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小学高质量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小学高质量发展范文1
关键词: 经济欠发达地区 工学结合 模式创新 教育理念
一、引言
职业学校作为一个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教育机构,会计教学的目的应落脚于“实用”二字,培养“实用型会计人才”,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会计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提高会计教学质量是适应市场对会计人才更高要求的需要。但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出现方法的缺陷和教学条件的不足,导致教学质量低下,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教学设备落后,教师待遇低,教学积极性不高,学生家长轻视学生职业的学习导致会计教学质量低。实行工学结合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就业,减轻学生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二、传统会计教育教学中的缺陷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正确的教学方式。教学是一个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过程,会计作为一门实际操作性强的学科,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会计教学方式更需要不断完善更新。目前传统会计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会计课程内容上的设置中存在重复与不尽合理的现象。或课程门类划分过细,导致会计知识缺乏逻辑衔接而呈碎片堆积状况与知识铺垫顺序倒置的现象,或同一课程学分不同,没有统一学时标准,缺乏对教学时间的科学管理,抑或过于重视专业课程而忽视了基础课程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法单一
在会计教学方法上,常见到一些老师只知一味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变化,基本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旧有教学方法,没有跟上时代潮流,教学内容多注重会计理论,忽视了理论同会计实务的结合,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还导致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落后与企业单位的抱怨。
3.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会计专业是应用型管理专业,是知识与技能并重的专业,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职业可以运用的工具日益精良,为会计实务的操作技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选择余地,迫切要求会计教学顺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开展实验教学成为时展的需要。但学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只重视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像会计这类社会学科很少建立实验室,即使有也就是配备几台电脑。这种管理和会计教育观念上的不足,使得课堂讲授的会计原理、会计原则及核算方法与会计实践活动脱节。
4.缺乏现代化教学设备
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财政收入不多,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有限,不少中等职业学校都是负债运行,现代化电教设备等严重缺乏,教学条件落后导致教学效果低下。
三、强化实践性教学,提高会计教学质量
提高提高会计教学质量,必须坚持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市场经济环境,更新教育理念,消除以往教学中的缺陷。
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学校即社会,会计教学必须以“实”与“技”字当头。对职业学校的财会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强是他们与财经类高校学生竞争的主要优势,也是他们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学校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实际动手能力。通过系统的操作训练,可以让学生亲身体会会计工作的过程,增加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除此之外,给学生配备会计模拟实验室或带领学生在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借助多媒体、网络等工具将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实际工作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掌握这些凭证的填制和使用方法,使会计理论的学习具体、生动、形象、系统化。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自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践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要妥善选择工学结合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到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遵纪守法和社会声誉好的企事业单位工学结合,并就工学结合事宜与企业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学生工学结合期间双方的管理责任。学校与企业单位建立工学结合工作协作,组织双方安排稳定的管理人员共同研究制订工学结合计划和管理办法,确保工学结合的内容、形式和管理方式,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学生的各项合法权益。工学结合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工学结合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学生支付合理报酬,确保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工作的健康开展。在学生工作期间,学校应派专人进驻管理学生及监督工厂保障学生合法权益。
五、教师水平的提高
教师是学生学习航行的“灯塔”,教师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会计工作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迎接社会的挑战,必须不断学习并掌握现代化的管理理论和科技知识;教育工作者必须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带着一颗热情的心、崇敬的心才能真正提高会计教学质量。
六、结语
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教师应不断地尝试、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思路,争取在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达到会计专业教学的预期目的,切实强化教学效果。同时非常需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度,切实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淑萍.提高会计课堂教学效果途径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6.
[2]郭秀珍.会计实践教学全仿真操作设想[J].会计之友,2006.
中小学高质量发展范文2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有意识地突显师范性,努力培养高质量的中小学美术师资应该是高师美术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可在当前,高师美术教育却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师范性,导致其所培养的人才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要求不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对美术课程性质和价值的认识不足、培养目标的偏离,笔者对此已有论述,在此不再展开。此处重点阐述一下在“教什么”和“怎么教”上缺乏师范性的表现。在“教什么”的问题上,笔者认为当前高师美术教育没有实现“学科专业性”与“师范职业性”的结合和统一,基本上是只注重前者。虽也开设了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课程,但从领导、教师到学生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只是为/:请记住我站域名/了凑学分,所以这些课无论是时间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保证。很多学校的实习流于形式,实习指导力度不够,质量不高,缺乏与中小学的紧密沟通。就是在美术学科内部,对技能技巧的过分强调,也导致了对史论课程的忽视,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得不到提升。注重“学科专业性”直接导致了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差,毕业后不能从容面对中小学美术教育。在“怎么教”的问题上,高师美术教育在引导学生的教师角色意识上缺少示范性。“堪为人师而模范之”,高师美术教育囿于专业式美术教育的模式,对“师范职业性”重视不够、引导不够。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模仿的本能,所以不仅如此,还会陈陈相因,学生毕业后继续这种模式,很难达到中小学美术教学的要求。如此循环往复,美术教育就会停滞不前,只求生存不求发展。
二、不合理的运行机制是导致高师美术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育脱节的另一重要原因
不合理的运行机制表现之一就是当前我国的高师美术教育呈现高高在上的姿态,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内容的设置上都没有想中小学美术教育之所想,急中小学美术教育之所急。即它脱离了中小学美术教育,没有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改革始终保持密切的联系、合作和适时的调整。所以从小学到高师美术教育的生态循环系统就不能建立起来。事实上,高师美术教育一刻也离不开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小学美术教育应成为高师美术教育发展的厚实的基础,为其提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生源,成为其实习试验基地、教研教改的基地,为其发展注入源头活水。高师培养的学生大多要到中小学进行实习锻炼甚至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所以脱离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高师美术教育,就必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培养的学生不管是到中小学实习还是毕业后教学,可能就会遇到所学非所用或者无力应对的问题,可能还得一切从头开始,岂不浪费时间、资源和精力?关键还在于会阻碍教育的发展和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害了受教育者。
中小学高质量发展范文3
(一)会同市教育学院切实制定好《XX市中小学校(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2010-2013年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规划》。
明确工作目标、优化工作措施、提升工作水平,在基地学校建设、名优教师队伍建设、精品课建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工作质量。
(二)创造性地开展好全市在职教师“每人一绝”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
加强校本培训、着力岗位练兵,为全市广大教师创建扬长的舞台、提供扬名的机会,籍此培树一大批有魅力的名优教师,全面提高各校课堂教学效率、大幅度地提升全市教育教学的质量水平。
(三)加强县区进修学校“硬实力”建设和“软实力”发展,提升全市进修学校的整体水平。
1、协调有关部门及县区政府,优化进修学校的校舍建设和设施配备,力争在国家和省厅“县区示范性进修学校”的评选中,我市达标的数量和质量名列全省之首。
2、继续开好“全市县区进修学校第一次系列现场会议”。通过系列现场会议,让每位主管局长、进修校长走进每一所进修学校,了解情况、研讨工作、沟通感情、取长补短、促进工作、加快发展。全面发挥各进修学校在各自区域的教学指导和质量提高的核心价值和重要作用。(具体日程安排,详见附表一)
3、全力开好“全市县区进修学校第二次主题工作系列现场会议”。围绕各学校自选的工作主题,在理论研究和科学实践中,各进修学校要缜密分析、科学论证、深入探讨、全力工作。要做到,不仅在科学研究上有建树,而且在工作实践上有突破。使各县区的主题工作现场会议,各县区有所长、有所为、有所学。(具体工作主题,详见附表二)
(四)依法做好普通话推广和测试工作,建立健全科学的测试机制和测试设施。
会同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创建“XX市标准化普通话测试语音室”。视时机成熟,取代原来的人工测试,实施现代化的计算机测试普通话的科学机制。
遵循“以测促训、以训保测”的原则,规范普通话培训、优化普通话测试、完善普通话培训和测试的档案管理,使常规工作进一步优质化、高效化。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组织好第十三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
(五)依法把好教师队伍的“入口关”,认真做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
严格审查教师资格认定所需的各种要件(如:户口簿、身份证、毕业证、及必需的各种合格证书等)。
组成“XX市教师资格评审专家委员会”,严格做好申报者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测试和认定工作。
同时,热情接待申报人员、耐心解答申报咨询、认真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让服务对象满意。
(六)高质量地做好校长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在职校长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启动“XX市名优校长专业化培训工程”,把名优校长的培训工作,纳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举办“XX市名优校长高级培训班”,着力提高校长的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造就一支专家型的优秀校长队伍。
开展名优校长送培下乡活动,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校级管理人员的办学水平和管理能力。
(七)高质量地做好教师培训工作,依法建立健全全市师资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规章制度,形成科学高效的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工作机制和工作系统。
制定和颁行《XX市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管理办法》,对全市教师的全员培训实施科学管理,提高全员教师网联培训和文本培训的实效性,依法保障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制定和颁行《XX市名优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纲要》和《XX市名优教师(骨干班主任)管理办法》,实行名优教师的动态管理、消除“名优教师终身制”的弊端,确保名优教师的整体质量和名优教师的作用发挥。
制定和颁行《XX市中小学校(职业学校)班主任培训工作方案》和《XX市中小学校(职业学校)班主任任职资格标准》,实施XX市中小学校(职业学校)班主任任职资格证书制度,着力提高班主任的师德水平,全面提高班主任的科学施教和科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八)着重做好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全市新任教师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农村教师和新任教师的执教能力,促进全市教育均衡、和谐、高质量、可持续地整体发展。
制定和颁行《XX市农村中小学校教师培训方案》和《XX市中小学校(职业学校)新任教师培训方案》,有重点、分批次地做好农村教师的“实用性、实效性”教育能力和教学业务培训工作。及时做好新任教师的全员培训,使新上岗的教师尽快适应教育工作、尽快胜任教学工作。
同时,要把特岗教师的特殊培训工作列入各县区教师培训的工作日程,各县区的“每人一绝”要有特岗教师的适当比例。
实施“订单式送教下乡”和“城乡教师结对互助”活动,充分利用城市的优势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全市的义务教育由“年限教育”向“质量教育”的转轨进程。
二、保障措施
(一)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强处室自身建设。
进一步完善全面工作和专项工作管理者和负责人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
自觉树立和遵循“为基层排忧解难”、“为百姓倾心服务”的工作理念和行为准则。
(二)依法建章建制,依法行政处事。
严格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密切结合我市相关工作的实情和实际,科学遵循相关工作的发展规律,选聘相关工作的专家和权威性人士,在既定期限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方案。
严格执行业已颁行的各项管理规章,建立相关工作的长效机制和运行法则。
(三)加大管理力度,加强过程性督导。
对上述“主要工作”,要实行明确标准、过程督导、阶段调度、结果评估、全市通报、褒优曝劣。
中小学高质量发展范文4
择校的背后隐藏着社会用人制度的不完善
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是出现择校问题的核心矛盾
近期,教育部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并针对北京等19个重点大城市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提出详细的时间表:到2015年,这些城市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这种政策的导向对平缓当下竞争激烈的“择校热”,保障每个公民均等地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进而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缘何出现“择校热”
择校犹如“私人订制”,表达了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追求与渴望,是一种纯自我的教育选择,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古今中外皆有之。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竭其所能,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希望子女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因为拥有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就意味着会拥有更好的教育利益回报。
我国自1993年取消小升初考试,实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政策之后,择校现象就日渐加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愿望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短缺的矛盾比以往更加突出,使得择校的竞争近乎残酷。愈演愈烈的择校风直接影响到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和均衡性,使教育资源分化愈加明显。尤其是钱、权交易等不正当竞争手段,使社会公正的价值观念遭受肆意践踏,更为教育“寻租”、教育腐败提供了温床,从根本上丢失了作为公益性质的教育本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质疑和强烈不满。
择校产生的前提是教育资源的差异性。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由于师资水平、硬件设施、教育质量、学校文化禀赋各不相同,相互间存在着差异。基础教育阶段择校乱象的形成有着复杂的成因,追根溯源还是在于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以及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改革开放以后,在“效率优先”思想的指导下,为了能够加快教育的发展,国家实施优先发展战略,对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给予重点投资和政策倾斜,成功打造了一批重点校。长期以来,重点校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突飞猛进,占据优势地位。与此同时,普通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由于先天不足再加之国家政策层面的厚此薄彼,其发展举步维艰。日积月累,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愈发呈现出“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尽管教育部三令五申,要求取消“重点校”,2006年6月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也十分明确了取消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之分的规定。然而在现实中,虽然“重点校”政策取消了,但重点校经过多年的积淀,无论是硬件还是师资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生源方面更有着“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优越感,备受当地政府与家长的青睐。
择校的背后隐藏着社会用人制度的不完善。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学历、名校往往被作为用人单位衡量个人基本素质和能力最重要的指标,以致成为人们跻身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敲门砖。同时,对人才需求多样性与人才选拔标准单一性的矛盾仍很突出。高等学校的等级化、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社会认可度低及终身教育体系的不完善等,又加剧了高考一次性结构竞争。众多处于社会底层的家长在耳濡目染中形成对城市和发达地区现代物质文化生活的倾慕,他们对城乡教育资源和教学质量差异有着深刻的体会,期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以此改变命运。
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是出现择校问题的核心矛盾。化解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是最大限度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真正让每个学生享有平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否则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政策只是扬汤止沸。
最大限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当前,义务教育要实现全面高水平的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诸如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质量不均衡等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需要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原则、供求均衡原则、扶弱促强原则,进而逐步缩小差距,实现教育资源总体上的优化配置。
搭建教育发展共同体,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和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以资源合理配置为核心,创新城乡教育一体化工作思路,搭建城乡教育互动发展联盟、名校集团化和教育发展共同体。本着以强带弱、由弱变强、均衡发展的思路,通过优质学校输出品牌、管理、资源以及课程改革、师资培训、教育科研、成果交流等多种方式与途径,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渗透、互补和共享,带动薄弱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同时,在充分发挥各自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其差异性,实现优势互补和深度融合。
实行教师校长轮岗制,“对症”解决择校难。师资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校长、教师定期轮岗的交流制度,逐步打破教师学校所有制,分层分类适度有序地扩大教师定期交流的规模和范围,形成中小学老师、校长“定期轮训、定期考核、定期聘任、定期流动”制度,逐步缩小校际间管理水平差距。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为“名师”、“名校”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尽快研究出台激励性政策。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特别是加强农村中小学队伍建设,在师资引进、校园建设上,优先满足农村学校的需求。
建立和完善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机制。建立和完善对各级党政领导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情况的督导问责机制,以及所在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激励机制。在督导和评估上,必须淡化以区域划分等级的观念,加强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完善督导评估办法和标准,制定具有导向性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大措施,不得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学校和学生。
让特色创新成为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实践表明,优质的中小学校大都具有独特的办学特色。他们思想解放、理念先进、甘为人先,特别是能充分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先进办学经验,在办学思想、管理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各具特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绝不是指教育的平均发展,更不是把高质量的教育拉下来与低质量的教育平均,而是要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实施分类指导,促使其协调发展,循序渐进地让低质量教育慢慢向高质量教育看齐。政府部门要鼓励和扶持学校改进传统教育指导思想和方法,在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改革,凝练自己的办学特色,使之真正成为促进学校均衡发展、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让“择校”不再成为权贵们的“私人订制”。
中小学高质量发展范文5
艺术教育自古以来就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提出艺术教育的教化作用和道德规范作用;在我国,也早在商朝时期就很重视礼乐教育,故有“殷人以乐造士,其学为瞽宗”的说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艺术教育,特别是农村艺术教育,不但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反而越来越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当今很多乡村中小学只重视主科教学,忽视艺术教育或者根本取消艺术教育。这种现象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并加强关注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真正推广和实施。我国的教育先驱孔子早在《乐记》中就提出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之说,他的意思是转移风气,改变习俗,没有比音乐更好的了,这一观点说明了艺术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就建议“把艺术与科学相结合,以艺术的灵感来激发科学的想象力”,这些都表明艺术与我们的生活和教育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特别是中小学教育阶段,艺术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农村人口居多的我国,艺术教育自然也是农村中小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孩子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作世界中,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价值。没有了这些,他就是一朵枯萎的花朵。”的确,在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德国的柯尼利亚曾这样说过,“诚实是艺术的最大要素。只要总对自己诚实,艺术就总在那里。”这说明艺术在德育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在我国乡村中小学教育中,要加强艺术教育的高质量的实施,使学生在接受教育之始,能够有机会体味艺术世界的丰富、充实、自由和深邃,使人格更加高尚、独立、完美。
二、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乡村学生健康的情感
艺术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一个人对美的认识与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密切相关。乡村中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启蒙阶段,而这又与学生对美的认识息息相关,因此,艺术教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兰格曾说:“艺术是情感的客观表现,也是本性的主观反映”,艺术对人的情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对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中小学学生自身却无法领会到其中的真谛,这就需要艺术教育课程在课堂中有效地实施,去引领中小学的学生去感受和领悟。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为了培养中小学生的健康情感,就迫切地需要艺术教育在课堂上高质量地实施。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益心,这就强调了艺术教育的作用之一是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并为此提供有利的依据。
三、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乡村学生的整体素质
众所周知,艺术教育的方向是“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它不断地激励着学生向真、向善、向美,而且不断地积极向上,越来越独立自主、人格高尚。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就更有其积极的作用。因为在笔者的亲身经历和查阅资料中得知,乡村的艺术教育不论是从师资、设备还是态度上都和城市里有着巨大的差距。因此,加强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必将能够提高农村整体素质。正所谓一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所以,艺术教育带着提高素质教育的理念步入乡村中小学教育的课堂。为了提高乡村中小学学生的整体素质,乡村中小学的课堂中艺术教育必须和其他学科一样,引领着乡村中小学生前进的步伐。
四、结语
中小学高质量发展范文6
一、建立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巩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水平。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文件、会议精神,努力抓好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在工作中要突出重点,切实抓好学校免杂费及公用经费资金的落实、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的建立和贫困生“两免一补”工作,确保改革后义务教育投入不减、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
二、用足用好政策,多渠道争取增加教育投入。积极落实教育投入政策,完善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一是积极协调财政等有关部门,努力落实教育投入政策,增加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努力实现政府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增长高于同期财政支出的增长。二是积极做好参谋协调工作,落实市、县、区危改专款,专项用于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三是协调有关部门征足用好城市教育费附加,确保专款专用。四是充分利用全省突破菏泽的大好机遇,尽最大努力争取中央、省对我市教育发展的支持与帮助。
三、努力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财务管理体制。努力做好参谋协调工作,将全市编制内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在县域内统一标准,由县区按国家工资标准统一按时发放。积极推广牡丹区、东明县的经验,协调有关县区建立实行教育经费以县区为单位统一集中核算管理的体制,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管理。
三、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收费行为。指导各县区中小学认真执行收费政策,规范教育收费行为。积极配合纪检、监察、物价等部门加大对中小学乱收费的治理力度,努力维护教育的声誉。
四、加大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贫困生救助力度。要在认真总结年“两免一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中央、省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加大检查监督力度,真正把上级有关义务教育学校“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到位,真正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落到实处。同时鼓励和提倡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积极筹集救助资金,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
五、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落实市政府文件规定,协同有关部门,继续抓好对教育经费特别是教育费附加、学校收费管理使用情况的检查监督,努力纠正克扣、挪用、平调、挤占教育费附加和学校收费的现象。要进一步加强省市分配各县区的各类教育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工作,确保专款专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坚决纠正和处理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违纪现象。
六、认真做好教育事业统计和教育经费统计工作。教育事业统计和经费统计工作是反映全省教育发展状况的重要手段,是领导决策、对外公布的基本数据指标,务必做到准确、及时,全面反映教育事业发展和经费收支情况,并对其情况进行分析,更好地为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咨询和服务。切实抓好教育内部审计工作,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七、进一步加大中小学危房改造力度。要认真落实省、市党委政府文件精神,充分利用省支持资金,决战180天,彻底消除2005年以前的D级危房改造任务。今年全市计划新建校舍20万平方米,维修校舍10万平方米,完成资金投入不少于1.5亿元。
切实抓好明德小学建设。要把明德小学建设成为一项政治工程,进一步强化管理,加强质量和工程进度的监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让捐赠者满意,让广大群众放心,以优异成绩迎接全省明德小学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八、加强校舍设施检查监控和维护管理,确保师生安全。认真落实有危房不报告责任在学校,有报告不改造责任在政府的校舍安全责任制,及时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大检查,做出改造修缮规划。2月份,召开全市年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会议;10月份,组织开展危房改造情况检查,召开全市中小学危房改造现场会。切实抓好中小学校舍维护管理。3月份召开全市中小学校舍维护管理工作会议,继续在全市组织开展校舍维护管理和校园绿化美化集中活动。通过活动,在每个县区确定20所样板学校,树立教育系统的“亮点”,并以此推动全市中小学校舍维护管理和绿化美化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