措施加以补救,强化其生活与社会技能,为其今后的发展扫清障碍。
二、在特殊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首先是合理运用“缺陷补偿理论”的原则。“缺陷补偿理论”即个体如果在某一方面存在能力欠缺,那么他就会在其他方面得到补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上帝如果给你关上了一扇门,还会给你另打开一扇窗”。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好这一特点,帮助学生放大自己的长处,进而培养其生活技能。具体来说,某些听觉障碍的学生其视力或得到不同程度的强化,而那些视力方面存在障碍的学生其听觉和触觉方面的能力也会得到后天强化。基于此,在开展听障学生教学时,应当尝试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对相关教学素材进行动态展示,帮助其用视觉记忆掌握学习中涉及的重难点知识。而在进行视力障碍学生教学时,则要注意加强其听觉方面的刺激,并以此为起点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是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特殊教育需要做到形象、直观,只有这样才能够引导特殊教育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但只做到“形象、直观”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想要掌握知识,还必须要对学习中涉及的素材进行分析概括,并引导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如此才能够使相关教育工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扮演的就是帮助学生实现认识过渡拓展的桥梁,教师要由此着手革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最后是适度原则。推进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实践应用可以吸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便如此,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应当掌握好“度”。具体来说,教师需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势,但不能简单将其当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应当对其局限性建立起正确的认识。对特殊教育学生来说,因为其精力很难集中,所以假如整节课全部开展多媒体教学反而会起到反效果。对学生来说,这会使其留恋于课堂教学形式的趣味性,而忽视重难点知识。因此,教师需要以特定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为参考来开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实践,逐步创造出全新的特殊教育格局。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特殊教育教学效率的具体措施
(一)转变教学方式,为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打好基础
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想要推进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领域中的实践应用首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够为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领域中的生存、繁衍提供足够的土壤。具体来说,这一环节的改革应当从以下层面着手开展:1.教师需要对信息技术建立起正确的认识,并学习掌握常见教学设备、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还必须要学习各类新兴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这可以为后续改革打好基础。2.应用信息技术时,应当全方位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学习情况,之后才能够为学生设置其能力范围之内的教学活动,最终提高教学效率。再者,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实际作用,进而引导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其学习效率。3.校方需要做好应用实践信息技术的保障工作,提高扶持力度,保證相关人力、物力资源可以及时到位,这一环节的改革能够为相关细节工作的推进落实扫清障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尝试搭建特殊教育信息数据库,以降低教师整合素材、开展相关应用实践的难度。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模式创新等宏观问题之上,所以更有助于推进国内特殊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通过“无障碍学习环境”,强化学生的信息获取以及交互认知能力
单从理论层面分析,无障碍学习环境主要包括物质无障碍学习环境、交流无障碍学习环境和信息获取无障碍学习环境等类型。日常教学中,无论是要搭建何种类型的无障碍学习环境,都必须要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之后才能够强化学生的信息获取以及交互认知能力。目前,全国各地的特殊学校正在积极开展这方面的实践,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位于蘇州工业园区的仁爱学校就已经建成了交互式白板教室、多媒体教室,校园内的移动学习环境已基本成熟,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因此而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南京聋人学校内几乎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楼走廊内也安装了很多触屏电视,学生可以随时查询自己需要的信息。除此之外,南京聋人学校的学生几乎做到了人手一台ipad,而校园内则实现了无线局域网全覆盖,这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今后各地特殊学校可按照以上思路来为学生搭建无障碍学习环境,从而锻炼并提高其信息获取和交互认知能力。这方面的改革仅靠学校一方可能无法完成,需要相关机构以及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因此,在前期需要制定系统化的工作方案。因为先天缺陷,所以特殊教育学生可能无法像其他学生那样自由地进行学习,有时也很难跟上教师的节奏,而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则可以强化其“生涯体验”,让其能够像正常学生一样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如果无法搭建系统的无障碍学习环境,那么立足于教学实践开发相应的信息化教学软件也是一个可行的路径,它有助于促进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实践应用。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学生夯实理论知识点
推进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实践应用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是让信息技术发挥出应有作用的基本前提。校方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投入,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其中会涉及大量的经费开支,如果在这方面有困难,那就应当寻求上级教育部门或社会闲置资本的支持。此外,还应当在这方面的改革中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相关费用开支要尽可能做到公开透明。
在上述改革落实到位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改革,帮助学生夯实基础,为后续更深层次地学习打好基础。理论知识点的教学切忌一味地赶进度,要给这部分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和反思空间,让其一点一滴的进步。教师在面对那些智力没有问题,只是感官存在障碍的学生时,要指导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自己的生活、弥补自己的缺陷。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逐渐认识到信息技术对自己生活与学习带来的变化,将会更愿意投入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之中。
(四)依托信息技术实现学生对于特殊教育课程的全程参与
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学生对于特殊教育的参与度有了明显提升,今后教师需要以此为切入点、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来着重实现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全程参与,之后才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健康成长打好基础。具体来说,为了实现学生对于特殊教育课程的全程参与,教师要推进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在日常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要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便捷性与交互性为学生量身定制有针对性地学习计划,让其在克服自身缺陷和不足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
四、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领域中的实践应用在现有基础上实现了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更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今后教师要提高对这类问题的关注度,推进相关教学模式的优化改革,以确保信息技术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以上笔者依托实际工作经验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对推进相关工作的优化改革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冯伟君.现代信息技术在聋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成才之路,2020(14):116-117.
[2]王强.浅谈运用信息技术提升特殊教育教学效率[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5):24-26.
[3]赵昕.浅析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4):239.
特殊教育教学模式范文6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特殊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麦肯锡环球研究院在2011年的《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报告对大数据概念、技术的系统阐述宣告了时代的转型,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变革我们生活、工作和思维的同时,也为教育信息化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探究大数据时代辽宁特殊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教学的丰富内涵符合时代需求,具有助力特殊职业教育集团大发展的重要意义。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中的后起之秀,对培养应用型的创新人才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对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进一步凸显。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是各类职业院校跨越式深化发展,走向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应对知识经济挑战,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培养更多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的必然要求。基于大数据时代环境下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特殊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建设这一课题,企求通过系统研究,克服现今特殊教育存在的弊端,提高特殊教育效益,凸显了特殊职业教育的研究价值。针对辽宁特殊教育集团信息化建设进行的理论研究,有利于整体推动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教育系统的公平化、合理化、现代化。在大数据时代环境下进行的辽宁特殊教育集团信息化建设,主要应该以以下形式进行。
一、辽宁特殊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教学现状研究
通过调研、描述性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客观把握辽宁特殊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现状。研究是以“一个核心、三个要素”的思路推进。一个核心指围绕以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主体的辽宁特殊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建设;通过调研客观、准确地把握辽宁特殊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现状,探究大数据时代新型教学模式所需要的信息化环境建设需求;三个要素分别指信息化设备硬件环境建设、信息化资源软环境建设和教与学新思维推广。职业院校为适应信息技术的集成化、网络化及社会发展要求,从人才培养规格出发,营造信息应用环境,运用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推动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和发展,以达到教育教学和管理现代化,满足时代和社会需求的过程。它既具有“技术”的属性,以多媒体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为基本特征,同时也具有“教育”的属性,以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与协作性为基本特点。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上,“三件”建设是基础,硬件建设是前提和基础,软件建设是核心和灵魂,潜件建设是关键和保障,三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一样重要,不可厚此薄彼。没有硬件建设,其他两个都是空谈;但只重视硬件建设,信息化建设只会空有外表,底蕴不足;潜件建设也不容忽视,否则信息化建设将不可能取得成功。信息化建设系统工程的四个关键域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形成紧密的联系,任何一个环节建设的滞后都会影响到全局。它们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决定了四个关键域不能线性地规划与实施,应保持同步与平衡。
二、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变革
通过信息研究方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变革,探究翻转课堂、微课、mooc等新模式的应用,以及新模式对信息化环境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尤其在针对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研究上,采取了多种多样的研究形式,从而探寻出最适宜的信息化建设模式。
三、如何在大数据时代更好地利用信息化促进特殊职业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