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解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解范文1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关键是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抓住主要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和准。要求从大处着眼、浅处入手,提出学生都能解决的主要问题、引领学生通过朗读把握课文的整体结构,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认识。

二、精读课文,自学达标。教师注重问题的引领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字词句段的内容,体会感悟课文蕴含的深层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初步形成对课文的自我认识,是课文朗读的进一步升华。

三、有效互动,课堂展示。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互相补充、互相提高。课堂展示让学生把学习的体会和感悟展示出来,教师引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关键段落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高全体学生对课文字词的准确理解和深刻感悟。本环节课根据课型设计四步:初步感知、深入分析、体会感悟、朗读升华。

四、练笔写作,拓展提升。听说读写是学生的基本功,其中写是一种综合训练,是对学生的最高要求。在前三步对课文的学习和感悟中,学生形成了对课文主题和写作特色的认识,可以说教师引导学生走进了课文,在此基础上教师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写作训练,是引导学生走出课文,是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检测和训练,更是教学内容的拓展提升。通过练笔,学生掌握了知识、形成了能力。

这次活动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质量管理是我镇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下面对此我谈几点意见。

一、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市教育局多次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第一要务,新形势下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更高要求。阳邑镇教育必须审时度势,结合教育规律和自身发展实际需要,探求出一条适合阳邑教育发展的新路子、新思路:用高密度、高质量的教学研究引领教学,用严格精细的科学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来规范教学,用高效率、高质量的听评课来促进教师上好每一节课,用常规检查来强化过程管理,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二、多措并举,助推全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结合我镇实际,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外出学习,开阔视野。本学期我镇拟拿出专项资金,组织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到河南许衡中学、濮阳小学等全国知名学校学习考察,学习汲取先进管理及教学经验为我所用,取长补短,以提高我镇广大教育干部、教师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目前以安排北西井学校13名教师赴河南学习。二是搭建平台,促进交流。我镇将陆续召开小学作文、小学数学等学科高效课堂现场会,给教师搭建展示自己的舞台、交流经验的平台,通过交流促进我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是业务培训,提升素质。各校要扎实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与提高培训,把业务学习与培训纳入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成绩,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四是教研带动,专业引导。各校要制定详实的教研计划,立足学校实际确定教研专题,扎实开展听说评活动,确立本校学科带头人,通过高密度、高质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五是评价改革,激励引领。各校认真解读教育办新出台的质量考核办法,把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纳入考评,真正起到激励后进、鼓舞先进的作用,使优秀教师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六是强化管理,提高质量。管理是提高质量的基础,各校要制定科学、精细的管理措施,认真抓好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为师生创造和谐、稳定、有序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七是一线工作,解决问题。全体教育干部和教师必须扑下身子,把工作重心放在教学工作的第一线,立足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教学领导教学,以教学促膝进教学。

三、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提高教育质量的三个观点。

1、提升质量必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前提,强教必先强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队伍建设要围绕三点开展;一是学习;二是实践;三是反思,通过学习、实践和反思提高教师的素质。

2、提升教育质量必以提高课效率为核心。质量以课堂为主阵地,课堂的构成要素有三个:教师、学生、教与学的方式,因此我们要抓好三点1、教师的工作质态:关心学生,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创建个性化的教学方式。2、学生的学习质态:参与度,参与质量,学生的基础。3、有效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交流,以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深度备课,抓住核心问题,问题引领。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解范文2

关键词:轻负高质;素质教育思想;初中语文;相辅相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049-01

“轻负高质”教育是一种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以轻负担、高质量为显性特征的教育形态。轻负高质不是一个美丽的教学童话,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教学标杆。“轻负”和“高质”不是对立的矛盾双方,而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坚持“以生为本”是实现“轻负高质”的根本。走轻负高质之路,实现学生成功、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的三赢的教育理想。

1.轻负:放开了学生的手脚

轻负即给学生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过重的学业负担是指过多的作业量给学生造成的过度的身心疲惫感。过重的心理负担是指过高的期望、激烈的评价竞争机制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抑感。为此,要做到轻负,必须从适时的爱心、适度的期望、适量的作业、多元的评价与灵活适宜的竞争机制几方面着手。

1.1 适时的爱心。不管是在平时的课堂上还是在课后的交往中,我们教师都要用心去理解顽皮淘气的学生,重视成绩平平的学生,鼓励成绩优异的学生,让他们生活在充满平等和友爱的学习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语文。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生活习惯。努力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有空跟学生多谈心多沟通。当然,表达爱心时一定要顾及孩子的感受,要因人因地因时区别表达。有爱心相随,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路上不再“忍辱负重”,而是健步如飞。

1.2 适度的期望。减负不仅要减去学生的心理负担,更要减去家长的心理负担。由于社会竞争压力的影响,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语文考试高分很难考。学生的短时间的努力很难像理科学科那样见效快。每次统考考试后,学生的语文成绩受不到受到家长、领导的表扬,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高分还不够高。学生假期的一大半时间,有的甚至是几乎所有时间,都奔波于各种培训班,家长们很舍得花钱,但补语文的几乎没有。这里存在着显见的偏颇。,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家长毕竟没有经验,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通过家访等方式和家沟通,让家长放下过重的心理负担,让家长喘口气,才能让孩子喘气。

1.3 适量的作业。适量的课余作业有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这是不争的事实。一刀切的课余作业往往成为后进生的作业负担。如果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作业内容和数量,既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让学生不感到负担,这样的作业就是“适量”。对于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当做必要素质来培养。现在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一些合作性的作业,或跟同学合作,或跟家长合作,作业也会适量些。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运用语文,作业也会适量些。

1.4 多元的评价。用一张试的方式评价学生的语文成绩的狭隘性是显而易见的。一张试卷怎能囊括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一个冷冰冰的分数怎能涵盖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呢?这样的评价内容导致了许多弊端:语文学习与生活脱节,学生人文精神的匮乏,情感发展的干瘪。

多元评价的内容有:书写(5分)、朗读(10分)、课外积累(10分)、课内积累(10分)、课堂表现(20分)、语文活动(5分)、期末试卷(60分)共七项。在整这个方案中每一项内容的考评呈梯形向上发展。以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为手段,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语文,挖掘语文潜能。

2.高质:让学生全面、主动发展

高质,并不等同与高分数。高质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比较显性,如以分数形式出现的考试成绩。教育质量比较隐性,是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增强。提高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决非短时短刻的行为,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此,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2.1 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管成年人还是儿童,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就算化的时间很多,回报很少,也不觉得苦不觉得累。兴趣是最有效的动力。有一位教育家指出,学生自身是富有潜能的个体,他们就如一块乌黑的煤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他们需要的是火花,教师就是火花,作用就是点燃。 一经火花点燃,他们将释放巨大的能量,燃烧成熊熊大火。作为一名老师,激发了孩子内心学习的强大动力,难道不就是最好的高质量吗?

需要思考的是,我们初中语文老师要找准学生语文学习的引火点。这引火点肯定不在于考试,不在于练习,也不在于教师的对课文的分析。学生喜欢读他们喜欢读的文章,写他们喜欢写的文字。教师只有参与其中,融入其中,以一个朋友的角色参加探讨,学生一定会很感兴趣。

2.2 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然而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它也需要培养和激发。对于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的同学,教师要多多鼓励;对于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教师要是培养这部分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动手实践、思考、提问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有问题都想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给出合理的评价,多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要处理好“放”与“收”,“提问”与“释疑”的关系。

2.3 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希望别人看重自己,尊重自己。如果能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那么学生焕发出来的那种学习积极性,其潜力将是巨大的。”

教师要善于把握每一个教育教学良机,挖掘每个学生的语文潜能,让每一个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肯定自我,塑造自我,超越自我,并愿意用自己的价值去创造社会的价值。让学生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认识到自己生命存在的价值。语文课要让学生在说、讲、写、做、看、听、思、疑这些"展示"中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2.4 教师立足课堂实际,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是实施轻负高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落实是整个教学工作落实的重中之重。要坚持课堂分层教学的原则,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坚持分类指导。要变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表述、动手、推论的时间和机会,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兴趣和参与程度。要留一些时间让当堂练习,教师要当堂反馈信息,检查教学效果。

3.轻负与高质相辅相成

3.1 轻负是高质的手段,高质是轻负的目的。轻负担是减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减去学生的心理压力甚至恐惧,并不是取消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不是降低学生应有的学习负担和责任,并不是放松对学生的管理和降低对学生素质上的要求。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目的是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自我发展的空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决不能为了让学生轻负担而有意减负、盲目减负。轻负担与高质量二者不是对立的矛盾双方,而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高质量是轻负担的目标,轻负担是高质量的阶梯。

3.2 轻负是对教的要求,高质是对学的期待。多年来,由于社会、家庭各方面影响,升学竞争的加剧,导致了中学生学生课业负担的日益加重。繁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稚嫩双肩不堪重负,创造力被剥夺,个性被压抑,严重阻碍了学生全面发展,也严重影响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发展,乃教者当务之急。

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否,最终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浓厚的兴趣、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烈的责任意识等,才是高质。

轻负高质是教师的师德、能力、责任的表现,它关注了“教”,也关注了“学”,努力实现教学的和谐。

3.3 轻负高质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首先,轻负高质是一种教育理想,是一种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其存在的意义是为现实教学产生一种积极导向作用。其次,轻负高质又是一种教育思维。它体现为教师对教学进程进行全面干预,对教学因素进行优化组合,对教学策略进行理性选择和灵活运用,使得教与学产生良性互动,追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再次,轻负高质是一种教育形态。它的外在特征有教得轻松、学得愉快、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单位时间内教与学的效率高、教育教学效果好等。教师将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材料、学习者活动及其他课程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把内在教育理想转化成有效的教育思维,再把有效的教育思维转化为一种外在的教育形态,使教育教学获得生命形态的过程。

参考文献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解范文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这一表述中,职业教育体系的“中国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而“世界水平”的职业教育体系又有哪些标准?准确理解这两个问题,是实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的关键。

从国际视野来看,近年来,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提出了建立完善职业教育或技能开发体系的目标。韩国提出,要构筑“从学校向工作岗位、从工作岗位向学校”灵活转换的、贯穿终身的、职业能力开发导向的、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英国提出,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清晰晋升路径的、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透明、灵活、世界水平的继续教育与技能开发体系。澳大利亚提出,要建立一个惠及全民、高效灵活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印度提出,要创建一个在性别、城乡、组织及现代化程度等方面高度包容化的技能开发体系。欧盟提出,要建立吸引力更强、更具适切性、生涯导向、创新性、更容易获得、高质量、灵活、开放、现代、包容并有利于实现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通过对其成员国经验的系统研究认为,高效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具有如下特征:适应需求、高质量、学习结果导向、具有良好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及支撑条件。

从国际社会的发展战略来看,虽然各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目标和重点存在差异,但如下三个方面是国际职业教育体系发展共同强调的核心内容:一是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基础,强调职业教育体系的包容性、开放性、灵活性;二是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强调职业教育体系的劳动力市场适应性;三是从学习者的角度,以提高质量和促进流动性为核心,强调各层次职业教育间及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间的衔接沟通,为学习者提供畅通、便捷的教育转换和晋升路径。可以说,上述三方面应是“世界水平”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要求。

在追求“世界水平”标准的同时,要立足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为引领,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法规、制度和计划安排,解决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和实际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努力锤炼我国职业教育的“中国特色”,以彻底扭转当前职业教育被视为“二流教育”的看法,使其成为所有公民有吸引力的教育选择,并同时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增长、社会和谐与实现个人成长及美好生活的重要支撑,这是“中国特色、世界水平”职业教育体系的根本旨归。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解范文4

(一)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

近年来,创业教育在中国教育界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关注,但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不少问题有待改进。如创业教育理论研究较少,偏重于操作和技能层面;未达到与学科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创业教育方法单一,没有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创业教育的理念转变;创业教育实践途径缺乏;创业文化氛围不浓厚;师资力量匮乏;等等。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首先源于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理念模糊。部分高校过分重视实用性和功利性,忽视了大学生作为就业主体的发展需求。事实上,创业教育目的不应仅是帮助学生经商、创立企业。高校应当立足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才培养的长远目标,帮助大学生把创业与个人的职业发展结合起来,提高就业质量,实现自我价值。其次,问题源于高校仍未形成完整的创业学理论体系,创业学在高校还没有成为一门学科来重视和发展。很多高校只开设创业选修课,或只是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的一个环节来进行。

(二)大学生创业素质的问题

相对于国外,我国大学生创业素质明显不足。具体表现在:创业意识上,尽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越来越强烈,但真正创业学生的比例仅为2%,创业成功的大学生比例更低;创业品质上,缺乏创新思维,缺乏面对挫折失败的承受能力等;创业技能上,对创业过程中的困难估计不足,将创业简单地理解为创办公司,缺乏市场开拓经验及管理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足等。此外,创业科技含量较低也是创业素质不佳的表现。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源于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国孩子从小缺乏在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及创业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的培育、创业文化的积淀和传承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的教育强调知足稳妥,求稳怕风险的观念根深蒂固,从而忽略了创新精神的培养。另外,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大都希望子女将来有一份稳定的好工作,很少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主创业,甚至认为只有没有本事、没有单位接收的人才需要去创业。可见,很多家庭对大学生创业并不看好。此外,我国的创业教育未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没有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仅在大学阶段开展创业教育,这显然远远不够。这些都是直接导致我国大学生创业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

(三)大学生创业支持资源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政府制定了很多大学生创业相关的优惠政策,但大学生创业的支持资源仍远远不足。具体表现如下:政府出台的工商注册、税收优惠等政策大多属于宏观的指导性文件,加上一些地方政府对大学生创业不重视,在实际执行中很多政策无法落实到位;政府的服务职能滞后,各种烦琐的审批手续,过多的限制都耗费了大学生创业者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中国大学生创业从注册一个公司到开业平均需要约半年的时间,而美国从注册到成立公司仅需4步骤,7天时间,费用为人均年薪1%;大学生创业资金不足,加上目前尚无专门的机构或组织帮助大学生融资,致使大学生创业困难重重;社会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创业培训、后续支持等配套服务没有跟上等。总之,创业支持资源的不足,导致不少大学生创业者举步维艰,成功率低。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未建立起系统的创业扶持体系,没有形成有效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体制和制度环境,缺乏为创业者营造和提供适合其健康发展的“土壤”和“舞台”,从而影响了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对社会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创业实践的效果。

二、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

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是必要条件。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基于高质量就业的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依靠社会各方力量,整合高校、大学生、家庭、政府、社会五要素合力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取得成功。

(一)高校是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关键

大学生的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高校承载着人才培养、知识传递和创新、教育服务等方面的重要职能,人才培养是高校最首要的任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提升个人能力、实现个人价值的需求,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高校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创业教育观。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理念,要将这种理念贯穿于高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之中,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去。从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品质等各方面加强大学生的培养,帮助大学生由知识能力的拥有者变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使大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2.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首先,确保创业教育的普及层面。将创业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之中。采取必修与选修结合的方式,开设各类创业方面课程,满足不同专业、不同需求学生的需要。其次,高校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将整体培养计划与阶段性培养目标有机结合,低年级侧重于指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唤醒和培育创业意识;中年级重在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和实践;高年级重在为学生创造创业条件,搭建创业平台,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3.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创业教育取得成效的基础。要精心打造一支高素质、多层次的专兼职创业导师团队。结合教师的专业背景与专业知识,为高校创业教师提供培训和交流的平台,提升校内专职创业教师的素质,保证创业教育的效果。对于实践类课程,可以聘请社会上有经验的优秀企业家或创业者组成实践型创业教育专家兼职团队,结合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创业经验体会为学生讲解,以提高创业教育实践课程的授课质量。4.重视创业实践,开设创业基地。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帮助学生对创业的过程和困难有更深入的了解。应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通过仿真实验等方式积极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积极设立各类大学生创业基地,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场地和条件。

(二)大学生是创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核心

众所周知,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素质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有效途径。大学生自身素质高低是创业成败的决定因素。因此,大学生需做到:首先,培养勇于创新的观念。要将创新意识融入思想、实践当中,形成创新的思维方式。其次,多途径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通过不断积累创新知识,提高文化素养,锻炼自己直面挫折失败的勇气,使自己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竞争意识、协作能力和敬业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的创业素质。最后,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尽可能多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假期实践考察、专业实习、科技项目、勤工俭学、社会性活动和大学科技创新活动等,有意识地锻炼自身的团队合作精神、包容的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和技巧等,加强表达、应变等能力的训练。

(三)家庭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基础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和基奠。创业素质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培养、熏陶和积淀。正所谓好父母胜过好老师,家庭对于创业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想帮助子女高质量就业,家长要做到:首先,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深刻理解创业实质是一种高质量就业,支持孩子创业,为子女创业创造有利的条件。其次,提升家庭教育的能力。可通过家庭教育研究机构、家庭教育培训师等方式,指导家长掌握教育子女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帮助家长获得培养孩子的创业品格和素质的技巧。再次,要有意识地从小培养子女的理想信念、敬业精神、道德情操等创新能力和创业品格,使子女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去面对创业路上的压力。最后,家庭应尽力为子女创业提供精神和资金支持,充当他们创业的推动力。同时,家长可用自身的经验和阅历对创业大学生提供一些指导,帮助他们成功创业。

(四)政府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就业指引方向

大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是政府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政策是导向,政府应当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提供优质的服务来形成有效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体制和制度环境。政府要推进创业型社会的构建,进一步优化创业体制和政策环境,促进创业教育的积极推进。为此,政府应担负以下职责:首先,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政策法规体系。政府要在宏观政策的基础上,出台配套的可操作性实施方案;提供强有力的创业教育政策法规保障,切实保障创业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促进创业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其次,完善大学生创业的社会配套体系。积极扶持大学生创业中介机构,为创业者提供各类细致服务,如提供政策的咨询、进行创业能力的培训、帮助项目推介和市场调研、投资机构推荐、融资贷款等。再次,完善和优化市场经济法制环境,搭建公平竞争的平台,切实保障创业者的合法权益。最后,重视各类科技园区“、孵化”基地建设,加快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强化产学研合作,提高创业企业的成效,积极为大学生创业架通桥梁。

(五)社会是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支撑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解范文5

关键词:体育教学质量观;理解;课堂教学;情意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6-0013-02

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提到,教育价值的终极目标是生活,是人生,教育不应当仅仅是生存技能的训练,它的宗旨和使命应当是引导和教会人们去追求幸福的生活,追求高贵的生活,追求有质量的生活,我们要承认,人文情怀、艺术修养和身心健康等。体育课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其重要,可以这样说,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是对学生的生命负责,是在为学生以后高质量生活打基础。

一、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理解

对教学质量的理解与追求,可以称之为“教学质量观”。教学质量观包含了对教学活动本质功能的看法,也内在地蕴含着对教学价值取向的认识。所谓“好的”教学质量,就是指教学能虼锏饺嗣撬期望的教学效果。一般“好的”教学质量就是实现预定的教学目的,即达成各阶段的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本文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理解从单元教学质量入手,而不仅仅局限于一堂课。过去我们研究教学质量首先会提到“双基落实”,即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然后是“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说的还是运动技能。新课程实施以来,体育课程目标发生了巨大转变,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进而注重运动兴趣、个体需要、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以及维护健康的意识、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重心转变。新课程奠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三维目标”,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衡量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但是,在现实课堂中,无论是单元目标还是课时目标,都存在贴标签式地列举目标的现象,课堂关注点还是运动技能的达成,体能的发展,还是关注课堂的练习密度和心率曲线。当务之急,先要将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中的隐性情感目标呈现出来,让它能“见光”显性化,在实际呈现中切口要小,否则又走入“大而空”的怪圈。隐形目标显性化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教学中的生成大于预设,因此建议目标的表达由课后补充完善,特别是单元目标的制定,要在单元课时进程中随时调整,随时表达。所以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不只是一个技能单元、一个课时的单位时间里完成了多少运动技能教学任务,而是要看教师的教学多大程度上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这些都是在关注学生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一定是学生喜欢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不仅要教知识,教运动技能,教技能运用方法,教体能锻炼方法,还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情感和生活,只有联系学生情感的体育课堂才能让学生对体育课有亲和力,而这一切的一个重要前提和条件在于教师的“兴趣”,因为激情感染激情,兴趣激发兴趣,教师有多喜欢学生,学生便会有多喜欢教师与学习,笔者以为,教师本人要从内心喜欢上体育课,并把兴趣转移到学生身上。苏霍姆林斯基总结自己的许多学生受其感染而对某一门学科感兴趣,甚至因此走上专业化道路,其原因就在于“我的这些兴趣爱好,或者直接地或者通过教师间接地传给了我们的学生”,相反“如果教师没有兴趣,那么学习对学生来说就会变成枯燥的事情” [2]。体育教师不仅仅要喜欢上体育课,还应该在很多的运动项目上有极其浓厚的兴趣,这些兴趣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在课堂上转移给学生。

二、对体育的理解决定体育课堂教学的理解

体育很多时候就是集体对抗运动,对抗的几个要素提炼为:任务即挑战,过程即对抗,结果须明确,态度须自主,交往须合作,这正是我们人生的高度概括。如果将这些要素移植至体育课堂,我们的体育课就充满了激情与活力。其一,任务即挑战。教师首先要制定清晰的课堂目标,包括情意能力目标,目标就是所要完成的任务,每位学生的任务都有所不同,但清晰具体,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挑战性,要通过本人在课堂中努力学练达成,有些是个人技能和体能目标,有些是包括在小组中的集体对抗目标,目标和任务要符合“最近发展区”原则。其二,过程即对抗。在体育课上我们最终所学的运动技能,还是直面对抗,没有对抗就没有乐趣,没有对抗就没有激情,学生走出学校,有兴趣参与的体育活动很多都是集体对抗项目,当然,有些项目是独自参与的,但趣味性就大打折扣。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有各自特点的对抗性项目,小学除了常规对抗性项目,如小足球、篮球、排球,更多的是可以发展基本体能的游戏,中学阶段更多的就是足球、篮球、羽毛球等。在一些对抗性球类的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教师将技术和实战对抗完全隔离开来,这不符合体育的基本规律,运动技能的最终目的就是实战对抗。美国小学生篮球教学中不乏对抗的情形,除了正常的比赛对抗外,两位小朋友就可以对抗“斗牛”一打一,三位小朋友就可以一打二,这就是对抗加挑战,因此,我们在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时刻要关注实战与运用的情境创设,同样是运动技能学习的初级阶段,还是要让学生在一个相对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技能的运用,并适时地让学生寻求对抗练习。打个比喻,在游泳馆里学会游泳的和在江河湖泊中自学游泳的有本质的区别,游泳馆里学会游泳的学生到江河湖泊中去游泳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其三,结果须明确。这里的结果不纯粹是比赛的结果,我们将其引申为明确的课堂反馈。学生在课堂中每一次练习结果,每一次游戏比赛,都想得到一个明确的结果反馈,这不仅是对自己努力的承认与肯定,更是参与下一次练习和活动的动机和方向,所以教师要注重课堂的即时评价和课后的小结评价。一堂有质量的体育课,如果能满足五个方面中其中两个方面就已经很不错了,要五各方面都达到,这不是我们需要的,也很难达到,这只是理念要求,但只要每位体育教师心中有理念,他的课堂就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

三、价值判断决定高质量的体育课堂教学

体育教育的价值观念决定教师的课堂行为,只有教师行为模式的转变,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取得真正地提高。现实的体育课堂不仅要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还应该关注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不仅要提高和积累体能,还应当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我们认为体育价值的终极目标指向是人,是人的生命,是人的生活,是追求高质量的生活。

然而,现实中很多体育教师有这样的担忧,现在初中体育考试成为必考科目中的其中一门,在这样巨大的升学压力下,教师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在学生练习时体现价值,连基本的运动技能和身体发展目标都很难达成,再来要求情感与态度、社会适应等价值岂不是空谈?其实这是对教育规律的误解,情感与态度、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不是体现在教案上,也不是我们贴标签式的说教内容,而是将这些非常重要的价值元素渗透到教学细节中去,它是伴随教学活动的进行而进行的,不会占用学生的学练时间,做好这一环节,关键是教师要转变观念,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活动环节,自觉地将这些价值元素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做到教育无痕、润物无声。比如,篮球运球突破技术运用中一个简单的二防一练习,其中就包含很多的教育价值元素和教W意蕴,运球突破的学生要面对两位对手的防守,这时教师的引导很重要,要不断地鼓励学生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根据两位对手的防守站位、脚步变化,果断作出各种变向,勇敢突破防线;而两位防守学生则需要相互合作,相互提示,相互补位,共同配合,完成堵截,甚至抢断。这时教师的价值渗透的要点在于合作与补位,协作共赢;教师组织学生骨干示范突破是为了鼓励和激发全体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进而学生获得参与的动机,教师在学生未能通过防线时,帮助学生分析突破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保持稳定和积极的情绪,这就是提炼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并试着让学生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对体育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技艺的更高要求。

当我们认真思考教育的价值以后,当我们真正自觉地将这些价值元素渗透到我们的教学当中的时候,我们就会得到不一样的课堂,得到不一样的教育,得到不一样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本身没有影响学生的练习时间,也不会影响整堂课的练习密度,也不是每一个环节都要这样做,我们只是设计有效的练习载体,抓住教学的时机,提供适时的引导。在我看来,这就是有效的教育和教学。

四、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提到“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如果你(校长)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具有浓厚的教育兴趣,应为体育教师一项重要的心理品质,也是成为好教师的主要标准之一,最重要的是,这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前提。如果每一位体育教师都有这样的专业兴趣和职业境界,我想我们的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肯定会增强,身心健康肯定会有极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长铭.价值引领是高效课堂的灵魂[J].中小学教育,2016(9):68.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解范文6

关键词:俄语教师;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317-01

一、高质量教材的使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决定因素。

教材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质量教材的使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决定因素。教材评价是鉴定教材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教学单位选择高质量教材的依据来源,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俄语教材对于提高俄语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俄语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俄语教师应当有对俄语教材进行具体的分析评价,并针对教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水平。

二、要提高俄语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对于俄语基础课的课堂教学,应该从俄语基础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出发。由于不同地区的学生,俄语文化背景差别很大,有的同学已经有了一些俄语的基础知识,而有的同学甚至连俄语什么样都没听过。面对这样一些俄语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同学,一方面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要尽可能的增加生词量,扩大学生知识面,使基础较好的同学能学到更多的新单词。另一方面教师要认真地引导基础较差的同学快速入门,使他们在理解简单词的意义的基础上同时学会应用,这样既节省了学生的弯路,又培养了他们表达能力。教师应熟练俄语教学手段初始阶段教师由于对俄语教学手段不够熟练,上课时精力被大量地消耗在注意课堂讲解的效果上,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处于紧张的情绪状态下,没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反馈,没有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合理控制讲课的速度,教师在书写板书时奖俄语单词旁边必须写好母语的翻译,使学生背单词的速度加快、生词量加大。除此之外,教师应在课下精心准备每堂课需要的内容,充分估计到讲解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三、应当抓好课堂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从许多学者的教学实践上可以看出,现在的俄语课堂人仍然一方面学生要自身约束自己,坚持按时听课,另一方面应从教学管理的角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认真按时完成作业,通过做作业,学生可以发现学习饿语的问题和困难,并不断寻求解决办法,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但是,据了解,目前很多同学的作业处于一种应付状态,抄袭作业的现象非常严重,目的就是混个平时成绩,最后勉强弄个及格。所以,一方面,饿语教师应加大对作业的管理,发现抄袭作业的现象应予以严肃处理,另一方面,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出发,由于饿语基础教学涉及的学生班数多,人数多,作业批改量很大,应配备有合理数目的助教帮助批改作业,这样,既可以使作业批改比较细致,也容易发现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

四、俄语教师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平。

外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其目的是希望学生们通过能够将外语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包括与外籍友人畅通无阻的交流,对外籍文章融会贯通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无论是学校还是教育者个人,都是将教学重点集中于“听、说、读、写”四大方面。教学者更注重的是学生在考试中对外语学习的理解、运用能力。

俄语教学也注重“听说读写”四大体系的训练。通常,学生在学习中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述主要体现的是“说”与“写”,而“听”和“读”常常是基于学生对俄语课堂知识理解之上。 朗读过程中学生们既可以练习口语发音,还有助于学生们在反复郎读中,调动思维,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语言文字的艺术美。在俄语教学中,教学者课堂教学不但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提升,而且更要重视学生的口语、朗读方面的技能发展。学生在朗读教学中也就能更好的理解词汇、句型、语法等方面知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掌握俄语的语言体系,并促进语感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