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范文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3-0038-02[ZW(N]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高等学校来华留学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G13DB12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蒋晓杰(1978―),女,辽宁丹东人,硕士,沈阳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民俗学。
一、中国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现状
(一)生源数量飞速发展,但生源质量有待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来华留学生规模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来华留学生层次却相对较低。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我国高校的教育水平与国际强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的高校既缺少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优势学科,又缺少大师级的师资队伍,无法进入国际学术核心。二是一些高校不重视来华留学生教育,仅将其作为教育国际化的点缀或者是赚钱的工具,对来华留学生实行“宽进宽出”的特殊政策,其结果只能是在留学生的低层次培养上恶性循环,无法吸引高层次的留学生。
(二)缺乏政府主导的长期而明确的国际教育发展战略
目前中国各留学生接收单位依然各自为政,仅仅从自己的眼前利益出发,过于注重留学生教育带来的经济利益,片面强调争夺留学生教育市场,这往往导致恶性竞争,产生严重的内耗。国家教育部虽然强调要做大我国的留学生规模,争取在2020年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生目的国,但是却没有具体而明确的发展战略,对国内各留学生接收单位也没有有力的制约和合理的引导,这必将使我国的“教育出口”后劲儿不足,无法实现持续发展。在国家层面缺乏明确发展战略的环境下,国内相关的各项资源也很难得到整合利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也很不顺畅,无法形成合力。
(三)缺乏统一规范的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各自为政,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中国目前尚没有统一规范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各高校基本上都是参照国内本科教育的教学质量标准自行拟定,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标准,宽严程度各不相同。如在入学标准上,除了获得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的学生有统一的入学标准以外,其他学历生和非学历生的入学标准都是由接收学校自行决定的;来华留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各项考核指标以及毕业标准也都是由各高校自行拟定的。这些做法就导致中国各高校培养的留学生质量良莠不齐,影响了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整体质量。
(四)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存在诸多问题,教师专业水平和国际化思维有待加强
目前很多高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方面,主要以向学生提供课程为主,缺少调查学生需求这一重要环节;在教学评价上,注重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忽略了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日常管理也以集中管理、方便操作为主,忽略学生的利益;在师资上,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英语教学能力的教师严重缺乏,没有能力像其他国家一样普遍开设国际化课程,而且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稍嫌落后,跨文化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不足,无法应对学生跨文化适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五)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监控不到位
目前,我国政府对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监控力度不强,缺少中介机构和新闻媒体的介入,评估标准还不完善,现有评估方式和结果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现状。在一些国际教育发展比较完善的国家,政府会对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进行宏观控制,另外,中介、民间机构、社会舆论会在留学教育质量评估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改善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发展建议
(一)进行课程改革,开设国际化课程,努力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高校应大力开发特色专业和优势学科,如中医、中国文艺、中国建筑、中国文学,或与中国特殊国情有关的经济、管理等专业,为这些专业配备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开设以英语授课的课程,以增强高校在国际教育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快课程改革,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专业体系,开设国际化课程,使得来华留学生所学课程可以互相衔接;构建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学术评价体系,鼓励教师潜心研究,提高中国高校的整体学术质量;创造条件举办或承办国际学术会议,选派专家、教授参加国际性学术交流,力争进入国际学术体系的前沿和核心,提高中国高校的国际影响力,吸引高层次的留学生来华就读。
(二)制定政府主导的可整合各种项目和资源的长期而明确的国际教育发展战略
国家应该明确指出国家利益所在,制定清晰的发展规划,使全社会能正确认识发展国际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各省市、学校、社会团体及政府各部门的积极性。政府应该引导相关单位和部门通力合作,积极利用自身资源保障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把社会各界的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合力,发展壮大我国的国际教育事业,使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三)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确保高校整体教育质量
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应该根据不同高校的规模、层次、学科专业等情况,制定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可操作的最低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各高校可在此标准基础上进行适度调整,但是原则是只能向上调整不能向下调整。评估机构要定期考察各高校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在教育教学质量标准方面的达标情况,为政府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四)建立“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师资建设
国家应建立“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爱好配置教育资源,重视学生对课程设置、教师教学和学校管理的评价,根据学生的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管理政策;注重对留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避免培养出来的学生良莠不齐;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外语水平;建立国内高校与国际高校间的学术交流和互访机制,提升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和科研的国际化水平,增强教师的跨文化意识,以适应新的留学生教育形势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范文2
张元贵,江苏省淮阴中学校长、党委书记。中学物理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教育系统勤政廉政好干部,淮安市十大杰出青年,淮安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首批“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我的主张】
更新自我 超越发展
近几年,我对理论与实践的教育研究,主要体现在用教育发展的辩证观指导学校发展和自我成长,而且较为有效地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认识发展上升性原理,努力促成学校和我自身持续地实现超越追求。说实在的,我作为校长非常重视自身的发展,有一次市级教育管理学术交流活动我印象很深,曾有实践研究者说:教育质量提高了,学校发展了,校长享有了很高的社会地位,校长发展融入了学校发展之中。此话我亦同感,但近两年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我却有了“再认识”。校长发展融入学校发展之中?我认为,校长的发展不应是被动式的,作为校长担当着时代赋予的责任,必须对学校的发展起统领作用,应当用先进的思想、超越性的理念、科学的决策,引领全员共同参与,持续地实现学校的阶段性发展目标。简言之,校长要担当学校发展持续超越的责任。
这就要求校长不断地“认识自我、创造新我”,“认识自我”即是用哲学思想否定自我。这种“否定”是“扬弃”,要摒弃那些有碍自我发展的、发展价值较低的因素,而把校长自身现有职能素质中有积极意义的、很有价值的因素作为自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并与先进思想、超越性理念、科学的发展策略融为一体,弘毅笃行,以达到“创造新我”的目的。不断“认识自我、创造新我”,校长如此,学校成员亦然,但校长起率先及引领作用。
上述观点,近乎空疏之论,现结合实际,着重叙述我在学校持续实现超越追求的过程中所作的哲学思考。或许尚不成熟。
一、对学校持续性超越追求的思考与对策
(一)正视学校文化的辩证发展观,在传承与创新中实现学校文化再造
学校是文化场所,学校文化是教书育人文化。历史悠久的学校,有明显的传统文化特征,而且对学校发展具有持续影响力。我校是一所“百年名校”,至今已有110年历史,传统文化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建校起就掀起了反帝爱国斗争,从此革命运动连绵不断,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革命志士,全国著名的革命烈士宋绮云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二是,教育教学改革始终走在全省前列,而且贯穿百年发展之中,特别是在爱国教育家李更生的教学思想的引导下,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在省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在全省起着导向和推动作用;三是,“良好校风,远近闻名”,多次受到省厅视察组表彰,《江苏教育概览》曾作多次报道,至时期,“入则进德修业,出则任重道远”成为有特色的校训。这三大学校文化特征,是我校宝贵的教育资源,是学校的精神财富,所以,谈到学校特色我们总是提及这三大特征。我们以此为荣,但是历史时代不同了,教育形势发展了,对此“怎样传承”就成了学校文化发展的主题。
我校百年校庆筹备之际,著名社会学家先生通过一些途径了解了我校的传统校风,他认为很有现实指导意义,于是在2002年5月,为“江苏省淮阴中学百年校庆”挥笔题写“入则进德修业,出则任重道远”。之后,我们根据这个校训和百年发展史中的优良校风,凝炼出新校训:“进德修业,弘毅笃行”。这新校训是学校的精神,已成为学校文化之核心。
这是学校传统文化三大特征的延续,校庆之后学校的高质量正是这独有的文化底蕴的支撑。但近几年我在实践中思考:传承了这些历史文化特征,就能发展学校文化?未必。也可以断定:不可能。
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历史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是现事物发展的基础,那么我校由历史文化特征所形成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就必须增强后续生命力,与此同时,结合实际努力建设新的学校文化因素。两者融合生长,就能在创造新我中实现文化再造。为之,我在实施中提出的策略是:创建现代学校文化特色。
近几年,在创建学校文化中对百年校庆之后的八年文化进行了凝炼。一方面,我校作为总理家乡的历史悠久的中国百年名校,确立了“学习恩来精神,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办学理念,激励广大师生为中华之崛起而善教勤学,并在践行过程中,注意纠正过于追求外在形态的显现,重视了师生们深层内质的修炼与发展。另一方面,在“十一五”期间,我力主学校精品工程建设,“精品校园”、“精品课堂”和“精品德育”的建设较有成果,形成了“以终身受益为目标追求的精品德育,以有效教学为核心的精品课堂,以历史积淀和现代文化有机相融的精品校园”的精品文化。精品文化已成为我校文明创建的亮点和特色。现在,精品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流,使我校在“创造新我”中初步实现了文化再造。
(二)实施全面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成就每一位学生的卓越追求,推动学校优质特色发展
在我校百年发展史上,淮阴中学一直以“教育的高质量”走在全省前列。在“十五”、“十一五”期间,我校的办学目标以“高质量”为根本性基础,这个目标达到了。“十二五”伊始,学校教代会讨论通过“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学校要达到“质量全国一流”,把办学理念确定为“成就每一位师生的卓越追求”。
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范文3
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也就是师生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念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培养、提炼、整合的过程,学校办学过程中的历史积淀会留下一些东西,经过不断的提炼,能够形成一点一点的学校优良传统,点点滴滴的优良传统在汇聚的过程中,吸纳时代的主流精神,融进校长个人的个性思想,通过整合,就形成了独特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的建设是一个传承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需要长期的耐心培育和创造。在学校文化传承上,校长要善于审视传统,提炼学校精神。不仅要传承学校自身的优秀文化,更要注意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的同时,还要有创新和发展,要不断地注入时代的主流文化,融入时代要求,才能使学校文化永葆生命的活力。
再优秀的学校文化,再先进的教学理念,再人性化的教育思想,没有教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去实施与践行,都是纸上谈兵。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教师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理念的实现,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有明确的教育价值观,并且要与学校教育价值观相一致,才能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
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范文4
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今后十年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这是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是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
一、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现状分析
质量是生命线,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从整体上说,目前高职教育的发展还是以数量、规模的扩张为主,对质量和效益的关注程度不够。不少高职院校是根据1996年的“三改一补”和1998年的“三多一补”政策发展起来的,自1999 年扩招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职专科院校数量由2000 年的442 所发展为2007 年的1288 所,在校生人数也由100多万人增加到600多万人,教育规模大幅度提高。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比,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在质量上还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从社会总体与高职教育供求表现来看,由于很多学校受短期利益的诱惑,盲目升格,只注重数量上的增加和校区规模上的建设,而没有注意内涵建设,导致培养出来的教育人才无法适应社会需求,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导致社会用人单位对高职教育人才的需求不足,表现为教育人才结构上的供大于求的矛盾。因此,提升教育质量是当务之急。
二、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
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它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职业( 产业) 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评价教育质量的指标和方法很多,但对高职学校来说,最终还是要看学生是否能“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 是否得到企业和社会认可。在职业教育社会化的今天,教育质量高的学校生源充足,社会满意度高。而教育质量低的学校,学生少,就业难,形成恶性循环。由此可见,教育质量是高职学校的吸引力、竞争力乃至生命力。
三、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措施
教育质量的提高是由多个因素组成的,其包括良好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育教学和实习实训设备、优秀的师资队伍、高效的管理队伍等。良好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育教学和实习实训设备等都是指硬件配置,这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它的重要性,这里我主要从“软”设置来分析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
1.合理进行专业设置
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中,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要统筹协调区内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与专业的布局, 与地方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相协调, 满足地方发展的需要。要以社会与行业需求为主导,把学校的教育与社会、行业密切结合起来,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应体现鲜明的职业特点,在设置专业时不能过窄,每一个专业应对应于某一职业岗位群,在人才培养上应与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变化相适应,必须是行业或有潜在需要的专业。
2.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实践技能
推进建立由政府有关部门、教育主管部门、行业企业、院校举办方、学校等利益相关方参加的高职院校管理组织,在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同时,鼓励高等职业院校建立董事会或理事会等决策议事制度,多方参与、多方建设、多方评价,形成利益相关方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增强办学活力。学校要深化内部人事管理与分配制度改革,落实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责任,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开展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互利共赢。
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要求专业教师应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建立一支能够适应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有计划地选送在职教师到企业学习和顶岗挂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各职业院校可根据自己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重点从社会及大型企业引进具有高职称的且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充实自己的专业课和专业技能训练课教师的力量。另外,学校可根据专业及课程设置需要聘请一些专家、教授来院授课,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学校的师资结构,以解决师资力量薄弱的矛盾。现在国家教育部门已推出了一些措施来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如“国培计划”“暑期实习煅炼”等。相信在国家的重视下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质量会得到一个较大的提升。
⒊加强培养高职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和水平
学校教育中,教师素质永远决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教师的科研能力既是一种实践能力,又是一种创新能力 ,它决定着一位教师是否能从事教育改革的科学研究,是否能开创性地、高效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1)教育科研是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育科研之所以在现代教育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教育要为社会发展服务,就要对教育的规模、教育的目标、制度、内容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决策;二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知识成倍增长,使得传统教育模式难以适应新的要求。因此,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质量的人才,就必须确立教育科研的先导地位,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2)教育科研必须与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科研是以拓展教育科学知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对于高职教师来说,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最主要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研究始于问题,教师从事研究要从问题入手。所以为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必须先组织教师参加研究的实践,认真研究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学校在选择研究课题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个课题是否对提高教育质量有利,教师在确定自己的研究内容时也必需这样考虑。也就是说,学校教育科研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程序目标必须一致。总体来说,学校的科研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教研活动,带有较强的行政色彩,跟日常教学的进度相协调,教务处按教学计划以教研或备课组为单位组织讨论和研究。第二个层次为专题研究,由教师个人或若干教师组成的集体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进行侧重探求某一教育或教学规律的研究。一般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科研指的是第二个层次。
四、构建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1.加强命题的针对性,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
高职院校在考试命题时,应按照学生和教师授课的实际,增强命题的针对性,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考核。对基础扎实,学习较好的学生能够考出水平,真正拔尖;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努力,也能获得一定的进步,感到学有所获,进而使所有的学生都对自己的过去、现在有所比较,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明确奋斗的方向。
2.建立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主,灵活多样的考试制度
高职院校应根据社会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从职业特点分析入手,列出学生必须掌握的职业能力项目,确定职业能力标准,实行职业能力水平考试,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考核成绩实行理论和实践、校内和校外、态度与成绩、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突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测定。
3.推行非规范性评价
非规范性评价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是指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学生可在教师的随机言行中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期望与评价。它具有互动性、精神性、艺术性、情境性和教育性的特点。非规范性评价关注日常教育活动中的一切潜在评价因素, 通过积极评价, 鼓励和支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潜能和个性,促进他们能力和素质的和谐发展。
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范文5
其次在工作思路上,要面对新的教育形势下的新问题,激发学校内部活力,科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新的发展。以全面实施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为契机,促进学校教育管理文化、教师教学文化等的发展,营造师生积极主动发展的氛围,全面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
第三,我对我校教务工作的设想
(一)校本教研
1.利用IP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手段“现代化”。教育技术现代化己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辅助手段。充分利用我校以计算机辅助媒体为主的先进教育技术,继续开展计算机自培自练,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推进教育技术手段的变革,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时展的需要,所以要改进教学方法,勇于创新,转变观念,真正使IP教学资源在我校的教学工作中切实发挥作用。
2.精心组织活动。要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恰当安排好活动地点、时间和方式,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各教研组做好每次教研活动的记载。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努力实现教学观念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行政不定时深入课堂,涵盖各类学科。
3.校骨干教师和年级骨干教师要上教学公开课至少一次,并主动承担一名年青教师的指导工作,帮助他们迅速成长为我校教学阵地的主力军。同时要求每位老师每期听课不少于15节,新分生要不少于30节,教研组长听课不少于20节。另外学校要加强巡查导课工作。
4.强化校本研究,继续对学困生成因及个案分析与研究,引导教师自主思考,提升理论学习实效。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写一份教育教学论文,l篇课例分析。
5.强化教学管理,并推进我校教学六认真的改革,每学月由教导处或教研组进行一次教学“六认真”检查。坚持“四有效”,即: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听课、有效作业。
6.重视“培优”、“补差”。
在努力做好减负和规范办学行为工作的前提下,认真加强“培优”、“补差”工作,促使各科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平时的教学不仅要“培优”,还要特别注重“补差”,摸清致差原因,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对学困生多鼓励,少批评,多辅导,不放任,使他们学有进步。
(二)教育教学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着力于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改变,在教学中渗透成功心理教育,激励学生发展,特别强调教师充分领会“课标”理念,在学科教学中讲科学、讲艺术、讲实效。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加强实施新课程领导和新课程设置管理,严格开齐、开足、上好各科,做到总课表、班级课程表、教师任课表“三表”统一。
2.全体教师要坚持做到按日课表上课,自觉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不得随意更改、调换、挪用课程,严禁并班上课。认真学习常规管理的基本要求,找准薄弱点,严格控制学生的家庭作业量,保证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3.实行质量责任制。落实行政分管各年级.
4.强调教学管理层次性,强化教学工作的管理力度。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层级负责,强化教学规程、学校规程的实施。行政听课教研每学期不少于40节。
第四要加强学习,革新观念,提升理念,不断提高管理能力。
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范文6
一、塑造心怀卓越教育梦的校长
拥有卓越教育梦想的校长应具有强烈服务意识、品牌意识、特色意识,坚持走出精品化办学道路。虽然校长们办学风格迥异,各有特色,但如果试图解读,校长都应具有独到的“三大”办学精神,从而支撑他们教育梦的实现。
独立精神。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校长要能拒绝各种诱惑,做到知行统一,内心和谐。保持纯粹心境,要始终坚持办学的独立精神。
务实精神。校长应具有强烈使命感和事业心,能准确把握实践中出现的教育现象和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思考,萌发独到见解,生发实践智慧和理论智慧。教育要有永恒理想,没有理想的教育,就没有灵魂,更没有动力。直面挑战,迎难而上,勇于面对,这些应当是成功校长必备的工作品质。在当下许多高中校长还在普遍采取时间+汗水方式以求高升学率时,有梦想和职业理想的校长应更多地关注人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并将其放在办学终极目标上,立志要把学生培养成卓越人才,坚持走轻负担、高质量的办学之路,办让民众满意的、适合人全面发展的教育。
学习精神。每一名校长都经历从普通老师做起,一步步走向校长岗位的漫长过程。所以他们都十分注重学习,以求不断提升自己的治校水平。每一名校长都应有闪光的思想、深刻的见解、丰富的经验、超人的毅力,因为教育梦的实现需要积年累月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积累和升华。他们应学养深厚、思考敏锐、儒雅恬淡,以及骨子里透着一种贵族品质。就像浙派教育家定义的那样:是纯粹的校长,有主见的校长,追求师生幸福的校长,以及与人分享智慧的校长。
二、全力打造走精品化、特色化道路的“梦之队”
做校长都应追求一种境界。有境界才有风范,教育的成功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成功关键在引导。只有追逐梦想的教育,才能实现教育的理想。
校长引领,教师实干。学校要发展,校长是灵魂,班子建设很重要。校长的先进教育思想、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大胆的开拓精神、创造性的教改探索、科学规范的人文管理等,对学校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和特色品牌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此外,班子成员间要讲学习、团结、和衷共济,这样班子才会有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才能互相补台,共同营造出心齐气畅、携手创业的良好工作氛围,才能引领学校业务发展、质量提升。
学校要确立长远、科学的发展目标,并且始终坚持。从学校管理科学化入手,以教师队伍专业化为核心,逐步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原有基础上稳定、持续提高。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提升素质,激发梦想。一所好学校,固然需要一位好校长,但更需要有一批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成绩显著的名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可以说,谁先抓住教师成长这一基石,谁就掌握学校发展先机。因此,今后我们要创新师德师风教育形式,着力开展一系列培养教师职业幸福感,克服职业倦怠感的活动,让广大教师把为师作为荣耀,把争当骨干教师、争当名师作为不懈职业追求,自觉地把注意力、兴奋点集中到自身业务素质提高上来,以及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上来。
管理精细,杜绝粗放。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这次考察的五所学校都有着很高教育教学质量,这取决于教师能力的发挥、学生素质的培养,以及外部发展环境的优越,更取决于各校精细、科学的管理。教育教学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只有扎扎实实去抓,创新机制去抓,才能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