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现代化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现代化建设范文1
关键词:牧区现代化;评价指标;内蒙古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109
前言
实现农牧业的现代化是我国21世界前半叶的重大战略目标,因此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其牧区现代化的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需分析内蒙古农村牧区的现状及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对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建设的未来走向及问题解决提供便利。
1 内蒙古农村牧区现状
1.1 生态环境现状
内蒙古牧区作为我国重点天然草原牧区,我们需要了解其生态现状,再考虑牧区现代化建设方向。目前,内蒙古草原牧区退化、沙化、盐碱化、石漠化现象十分严重,除去自然因素,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长时间的不合理利用甚至是掠夺式利用,这使得草原被带走了大量的物质,并且草原又得不到相应的物质补充,这违背了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平衡的基本原理,从而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紊乱与崩溃。过度放牧和长期的牲畜践踏,使牧草变得越来越少,土壤变得紧实,导致透气透水能力下降,土壤性状恶化。
1.2 牧民消费现状
20世纪末,内蒙古牧民的收入逐渐增多,文化教育及医疗等支出比例也逐渐增高。近几年,国家实行了定居,禁牧等政策,牧民增加的建设房屋及畜牧围栏等支出费用,使得牧民的消费中生产性消费结构增高。
1.3 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内蒙古牧区自然条件差,地广人稀,因此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不够完善。供电方面很差,从而导致畜牧业的机械化建设不甚理想,增加牧民的劳动力。供水方面,牧民只能自行打井抽取地下水进行浇灌。这些都增高了畜牧业的成本,减小了效益,影响了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的建设。
2 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的进程
2014年起,内蒙古在全区实行“十个全覆盖”工程,包括危房改造、安全饮水、街巷硬化、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事业保障10个方面。让农村牧民过上了现代化、便利的生活,同时给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基础。同时给现代建设制定了标准:
2.1 增强畜牧业机械化的改变
牧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在畜牧业的生产过程中逐渐用机械自动化代替人力,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了经济效益,是农村牧区现代化的基本。
2.2 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现代化管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畜牧业的机械化,信息管理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代替人工实时监控牲畜的数量及健康状态,畜牧业机械的运行状况,及时反映问题,同样减少了人力,提高了生产速度。
2.3 扩大消费市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牧区现代化的建设,牧区产品的消费对象不能单单面向农村或者。全国都对畜牧业产品有极大的需求,随着货物运输速度的提升,应该把握机会,使畜牧业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为内蒙古农村的牧民们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2.4 进行环境的治理
内蒙古草原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应当加大对环境的治理,同时进行现代化建设时要以不破坏环境为基础,也要唤醒牧民的环保意识,让内蒙古的草原可持续的使用下去。这样也能保持农村牧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3 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1.1 全面性
评价指标体系必须系统地反映出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政治、经济、民生、生态等各个方面包含进去,才能建立一个完善的体系。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建设中各方面都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单单从一个方面是不可能反应真正的问题。
3.1.2 客观性
评价指标必须是客观的,具有代表性的。比如评价牧区的生态现代化有诸多指标,其中农牧业废物利用率比农牧业废物产生途径更能评价环境保护现代化建设的优劣。同时能客观的反应问题而不是片面,私人的。
3.1.3 可操作性
内蒙古农村牧区范围十分广阔,人员稀少,因此评价指标的数据获取必须是可操作的,容易测算的。获取的数据尽量数据化,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全面客观的基础上,获取数据,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3.1.4 特征明显
在选取的指标中,必须具有明显的特征,使人一目了然地评测内蒙古农村牧区的现代化建设,并发现其中问题,对后人的实践工作做指导。如果单纯罗列复杂,或者肤浅的评价指标,会减小评价指标体系的可信度,可研究度和评价效益,不能公平客观的进行研究。
3.1.5 不重复性
评价指标纷杂多样,就会出现一些指标可以互相替代或者合并的现象。要尽量精简指标,使之具有独立性,不重复性,研究问题有代表性。
3.2 构建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各方面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因
3.2.1 关于经济现代化建设
从生产发展水平、生产发展结构、物质装备水平、牧业科技水平和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评价。农民的纯收入代表着牧业现代化是否成功,机械化程度影响了农民的劳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水平影响了牧业的信息化管理和未来发展。.
3.2.2 用农村现代化和牧民现代化来评价社会现代化
农村现代化主要是硬件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为牧业现代化打下了基础。而牧民现代化则体现在牧民的受教育程度,计算机的普及程度等,只有牧民的进步,才能思想进步,意识进步,从根源上推动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建设。
3.2.3 生态现代化主要体现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
内蒙古草原的退化越来越严重,环境治理可不容缓。从森林、草原覆盖率和牧业废物利用率来评判草原的破坏程度,从而产生解决办法,保护环境。生态农业的推动依赖与牧民的环保意识,能否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将环境保护应用到现代化建设中去,这就是绿色牧业。
综上所述,本文建立了3个一级指标和8个二级指标来评测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
3.3 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评价步骤
当建立好完善的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后,就应该将其应用到实际,通关这一体系才测评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的现状和目前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相处对策。对此,评价步骤为:
3.3.1 对收集到的全部数据进行初步筛选
选出极大和极小数据和具有特殊性和数据,这样才能做到评测的是平均水平,更为客观的反应事实。
3.3.2 鉴别重要性
在各个评价指标中,其重要性是不同,应该先挑选出相对重要的指标进行测评和分析。把握现代化进程中的重点,更为认真的处理,同时避免了盲目处理,减小了工作量。
3.3.3 进行总结
所有测评结束后,将数据进行总结,次序有轻有重,做好分类,最后得出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的综合测评值。
4 总结
我国的第一产业比重大,畜牧业作为内蒙古的主要产业结构,对的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的现状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测评的综合数值,对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建设提出关于发展规划的建议,让的环境和生态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方建德.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比较[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8).
农村现代化建设范文2
我县机耕道现状
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是四川典型的丘区农业大县,截至目前,全县拥有村道路621条1460公里,农村机耕道21217.33公里。
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截止2013年底,全县拥有拖拉机1515台,耕整机3.97万台,插秧机164台,稻麦联合收割机369台,油菜收割机18台,玉米联合收割机1台,2013年末,实现机耕91.2万亩、机播16.76万亩、机收48.1万亩。2014年上半年,新增耕整机2233台、拖拉机3台、饲料粉粹机11台、稻麦联合收割机3台,2014年小春,小麦种植面积50.8万亩、机耕38万亩、机播10万亩、机收26万亩;油菜种植面积44万亩、机耕12万亩、机播1.4万亩、机收8.2万亩;其它作物机耕3.1万亩。
机耕道建设对农机农艺融合的影响
机耕道作为农业生产十分重要的基础设施,对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实现农业机械化过程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机耕道通行能力差将会影响农业机械化合理布局。以我县为例,如前所述,全县机械拥有量比较大,但是受我县村级道路通过能力的影响,主要以小型机械为主,大型作业机具所占比重较低,且70%的机械、全县实现机耕、机收、机播的耕地80%分布在村道通行条件较好的东北路各乡镇。农业机械分布的不均衡性,限制了我县农业生产由传统农艺进一步迈向现代农艺。
机耕道建设如何助推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包括先进的农艺技术、较高的农机化作业水平和与之相配套的农机作业道路条件。其中道路条件是基础,完善的作业道路网络是实现农机作业,提高农机作业率的保证,因此应该把田间作业道路作为机耕道建设的重点。通过改善农业生产道路条件实现助推全县大型农机和小型农机拥有比例和不同地区农机拥有量的结构合理化。我县“全国示范社”大兴村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田间道路通行条件较好的潼川镇、百顷镇等4个镇乡建立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4862亩,开展统一机耕、育秧、插秧、植保、提水、机收;在金石镇建立秸秆还田示范基地1446亩,推广秸秆切碎腐熟还田,作业效率3-4亩/小时。年均实现农机作业服务2.6万亩,服务总收入347万元,实现利润34.4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且节省了大量人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由此可见,在农村大力建设农机作业道路是十分有益和十分迫切的。
机耕道建设的几点构想
农村现代化建设范文3
一、农民合作组织基本情况
瓦房店东马屯村是我国著名的苹果种植基地,果树栽植面积达8000亩,全村98%的农户以苹果种植为生。东马屯专业果品合作社是经工商注册成立的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它专门从事苹果的运输、仓储和销售。社员全部为当地农民,合作社的带头人从农村经纪人转变而来,合作社以推进社员增收为任务,定期组织果农进行技术培训,倡导绿色、有机、精品意识,同时还承担起市场分析、行业咨询的角色,指导社员种植、经营。合作社施行“十统一分”的管理模式,即在统一技术、品种、供应、标准、品牌、防害、收购、价格、贮藏和销售的前提下,分户经营,对农资施行统一赊销、秋后结算的方式统一供应,充分调动了社员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与社员之间形成了紧密的生产组织关系。
二、金融机构支持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情况
东马屯专业果品合作社对果品种植施行统一管理与监督,但从经营角度讲,合作社与社员之间是互助、买卖关系,合作社要从果农手中收购果品,首先要筹措大笔资金,金融机构在此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据我们了解,为支持东马屯果品合作社的运营,2013年大连农商行一次性向其提供了2000万元无抵押贷款,用于及时收购社员苹果,保证了社员的利益。合作社则采取分批方式偿还贷款,随着果品的销售,售出一笔,偿还一笔。
三、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情况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国家财政补贴的陆续发放,农村居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逐年增加。我国农民居住比较分散,有些村落较为偏远,尤其是广大山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金融服务机构基本空白,再加上交通不便等原因,造成农民存取款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大连农商行专门开展了助农取款业务,通过在行政村委员会、小超市、小卖店布放自助终端服务设备“农金通”,为周边农村居民提供小额自助存取款、转账、支付、查询、充值、缴费等业务。
以小卖店为例,只要小卖店店主持有具有一定现金余额的银行卡,作为银行与店主结算的工具,通过协议,银行便可在该小卖店中布放“农金通”。与自动存取款机不同,“农金通”内并不存储现金,当持卡人利用“农金通”存取款时,设备只是记录交易详情并传输给银行,小卖店店主则根据交易明细向取款人提供现金或代收存款人现金。一段时间之后,小卖店店主统一与银行结算,银行将以“农金通”上记录的交易行为和金额为依据,向通过“农金通”交易的银行卡和店主所持卡内转入或转出相应金额。依照此模式,“农金通”还提供水电、社保缴费,以及手机、宽带充值等服务。同时,持卡人在小卖店购买商品时,还可以通过“农金通”进行刷卡交易,如持卡人在小卖店购买100元商品,只需在自助终端设备上刷卡便可,无需现金交易。
三、基于金融机构参与农村市场建设情况的几点感想
(一)农民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值得大规模推广。我们曾到日本、韩国等国考察,对当地农民合作组织模式十分认可,我国农产品流通情况与日本、韩国类似,因此我们一直认为农民合作组织模式是非常值得我国尝试的,而且生产流通合作社的金融功能在实践中是必不可少的。
(二)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良性结合,将使商品流通得到极大促进,农产品流通的发展创新,有赖于金融机构的支持。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并不是无本买卖,需要专业的组织经营,更需要资金周转,农产品有其特殊属性,产业化经营意味着会有大批果蔬在同一时间进入收获期,财政补贴要实现如此大量、灵活的资金拨放是有难度的,而金融机构的业务支持则从根本上解决了这类问题。
(三)农村金融服务的巧妙创新,是推动市场繁荣的重要动力。上述“农金通”与小卖店的结合,相当于银行在农村布放了一台智能自动存取款、缴费、充值、刷卡消费一体机,利用最小的成本增加了银行的业务覆盖范围,填补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丰富完善了小型商业网点功能,吸引了农村客流聚集,优化了农民消费环境,有效推动了农村消费市场发展。
农村现代化建设范文4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所谓“新农村”包括五个方面,即新房子、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具体来讲,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庄绿化等;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养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要大力对农民进行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培训,尽快提高农民的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是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和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
二、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在现阶段,农业既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食品,又要满足工业化对农产品原料的需求;既要承担生态保护、观光休闲和历史传承等功能,又要为农民就业和增收提供必要的保障。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多功能发展的目标。这是实现生活富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重要基础。可以说,现代农业进程快慢、成果大小,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和成效。因此,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发展现代农业,就是以资本、物质和技术等先进要求为基础,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以工业化的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农业,以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支持农业,以科学的经营观念管理农业,最终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实现农业的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和产业化,最终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三、用高新技术武装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纵观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状况,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由于各国资源禀赋不同,发展现代农业的模式也不相同。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资源丰富,劳动力短缺,发展现代化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走的是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二是以荷兰、以色列、日本、韩国等为代表的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走的是以资本和技术替代土地、水等稀缺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学习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由于我国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发展现代农业应该选择第二种模式。即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土地、水等资源,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
当前,提高农业科技研发能力和成果推广力度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技术支撑。在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的前提下,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质,加强国家基地、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建设;把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与我国、本地区自主研究结合起来,进行技术组装集成,迅速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要继续增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投入,建立和健全乡村级农业技术队伍;要加大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的培训力度,下大力气培置农村科技示范户,引导农业科技新成果进村入户。根据我国国情,要高度重视土地、水及环境等方面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走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道路。
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力度,大力培训乡村农民技术人员,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技成果是重要的农业资本。科技成果只有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才能转化为生产力。而广大的群众就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和基础。因此,加强农村科技培训,大力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根据本人几十年从事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工作实践和体会,提出如下思考:
1、紧密联系农村实际,找准着眼点。
当前,发展高效农业,节水、节能农业,无公害农业和可持续农业,是我国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重点,也应该是我们培训工作的着眼点。我们科技工作者,必须认清形势,配合政府搞好生产结构调整,整体开发规划,并应把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生产及其他设施栽培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双垅全膜覆盖栽培技术,膜下微滴灌技术,新品种栽培技术,标准化栽培技术,灾害性天气预防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等先进技术,作为培训工作的重点。
2、深入农业第一线,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鉴于我市农村群众文化素质不高,长期受传统农业生产的局限,接受新事物有一定困难的实际,培训工作一定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量使用农民群众的语言,采取声、形、图结合的办法,把高深的理论转化为浅显的道理,使农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来。
3、帮助乡村建立健全农技员队伍,充分发挥农民协会的作用。
面对广大农村、千家万户农民,光靠少数专家和市、县(区)技术人员的培训,科技成果很难进村入户。应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技术网络,采取层层培训的办法,加快培训力度,提高培训效果。
基层农民协会、专业协会,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他们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他们的示范最具有说服力、带动力,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骨干力量。因此,要帮助乡、村建立各种类型的农民技术协会及专业协会,并把他们作为基层培训的重点对象。
4、培训形式应灵活多样
针对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科技素质不高,我市区域性经济差异大,种植作物种类、方式多样的现状,培训的形式应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可采用农忙时一事一训,农闲时系统培训;室内课堂式讲授与现场技术指导相结合;召开现场会议与组织学习参观相结合;文字讲述与播放光碟相结合……达到群众听得懂,看得见,能掌握,用得上,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的目的。
农村现代化建设范文5
摘 要:国家发展改革委《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对苏州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综述美国和中国科技管理体制特点
>> 江苏的又一个国家战略: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五大愿景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实现路径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战略意义 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与苏州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 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面临五大难点 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战略定位 苏南现代化示范区规划引领“第二个率先” 转作风 树新风全力助推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 抢抓战略机遇 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 着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 努力打造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农业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从苏南现代化示范区规划看区域协同创新和协调发展 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 做好基层一线思想政治工作服众服务好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 苏南现代化形势下无锡职教园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农业部《关于扎实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指导意见》 南京在苏南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思考 以经济国际化推进现代化示范区建设 天津葛沽现代农林科技生态园示范区的规划建设研究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7]苏州市科学技术局.2012年度苏州科技总览[Z].
[8]苏州日报.苏州“瞪羚计划”:中小科企成才要跨三道坎[N].2013.
[9]郭铁成.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宏观管理[Z].科技部创新圆桌会议,2013年第一次会议发言,2013.
农村现代化建设范文6
21世纪已经进入网络和大数据时代,网络的飞速发展迅速地占据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大部分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媒体化”的社会,以互联网和手机为基础兴起的网络媒体和随身媒体等新媒体手段使得当今社会处于一个媒介高度饱和的状态,“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CCTV”几乎成为现实。尤其是微博和微信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比如,郭美美事件、“到保定来看海”及“吃一盒老酸奶等于吃掉了一只破皮鞋”事件和影响都体现了微博作为新媒体手段的“实时和海量”特征;再者就是微信当中的一些微商铺也正在改变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将农产品搬上网络,放到微信中去宣传和经营正在慢慢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式。而这种时代所表现出来的趋势也必然会影响农村的发展,尤其是会重新定义农村文化的发展形式和内容。因此,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依靠网络媒体传播已经是无法扭转的历史趋势。但是,当下中国农村文化建设普遍落后于城市,这其中也一定的历史原因,但是现实所表现出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薄弱,技术支撑缺乏,形式陈旧,单一,无法满足现代文化发展和信息传播的要求。因此,建设新的文化发展形式,提高农村文化设施的科技含量对于推进农村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农村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使得农民对提高农村文化设施科技含量的要求日益强烈。
2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是广大农村改变发展思维,接受、认同和使用网络媒体并积极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文化环境和基础
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对于发展网络媒体来说是巨大的阻碍。新的发展手段没有相应的基础设施和技术作为支撑很难发挥作用。中国广大农村总体上落后于城市,历史上形成城乡二元经济和社会结构仍然存在,尤其是文化发展方面表现尤为明显。而且由于广大农村文化建设不发达,导致广大农村不具备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和基础。农民的思维陈旧、落后,对新生事物接受速度慢,认可时间长,导致信息的传播和接收遇阻,其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明显与时代脱节,跟不上网络时代的发展速度和要求,从而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农民自身的进步。当今时代,信息化、网络化和媒体化高度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海量的信息的产生、传播,这些信息正是时展和中国农村发展所必须的要素。而为适应这种时代的要求除了要有新型的传播方式外,现代化的文化环境也是必须的。因此,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打造较为雄厚的文化基础和现代良好的文化环境,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是中国广大农村适应信息化、网络化和媒体化时代和建设新型的文化发展形式的必然要求。随着农村文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升、农民发展思维进一步现代化,这些都是适应时代和运用网络媒体传播的前提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的必备要素。
3二者统一于中国“三农”现代化的进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