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教师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特殊教育教师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特殊教育教师培训

特殊教育教师培训范文1

[关键词]云南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培训需求;对策

特殊教育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平等教育的体现,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特殊教育,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提出要“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多年来,云南省特殊教育也一直受到重视和关注,为持续加大投入,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云南省启动实施国家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建设规划项目,共投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7亿元。2014-2015年,中央特殊教育补助经费给予云南省3000万元扶持,极大促进了云南特殊教育办学条件的改善。随着我省特殊教育学校的不断建成和招生的扩大,特校师资已成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亟待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为准确把握特校教师教学工作的实际状况和培训需求,开展高质量、高效的师资培训工作,笔者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对云南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培训需求等做了分析和探讨,并进一步提出对策及建议。

一、调研对象及方法

(一)主要调研对象

本次调查涉及到云南省各地州的特殊教育学校及个别康复训练学校共18所。其中包括楚雄州特校、文山州特校、建水县特校、昆明市盲哑学校、德宏州特校、临沧市特校、鲁甸特校、施甸县特校、盘龙区培智学校、五华区新萌学校、曲靖市特校、保山市关爱学校、玉溪市特校、普洱市特校、丽江市特校、大理州特校、怒江州特校以及云南省聋儿康复学校等。(二)调研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和访谈的方式。笔者先后到昆明市盲哑学校、文山州特校、建水县特校、五华区新萌学校、盘龙区培智学校以及云南省聋儿康复学校等开展实地调研,以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并对参加过“云南省特殊教育学校师资培训”的近500名学员进行培训满意度和需求的调查,同时选取了个别特校教师通过电话访谈的方式做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交流,整理并分析所得数据,梳理师资培训需求及建议。

二、问题聚焦及需求判断

(一)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较突出

通过调研发现,在我省特殊学校教师中,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特校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教育教学能力较弱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理论功底不扎实,教育教学行为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许多教师对教学问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次,凭经验办事,对实践工作不能进行有效反思和改进。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要重视理论学习,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习、实践、反思的相互转化。应该说,高校专家在这方面有这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

(二)教育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科研能力普遍不足

在社会快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普遍认识到自身在专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专业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提升突出地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成为教师当前最迫切的需求。多数教师希望能通过培训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了解当前趋势、拓宽知识视野、学习有效教学的模式、方法,做到学与用紧密结合,帮助自身专业能力得到提高。教师的生命力来自于教育和科研。实施科研兴校的根本之策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科研水平和专业素质,从而促进特殊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因此,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师资培训方式、方法有待改进

一些参加过特殊教育培训的教师在访谈中反映,希望减少传统的讲座式、报告式的培训方式,增加现场观摩、案例评析等形式。同时,希望多组织同行之间的交流、研讨,以及多邀请一线优秀教师现身说法。这体现出教师认识到教学问题不能仅仅靠专家和理论解决,主动参与是解决自我问题的关键。此外,一些教师反映希望在培训时间安排上考虑成人学习的特点,不要把时间都排满,应适当安排时间给学员之间交流、休息及反思的时间。

(四)“教康整合”理念

已经凸显出重要的应用价值,也是当下教师急需提升的方向特殊儿童的发展不仅依赖于教育、教师的发展,还需要医疗康复的介入。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特校教师职业特点的特殊性,特殊儿童的身心障碍决定了其既需要教育,也需要康复。鉴于当前学校教育人员康复知识和技能的欠缺现状,很多教师都觉得应在培训中通过增设康复课程,提升教师相关康复知识和技能,将“教康整合”理念教育模式落到实处。

三、对策及建议

(一)培训应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

科学设计培训课程,坚持按需施训,遵从成人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尊重教师的需求和愿望,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目标,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精选和优化培训内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施性。要将理论学习、实地观摩和实践训练相结合,专题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经验总结与反思体验相结合。理论学习要强调案例分析,实践训练要注重能力提升,交流研讨要注重学习打造共同体,反思体验要针对教育教学行为改进。并适当在培训课程中增加科学研究方法和技巧、特校教师课题申报介绍等课程,提高特校教师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二)创新培训模式,实现个性化引领

应看到特殊学校一线教师和高校研究型教师之间的差异,不能简单地采用专家“一言堂”式的报告会或者某几种模式化的培训方式去面对所有的教师。因此,要注重培训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科学设置多样化的培训项目,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师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比如可采取集中面授和分组学习、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的模式;采取案例式、情境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改进教学行为。

(三)优选培训团队,注重培训资源开发

培训团队的能力和水平是影响项目质量的关键因素。从以往培训实践的情况看,参训学员对授课教师的名气、声望并不十分在意,他们更看重讲课教师的知识修养、教学水平和人格魅力,希望培训教师在教学技能、实战经验方面能给他们更多的指导与帮助。因而在培训授课教师的选择上,应优先选择具有丰富培训经验的教师,高校教师、一线优秀教师及医学康复培训师统筹兼顾,省内外专家合理搭配。

(四)注重后续跟踪指导,促进持续的专业化发展

后续跟踪指导是强化培训效果的有益举措。建议相关管理部门进一步明确培训机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学员所在单位后续跟踪指导的责任,通过制度建设,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和考核措施,建立必要的保障条件,把对学员的后续跟踪指导落到实处。总之,要力求在云南省特殊教育培训项目实施中确立特殊学校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动了解、充分尊重但不简单迎合教师的需要,通过调研不仅倾听到老师们想什么、要什么,更重要的是通过调研去发现教师们缺什么。培训也不应仅仅考虑满足教师的现实需要,还要通过培训激发他们更高层次的需求,切实引领和促进教师持续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佘万斌,段玄锋.四川民族地区特殊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J].鄂州大学学报,2014(12).

[2]冯建新,冯敏.陕西省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1).

[3]王世芳,金鹏,李群.云南特教中心特殊教育师资岗前培训方法初探[J].安徽文学,2013(3).

[4]陈瑶.贵州省特殊教育现状及完善政策法规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9(11).

特殊教育教师培训范文2

关键词:美国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培训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258-02

一、美国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和资格认定

美国很多大学的教育学院都设有特殊教育系,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四年修够一定的学分后才能取到教特殊儿童的资格。除了学习专业的特殊教育课程外,还会学习普通教育的相关课程。

对于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规格要求和认证制度要求,许多发达国家都有一套相应的法律规定程序和条件。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性,特殊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有一定的规律,但不同的国家由于制订主体的不同对特殊教育教师培养规格和标准也不同。美国的特殊教育十分发达,在美国,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必须获得相应的任职资格。美国特殊儿童委员会1995年制定的《每个特殊教育者必须知道什么――有关特殊教育教师准备和资格的国际标准》,从八个方面提出了特殊教育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这八个方面分别是特殊教育的哲学、历史和法律基础;评估、诊断和评价;学习者的特征;教学内容和实践;教与学环境的设计和管理;学生行为和社会交往技能的管理;交往和合作伙伴关系;职业特征和道德规范。美国教师教育资格认定委员会对特殊教育教师认定机构采用这些要求进行评定。

二、美国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培训现状分析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s,简称PDS)是一个新型的教师教育模式,它的创立和运行旨在将教师职前培养、新教师职前培训、职后培养融为一体。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在创立之初只是专注于普通教育教师的培训,但随着全纳教育的发展,特殊教育教师才逐渐受到关注,并逐渐纳入到专业发展学校中去。

(一)职业现状分析

特殊教育师资力量的短缺已经成为影响美国整个特殊教育领域的重要因素。据统计,每年有5万的教师得到每年一度短缺的特殊教育资格认证。其中,特殊教育教师得到的数量是普通教育教师得到的两倍。但实际记录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认证数目却在减少,特殊教育教师的流失现象正在加重。超额的工作量,法律的更迭以及特殊儿童和身体上的问题使成千的特殊教育教师转向普通教育或离开教育这个行业。由于极度缺乏有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的特殊教育教师,很多学区学校实施紧急的资格认证(降低了特殊教育教师的进校资格)。大多数被聘的教师不是毕业于专业的特殊教育院校,他们在胜任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必须在3年内获得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认证。这直接导致了美国特殊教育后继缺乏人才,严重阻碍了美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职前培训――入职培训

1.入职培训的目标

美国是联邦式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所以美国各州实施教师职前培训的措施也是不同的。全美教学与未来委员会于2005年的《进入学习社区的教师入职指导》是目前对教师职前培训概括最全面的。该委员会通过对各州、学区、学校、高等教育机构共同开展的综合性初任教师职前培训的目标总结了以下四个中心目标来要求21世纪多元的新教师职前教育: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得到建构和深化;为了使学校的文化能支持所有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使新教师融入到老教师的教学组织环境中;新教师应积极发挥其创新能力,从而能给学校的教学机构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源泉;建立一种有清晰的目标,高尚的价值观以及最优团体实践上的专业对话。可以看出,这四项中心目标是相辅相成、环环相扣的,只有努力达到这四项目标,才能更好地做好职前培训。

2.入职培训的内容

特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在某种程度决定了教师队伍的复杂性,也决定了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特点,这些特点构成了培训时必不可少的内容。

第一,职业素质要求高标准,多样化。特殊教育教师是特殊儿童的诊断者、评估者,所以应具有综合化的知识结构。特殊教育教师的综合素养、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都需要扎实,过硬。除此之外,掌握基本的医学、康复学和心理学测量评估常识也是特殊教育教师必须要做的。

第二,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培养。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66年发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中指出“教师职业必须被视为专业,教师职业是一种需要教师严谨地与不断地研究以获得专门知识与特殊技能而提供的公共服务;教师职业也要求教师对于其所教导的学生的教育与福利,负起个人与协同的责任。”

第三,特殊教育教师评价。对新教师进行评价是判断新教师教育教学成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对新特殊教育教师的评价至关重要。通过评价,学校和学区可以直接筛选掉那些不具备特殊教育教师素质的新教师并能及时考察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是否存在欠缺或需要弥补的。

(三)职后培训――在职进修

PDS的创立,发展了新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进修融为一体的新模式。近年来,美国各州和各学区都在积极实施特殊教育教师在职进修计划,由于特殊教育突飞猛进的发展,特殊教育教师的在职进修已经被有些州列入普通教师在职进修的计划中,使特殊教育成为整个普通教师在职进修的一部分;有些州则单独进行特殊教育教师在职进修计划。

1.职后培训的目标

为了促进美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的发展,必须改进特殊教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由于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各个州的管理体制不一样,因此各州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职后培训目标也不一样。

总体上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解决在课堂教学中发现的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和教学技术上的难题;更新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努力提升有需求晋升高级职称的特殊教育教师学习更多专业知识的能力;全面提升他们的素养和满足他们的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需要。

2.职后培训的内容

参加职后培训的特殊教育教师的要求不同,职后培训的内容就需进行修改,因此培训的内容多种多样,若想总体概括美国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内容,是不可能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以下四项内容,基本上能反映出美国现阶段特殊教育教师在职进修的内容:一是为了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特殊教育教师需要采用最适合特殊儿童特点的教育方式以及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学习和培训,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知识、课堂管理技巧、积极行为引导措施、个别教育计划实施方案等。二是美国特殊教育教师若想晋升高级特殊教育教师要求最低学历为本科且取得学士学位,因此在职的特殊教育教师必须利用空余时间去选修相应的硕博课程,才能晋升美国高级特殊教育教师。三是全纳教育思想的逐渐发展,它体现在教学中就是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开始进入普通学校学习,这就要求特殊教育教师必须掌握与不同专业团队合作的能力。因此,合作教学成为美国特殊教育教师在职进修的重要内容。四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特殊教育教师必须学习电脑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来适应特殊儿童对网络教学的需求。

三、启示

在当前的中国还尚未制定出一系列的关于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培训的标准内容或措施,但根据美国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培训的分析,我国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示。

首先,使特殊教育教师树立先进的特殊教育理念观。热爱特殊教育儿童和特殊教育这个职业是特殊教育教师的首选条件,因此在职前培训时应努力培养各个特殊教育教师对特殊儿童的爱心,使他们能从每个特殊儿童身上发现他们自身的价值,同时也要发现每个特殊儿童的特性、志趣、能力和学习需要,从而制定不同的教育计划。

其次,使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职业培训时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为了能真正确立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社会地位,未来的特殊教育教师不仅要掌握对普通学生进行教育的知识和技能,还必须掌握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善于诊断和评估学生学习和成长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并做出正确的评价,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

再次,加强特殊教育教师的沟通技术。现代特殊教育理论特别强调以人为本,为了让特殊儿童的需要得到满足,特殊教育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技术,只有掌握了与特殊儿童和谐沟通的技术,了解特殊儿童偏好的学习风格,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朴永馨.美国的特殊教育[J].外国教育动态,1981,(6)

[2]朴永馨.美俄两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教师,2009,(7).

[3]Clark,R.W.,Effectiv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s[M].San Francisco:Jassey-Bass Publishers,1999.

特殊教育教师培训范文3

1.1教师渴望得到专业发展,但受客观条件限制,缺少培训机会。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发现,只有16%的教师参加过国家级的教师培训,39%的教师参加过省级培训,而接近80%的教师通过校本培训的方式来进行自身的专业化发展。特殊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学生数量少,学生个体条件差别大,生活自理能力低。按照《黑龙江省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师生比应为1:3.1,但黑龙江省大多数学校无法达到这一比例,很多学校的教师既承担教学任务,又要担任生活教师的职责。因此,教师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尽管省内外许多教育机构开展了针对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学校也大力支持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却往往脱不开身去参加培训。

1.2教师对一些康复设备不甚了解,康复技能有待提高。特殊教育倡导“医教结合”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机体的康复,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康复技能。然而黑龙江省各学校普遍存在缺少从事语言治疗、物理治疗、心理咨询等的专业人员的现象,使得特殊教育工作专业化程度不高。同时很多学校由于资金限制,无法购进先进的康复设备,还有一些学校尽管购进了先进的设备,又缺乏掌握康复技能的专业人才,使得许多设备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应由作用,造成资源浪费。

1.3培训形式单一,无法满足教师需求。目前省一级的教师培训主要是采取技能大赛的形式,以赛代训。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提升了教学能力,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受场地限制,体育课和职业教育课很难获得展示机会;地理条件的制约又使得参加展示的学生只能从哈尔滨市的学校选择,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比赛的平等性。而地市一级的培训,往往也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教师的实际需要,要么效仿省里进行技能比赛,要么请几位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进行专题讲座。通过问卷统计发现,36%的教师认为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34.6%的教师认为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32.1%的教师认为培训理念难以转化为教育实践。这在很大程度上指出了培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们指明了改进方向。

2、对策与建议

2.1编写全省统一的特殊教育教师培训教材,制定特殊教育教师资格标准。通过整理调查问卷发现,特殊教育教师认为在专业发展方面,亟需提高的前三项分别是学科知识与技能(47%),现代教育技术(44%)和教学理论(37%)方面的知识。而目前的教师参加的培训多是通识理论(72%),教学理论(62%)和师德(61%)等方面的内容。教师的实际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培训的针对性不强。鉴于此,建议制定全省统一的特殊教育教师准入标准,同时参考调查问卷编写统一的特殊教育教师培训教材。

2.2细化培训对象,分批分层对特殊教育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对本次调查问卷的结果和访谈笔记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教师年龄、教龄、学历、职称结构不同,素质基础不同,个体追求的发展目标不同,对培训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培训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综合考虑教师个体的不同情况。鉴于特殊教育教群体的特殊性,应在教师培训工作方面加强针对性,把教师群体分为骨干教师,新手教师,转岗教师和随班就读教师四类。在培训开始之前,明确培训对象,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层次,分层设计培训目标,这使得培训在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出发点,在接下来的课程和形式上的确定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不会偏离轨道。

2.3创新培训方式,集中培训与送教上门相结合。针对教师群体普遍存在的“出门难”的现状,建议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开展送教上门。针对学校的不同特点和教师的不同需求,设计培训课程,依托特殊教育的教研片区,在每个教研区域设置培训点,组织专家、教研员和优秀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对每个区域的教师进行培训。

2.4设计培训课程,注重普遍性,强化特殊性。针对特殊教育的特点,在培训课程的设计上要综合考虑。课程既要包括特殊教育的通识内容,又要包含具体学科的教学知识。同时,为了普及“医教结合”理念和康复技能,还要适当增设康复类课程,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强化,力争使所有教师都能掌握基础的康复知识和技能,能够使用基础的康复设备。

特殊教育教师培训范文4

关键词 河南省 特殊教育教师 专业素质

分类号 G760

1 问题的提出

2010年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三十条规定:“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幅提高”、“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要以提升专业化水平为重点”、“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建设一支专业素质优秀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对于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学者顾明远先生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教师专业素质:(1)专业精神:愿意献身教育事业,热爱青少年儿童,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2)教育理念与知识:能用最新的教育思想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3)教育实践能力:善于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智力;(4)科研能力:对教育实践和周围教育现象具有反思的习惯,能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我国的特殊教育教师更应强调这四个方面的素质。尤其在社会发展和全纳教育呼唤高素质教师的同时,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的现实,使我们迫切地感到,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队伍已迫在眉睫。“国家在安排特殊教育发展时反复强调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提出了特殊教育发展必须‘师资先行’的原则”。本研究通过调查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旨在探讨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优化不同类型教师结构、健全教师培训体系以及提高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的有效途径,为河南省加快特殊教育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 调查设计

2.1调查对象

于2012年5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河南省的郑州、开封、安阳、洛阳等15个地市选取了19所特殊教育学校的581名教师,最后得到有效样本497份。其中,男教师102人,女教师395人;年龄分布为20岁以下52人,20-30岁74人,30-40岁161人,40-50岁153人,50岁以上57人;学历为高中以下42人,中专137人,专科226人,本科72人,其中,特师58人;职称分布为小教二级83人,小教一级175人,小教高级223人,中教高级16人;教龄1-10年122人,11-20年194人,21-30年128人,30年以上53人;特教教龄1-10年185人,11-20年273人,21-30年31人,30年以上8人;非特师毕业没有参加专业培训133人,培训1个月以内271人,1-3个月31人,3-12个月4人,12个月以上没有人。

2.2调查工具

自编《关于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问卷。“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教龄、特教教龄、专业培训等内容。问卷正文分四个维度16个题目:专业精神包括4个题目;教育理念与知识包括4个题目;教育实践能力包括4个题目,科研能力包括4个题目。

2.3统计方法

本调查所有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精神现状

表1数据显示,49.3%的老师认为特殊教育教师地位很高;而超过62.3%的老师对“我有一颗爱心,能关注残疾学生的需要”具有认同感。有37.6%的老师表示有其他机会,会离开特殊学校,说明很多人没有把特殊教育教师当作一种促进社会进步与残疾学生个体发展的神圣职业,而是把特殊教育教师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

3.2特殊教育教师的理念与知识现状

表2数据显示,有43.5%的老师认为自身的文化基础知识能适应特殊教育的教学;有27.7%的老师认为自己懂得关于特殊儿童的心理学、教育学及教学法知识;认为自身学科专业知识能适应教学的老师只有24.6%。

3.3特殊教育教师的实践能力现状

表3数据显示,特殊教育教师的实践能力相对比较强。56%的老师“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58.3%的老师“能在课堂上应付可能出现的问题”;38.9%的教师“在教学中能使用信息技术”;43.9%的教师“能很好组织特殊教育课堂教学”。

3.4特殊教育教师的科研能力现状

表4数据显示,河南省特殊教育教师的科研能力的水平较低。30.4%的老师对特殊教育的实践与现象具有反思的习惯;24%的老师工作后每年均能发表特殊教育的论文;24.9%的教师订有特殊教育学术杂志;37.8%的老师认为自己具有特殊教育问题探索和创造能力。

4 讨论

特殊教育教师培训范文5

特殊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编辑的《特殊教育用语辞典》对特殊教育的定义如下:“为那些通过普通的教育方法,不能或者难以达到与其年龄相符的教育的、社会的及其他水平的人们实施的教育形式。”特殊教育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是广义的“特殊教育”,包括对超常儿童的教育或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个别差异特别显著的儿童教育、障碍儿童的教育、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学习困难儿童的教育、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二是狭义的“特殊教育”,通常包括对障碍儿童的教育,按其障碍程度、身心发展水平和理解水平,又分为视觉障碍(盲、弱视)、智力障碍、精神障碍、听觉障碍(聋、重听)、言语障碍(哑、口吃)、行为障碍(或情绪障碍)、多重障碍和身体疲弱及心理障碍(自闭症)等。笔者所指的特殊教育是第二个解释。在当代,我们所说的教育公平,并不是简单的用结果评价起始或过程,而是追求教育的始终。在此意义上,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公民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平等和公平地占有教育资源,它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公平的内涵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3]教育公平的本质应该是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和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以促进个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影响教育公平的师资配置的失衡

在人文主义社会背景下,社会文明高速发展,人道主义深入人心,特殊教育如今是中国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欠缺之处,其兴起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的核心是质量,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如今,特殊教育无论是在义务教育方面还是高等教育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就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水平来看,我国特殊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特殊教育中,由于特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师对这些孩子发展的影响要比对普通教育中的孩子的影响大的多。因此,要促进特殊教育公平发展,就必须重点考虑特殊教育教师资源配置这一关键性要素。目前,我国特殊教育的教师资源发展严重滞后,阻碍了特殊教育的大步前进,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我国特殊教育教师数量不足

截止2010年6月底,我国开设特殊教育的高等学校有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这些专业每年的招生有限,本科生每年只招50到60人。全国还有两所大专层次的特殊教育专业,每年培训30人左右。[4]每年我国培养的教师数量有限,使得特殊教育的师资数量满足不了现行的需求。残疾人教育由于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对教师数量的要求比普通教育更高。根据2010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0年中国残疾青少年在校生总数为425613人。其中,5-14岁的残疾儿童人数为415992人,15-18岁的残疾青少年有9621人。若按现有在校师生比1∶4.3计算,则需要教师98980人。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数量明显不足,无法满足我国的特殊教育的需求。[5]

(二)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质量不高

教师资质包括教师资格证书的等级、数量,教师的最高学历和职称等。目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不仅人数不多,而且缺乏专业知识,特教教师的资质偏低,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中经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教育或者培训的人数总比例较低,教师的学历层次相对普通学校尚低,在学历和职称方面有待提高。从我国特殊教育专任教师学历构成情况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专科毕业生近达一半,占44.42%;专科及专科以下学历的教师占54.9%,学历达到本科的教师不到一半,仅有44.08%;而研究生毕业的则更是凤毛麟角,只有1.02%。可想我国对高等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力度微乎其微。目前,我国特殊教育硕士培养点不到十个,博士每年培养教师最多也就十几个,而且大都都是毕业以后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其余的特殊教育本科专科每年培养也只有数百人。再看我国特殊教育职称情况统计表,初级职称的教师(即小学一级及以下)共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7.79%;中级职称的教师(小学高级)只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1.5%,其中只有72.29%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高级职称的教师(中学高级)仅占6.63%,并且其中只有58.76%的教师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的培训。可以明显看出,特殊教育教师无论是在学历还是职称上,都处于较低的水平。

(三)我国特殊教育教师分布不均衡

在特殊学校聚集和特殊学生较多的地方,师资反而相当匮乏,某些经济发达的地区或者人口密集的地区反而出现师生比严重失调的情况。根据上述现行规定的特殊教育师生比1∶4.3,从上表可以计算出目前没有任何地区符合这一标准。师生比(在校学生数/专任教师)控制在1∶4.4到1∶5范围的地区分别是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师生比在1∶5到1∶9.8的地区分别是北京、山西、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河南、湖北、西安、陕西、宁夏。我国的特殊教育的师生比的平均比例(全国在校学生数/全国专任教师)是1∶9.8,以上的17个地区达到国家的平均水平,其他的13个地区严重偏离国家的平均水平。师生比1∶9.8到1∶20之间的省份有安徽、福建、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甘肃、青海、新疆。还有几个地区的师生比小于1∶20,分别为江西、重庆、四川、云南。各地区师生比的严重失调给特殊教育质量的不平衡带来巨大的影响,即使是经济发达地区或者人口密集的地区都不乏存在严重失衡的师资配置,可想而知西部偏远地区和人口稀少地区的师资质量又能有多高,这让特殊教育该如何公平发展,特殊教育师资配置的不均衡已严重阻碍特殊教育向公平化方向发展。

三、建议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特殊教育的兴起势不可挡。在科教兴国的战略下,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念中,教育全民化的口号中,受教育的残疾人数量势必增长,质量务必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积极为残疾人群争取更多切实的利益,充分让残疾人群享受到最大化的权利,让构建和谐社会的各个方面落到实处。特殊教育的教师资源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分布上,其配置的不平衡造成了教育主要资源配置的不公平,使得特殊教育的规模难以扩大,质量难以提高,让特殊教育的发展滞后于现代化的大众化教育和终身化教育,对此,笔者提出一些粗略的建议。

(一)保障教师的经济待遇和政治权利,建立健全教师人事进出制度

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师很难获得教学期待,容易受挫,打击其工作主动性。因此,特殊教育教师需要各项经济、政治上的制度保障,建立合理的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发挥职称评聘的调剂作用,否则特殊教育教的工作热情很难提高,教师数量和质量难以保证。

(二)加强特殊教师队伍在学习培训、交流、资格准入等方面的建设

特殊教育教师培训范文6

一、特教教师发展中的现实困难影响了队伍的稳定

与普通教育相比,特殊教育教师人数少,是易被忽视和旁落的群体。特教教师队伍发展中有四个现实问题:

一是特岗津贴与教师付出严重不符。特岗津贴仍然采用国家在1956年制定的标准发放,即“基本工资上浮15%”。现在,教师的工资结构、物价等已经发生“质”的变化,一两百元的特岗津贴的发放标准早已“落伍”,严重削弱激励作用的发挥。

二是职称晋升没有考虑到特教的特殊性。特教教师的称职评定是纳入普通教育职称评定体系同步进行的,需要、课题研究、学业成绩评定、普通话等职称评定“硬条件”。但全国特教报刊仅有《中国特殊教育》、《现代特殊教育》两种,五万特教教师能够的少之又少。特教教师面对聋、哑、盲、智障等特殊儿童,讲的可能是“哑语”,普通话难以达标。更有一部分教师本身就是残疾人,如江苏某市特殊教育中心,有57位教师在编在岗,其中7人是聋哑人。

三是专业资格认证制度至今未能出台,不利于特教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特教教师从事的是“康复教育”、“医教结合的教育”,既不是单纯的医学,也有别于普通教育。他们的教育内容包括聋儿康复、盲儿教育、培智教育等等,不像语文、数学有明确的学科分类。特殊教育的教师们究竟是教什么的,技能的高低怎么体现,工作活力、工作绩效无法得到提高和认证。

四是特教教师职业倦怠普遍存在。特教教师一次只能教十多个学生,从学前开始教到初中毕业,十年一个轮回,一生也只教40~50个学生。同时工作单调枯燥、压力大,许多一线教师患有不同的心理疾病或存在心理障碍。特教教师的专业成长、荣誉等的发展空间很小。一位特教教师说 :“我们学校得过全国和市级的先进集体,但从没有一位教师得到较高级别的荣誉,也没有市级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工作18年,我所取得的荣誉没有超过区教育系统的。”

由于这些现实困难,特教学校招聘难。在调研中看到,有的学校几年都没有招到新的毕业生,缺编41%,每个教师都超负荷工作。

二、特教人才匮乏,难以满足现实需要

《提升计划》提出的多项政策由于特殊教育方面的人才匮乏,难以实现。如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儿童接受教育的重要安置方式,但普通学校缺乏开展特殊教育的软件设施。普通学校一个班五六十人的规模,教师难有精力保障残疾学生需要;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的接受知识程度、心理特点不同,普通教师缺乏专业知识,也得不到专业人员的支持和帮助。《提升计划》指出:“支持承担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较多的普通学校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中心),配备基本的教育教学和康复设备,为残疾学生提供个别化教育和康复训练。”硬件有了保障,但是,个别化教育和康复训练的专业人员极其匮乏,难以大规模为随班就读较多的学校提供支持。

再如,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都是特殊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以某市为例,三年在校盲聋高中、职业中专残疾学生规模一直不足100人,仅为全市适龄残疾青少年总数(目前为1681人)的5.5%。培智类高中(职)教育缺失,智障学生毕业后就业率仅为30%。这些也是因为缺乏特殊教育学前、高中、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专业人才,难以实现特殊教育体系建设。

这几年国家十分重视特殊教育,但更多的举措在于重视残疾儿童少年及增长教学经费等,下一步政策的着力点应放在特殊教育教师方面,努力留住人、吸引人、培养人。为此,我们建议:

一、尽快制定针对特殊教育教师的支持和保障计划

保障计划中应包括:保障特教教师各项权益、提升工资待遇、解决其实际困难等等。建议结合目前社会整体经济状况,大幅度提高特教津贴待遇,对特教教师的特教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考虑吸纳社会资金,建立特殊教育基金,鼓励广大一线教师终身从事特殊教育事业。教师职称评定仅向特教教师倾斜是不够的,特教教师职称评定应单列,制定相应的具有专业特色的评定标准,以体现“特教特办、重点扶持”的精神,稳定特教教师队伍。加快出台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证书制度和准入标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快制定特殊教育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大力表彰一批作出突出贡献的特教教师并加大宣传,提升教师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