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配送应急预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流配送应急预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流配送应急预案

物流配送应急预案范文1

1.1突发性与不确定性

对于突发性重大灾难来说,应急物流是一种具有应急性质的实物流动。并且由于危机发生的地点与时间具有不可预知性,导致应急物流没有任何征兆、突然发生,也就是具有突发性。另外,灾难发生时间的长短、大小、破坏程度等等问题无法确定,就使得相应的应急物流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和不确定性是应急物流最明显的特征。

1.2非常规性与紧迫性

重大灾难发生以后,有关部门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应对灾难,将急需的物资尽快送达灾区。这样,物流的工作流程就会出现简化,一些中间过程就会被合并或省略。省略或简化的流程有别于常规的物流流程,因此具有非常规性。同时,灾难发生以后,有关部门要控制灾情的扩大化,将灾情降到最低限度,相关部门就会启动灾情应急方案,临时成立新的物流机构,通过各种途径筹集各种物资等等,这一切工作都是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相应条件下产生的应急物流就表现出了物流操作的紧迫性。

1.3运输工具高效性

应急物流的重要作用使得对其运输工具要求较高,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运输工具的效率就是应急物流的效率。重大灾难发生以后,使用的物流运输工具必需具备行动迅速、可靠性高、承载量大、故障率低与适应性能高等特点,并且要实现运输工具的信息化,只有满足了上述条件才能保证应急物流能够及时顺利的到达灾区;如若不然,运输环节的问题会影响到整个物流体系的效率。比如说运输应急物资时,物理运输工具上要安装全球定位系统,将运输的全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引导运输工具以最短的路线前往灾区,避免出现走弯路、绕远路的现象的发生。如果在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发生故障,并且在当时的条件下又不能排除故障,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很快安排维修小组进行故障排除。所以,物理过程的信息化会影响到运输效率。

1.4从业人员高素质性

应急物流的运转是物流从业人员执行下的物流运转,人在应急物流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运输从业人员要具有抗风险性、高技术性与超极限性等高素质:抗风险性,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运输线路情况差、天气状况恶劣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将会使运输从业人员面临着极大恐惧感,为应急物资的顺利到达增加困难,因此,运输从业人员要有较高的抗拒风险能力;高技术,灾情发生以后物流运输工具就要时时刻刻工作在运输线路上运输物资,这就使得运输工具很容易出现各种故障,同时运输线路上不可能具备足够的维修点,或者是根本没有维修点,这就要求运输从业人员能够克服困难,具有排除各种故障的能力;超极限性,灾情发生以后的运输是连续不断的,这时的运输人员就要能够以超强的耐力来应对超长工作。

2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管理的问题分析

2.1网络体系落后制约应急物流发展

现代物流体系的发展是离不开信息技术发展的,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将会促进现代物流体系的发展。然而,当下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还不足以推进现代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体系的发展。我国应急物流信息技术水平低、信息网络不健全,没有一个健全的应急物流供需信息平台,不能及时生产灾区急需的战略物资,不能对应急物流运输工具统一调度等等,也就不能制定相应的策略,最终也就使得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的效率大大降低。

2.2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制度环境有待完善

当前,电子商务制度的不完善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的发展。这种限制的最大表现形式为制度限制:首先,电子商务应急制度是要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应急制度,然而,我国还处于工业化时代,适应于工业化要求的制度跟电子商务应急制度相冲突,不能很好的促进其发展;其次,电子商务是信息发展的成果,人们对其认识不足,因此,也就难以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电子商务下的应急物流制度。

2.3尚未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应急预案

相关部门的应急预案存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应急预案的链接差、交叉方面多、覆盖面不全的缺点。当应急预案启动时就会出现救援物资与救援人员协调性差、调度与指挥失灵、救援混乱与延误工作等等问题。

2.4电子商务应急供应链体系不完备

目前,电子商务应急供应链反应慢,电子商务应急供应链的程序与作业流程比较繁琐,不能将不同物资的供应链进行复式链接管理,多条供应链独立分散运行;在不同情下,不同的电子商务应急供应中心做不到彼此之间的协调合作,导致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成本较大。

3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管理的改进建议

3.1建立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信息控制中心

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的管理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完善灵活的信息控制中心,这是应急物流的活动中枢,是整个物流活动的指挥部。它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点:第一,做好日常救灾物资的管理、预算和协调工作,并做好物资记录,与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保证事件突发时物资的正常稳定供应。第二,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紧急调动设备和人员,制订救急方案,收集相关信息,作为整个工作的司令部,充分发挥协调和掌控的作用,优化各种资源配置,使物流达到最高的效率。同时,我们应注意到,由于突发事件的复杂性和正确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性,使得作为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各方面的条件和良好的素质,同时具备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因此,工作组成员要多样化,既包括政府部门领导,还包括企业领导及工作人员和专家组。

3.2建立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

3.2.1完善应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应急物流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对基础设施建设有极高的要求,重中之重是缩短运输路程。良好的物流基础设施对紧急状况的处理能力较强,尤其在特殊情况时各种优点就可以很好的得以体现。对于应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应建立水陆空立体运输网络,提供多方位物流途径,在一种方式意外发生中断时,可以及时得到补救。其次,设置专用“绿色通道”并制定应急措施,在灾难发生时,如火灾、洪涝、地震、泥石流等,可以有应急方案备用,提前制定相关应急步骤和原则,比如优先原则,特殊情况要特殊对待。然后,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常规检查也十分必要,特别是在特殊情况中,环境往往相当恶劣,对运输通道的要求也就十分严格,否则难以完成紧急运输任务,进而影响救援等工作,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最后,充分协调与军方的协作,必要时候使用军用运输专用设备,全面提高应急物流的运输效率。

3.2.2加强电子商务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

第一,应增加仓库的数量,并根据气候等特点因地制宜地对其进行合理布局。第二,加强物资管理。早期物资来源以国家储备为主,国家储备最主要的是粮食储备。第三,一旦大规模的突发事件发生,在政府无法及时满足救灾需要的时候,就要采用合同储备方式,即政府提前与可以提供应急物资的企业签订合同,在灾难发生后,以最快的速度提供大量物资,缓解救援压力,避免因物资紧缺造成的混乱。第四,加强社会捐赠渠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灾难发生时,保证社会各界的捐赠物资能及时到达突发事件发生的地区。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健全电子商务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确保物流环节正常运行。

3.3完善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完善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管理制度,必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对其进行宏观调控,在生产、投入、科学技术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约束。二是在管理上,对电子商务物流的调节和资源管理、工作中的标准和奖惩情况进做出确规定。三是在操作上,对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的信息化和系统化等进行严格的规范。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是关系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更要标准化、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在紧急情况下,有条不紊地将物流工作落到实处。

3.4建立健全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配送系统

建立健全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配送系统有利于协调物流各部门的分工合作,避免在运输途中发生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冲突,力求物流运输效率最高、成本最低。首先,我们应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自然规律,在灾难的多发地区建立固定的物流配送中心和指挥中心,配备专业设备和专业人员,能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及时作出反应,使网络环境下的应急物流专业化、人性化。然后,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军队的作用,通过军用途径来配备物资,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尽一切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把军用和民用物流高度结合,实现军地物流一体化。

物流配送应急预案范文2

关键词:微观;应急物流;基本构架

应急物流是针对严重的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或者公共安全事件等提供应急物资的特种物流活动。应急物流系统是指为了完成突发性的物流需求,由各个物流元素、物流环节、物流实体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物流企业微观层面的应急物流系统。

一、我国物流企业应急管理主要问题

1、大多企业没有业应急物流明确的定义。

2、应急物流指挥体系不完善,应急预案不规范。

3、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RFID、GPS、GIS等先进技术在应急物流领域应用较低。

二、构建微观应急物流系统的重要意义。

突发性的灾害和事件时有发生,这时期,往往伴随着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社会物流体系发挥其应急功能。物流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经济的组成个体,其应急物流系统是整个社会应急物流体系的一部分,微观层面的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程度也将影响整个社会应急物流系统的进程。因此,充分利用现有物流企业资源,发挥物流企业优势,提高企业应急物流的保障能力,减少灾害损失,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建设,都具有安全保障的功能。对此,我们提出在物流企业建设微观应急物流体系的构想。

三、微观物流应急系统的基本架构及注意事项

(一) 微观应急系统的基本架构

1.应急物流中心领导机构

出现紧急事件时,在国家或地区救灾指挥中心统筹下,由企业应急物流中心领导机构统一指挥应急工作。平时,中心领导机构的主要工作是制定的不同情况的应急预案(包括天灾,日常应急预案),建立供应商档案,了解可能用到的应急物资的生产、分布情况。同时与各有关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掌握各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生产事故、环境污染、交通状况、应急物资的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并保证数据库不断得到维护、补充和更新。

2.应急物流软件管理系统

(1)依托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完善的应急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只有在平时就注重在物流企业之间、政府之间建立通畅高效的信息系统,建立快速反映系统平台, “战”时才能保证指挥的畅通,真正做到物资保障的全程可视化。

(2)推动并推广RFID、 GPS、GIS的应用

RFID可以实时对库内、车内的货物进行监控,一旦出现货物短少等情况,可以实现报警功能,并对有问题的产品,实现无缝追踪,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而通过GPS、GPRS和GIS的集成,对于车辆状况以及产品品质都可以起到实时监控的作用,并立刻做出解决措施,与RFID同时使用可以达到双保险的作用。

3.应急物流硬件系统

它构成了应急物流体系有效运作的物质基础,指具有应急物流功能的站台、码头、交通航线和路线等各种固定设施以及相关设备和工具等。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研究开发用于应急物流的非常规装备,完善和新建一批设计合理、经济适用的固定设施,提高其可靠性和先进性,大幅度提升应急物流保障能力

4.应急物流物质系统

它是应急物流体系的作用对象,指应急物资相关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应急物资的采购管理;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应急物资的运输管理。

5.应急物流人员系统

它是应急物流体系的能动力量,主要包括应急物流指挥决策人员、科研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使用人员等各级各类专业人员。应加大对应急物流的宣传力度,加强训练,全面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并通过对各关键业务节点的信息采集,实现全员应急绩效管理,从而真正把安全、应急意识深入到日常的管理和作业中去。

6.应急物流配送系统, 作为末端物流,这是应急物流系统功能的最终实现的保障。主要功能有:

(1)在配送中心可以将物资进行分拣、理货(药品、食品等的组合搭配)、再包装(加贴救助点编号),甚至简单的加工,使得救灾物资得到有效分类,在最短的时间内配送到目的地。

(2)提升对运输车队的管理和控制,通过信息系统与经验对照的方式加强对运输配送路径的合理规划,使物流运作的过程更为合理,一旦出现异常事故时,可以做到及时有效的跟踪和排除。

(二)微观应急物流体系构建的注意事项

1、企业应急物流体系建立后,应不停地检验、完善。加强演练,提高从业人员临时的应急反应能力,并不断完善应急物流体系,经常邀请外部专家或者客户参与,优化应急管理行动流程,提高执行力。

2、应急管理体系直接由高层管理人员指挥,一旦发生重大问题,立刻启动应急预案,不需要层层报批,从而减少浪费时间的可能性。

3、完善应急物流法律法规和政策。一是在法律上明确应急物流运作的各利益相关主体的责权利,如国家采取合同储备的方式,一旦需要,签约企业迅速提供质优价廉的物资,避免了紧缺物资大幅涨价;二是要完善应急物流各环节标准、应急物流社会化以及应急物流技术装备自主创新等政策措施;三是尽快出台合理的应急物流运作补偿政策,以市场化方式与具备条件的国内大型专业物流企业签订协议,明确其在启动应急物流作业时应得的报酬。

结语:

微观应急物流在我国尚属一个新兴概念,我国应急物流系统还很不完善,需要物流企业个体和政府部门对应急物流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做出更大的努力,结合本国实际,积极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尽早建立高效、快速的微观企物流系统。

参考文献:

[1]徐东,黄定政.从抗震救灾看应急物流建设[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8,(6):32-34.

物流配送应急预案范文3

一是部分烟草商业企业物流成本控制认识不到位。部分烟草企业的管理者往往仅注重物流成本控制中的某些方面,缺乏整体的物流成本控制意识;部分烟草商业企业管理者将物流成本管控置于附属地位,未能充分发挥烟草企业物流成本管控的运作与作用。二是部分烟草商业企业对物流成本管理控制措施不到位。三是部分物流项目建设前瞻性不强,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导致重复建设或潜在重复建设。四是烟草物流管理现代化程度不高,分拣作业劳动力密集度过大。

加强烟草商业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正确全面认识物流成本内涵、树立成本竞争意识物流成本内涵是指对企业的产品进行实物的包装与装卸、储存、流通加工以及配送处理等环节所花费的人财物的总和。物流成本的内容组成如(表1):烟草企业应正确认识物流的成本内涵,高度重视物流成本费用的控制、树立成本竞争意识;要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协同效应,统筹兼顾有效降低烟草商业企业的物流成本,确保烟草物流的配送工作朝着优质、高效、低成本方向发展,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综合效益。企业的物流管理者应积极转变思想与观念,进一步强化市场忧患意识,提高创新及成本的竞争能力。正确、全面地理解物流成本本质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提高企业对物流成本管控能力及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有很大的助益。

(二)建立三种体系,强化物流成本控制执行力一是制订、完善物流成本定额标准,建立科学的物流定额体系。定额标准对物流成本控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物流定额标准不科学,不但影响物流成本分析,更重要的是影响物流成本控制和考核。为此企业应加强物流开支的历史数据分析研究,并综合实际情况制订出物流车辆油耗及修理、运输费用、装卸费、电话费、差旅费、分拣费、仓储费、包装费等各物流环节的定额开支标准,完善物流与人挂钩费用、与车挂钩费用、与卷烟业务量挂钩费用的定额标准。通过建立和完善物流定额标准,实现物流成本精细型管理控制。二是设立、完善物流管理对标指标,探索物流对标体系。物流对标是一个不断地和竞争对手及行业中最优秀的公司比较实力、衡量差距的过程。烟草商业企业根据行业特点和自身管理需求,从物流角度可设立单箱物流费用、物流费用占卷烟收入比重、单箱分拣费用、单箱仓储费用、单箱配送费用、单箱物流综合管理费用、单箱包装费、卷烟实物损耗率、百公里送货车油耗、万公里车辆维护修理费等作为物流管理对标指标。烟草商业企业除按国家烟草总公司统一规范的物流成本费用明细核算外,还应分环节、分车辆、分配送线路等准确核算物流成本,从而为物流对标指标的准确分析提供依据。基层烟草商业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管理薄弱环节,针对性选择某些指标积极开展物流对标工作,查找短板、查找差距、分析原因、提高出解决短板的具体措施,不断缩少同标杆的距离、进而接近标杆、达到标杆、超越标杆,利用标杆管理建立物流对标体系,有效提高烟草物流管理水平。三是将物流成本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建立物流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其一可将物流成本控制及其预算执行情况与物流部门的中心工作一同纳入部门绩效工资考核体系,与工资挂钩,增强物流成本控制约束力。其二可将物流成本控制、物流预算执行情况、物流标杆情况纳入企业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与评优、评先加分项目挂钩;

(三)建立物流信息系统控制平台、提升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近几年来,随着管理精细化需求的不断增强,信息化管理越来越成为提高效率和提升决策水平的重要支撑。烟草商业企业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建立物流成本的动态控制模型,实现四方面优化管理。一是合理配置有效货源并科学投放,优化物流机会成本控制、保持最佳库存;二是根据每天的送货量和不同型号的车载量,优化送货车日常动态调度、节约车次降低送货成本;三是实行跨县、跨区配送,优化整合配送线路、提高配送效率。四是优化物流资源效配置,整合卷烟、烟叶等资源,实现了一体化的运营。

(四)科学前瞻性实施大物流战略、有效降低烟草商业物流系统固定成本取消县级烟草公司法人后,市级烟草公司基本新建了物流配送中心,但随着经济规模的增长,目前许多市级公司的物流配送中心在市场需求高峰期时已无法满足新形势管理需求,整合物流、形成跨区跨片的大物流势在必行。为此,今后新建物流中心时应综合考虑区域性经济规模,以新建配送中心为核心区,物流能辐射周边市级分公司、做到规划要全面、设施齐全,不仅要能够满足卷烟仓储、分拣、装卸、运输等物理需要,更要满足信息系统、物联网系统、营销协同等信息支撑平台的需要,真正成为区域性现代烟草物流的中心,打破了跨区配送格局,通过实施跨区与跨片的大物流整合战略,形成区域型大物流圈,避免烟草企业物流设施的重复投资,有效降低烟草商业物流系统固定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益。

(五)精细控制日常物流管理节点、节支降耗挖潜增效物流成本控制要注重细节管理,狠抓日常管理环节的成本节约。从节约每一滴油、节约每一度电、节约每一趟车次、节约每一个包装袋等细微处抓起。一是重视企业中的水、电、空调成本的节约,如根据卷烟访销量及时调整分拣线启用的线路数量、下班前半个小时关闭空调充分利用车间温差自然调剂等措施节约用电。二是加强仓储设施、配送车辆的日常养护,增长其使用寿命、降低修理成本。三是加强运输车辆的耗油监控、阻塞车辆用油漏洞。四是对于物流招待费、业务费、会议费等国家烟草专卖局重点控制的项目实行严格的预算限额管理,做到无预算一律不得开支,节约有奖。五加强业务外包费用控制,严把用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六)强化物流安全管控、规避或降低物流成本风险一是全方位、多角度加强对物流部门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重点加强物流合作方如物流公司业务外包人员、物流配送的驾驶员、送货员、收款员安全教育和作业规范,增强安全意识,确保资金、货物以及人员的安全。二是对卷烟销售货款尽可能采用非现金结算。三是对卷烟货物、卷烟销售收现的货款、送货车、物流设施和物流营运中危险系数较高的从业人员进行投保,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四是建立物流风险应急预案,有效控制物流突发事件的风险,将损失和风险降至最低。

(七)引进现代化物流专业人才、提升物流队伍素质、提高物流工作效率,实现减员增效现代化物流需要专业化人才,现代物流设备高效运转、物流信息化管理与决策更需要专业化人才队伍支撑。提高物流队伍整体素质,通过现代化设备运转,有效实现烟草物流由劳动力密集型向现代物流转型,实现减员增效。

物流配送应急预案范文4

[关键词]区域物流;配送成本;路线优化

[DOI]10.13939/ki.zgsc.2016.36.025

1 物流配送运输调度成本的概念

一般意义上的物流配送运输调度,指配送中心按不同的客户的多频度、小批量的要求进行组织配送,其主要内容根据确定的配送货物量分配车辆和选择的优先路线。

2 物流配送运输调度成本的构成

区域物流在配送调度成本方面,主要包括货物、车辆、物流中心、分站点、运输网络等造成的各项费用的使用和支出。

2.1 货物货物指配送的对象,可将每个用户的所下单需求的货物看成一个批次的货物,每批次货物都包括其自身的品名、包装、毛重、净重、是否属于限时达商品等属性。货物自身的属性,造就了其在由分拣中心发往分站点这一区域物流作业中的不同费用的产出,肆意增加这种产出会对每公里物流成本造成极大的浪费。

2.2 车辆运输车辆作为区域物流中最普遍快捷的承载工具之一,其主要根据装货量的不同而对货物进行不同的装运。车辆的使用应尽量遵循最大装载率,最小使用频次的原则,否则每趟货物都要承担相应的车辆使用费用、支付人工薪酬以及相关费用等。

2.3 物流中心区域物流重要的工作成所之一,根据客户下单所需配送地点的不同,进而由仓库摆渡到不同的区域物流中心进行后续工作。对于物流中心的位置的不同而造成不同的配送成本。如若物流中心的选址便于所在区域物流的后续作业环节,那么其成本将大大降低。

2.4 分站点分站点的时效性决定了上线区域物流在运输调度上线路的优化和车辆的使用。不同时效性的分站点之间,路线优化和车辆的使用都会不相同。

2.5 运输网络运输网络包括不限于由顶点(即区域物流分拣中心、客户)、无向边和有向弧组成的。根据货物属性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运输网络,所消耗的物流成本也不尽相同。

3 区域物流中的车辆调度模型分析

3.1 确立目标

对于区域物流而言,车辆从同一起讫点的运输问题,主要是指车辆从仓储中心出发访问一定数量的分站点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的线路确定问题。其目标是寻求访问各点的次序,并使运行时间或距离最小化。

3.2 基本思路

采用节约算法求解的基本思路是:假设P是出发地点,A和B是要到达的地点,它们相互之间的道路距离分别是a,b,c。如果车辆从P分别到A和B地点,那么总里程为2a+2b;如果车辆从P到A再到B,然后回到P,则总里程为a+b+c;两种方法的历程差是(2a+2b)-(a+b+c)=a+b-c, 如果a+b-c>0, 那么第二种方法将使总里程得到节约。

3.3 建立模型

根据上述基本思路,如果车辆需要到若干地点,那么就可以根据节约距离的大小顺序连接各点并规划出旅行路线。

结合上述基本思路,采用节约算法,如果a+b-c>0, 那么第二种方法将使总里程得到节约。下面将其结合京东商城北京双树分拣中心区域物流车辆调配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京东商城北京双树分拣中心主要负责北京市各个区县的快件粗分拣,本文中我们以北京市丰台区的七个分站点配送站进行数学模型的演算分析。假设P为京东商城北京双树分拣中心所在地,A-G是P所负责粗分拣而后配送的京东商城北京市丰台区的七个分站点(A.丰台六号分站点;B.卢沟桥分站点;C.丰台一号分站点;D.世界公园分站点;E.云岗分站点;F.大红门分站点;G.南苑分站点)。结合京东商城北京双树分拣中心现状,每次可以利用的配送车辆是装载量3t的轻型“依维柯”,并限制车辆一次运行距离不超过150km。

在不采用任何方法的情况下,总里程数为PA、PB、PC、PD、PE、PF、PG的想加之和的2倍,即311×2=622km

首先算出相互之间最短距离,根据仓储中心到各个分站点、分站点与分站点之间的距离,通过高德地图查询得知里程数,每个分站点的配送载重量由实际询问得知。进一步得出配送路线最短的距离矩阵,如表1所示。

根据最短距离矩阵图,计算出各用户之间的节约行程,如表2所示。

按照节约行程顺序表,组合成配送路线图,并得出初始解,再根据其解得二次解。二次解按照节约行程的顺序大小,连接B-E、D-E、P-B、P-D,组成配送线路1。该路线装载量为2.8t,运行里程为135km,需要一辆3t货车。此时总配送路线5条,总运行距离278km,需要3t货车5辆。

据二次解求得最终解,按照节约行程顺序大小,A-E、C-E、A-B、C-D、B-C、D-G、D-F、B-F、B-G都有可能连接到二次解的配送线路1中,但是由于受到载重量和车辆每次行驶最大距离的限定,配送路线1不能再增加配送点,所以不再连接上述连接点。接下来按节约行程的顺序连接A-C、F-G、C-G、P-A、P-F,组成配送线路2,如下图所示。改配送路线装载量2.8t,形成101km,需要一辆3t轻型卡车。至此完成了全部配送路线的规划。总的配送路线共有两条,运行距离为236km,需要3t轻型卡车两辆。

最终解

有上述模型不难看出,采用节约算法求解,可以使总里程减少386km,也就是说,现有里程数仅占原先里程数的38%,按轻型卡车每公里成本1元计算,这样单纯的运输成本就可以节约62%,仅仅是丰台区一个区县的配送成本就可以节约这么多,那么北京市城六区及几个远郊区县的配送成本一下子就能下降一大截。这种区域物流对车辆进行的调配,不仅可以减少企业运输成本,也保证了客户体验不会下降,可谓一举两得。京东商城如果每次配送前都采用节约算法来进行区域车辆的调配,长期进行这项工作后,必然在配送成本上可以凌驾于领先的配送成本水平之上。

4 区域物流配送运输调度成本控制对策

4.1 区域物流合理规划

在配送作业中,合理计划对于区域物流分拣中心来说一定要做到位,不然就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而这些情况会使配送成本增加。

4.1.1 区域物流的紧急配送

为了满足客户要求,提高客户体验,京东商城对自营商品进行“211”“311”限时达的服务,在区域物流的分拣中心可能需要安排正常配送之外的紧急配送。车辆的调度在紧急配送中很可能根本来不及,直接导致车辆空驶里程数增加,提高了快件的每公里物流成本。但实际上,在区域物流方面做出合理的应急预案准备,提前安排好车辆调度,依然可以很好地应对这种情况的发生。

京东商城在这方面便很有准备,它的优势在于资金和信息技术,虽然网点分布复杂,分站点时效性不能达到100%。但是通过后续各级分站点的配合,通过多次对线路的核查,并结合区域物流道路上的道路特点,与第三方物流的加盟并与之合作,在区域物流中搭建多频分站点。对于客户要求的突然要求或者其他紧急配送情况的产生,在车辆调度上,区域物流尽可能多地提高其装载率将客户需求均运送至分站点,借助区域快递的精密网点,分站点后续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服务,满足个别用户的“紧急”需求。

4.1.2 区域物流的临时配送

区域物流的临时配送的出现情况,通常是在区域配送车辆调度之前未能对配送路线进行合理的规划或者运输方式选择不当而造成的。所以不得不另行安排车辆进行临时性配送,无形之间提高了运输成本。

在京东商城的日常经营中,他们尽可能地避免紧急配送和临时配送的情况发生以便更好地控制他们的配送成本。“311限时达”与“211限时达”的货物晚间均能准点抵达客户手中,以及在配送线路上的精心设计,都反映出京东商城对区域物流规划上的重视。规划好区域物流成本,就是对控制配送成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2 分站点配送路线合理化

配送路线的设计不合理可能直接导致配送成本提高、配送速度下降、公司效益明显下滑等,因此,我们要对配送线路的合理化进行修改。通过最短路径法或者其他数学方法及经验的运用,结合实际的北京市道路周边状况进行安排,最终确定配送路线。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什么样的方法,对其都有一定的约束条件,比如制定配送路线时要在政府部门允许的配送时间内进行等,不能违规操作,随心所欲。

4.3 车辆运输的合理性

无论是区域物流对车辆的调度还是分站点对电动三轮车的使用,都会因装货量不同,快递件的大小尺寸不同,在配送过程中使车辆的满载率不能充分使用。另外还有的客户可能一个人订了很多件不同品种的快件,其在配送过程中,不同的包装形态、不同的储存方式和不同的运输性质,导致车辆载货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货损货差,也容易造成车辆装载率的浪费。为了避免车辆空间上的浪费,充分发挥车辆的装载效率,车辆调度都对此格外重视。货物密度较大的货物可能导致车辆载重量超过负荷,但又留有很大空间,造成资源浪费,较小密度的货物虽然能占满车辆的体积,可是不能达到满载载重量,也是一种资源浪费。最合理的装货方法是密度小的货物与密度大的货物进行混装,既能尽量占满空间,又达到了最大载重量,达到合理化装载并降低车辆运输成本,何乐而不为。同时也要对车辆进行必要的保养和维护,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在保证运输安全的前提下,降低零件的更换频率。

物流配送应急预案范文5

[关键词]突发事件;食品应急物流;成本要素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0-0013-03

目前国内外对于食品应急物流的相关研究比较少,对于食品应急物流的定义也没有统一的表述。谢如鹤等[1]在《食品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探讨》一文中对食品应急物流的定义为: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做好食品应急预案,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进行相应的物流活动,以保证食品安全供应。而李志锋等[2]在《食品应急物流运作流程探讨》一文中指出:食品应急物流是指“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提供应急食品,以保证受灾群众和救灾志愿者的基本饮食需要为目的的特种物流活动”。目前学界较为认可的表述是,“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3]。食品应急物流作为应急物流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应急物流有一定的相似性,结合学术界对应急物流的多种定义,笔者给出以下定义:食品应急物流是以突发事件发生后快速供应应急食品为目的,由筹措、配送、指挥、信息、反馈评价、保障机制六大体系组成的有机运转的物流活动。

在大型突发灾害性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如何在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方法来保障灾区人员的生命安全,而食品供应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所以食品应急物流在大型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由于大型突发灾害性事件的不确定性高、难以预测,在其发生后为了满足食品需求需要迅速进行食品供应,因此食品应急物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然而,我国目前的食品应急物流体系建设还不太健全,应急物流作业的开展主要依靠行政命令来组织和控制,为了保证食品应急物流的强时效性,很多应急物流活动都具有不计成本的特点。因此,伴随食品应急物流的常常是高昂的成本支出,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因此,笔者认为食品应急物流体系中的成本控制问题亟待广泛地开展研究,对物资成本、人力成本、时间成本等做进一步优化。

1 食品应急物流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1.1 食品应急物流的特点

应急物流是一般物流活动的一个特例,相较于一般物流活动,它的特点有: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应急物流需求的随机性、时间约束的紧迫性、非常规性、政府与市场的共同参与性等。其中,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是它区别于一般物流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而其需求的随机性则是由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所决定的。

食品应急物流属于应急物流系统的一部分,所以它几乎具备应急物流系统的所有特点。食品应急物流体系以快速供应食物为目的,它又有一些显著的特点:连续性、安全性、阶段性。食品属于消耗性物资,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事件点的食品供应应该是连续不断的,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食品需求。同时,安全的食品才能保证事件点人员的生命安全,提高救援效率。而随着救援的进行,食品供应由起始的“推”向灾区,变为根据灾区需求提供食物,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

1.2 成本在食品应急物流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地震、台风、泥石流、雪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比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2013年的余姚水灾,这些自然灾害对于国家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国作为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几年来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呈明显上升趋势,俨然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

民政部的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近10年来我国每年因灾难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基本维持在2000亿元左右,其中2008年年初的一场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00多亿元,后来的汶川地震造成的损失更远高于此。

与此同时,大型突发灾害一旦出现,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应急物流需求。除去上述所说的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自然灾害产生的应急物流需求每年给社会造成的额外物流成本目前虽没有精确估计,但是在直接经济损失中的占比很大。也就是说,中国每年处理类似大型突发灾害性事件时所花的物流成本巨大。并且由于疏于成本管理,在已经损失惨重的情况下造成了更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食品应急物流最主要的目标是满足突发事件下的食品物流需求,保障食品、人员、资金的流动,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各环节的成本节约,避免出现“帕累托无效率”状态。因此,在保证有效快速地处理大型突发事件的基础上,成本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

2 影响成本核算的要素分析

成本是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付出或应付出资源的价值牺牲,在突发事件的食品应急物流活动中,则是指为了完成整个物流作业而产生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等的总耗费。[4]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本文所说的成本主要是指钱物成本、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即本文所提到的影响食品应急物流成本的要素,都是基于保障救援作业效率的前提下影响成本的因素,当然,基于本文对成本的特殊定义,能显著影响物流作业效率的因素也属于成本动因。

突发灾害性事件主要包括地震、泥石流、台风、水灾、雪灾等类型,不同的灾害类型对食品应急物流体系成本核算的影响不尽相同。比如,不同的灾害类型影响到应急食品种类的选择;水灾类事件对应急食品的仓储要求较高;不同的灾害类型的食品配送方式及其难度也各不相同。同时,灾害等级高低也对食品应急物流体系有较大影响。这些因素都将影响食品应急物流体系的成本核算。尽管不同灾害类型对成本核算提出了不同要求,但是对其影响均可从食品应急物流体系的运作过程来分析。

2.1 应急食品的筹集成本

2.1.1 应急食品的种类和数量

在突发灾害性事件下的食品筹措过程中,往往由于没有可供参考的食品筹措标准及筹措目的性不明确等问题,使得必需的食品不能及时筹得并运往灾区。不恰当的物资配送,不仅影响了救助效率,还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提高了食品应急物流成本。因此,应急食品种类及数量的选择,是控制成本的重要一环。[5]

影响应急食品种类及数量的因素主要有:

(1)营养安全性:应急食品必须满足营养和安全卫生的要求。

(2)短期保质性:应急食品中的大部分属于易腐类,难以大量长期的存储。为了保证发放到灾区的食品的质量,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都必须经过检查确认以达到规定标准,并采用相应的运输和储存形式。

(3)紧急需求性:食品应急物流的目的是在突发事件后将应急食品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质量送到需求点,应急食品应以能够快速大量筹集的常见必需食品为主。

(4)连续供应性:基于对应急食品需连续供应特点的考虑,应选择有较大的储备或者能持续大量快速供应的食品作为应急食品。

(5)事件点的需求变化:灾害发生之后,食品供应需要第一时间作出应急反应。初期时,主要根据应急预案结合灾情预测食品需求数量进行供应,中后期则通过灾区信息反馈情况确定各类食品供应量。

(6)其他因素:除上述因素外,影响应急食品种类及数量的因素还包括突发事件发生的性质、地点和时间(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长)等。

以上都是在应急食品种类和数量的确定中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如果选择的应急食品不能满足上述条件,则会造成食品短缺、配送到需求点后不能满足要求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将造成物流作业速度减慢、资源的严重浪费及救援成本的不合理支出。当然,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突发灾害,在食品筹措上应表现出针对性。

因此,在应急食品的筹措阶段,应该对食品的种类、质量及数量进行界定,从而达到方便筹措、及时运输、确保质量、控制成本的目的。

2.1.2 应急食品的筹集方式

食品的来源主要是四个方面:政府物资储备、政府采购、直接征用和社会捐赠。[6]一般来说,应急突发事件下食品物资的主要筹集方式有以下几种:

(1)动用政府食品应急物资储备:这是应急物资筹集的首选方式,不仅能缩短物资筹集时间,而且避免了给人们正常的日常活动和经济活动带来负面影响,避免了扰乱人们的生活秩序。因此,动用政府物资储备是在满足救灾需要和缩短救灾时间下的最佳物资筹集方式。

(2)直接征用:对一些物资生产企业,依照相关法律,在事先不履行物资筹措的情况下,在灾难发生时,对所生产经销的物资食品进行紧急征用,以满足当时的救灾需要。在灾难处理后期,再根据征用食品物资的品种、数量、价格等跟供应商进行协商结算和补偿。

(3)社会捐赠:严重的自然灾害发生后,由政府机构及有组织的社会团体向海内外各界募集捐赠物资食品,帮助解决灾区和灾民的困难。但是,基于应急食品对质量的高要求,捐赠和募得的食品难以保证其质量,需要对其进行质量检验才能投放灾区,而这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对救援效率将带来负效应,因此不建议采用此方式筹集应急食品。

(4)政府采购:以上几种食品物资的来源都为救灾物资提供了很好的筹集渠道,但它们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大部分的物资来源于政府的采购。当储备物资、征用物资及捐助物资不能满足事件点人民的需求时,政府将实行紧急采购。

对应急食品的采购,政府应当坚持质优价廉原则,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尽可能直接面向制造商进行采购,减少流通环节,从而达到节约成本和时间的目的。同时,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筹集到足量的应急食品,政府还应考虑多渠道采购,主要是在国内开辟渠道,必要时还可以向国外扩张,从而保证食品物资的数量和质量。

2.2 应急食品的仓储成本

影响应急食品仓储成本的主要因素是应急食品的安全储备管理和事件点的应急食品库存管理。

应急食品的安全储备管理指的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对事件点的监测及反馈得到的应急食品的需求量及到货时间周期,确定出应急食品的安全库存量,当应急食品的储存量低于此安全库存量时,自动发出预警,这时需要及时补充应急食品以使其始终高于安全库存量。[7]其中,到货时间周期是指从事件点发出目标采购订单到所需的应急食品到达需求点的时间,包括了采购订单的所有处理时间以及应急食品的配送时间这两部分时间;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安全库存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应急物流运作的不同时期而发生改变,因此需要及时地反馈食品需求量,以便精确估算出各个时点的安全储备量,及时补充,防止应急食品缺货情况的出现。

事件点的库存管理成本则包括应急食品的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具体而言,包括建立食品库存点的费用,为保存食品而购买的设备的费用(如冰柜等)及其使用耗费,食品腐烂、过期等损失费用,以及因缺货而造成的管理效用损失等成本,比如人民对政府评价的负效用。由于突发性事件的食品应急物流作业的首要目标是保障事件点人员的食品供应需求,而缺货背离了此目标,并且将造成巨大的管理效用损失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突发事件点建立的食品库存点应在满足不允许缺货的前提下进行成本要素的分析。

2.3 应急食品的配送成本

应急食品的配送成本是指应急食品供应时从采购点配送到需求点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费用之和。在食品应急物流体系中,食品配送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环,只有保证了食品的配送速度,才能保证食品的快速供应,以及保障需求点人员的生命安全。[8]

在分析应急物流作业的配送成本中,主要应考虑两个因素:时效性和因配送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强调时效性是为了降低救援时间成本,而减少配送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则是为了降低财物成本。在具体的应急物流作业情况中,为了降低配送成本,在保证时效性的基础上,还应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选取的配送方式是否有利于食品的保存,是否可以借助合作的第三方企业已建成的物流渠道进行配送等。

2.4 整个物流作业中的管理成本

任何一项活动都离不开管理,只有在有效的组织管理下,活动才能顺利地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对于食品应急物流活动而言亦不例外,只有在国家相关部门有效的组织配合下,才能保证物流作业的快速进行,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应急食品供应到需求点并进行物资储存和分发以满足食品供应需求。具体而言,应急物流活动中的管理活动主要包括事前的应急部署和监测预警、事中的指挥及协调各部门有效配合、事后的各项完善及补偿工作。

应急物流作业中的管理成本则是指在整个物流活动中因组织和管理物流作业而发生的财物、人工、各种劳动资料等的总耗费,根据其发生阶段分为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成本。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事前的应急信息指挥平台的建设成本、应急预案的制定及演练成本、建立各类应急机制的成本、管理人员的人工成本;事中的应急指挥中心对各部分的组织及协调成本、参与应急活动人员的培训成本;事后进行的人员补偿等所发生的成本费用等。[4]

相较于企业的物流运作管理成本,应急作业中的管理成本最注重的是整个运作过程的时效性,然后才是在物流活动效率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考虑合理降低管理成本。

3 结 论

成本在食品应急物流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保证物流活动时效性的基础上考虑成本是必要的。本文对食品应急物流的成本考虑主要是通过分析物流作业中的各个环节来进行的,通过对各个环节的研究,指出食品应急物流体系的成本动因主要包括食品筹集成本、仓储成本、配送成本、管理成本。

其中,食品筹集成本方面主要考虑应急食品种类和数量的选择及筹集方式;食品仓储成本方面主要考虑安全储备管理成本和应急食品库存管理成本;食品配送成本方面就配送途径而言主要包括长途干线运输及短途配送成本,就成本核算方式而言主要包括保证时效性及在此前提下发生的各种配送费用;管理成本方面主要就其发生阶段分为事前、事中、事后成本三个部分进行分析。

近年来应急事件频繁发生,这就对其成本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并提出成本优化方案。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按照应急物流体系各个阶段发生的成本进行方案研究,即从食品筹集、仓储、配送、管理等方面进行成本的优化分析。

参考文献:

[1]谢如鹤,瑭杰,刘漫波.食品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探讨[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10):10-13.

[2]李志锋,谢如鹤.食品应急物流运作流程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9):81-84.

[3]欧忠文,王会云,姜大立.应急物流[J].重庆大学学报,2004,27(3):164-166.

[4]李志锋.突发事件中食品应急物流的成本体系及成本优化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商学院,2010.

[5]向海峡,刘振华.应急物资的筹措[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23):27.

[6]刘乃娟.应急物资采购的供应商选择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2011.

物流配送应急预案范文6

为进一步搞活市场,增强流通企业竞争力,完善市场体系建设,提高流通业现代化水平,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5〕11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快创新步伐,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

(一)切实推进连锁经营快速发展。对符合统一纳税条件的连锁经营企业,可由总部向其所在地主管机关统一缴纳企业所得税。对新建大型连锁经营的流通企业,自开业之日起,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一年。通过国有资产收益和土地出让金返还、商业用国有房产等有效资产划拨形式,增加连锁流通企业的国有资本金注入。市重点扶持的连锁企业通过公平竞争取得的用地,经依法批准可按竞买地价的90%交纳地价款。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支持优势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通过连锁经营等方式拓展回收网络。支持连锁企业经营专卖商品。直营连锁经营企业办理经营资格审批和各类证照手续,由总部向所在地主管机关统一办理、统一年审,各分店持总部的批准文件或证照到所在地有关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并由分店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积极推行各级各部门联合检查,避免重复检查、重复处理。

(二)大力发展物流配送中心。把物流配送建设项目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企业以原使用的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引进资金和设备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可在依法办理经营性用地出让手续、按市场价格补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将土地使用权作为法人资产出资。根据城市规划需要,对旧仓库等设施进行拆迁易地改造且新建物流配送中心的,政府在拆迁或收回企业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物时,应依法进行合理补偿,并在城市物流规划用地上给予相应安排。对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用地按仓储用地对待。对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提供交通便利,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优先发放货运车证。

(三)鼓励发展电子商务。加快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普及管理信息系统(MIS)、时点销售系统(POS)、条形码等应用的基础上,推动流通企业向以顾客需求分析为核心、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及商业智能、决策分析系统发展,开展网上交易、网上服务。企业构建信息化系统、购置软件,可以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符合加速折旧条件的,可以实行加速折旧。

二、加大改革力度,提高流通企业竞争能力

(四)进一步深化国有流通企业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积极推进多种形式改革。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政策同等适用于国有流通企业改革。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承包、兼并、收购、特许经营、托管等方式,快速实现规模扩张,加快大型流通企业与内外资企业的合资合作,通过输出无形资产、品牌商誉、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等发展特许连锁,多渠道做大做强,提高经营能力。对资不抵债、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国有中小流通企业,依法实施租赁、出售、债务重组和关闭破产。积极引导中小企业通过发展批发主导型或零售主导型的自由连锁,实行连合采购,增强竞争力。在深化企业改革过程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严禁逃、废、悬空银行债务。

(五)鼓励各种资本参与流通企业改组改制。支持企业进行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推进优质资产向优势企业集中。鼓励各种资本参与流通企业改组改造,收购国有流通企业一次性付清收购款的,经批准可给予10%以下的优惠;一次性付清确有困难的,可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但首期付款不得低于总价款的30%;对没有净资产的流通企业,在受让方承担全部债权债务的基础上,可以实行“零”资产整体转让,或将有效资产剥离经营。国有流通企业改制,根据企业的经营需要,对原使用的划拨土地使用权进行处置,可采取出让、租赁等有偿方式。对于拖欠财政部门的借款,经财政部门批准后,可采取直接转增为改制后企业的国有资本金或由改制后企业承继等方式解决。

(六)妥善处理国有流通企业历史包袱。允许国有流通企业通过将其使用的、已划拨的土地在补办出让手续、补交土地出让金后纳入企业总资产冲抵企业债务;经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同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国有流通企业可以通过出售所持国有产权抵偿债务。企业待处理的流动资产损失、潜亏挂账,历史遗留的坏账以及其他资产损失,经批准予以冲减企业所有者权益;纳税确有困难的流通企业,可按现行规定申请减免生产性用房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七)扶持中小流通企业加快发展。各地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支持中小流通企业发展,在市场准入、信用担保、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扶持。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鼓励企业依法进行融资担保。在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科技创新资金项目时,要将流通企业与其它企业同等对待,积极支持创办中小流通企业。

三、推进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建立现代商品流通体系

(八)构筑农村商品流通体系。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重点,加快“农家店”建设步伐。支持城市大型流通企业利用品牌、管理、货源、信息、技术优势,加快向农村延伸经营网络,在县城建设配送中心、发展连锁中心店,在乡村通过直营、特许经营等形式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鼓励各类批发企业与农村零售企业合作,开展商品配送,发展农村自愿连锁经营。同时构筑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体系。力争到**7年底,建设和改造乡村两级消费品连锁超市、便利店2500家,覆盖全市乡镇和50%行政村。

(九)构筑农产品国内销售体系。在滁城、县城、中心镇、交通要道和优势农产品产地,培育建成若干特色明显、交易灵活、辐射面广的区域性大中型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构筑农产品销售平台。支持大型连锁综合超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流通企业在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或便利店,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试点企业。

(十)构筑农产品出口体系。积极扶持园艺产品、水产品、畜禽产品等农产品出口,扩大深加工、高附加值、特色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出口。加强蔬菜、茶叶、水产品、肉禽、蚕丝、中药材等重点品种农产品出口基地的建设,培育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扩大出口农产品生产规模。

四、大力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方便人民群众生活

(十一)支持生活保障业发展。重点支持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便利店和便民早餐网点、废旧物资回收网点等建设,逐步形成门类齐全、便民利民的城市社区服务网络,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要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方便农民消费需求出发,发展综合性的农村社区商业服务网点。

(十二)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商业示范社区。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鼓励和支持社区商业以及新兴服务业发展,积极开展创建商业示范社区活动。

五、建立调控和应急机制,确保市场稳定有序

(十三)强化应急调控快速反应机制。按照《**市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商务市场字〔**5〕269号)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及时消除市场异常波动,确保市场运行平稳和人民群众生活必要供应。

六、优化流通领域发展环境,促进流通业加快发展

(十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快建设统一大市场。建立健全市场监管长效机制,规范市场主体经营行为,净化市场环境。进一步扩大流通领域对外开放,鼓励流通企业进行内外贸一体化经营,推进高效率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建设,建立公平竞争、开放有序的现代化大市场。

(十五)推进商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流通领域诚信建设,规范和发展消费信贷。扩大消费信贷品种、范围和规模,支持商业银行与流通企业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推广使用银行卡。积极实施品牌战略,鼓励流通企业创立和维护商标信誉,培育企业品牌。重视和加强对知名流通企业和商业老字号的品牌、商标的认定和保护工作。强化企业的守信意识和诚信自律,开展信用监管和公共服务,逐步建立健全商业信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