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物流配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物流配送范文1
[关键词]B2C;农产品;物流配送;电子商务
1引言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发展农村电商,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2020年4月30日,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报告指出,2019年全国2083个县域网络零售额达30961.6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销售额为2693.1亿元。未来,我国还将继续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推动农业数字化产业转型,提升农产品电商产业链,电子商务将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转换器”。B2C模式下农产品企业可以整合自身资源,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电商平台,开展农产品线上业务,通过物流将农产品从产地直接送到消费者家里,电商平台和实体销售的结合,扩大了农产品企业的市场范围,改变了企业以往的销售方式和消费者的购物方式,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目前,在电子商务的刺激下,农产品物流配送逐渐实现了转型升级,但是产业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B2C模式下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文章对B2C模式下农产品物流配送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指导。
2传统农产品物流配送现状分析
农产品物流配送是以农产品为对象,基于物流配送将农产品从田间送到消费者家里的一种流通模式,它不仅能够提升农产品物流效率,减少社会资源浪费现象,控制配送运作的成本,以此带来农产品附加价值的增长;还能够提高农民群体的收益,对农业的社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传统的农产品配送需要从多方面对物流配送网络构成、配送流程等进行科学系统地分解。国内常用的是采用“多对多”的方式进行商业活动,农产品供应链由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地供应商—加工企业—销售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六个环节构成[1]。其农产品供应链如图1所示。
2.1农产品存在高损耗率现象
由于农产品具备特殊的生物属性,使得农产品在运输、存储、加工环节中极其需要保鲜防腐的工作,倘若操作不当,将易导致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存在高损耗率。据国内外研究数据可以了解到,国内生鲜农产品在运输、配送、存储环节中会产生25%~35%以上的损失率,与此产生鲜明对比的是西方国家的货损率不足5%[2]。
2.2农产品物流配送中间环节多,配送效率低
传统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会出现众多中间商、运输机构、菜农等多个环节,多环节流通会延长物流具体运作时间,不仅让物流配送成本费用变高,让农产品配送的效率无法满足要求,部分易腐败的农产品还可能会在物流过程中因变质而无法销售[3]。
2.3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农产品与普通产品不同,对温度、环境等要求较高,农产品物流配送具有特殊性,需要相关的设备进行保障,比如冷库、冷藏保鲜柜、冷藏车等。在配送的过程中应当做好农产品保鲜以及减少农产品运输损耗,确保冷链物流配送的科学性。但是,从目前的农产品物流配送现状来看,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基础设备较落后,这导致农产品在配送的过程中损耗较大,产品不新鲜,给农产品物流运输带来了较大的困扰[4]。
2.4不重视信息系统建设
传统农产品配送过程中由于市场有限、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企业对信息系统建设不够重视,使供销双方信息不对等,无法及时反映市场供需情况。
3B2C模式下农产品物流配送现状分析
电子商务可释义为采用互联网络作为交易媒介而开展的商贸活动。电子商务可以打破市场区域性销售限制,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买到世界各地的农产品,在无形中飞速拉动消费需求增长。现在众多农产品企业都已开展网上业务,可利用电商平台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产品的推广宣传,快速配货到家。为了保障品质,产品配送时间一般控制在1~3个小时,消费者收到货后可以采用现金、银行转账、支付平台等多种方式进行支付,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3.1B2C模式下农产品物流配送的优势
通过与传统配送方式的比较分析,B2C模式下农产品物流配送的优势包含以下三个层面。
3.1.1物流过程缩短原有物流配送方式存在周期过长的特点,需要经过生产方—产地批发市场—销售地批发市场—超市—消费者等多个环节。现有的物流配送工作主要涉及3个主体:生产者—电商配送中心—消费者,这种方式可以快速满足现代消费者差异化需求,极大程度地缩短了物流中介环节,有效地控制降低配送费用。
3.1.2信息交流水平高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取消诸多中间操作流程,农产品企业可利用网络、电商平台等渠道建立起农民、生产企业、中间商、销售商之间的物流供应链,企业可对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实际管控操作,通过信息化农产品交易为所有客户和消费者提供便捷的服务。这种模式既能够让生产方及时、精准掌握消费群体的需求,同时也能够让消费群体快速全面的掌握产品的信息资源,建立起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为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供必要前提和条件。
3.1.3能降低经营成本从整体层面进行分析,电子商务的产生会从综合层面上缩短农产品配送流通进程,能够让消费者更快获取所需的商品,由此极大程度减少农产品物流费用支出,显著提升物流的效能。
3.2B2C模式下农产品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
B2C模式下农产品物流配送虽有上述的诸多优势,但在实际运作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3.2.1难以缩短配送时间并按时发货消费者在网站上购买农产品,主要是为了节约出门购物的时间,期望在家就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所以,消费者一般期望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产品配送到家。但由于很多企业配送都是按照下单顺序的先后、车辆配送路线、客户购买金额等因素来安排送货时间,如果出现订货高峰期,企业没有科学规划配送路径和模式,就会导致客户无法及时收到货物,消费者的满意度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降低。尤其是,配送到最后几户的时候,产品由于长时间的运输和堆压,可能导致卖相不佳,变质、腐坏等现象出现,这样就会造成消费者心理预期的落差,好评度下降,影响企业信誉度。
3.2.2很难科学合理的控制成本电商客户大都是个体家庭用户,不规则的分布在城市不同区域,这就导致配送点多、广、散,物流配送难度剧增。企业如果不重视这个问题,易造成农产品配送运输成本不断增加,不利于提高企业运营效益。
3.2.3难以有效协调工作企业在物流配送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如下问题,一些汽车装载使用率高,另一些汽车装载使用率低,此种现象会导致汽车总体装载量使用效能差强人意。还有可能出现如下问题,譬如一辆车完成现有物流工作后,又接到周围区域配送任务,就需要重新取货后或者指派其他车辆进行物流工作,这些会造成企业车辆运力浪费,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4解决B2C模式下农产品物流配送问题的对策
要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考虑如何解决B2C模式下农产品物流配送的问题。
4.1建立快速反应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
要根据农产品电商企业所在地的自然情况、供需分布情况、交通设施情况、劳动力条件等对配送中心选址进行全面分析,预估未来物流配送中心的规模和配送量。要建立快速反应的配送中心,就必须实现农产品的集中存储、管理、包装、加工、运输,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配送线路将货物分配到各个需求点。企业可以通过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将线上交易与线下配送业务紧密结合起来,有效整合企业供应链和物流资源,使配送服务能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寻求节约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之间的平衡。
4.2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首先,要明确企业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指导作用,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同时要与生产者开展紧密的交流,创建并优化农产品质量安检体系,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进行安全把控,以此保障商品的质量。其次,要提高农产品食品质安管理控制力度,重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从源头解决消费者关注的质量安全问题,同时全程采取可追溯质量安全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禁止未达指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力求建设绿色安全的物流配送系统。
4.3优化企业物流配送流程
将企业配送工作专业化,可以有效提升整体经营效率。企业可利用计算机程序及时进行配送订单检查、汇总订单、打印订单、发出出货指示、安排配送运输等一系列流程操作。配送中心对货物进行挑选、分拣、包装、发货检查,看是否有疏忽遗漏或者其他产品质量问题。产品查验无误后,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分析不同的客户、不同的产品的特性安排组合搭配装车,配送时按下单先后顺序和系统预先规划好的配送路径送达客户手里。总之,配送流程的优化必须从整体出发,依赖计算机和电子信息技术,实现最简单、便捷、精准的物流配送流程。
4.4不断优化企业农产品物流配送线路
针对配送车辆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单位配送成本高、车辆平均负载率低等问题,企业可以选择对目前的物流配送路径进行优化,对农产品物流配送路线重新进行设计。通过优化配送路径,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解决公司物流配送成本过高的问题,还可以加强企业物流配送运作的时效性,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利润。
农业物流配送范文2
关键词:农产品;网络营销;配送
网络经济的出现推动了我国很多产业的发展。农业也不例外。特别是随着电子商务不断地渗透到不同行业内部。电子商务模式不仅仅效率快、便捷以及成本低等方面的特点深深影响了其他企业的经营,并为他们营销活动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活力。但是现阶段,绥化地区农产品的营销以及配送方式还处于传统的初级阶段,其整体供应链长,信息反应速度慢,环节众多,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渠道不完善,物流配送管理不善以及薄弱等。同时,绥化地区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能力、信息传递速度以及信息共享程度都是非常小的,这些都对绥化地区农产品网络营销以及配送经营发展造成了很多的影响,导致网络信息扭曲以及失真。特别是现阶段消费群体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需求样式页越来越多样化。原来农产品的营销以及配送方式都是无法满足现有消费群体的需要。为此,现代化农产品网络营销以及配送开始出现,保证了现代化农产品经营管理进一步突破和发展。
一、 农产品网络营销与物流配送定义
(一) 农产品网络营销概念
所谓农产品网络营销则是农产品在整个营销过程中依据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对农产品的信息内容进行有效收集、整理,依托现代化物流配送技术,不断地拓宽了网络营销渠道模式,从而可以提升农产品销售形象,促进农产品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交流频率以及服务模式,加大农产品销售的营销模式。
(二) 农产品物流配送定义和分类
所谓农产品物流配送则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内容和特点,农产品可以在配送中心、大型批发市场以及连锁超市、农贸市场等集散基地所实行的农产品加工、整理、分类、装配等配送活动,从而将农产品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其中农产品物流配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农产品供应商配送;二是农产品超市连锁配送。其中农产品供应商配送则是农产品供应企业、批发商等将农产品配送给政府机关、学校以及社区等这些类型的组织型消费者。农产品超市连锁配送则是指农产品配送企业或者连锁机构将农产品配送到其下级的不同分连锁机构或者组织的过程。现对于企业物流整个流程来看,物流配送属于物流流程的最后阶段。该阶段直接针对的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并服务于他们。为此,无论什么类型的企业,他们物流配送系统功能以及服务水平比较高,则将会直接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的需要。
二、 绥化农产品网络营销与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营销服务体系不完善
绥化农产品现代化信息服务水平不高,其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产品网络营销信息化平台不完善、网络信息网站不健全,这只能为农户提供简单的服务类型,缺乏相应的技术服务的指导和信息服务向导;农产品信息化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低下;信息指导技术缺乏相应的动力。另外,绥化农产品网络营销层次过多,从生产层服务、流通层服务以及消费层服务等都有很多层次。这些层次缺乏统一协调性。且绥化农产品批发市场服务层次不健全,各个流程信息化程度不全。
(二)农村网络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
绥化农产品网络信息水平不高,信息不对等,信息滞后等等。虽然绥化当地政府对农产品信息化基础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其农产品信息化基础环境也是难以满足绥化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的需求。特别是绥化地区农产品企业无论是计算机还是信息化技术水平都不是很好,无法有效实行农产品网络营销。现阶段,绥化农产品网站比较少,不足全国1%。这些网站也无法提供网络信息化服务和技术内容。绥化绝大多数的农村会使用网络来获得相应信息水平不高。实际上,我国会使用网络信息服务或者技术的人才多数都是集中在经济发展的地区,如北京、浙江等地区。基本上,我国经济发达国家网络信息技术基础比较好,而东北地区农村网络营销技术基础薄弱。东北地区都是无法满足网络营销基础网络设施。另外,绥化地区上网费用比较高,网络基础设施不足。这些都是农产品网络营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落后
农产品作为实体性产品,其物流配送则是非常重要的。且农产品网络营销也是需要强大的物流配送系统现阶段,我国多数物流企业都是配送那些不容易腐败的产品。而绥化地区农产品物流水平还处于传统阶段。基本上,绥化地区农产品网络物流配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因为绥化地区农户非常分散,其生产能力页比较小。为此,他们难以将农产品进行集中收集和分散配送。二是因为农产品属于容易变质的产品。这些农产品的运输过程则需要较高保鲜设备和技术。但是现阶段,绥化地区农产品物流体系不健全,农产品物流企业配送能力不强,配送效率不高。这些问题都是严重影响了绥化地区农产品网络营销活动。
(四)农产品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建设滞后
绥化地区农产品物流各个环节不健全,整个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比较低下。为此,首先从农产品物流生产环节上来说,由于我国农户比较分散。他们对信息的了解都是来自传统的方式,尤其是那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其次,绥化农产品价格方面,农产品企业对信息获得都是依据渠道商或者同行业的信息传播。但是他们极少依靠网络传播信息平台或者网络媒体等。另外,对农产品批发商来说,其对信息供给需求或者价格方面信息了解也是非常少。批发市场比较凌乱,缺乏相应的信息平台。虽然有些批发看上已经应用了相应的库存信息、财务信息等相关的软件,但他们获得信息技术的能力比较低。再次,绥化地区农产品流程过程信息不畅通,将导致了农产品在整体运输过程中出现障碍,增加了农产品网络营销过程的发现。最后,绥化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不完善。绥化地区农民都是依靠传统的方式来获得物流信息,来自政府、农业行业以及网络信息途径比较少。这样情况都是无法为绥化地区农产品网络营销以及配送提供良好的信息基础。
三、绥化完善农产品网络营销与物流配送的对策
(一)加强农产品网络营销服务体系
农产品网络营销服务体系则是用来服务农产品生产、交易、流通以及消费等全部服务过程与平台。因此,首先绥化地区政府需要极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并积极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户有效联系。其次,绥化政府需要引导龙头企业与中介企业进行有效合作,实现龙头企业规模化发展。再次,绥化农产品应该建立农产品虚拟批发市场,以大型批发市场为轴心,实现批发市场间的联盟和信息共享,努力提高各参与的批发市场间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协同商务。创新方式,实现批发市场间的联盟或联合。
(二)注重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绥化地区应该加强网络基础设备建设,实现绥化农产品网络营销物质基础。对于绥化农产品网络营销来说,加强农产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网络营销的基础项目。现阶段,绥化地区农产品网络基础非常薄弱,政府则是需要加大农产品网络基础建设强度,积极地为农村农产品网络信息的建设。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大对农产品信息化提供有效服务,实现农产品销售和经营。另外,绥化地区政府还需要引导农产品民间资本不断向农产品地区网络建设,进而鼓励农业主或者农户资金充足,为建设农产品网络基础服务提供基础。
(三)加强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绥化地区需要加强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加大物流配送能力。农产品如何更好地将其传送到消费者手中是非常关键的。为此,绥化地区要想加大农产品物流配送建设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政府需要健全农产品批发以及流通农贸市场,尽量优化物流配送体系。农产品还需要运用各种批发和农贸市场,利用第三方物流技术实现农产品有效配送。二是依据农产品易腐败等方面的特性,农产品物流配送则需要注重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还需加强农产品物流合理规划和设计,使用农产品保鲜技术和手段,保证其产品可以新鲜上市。
(四)提高农产品物流配送信息化水平
绥化地区若是没有先进物流信息化体系,则就难以更好地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活动。为此,绥化地区则需要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信息技术,加强对农产品物流配送的网络信息建设,提高网络信息服务质量,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首先,绥化地区政府需要构建农产品交易平台,电子商务网站,为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服务提供全套的物流信息服务,提高农产品贸易效率水平。另外,绥化地区农产品物流信息建设还应该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如建立出虚拟化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系统。绥化农产品利用网络供应链技术,实现农产品从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到零售商提供了很多客户网络信息,实现供应链信息共享,从而降低农产品供应链成本。(作者单位: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汝宜红,宋伯慧.物流配送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67
农业物流配送范文3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利民、便民、富民”为宗旨,发挥全程全网的网络优势,百年邮政的信誉优势,品牌优势,以及信息流、实物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的功能优势,坚持诚信第一、服务第一、质量第一、方便第一,依托农村邮政支局(所),结合实施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标准化邮政“三农”服务站,大力发展农资、日用品配送分销,积极做好服务“三农”工作。
二、发展规划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把握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为农村经济服务的发展方向,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在市邮政局的正确领导下,年月18日,县邮政局成立服务“三农”办公室。为了使农资产品物流配送能够长期有效的实施下去,通过改建农村邮政支局(所),扩大服务功能,年第三季度将建立城、金山、奎洋、书洋四个邮政支局邮政服务“三农”物流配送中心,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建成10个村级邮政“三农”服务站。年底累计建成6个支局邮政服务“三农”物流配送中心,建成30个村级服务站。建立健全以市邮政局为龙头,县邮政局为指导,乡、镇邮政支局为支撑,村级邮政“三农”服务站为平台的邮政服务“三农”体系。
三、经营组织
1、经营方式:目前主要选择农药、肥料作为配送产品,并逐步介入日用品,以现有的区域性规模,农资产品为切入点,逐步介入推销新型产品,采取上门营销入户征定、送货上门、连锁配送等方式。要货方式自下而上,层层上报,以销定供,供货方式由厂家直接或县邮政局速递物流部运送到支局配送中心,再由支局物流配送中心配送到村级服务站,实行统一标识、统一经营、统一价格、统一渠道、统一服务、统一管理的“六统一”。
2、网点设置:为了使农资配送业务能够长期有效地发展下去,在业务发展起步阶段,目前我局选择金山、书洋2个邮政支局做为经营试点,然后随着条件的不断成熟将在全县范围内铺开,最大限度地全方位服务“三农”。
村级服务站选择场所有方便农民往来的三间用房,分别为产品展示,可食用产品的储放,非食用农资的储放,总面积在60平方米以上。经营者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家庭具有一定经济实力,讲信用,能真诚服务。
邮政支局物流配送中心,村级服务站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悬挂统一的标识牌、服务流程、岗位职责等。
3、组织形式: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邮政局于月28日成立县邮政服务“三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同时成立县邮政局速递物流部,直接管理支局配送中心,支局配送中心管理村级服务站,邮政支局配送中心的选定由县局速递物流部负责考察确定。村级服务站由当地邮政支局负责挑选,考察上报县局速递物流部审批。
四、服务组织
(一)组织领导
县局领导班子负责理顺协调关系,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对邮政服务“三农”的支持,创造邮政服务“三农”,开展农资物流配送良好的外部环境,突出合法地位和品牌效应。
(二)服务范围
村级服务站对农户开展农资、日用品征订、配送分销;代收电信费、代售话费充值卡、代办邮政业务、代收报刊、邮件、质押贷款认定等业务。
(三)服务措施
1、村级服务站开展农村物流配送分销服务,将优质的种子、化肥、农药、饲料等物资送到农村的田间地头,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征订到农户,配送到家门,服务到回头”。配送的农资产品重点是国家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和农业部门重点推广的生产资料等。农资配送分销要确保产品质量,结合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为推广和应用农业新技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供方便快捷通道和直接服务,推进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和发展。
2、发挥邮政储蓄吸纳农村闲散资金,为农民、农业提供储蓄、小额贷款、汇兑、绿卡缴费、送款等业务,反哺“三农”的服务功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建立信息平台,提供信息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网站,收集服务“三农”的各种供求信息,推进农村农民的信息化进程,充分利用中邮广告、商业信函、邮资明信片等信函广告媒体,以及邮政183网站,积极宣传推介当地农村的各种名优特产品,架起农产品通向市场的桥梁,开展“报刊图书进村、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在农村集市、节日,组织党报党刊、农业科普图书、中小学书刊流动服务,传递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与县镇农业技术部门联合举办农业科普宣传活动,组织有关人员走进农村,深入农户进行农业种植技术指导。
4、提供代办服务,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利用邮政“三农”服务站大力开办代收电话费,代售话费充值卡、代办保险、薪酬等各类代办业务,更好地方便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与公安、计生等部门合作,为农民群众和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办理居民身份证及其它证件,婚育证明及出行票务等速递服务。
五、管理制度
1、经营管理:县局速递物流部对市场调查、营销策划、营销组织、营销宣传、营销实践,按月定期评估、考核。全县所有邮政支局物流配送中心和村级服务站必须实行年、季、月的方针目标管理,内容包括项目、项目值、完成标准、完成时间、责任人,做到有跟踪、有落实、有评估,并明确下一步的工作要求。
县局速递物流部对支局物流配送中心,支局物流配送中心、对村级服务站,按月定期召开专题服务“三农”分析会,对各村级服务站的服务质量情况进行动态分析,成效总结,情况通报,经验交流,提供业务指导,业务培训,农技、农资相关信息。
农业物流配送范文4
关键词:齐齐哈尔;绿色农产品;物流配送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1-0041-02
我国是农产品产量的大国,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主要体现在销售市场。消费者提出的多类化、绿色化、新鲜化等消费需求,给农产品物流流通带来了很高的要求[1]。然而,绿色农产品物流资源的浪费以及运行效率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市内多数是以家庭式自营为主的运输体系,该体系过于分散,是导致运行效率不高、行内竞争加剧的主要因素。同时,农产品流通的不足,在于中间环节过多、信息不畅、物流手段陈旧、效率低下等,这限制了齐齐哈尔市的绿色农产品物流的整体发展[2]。齐齐哈尔市农产品物流配送主要采用中心市场配送模式,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从过去的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农产品市场,出现了该如何连接小农户、大市场等问题。这种陈旧的方式已不再适合当今农产品配送的发展,更不是产业化的进步,也不符合当前的消费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生产要达到规范化,就要从根部抓起,努力提高个体农民自身的理论水平,减少对生产专业户的限制。体制创新和交易成本理论表明,当现有的系统无法实现潜在利润时,就会被一个新的系统制度所取代。
目前,物流配送模式的劣势依然存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配送的农产品品种较为单一,已无法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除了当地生产的大众类农产品外,一些反季节性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也在逐渐增加。而由于实物资产、人力资本、特定用途资产这三方面的投资少之又少,所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资产专业性程度较低,不利于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最终导致齐齐哈尔市农产品物流的滞后[3]。至于引起这些严重后果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设施技术的落后直接导致成本的增加,物流的技术和设施水平都被物流的基本设施所带动着;此外,现在大多数农民还在采用自营的物流配送模式。这些都形成了巨大的物流压力。无论是产品的种类还是品种,都导致了物流的难度和风险,降低了农产品的物流组织化程度。相对于工业而言,它具有着一定的季节性和周期性,这就会给包装和运输带来一定的特殊性,再由于组织化管理水平低,缺乏控制和制约的条件,使得其供应能力弱,不能达到一定水平。农产品物流交易模式选择是参与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应该考虑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在建立供应链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让各个参与者获得利益[4]。
(一)第三方配送模式
绿色农产品物流配送专业化、经营化,每次任务都是独立承担一种或多种的配送任务,甚至是全部投入的流通模式。该模式对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要求高,对整个物流的资源整合能力强,并且服务于整个物流网络及信息系统,有很强的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并大量增加了增值服务和范围,是物流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是从传统到现展的动力。
(二)物流配送模式的政策建议
1.加强农产品配送的设施和技术
作为新兴行业,却相对不成熟,在齐齐哈尔市,农产品物流业势必需要强大的国家和市政府的支持。齐齐哈尔市能尽快达到先进的现代化物流水平,离不开政府财政的支持。有法律法规做后盾,就可以营造有利的、可持续的环境。但是,宏观物流政策的不到位,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就决定了城市的现代物流系统发展不足[5]。发展是和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分不开的,因此,应该根据实际用途,一步一步建设。
2.发展并创新农产品的物流主体
至于积极创新农产品物流配送组织模式,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及消费者的需求层次都有所差异,因而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水平也有所不同。必须将传统的农业转化成现代化模式,将大多分散的农户进行有效的整合及优化,对他们进行组织化的培育,逐步达到多方向、多元素、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的流通模式。在多元化的主体流通之间,进行有效的联合,来使农产品的流通企业和生产基地之间突破传统流通领域的局限[6]。
3.打造良好的农产品物流配送环境
向发达国家的流通体系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勇于对农产品配送进行资金投入,明确政府在农产品市场中的地位与作用,努力为各类物流主体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通过创新配送经营模式,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尝试变换种类的配送,为满足社会供应而不断挖掘,增加配送的服务项目。
参考文献:
[1] 朱力.基于第三方物流的农产品供应链利益分配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1.
[2] 赵淑雯.齐齐哈尔市农产品物流发展问题分析[J].商业经济,2010,(22).
[3] 宋华.物流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出版社,2010:41-42.
[4] 侯文英,余晓东.农产品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决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6).
[5] 李艳军.美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对我国的启示[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6] 钱廷仙.农产品销地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优化探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0,(4).
农业物流配送范文5
关键词:连锁超市;生鲜物流配送中心;农超对接。
“菜篮子工程”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一般情况下,蔬菜从田间地头到老百姓的菜篮子里所经历的流通环节多,物流成本高,并且蔬菜损失量大。因此,近年来政府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工作,鼓励蔬菜种植户将种植的蔬菜直接送进城里大型的连锁超市。随着超市越来越成为市民购买蔬菜的首选,连锁超市开始发展生鲜物流,很多大型连锁超市纷纷建立自己的生鲜物流配送中心。“生鲜是大卖场的灵魂和生命力”,湖南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王填说,“建立生鲜物流配送中心,可通过集中采购、生产来严格控制商品的安全关,客观地抑制价格上涨,提高商品附加值,最终实现企业自身利润创优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1 生鲜物流配送中心的含义。
生鲜物流配送中心是指从事蔬菜、水果等湿商品的分拣、加工及配送等物流活动的场所,以冷链物流形式为主。连锁超市建立的生鲜物流配送中心主要为超市所有门店提供蔬果、肉禽、水产、净菜等冷冻、冷藏生鲜食品,实现商品采购、加工、冷链配送功能。生鲜配送中心不仅仅是“转运”“配送”的承担者,而应该是把在门店的若干统一性工作集中到配送中心来进行,接受各个门店的订货计划,集中分拣、加工,并按不同门店的要求进行配货,通过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来产生经济效益。
2 连锁超市发展生鲜物流的必要性。
2.1 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欧洲,家乐福、麦德龙等零售商的生鲜农产品的 80%来自农产品基地;而目前我国超市销售的农产品从产地源头、从合作社直采的生鲜农产品比例还不到 10%[1],可见我国连锁超市对农产品销售的促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生鲜物流配送中心的规模化直购,稳定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减少了流通环节;生鲜物流配送中心的差异化需求,通过消费市场引导农民的生产,优化了商品的结构。农业部调查显示,“农超对接”使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流通成本降低 20%~30%,农产品销售价格提高了10%~20%,超市采购成本降低了 10%[1]。
2.2 满足消费者对生鲜食品的安全要求越来越多的市民宁愿支付更高的价格去大型连锁超市购买蔬菜等生鲜食品,原因在于他们认为连锁超市具有更加完善的生鲜食品安全控制措施。生鲜物流配送中心通过严把采购质量关,拥有低温储存和配送设施,有效地控制了生鲜食品从采购至配送再到门店的全过程环境管理,从而保证生鲜食品的安全性,满足了消费者对生鲜食品新鲜和安全的要求。
2.3 提高超市的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在逐步改变,对商品多样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生鲜物流配送中心因具备流通加工功能,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具有企业特色的生鲜产品,实现生鲜食品经营差异化,解决目前超市经营商品结构严重同质化、缺乏个性化等问题。通过提供多样化产品,提高超市的顾客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2]。
配送中心流程示意见图 1。
生鲜物流配送中心对所有门店的生鲜食品进行集中管理,可以从整个物流过程降低商品的成本,提高利润空间[3]
。集中采购,以降低采购成本;集中储存,通过信息系统在最短时间内及时将各种所需商品送至各连锁店,提高了各连锁门店的库存服务水平,降低了总库存成本;集中加工,不仅提高了各种加工设备的使用效率,而且减少了库存损耗,降低了商品的单位成本;集中配送,减少总运输里程,降低总运输费用。生鲜物流配送中心能够有效提高生鲜商品利润水平,提高超市的竞争能力。
3 连锁超市建立生鲜配送中心的作用。
连锁超市通过建立生鲜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实现蔬菜原产地采购,不仅可以提升采购的谈判能力,而且有利于从源头上控制商品的品质;集中分拣、加工不仅可以降低各项物流成本,而且实现门店销售商品的多样化,从而提高超市的服务水平。
3.1 促进生鲜品类管理水平,提高品牌形象。
品类管理是把所经营的商品分为不同的类别,并把每一类商品作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基本活动单位进行管理的一系列相关活动,以数据为基础,对一个品类做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决策思维,强调向消费者提供超值的产品或服务来提高企业的营运效果。
品类管理主要进行商品款式选择、组合、定价、摆放和促销等优化管理工作,从而增加品类的营业额和利润。生鲜物流配送中心统一管理各门店的销售信息,这为生鲜品类优化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数据,正确地决策出更迎合消费者需求的商品及商品组合,有利于挖掘出品牌产品。同时,连锁超市通过生鲜物流配送中心实行生鲜商品原产地直购,与供应商建立了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是利益共同体。因此,连锁超市会引导农民根据消费市场的需求进行科学地种植和生产,加大超市品牌产品的种植和生产[4]
。连锁超市通过建立生鲜配送中心可以有效地促进品类管理水平,提高超市的品牌形象。
3.2 推进物流标准化管理,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生鲜食品的品质和规格千差万别,在流通过程中缺乏规范化管理工作,严重影响了生鲜食品的物流配送效率。生鲜物流配送中心的规模化运作要求生鲜食品必须实施标准化管理,包括所采购商品的质量标准、规格标准、收货流程、验收标准、包装标准、加工标准、销售标准、赔偿标准等一系列的操作管理标准。商品的质量标准和规格标准可由生鲜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双方共同完成,生鲜配送中心甚至可以给予供应商一定的技术扶持与资金扶持,如配送中心可以和农民共同研究白萝卜的种植技术,保证种植出来的白萝卜同一规格,每个 0.5 kg。商品的质量、规格、包装标准等统一后,收货流程可以大大简化,配送中心的运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生鲜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可以很好地推进连锁超市的物流标准化管理工作。
3.3 降低各项物流成本,提高连锁超市的盈利水平生鲜物流配送中心在配送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进行规模化运营降低了各项物流成本。
统一进货、规模采购大大降低了生鲜产品采购价格和运输费用;统一规模化加工,充分利用了加工设备,降低了单位商品的加工成本,而且减少了加工设备在数量上的投资;集中配送,降低了分拣和配货的人工费用、运输费用等;统一订货,有效地控制了配送中心和各门店的商品的库存,降低了库存总成本。另外,因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了商品的损耗成本,配送中心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物流过程中的各项物流成本,提高连锁超市的盈利水平[5]。
参考文献:
1、陈岳峰.“农超对接”欲全国推广“三农”问题或可破题 [J] . 中国商贸,2009 (14):34-36.
[2]张文汇. 我国连锁超市的物流配送现状及对策 [J] . 华章,2011 (15):34.
[3]崔运玲. 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的发展趋势 [J] . 企业导报,2011 (9):143.
农业物流配送范文6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历程;农产品
一、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历程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经历了供销社――集市和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
计划经济时期,供销合作社按照国家和政府的意志对农产品进行统购包销,是组织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它由总社、包括省、市、县级社在内的联合社和乡镇一级的基层供销社组成,所以是一个上下连接、覆盖城乡的全国性流通网络,在当时起到了连接城乡市场、促进城乡物资交流的作用。
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同时,城市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1991年,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的通知》提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流通体系。1992年,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市场开始发挥其资源配置作用,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供销社决定农产品流通、连接城乡市场的作用逐渐弱化。自此,农产品开始大量涌入农产品批发市场,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数量和规模都成上升趋势。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壮大,使得大量农产品进入以零售为主、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集市或农贸市场。随着经济的繁荣,集市和农贸市场的管理和发展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例如基础设施落后存在安全隐患,场内规章制度不健全,对保鲜、保活、卫生检疫等方面不够重视,交易秩序混乱等。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强化农产品市场管理、规范农产品流通秩序。与此同时,随着对自身健康及食品安全的不断重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去超市买菜。所以,农产品进超市,以及对农贸市场进行超市化改造,成了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以上传统的农产品流通中,流通渠道过长,物流技术落后,信息化程度低,已经不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所以农产品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优势在于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随时进行跨区域交易,扩大了农产品流通渠道,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节约交易费用,提高了交易过程中的信息化程度。
然而农产品电子商务也存在不足之处。在农产品电子商务条件下,市场上依然存在销售品质低劣农产品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无法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农村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使农产品回归农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只要电子商务贸易主体或者贸易对象涉农,就可称为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可以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准确对接,消费者能够充分了解生产者的情况,进行农产品质量追溯,同时也对生产者起到监督的作用。从供需角度看,一方面市场上对高品质的农产品需求量大,另一方面,高品质农产品供给又不足,低劣农产品充斥其中。2015年11月10日,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也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进行改革,提高竞争力。农产品电子商务对“供给侧”的疏忽,造成了高品质农产品需求难以满足的困境。农村电子商务使得生产者准确获取消费者需求信息,按照需求量组织安排生产,能够实现供需平衡,恰恰迎合了“供给侧改革”。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电子商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也较为成熟。国外关于农村电子商务研究主要包括发展现状研究、商务模式的研究和物流供应链的研究等。
1.发展现状研究
英国学者Warren和Martyn(2004)通过对本国农产品电商的调查,提出本国农产品电商普及缓慢,农民对网络的使用率太低。希腊学者N.Manouselis、A.Konstantas、N.Palavitsinis、C.Costopoulou和A.B.Sideridis(2009)通过对希腊农产品电商市场的抽样调查,并对产品、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希腊目前的农产品电商发展趋势较好,农产品企业相继出现,但其提供专业技术和知识支持等服务太少,电商的基础设施在乡村地区还不够完善,与国际接轨仍有困难。
2.商务模式研究
美国学者Ivanic(2001)指出,农产品贸易依托互联网进行,让销售方式得到了根本改变。美国学者W.Wen(2007)以知识管理为基础,对农村电子商务模式进行创新。澳大利亚学者Molla(2011)对澳大利亚农业通过电子商务的平台进行交易的方式做了研究,并指出了澳大利亚农村电子商务存在信息处理系统不完善的问题。伊朗学者A.Ali(2011)分析了伊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情况,并以此创新了伊朗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
3.物流配送和供应链研究
英国学者H.Renting(2003)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助于通过对农产品供应链的追溯来进行农产品质量追溯。美国学者Wooseung Jang等(2009)通过构建农村中小企业物流模型,证明了中小企业发展合作社有助于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Ruiz Garcia等(2010)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对农产品供应链进行搜和跟踪,将更有助于了解农产品的物流情况。瑞典学者Techane(2011)在农产品电子商务条件下,对食品供应链的网络集成化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
从国外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在准确把握本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商务模式创新,目前更多地是进行物流配送和供应链的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整体来说稍有滞后,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商务模式、案例研究、现状与对策、平台建设、物流配送等五个方面。
1.商务模式研究
杨静等(2008)将农村电子商务分为P2C2B、B2B和P2G2B(P 为个体农户,C是农业协会或合作社,B为涉农企业或大型超市,G是政府)三种模式。侯晴霏(2011)认为农村电子商务的三大要素是商务模式、物流模式和运营平台,并提出区域对区域、区域对商家和商家对区域三种以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叶秀敏(2011)按照交易主体分类,认为当前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可以分为A2A模式(人与人)、A2C模式(人与消费者)和 C2C模式(个人卖家与个人买家)三种。韩剑鸣(2013)提出P2G2B(农户―政府―农产品需求部门)和B2B&C(农业生产企业―农产品需求企业+个人需求者)两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郭承龙(2015)提出由核心单元(运营单元、美工单元、客服单元、推广单元和配货单元)、紧密单元(生产单元、仓储单元和采购单元)、辅助单元(电商协会、融资单元、培训单元)等组成的农村电子商务共生系统结构,并根据这种共生结构将农村电商模式划分为寄生模式、非对称模式、偏利模式、对称模式和一体化模式等。
我国对于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研究的局限在于一是没有形统一的标准化的模式分类,二是提出创新模式之后很少进行可行性分析。
2.案例研究
有学者以某一地区为例创新了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吴晓萍(2010)对安徽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安徽电子商务发展的创新模式,一是组建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把农民、企业、市场、社会有机结合的绿色产业链模式,二是农业龙头企业自建特色网站模式。赵蕾等(2012)以石家庄市为例,介绍了石家庄市实施农超对接的情况,认为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农超对接是石家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一种新型模式。
还有人总结了典型的“自上而下”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2010年,中国社科院信息中心与阿里研究中心通过对江苏睢宁沙集镇的调研,首次提出“沙集模式”。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2010)指出,“沙集模式”指的是个体农户自发地使用电商交易平台进行家具的交易,获取收益后吸引其他农户复制该行为,带动家具制造及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由此促进了整个农村的全面发展。马凤兴等(2013)总结出在北山狼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带领下,农户网商成为北山狼户外用品的分销商,注重打造“北山狼”自有品牌的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北山模式”。郑春峰(2015)进一步对浙江义乌“青岩刘模式”进行总结,得出“青岩刘模式”是网商形成区域联盟,以提高对上游批发商的议价能力,保证产品低价格的竞争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吸引相关配套产业加入市场经营。
上面三种典型的农村电商模式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农民最先自发组织起来的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不同之处在于“沙集模式”和“青岩刘模式”品牌意识差,商户分散经营,而“北山模式”则相反,因而更具竞争力。
3.现状与对策研究
于小燕(2009)从我国农民上网用户比例很低且尚缺乏对网络信息的认知、农副产品物流滞后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并提出大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加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发展特色品牌农业等对策。张健(2009)分析了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指出要想加快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需要大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等。陈亚洲等(2011)认为农民电子商务意识不够,基础设施薄弱,且多数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服务效率低,由此提出了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力,农户、政府、企业三者之间共同协调配合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建议。徐芳(2012)从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所处的信息环境、农业自身存在的缺陷和政策、法律等软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认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农民的积极参与,需要市场和技术的大力支持,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
可以看出,为了突破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困境,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国内文献大多只是分析现状,查找原因,然后提出相应对策,并没有对对策实施的效果进行实证研究。
4.平台建设研究
孟晓明(2009)指出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分为四种,分别是企业自有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协同电子商务平台和国际化电子商务平台。李红等(2011)提出基于供销社创新农产品供应主体,建设现代农产品流通信息体系,构建农产品、食用品标准体系和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渠道等。张胜军等(2011)分析了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农产品商务信息服务平台、交易平台和人才培养平台在内的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建议。弭凤峰(2014)分析了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基础原理,结合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的实践经验,提出建设以“小超市、大连锁”为特征的新型农村电子商务信息平台。
5.物流配送研究
一些学者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模型进行了研究。文龙光等(2011)针对我国农村地区开展区域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区域客运班车系统的配送解决方案。刘维(2013)在探讨了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几个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新型物流配送模型。吴勇杰(2013)在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分析的前提下提出以邮政为基础在城镇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的物流配送新模型,并指出该模型的不足之处。
另外一些学者从其他角度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进行探索。苏珊珊(2014)对辽宁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进行了SWOT 分析,其中优势是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政策支持提供了便利条件;劣势是农村物流企业规模小,物流信息水平化低,服务功能单一;机会是物流需求量增大;威胁是政策不够完善。刘利猛等(2015)认为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的良性互动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促进农村地区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协同发展,提出了重点建设县级以下物流配送体系等建议。
综观国内文献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研究,可以发现缺少对物流配送模型和物流配送效率等的实证研究。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经历了供销社――集市和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从国内农村电子商务的文献可以看出,尚无学者研究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也没有从发展历程这一新的角度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其他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国内学者对农村电子商务定性研究的多,定量分析的少,不论是从商务模式、案例研究、现状与对策、平台建设还是物流配送方面,很少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目前尚缺乏农村电子商务条件下经济效益的评价、农村信息化测评体系、物流配送效率等的研究。
国内文献主要集中在对电子商务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应用的研究,比如说物流问题,没有关注电子商务在引导农产品生产方面的作用。此外,农产品电子商务只是农村电子商务的一部分,农村电子商务的交易对象是农村商品,例如“沙集模式”中的家具、“北山模式”中的户外运动用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惠及“三农”的不只是农产品,还有其他农村商品。而国内大部分学者都聚焦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忽视了除农产品外其他农村商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作者单位:1.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2.北京工商大学文科实践中心)
参考文献:
[1] 杨静,刘培刚,王志成.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8):117-121.
[2] 侯晴霏,侯济恭.以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J].农业网络信息,2011,(5):5-8.
[3] 叶秀敏.三种模式惠“草根”――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析[J].信息化建设,2011,(11):7-9.
[4] 韩剑鸣.农村电子商务供应链发展模式及定价探讨[J].商业时代,2013,(17):43-45.
[5] 郭承龙.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探析――基于淘宝村的调研[J].经济体制改革,2015,(5):110-115.
[6] 吴晓萍.安徽农村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探讨[J].商业时代,2010,(3):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