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农业建设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农业建设规划范文1
关键词:新农村;住宅设计;园林规划;生态产业
一、新农村住宅特点及设计规划原则
1.1 新农村住宅特点
要做好新农村住宅的规划设计,就必须深入地研究新农村住宅的特点。新农村住宅使用功能较为复杂,所处的环境贴近自然,具有独特的乡土文化。
在我国,农村住宅不仅仅有确保农民生活和居住的功能空间,很多功能空间还兼具生活和生产的双重要求,除此之外,还配置了供农机具、谷物等的贮藏空间以及室外的晾晒场地和活动场所。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质量不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农村住宅的建设应具有适用性、灵活性和可改性,要满足当前的需要,又要适应可持续友展的要求,尽可能避免反复建设劳民伤财。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村庄、不同的民族也都有着不同的风俗民情,即便在同一个地区,对于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生活习俗、邻里交往都有着不同的理解、认识和要求,其宗族、邻里关系极为密切,十分重视代际关系。因此,在农村住宅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具体的服务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适应各自不同的要求。
农村住宅通常受到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乡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使用对象对生产、生活的具体要求的影响,即使在同一个村落,有时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必须注重保留原有地方风貌,创造富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农村住宅。
1.2 设计规划原则
首先,要充分结合现有当地自然环境及自然景观,积极保护生态,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与此同时,要注重村庄的空间型式和网络结构,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次,优化村庄布局结构,扩展建设的发展空间,从而适应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要尽可能节约土地。再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尊重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强化邻里交往。满足当前农村多样化的需要,规划多样性的户型。最后,要建设完善的、具有农村特色的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居住质量。
二、新农村建设园林规划的必要性
2.1 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角度谈必要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所谓新是指“创新”、“先进”、“现代”,新农村包括创新的建设思路、先进农村科技和文化思想及现代的致富理念,建设新农村就是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农村。在我国传统的农村建设发展过程中总是沿用“建设―破坏―恢复”的发展模式,这样是不可能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的。因此,必须突破传统的建设模式,以创新的手法和思想,应用园林建设的思想和手段来解决农村建设中环境改造的问题,使得其创造出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具有地方特色和风格的适宜居住的新农村。在农村建设上勇于创新,将园林规划思想融入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创造性的提出,它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从根本上遏制农村环境的恶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建设―破坏―恢复”的建设模式,保持了生态系统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相贯于现代建设理念的核心便是和谐,所以将园林规划的思想融入农村建设是和谐发展的体现。
2.2 从农村文化发展角度谈必要性
传统思想即为相传成统的思想,而农村文化又是最能体现我国传统思想的民俗文化。我国农村文化正是继承并发展了华夏的传统思想,农民对土地、山水、动植物等天地自然的情意是难以言表的。他们珍爱自然,创造自然。中国的园林正是起源于人民的生产斗争(开山、治水)。中国的造园史也体现出中国的传统理念,即人为自然一员,人与自然协调统一,讲究天人合一,并提出以人为大、以大为天及自然为君、人则为臣等天人共容的哲学思想。他们每日的耕作也从侧面映射出传统造园的理法即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人的自然化,自然的人化等种种理念,在他们身上表现的是那么浑然一体那么的交融相洽。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思想正好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将其应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给农村的特色文化提供更大的展示机会,使农村文化得到充分发展。
2.3 从园林美感角度谈必要性
园林美感是指人在园林建设基础上获得的在视觉、心灵等感官上的享受,这也正是人居环境的基本要求,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
园林景观既然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那么,体现美学规律的普遍的艺术创作原理,必然成为其致关重要的组成部份。如对比衬托、均衡匀称、色调色差、节奏韵律、景物造型、空间关系、比例尺度、“底、图”转化、视差错觉、感受认知、审美情趣、意念意境等。园林景观设计,充分利用这些艺术原理,融汇贯通,创作出赏心悦目的、富有审美特征,又具精神内涵的人居环境和人化的自然。
三、关于农村生态产业发展研究
3.1 开发农村特色生态旅游业
农村生态旅游是以广大农村地区资源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业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8],对于农村农业、经济、文化、环境等诸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发展农村生态旅游业,是加快农村生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农村生态旅游开发应重点实施特色项目开发。包括: 特色休闲农业开发,河南省农村存在着多种特色农业,比如焦作的怀山药、开封的西瓜、中牟大蒜等;特色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一方面以自然风景区、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开展以农家乐、家庭式旅游为主的景区与农户联动发展的战略,另一方面,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开发为主开展农村文化之旅。
3.2 农业生态工程建设
首先,要探索适地发展的农业生态工程模式与技术。农业生态工程是有效地运用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与建设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高效、高生产力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所涉及的工程理论、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为减少农业废弃物的环境负面影响以及提高其利用效率,可以采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再循环和物质能量多层分级利用的生态工程模式。其次,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农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配套硬件,必须注重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是建设一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抓好小型抗旱水源建设、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和面上除涝工程建设,合理布局,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形成田园化生产格局。
3.3 环境生态建设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与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污染治理不能仅仅局限于村镇的环境整治,应从源头上在区域范围内进行生态恢复与污染治理,主要体现在:加强农村水资源保护;强污染治理,禁止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加强对农村生活、养殖为主的生活垃圾的收集,然后集中进行资源化、能源化生态处理,同时,可适当发展适合乡镇和农村聚集点的能源生态工程、农村给排水工程,减少和防止村镇面源污染,逐步引导乡镇和农村建立清洁的、可持续的生活消费方式;保护濒危生物资源和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建设农业资源与环境监测预警系统。
参考文献:
[1] 高建明.论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13
生态农业建设规划范文2
关键词:生态农业;国外经验;当前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S1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123
1 国外发达国家生态农业成功经验
通过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生态农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其成功的经验及做法主要表现在: 具备与生态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法律体系环境。如美国制定的有机农业法规,明确了农药的使用量及使用范围,也对有机农业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在美国《有机食品生产法》中,明确了有机食品的标准体系。欧洲的生态农业发展较早,其法规政策体系也较完善。如欧共体制定的控制生产、保护环境,尤其是对不耕种土地的恢复与补偿。瑞典出台的《农业保护法》,将农药、水、化肥的使用列入法律范畴。德国的农产品种植法规较多,如种子法、肥料使用法、物种保护法、土地资源保护法、垃圾处理法等;对生态农业投入较大。发达国家生态农业发展多受到政府的扶持,如德国对生态农产品有详细的补贴制度,对转型企业也有补贴,对蔬菜栽培、土地流转也有补贴。美国的《农业法》中不仅对农产品进行补贴,还对生态农产品、生态农业设施建设提供税收减免政策;以科技来推动生态农业发展。从澳大利亚农业科研与应用推广体系来看,其现代农业科技涵盖了农业技术、科研、教学、推广整个环节。日本的生态农业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研究,都集中了国家农I科研中心、农业大学及农业区域试验站的技术优势;在标准配套上具有完善的体系。如美国认证机构明确了有机农产品标准,德国依据《欧洲有机法案》制定了有机食品生产、栽培、原料使用、监控操作体系等具体规定;拥有农业行业组织来推进产销协调发展。德国制定的《合作社法》从农业合作社管理上促进了农业区域性合作。澳大利亚成立以农牧场为主的民间农业经济合作社及行业协会,来衔接农业生产与市场、科研等环节的融合。
2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我国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多数地区生态农业建设还处于试点阶段。通过对国外先进生态农业经验的总结,针对我国生态农业发展规划,主要从以下几点来着手。
2.1 树立生态农业发展理念,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协同
生态农业对于广大农民来说认识并不准确,并非所谓的减少污染、保护资源、培肥地力等技术,而是要从发展循环经济上,立足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在全社会营造生态农业意识环境。如引入可持续发展观教育,结合农业生产现状,普及生态意识,倡导绿色消费,提升全民生态水平;对现有农业生产进行转型,剔除传统污染环境的农业考核方式,搭建绿色、生态社会。
2.2 加强生态法律体系建设
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制定完善的生态农业法规体系,特别是在对现有农业生态资源保护、改善中,要从法律建设上,如《食品安全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保护法》、《生态农业生产管理办法》等制度法规建设上,鼓励和促进高效、安全农业生产行为,以法律权威来增强民众的守法自觉性。
2.3 拓宽生态农业融资渠道,保障生态农业有序实施
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从财政结构支撑上,加大对生态农业的倾斜,尤其是各级地方政府,要从财政预算管理上,为生态农业建设规划、技术培训、经验交流提供资金支持。提升,在贴息、税收、补贴上,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向生态农业的转移,尤其是拓宽生态农业融资渠道建设上,实现个人、集体、国家多主体融合。另外,在农业金融体制改革上,创新农业资金管理方式,开展生态农业保险,为企业、农户推进生态农业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
2.4 加强农技研发与推广
生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研与农技的推广,特别是对传统农业的变革,要依托现代科技来优化各项农业生产技术。如节水节能技术、沼气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再生技术、循环技术等。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强对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创新农业科技推广制度改革,以“谁投资、谁受益”原则为指导,调动广大农技及农业人员参与到农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上。构建农技科研团队,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尤其是生态农业人才培养,提升生态农业建设进程中农技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2.5 构建标准化体系,强化生态农业合作组织建设
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国际化融合,必然需要从农业信息标准化制定上与国际接轨。如ISO14000系列标准,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等。从国际通行环境标准引入中来完善我国生态农业标准化建设。注重生态农业合作组织建设,尤其是借鉴国外《合作社法》,从合作社制度建设上为我国农业合作社事业的发展创造有力环境。
3 结语
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任重道远,通过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学习,积极从制约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中,梳理思路,明确目标,搭建保障机制,推进我国生态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淑荣.世界生态农业发展探析[J]. 世界农业,2014(6).
生态农业建设规划范文3
按照《建德生态市建设规划》(农业部分)、《建德市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的要求,立足资源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在“特”字上下功夫,在“优”字上做文章,调出质量效益。以“2066工程”农业项目建设为调整重点,以无害化、绿色化、有机化为调整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稳步推进专业村建设,加快形成一村一品、数村一品或一乡一品,大力发展生态示范户、示范村、示范乡镇,逐步形成以生态家园小区、畜牧养殖小区、生态农业小区、旅游观光农业小区建设为主的农业生产格局。
2推进基地建设管理
目前,建德市的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成果。建德市的茶叶基地、柑桔基地、板栗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蛋禽养殖基地已经初具规模并开始发挥效益。下一步,要坚决克服和有效防止“重建设轻管理、重规模轻效益”的不良倾向,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并把重点放到管理上。着重抓好茶叶、柑桔、板栗、莲子草莓、无公害蔬菜等基地管理。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在政策、资金投入上给予适当倾斜,使之成为有经济效益、有生态效益、有示范作用的样板工程。
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龙头企业
围绕提升六大主导产业,依托企业建基地,发展龙头带基地,形成与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加工布局。依托现有的加工企业,扩大农产品加工规模,提升产品档次,大力推进绿色产品加工工业,力争在畜禽产品、有机茶、反季节蔬菜等大宗农产品加工上有新突破,在精深加工上有新突破,在加工出口创汇上有新突破,突出建好绿色产业加工工业园。大力扶持和培育有机茶、无公害蔬菜、鲜蛋等加工型龙头企业,着力解决分散农户与产业经营、规模化生产的矛盾。帮助企业与农户对结、与市场对结,并建立完善的经营诚信机制。帮助企业与农民正确应对市场变化,共同抗御市场风险,树立“你发财我发展”的思想,实现双赢目标。鼓励、支持科研院所、农业科技推广单位和科技人员与生产企业、基地和农户共同研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创办科工贸、产加销一体化的实体。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商标注册,参加产品质量评比和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标识,创建精品名牌,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和推介,打造一批知名品牌。
4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近年来,建德市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可以说,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领先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农民渴望科技,农村呼唤科技。但计划经济体制下,遍布农村的农业技术服务网络,由于缺乏内在动力,与农民利益严重脱节,暴露出很大的局限性。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让科学技术走进千家万户。加强农业技术服务网络建设,改革现有农技推广服务体制,努力形成以乡镇为纽带,以村组为基础,干群结合的农业技术服务网络;加强农技队伍建设,发挥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的作用,积极开展农民应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接受和使用新技术的能力,倡导农技人员送技术下乡,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中发挥作用;抓好农业科技推广,积极同有关农业科研院所建立各种“产、学、研”基地,在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同时,促进农科教的有机结合,重点抓好各类高效种养模式的应用,重点推广生物工程、设施农业和现代农业信息高新技术。各乡镇要配合农业、科技等部门,引导农民逐步树立科技意识,学习科技、依靠科技、运用科技脱贫致富。
5推进农产品销售服务体系建设
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进行结构调整,必须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一是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特别是要建好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市场,二是抓好流通队伍建设。在继续发挥以农民为主体,政府积极支持的民间中介组织,多渠道搞活农产品流通。特别要引导组建营销型的联合体,开展对外农产品营销。三是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供求信息、价格信息以及气象气候信息和市场预测分析。
生态农业建设规划范文4
近年来,四川省大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先后成功创建了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四川省级生态县、省环保模范县、省保护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县,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大邑特色的生态发展路子,谱写了生态文明的新篇章。
加强顶层设计,着力构建安全的生态空间
注重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为突出规划的龙头引领和指导作用,大邑县高标准遴选编制单位,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多批次组织人员到浙江安吉、桐庐等先进地区学习,借鉴其创建经验,编制完成了《成都市大邑县生态县建设规划(2008-2015)》(以下简称《规划》),并由县人大批准实施。《规划》做到了与大邑实际相结合,通过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为生态创建工作提供了路线图。
注重多方衔接,务求形成创建合力。《规划》从大邑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周边地区的发展特征,做到与《大邑县城市总体规划》、《大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大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都市生态市建设规划》以及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战略部署等相衔接并保持一致,坚持推进区域之间、流域之间、上下游之间生态建设保护工作的协调合作,实现横向与纵向相结合、总体与局部相衔接,通过凝聚各方共识形成合力,高效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步伐。
注重任务分解,各领域齐抓共建。大邑县在稳步实施《规划》的基础上,又陆续编制实施了《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规划》、《生态乡镇建设规划》、《生态家园环境建设规划》等一系列相配套规划,先后制定了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等“十二五”专项规划,全域乡镇也完成了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等相应规划,形成了“一综多专”的生态规划编制实施体系,为创建目标任务的落实提供坚实保障。
推进三大工程,着力培育发达的生态经济
推进生态工业工程。按照高端、高新、高效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着力提升产业质量。加快形成汽车零部件、重大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抓好经济开发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园区工作,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引导工业区(点)企业参与清洁生产认证,实施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节水改造。
推进生态农业工程。大邑县切实加强与农业科技院校合作,大力推广农用塑料薄膜回收、.节水灌溉等技术,加快优质粮油、果蔬、茶桑、畜牧、林竹药五大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推进标准化生产。积极推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种植和认证,提高“大邑产”品牌影响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结合安西走廊示范线建设,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目前,“安韩王新”农业园区被评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荣获“国家生态食品基地县”称号。
推进生态旅游工程。大邑县通过健全完善《生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有序推进“三山一泉两古镇”(西岭雪山、鹤鸣山、雾中山、花水湾温泉、安仁古镇、新场古镇)六大精品旅游景点建设,有效保障了生态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在全县建设了一批主题鲜明、特色明显、环境优美、服务设施相对完善的星级农家乐和乡村酒店。
加大三个力度,着力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加大生态资源安全保护力度。结合龙门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建设,将县城以北的1000平方公里山区、丘陵纳入区域生态功能保护范围,严禁进行煤矿、矿山开采等破坏生态的行为。划定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各类保护区505.8平方公里,占全域面积的39%。狠抓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四旁绿化等工程,在成都市率先实行公益林生态补偿,将大邑县336. 339平方公里林地纳入生态公益林保护,有效提高了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保障水平。
加大水环境安全保护力度。以两河(斜江河、出江河)源头保护和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为抓手,大力开展全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对沿河两岸大小煤矿、石材厂、火电厂等企业进行了全部关闭,有效降低了水质污染。在全县19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划定了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适度养殖区,对禁养区内697家养殖户(场)进行了全部关闭,对适度养殖区内的59个规模养殖场实施“养殖+沼气+种植”种养结合循环治理模式,实现养殖废水“零排放”。
加大大气环境安全保护力度。建设9个负氧离子自动检测站,对大邑县空气质量进行全域动态监控,建立预报预警、联席会议、目标考核、督查督办及公众监督五项制度和环境空气污染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完善了《大气环境整治和扬尘污染整治方案》、《大邑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等相关制度建设。2014年,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负氧离子浓度优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清新空气标准。
狠抓全域建设,着力营造适度的生态生活
提高绿化水平。实施生态绿地进城、生态景观绕城、生态廊道围城的空间优化行动,2014年大邑县共完成义务植树105万株,新增城镇绿地8.12公顷、森林面积1367.4公顷,获得“四川省绿化模范县”荣誉称号。结合旧城改造,完成大小南街一大邑大道城市改造、二环路绿化提升、斜江河两岸绿化建设等一批生态景观工程。2013年大邑县生态环境质量指数84.1(EI)达到“优”,在成都市各区县中排名第一。
美化村镇风貌。大邑县深入开展以“五改一化”(改路、改厕、改水、改房、改线和美化环境)为基本内容的村庄环境整治,农村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达75%。健全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5%,有效改善了全域村镇风貌。
深化细胞建设。大邑县把开展生态细胞创建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中心环节,下大力、多措并举推进。截至目前,大邑县20个乡镇均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实现国家级生态乡镇全覆盖,建成省级生态村6个、省级人居活动社区2个、市级生态村183个、市级生态家园644家,成绩喜人。
生态农业建设规划范文5
近年__*镇党委、政府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业产出、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按照“横抓基地、区域推进,纵抓龙头、产业延伸,科学引导、政策推动”的整体思路,以大专院校等科研机构为依托,以推进有机示范镇为重点,以有机认证、地理标志认证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培育发展有机农产品营销组织,全面推进整建制有机农业示范镇建设,在规范发展、龙头企业的壮大、合作经济组织运行、基地、示范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示范镇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进一步显示了有机农业的活力,现总结如下:
一、抓规划。按照我镇“全力打造有机农业镇,生态旅游镇,和谐新城镇”的总体目标,结合我镇各村实际情况,按照种植作物结构特点,制定了《__*镇有机产业镇三年建设规划》。
二、抓调整。依托山东__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淄博__*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淄博蔬菜__*有限公司、淄博__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淄博__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山东__公司、淄博____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淄博__黑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农业发展企业,发挥镇村推动作用,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步伐。规划建设有机金银花(元宝枫)、有机蔬菜、有机果品、有机杂粮四大类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争取用3年时间,以__*、__、__庄、__为主辐射带动发展有机金银花(元宝枫)*万亩;以__、__、__、__*、__*为主辐射带动发展有机蔬菜3__万亩;__*、__、__*为主辐射带动发展有机果品3万亩;以__、__、__、__、__*、__为主辐射带动发展有机杂粮2万亩。
三、抓基地。依托现有农业发展公司,力争年内培育“*家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个有机生态示范基地”建设。突出抓好投资____万元的有机生态农业产业带项目、投资720万元的__*元宝枫种植项目、投资__万元的__*智能温控大棚项目、投资____万元的__蔬菜繁育场新品种引进项目等总投资达3.7亿元的14项农业重点项目建设。
四、抓标准化生产。加强标准化引导和管理,加大有机农产品检测投入,建设镇级有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速测点,进一步完善有机农产品规范生产技术准则和监督措施,确保有机农产品质量。同时做好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技术支持工作,聘请技术人员进行授课指导,鼓励农户学知识学技术,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注重引导专业合作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促其市场化运作和规模化发展。依托有机农产品基地,在全镇范围内推广施用生物有机肥,在现有山东__有机肥厂、__有机肥厂建设的基础上,力争年内建设2家万吨有机肥厂。
生态农业建设规划范文6
1 夏县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夏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是全县人口最多、地域面积最广的产业,虽然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小,但却是全县31.8万农民生活的保障产业和农民收入的基本来源,具有独特的经济地位。夏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
近致力于建设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县、山川秀美的文化生态旅游县和技术装备现代化的轻工业医药县。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所占比重最大,总产值处于稳中有升的状态,尤其是粮食种植面积基本稳定,产量稳中有增;为服务业,其比重仅次于种植业,2013年总产值达到24000万元,增幅达16.6%,是增幅最大的产业。
2 夏县农业经济发展限制因素与不利条件
2.1 农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夏县在发展特色农业经济上是典型的农业县,土地是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
土地总面积135066.43hm2,农用地比例最大,面积为123704.56 hm2,占总面积的91.59。近年来,随着天气的持续干旱,全县地下水位下降较快,无法灌溉;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缓慢,加上工程总投资大,任务大,政府补贴少,群众负担过重;种植作物不统一,需水周期不一样,大面积实施节水工程有一定难度,这些都是导致节水工程发展缓慢的原因。
地下水超采严重夏县地下水可利用量4945万m3,而多年平均(2001~2005)开采量7154万m3,年超采2209万m3,开采系数为1.2,属严重超采区;用水结构不合理。
2.2 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农业先进技术普及率低
近年来农夏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组织化程度,但是没有在经营机制上实现实质性的突破,缺少生产大户标准化经营,农业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大多数为传统的家庭分散经营模式,缺少建立现代农业的综合服务体系。
夏县总体农业专业化水平比较低,缺乏技术的支持创新,难以建设出标准化高的生态农业园区。大多数为散户经营,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不到位,难以发挥农业组织的作用,社会化服务率比较低,使农业先进技术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2.3 农产品分布较散农业产业开发程度低
蔬菜基地建设和设施农业的发展速度较慢,总体规模比较小,产业优势难以发挥,龙头企业比较少并且加工能力相对比较弱,导致夏县的蔬菜和设施农业的产品附加值比较低,品牌化的程度比较低,全县6镇5乡、超市和各大型批发市场,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市场准入标准相对较低,难以带动指导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夏县农产品产业的发展。
3 加快促进夏县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完善灌溉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围绕示范区建设规划,扩大灌溉面积,改造配套田间工程,实施节水灌溉技术,完善灌溉服务体系,提高现有水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建设节水园区,发展节水灌溉。围绕粮、菜、果、棉核心示范区建设,加强水头、南大里、胡张、裴介、禹王等乡镇的改善。按照粮、菜、果、棉产业核心区、示范区建设规划,根据不同农作物生长规律和农艺操作规程,重点推广以下节水技术模式:在以井灌为主的示范区主要推广低压管道输水的节水模式。
3.2 延长产业链及市场建设
建设一个县级高标准综合批发市场和3个乡级中型蔬菜批发市场,配套建设蔬菜冷藏保鲜库。具体是庙前镇杨村、瑶峰镇解村、南大里乡南郭村3个蔬菜批发市场和瑶峰镇南关村大型蔬菜批发市场。提高蔬菜加工转化率,解决蔬菜鲜销比例过高,加工能力不足问题,重点培育建设年加工蔬菜10万t以上龙头企业3家,加快蔬菜产业提升,进一步形成蔬菜规模化集约化,培育建设年收入10万元以上蔬菜专业种植大户100户。
3.3 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快经济发展
以科技创新为重点,大力发展粮食、蔬菜两大主导产业,形成“基地为主、园区引领、片区覆盖”的经济圈和产业带,采取 “三大区域、四大基地”的布局结构,建成区域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布局结构合理、资源配置科学、综合功能齐全的现代生态农业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