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教学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特殊教育教学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特殊教育教学教案

特殊教育教学教案范文1

关键词:案例教学;特殊教育专业;应用型高校

一、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

教学理论是教学模式的基础,教学模式是某种教学理论在特定的教学条件下的具体展现形式。案例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涉及到的教学理论主要有下面四种。

(一)发现学习理论

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发现事物,学生学习是主动参与、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收知识。发现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和归纳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从发现学习理论中得到启发,并选择性的继承了发现学习理论的知识。可以说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用情节真实、复杂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应用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运用案例教学时,所选取的案例都是源于特殊教育儿童教学或者康复训练的真实事件。能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对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以上就可以看出,建构主义理论和案例教学在理念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三)人本主义理论

罗杰斯认为学习是学生个人能力发展的结果,是潜能、人格和自我的发展。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的自我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并且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是主导者。与传统讲授教学相比,案例教学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上,人本主义理论和案例教学是一致的。

(四)教学交往理论

教学交往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同学、教师以及周围环境的交往建构着自己的知识结构,发展自身的品质。交往是一切有效教学必需的要素。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的过程就是一个交往的过程。案例教学提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在对案例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锻炼发展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案例教学是一种以交往为基础的教学。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程序

(一)准备案例

案例教学展开的前提是案例的准备。没有案例就不能称之为案例教学。这一过程包括教师的准备和学生的准备。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选取合适的案例,并对案例和相关材料进行梳理。然后,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做准备,提前准备好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做好心理准备,提前熟悉相关材料。

(二)阅读案例

教师将准备好的案例呈现给学生,可以是文字描述,可以是图片形式,也可以是特殊儿童的录像(要征得儿童家长同意)。学生开始阅读案例,熟悉案例的内容,了解相关资料。带着问题解读案例:这个案例讲了什么内容?关于哪类特殊儿童?提供了哪些信息?涉及到了哪些专业知识?主要解决哪些问题?初步熟悉之后开始去分析案例,并根据教师的引导,将自己的见解和问题等相关信息整理出来,形成自己的结论。

(三)小组讨论

这一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学生已分析过案例,对案例已熟悉。在学生阅读分析案例时,已经把疑问和见解整理出来。在这一环节,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有易于每个小组成员进一步思考、深化自己的见解。一般会选取一名成员整理最后的问题和大家共同的观点。

(四)班级讨论

在经过小组讨论之后,大家基本达到共识。在班级讨论这个环节,大家可以在课堂上发言,进行全班交流。每个小组可以派出一名代表阐述自己小组的问题和观点,其他小组可以提出疑问和见解。大家也可以向教师提出问题,让老师帮忙分析和解答。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组织全班同学发言、讨论,同时及时提供相关理论知识和材料作为支撑。

(五)评价总结

在经过激烈的班级讨论之后,大部分学生的疑问都得到了解答,自己的观点也得到了阐述。在这一环节,教师首先对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的表现给予肯定,同时指出欠缺的地方。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评价。进一步把理论知识和案例结合起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可以提出不同的分析思路,引导学生在课下进一步思考。

(六)课后思考

在整个教学过程的结尾,大家基本达成了共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案例的学习过程,反思自我,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准备。

三、应用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概念区分不清

举例教学是基于理论联系实际出发,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引出一些事例对理论进行深度的解释说明;它本质上是演绎思维。而案例教学则主要是把案例作为教学的基点,经过师生对案例进行共同的分析、讨论、交流等过程,归纳出案例中所蕴涵的基本理论或专业知识;它本质上是抽象思维。案例教学具体来说是一种师生的双向活动,主要是以案例为核心,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案例的思考,这是一种快速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教学手段;而举例教学则主要是一种单向的教师教学行为,也只是一种用来说明具体问题或者具体事例的方法。

(二)缺乏丰富的特殊教育案例资源

特殊教育案例资源的匮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案例数量不足,二是案例质量不佳。特殊教育案例主要涉及到各类特殊儿童的特征表现,而关于言语治疗、行为矫正等具体的康复训练项目的案例较少。虽然目前已有《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治疗》、《运动治疗》、《特殊儿童言语治疗》、《行为矫正技术》等专业教科书,但仅运用书中有限的案例来进行教学,显然是不足的。这不仅不利于丰富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而且阻碍了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教师不能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关系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过分使用案例教学,在教学组织与实施上忽视讲授教学,重视案例教学,导致主要原理、概念讲授不清,学生对原理、概念难以获得全面的科学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就造成教学目标难以完成的局面。

(四)案例材料呈现方式较单一

在特殊教育专业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是以文字材料的形式来呈现案例。文字材料的案例对于教师来说是比较容易运用的,但对学生而言则缺少了一些趣味性和吸引力。学生以视觉的形式获取案例信息,很难真正融入案例之中。长期使用这样的案例呈现方式,容易大大降低学生对于案例本身的关注度,亦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更不利于教师长期的教学发展和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四、应用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案例教学改进的策略

(一)不断地反思和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针对目前案例教学在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主要还是要从教师的身上来解决问题,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可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掌握案例教学与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之间的相关关系,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应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从自身的发展出发,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反思自身教学状况,积极探究案例教学在特殊教育专业中的运用,挖掘更好的方式运用案例进行教学。与此同时,教师亦可通过参加各种不同的在职培训来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促进案例教学在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中的顺利实施。

(二)丰富案例资源,建立完善的特殊教育案例资源库

不充分的特殊教育案例资源影响着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可以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和具备较高理论水平的特殊教育科研专家共同组成以一个专门的特殊教育案例选编小组,大家通力合作,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来收集和选取合适的案例,且可通过定期组织案例交流活动,实现案例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在收集第一手的真实案例资料过程中,应考虑到特殊儿童家长不愿意将自己的孩子作为教学案例的心理,及时与家长做好沟通,帮助转变家长观念,是特殊教育案例顺利收集的前提条件。

(三)正确把握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案例教学只是众多教学模式中的一种,不能用案例教学代替理论教学,而应该在一定理论基础上实施案例教学。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研究以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为前提。所以说,理论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我们不能将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隔离开来,不能在实施案例教学的同时忽视理论教学的价值。案例教学必须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以促成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特殊教育教学教案范文2

【关键词】特殊教育 学校 安全工作

一、重视安全工作,加大安全管理力度

学校安全工作是一项人命关天的重要工作。有数据表明:我国每年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约10万人,道路交通事故占死亡人数的50%以上,中小学生占道路交通死亡人数的80%左右,加上校园暴力、火灾、溺水、中毒等各类伤害事故,中小学生每年意外伤害死亡事故频频发生。这些触目惊心的事故,向学校敲起警钟――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应该建立安全工作体系,实行“分块分层”的安全责任制。为了能进一步加大学校安全管理,明确安全工作职责,确保安全教育到实处,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学校应结合学校工作实际以及聋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制定一系列的安全制度,让安全工作走上有规可依、有章可循的轨道。

二、学习安全知识,学会保护自己

1.加强安全常规教育,培养安全行为。守规必须知规,无知是安全的大敌。安全常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必须知道的一些避免伤害,保护自己的安全知识。它主要包括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楼道安全、用电安全、体育活动安全、疾病预防知识、防骗、防盗窃、防侵害知识等等。它们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一部分。聋生由于听力障碍导致他们无法正确的理解这些文字,这些知识的传授不能依靠简单的说教,而必须结合他们的生理特点,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帮助他们去理解、运用。这种教育具有形象性、随机性,灵活性。

2.学习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益。学会保护自己,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法律、法规知识。我们是一个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社会,每一个公民都要懂得一些法律知识。这一点对聋哑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也是今后他们进入社会,回归主流做一个“社会的人”所必备的基础。聋哑人由于不知法,往往容易走上歧途,如盗窃、抢劫或遭人诱骗。在学校可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

3.结合时展,转变安全观念。时代的飞速发展,给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学校安全工作也必须适应时代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转变安全观念:从预防犯罪到预防被害的转变,应按一定的比例配备门卫,重点部位要加固;从预防外部犯罪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转变,主要从情景预防着手;从人防到技术预防(远地预防)的转变。采取科技手段,如电子监控;从守旧的道德教育到自我防范观念更新的转变。

4.正确认识见义勇为,分清勇敢与蛮干。“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学校语文教材上就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虽然学生要从小注意培养自己见义勇为的道德情操,但是学生处于未成年期,因此在危急情况下,对未成年人,特别是少年儿童首要的是组织他们逃生自救。在一定的条件下,在能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提倡学生抢险救人,这与发扬见义勇为的精神是不矛盾的。盲目倡导学生不怕死,拿生命去冒险,是不恰当的,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这与见义勇为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因此要教会学生认识勇敢与蛮干、机智与冒险。

三、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1.营造安全文化环境,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学校要加强安全文化的环境建设,让学生事事处处、时时刻刻都置身于“安全第一”的氛围中,做到学校“安全制度”上墙,教室布置有“安全制度”,食堂、宿舍张贴“安全制度”,学生人手一份“安全制度”。使制度深入人心,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号召学生积极开展“安全隐患我来查”为主题的校园活动,发动学生一起排查校内外各种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

2.开展班级活动,提高安全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的重要方法。如“危险的电”、“你的行为安全吗”、“生命真美丽”等一系列的班级安全活动,通过一事一议,行为评价,行为演示,大家小结等方式使学生不但懂得“应该怎样做”,而且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并帮助学生“自觉的去做”,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强化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3.结合家庭社会,形成安全网络。安全不仅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发展,而且与家庭、社会更是紧密相连。学校应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安全教育网络。可与当地派出所联系,采取聘请当地派出所所长、指导员等担任学校的法制校长、法制辅导员,并每学期定期来校给全校师生作有关法律知识、安全知识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使学生通过各种案例从中吸取教训,从中得到教育。

特殊教育教学教案范文3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获取方式的多样化,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有用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健康的信息。高中学生处于身心全面成长发育的年龄,很容易受到网络中不良信息的诱惑。作者就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引入德育教育提出一些教学尝试。

一、学校德育工作要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

德育教育是高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信息技术同样承担着德育的重任。网络时代对学生道德规范产生很大的冲击,学校的德育工作应当积极地去适应时代的发展,因势利导,探索新时代下的德育新模式,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因特网之旅》教学案例中的德育实践

(一)教材分析

《因特网之旅》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网络技术应用(选修3)》第三单元《畅游因特网》第一节的内容。上一节课学习了《接入因特网》,这一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案例的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必修模块和网络选修模块前面部分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和上网实践经验,老师要结合学生认知基础,配合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使用因特网,了解因特网服务的基本类型;能够掌握浏览器的使用;熟悉登录FTP网站的方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协助工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常见的因特网服务类型;了解WWW,FTP服务的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浏览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使用FTP服务的相关技术。

(五)教学过程设计

特殊教育教学教案范文4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049-02

特殊教育学科教学法是特殊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它指导学生掌握特殊教育学校学科教学基本理论、一般规律和基本教学方法,使学生具有从事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的能力。但是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在工作后表现出小学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明显欠缺的问题,需要盲校、聋校花费较长时间来培训才能胜任教学工作,而小教专业的毕业生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扎实,进入工作岗位马上能够适应教学工作,致使许多盲校、聋校在招聘时宁愿选择小教专业的毕业生。这种现象让我们不得不反思:现有特殊教育教学法的设置是否符合特殊教育学校对师资的需要?应如何有效地设置特殊教育教学法?本文试通过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的教学研究,使学生掌握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培养学生基本的小学数学教学能力,满足特殊教育学校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为其他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讲授特殊教育学科教学法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设计

笔者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学校特殊教育专业2012级和2013级学生――分别是98人和80人为教学对象,根据该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对现有视觉障碍儿童教学法、听觉障碍儿童教学法的教材进行梳理整合,剔除其中重复的内容,重新编排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实施教学,边教学边调整课题方案,不断完善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的教学。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了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本课题是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一边实施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教学,一边调整教学计划,使现有的特殊教育教学法的设置逐渐符合特殊教育学校需要。

三、研究过程

本教学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收集相关资料

这个阶段主要工作是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和信息,拟定课题方案,整合教材。笔者和其他课题组成员基于特殊教育学校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要求和新课程理念,根据视觉障碍和听觉障碍两类儿童的特点和小学数学学科知识体系,使用天津出版社的《听觉障碍儿童教学法》和《视觉障碍儿童教学法》作为教材,选用《小学新课程教学法》和《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功训练》小学数学教学法和网络资源等为教学参考资料,通过对《听觉障碍儿童教学法》《视觉障碍儿童教学法》及其他教学参考资料的整合,形成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的教学内容,包括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的基本策略、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等理论知识。

(二)第二阶段――实施教学阶段,调整教学计划

1.理论教学。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着重从理论方面阐述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的基本策略、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其中第一部分阐述了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法的基本理论;第二部分阐述了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的基本策略及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包括数与代数的教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和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

2.实践教学。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应通过实践课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学科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特殊教育教学技能,实践课程内容的设计突出本课程的实用性。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的实践教学由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部分构成,校内实训主要通过课内讨论、试讲、说课和评课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数学教学的基本技能技巧;校外实训则是利用见实习、毕业实习和就业(顶岗)实习等机会在基层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实地教学,由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作专业指导。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学校为例。该校与广西南宁市盲聋哑学校、百色特殊教育学校、北海特殊教育学校等多所特殊教育学校建立见实习基地,为学生见实习提供很好的实践场所。另外,这个阶段根据课程实施的具体要求,选编及录制了部分学生教学录像,以配合教学。

3.教学方法的选用。本课程的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条件,借鉴先进的教学模式,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参与式教学和实践型教学法等。

4.考核手段的选用。在考核上,改变传统作业与考试方式,将每部分教学理论与特殊教育小学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写教案、试讲、制作课件等作业形成帮助学生内化所学理论,同时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本课程采取平时作业和期末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40%)包括课堂讨论、教学计划设计、观摩课的评析、校内实训(试讲、说课和评课);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为随堂考查,为指定教学内容按照要求设计一份教案,并选派小组代表在限定时间内进行试讲。

在第二阶段,笔者采用行动研究法,一边实施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教学,一边调整教学计划,使现有特殊教育教学法的设置逐渐符合特殊教育学校需要。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这个阶段笔者将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法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课件、教学案例集和学生实践作品集汇编成教学资源包,这些既是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为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讲授特殊教育学科教学法提供参考。

四、实践效果及反思

本课题立足于特殊教育学校对师资的需要,通过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的教学研究,使学生初步掌握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能力。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的教学获得学生基本认可,学生在见实习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学技能也获得见实习单位的肯定,2012级学生现已毕业,就业率达到百分之百,用人单位对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非常认可。

特殊教育教学教案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2-013-1

一、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加专业能力的过程。笔者认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主要应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特教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不仅在于学习特教专业知识,还在于提高特教专业能力,打造特教教师专业品质。所谓“言教不如身教”,就是指特教教师的专业品质和人格魅力的潜移默化作用;二是特教教师专业化发展始终要服务特殊教育教学和培育残疾儿童成人成才。应注重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缩小残疾人与正常人的差别,特殊学生的潜能也能得到挖掘,实现残疾儿童的最大康复,教师本身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也会得到长足发展。21世纪是信息时代,实现特殊教育要实现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问题

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多的是参加工作以后完成的,面对一群特殊的受教育群体,教师们常常会束手无策。在信息化的环境下,特殊教育教师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以补偿特殊学生的缺陷,挖掘其潜能,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部分特殊教育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较差,迫于学校的规定,在教学中或多或少地使用信息技术,往往流于形式,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最终没有对自己的专业水平的发展形成大的帮助。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1.重视课前准备,研究学生,开发教材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其主要目的在于引导教师研究学生、研究教材,针对学生的认知现状、学习目标、学习规律和学习过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案,进而写好教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目前我校聋校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数教学案一体化校本教材已经形成初稿,经进一步完善和实验后,将投入使用。

2.强化自主学习,重在自学,精在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教师耐心的指导下才能完成。预习环节是本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为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我们在低年级阶段开设预习指导课,指导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工作,提高预习能力。复习是本教学模式的创新之处,我们针对聋生记忆的特点强调复习的针对性、及时性和实效性,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花10—15分钟的时间进行复习工作,为学生的自学打下基础。自学是本模式的中心环节,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和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教师进行及时的指导,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去参观过养鸡场的聋儿对鸡的形象和神态等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因而能形象生动地模仿小鸡动作;反之则无法模仿出来。所以,必要的生活经验是课堂有效开展的基础。

3.利用屏幕媒体,展示语言,有效沟通

有效沟通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然而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师生之间的沟通暂时还无法达到十分有效的境界。因此,本模式强调大屏幕语言的使用。要求教师将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运用大屏幕的方式进行展示,从而提高课堂沟通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运用信息技术,刺激感官,有效教学

多媒体的有效运用,可以实现知识体系及知识形成过程体系的直观呈现,通过大量的直观信息给予学生感官刺激,帮助他们构建起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在知识的习得过程中培养学习探究的能力。在发展学生感官的同时,提高了教学效率。

5.建立全面的、多元的、开放的评价方式

教师改变了单一的教学评价形式,注重在过程中多样化地评价学生学习行为和自身教学行为。强调对教学过程的评价,不只是简单地将课堂行为与预定的评价标准相对照,而是注重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评价对象。

总之,我们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自我判断、自我反思,为叙事研究和行动研究积累资料,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博客超越了时空局限,促进了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将自己的教学案、课件、试题、典型案例、活动方案等上传到学校网络平台,同伴可以资源共享,共同研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提倡互相切磋,互相启发。将教育原理的学习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有利于隐性知识的传播,提升了特殊教育教师整体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积极在网络上为开辟教师博客,为特殊教育教师的继续学习、经验交流、教学反思等提供了一个快捷、有效的途径。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博客已成为一种趋势和时尚,成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信息技术的发展既为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信息时代的特殊教育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完成这个时代赋予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刘定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九个命题[J].全球教育展望,2006(03).

特殊教育教学教案范文6

2011年9月,大安市特殊教育学校在当地政府、社会的关注、支持下创办至今,走出了困境,拓宽了办学新路,没有把那些无名小花弃之一旁,任其凋零夭折,而是上升到人力资源、人才培养的一种理性的高度上去认识,招收智障儿童入学。育人上突出“三自”教育理念;管理上,既关注现实,又跨越时空,不仅面向今天,回首昨天,还仰望明天,为孩子一生成长负责,为整个社会负责,让智障孩子和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一样就业、一样生活,共享同一片蓝天下的阳光。

一、教育管理的精雕细刻

一所学校,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管理是保障。大安市特殊教育学校现有智障学生60人,分别就读于初级、中级、高级班。这些孩子所在班级中分别进行启迪智慧、康复训练、锻炼能力、自理生活、适应社会、学有所长、自食其力的培养和训练。为保证这一民生工作有条不紊地实施,根据涉教法律规章,特别是《残疾人教育条例》,制定、修改并完善了《学校办学章程》,突出了以学生康复训练、培养教育为主题,依法保障智障儿童入学。学校统一下发了特殊教育招生意见,宣传特殊教育的办学情况,施行0~16周岁特殊儿童普查登记制度,摸清底子,建立校、街道、市区三级档案,每个残疾儿童都建有《成长记录档案》和《康复训练档案》。认真做好残疾儿童的筛选、鉴别,成立领导小组,对筛查对象从成长环境、智力情况、健康程度、行为习惯、家长受教育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智商程度。同时,根据筛选、鉴别,对知情人严格保密,以免给家长和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对就读的学生,免交一切费用,对家庭特困生给予特别关照,让学生能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有实效。

以指导促评估,调动辅导教师的积极性。学校依据“办学章程”以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为工作重点,先后制定了《智障儿童工作条例》、《特教教师职业要求》、《弱智儿童教育评估细则》等一系列特殊教育规章制度,强化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本着“发展特教、师资优先”的原则,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对特教教师进行培训。截止到2012年,累计培训人次40人,举办2期特教管理人员学习班,使教师的学习循序渐进,教育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成果不断显现。几年的特殊教育,培养的学生有一名在社区服务,一名在大安市石油机械厂工作。培养的目标是将来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自食其力,这就是对特殊教育工作最好的诠释。

二、阳光下崛起的特殊教育

办学方向明确,教育理念超前,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全社会的瞩目下,特殊教育学校与九年义务教育接轨。在国家支持下新建一所标准化、高含量的教学楼,主体4层,用于教学和学生生活,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教学设施的全部更新。届时,学校将面向全市智障学生及0~6周岁脑瘫儿童进行教育、康复,实现办学环境新、教育手段新,教学设备新的全新教育。

三、新理念下的教育之路

智障学生的受教育权是平等的。学校在特教模式上分两个层面:一是以教研促教学改革,二是以教改促教研发展。

针对课堂教学出现的教育实际现象,学校提出了“点面兼顾、目标分层、各有所得”的教学观点,处理好轻度与重度智力落后儿童的关系,研究改革了4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一是伙伴合作教学法,即把学生的能力、个性差异视为宝贵的教育资源,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帮助,通过“异质分组,同质分组和同质分组交叉使用,自由分组”的多种方法,优化学生的伙伴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法的运用,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差异的问题,有效地增强了他们合作互动的能力与意识。二是分层教学法,即尊重学生差异,对他们进行科学分层,再依据不同学生实际,制订分层教学目标和相应的教学手段、策略教法。以科学分层、分层指导、分层活动、分层学习、分层反馈、分层评价为主要教学环节的分层递进教学,实现了从教师备教案向教师备学案的转变,从注重忽视个性向个性兼顾差异的转变,促进了智力落后儿童的和谐发展。

在此基础上,教学研究中,还重点进行了智力落后儿童学生“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的教改实验,从常规教育手段入手,深化“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的研究,科学改革教育方法。

四、步入人生的目标培养

智障学生也是一块“合氏壁”,可雕可塑。特殊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让处在弱势群体的孩子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与正常人一样公平生存在人类社会。为此,学校多角度、多渠道、多手段地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利用媒体教育,使智障儿童接受先进的信息,进而转化为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感。利用媒体网络让学生接触直观影像,让感知融入学生脑海。以图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美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普通生和智障生互动演示,智障生也能绘出心中的图案,哪怕是闪光的一点,也能成为他人生的一门技艺。

结合社会所需,变换角度有针对性地培养训练。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天地:手工操作、美术写生。完全从社会实际出发,根据学生智力程度、特长,鼓励学生大胆想、大胆尝试,从思想上对孩子们进行赏识教育。哲人曾说,“歪脖子树也能成才”。古今中外,成才事例很多,而教育方法非常重要。

以家庭为起点,培养智障学生的道德情操,这是他们步入社会书写人生的基本准则。对智力落后儿童而言,家庭永远是其细胞的组成部分,责任永远是他挥之不去的。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目的是掌握一项生存本领。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懂得家的概念,为了家,每个人必须承担应有的责任。让他们对家有了深刻印象,他们的责任意识就会形成,步入社会后,独立生存下,还会演变成对社会的一种感知,一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