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 高质量就业 试点学院 软件学院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8-0115-02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一新要求,就是不仅要解决毕业生的就业而且是高质量的就业。这就需要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深化改革、促进公平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内涵式发展是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的有效途径。[1]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供需双方存在的“两难”现象。我国已经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2002年我国高校的入学率约为15%,2011年我国高校的入学率约为26.9%,今后这一数字还会提高。随着入学率的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却不容乐观,现在社会岗位的需求与毕业生的能力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各个行业当中都广泛存在“两难”现象,一边是用人单位招人难,一边是毕业生就业难。

第二,“高质”与“高量”之间的矛盾问题。现在高等院校普遍关注于毕业生的就业率问题,而往往忽视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即仅仅实现了“高量”,而没有足够的重视“高质”,导致毕业生就业之后,也不能安心工作,频繁“跳槽”,还有部分毕业生的发展后劲不足。

为了实现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教育部和各个高校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2010年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1年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2012年教育部出台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进一步明确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性,首先就是要“坚持内涵式发展”。[2]二、以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内涵式发展是以育人为核心、以质量为生命、以协同创新为动力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内外部各种教育资源、挖掘可利用的教育空间、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3]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信息产业的世界结构调整日益明显,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高等教育也必须顺应改革的要求,加快“两个转变”,即从原来的主要以规模的扩大、数量的增长为主要特点的外延式发展向提高质量、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提升效率为主要特点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从关注硬件指标的显性增长向提升内部软实力的隐性增长转变,在加快转变的过程中,不能顾此失彼,要相互协调,统筹安排,科学发展。哈尔滨理工大学在坚持内涵式发展的同时,成立了校教学督导办公室,独立于教务处,由校长办公室直接领导,监管全校的教学工作和教学状态,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同时各个教学单位又外聘有自己的教学督导,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教学督导和专项检查;我校近期又出台了“教学事故、教学差错认定办法”,对教师的授课、学生的听课、教学次序、考风考纪等都做了的明确处理规定,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完善规章制度,引入评价机制,保障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只有通过加强规范管理,完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机制,改革和创新考核方式,建立基于过程的持续改进机制,才能在保障教育质量的前提下稳步提升。[4]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引入软件企业普遍采用的CMM思想,对教学过程实施过程管理,建立教学过程的持续改进机制,对本科教学实施定量管理和定量评价,从体制和机制上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完善教师考评制度,采用督导考评、同行评价以及学生评教的“三位一体”评价制度;对教学予以高度重视,实行教学一票否决制;为增强教学的效果,以制度规定正教授、博士生导师必须为本科生上课;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采取灵活的授课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采取多样化的考试形式,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适应今后工作岗位的要求,提倡学生实行“面向工作的学习”;定期开展师生共同参加的座谈会、交流会以及学习沙龙、兴趣小组等形式,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困惑。这些措施都是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制定下来,有效地保障教学次序,保证教学质量。

(三)改革教学方法,实施工程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中,全面推行CDIO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在团队合作的现代工程环境下,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复杂的工程产品、过程及系统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提倡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做中学”等研究性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精神,实现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内涵式发展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一)完善就业政策,把实现高质量就业放在突出位置

各级政府机构和高校管理部门,要在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工作中起主导作用,制定和完善各种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地创造就业机会,努力营造公平合理的就业环境,促进就业者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在推进就业工作中实现“高质”和“高量”,实现“量”“质”协调发展。在就业工作中以贯彻促进毕业生就业为主,自主创业为辅的就业政策,根据学生自身条件进行合理选择。落实政策保证就业,继续做好就业指导、实习见习、就业援助的“三支一扶”工作,对于特殊困难群体,实施就业援助制度,帮助就业困难学生实现就业。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利用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充分利用国家制定的各项创业优惠政策。帮助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在教学全程提供学生就业的质量保证,让大学成为学生学习深造的场所。我校成立了校企合作“定制式”人才培养专业指导委员会,软件学院为推进校企深入合作,建立长期合作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学院和企业间的制度化联系,学院成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学院与企业合作的有关事宜。学院设置了“实训中心”,在模拟企业环境下,学生以企业实际项目、案例为蓝本进行学习体验,可以使学生在工程化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企业文化认知、软件开发规范等各方面得到系统的锻炼,以期达到缩短学生毕业后的实际上岗培训时间的目的,从而迅速适应未来从事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改变就业观念、合理引导,实现多渠道就业

高质量就业是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标准。高质量就业是充分的就业、优质的就业、稳定的就业、符合自己意愿的就业,劳动关系相对和谐,基本能够满足劳动者的工作要求,最终体现为学生、家长、企业和社会“四位一体”的满意度上。实现高质量的就业,首先要拓宽就业面,扩大就业方式。在国家层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教育水平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在高校层面要加强教育和引导,实现多渠道就业。在学校的教育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工作的基本技能,而且要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基本的职业规划,在新生入学的时候,进行一些基本的“智力测试”“个性测试”“兴趣测试”“心理测试”等,引导学生正确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让学生一入校就明白毕业之后要达到什么样的能力,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这样更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三)面向企业、联合培养,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为了让毕业生尽快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融入企业、投入实际的工作当中,我校形成面向企业的“定制式”人才培养与就业方式。积极进行校企协同,形成特色鲜明的“两段式”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将校企合作引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建立院内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础工程能力;建立校外工程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业化素质。通过“定制式”和“两段式”的人才培养,达到了专业建设、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三赢局面,在联合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企业和学生都可以进行自由选择,通过多种方式的校企合作,实现了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

四、结束语

哈尔滨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是黑龙江省首批综合改革试点学院,在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1年我校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的荣誉称号就是对我校就业工作的肯定。但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后继的综合改革过程中,我们会坚持内涵式发展,寻找实现高质量就业的突破口。

[ 注 释 ]

[1] 杜玉波.全面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3(1):4-9.

[2] 刘善堂,成娟.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内涵与提升策略[J].江苏高教,2014(1):133-134.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职业指导 更高质量就业 作用

党的十报告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也表示人民期盼有更稳定的工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是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转型和人民期待过上更好生活的深刻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是对就业工作的重新定位和战略性转变,更是对就业工作的新的更高要求和总体要求。职业指导的工作目标就是帮助就业、帮助就业稳定和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这与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总体要求和方向是一致的。因此,要在新的要求下推进职业指导的研究、实践和创新,研究并正确认识职业指导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对更高质量就业的理解

国外有关就业质量的探讨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美国的“工作生活质量”到国际劳工组织的“体面劳动”和欧盟的“工作质量”再到近年的“高质量就业”,Schroedr,Fredric K.(2007)认为高质量就业是指个人在其认为具有挑战性和满意感的工作的综合环境中获得谋生所需工资的能力,并且强调收入并非高质量就业的唯一衡量标准。从已公开的文献来看,国内尚未有学者对“更高质量就业”作出明确的界定,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在2012年11月在答记者问时,认为“更高质量就业”从宏观层面来讲主要是指充分的就业机会、公平的就业环境、良好的就业能力、合理的就业结构、和谐的劳动关系等等。

综合国内外对高质量就业的探讨,结合对高校大学生的职业指导的研究与实践,笔者认为更高质量的就业至少应体现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高质量就业和充分就业并重,也就是质量与数量要有机统一,两者并重,协同发展,如果大学生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即使少数人就业状况再好,对整个大学生群体而言也不能说是更高质量的就业;二是人职匹配,人尽其才,能找到与个人兴趣、性格和所学专业技能水平相适应的工作,个人的专长与优势也能得到发挥;三是工作满意度高,对工作薪酬、区域、环境、文化、发展等因素感到较高的满意度;四是和谐的劳动关系,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与周围人、工作环境、劳动条件都能形成和谐的关系;五是良好的可持续就业能力,即能成功进行初次就业,倘若失去了某一份工作也可以顺利获得另一位较好满意工作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获得稳定工作的能力。

二、对影响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的原因分析

据麦可思研究院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2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1.5%,比2011届(90.8%)略有上升,但就业的2012届本科毕业生中,仅58%对就业现状满意,“不满意”和“很不满意”占42%,其中在“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的满意度最高,但也仅为69%。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不高间接折射出了影响当前大学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一些现实困境,结合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状况和对毕业生个体的跟踪访谈,认为导致当头大学生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四方面:

1.未能转变就业观念

受家庭传统观念和社会上有房有车、高富帅的风气影响,大学生依然普遍存在追求“铁饭碗”的稳定、期望优越环境的安逸、攀比眼前的高收入,而向往到大城市、大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员工作,却不愿意到基层和农村、欠发达地区、冷门和艰苦行业等工作,眼高手低,急功近利,让他们不能及时与用人单位签约且与就业机遇擦肩而过。

2.结构性失业

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区域产业发展和“经验准入”等市场因素变化而与大学毕业生的知识、素质、能力、数量不匹配而出现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的现象,其显著的特点是一些大学生找不到适应自己的岗位,而一些岗位又招不到所需要的大学生。用人单位的职位空缺与大学生失业并存,俗称“用工荒”与“就业难”同时存在。

3.就业的主动性不够

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兴趣、性格和评估自己的能力与特长,面对就业市场环境的变化,不能很好地作出适应与调整,从而产生择业迷茫、就业逃避、心态消极的现象,对待周围提供的就业信息总抱着无关紧要、与已无关的态度,在择业时也是左顾右盼,在遇到工作机会时也不能精心准备简历和积极求职面试,依赖性强,适应性不足,严重缺乏就业主动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

4.素质欠佳与创新动力不足

一些大学生由于专业知识学习不过硬、平时参加实践活动少和综合锻炼不够而出现素质与技能不能胜任工作岗位,个别经济困难、心理困难的“双困”大学生更成为就业的帮扶对象。同时,也有一些学生在初次获得就业工作后,由于在智商、情商、才商等方面的积累与创新动力不足,而容易被用人单位在用工后辞退而再次失业。

三、职业指导对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的作用

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它强调指导对象不仅仅是求职者而是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两个主体,强调最终目标不仅仅是就业而是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人尽其才,强调职业指导不仅仅是某一阶段和时期而是伴随人的整个职业生涯的一个过程,强调职业指导不仅仅是提供职业信息而是更深层次的教育和帮助功能。在推动实现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的研究与实践中,职业指导是主要以大学生就业服务为载体来发挥其作用和重要性,既直接体现在就业服务的过程之中,又间接地体现在就业背后的一些职业指导环节之中。

1.职业指导推进就业结构的优化

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一个关键着力点就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不断优化就业结构,从而避免结构性失业,使人职匹配,人尽其才。黄炎培先生认为“所以一个人职业和才能相当与不相当,相差很大。用经济眼光看起来:要是相当, 不晓得增加多少效能;要是不相当,不晓得埋没多少人才”。职业指导对人才与经济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可以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产生作用,进而不断优化就业结构,主要可体现为:

(1)职业指导提高大学生素质,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人力支撑。劳动者素质是决定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海南省正在建设国际旅游岛,在2013年视察海南省时讲到:“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而要珍爱呵护好就需要有投身环保事业热情的环境类人才,然而海南省环境类人才资源十分紧缺,加强职业指导将帮助大学生学习好环境类专业知识在海南是大有作为的,最后选择留在海南工作。孔子曰:“其使人也器之。”意思是说他使用人的时候,总是量才而用人,海南越是人才资源相对紧缺,就越要注重通过使用人才来促进人才成长,加强职业指导将有助于让这些刚刚留在海南省工作的毕业生在今后扎根海南,也将有利于吸引更多大学生选择海南,参与到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去。

(2)职业指导为人才与经济搭桥,实现单位用人与大学生就业的双方平衡优化。专业对口率不高是目前大学生就业质量不高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和促进就业结构的优化,应充分发挥职业指导的作用和重要性。职业指导是架在求职者、用人单位、学校之间的一座桥梁,行业的发展会带来职业岗位的变化,而不同的职业岗位对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也不同,所带来的社会需求变化要求学校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因此,通过职业指导的提供单位用人服务和人才需求调查,学校可以了解社会对大学各专业的学生需求状况与变化,进而按照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改革教学内容,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与此同时,通过对大学生个人的职业指导,帮助学生获得满意的工作,使大学生在大学所学与在社会所用两者能紧密联系起来,继而提高专业对口率和人职匹配程度,最终实现大学毕业生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大学毕业生资源的浪费,从而不断优化就业结构,。

2.职业指导增强大学生职业幸福感

职业幸福感是更高质量就业的一个重要体现。所谓职业幸福感,是指主体在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相对于用人单位而言,让员工获得职业幸福感是检验一个用人单位管理成效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尺,而相对于大学生而言,拥有职业幸福感,是求职赢得一份与自己十分匹配的工作的一种体现,也是毕业生后高生活质量的一个特征,更是逐步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表现。职业指导对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两个主体对象开展服务工作,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幸福感,主要体现在主观上和客观上两个方面:

(1)职业指导对大学生的就业与职业生涯进行辅导,提高主观的职业幸福感。职业幸福感可以来源于大学生的自我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如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生从事农资行业工作,需要经常出差到乡镇和农村地区,工作、生活条件艰苦,但是他们若能有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精神,将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与行业发展结合起来,尽管条件艰苦,但是个人也会因为从事工作所带来的价值实现而感到幸福。职业指导正是通过在大学生作职业准备时提供引导,在选择职业时分析定向,在求职过程提供就业信息与技能培训,在职业生涯过程中促进发展,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正确择业、成功就业、适应职业,促使大学生找到职业幸福感的源泉,具体可以体现在:一是促进个人社会化,让自己懂得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如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二是促进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从而明确职业价值取向,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如进行职业测试等;三是促进明智的职业选择,使学生在充分认识自我和就业市场的基础上作出明智的选择,如举行模拟招聘会等;四是促进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克服职业生涯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冲突,如进行个体的生涯辅导等。

(2)职业指导对劳动保障政策的贯彻和企业文化的建设,提高客观的职业幸福感。大学生就业需要了解国家有关就业的相关政策,并积极利用有利用政策来服务于自身的就业创业,同时大学生刚开始工作,容易工作中权益受损或者无法适应工作环境,而职业指导能帮助大学生很好地适应就业,提高他们的职业幸福感。一方面是职业指导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政策的指导能产生积极的就业影响,如在职业指导中帮助学生了解劳动关系与权益保护政策,了解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展“双困”大学生的求职技能辅导,组织大学生参加SYB创业培训等,促进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或成功,虽然在初次就业时尽管会遇到一些困难,但都能得到及时的帮助,从而提高客观的职业幸福感;另一方面是职业指导帮助用人单位确定招聘大学生的岗位标准,并引导学生要注重职业发展,将个人的发展与用人单位未来的发展统一起来,从而获得个人奋斗的动力与团结合作的快乐,同时指导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要注重团队建设,根据不同成员的特点建设一个团结有战斗力的团队,并且整体上要建设一种积极、奋进、向上、和谐的企业文化,让大学生能在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中幸福工作。

3.职业指导提高大学生可持续就业能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而稳定的工作是大学生在高质量就业中所期盼的,稳定的工作不仅仅体现在一个较好的工作岗位上快乐工作一辈子,更体现在失去某工作后能很快顺利获得新的工作岗位,确保个人能持续获得满意的工作岗位,而大学生要获得稳定的工作对自身而言最关键的是提升大学生可持续就业能力。职业指导可以从社会上获得用人单位对用人的标准与要求,通过培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职业生涯规划、良好的专业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等隐性和显性素质来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初次就业能力和再次就业的可持续就业能力。

(1)职业指导促进学生职业素养与技能提升,帮助大学生初次成功就业。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人,如果说拥有较强的职业技能是学生得以就业的前提,那么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便成为学生成功就业的强大后盾。职业指导通过对就业政策和人才需求进行分析,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创业能力、简历制作、求职技巧等指导,如针对环境科学专业学生,通过职业指导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对用个人单位的岗位要求进行分析,从而引导学生专业上朝环境评价师和环境工程师的方向发展,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进行专门的培训和辅导,从而胜任环保工作岗位要求。通过职业指导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根据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进行培训,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活动的实践,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在未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职业指导促进对大学生教育教学和培训改革,帮助大学生可持续就业。职业指导既是与学校学生教育工作有着密切联系,又是连接学校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桥梁,能适应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需要。职业指导一方面是海南农业和环保事业的发展,根据社会反馈和对人才需求的调查,调整教育教学结构,改进教育教学内容,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克服教育教学与社会脱节的弊病,从而培养能投身热带农业和绿水青山发展,能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长期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是以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和终身培训作为着力点,研究职业生涯适应力对大学生学习成绩、求职行为、幸福感、就业能力的影响,促进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养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把握和迎接国际旅游岛建设所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不断提高生涯适应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在职业生涯的发展与变化进程中,能占领先机,主动对生涯变化作出适应与调整,从而提高持续获得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国福丽.国外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研究概述[J].中国劳动,2009(10):29-32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范文3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进一步提高区域教育实力,推动区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我认为,要正确处理好以下五种关系: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推动两者的统一,难点在于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对于教育系统来说,就是要克服本位思想观念,增强大局意识,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克服宗旨意识不牢问题,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克服固步自封的思想,增强开放发展、开拓创新意识,促进教育交流与合作;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增强科学发展意识;克服自大自满的思想,树立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优先发展与服务大局的关系。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必须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尽快形成科学规范的领导体制、决策机制。同时,必须指导和推动教育事业服务区域发展大局,主动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整合资源、健全体系,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以教育的优先发展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服务区域整体发展。

促进公平与注重效率的关系。不能在教育领域简单套用其他领域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理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外来务工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布局结构。教育资源具有稀缺性,配置起来必须考虑效率问题,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

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的关系。从教育大区迈向教育强区的转变,扩大规模是基础,提高质量是关键。教育质量是衡量教育整体水平的主要指标,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要走质量和特色取胜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要引导各级各类学校树立质量和精品意识,坚持适度发展、量力发展的原则。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只有靠一支业务精、素质高、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学校才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各类拔尖创新人才辈出的局面才能不断涌现。

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关系。坚持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调动并依法保护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改进非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方式。完善优惠政策,鼓励公平竞争,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教育领域。扶持薄弱学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强办学活力、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办学效益,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范文4

在读写中促进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要从关注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开始。阅读高质量的文学作品,生成高质量的精神;高质量的精神,生成高质量的思想,最终养成高质量的人。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高质量的文学作品,涵养学生的思想和精神。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之家”。离开了“语言”,养成教育就如“浮水之萍”,失去了发展的根基。“文字”背后隐藏着丰富的形象、思想、情感等内容。于漪老师在给佟春丽老师的信中说,“语言文字用来表情达意。‘表’与‘达’是语言形式,‘情’与‘意’是内涵,二者密不可分。离开了情和意,语言就是僵死的符号,表现力、生命力就丧失;离开了语言文字讲情和意,就不是语文教学的任务”。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以语言的阅读、学习和运用为抓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精神品质、人生价值观的形成。采用宏观视角,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用大量高质量的语言材料刺激学生的思维。在养成教育中,我们既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人格素养的养成,又要关注学生对微观问题的探究思考。

在以读促进养成的同时,还要以写促进养成。在养成教育中,始终要坚持读写一体,及时书写、整理阅读中的体验、感悟和思考。写作的过程就是思维高度活跃,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同时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也在持续发展。

上学期,我向学生推荐了一些适合他们这个年龄段阅读的书,如路遥《平凡的世界》、曹文轩《草房子》和《青铜葵花》、朱光潜《谈美书简》、宗白华《美的历程》,以及传统经典如《诗经》《论语》等。让学生思考,从文本中获得了什么?学生反复阅读,形成思维的困顿,欲辨不明的痛苦。在争鸣中加深学生对作品主题认识的再深化、人物形象的再理解。在形成文字的过程中,进一步砥砺思想,丰富情感。这样,学生的养成教育就在阅读中慢慢进行着。

于漪老师说,“就学生而言,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也绝非纯技术问题,而是有个积累的过程。积累思想、积累词句、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积累多方面的知识”。由语文积累的重要性,可见养成教育同样需要积累。养成教育的积累,可通过阅读和写作,在具体的语境中积累。

变“不”为建设性意见,为养成教育提供正能量

成长中的孩子,典型特征就是对世界的认识浅显,思想不够成熟,而又常自以为是,在学习、生活上,易犯一些错误,存在一些不足。对此,我们很少想过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合适,更很少考虑学生的想法。我们往往简单、粗暴地否定学生,然后一走了之,没有给学生提供正确的选择,学生茫然无措,不知怎么办,思想上产生很大压力,养成教育从何谈起?!如果我们换种方式,不是一“不”了之,而是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那么,学生既能把事情做好,收获成功的喜悦,又能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这不仅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积极因子,也为养成教育提供了正能量。

摸底考试后,我担任班主任的九年级(5)班笼罩着一层阴云。失望、低落的情绪充斥在学生作文的字里行间。赵江瑜写道:“今天又被班主任骂了,因为成绩再次下降。想起爸妈对我的期待,迷茫、愧疚一齐袭来,分数成了我的梦魇。”

一直刻苦努力的谷晓阳在日记中说:“我努力了,却没有成功,我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学了。以后的路该怎么走?怎么办?”

……

一时间,我感到责任重大,必须提供正能量,让他们最快地走出“雾霾”。我翻捡出这些同学的试卷,仔细地从红叉叉中寻找思路中的闪光点、可取点、进步点。

我迫不及待地把他们拉到身边,针对各人试卷中的具体问题,放大他们的进步:思维朝着原思考的方向,再深入一步就抓住了得分点;在自己作答的基础上,补充出其他方面就是满分。阴郁的眉头逐渐舒展开,原本属于他们的青春、朝气重返眉宇间。

简单的批评、否定只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预期效果并不佳。“学生都被骂皮了,骂多狠都不顶用”。这些老师在无奈着无奈,他们不知道,是因为没有从根源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 大学教学 人才培养 相辅相承性

当前,高校人才培养被指与社会脱节,毕业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要。创新型和高质量人才培养被提上了紧迫地位,成为今后阶段大学教育和教学的重要目标[1][2]。关于如何进行大学教学和怎样培养大学创新型、高质量人才,有关文献已从多个方面作了较深入的阐述,如大学教育理念的定位[3]、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4]、大学教学模式的变革[5]、多样化和个性化人才培养[6]。本文仅从细节谈谈如何使大学教学促进人才培养,对于高校教师课堂实践不无裨益。

1.优质的师资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

对于名师授课的重要性有关文献作了一定叙述[3],很多学校恐怕很难达到这一点,只能达到相对较资深教师授课或较好教师授课。“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应当向学生传授为学为人之道,使学生获得谋生的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并有能力解决学生的学习之惑和人生之惑。可见当个教师并不容易,不仅要“学”高,而且要“身”高,对社会更要有良好的理解力和协调能力,是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者。另外,教师还要使学生具备离开学校后继续获取知识的能力。

实际上,一些教师很难达到这些要求,他们不仅才疏学浅,而且在为学与为人上搞一些不正之风,如学术剽窃、抄袭,接受学生各种贿赂,甚至不惜以各种条件和借口对学生进行不正当的教唆教育,等等。我们对之自然嗤之以鼻,不禁轻蔑地一笑:“这是末流,但肯定是少数。”我们可不能对这样的少数掉以轻心,因为他们接触的学生可能几千几万,试想这样的人教育出的学生进入社会,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至于一些教师学业修为不够,在课堂上口无遮拦、谬误不断、废话连篇,就更为常见。试想,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教师怎能与人才培养相挂钩,其后果是必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社会发展背道而驰。

可见加强合格和优质师资建设在大学教学中具有极端重要性,在一些高校甚至具有极端紧迫性。优质师资的标准应是:学高、身正、从善、助人。师者,是君子,而非小人。

2.良好的生源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

有了优质的师资甚至名师,还不一定能上好课,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学校人才培养重要的基础或所倚赖的条件是学生所应具备的必要的素质。不难理解,不可教的学生是很难成才的。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学习素质、学习心向、基本价值取向、自我认同和健康心理等。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生源成了学校培养人才的瓶颈,而优质的生源则成了各高校角逐的目标。一些生源较差的小型高校,不得不采取务实的人才培养目标,使毕业的学生成为社会有用的人。不难想象,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差、无学习心向、基本价值取向出现问题、不能自我认同的学生是没法教的,更谈不上成才。对于这样的学生,学校采取的办法恐怕只能是让他们拿到文凭,即走过场,很难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素质教育已被摆上了教育的重要位置[2],人才培养的任务就是塑造学生较全面的良好素质。人的素质培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高校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基于必要的生源质量。只有这样,才有实现“因材施教”、“兴趣教学”、“个性化培养”、“多样化培养”的可能。

3.优良的教材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辅助

大学课堂教学离不开教材,一本好的教材可使学生如痴如醉、陶醉其中,不仅使学生增长知识,而且使学生增长能力。好的教材标准应是:良好的知识结构,深浅适中,学术性、科普性和趣味性相结合,较广阔的知识面和较深入的探讨度,反映本学科现状和发展趋势。这样的教材可使学生学到知识和掌握分析研究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学术素养训练,将学生推到科学较前沿,面向科学问题,甚至使学生确立人生志向。

现实这种教材并不多,充斥市场的是大量重复照搬照抄知识陈旧的教材,这与教材编写者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有关。至于错误百出、页码不对的教材更是不能起到提高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心志的作用,劣质教材危害甚于虎。

4.良好的教学硬环境和软环境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当前,各大学的教学硬环境都不错,有现代化教学大楼,教室里配备各种电化教学设备。这对于教师搞好教学和学生搞好学习无疑是很重要的帮助,对于大学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一些小型学校缺乏管理的二级部门,教学硬环境并不合格。这些部门表面上虽然有新式的教学大楼,但白天学生们却只能在昏暗的灯光下上课,根本看不清黑板上的内容。在这样的部门怎么谈得上人才培养呢?

关于教学软环境,我曾有专门阐述,其实质就是和谐的教学人际关系[7],并指出应铲除行政化对教学软环境的危害[8]。良好的教学软环境能使教师安于教学,在教学上作出成绩,是大学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环节。试想,一个教学单位内部教职工间经常勾心斗角,教职工工作必然受到影响,还谈何人才培养呢?这类单位负责人应当负全部责任。

5.结语

当前,社会进步和文明正在快速推进,高质量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工作的出发点。大学人才培养的任务很重,涉及很多因素。本文仅从大学教学与人才培养关系的几个点滴阐述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性,相信这些方面对于大学人才培养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冯向东.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高等教育研究(武昌),2002,(3):67-71.

[2]袁贵任.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国大学教学,2003,(5):4-8.

[3]张大良,吕浩雪.大学教学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以南京大学人才培养工作为例.江苏高教,2003,(1):29-32.

[4]戴跃侬.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国大学教学,2005,(8):43-44.

[5]赵艳林.培养创新人才:大学教学模式的传统与变革,中国高等教育,2003,(Z3):35-36.

[6]庞烈鑫,刘朝晖,闫开印.构建研究型大学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中国大学教学,2005,(4):22-24.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范文6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从陪伴开始。家长尽量花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更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但是,如何陪伴幼儿却是摆在家长,尤其是妈妈面前的一道难题。许多家长表示,带孩子看上去轻松,其实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往往一个全职妈妈加上一个保姆才能勉强应付,而且两个人每天都要累得筋疲力尽。邓女士就是这样的全职妈妈。

3年前,生下儿子冬冬之后,邓女士就辞职做了全职妈妈,每天24小时陪伴孩子。3年下来,邓女士叫苦不迭。她说:“我每天无时无刻不守在孩子身边,教他坐、爬、走路、说话、认字、数数,陪他玩游戏、听音乐、看动画片。好不容易等他睡着了,我赶紧做饭、洗衣服、收拾房间。活还没干完,孩子又醒了,只好继续陪他,以此类推,周而复始。我几乎没有休息时间,甚至连睡眠时间都难以保证。我曾经请过保姆,可是人家干几天就辞工了,理由也是太累。”更让邓女士沮丧的是,即使她把时间和精力都奉献出来了,冬冬的成长依然不顺利。“我发现,冬冬胆子特别小,一刻也离不开我,与小区的小朋友也玩不到一块儿,动不动就哭。”

柳女士也是一位全职妈妈,但她却做到了孩子、事业两不误,而且把生活过得轻松自在。“陪孩子累?那是因为方法不对。”她介绍自己的育儿经,“孩子满岁之前,确实需要妈妈贴身照顾,但是满岁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从满岁开始,孩子就开始尝试着自己探索世界了,尽管他的世界很小,但对他意义重大,所以家长必须放手,再贴身照顾就不合适了。”每天,她张罗儿子起床、洗漱、吃饭以后,就坐在电脑前搞自己的服装设计,儿子则在一旁玩,母子俩各忙各的。儿子有什么需要,她会帮忙,但不会干涉儿子,更不会代劳。“我和儿子都在对方的视线之内,都放心。我认为,这也是温馨的陪伴。3年来,我没有耽误工作,设计的服装还获了两个省级一等奖、5个轻工业部的优秀奖,当然,赚够了孩子的奶粉钱。”对儿子的成长,柳女士很满意,“儿子马上就要上幼儿园了,我也要重新去公司上班了。真怀念做全职妈妈的时光!儿子是个阳光小男孩,温文尔雅,敢作敢为,是小区里人缘最好的孩子。”

说到有的全职妈妈带孩子疲于奔命,柳女士严肃地说:“我不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妈妈,更不是工作狂。我带孩子,是不动声色地陪伴,因为我知道,一个疲惫不堪、毫无个人生活的妈妈不可能带出平静、自信的孩子!我带孩子的方法,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若即若离。我认为这是高质量的陪伴。”

何为高质量陪伴

育儿专家周女士接受采访时,对柳女士的陪伴方法大加赞赏。她说:“家长陪伴孩子是必须的,但一定要讲究陪伴的质量,只付出时间和精力不追求质量,对孩子弊大于利。”她认为,所谓高质量的陪伴,就是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都快乐、平静。以此标准来看,邓女士的陪伴明显质量不高。

“家长不需要时刻照顾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孩子自己玩耍,家长在一旁做自己的事。”周女士进一步解释道,“当然,这里所说的工作,不是上网、煲电话粥等,而是指那些孩子能理解、能模仿的工作,比如打扫房间、画画、做手工、烘焙糕点等,只有这样的工作才能成为陪伴孩子时的工作。家长工作时的状态极其重要,如果家长悠闲自在地享受工作本身,孩子就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成为做事专注、快乐、有情趣的人;如果家长手忙脚乱,为完成任务而忙活,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负面影响,成为心神不宁、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人。”

心理咨询师李先生从孩子的感知方式角度解析道:“有的家长可能觉得奇怪,家长对孩子爱答不理怎么会是高质量的陪伴呢?事实上,在这样的陪伴中,孩子表面上没有注意到家长在做什么,但他却用灵魂在感知着这种陪伴。正如荷兰教育家伯纳德・李维胡德所说:‘孩子对他周围环境的感知越是无意识,这种感知渗透进灵魂的就越多。’家长在自己旁边慢悠悠地、满怀欢喜地干着自己的工作,这种温馨、这种享受的状态,会刻印在孩子的脑海中,历久弥新。家庭只是孩子的生活环境,家长不应该过多地干涉孩子的生活,不要奢望成为孩子生活的主导。这是家长对孩子的尊重,同时暗示孩子尊重家长,双方是平等、和谐的,充满正能量。家长专心做自己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种示范。这不正是为孩子营造了温馨的家庭气氛吗?”

幼儿教育专家薛女士认为,家长做家务时,可以要求孩子帮忙,让孩子更多地介入家长的工作。她说:“比如,家长可以要求孩子帮忙扫地、抹桌子,但不必把这些家务活当成工作,而是当成玩耍,相信孩子会很乐意接受。再比如,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洗袜子、一起包饺子,再配上适当的音乐和儿歌,这样的场景不是很快乐吗?正所谓‘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这样的高质量陪伴都是不动声色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大有好处。”

在这种若即若离的陪伴过程中,如果孩子要求家长参与自己的游戏,家长要不要响应呢?柳女士回答:“当然要响应,还得是兴高采烈地响应。但是,家长陪孩子做游戏时,一定要记住自己是陪伴者、跟随者。许多家长希望通过游戏让孩子学到某些知识,我认为不必那么着急,在游戏中,孩子自然会吸收他能吸收的一切。家长应该给孩子真实的生活,应该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感受生活的能力。”

两种陪伴都重要

专家们一致认为,高质量的陪伴是所有幼儿都需要的,但高质量的陪伴并不排斥传统意义上的贴身照顾,最好的方式是两种陪伴有机地结合起来,缺一不可。其重要性可以乃母龇矫胬此得鳎

第一,家长的贴身照顾、全身心地陪孩子玩耍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让亲子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话题。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家长能常年全天候地陪着孩子玩游戏而一直保持平静喜悦的心情,因为这不是家长真正喜欢的;也就是说,家长不可能整天陪孩子玩游戏而且沉迷其中,除非家长还没长大,心理上就是一个3岁幼儿。

第二,家长一边工作一边陪伴孩子,既是对孩子的陪伴,也是对自己的陪伴,这种方式可以让家长有更好的心情与孩子相处。家长一边工作一边陪伴孩子是轻松愉快的,也是很享受的,在这种情境中,某段时间陪孩子玩游戏也能更专心,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