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小学教育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小学教育方法

中小学教育方法范文1

一、依托课题研究,引领区域教育改革和发展

1.区域龙头课题引领发展方向

西湖区教育行政领导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科研先导的理念,围绕区域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设计区域龙头课题并亲自组织课题研究。2011年以来,西湖区教育局领导牵头的课题就包括“内驱外引:区域提升教师专业水准的策略研究”“构建孩子想象的现代学校的实践研究”“促进区域优质均衡发展的紧密型教育共同体的运作机制研究”等。这三项课题的成果均荣获浙江省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并出版了2部专著。这些课题不仅提升了教育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教育改革的有效性,同时也在区内发挥了良好的示范表率作用。

2.组织开展系列专题研讨活动

立足区域实际,在调研中提炼研讨主题,共同解决学校发展难题。以钱局长主持的省重点课题“传承・共融・创新:区域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和黄志元副局长主持的省规划课题“促进区域高位均衡的紧密型教育共同体的运作机制研究”为载体,分别开展了一系列专题研讨活动,如,“一校一品:学校特色建设经验交流”“合作组有效学习的策略与评价”“特色课程建设”“美丽学校建设研讨”等,这些研讨活动都有效地推动了课题研究,有利于西湖区教育的均衡发展。

3.围绕主题深入开展专题调研

为提高科研工作的实效性,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研究开发中心每年都会组织一次专题调研活动,并撰写出调研报告。2013年,_展了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调研;2014年,开展了西湖区中小学课改实验学校的现状调研;2015年,组织开展西湖区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现状调研。实践证明,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情况,提出更多符合实际的建议,更好地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同时也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

4.积极培育学校核心课题

要求校长在每一个五年计划时间段内,除了要自己承担1个课题研究外,还要推广1个课题成果,开发1个新课题。所研究的课题要有引领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广的课题要有适切性、方向性和可操作性;开发的课题要有前瞻性、创造性和校本性。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特色建设项目、省市级课题研究或独立承担子课题研究任务。

二、创新科研实践,开展富有区域特色的教科研活动

1.组织开展学术节活动

西湖区教育系统学术节围绕“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共同发展”的宗旨已成功举办了两届,目前第三届学术节也已进入尾声。每一届学术节都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高层次的理论引领、精彩的课堂展示、名师论坛、优秀成果推介活动等。学术节由开幕式和主题活动两大部分组成。开幕式上,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张丰和北京市翠微小学许培军校长分别作了关于课程改革的主题报告。主题活动,包括“课程改革研讨活动”“课改课堂节展示活动”“创建新优质学校研讨活动”“优秀科研成果推介活动”等。

2.开展教育科研大讲堂活动

近两年,西湖区分别在翠苑中学、竞舟小学、求是教育集团等学校组织了十余次科研大讲堂活动。科研大讲堂活动形式多样,有课堂展示、圆桌论坛、观点报告、专家讲座等。科研大讲堂在规范学校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促进区域教科研均衡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3.组建同类课题研究群

对正在研究的课题进行了梳理和统计,把研究领域相近的课题整合成课题群,如,课程建设、美丽学校、智慧教育等课题研究群。依托课题群,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联动式”“联盟式”“主题式”等多种形式的课题指导活动。

三、优化科研管理,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1.研制“科学公正”的评审制度

近两年,我区逐步完善了科研成果(论文)评审机制。成立了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审委员会,同时,根据评审工作的需要设立若干个评审专项组;按学科类别,分别建立初评委与复评委专家信息库;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论文(成果)立项课题的评审标准;成果(论文)评审工作“背靠背”,同一类别初评、复评和同一组杜绝同校专家,防止个人学术权力蔓延;区教师进修学校与中国知网签订了合作协议,对我区第28届教育教学论文拟获奖名单(一、二等奖)进行了,有效遏制了学术不端行为,净化了学术风气。

2.开展“条块结合”课题申报

“条”上集合广大教师的智慧,各中心、各部门、各学科,根据自己的工作进度,提供课题研究申报目录;“块”上我们以区域重点课题为基础,延伸出了众多的子课题,同时列出各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供教师研究。通过召开课题申报会议和网上报名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动员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努力提高立项课题的方案质量。

3.进行“线上线下”成果推介

一是分学科分类整理获奖科研成果的电子稿,并及时上传至网络FTP上,方便全区中小学教师学习,实现区域优质资源共享;二是区域层面综合推广、分学科、分类推广;三是组织形式多样的优秀成果推介活动,各学科整合、校内外结合、共同体融合、地区间联合等。

4.创建“量性结合”的科研评价

创建并完善了《西湖区教育科研考核评价指标》。西湖区教育科研评价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分自评、复评、终评三个阶段,确保评价工作的公正、公开、公平。我们既评价科研业绩,立项率、参与率、结题率、获奖率;又评价科研态度、科研过程,分别从领导对教育科研的重视程度、科研机构的健全程度、科研工作的开展情况、科研成果的推广情况等四个维度进行评价。

四、加强科研指导,提升区域教育科研服务质量与水平

1.加强各级课题申报立项指导

一是制定课题申报目录。根据前期调研结果,结合我区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研究开发中心分门别类的制定课题申报目录。二是跟踪指导省市规划课题的申报。通过召开课题申报会议和网上报名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动员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在区级立项初选的基础上,与课题负责人沟通,按照申报要求,从技术层面对各级课题申报方案进行逐一审核,严格把关,保证课题方案的质量。

2.加强课题过程化指导

一是开展立项课题负责人培训。以“培训研究人员、规范研究过程、交流研究经验、提高研究质量”为目的,通过教科专家引领、“本土”专家观点报告、优秀成果推介、分段研讨交流等方式,提升课题负责人的科研能力。二是深入基层学校,指导课题研究。定期到基层学校对各级立项课题进行中期检查,加强课题的过程化指导。三是实施课题记载手册管理制度。申请结题的立项课题,记载手册必须接受教育研究开发中心的检查,通过后方可结题。四是开展“点面结合”中期交流活动。积极组织开展省市规划课题与区重点课题研究成果中期监测。

3.重视对课题成果提炼的指导

一是依托课题群,有针对性地开展“联动式”“联盟式”“主题式”等多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成果指导工作。二是实行定人、定时、定向的帮扶原则,对相关课题成果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尤其是对部分未在区获奖的课题成果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可以是网上交流,也可以是面对面的交流,有时还要深入到一些薄弱学校进行专项指导。三是定期开展省、市规划课题结题成果集中交流活动,邀请省市级科研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过程指导。

4.强化对科研室主任的业务指导

我们非常重视科研主任会议,不仅有工作上的布置,业务上的指导,还会针对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穿插一些专题性的小讲座。如,10月份举行专题论文评比;9月初的科研室主任会议上穿插讲“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3月进行科研成果评比和课题立项,会上穿插讲“课题申报与报告撰写”等。

中小学教育方法范文2

为了更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小学语文教师要大胆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孩子们能够在兴趣的驱使下更高效的学习语文知识。文章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为着眼点,主要分析了“如何运用科学方法,激活小学语文课堂”这一问题。

【关键词】

多种方法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自主性 教学策略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至关重要的课程之一。就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学氛围较为枯燥,学生学习兴趣比较低,教学质量和效率不是很乐观。

一、师生互换角色,提高学生自主性

就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很多教师仍旧习惯于做课堂的主导者,总是高高在上,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学习相关知识,让学生接受他认为是正确的观点,很少顾及学生的感受和思想,很少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一刀切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忽略学生的差异性。这种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思维受到束缚,教学效率较低。鉴于此,教师要按照新课改要求,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导,自己做好课堂组织者、学生学习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思想,善于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等等,信任学生,要意识到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友谊,充分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及时疏导学生遇到的困惑,让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比如,教师在讲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小动物过冬》这节课的时候,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之后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的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四个人分别扮演小燕子、小蜜蜂、小青蛙和旁白的角色,然后由学生自己根据课文故事内容编排一个表演形式的节目。孩子们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些道具,台词也可以做一些改变。然后让每个小组上讲台表演。表演的方式正符合二年级学生爱玩、爱表现的心理特征,可以让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丰富有趣,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孩子们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学活动,并能够对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二、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阶段的孩子注意力不稳定、自控能力较差,但对感兴趣的东西比较专注。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从学生兴趣入手,能够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它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借助视频、音乐、文字和符号等来营造一种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场景,让学生的情绪饱满起来,并对老师即将要讲的东西充满兴趣。由此可见,情景教学法很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将这种教学方法恰当的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

比如,教师在讲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这节课的时候,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制作一个有关拉萨天空的视频或者是PPT,配上春雷或者是巴桑拉姆的《拉萨》的曲子,然后在课程一开始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为学生营造一种身临拉萨的情境。学生陶醉在音乐中,陶醉在拉萨美丽的风景中,会对拉萨产生一种喜爱、向往的情感,会对拉萨非常感兴趣。当播放结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的时候,就会发现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高,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又如,教师在讲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诚实和信任》这节课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讲个事情:老师今天开车不小心把别人的车撞了,撞得还挺严重,那辆车停在了合理的位置,完全是老师的过错,老师估摸着需要赔偿一千块左右。但老师发现车上没有人,周围也没有人发现,老师想让同学们帮着出出主意,老师接下来该怎么办。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加上老师这样寻求意见的口吻,以及是学生最尊敬的老师身上发生的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充分发动自己的脑筋和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做出决定。这时候教师可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文章内容,让学生学习文中人物正确的价值观等。

三、教学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兴趣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通过生活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学会用语文知识更好地指导自己的生活。这样做,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氛围,也能帮助学生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比如,当教师在讲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微笑着承受一切》这节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逐个说说自己遇到的烦恼或者是自己遇到的很励志的故事,或者是邀请一些励志人物来为学生做一场演讲等等,让学生从生活中看到具有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等品质的人物。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更加感兴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所传达的精神品质并用学到的东西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四、善于发现学生亮点,多些肯定,少些批评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他们有时候不知道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他们会认为老师批评过的事就肯定是自己做错了,但有时候老师的批评是对孩子的误导和束缚。比如说,有的学生会在课上反驳老师提出的观点,认为老师说的不对。而面对这种事情,有的老师会勃然大怒,会毫不留情的斥责学生,认为学生是对自己的挑衅。经过这样的事情,学生们不敢再提出不一样的观点和想法,这抹杀了孩子的质疑精神,使孩子不敢发挥自己的想象,会严重束缚孩子的创造能力和个性发展,一味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也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鉴于此,教师要积极转变自己的观念,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善于鼓励学生,多一些肯定,少一些批评,让学生对自己多一分自信,让学生自由学习,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之,教师要想追求高质量的课堂,就需要根据学生特征和教学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教学方法,积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让课堂变得富有趣味,让孩子们轻松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连忠友.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之有效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08)

中小学教育方法范文3

关键词:小学英语;赏识教育;有效方法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这是因为小学生也有自尊和荣誉感的需要。作为小学生,其生理和心理都慢慢地变得成熟起来,他们同样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得到他人的尊重,获得更多的赞许。那么,英语教师应该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赏识呢?一般说来,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对小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一、表扬法

表扬既可以是言语的,也可以是动作的。在孩子比较成功、比较完美或表现比较令人满意的时候,一声“Wonderful”、“Excel-lent”、“Verygood”、“Notbad”等可使其幼小的心灵心花怒放,充满自豪和骄傲;一个大拇指所示意的“No.1”以及食指和中指所做的V(成功)型手势,可令他们心中充满自信和欢乐。

二、鼓励法

如果说表扬是侧重外在形式的话,那么鼓励就是试图通过内部力量去激发孩子的一种方法。一般在孩子感到乏味、试图放弃或失败的时候予以使用。鼓励既可以是言语的,也可以是动作的,还可以是物质的。一声“Comeon”、“Holdout”、“Goon”等可以使他们感到力量;一次击掌、一丝微笑等,可使他们感到亲切和信任。必须注意的是,鼓励一定要抓住时机,否则,由于时机的把握不同,同样的赏识,收效也就不一样。

三、奖励法

对小学生来说,精神上的鼓励是主要的,物质上的奖励是次要的,但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一朵小红花、一个小本子、一支笔、一张奖状等,这些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可让他们感到欣慰和满足,能使他们得到鼓舞和奋进。

四、示范法

无论是语言还是动作,孩子均有极强的模仿能力。有时候,当教师要学生说些什么或表演什么时,他们要么金口难开、要么缩手缩脚。倘若此时教师亲历亲为、率先垂范的话,他们就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尤其可以采用此法,以增强示范性。

五、引导法

小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只要引导得当,可以有效地对他们进行赏识。如当教师设问“Whocan...?”、“Whowill...?”、“Whowants...?”等时,小学生们往往会毫不犹豫地举起小手,争先恐后地做出响亮的回答。关键在于,设问要具有赏识性、启发性、趣味性,要多角度、多侧面地灵活进行。

六、比赛法

与大人一样,孩子亦喜欢争强好胜,不甘示弱。利用这一特点,在进行英语游戏或开展英语的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活动,以培养其竞争意识和荣誉感,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并调动参与活动、进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七、评比法

将学生的学习成绩相互之间作个比较,可以使好学生更加奋发图强,可以使相对差一点的学生奋起直追。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一方法依然可以采用,但要注意方法,把握分寸,适可而止。不可滥用,但不可不用。

八、榜样法

从近处着手,无论在哪一所学校,哪一个班级,都会有一些优秀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有自身独特的学习方法或经验,教师要善于发现、总结和推广。这些优秀学生的经验来自于学生自身的学习实践,且他们生活在学生群体中,学习条件大致相同,总结推广他们的学习经验,可使其他学生感到亲切、可信、易学。从远处着手,可以介绍英语成功人士的学习经验。像“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曾经是个连大学英语四级都过不了的学生,但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后来成为了“万能翻译机”。又如“逆向式英语”的创始人钟道隆教授,四十五、六岁才开始学习英语,但一年后就成了翻译。这些事例,都可以用来鼓励学生树立可以学好英语的坚定信念。

九、激将法

有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小孩有逆反的心理或表现,这时候任凭你如何正面引导,似乎都无济于事。反之,如在此时正话反说,故意说“Idon?tbelieveyoucan?”之类的话来刺激他,反而可以增强小孩的自信、自主、自强、好胜的心理。只要掌握分寸,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十、体验法

中小学教育方法范文4

小学语文教学传统的“教师台上站着讲,学生台下坐着听”的“填鸭式”讲授方法是新课改中我们要摒弃的,这种老旧的讲课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比较大的弊病。小学生本来就对生活没有太多感悟,语文学科理解性的内容又比较多,教学任务较重。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备课、授课的过程中来,进行小组交流展示形式的教学。

运用小组交流展示方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教师肯给学生这种机会意味着对他们的信任,学生会有强大的自尊心和好胜心来完成任务;另一方面,一群小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会互相讨论,会考虑到在展示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那么小组内的学生就会自己先把能想到的问题解决掉,以确保在展示过程中不会出现卡壳的问题。这样,当学生站在领导者的角度去准备课程时,他就会把一个问题的各个方面都了解清楚透彻,对学生自身来说是最好的铭记知识点的方法。

教师要把“我是领导者”的思想,转变为“我是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参与、多主导,发挥小学生的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小组交流展示的具体方法

1.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小组交流展示的第一步就是由教师对小学生进行合理的分配,一般来说一个小组以五六个人为宜,小组成员要按照学习成绩、组织能力等来进行优中差的组合搭配,并且选出小组长、记要员、对外交流专员等。小组长的选取原则是能够领悟、传达教师的任务,并且为组内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记要员需要较强的总结、记录能力,对小组内的讨论交流内容进行及时整理记录,向组内成员重申重点内容;对外交流专员需要将本组讨论的大致方向与其他组别的交流专员进行沟通,防止组别之间的讨论内容雷同,失去展示意义。

进行组内交流时,小组长是掌舵人,负责把握总体走向;记要员需要记录重点内容并不时地就重要内容提醒大家;组员对各个问题展开逐项讨论,一项完成后再讨论下一项,条理分明。

2.各组成员推举出主要展示人

组内人员齐心协力将老师布置的学习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将研究过程中的各个问题反映给本组主要展示人,在展示人和小组长的带领下,可以请教老师、家长,也可以查阅文献资料,用尽各种办法在本小组内部先将问题解决。然后在老师专门开辟的小组交流展示平台上进行比赛。每组的基本展示内容和展示时间基本一致,由老师和台下同学的反应来进行比评。比评结果优秀的小组会有集体荣誉感,因为展示内容是小组内成员积极研究的集体成果,而较差的小组会争取在下一次评比中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3.耐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上文提到每个小组都有主要的展示人,教师不能满足于此,要积极挖掘、培养更多的展示交流能手。其实,除了让学生能熟练地解决书本问题和试卷问题以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够更好地提升自身能力,且能够用知识为生活服务。小学生都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和渴望被夸奖的心态,渴望把学习到的语文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的这一心理,在适宜的时候对小组内的人员进行筛查或者要求学生主动展示交流成果,争取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在全班面前进行展示。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引导点拨,不要怕浪费课堂时间,并且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给学生制定相应的目标,告诉学生要往哪个方向去努力。

4.小组之间互通有无

中小学教育方法范文5

一、“教”与“玩”结合的提出依据

1.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的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2.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少年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3.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

4.小学生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二、“教”与“玩”结合的基本方法

1.集分结合。就是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体育游戏形式进行应用。如,在讲授身体平衡技能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跃、单腿跳接力等比赛,把“教”与“玩”结合起来。

2.课间穿插。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刺激学生运动神经的活跃。如,在教授体操课时,可在课间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们尝试按着音乐节拍以舞蹈形式做体操;在队列练习时,穿插一些花样等等。

3.命题发挥。就是在教授某种体育运动规范后,由教师统一命题,提出运动量和锻炼目的,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体育活动项目,自己组织体育游戏活动。

4.内外联系。就是把校内体育教学与校外学生体育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校外的“玩”按照一定的体育规范要求进行,实现校外“玩”为校内“教”服务。

三、“教”与“玩”结合的原则要求

1.服务中心。即为教学教改这个中心服务,把改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结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寓教于“玩”。在体育教学中把“玩”作为教的辅导手段,以“玩”助学,以“玩”促练,也就是在“玩”的过程中要体现教的意图,实现教的目的。

3.循序渐进。从引导、诱导的角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在渐进过程中使“教”与“玩”的形式、内容在结合上日益紧密,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按照体育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各种“玩”的活动。

4.活而不乱。体育教学中应用“教”与“玩”结合的方法必须注意分寸,把握尺度,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实际需要组织必要的“玩”,防止“玩”偏问题的发生。

四、“教”与“玩”结合的实践效果

1.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教”与“玩”的结合,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鸣。因此,在体育课堂上,学生精神饱满,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2.强化了学生的体能锻炼。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穿插了一些体育游戏,吸引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运动量增加,达到了运动负荷,通过“玩”达到了学生的运动量,促进了体能的增强。

3.加快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与“玩”的结合,为体育教学营造了一个比较自由、民主的宽松环境,赋予了学生一些独立自主的权力,使学生可以根据主观愿望,运用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选择与个人爱好和体能实际相适应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锻炼坚强的意志,促进了学生个人性格、气质的发展。

4.促进了学生的智力提高。“教”与“玩”的结合,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接触了更广阔的知识天地,促使学生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方面全面发展,促进了思维、判断、记忆等方面能力的增强,为学生智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中小学教育方法范文6

【关键词】小学 英语 音标教学 重要性 途径

学好语音是学好英语的基础,而学好语音的关键在于学好音标。 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进行音标教学,首先必须使学生熟练掌握读音规则。如果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一套系统的方案,集中快速地帮他们把音标补上来,这对于提高整体成绩,减少英语教学中的资源浪费,实现全员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音标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1.便于学生读准单词 国际音标有利于学生纯正的发音,牢固地掌握英语48个音标,如同学习汉语拼音一样,能正确地读出单词。

2.便于学生记忆单词 掌握正确的读音对记忆单词很有帮助。英语是表音文字,很多单词符合读音规则。学生如果有了音标和拼音知识,可尽快地把单词牢记,并能通过发音的规律,联想记住一系列的单词。

3.杜绝学生用汉语注音 有些学生刚开始时不重视音标学习,到高年级阶段还在用汉字标注英语单词。若提前花一部分时间教学生国际音标,这种不良现象就能减少甚至杜绝。

4.便于学生预习生词 由于英语单词的拼写与读音的关系比较复杂,不易被初学者掌握,因此国际音标对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都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对于不符合语音规则的单词,学生如果通过音标预习生词就会容易得多,学起来也不太费劲。这样学生也会乐于开口,不至于学成“哑巴英语”。利用国际音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自学能力,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二、音标教学的方法

1.让学生开始逐步接触音标。在教学26个字母的同时从归纳字母读音入手,讲清字母和音标的区别,讲解一些简单的发音要领,结合所学的单词对其音标进行分解或进行单音素拼,让学生初步分清开、闭音节和长、短音来练习。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总结各种读音规则以及字母组合、重读、连读、浊化、失去爆破、音节的划分等有关语音知识。

2.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单纯的语音教学枯燥、难教。因此,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认为适当的通过寻找与语文中的拼音发音的相同点来进行语音的渗透教学,在教学中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帮助认读,促进记忆,熟练拼读,举行紧张而激烈的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3.认读训练。学习读音有一个音与形的认识过程。课堂上模仿时间过长,学生很容易厌烦。教学中,我常用“比一比,谁的音发得最佳”的竞赛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养成仔细听音、观察口形、认真模仿的好习惯。认读游戏很多,如“快速认读卡片记时赛”,出示单词卡片,让学生快速说出看到的单词。 另外,教师通过学好与拼音有联系的个别音节后,再使学生联想到有相同音节的单词来渗透新单词教学,也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4.辨音游戏。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听力反应是相当重要的。听辨音游戏可分两类:一类是口语练习,另一类是板书练习。 虽然这样的练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难的,但是这样的练习我把它放在了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40分钟中抽出时间和孩子们一起来完成这样的作业。

5.触类旁通,掌握规律。学生在学会音标的认读及拼读之后,应注意培养学生按照读音规则,把单词的音、形、义联系起来迅速反应的能力。每次教新词时,不仅要会发音、会拼读,还要与旧词联系,进行一些归类性的训练。如教单词fine时,启发学生变换其中的辅音,可以组成那些单词,学生的答案很多,如nine,line,nice,pine等。用这样的方法,能培养学生自觉地把单词中的音素进行比较,直至掌握一些规律,逐步学会听音知形、见形知音的本领。这样的训练,也能培养学生速记单词的能力。

三、音标教学应注意的细节

1.保证时间。要求学生每天早读必须大声朗读音标,时间为15-20分钟左右,晚读听读和跟读国际音标磁带。

2.要求每个学生备有一台录音机、一盒音标磁带、一盒课本录音磁带、一盒空白磁带、一本英汉小词典。对音标的掌握要求学生必须人人达标,教师要利用时间逐个检查他们的朗读能力。

3.大力提倡学生模仿标准读音,每课结束后布置一定的录音作业,学生朗读国际音标和课文并进行录音。老师逐盒听后评出等级,获得最高等级的学生录音在班里播放。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国际音标的积极性。

4.及时帮助、辅导差生,消除他们对音标学习的畏难情绪使之尽快跟上同学。每节新课之前都让学生查词典或词汇总表,让他们给生词注出音标并预习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