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小学教育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小学教育培训范文1
王阿姨最近有些心烦,儿子王胜特这个学期的期中考试又是一塌糊涂。眼看着期末统考在即,王阿姨越来越着急,开始为儿子寻找合适的家教老师,希望借突击补习,能有所收获。但是,现在王阿姨又迷惑了,看着街上大大小小的培训学校广告,究竟应该选哪家呢? 其实,有这样疑惑的,不仅仅是王阿姨一个人。从2008年开始,各种中小学培训机构的广告开始频繁出现在电视、网络和户外媒体。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之下,教育行业似乎迎来了一个井喷的时期。风投的避风港
由ChinaVenture提供的数据显示,2003~2009年,中国教育行业共披露VC/PE投资,案例85起,61家企业共获得9.53亿美元投资。其中,2008年教育行业VC/PE投资达到顶峰,投资案例数量和金额均为历年最高(见图)。
2009年9月,学而思国际教育集团获得老虎环球基金及KTB基金4000万美元的二轮风险投资。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的市场潜力再次得到了风险投资的认可。
而兵强马壮的教育培训机构也频频大手笔亮相。学大教育先是赞助热播剧《家有儿女新传》,并签约剧中人气小演员为代言人,之后更是与央视王牌栏目《开心辞典》合作,推出了20期的《开心学国学》。而巨人教育也不甘示弱,斥资千万,独家冠名中央电视台“民族器乐电视大赛”和《音乐告诉你》栏目。你方唱罢我登场或者是正面叫板的户外广告争夺只是各教育培训机构明争暗斗的一个缩影。安博教育集团副总裁黄钢博士在接受《广告主》采访时就坦言,广告的受众和手段都应该是多样化的,集团目前也正在评估各种媒介手段,但是眼前的户外广告争夺无疑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式。泥沙俱下的市场格局
教育是个传统行业,但在中国是个新兴市场,因此,存在着诸多问题。学为教育集团校长孙秀岩分析认为,目前的中小学的教辅市场,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一种是在1993年到1996年开始发展起来的,经过资本的原始积累,完全靠多年摸爬滚打积累的人脉运作,没有风投,也没有正规的市场化运作。另一种是从1999年到2000年之后才陆陆续续出现了新兴的教育行业,新一代的特征基本上是他们市场化非常的开放,而且从管理的人才到团队建设都是比较符合完全市场化的。这一类的代表就是学大教育这样的机构。这两种模式,各有各的优势,但也有各自的问题。黄钢也表示,目前市场上培训机构众多,鱼龙混杂,质量差距很大。
高增长下暗流涌动
ChinaVenture调研结果显示,42%受访者认为未来3~5年教育行业平均成长率将高于50%。无疑,未来的三到五年,仍然是教育行业急速发展的时期。但是,教育行业仍然面临着许多风险。
中小学教育培训范文2
远程教育培训大大改变了我们的学习环境,它把教育培训从实际课堂上搬到了虚拟的网络空间里,通过网络,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崭新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我们除了能阅读大量相关理论知识文字、图片、资料外,还可以观看一些名师授课的视频,领略名师风采,以及观摩各种类型的优质示范课录像资料,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用于自己以后的课堂教学。在我看来,这种培训的最大优点在于它不受时间的限制,只要你有空,愿意学习就有机会学习。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论坛跟自己同专业的教师学员进行交流,共同学习,这也就给了大家一个共同进步的机会。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我认为这种培训很有必要,因为资源应用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基础,教师的进步是学校和学生进步的前提.通过模式二这种培训,使教师能够自如的操作电脑,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运用国家提供的远程教育资源.
这次远程教育培训,使我对新课程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我体会到新课程教学应该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亲自去体验、尝试,来逐渐学会生活、学会学习,从而达到从学会到会学的目的;教师要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让他们不以学为苦,而做到以学为乐;上课的教师,首先自身素质要高,要有驾驭课堂能力,对于学生不足,教师一定要及时予以指出并指正;另外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尤其是提问题时一定要有针对性,要做到让学生有的放矢;作为教师,我想幽默、流畅、优美的语言对学生也很有吸引力。这就要求教师丰富自己的语言,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同时也要有及时应变的能力,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等等。通过这种培训也让我懂得了: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不仅是服务教学,而且是服务自身,有利于自身进步.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一是能让农村的孩子同城市的孩子一样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二是帮助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我们有时间|有精力真正用心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并且,我回校以后要进行校本培训,让我校所有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改变,视野逐渐开阔,技能大大提高,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更新。
通过学习和听专家讲座等环节,我感到自己的确长了不少见识,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首先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要能抓住学生的心,要讲求实效性,不能为了形式而活动多却没有实质内容,整堂课热闹一场却让学生无所获;教师的语言一定要有亲和力,要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有被重视的感觉,要做学生学习上的老师,生活中的朋友;在课堂上,教师只起一个引路的作用,不可以 “满堂灌”,更不可以教师唱主角,学生作配角。另外教师的个人修养和素质也需要不断提高,要靠不断的汲取知识,学习先进经验充实自己的头脑,要有过硬的基本功。通过这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的感到,要让学生喜欢你,尊重你,首先你得要在他们面前露两手,要让他们佩服你,对你心服口服。
总之,这次培训,我认为对提高教师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也使我收获颇多,引人深思。我深深认识到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是为提高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服务的!是为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服务的!更是为新课标下的教育教学服务的!这次培训对于我将会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会有很大的影响。尽管这次活动安排的时间是有限的,但一定会激励学员们的教育热情和教学思考,促进自身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中小学教育培训范文3
【关 键 词】中小学校;教育技术培训;培训质量;措施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4-0083-03
针对培训中存在的内容泛化、方式单一、缺乏实效、监控薄弱等突出问题,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 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增强培训针对性、改进培训内容、转变培训方式、强化培训自主性、营造网络学习环境、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建设培训公共服务平台、规范培训管理等八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1]作为一个全国性的全员培训,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同样存在《意见》中指出的突出问题,调查发现很多受训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教学行为并没有明显的改进,培训满意度调查中高达65.3%的教师对培训不满意(包含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两个选项)。在教育技术培训中,加强中小学校的作用是贯彻落实《意见》的有效措施,对于确保按需培训、贴近教学、提高实效等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一、《意见》的新精神与新要求
1. 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培训内容贴近教学实际。中小学教师培训要以促进教师发展专业化、个性化为目标,将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技能作为培训的主要目的。切实做好培训需求分析,根据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建立培训管理机构、中小学校及培训教师共同参与确定培训项目的新机制,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以符合中小学教学实际的典型案例为载体,将受训教师置身于与中小学教学实际相似的培训环境中,开展实践性课程不少于50%的技能培训。
2. 改变培训模式,提升培训实效。中小学教师培训要针对培训对象为教师的特点,改革传统讲授方式,强化现场教学和课堂实践,增强培训吸引力、感染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增强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培训团队中一线优秀教师所占比例不少于50%。强化学员互动参与,通过行动学习和反思实践提升教育经验,建设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培养网络研修骨干队伍,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采取多种培训方式,提升培训实效。
3. 以师为本,激发教师参训动力。以师为本,将为教师提供多样化优质服务作为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整合教育资源,建立与中小学合作机制,建设“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的专业服务平台,建立教师自主选学机制。建立培训学分制度,实现学分互认,将培训学分作为考核、聘任的重要条件之一,激发广大教师参训动力,提高教师参训积极性与主动性。
4. 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国家将制定培训质量标准,建设全国教师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定期开展培训质量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培训资质认定、项目承办、经费奖补的重要依据。加强对市县教师培训的专项督导,将教师培训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保障经费投入,中小学校要将不低于5%的公用经费作为培训经费,并将落实培训经费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
二、教育技术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 缺乏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是开展现代培训的第一步,是实施培训的基础。然而,调查结果显示,95.4%的教师反映培训没有需求分析,教育技术培训只是按文件规定统一开展,缺乏对学校和教师的培训需求分析,更没有对教师已有的水平及学习风格、类型进行训前分析,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教学实践需求。在关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内容针对性调查中,选择“不好”的有263人,占总样本的44.5%,关于培训实践性的调查中,有291人选择“不好”,占总样本的49.2%。
2. 培训模式单一。当前,教育技术培训仍然以传统的面授法为主,占总样本的91.2%,将网络与面授等结合使用的则只有43.7%。而在培训需求调查中,68.5%的教师认为最理想的培训模式是将面授、网络培训和校本培训等方式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长处,形成合力。主讲教师仍采用“讲授-接受”的传统方法,不能综合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不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尤其是教学案例提高培训效率,缺乏师生活动和小组研讨,使得受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获得的理论和技能不能有效结合,无法将所学知识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
3. 培训成果不能有效转化。调查统计发现,有60.1%的教师认为培训后没有得到继续支持,另有29.1%的教师认为很少得到训后支持。由于训后管理不到位,不能及时提供技术支持,缺乏良好的培训迁移氛围,教师在实际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造成培训成果无法顺利转化到教育教学中。许多学校只重视硬件设备的添置,忽视软件建设和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资金投入,教师无法有效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在调查统计中,只有9.7%的教师反映使用计算机不方便,而反映学校教学资源库没有或很少的则高达81.6%。在个别访谈中有很多教师认为学校缺乏有效的提高教师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办法,不能通过开展持续培训、制定相关激励政策等方式,充分调动教师学习和应用教育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培训成果不能有效转化为教学实绩。
4. 培训管理不到位。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办公室及各地“项目办”是教育技术培训的管理机构。“项目办”名义上由教育人事、师资、电教等部门及技术专家、培训机构等组成,但往往却是直接委托培训机构组织管理、开展培训工作。中小学校作为教育技术培训成果转化和应用的主要场所、中小学教师最直接的管理机构、教育技术培训的受益者,实际上却被排除在培训组织之外。中小学校只是作为培训文件的传递者,不参与具体的培训过程,成为培训的旁观者。调查统计发现,83.6%的教师反映在培训过程中没有得到学校的支持与帮助。访谈发现,有些学校领导把培训看成是教师自己的事情,是评职称的需要。
培训组织机构不健全,培训过程缺乏有效的管理,对技能培训的评价最终只体现在一张合格证书上,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成了拿证书,评职称的事情,考试需要考的就讲,考试不考的就不讲,培训围着考试转,能力培训成了考试辅导。
三、加强中小学校作用的意义
1. 宣传《意见》精神,落实《意见》要求的需要。《意见》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一些新要求,从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项目确定、培训模式、培训资源、培训考核、培训经费等方面对中小学校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小学校既是贯彻落实《意见》的执行者,又是宣传《意见》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帮助培训教师和参训教师尽快领会《意见》精神的主要力量,中小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加强中小学校的作用,是贯彻落实《意见》的有效措施,也是《意见》得以落实的重要保障。
2. 强化培训需求分析,提高培训针对性的需要。现代培训理论认为,培训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在培训之前,对被培训者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分析,使培训具有针对性。通过调查统计发现,95.4%的教师反映培训前没有需求分析,44.5%的教师反映培训没有针对性。《意见》明确要求要“增强培训针对性,实行培训需求分析,建立与中小学校共同确定培训项目的新机制”。
中小学校是教育技术培训成果转化与应用的主要场所、中小学教师最直接的管理机构,不仅了解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求,也知晓学校的资源配备情况以及学校的发展目标。通过中小学校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可以很方便地获得真实的培训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贴近教学实际。通过将培训过程性评价、受训教师的具体表现等向学校反馈,学校根据评价结果查找培训中存在的不足,以重新修订培训,有针对性地安排后继的校本培训和交流研讨活动,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3. 以师为本,提高教师参训动力的需要。培训的具体效果如何,最终还要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培训的方式、方法是否合适,培训内容是否有用,存在哪些不足等等都需要通过中小学校来检验反馈。缺乏中小学校的参与,教师的培训表现不能有效反馈到中小学校,而培训机构自身又缺乏有力的管理措施,导致一些本来就抱着应付心理的受训教师更加无心参加培训,迟到、早退、旷课的显现屡见不鲜。中小学校参与管理,不仅可以增强培训管理的有效性,而且还可以依据培训评价结果,通过合理安排受训教师的岗位、职务,兑现奖励、报销费用等措施,提高受训教师学习与应用教育技术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周围的教师,调动其他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促进培训成果转化,提高培训实效的需要。对于受训教师来说,他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在一个情境学习东西而在另一个情境应用所习得的东西,也就是将教育技术培训中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应用到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工作绩效,除非学习以某种方式转化为工作绩效,否则它对于组织来说是没有价值的。[2]
Holton的培训迁移影响因素模型认为迁移动机、迁移设计和迁移气氛等是影响培训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在这3个因素中,除迁移设计主要在教育技术培训过程中外,其余2个因素主要受到中小学校的影响。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已经充分表明,对受训教师回到中小学后的持续支持与各种形式的指导与帮助,是促进培训成果转化、提高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3]学校对教育技术培训及应用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效果。在教育技术培训过程中,应注意提高中小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长的认识,发挥学校的作用,获得学校的支持,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成果转化提供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四、强化中小学校作用的具体措施
1. 根据《意见》精神,成立由中小学校参与的基层培训组织。市、县(区)等基层培训组织机构直接面向中小学教师,其组成人员除了包括电教、师资、人事、考试等部门外,还应该增加一些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优校长及熟悉中小学现状的一线优秀教师,健全培训组织机构,以增强中小学校的影响力,形成通畅的信息反馈渠道,调动中小学校的积极性、主动性。
为了及时反馈信息,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为教师的后继培训与应用及时提供持续支持,促进培训成果转化,还应在中小学建立校级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工作小组,各中小学校长担任组长,教务、电教、总务及优秀教师等为组员,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并指导实施,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外聘部分专家,指导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师培训常态化。
2. 把教育技术培训纳入考核体系。目前对中小学的考核评比多关注考试成绩及学校的软硬件配置,而对于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情况、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数量和质量则很少提及,造成学校对软硬件配置及考试成绩比较在意,而不注重教育技术的培训与应用。
我们应依据《意见》要求,把教育技术培训纳入考核体系。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示范)学校验收和教育信息化评优评先工作,抛弃只注意硬件指标,忽视软件资源及实际应用情况的做法,不仅检查学校的软硬件配置,还要重点检查教育技术培训与应用情况。建立信息化工作常规调研制度和专项督导政策,将教育技术培训与应用及培训经费使用情况纳入督导考核中,把教育技术培训与应用评价列为考核、督导的重要指标,进行长期跟踪考核。对于成绩突出的中小学校应给予及时的表彰和奖励,树立典型,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倾斜教育信息化经费拨款,改变依据学校规模和级别拨付财政资金的传统方式,将财政补助以奖金的形式拨款,考核评估成绩好的可能就多给你,成绩不好的可能就不给你。对考核评估成绩效果较差的学校,要追究主要领导责任,并取消其评优评先资格。通过这种杠杆,提高中小学校参与教育技术培训的积极性,使中小学校在认识上、组织上、人员、资金及设备调配上,更好地为教育技术培训与应用服务,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
3. 设立教育技术绩效工资。虽然中小学校早已实行了全员聘任制,但是除极端情况外还没有教师被解聘的现象,教师实际上仍然是“铁饭碗”,中小学校没有用人自。实行“一费制”以后,中小学校没有了额外的资金来源,缺乏相应的“财权”,导致中小学校缺乏有力的管理抓手。
自2012年1月在中小学实行绩效工资后,教师工资由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构成,其中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具体发放办法和标准由学校在考核的基础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确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在项目设置上可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班主任津贴、一线骨干教师津贴、超课时津贴、教育教学奖励等项目,也可自主设立其他项目。[4]教育技术能力作为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技术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我们完全可以设立教育技术绩效工资,根据教育技术学习和应用的考核结果发放绩效工资。这样,不仅可以给中小学一个抓手,提高管理的有效性,还能进一步调动教师学习和应用教育技术的积极性。
《意见》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改革的方向,指出的经验与要求恰是教育技术培训迫切需要的,对于指导即将开展的教育技术中级培训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中小学校作用,是在教育技术培训中贯彻落实《意见》的有效措施,也是《意见》得以贯彻落实的有力保障,我们应完善基层培训机构,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加强教育技术绩效考核与奖励,实行教育技术绩效工资,明确中小学校的权利与责任,充分调动中小学校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教师学习教育技术、应用教育技术的动力,营造良好的培训环境,提升培训质量,提高教学绩效。
参考文献:
[1]赵小雅.教育部下发教师培训工作指导意见改革培训模式提升培训质量[N].中国教育报,2013-05-15(01).
[2]Yamnill S,Mclean GN. Theories supporting transfer of training[J].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 2001(2): 195-208.
中小学教育培训范文4
一、培训内容
(一)教师全员岗位培训
1、师德师风建设。按照我局《关于开展“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中小学校师德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南教师字[XX]02号)要求,在全县继续开展“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中小学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各学校要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及时宣传各学校的特色做法,抓好主题教育三个阶段的活动及考核验收,加强对师德主题教育活动的督查力度,对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通过师德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着力解决现行师德师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使教师受教育、师德上水平、教学出成效、社会更满意。
2、教师“评好课”专题培训。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XX—XX学年度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评好课”专题学习指导方案的通知》和市教育局《关于印发xx市XX—XX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阜教师[XX]4号)要求,按照XX--XX年“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命好题、育好人”的五个年度专题,今年将开展“评好课”专题全员岗位培训。各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组织实施今年“评好课”主题的集中培训及校本培训,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听评课教学技能。
3、教师“上好课”专题考核。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XX—XX学年度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上好课”专题学习考核工作的通知》(皖教秘师[XX]32号)要求,XX年5月22日将对全县参加“上好课”专题学习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全省统一考核(参加远程培训学习的可不参加此考核)。此次考核人数多、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培训学校和各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好此次考核工作,确保考核顺利进行。(考核文件另发)
(二)骨干教师培训
1、配合市教育局做好XX年各类骨干教师国家、省、市级培训的选拔、派训工作。建立健全县骨干教师信息管理库,进一步规范完善骨干教师培训管理机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继续教育培训及推进新课程改革中的引领示范和指导作用。
2、开展骨干教师县级培训。按照市教育局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开展对我县省、市级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县级培训,充分发挥省、市级教坛新星等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县教育局将制定骨干教师县级培训计划、方案,建立骨干教师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认真组织实施好骨干教师的县级培训。
(三)学历提高培训
我县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比率虽然逐年有所提升,但是距离省目标要求仍还存在着差距。各学校依然要鼓励和支持已取得合格学历的中青年教师,通过高校的函授、自考、研究生培训等形式,进行学历、学位提高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四)远程教育培训
今年远程教育开始第二学段三个专题的培训,各校要加强宣传,使参训教师充分了解今年远程教育培训的相关政策,按要求及时参加培训。按市教育局工作部署,除高中教师全员参与外,对具备远程学习条件的初中教师、小学教师,各校可根据情况,组织参加远程培训。同时加强对高中教师校本培训的指导,教师培训学校要配合县教育局抓好高中及其他各类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促使其通过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切实提高专业水平。
(五)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
组织实施XX年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50名学科教师的培训,配合市教育局做好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十周年系列活动、市级应用成果展示及表彰活动。各校要积极参与,按要求组织教师参训和上报成果展示材料。
(六)班主任培训
按照县教育局培训计划安排,继续组织实施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到今年底,基本实现全县完成中小学班主任每人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的目标。各校要将班主任培训与师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有机结合,更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注重培训实效,进一步提高班主任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七)校本培训
中小学教育培训范文5
【关键词】教育技术培训教师
笔者对聊城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20份,收回问卷698份,回收率为96.9%,其中有效问卷687份,有效率为98.4%。在被调查的教师大部分教师是希望在本校、或本乡(镇)接受培训,即培训的地点要求便利、方便。接受过培训的教师所掌握的教育技术知识各有不同,需要继续提高的重点也不一样,对于今后自身需要提升的方面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是:16.1%的教师表示教学设计的能力需要提升,10.6%的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需要提升,15.0%的教师科研的能力需要提升,13.1%的教师课堂活动设计的能力需要提升,12.5%的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需要提升,21.7%的教师课件制作能力需要提升,10.5%的教师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需要提升。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希望今后通过培训课件制作的能力提升需求最高,其次是教学设计的能力,课堂活动设计的能力。对于目前教育技术培训的不足,17.6%的教师认为目前培训重技术轻应用,30.3%的教师认为培训时间短,6.1%的教师认为培训模式单一,24.7%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过于狭窄,12.1%的教师认为培训缺乏系统性,7.7%的教师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调查结果表明今后在培训时间上是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其次是培训的内容培训中应更强调应用性。
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内容与实践教学脱节
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来看,在内容方面,仅仅局限于简单的计算机基础操作培训和简单的课件制作培训,而对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化作用等培训甚少,过于重视技术本身,忽略能力的培养,背离了培训的真正目的。培训的目的在于教师能把教育技术作为促进更高级学习的工具,用技术工具来收集、分析、解释、交流各种传达信息的数据资料,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
2、参加培训的部分教师动机不强,应用意识淡薄
从教师参加培训的动机来看,外部功利色彩较为浓重,48.3%教师参加培训多是为了拿证、评职称或为了做课件拿奖金。45.9%的教师是出于对学科的兴趣、爱好掌握一项教学技能,提高个人的职业素养,实现自我价值。很小部分教师对培训持不太重要的态度。
3、培训方法和模式单一
这种团体推进、整齐划一的灌输式的方法,没有考虑到中小学教师作为成人的学习特点,没有考虑到他们的群体特性,不利于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并且对于以后的实际应用也缺乏相应的后续反馈。
4、培训没有考虑学员的学科差异和水平差异
参加培训教师的学科不同,背景知识不同。这导致他们的教育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受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很多教师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技术恐惧现象,且多数教师不会制作多媒体课件,不知道如何使用网络资源。如果盲目地对受训教师讲授相同的内容.势必会影响培训效果。
5、培训课程质量有待提高,评价体系尚需完善
由于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多的原因,使得培训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课堂管理等方
面不能很好地做到言传身教。目前多数培训的评价内容还是传统的记忆性知识和程序化方法,评价方式也基本沿用考试传统的评价方式,只是对培训期间的所学知识进行测试,而忽视了学员结束培训后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三、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策略
1、明确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
教育技术培训主要是培训教师具有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培训具有实用性,通过培训能够使教师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培训应包括一下方面:现代教育基础理论模块、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策略模块、常规教学媒体的使用与开发模块、计算机使用与课件制作模块。其中教学设计理论是对教学全程的整体设计,包含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和设计、学习环境设计等环节。
2、精选执教教师
必须进行有效的师资培训,笔者认为,在进行主讲教师培训时,一方面要慎重选择参培人员,必须是优秀的学科教师,另一方面,要借助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中专家学者的帮助,切实提高主讲教师素质,另外尽力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选拔一些教育技术信息素养较高的教师,懂得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教学设计知识、软件开发知识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知识;同时还要有获取、分析、评价、加工、利用、输出信息的能力。
3、分层次培训
对教育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培训的内容就可以不一样。对有一定基础的专业教师,应重点培训他们对最前沿知识的吸收,应采用研讨、观摩等形式,让教师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而对没有基础的教师,应从基础知识开始,让他们也能够掌握一定的技能,能够进行必要的多媒体教学。应考虑教师的层次,以骨干带骨干,层层推进。应先培训那些教学骨干,让他们首先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形成教育观念,使其发挥先导作用。4、培训采用案例教学形式
4、变革培训方式
我们改变以往的主讲教师在讲台上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身教终于言传。我们要根据参加培训教师的年龄、性别、学科等实际情况深入浅出地进行培训。我们总结出培训班的“四要四宜”:一要控制讲课节奏,宜慢不宜快;二要照顾到面,宜浅不宜深;三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宜少讲多练;四要主讲与助教相结合,宜多配辅导老师。同时考虑到教师平时既要上课又要参加培训,安排不同的时间分别培训,每次培训的时间不宜长,便于教师安排,又可以保证较高的学习效率。
5、完善培训评价体系
要建立培训考核机制,搞好培训考核,保障培训质量。学校应建立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应以过程取向的评价为主,强调把教师应用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全部情况纳入评价的范围,包括课前教学设计、实施以及课后练习等环节。强调评价者与具体评价情况的交互作用,主张凡是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不论是否与预定目标相符合,都应当受到评价的支持与肯定。
参考文献
中小学教育培训范文6
关键词:网络教学;多媒体;英语;培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互联网的全球普及,利用网络时效性、便捷性、经济性等有利条件所构建的互联网远程教育教学培训平台现已被世界各国视为国家战略和 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 ,日益得到重视和发展 。基于此 ,本文拟对 当前我国利用互联网技术较多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问题略加探讨 ,以期对互联网远程教育之良莠利弊有清醒认识的同时,还可对远程网络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方法手段 的改进与提高有所裨益。
一
、中小学远程英语教师网络培训的优势性(一 )对于 网络课堂 的课程可 以达到重复收 听的 目的:一 个 人 不 能保 证 上 课 的所 有 时 间都 是100%注意力集中,稍微一走神,可能老师上课教授的知识就漏掉了,而这一知识点恰恰是其所不掌握的,但是如果利用 网络教学 ,学生可以反复收听、收看老师讲解的知识,就不会存在知识点被遗漏的问题,这样保证了授课老师的最终目的;而且针对自己薄弱的知识点可以做更为详细的笔记,这样在 自己觉得重要 的部分不会漏掉授课 的每一个 细节 的同时,将 自己薄弱的知识环节全部弥补上 ,从而更加有利的提高 自己的专业水平 ,更好的开展工作。
(二 )利用 BBS如遇问题可 以随时和授课教 师沟通 :1.一般的课堂,如果老师上课,学员只能在课堂休息期间提问,那时很多学员没有领会全部的知识,只能是提出相对肤浅的问题,而且一旦下课,无法找到授课教师,那样没有办法沟通 ,往往是在课后学员经过消化理解之后会 出现大量的更为深层次的问题 ,这样沟通就会 出现问题 ,而问题得不到解决。如果应用 网络教学 ,这样的情况就不会出现 ,在网络平台上建立针对各个教师的 BBS,或者针对授课教师和学员进行一对一的沟通 ,这样可以让同学们有问题的时候就提问,每天保证教师到 BBS上浏览学员的问题,保证学员的问题在几个工作 日内必须做出回答 ,这样 ,学员的问题就能够得到很好 的回复 ,从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深层次问题的解答。
2.课堂教学中每个学员所问的问题只有其本人能够知晓,同时教师也只能面向某一位学员的问题进行解答,而其他的学员不知道这一问题是否也是自己所未了解的知识点。通过 BBS这种方式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某学员在网络上提出问题,所有学员是可以看到这一问题的,然后通过老师的解答,不仅提问的学员可以了解相关 的知识 ,其他学员也可 以看到问题以及答案,这样就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其他学员如果存在相关的问题,也可以在别的学员提问的基础之上继续提问,老师也可以继续答疑 ,这样一个问题可能会引发多个不同角度的问题出现,从而解决了一系列 的相关问题。这样一来 ,所有的学员都能对最初的同题以及从该问题引发 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做一个系统的了解 ,如此就可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对一个问题的深入讲解能够达到全班的学员的理解 ,大大提升了问题解答的效率 ,提高了知识面的拓展。
(三)普通课堂的教学方式中,教师让学员在课堂上所学的资料可能很多人 只是稍微熟悉 了一下就结束了,没有深人的了解到每一个细节 ,老师讲解 的地方对于学员来说也未必面面俱到。如果下课之后学员还能继续学习课堂上的资料那么对于学员来说可以把课堂上的知识进一步消化理解。网络教学就可以做到这一点:课后教师可以将本堂课程中的所有资料上传到学员空间,大家都可以分享这些资料,在空余的时间就可 以把这些资料进行 反复整理 ,进一步消化老师上课所教授的知识 。这些资料的形式不仅是文本的,同时可以是视频、音频、图像等多种多媒体的形式 ;内容也可以是多种的,比如可以是新闻的,那么这种多媒体形式就是视频信息,不仅从画面 ,而且从声音 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 ;可以是一位主要人员的讲话,那么这种多媒体形式就可以为音频信息 ,从听觉的角度 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 ;可以是相关文化的介绍,那么这种多媒体形式可以为图像、图形、相关的动画等,从视觉上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
这样就省掉了老师上课时的担忧 ,可 以让学员下课后更好的学习课堂上没有那么多时间讲解的课堂资料。
(四)作为语言学习 ,教师不仅需要 了解学员写的情况 ,同时所 留的作业还包括学员的说的能力 ,这种作业在课堂上虽然也可以做到,但是由于学员太多,对于个人来说有用的时间仅仅为几分钟,这样的效率实在是过于低下了;同时这种作业对于课堂式教学还不能课后完成,这样就导致教师无法了解学员的说的能力 ,不能有效的安排后续 的课程。通过网络教学却可以做到这一点:教师课堂上进行简单的口头训练 ,布置 口头作业之后 ,学员可以根据作业要求课后完成相应的口头作业,利用录音设备将 自己完成的口头作业制作成电子版的作业,然后上传到教师的空间中,这样就能够达 到教师 了解学员 口头学习的情况。这样从说的角度对培训的学员进行有的放矢 ,从而达到一对一 的说的训练 ,这样就能够达到大幅度提升学员说的能力,对于授课教师来说也大大提高了针对性 。
二、中小学远程英语教师网络培训 中的弱势 问136题解决策略目前很多中小学英语教师都存在着基础相对薄弱,尤其针对教授给学生的英语知识很多是所谓的“中国式英语”,很难 和外 国友人进行有效 的沟通。
这种情况主要是 由于对“英语思维”模式的不解所致。
就以受诟病最深的写作为例,英语世界的人们在陈述问题和作文时一般思维模式是 以“总分 ”的方式来说明观点,也就是每段的开始部分直接说明观点,然后再对该观点进行非常详尽的论述 ,同时举出大量的事实作为该观点的支撑;每一个段落只有一个核心的“idea”,所有的论据都要围绕着这一“i-dea”而论述 。当然 ,有一些习惯我们的国语也一样,但是大部分的国语思维和英语思维不同。比如:国语思维中存在的分总模式。我们更习惯于“分总”的方式 ,即先阐述论据 ,然后经过利用这些论据来总结观点;同时国语的写作中喜欢在开始部分写入铺垫,给人以渐进的方式,最终才是我们所要阐明观点。这与外国人的思维方式恰恰相反,英语的写作思维中以总分的思维方式为主,当我们使用分总的方式时,英语思维的人就无法理解我们所要表述的含义,这就是文化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