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特殊教育教学心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特殊教育教学心得范文1
特殊教育学校是我国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残疾儿童身心发展,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当今外部社会环境和内部教育环境都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特殊教育学校功能的转变显得尤其必要。
(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特殊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与社会的政治、教育、文化、经济、科技、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福利等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国家文明程度的窗口。残疾人拥有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这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共识,而良好的教育则是残疾人通往享有平等人权社会的必由之路。在这种情况下,特殊教育学校的功能势必发生变化,要立足于每个残疾孩子的终身发展,充分挖掘每个残疾孩子的潜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残疾孩子能更好的适应时展,融入社会生活,更好地享受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
(二)特殊教育发展新格局的要求
传统上的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教育机构形成了两个互相分离的教育体系,特殊学生很难在不同的教育机构中流动,受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同时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和其他附设在普通学校里的特殊教育机构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导致特殊教育学校与特殊班、随班就读机构的分工不明确,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思路僵化,学校的功能单一。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随班就读将成为以后我国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的特殊教育新格局正在形成。因此要求特殊教育学校必须重新对功能进行定位,发挥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康复、资源开发、家长教育、社会宣传等多种功能,将现有的特殊教育学校办成示范性质、高水平、多功能的基地,并以这些少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和学校,成为指导当地特殊教育机构和随班就读的基地。
(三)促进和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的需要
我国宪法及多部法律法规都提出了要保障残疾人的受教育权。但与我国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以及教育的平均水平相比,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的实现程度还很低。因此,特殊教育学校不仅应该作为一个教育机构,为残疾儿童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机会,制定科学、合理的办学目标、教育计划、课程体系,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和设备、师资,来满足残疾学生不同的教育要求和适应其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同时,特殊教育学校还应该作为一个组织、宣传机构,对残疾儿童的家长进行教育指导,协助家长安排好残疾儿童的受教育问题,促进特殊教育机构及普通学校对残疾学生的接纳,最大程度地促进和保障他们受教育的权利。
二、特殊教育学校功能体系的建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了解到特殊教育学校功能的发挥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它自身必然也发挥着多样化的功能。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各种功能构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有机整体。不仅包括最根本、本质的“以人为本”的本体功能,而且涵盖促进残疾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的具体功能。
(一)本体功能
特殊教育学校的本体功能指决定特殊教育学校本质的根本功能,是直接体现、反映特殊教育学校培养人这个本质的首要功能。特殊教育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一样,都是由“人”所构成的,人是特殊教育学校组织的主体。但是,特殊教育学校中的“人”又有其特殊性:特殊教育学校中的“人”主要是指那些正在成长、发展中的残疾儿童和青少年,他们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的影响,在生理或心理的某个方面存在缺陷,阻碍着他们的发展,因此,他们需要通过教育和康复来弥补缺陷,或者使损伤的器官的功能得到部分的恢复。简言之,特殊教育学校的本体功能就是促进残疾儿童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这是所有特殊教育学校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不能变更的功能,它决定着特殊教育学校的其他具体功能。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就是对本体功能的最好说明,特殊教育学校只有明确了“以人为本”,学校的各方面活动以残疾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才能较好地发挥学校的功能,否则会使自身功能的发挥出现偏差。
(二)具体功能
特殊教育学校的具体功能是指特殊教育学校促进社会的各种活动和促进人的身心各方面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功能,是特殊教育学校本体功能的派生功能、具体化功能。依据特殊教育学校活动的不同类型,我们将特殊教育学校的具体功能划分为教育功能、康复功能、社会功能和研究功能四大类。
1.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主要是指特殊教育学校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所发挥出来的功效和作用。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对残疾学生的培育上,即育人。从教育目标来看,对于残疾学生来说,尤其是智力残疾学生,促进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使他们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是特殊教育学校的重要教育目标之一。从教学组织形式来看,应最大限度地开展个别化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需要、兴趣、身体状况等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或方案,采用不同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手段进行教学,使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合适的教育,并取得最大限度的进步。从教学管理方式来看,应将控制型管理转变为教育性管理。彻底改变传统的以“控制性”为主导的教学管理方式,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残疾学生的差异和需要,引导他们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让残疾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康复功能
残疾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生理、社会、家庭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其身心发展的一方面或多方面往往落后于正常儿童,根据残疾儿童的需要对他们进行康复是非常必要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第二十八条规定:特殊教育学校要把学生的身心康复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根据学生的残疾类别和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训练,提高训练质量。可见,特殊教育学校还必须承担另一个重要的功能———康复功能。依据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医疗康复专家委员会对康复的定义,我们认为康复功能是特殊教育学校采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使残疾学生因自身某方面功能的缺陷所造成的身心障碍得到最大限度的消除,使各种缺陷得到最大程度的补偿,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回归社会的作用和功效。特殊教育学校康复功能的发挥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正确的康复理念。特殊教育学校在发挥康复功能时,必须既看到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共性,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同时也要看到他们的特殊性,以采取特殊的康复训练目标、内容、方法促进他们的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
(2)拓宽康复的对象和内容。每一个残疾学生都有不同种类和程度的康复需求,特殊教育学校的康复对象应该面向全体残疾学生。同时,康复的内容不仅是对残疾学生有功能障碍的器官和肢体进行生理机能的康复,更重要的是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生活上尽可能对学生进行全面、整体的康复,为他们适应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3)建立“医教结合”的康复模式。残疾儿童的康复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综合性康复。医学康复和教育康复是对残疾儿童进行康复的两个重要手段,将两者有效结合,建立“医教结合”的康复模式是促进残疾儿童康复的最好途径。通过医学康复训练,能够提高和恢复残疾儿童身体缺陷部位的功能,为残疾儿童的教育康复提供生理基础。通过教育康复可以使医学康复的作用得以体现和发挥,通过特殊的教育目标、方法来促进残疾儿童缺陷功能的恢复和提高,促进他们更好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
3.社会功能
特殊教育学校的社会功能是指特殊教育学校从单纯为本校学生服务转化成向普通学校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服务,同时面向社区、医院、康复机构、普校等社会组织开展多方面工作所发挥的功效和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社会宣传。特殊教育学校作为特殊教育的中心组织,应进行社会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残疾儿童的关注程度,尽量缩减残疾儿童与正常人之间的差距,让残疾儿童过上正常或接近于正常人的生活,这是特殊教育工作的目标和理想。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文艺演出、竞赛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与周边社区、与整个社会的互动联系,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残疾儿童,并逐步真正理解和接纳这一特殊群体,为残疾儿童的发展努力创设更为宽松和有利的社会环境。
(2)开展职业教育。《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指出特殊教育学校要“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它可以使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获得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并以此适应社会生活、参与社会活动,取得平等的社会地位。职业教育是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特殊教育学校的一项重要功能和任务。
(3)提供资源支持。相对其他形式的特殊教育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的专业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这些教育资源应该发挥更大的效益,特殊教育学校要使之尽可能地共享,成为所在地区特殊教育的指导中心与资源中心,发挥较大的辐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对随班就读工作进行指导,提供专门教师协助普通学校教师处理特殊教育学生问题,开放特殊教育学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训练和辅导教室,给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使用;对社区残疾人工作进行指导,在社区展开宣传,为社区残疾人工作者提供各种专业资源与服务;对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如发放书刊资料、设立家长学校、举办家长经验交流会和专家讲座、提供上门帮助服务等,让家长了解更多的特教知识和有关残疾人政策方面的最新信息,帮助家长解决好孩子的在家教育、康复等问题,为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
4.研究功能
特殊教育学校的研究功能主要是指特殊教育学校所从事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对学生、教师、学校乃至特殊教育事业所产生的作用和功效。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教育对象的变化,特别是社会对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要求的提高,教育科研逐渐成为特殊教育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科研可以促进教学、课程改革和学校的各方面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特殊教育在整个教育领域及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充分发挥特殊教育学校的研究功能应做到以下几点:
(1)研究取向的校本性。特殊教育学校的研究应该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课题立项,让学校领导、特殊教育教师作为主体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研究。
(2)研究内容的实践性。特殊教育学校进行研究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寻求真实的答案或改进性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教材及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研究、教学手段和工具研究、残疾学生研究、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研究等。
(3)研究方式的反思性。特殊教育学校应该鼓励教师以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叙事、教学日志等形式开展的反思研究。同时积极搭建各类交流平台,让教师在互动研讨活动中,实现自我反思。
特殊教育教学心得范文2
形象直观,激发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特殊教育学校的各科教学无不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列为首要任务。语文教学也不例外,但一直以来只是停留在“说教”这一层次,手段单一,方法老套,教具不多,很难培养学生兴趣的稳定性、持久性,更难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然而,多媒体教学却改变了这一现状。首先,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创设了逼真的教学情境,渲染了活泼的教学氛围,令学生耳目一新,更具吸引力,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其次,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在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培养学生的兴趣点和注意的持久性,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觉器官接受到刺激,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既符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也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一般规律,它能在多个层面为语文学习提供支持。
适宜引导,突破教学重点
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并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信息场,教与学是心灵、语言、信息交换的一个过程。学生把握知识表现为自身内在的学习需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大量的表征,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激活学生的兴奋点,是激发学生兴趣爱好的有效途径。多媒体以其强大的表现力,使客观事物的形、光、声、色等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对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心理场。如在教授孩子们认识“玩具”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演示:农村孩子以一年四季为天然宝库,自己动手、动脑制作玩具,教师引导启发学生体会农村孩子的游戏很特别,他们的游戏真快乐,然后让他们从自己的身边找材料自己动手制作自己的玩具,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学生视觉上的差别,使学生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产生“情”的冲动,获得“真”的感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虚实结合、动静相生,突破难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驰骋于快乐的画面中,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兴趣爱好激发为先导,以视听为手段,以提高课堂参与率为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的模拟功能,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一愿望。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把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展现在学生面前,既缩短课堂教学时间,又增加课堂信息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辅助教学,优化课堂结构
特殊教育教学心得范文3
首先有必要分析一下特殊学生的心理异常。学生心理异常,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反映。特殊学生心理异常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判断是非的能力差,易上当受骗。2.意志力薄弱,易产生自卑的心理。3.依赖性强,不善于自主学习。4.自私自利,排斥他人。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利益、处境、心理感受,与别人(包括家长、老师、同学、邻居)关系疏远,常发生冲突。
针对以上的论述,我认为在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创设并优化特殊教育的生活环境
好的环境能使人振奋。对特殊学生来说,影响最直接、最经常的是学校班级以及与他们交往密切的老师和朝夕相处的同学。有序的学校管理,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风、班风,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学习氛围,共同的理想目标,这些都会使特殊学生在心理上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为此,我们应该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积极创建团结协作、互助友爱、乐观向上的班级环境和丰富多彩、轻松活泼的课外环境以及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面对社会上一些不良影响和学生的现状,我们应把堵与导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激励性的活动,努力营造校园文明氛围,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集体规范的认同效应、校容校貌的陶冶效应、人际关系的凝聚效应和良好校风的导向效应。特殊教育学校也必须坚持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常规制度是一套系统的行为规则,它确定着对儿童行为活动规范的方式和标准。特殊学生由于易遗忘、丢三落四、时间观念差、个人卫生差,坚持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更为重要。
例如每周一升国旗,在国旗下奖励卫生好、学习好、不迟到、爱劳动、讲文明的优秀班集体和优秀个人。学生养成了每周日自觉洗头、洗澡、剪指甲、换衣服的习惯,每个星期一都能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按时到校上课。这些都对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发展有促进作用。
二、与家长配合,提高家教水平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我国特殊儿童入学年龄一般比正常儿童来得晚,他们在家庭生活的时间比正常儿童长,家长的人格、品德、学识、情感及生活习惯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孩子,家庭教育以其启蒙性、连续性、终身性、潜移性的特点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完整的家庭结构、温馨的家庭教育氛围、科学的教养态度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学校可通过家校联合的方式,使学校与家庭及时沟通,使教师与家长统一认识、分工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确保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架起沟通桥梁,融入文明社会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更需要我们每一个健全人与他们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则更要关注他们、了解他们,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疏导和矫正。我们要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依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排除他们心理上的苦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消除他们的紧张和焦虑,避免他们可能产生的挫折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使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让他们融入文明的社会大家庭中。
比如,与正常学校建立友谊班,加强与正常儿童的接触和交往,增强其自信心和独立意识。正常儿童每月来帮他们打扫卫生,辅导他们做数学题。他们也可以为正常学生表演他们的文艺节目,或者向正常儿童赠送小礼品等。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学生们懂得了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需要友爱,从而培养了正常儿童理解、尊重、帮助残疾儿童的良好美德,对特殊学生来说也克服了自卑感,增强了独立意识,也学习了正常儿童的办事效率与优秀品质。
四、将德育融入生活,感恩社会
在抓好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生活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监护和安全条件下,开展有利于他们品德发展的活动。
如:教育学生孝敬长辈,让他们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尊老爱幼、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的观念,又能提高他们做事的能力,提高自立、自强的信心。毕竟,这群学生早晚是要走向社会的,将来想在社会上生存肯定要获得更多人的帮助。那么,现在就要学会感恩社会、回馈社会。
特殊教育教学心得范文4
1.首先,面对特殊的学生,只有奉献,没有回报。特殊学校教师长期工作在特殊的环境中,实际上是一种牺牲,原因就在于特教教师对残疾儿童教学的艰难。盲生看不到五光十色的世界,无法感知教师的板书、教具、教态。聋生听不到激越美妙的有声世界,教师只能用手语与他们交流。教学是对教师信心、耐心、爱心、意志力的一种考验。普通学校教师辛勤的耕耘可以换来桃李满天下的丰硕成果,特教老师即使倾注一生的心血也许依然不能让他们清晰地说话,不能让他们的心智提高到正常的水平。更重要的是,部分残疾学生成不了传统意义中的人才,即使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不抱有较高的期望值,长期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的心理依然十分压抑。这种对自己成就的普遍不满意感,往往是形成个体心理过度焦虑的根源之一。2.社会对特殊教育偏见影响教师的心理。在特殊学校,有的教师对特教事业认识不足,认为特殊学校的教师是一种被人瞧不起的职业,没出息。特教人往往在社会上无朋友,办事难;交往中受歧视,婚姻难。许多教师不安心特教工作,在工作中常常采取应付、被动的态度。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上的拜金主义对我们的教师队伍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各行各业分配上的差异,使教师心理产生极大的不平衡。3.国家对特殊教育的教材重视不够,也影响教师的心理。由于中国特教事业的发展起步晚,教材大纲不稳定,教材改革滞后于普教,教学理论书籍较少,教学参考书更是难觅芳踪。特教界的教学理论本身就存在着许多争议,如“双语办学”等,教师往往感觉无所适从。因此,特殊教育教师的质量观、教育观相对模糊,对有创造性意识的教师,从事教学常常是“摸着石头过河”,甘于碌碌无为的教师则借此得过且过。由于学生成不了“材”,部分教师会对特殊教育工作本身产生怀疑。困惑,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
二、特教教师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1.职业压力大。教学任务重,有时间压力。高付出与低回报的落差,有自我发展压力。2.人际交往障碍。交际面狭窄,缺乏社会支持。3.职业疲倦。长时间干一项工作容易产生懈怠,如重复干一项工作20年。4.成就感低。一些教师感觉教残疾学生没有成就感。5.身心疾病。长时间接触残疾学生使教师产生强迫、敌对、抑郁、焦虑、缺少幸福感等心理疾病。
三、特殊教育教师的自我疏导
特殊教育教学心得范文5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孤儿学校的学生都无父无母,没有任何亲人,其实,情况并非如此,他们的情况千差万别,各有不同。如大家所想,有一部分孩子从小被遗弃,在福利院中长大,他们没有亲人,也不知道自己的亲人在哪里。这些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来到学校,正常情况,直至毕业才会离开学校。
还有一部分学生原来有正常的家庭,但是因为种种变故失去了父母,比如车祸、病故、各种意外等。他们虽然没有父母,但是往往有其他亲人,如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叔叔姑姑、舅舅姨妈等。
还有一部分学生严格说来不算是孤儿,他们的父母有一方甚至是两方都在世上,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却不能抚养他们。有的是因病无力抚养;有的离家出走,多年不归;有的是因犯罪没有人身自由,等等。总之是事实上没人养育,形同孤儿。
还有极少的一部分学生,身世非常复杂,难以说清,有时学生本人也难以说清。他们或者很小时被人收养,或被父母因故送给别人,但是收养人后因种种原因不能或不愿再养育他们,历经辗转,孩子来到学校。这部分学生平时没人关照,但是与他们有血缘关系或抚养关系的亲属有时会意想不到地出现。
二、孤儿学生心理的共性问题
通常孤儿都会有以下几种心理特点:
1.封闭
一个孩子在失去亲人之后,也许周围的人会给予他关爱,但是毕竟没有办法和自己父母的爱相比。没有人陪伴,没有人分担,也没有人分享,在孤单、疑惑、恐惧中慢慢长大,慢慢地,他封闭了自己。
2.自卑
有些孩子很安静,很自闭,胆子很小。在人群中总是默默无闻的,每天都静静地呆在自己的角落里,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不愿与人相处。还有的孩子刚好相反,在大家面前是一个活泼开朗、坚强的孩子,渴望在人群中表现自己,渴望得到大家的赞美,但一旦遭受挫折和打击就会彻底崩溃。其实这类孩子的内心是极度自卑的,可是不愿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自卑,所以在人前总是表现出一副强者的样子。
3.过度自我保护
这些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很强,占有欲很强。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孤单的,他们只是一个人,面对身边的人时,处理周围发生的事时,他总是先想到自己,他要保证自己不受到任何的伤害。他不懂得去为别人着想,内心也不觉得要为别人着想。所以在他心里,自己永远是第一位的。
4.补偿心理
这些孩子会觉得别人拥有的很多东西自己都没有,别人都比自己幸福,自己是最悲惨的,心里渴望得到别人的幸福,他会用各种方法去获得他认为的幸福。这些他理解的幸福包括:(1)物质。比如,同桌有一个漂亮铅笔盒,这时他为了得到这个漂亮的文具盒,可能会使用不正确的方式,比如把它偷过来。(2)精神。比如父母的关爱。其他同学的父母很疼爱他们的孩子,他看到了会嫉妒,这种嫉妒让他经常欺负这些孩子,那样他的心理才会得到平衡。
三、如何解决孤儿学生的心理问题
1.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最大限度地发挥亲人的作用
上面说到,孤儿学生的情况是不同的,其实大部分学生是有亲人的,只是因为种种原因,平时与孩子接触得少了些。“血浓于水”,亲情是永远无法取代的,教师要多与他们的亲属联系,多让亲属来看望孩子,或多与孩子联系,节假日把孩子接回去,感受正常的家庭生活。我们可以看到,有亲属的孩子,其各方面的发展,要比没有任何亲人的孩子更健康。
2.研究孤儿心理,让教育更有效
大部分孤儿孩子是可爱的,有时也让人很疼惜。这部分孩子不用教师过多地操心,他们比正常的孩子更能照顾好自己,包括生活和学习。对于他们,要引导他们正视自己的身世,正视这个社会,不自卑,不嫉妒,不仇视,鼓励他们自立、自信、自强,使他们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存在一些非常明显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几次说教就能解决的,也不是感化或硬性的教育能解决的。作为孤儿教育工作者,应该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并运用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但是一般教师毕竟是以教学为主,有时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心无力,所以学校应安排专业的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筛查,根据症状对其进行跟踪矫治。
3.建立家庭化生活机制,重建学生的人际亲情
学生的生活管理如果不以班级的形式,而以家庭的形式,那么老师就是家长,同一班级的孩子就是兄弟姐妹,孩子们心理互相信托,有事互相分担,他们会感觉到自己不再孤单。老师应侧重做好孩子的生活指导,学会生活常识,而不仅仅是一个生活的管理者。
4.提高教师素质,寓心理教育于平时的生活与教学中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一个真正会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的教师,会使学生时时感受到生活的温暖,会慢慢融化心中的坚冰,会学着爱别人,这是任何教育都无法取代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改变学生的首要条件。因为孤儿教育的特殊性,每天都需要为学生付出,包括身体上和心理上,有时教师真有力竭之感,这需要教师有极高的修养。
5.动员社会力量,让学生体会到家的温暖
教师再好,也只是教师,因为需要关照的学生多,有时难以照顾到每一个孩子。因此,可以联系社会上有爱心的人士,做孩子的“家长”,在方便的时候,接孩子回家,让孩子感受家的温暖。
特殊教育教学心得范文6
关键词:课堂教学;重新定义;英特尔未来教育;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274-01
在新课程改革进行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终身学习,探究式学习;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怎样去设立开放性问题,怎样设置教学任务,怎样合理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怎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开展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一些思路。
1.英特尔未来教育
"英特尔未来教育"是由英特尔公司提供资助的一个大型国际合作项目,旨在通过培训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将技术有效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21世纪技能的发展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在中国,该项目是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实施的。自2000年7月该项目在我国实施以来,培训活动遍及全国,极大地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1]。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于项目的学习中,通过一系列有深度的问题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运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实现不断建构的过程,成为课堂中的"风景"。
2.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学设计程序
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学设计是一种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设计,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一个包含一系列知识点和问题的项目,让学生通过做项目来找出问题、规划行动方案、收集资料、解决问题、进行决策、完成研究过程和呈现作品,最终达到知识意义的建构。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英特尔未来教育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2.1主题的确定。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设计在主题的选择上,可以是教材的某一具体章节,也可以是一个涵盖多学科知识点的复杂问题,其主要依据标准是学生的情况和具体的教学目标。
2.2项目的设计。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各种信息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真实有趣的情景,使学生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相互学习,其中的问题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
2.3学员的合作及作品的完成。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分工、合作和交流,共同寻求项目中问题的答案,但每个学生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个人作品。
2.4针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机制。教师针对每项任务都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实例(评价量规),学生可根据量规评价自己的作品或学员之间相互评价,这些贯穿于学习全过程的评价量规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导向作用。
3.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学理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学理念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理念在很多方面都是一致的,他们都强调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学设计模式则在很多方面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3.1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的应用。英特尔未来教育以模块(问题)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章节的限制,同时也打破了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者可将一个模块的学习内容在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完成,这本身就与网络教育倡导的无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学习理念相吻合。项目设计和问题设计模式,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原始情境,更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并学会学习的方法。
3.2在信息技术教学组织中的应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项目和单元问题的设计,不论是学生主动学习后的研究成果,还是教师组织的教学资源都是围绕着"基本问题"进行的,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创设"基本问题"和"单元问题"为核心,激励学生利用信息化环境协作进行探究、思考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该种教学模式的项目和问题设计是关键,教师备课不是制作精美的CAI课件,而是需要教师深刻的理解教学目标,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和过程。
3.3在学习过程中的应用。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模式强调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基于任务和项目的学习,每个学生都必须根据基本问题提出相互关联的单元问题,完成一份研究报告,这对学生本身就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英特尔未来教育同样强调合作式学习,学习小组的成员之间是一个分工协作和相互取长补短、集中智慧、共同进步的过程。
3.4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英特尔未来教育强调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在项目各环节制定的评价量规要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自我评价和反思,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用来创设情景,作为学生主动学习、进行合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在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模式并不要求使用复杂的信息技术工具,标准的项目设计模板进一步降低了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教师可将更多精力用于项目和单元问题的设计以及资源库的收集,真正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
4.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学理念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新要求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长久影响,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却难以落到实处,而英特尔?未来教育,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以互动的方式进行学习,使教师重新反思了自己长期以来所习惯了的经典教学模式――"一只粉笔一辈子",它需要让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师生互动。
传统教学模式培养成的学生可能拥有丰富的知识,但却缺乏解决具体情境中心问题的能力,更没有发现问题的敏感和习惯。"英特尔?未来教育"注重提问,所提出的问题更没有明显的"正确"答案,提出教学中注重框架问题的设计,即对基本问题、单元问题以及内容问题的设计。基本问题是学科的核心思想,具有广泛意义和穿透力及挑战性,不能得到简单的回答,孕育了其他重要问题。单元问题为基本问题提供了学科主题特定的通道,具有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单元为背景,给学生提出一些开放的,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与固定的主题相关。内容问题直接支持学习内容,大多是事实性,只是有明确的答案。
现在的教师的提问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比较随意的提问;另一种情况属于教材上的低层次问题。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教师在对教材的把握要准确,教师应对本学科的有关概念要正确理解,并善于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社会、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教学。学习内容力求丰富、开放、弹性化,做到保底不封顶。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具备基本的社会知识和生活常识,有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储备,并能灵活地把各知识点联合起来。
5.结语
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理念使教师角色、评价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师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由学生成绩的评价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而学生则成为了课堂中的主角。教育是一种探索,更是一种实践,如今我们正沿着英特尔这条实践之路探索前行,但愿有更多的教师学生因此受益。信息技术为课程教学带来的绝不是手段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与学的理念与模式的变化,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模式蕴涵的崭新教育理念,也必将给网络教学的实践带来更多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王东江.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论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