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的意见和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垃圾填埋的意见和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垃圾填埋的意见和建议

垃圾填埋的意见和建议范文1

一、简阳市村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场镇卫生垃圾处理费征收基本情况

1、简阳市村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基本情况

村镇环境卫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群众迫切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垃圾一天不清扫,不处理,就会给群众生活带来不便,群众就会有意见。为了使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满意的居住环境,近几年来,简阳市各级都十分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城乡环境整治工程,经过各级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整治工程取得了一定效果,农村场镇环境卫生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群众普遍比较满意,一致反映:这次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不是领导的形象工程,是实实在在的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一项民心工程,是得民心、顺民意的大好事,为群众初步创造了一个清洁、整齐、舒适、卫生、优美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信任度,融洽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卫生意识。今年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更高的创建目标,并把它作为市委、市政府今年的重要工作之一来抓,可见市委、市政府对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重视。从我们走访调查的情况来看:清风乡场镇每日产生生活垃圾1吨左右,垃圾每日清运,该乡为此新建了6个垃圾收集点和1个垃圾处理池;五星乡场镇每日产生生活垃圾1吨左右,垃圾每日清运,该乡为此新建了5个垃圾收集点和1个垃圾处理池;芦葭镇每日产生生活垃圾2-2.5吨左右,垃圾隔日清运,新建了10个垃圾收集点和1个垃圾处理池。

2、简阳市乡镇垃圾处理费征收基本情况

从简阳市物价局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清风、五星、芦葭三个乡镇的场镇卫生垃圾处理费标准是由当地乡镇政府公告执行的,征收标准是(清风:3元/月,芦葭:5元/月,:五星4元/月),征收对象是场镇门市和驻镇单位,征收单位为与乡镇社会事务办签订合同的清洁服务队伍,年度征收金额为(清风:9500--10500元/年,五星:9000--10000元/年,芦葭:11000--12000元/年),征收的费用主要支出是清运垃圾的人工、车辆费用和部分清洁工工资,征收费用的比例为80%--95%。

二、村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场镇卫生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尽管近几年来简阳市各级花了很大的气力,投入了相当的财力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新建和完善了垃圾处理设施,加强了村镇垃圾处理费的征收力度,但是乡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乡镇垃圾处理费征收上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有:

1、乡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布局不合理。

简阳市村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经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得到了明显的改进和完善,但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乡镇垃圾设施建设上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一是乡镇垃圾处理填埋场,在选址上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许多乡镇的简易垃圾处理填埋场都是在本区域范围内选一偏僻的河塘、废弃石场或深沟进行填埋,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有的镇的简易垃圾填埋场只能用1—2年,又要重新选择新的垃圾填埋场址。二是乡镇垃圾收集点或垃圾箱配置没有完全到位,受乡镇财力的制约,一些乡镇政府所在地和商业集中区垃圾设施建设比较健全到位,而离镇区较远的部位,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上就比较欠缺。

2、乡镇场镇卫生垃圾处理费征收难度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场镇垃圾处理费的征收,除驻镇企事业单位的生活垃圾处理费能够大部分收到外,其余由清洁服务单位负责征收的垃圾处理费普遍征收不到位,征收费用的比例为85%--95%,且征收对象只限定为门市,对场镇居民没有征收,没有实现“谁污染,谁付费”的要求,征收不足的部分都要靠乡镇财政承担。垃圾处理费征收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一些门市赖着不交,环卫部门无可奈何;二是居民缺乏交费意识,加之缺乏相应的制约手段和措施,征收不足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3、有的场镇卫生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不规范主要体现为:收费标准制定不够规范,缺乏监督,多为乡镇政府确定,缺乏征求居民意见;有的承包给个人收费,收费行为不够规范;收取场镇卫生垃圾处理费缺乏监督,没有公开收支。

4、场镇卫生垃圾处理经费投入大,导致乡镇负担加大随着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居环境质量大大提高,但要保持这种良好的环境,让群众普遍比较满意,必需实行长效管理,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撑,由于近几年来连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现在乡镇财力普遍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一是乡镇垃圾处理费的征收普遍较少,场镇卫生垃圾处理经费缺口较大,少的乡镇弥补1-2万元,多的乡镇财政每年都要补贴3-5万元,有一定的压力。如芦葭镇今年已经投入十几万元改造市场、硬化道路、清理河道环面广、量大、任务重;二是有的乡镇如清风、五星、芦葭等没有符合“4050”条件的下岗工人,乡镇清洁工的费用都需要乡镇政府支出,增加了乡镇财力负担。

三、意见和建议

1、市政府加大环卫设施建设的指导和经费投入力度简阳市环卫事业经过仅几年的努力,可以说环卫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和完善,但是,由于各乡镇财力不均,环卫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档次也均不相同。建议市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解决各场镇的不配套问题;加强对合理规划环卫设施建设的指导,重点研究解决垃圾处理后的去向问题;规范各场镇简易垃圾处理填埋场,对各场镇简易垃圾填埋场进行全面督查和规范,要求各场镇所选的简易垃圾填埋场要切实选择在距离群众居住地区和主要河流较远的偏僻河塘或深沟,并在周围砌筑拦截坝对垃圾进行拦截,垃圾堆放过程中要铺设废气导排管,对发酵产生的沼气进行排放,定期采取用石灰等杀菌剂进行消毒处理,尽可能地减少二次污染;市上应尽快分片建立统一的垃圾处理厂,尽可能地将各场镇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彻底解决二次污染问题。

2、加强乡镇清洁环卫队伍建设,解决环卫人员经费加强乡镇清洁环卫队伍建设,是搞好场镇环境卫生的关键,市上出台的“4050”的下岗工人在领取相关社保的基础上每月增加150元左右作为乡镇清洁工的办法,解决了部分乡镇清洁工工资,但对于没有符合“4050”条件的下岗工人的乡镇清洁工的费用市政府应统一解决经费,切实减轻乡镇财力负担。

3、进一步规范场镇卫生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

针对场镇卫生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不规范问题,应采取:民主科学决策收费标准,在制定收费标准时应依照收费部门提出制定收费标准的依据、乡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乡镇初审、报物价部门审核”的管理办法;搞好卫生垃圾处理费收支管理,做好卫生垃圾处理费收入和支出公开。

4、广泛宣传发动,强化垃圾处理费征收力度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各场镇的卫生垃圾处理费普遍征收不足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才能确保场镇垃圾处理费能够征收到位,尽量减轻财政压力,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向社会各界做好广泛宣传发动工作,通过广播、有线电视、墙报、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努力营造谁产生垃圾谁付费的良好氛围,提高群众的交费意识;二是加强内部管理,树立环卫人员敬业爱岗思想,切实履行职责,克服困难,收好收足垃圾处理费。

5、探索研究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新思路、新办法

创新运行机制,改进现行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的弊端,是保持良好的村镇环境卫生实行长效管理的关键。简阳市物价局对简阳市场镇垃圾处理的收费曾有过相关政策,但是由于该政策的制订已经过去多年,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对非建制镇的乡,现无卫生垃圾处理收费政策,急需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探索新思路。

垃圾填埋的意见和建议范文2

摘要:湖南省长沙市生活垃圾处理体系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完善,已经初具规模,并能较好的实现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要求。但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垃圾处理量、垃圾成分等因素的影响,该市生活垃圾处理体系也存在着一些发展方面的瓶颈和阻碍。本文从对该市生活垃圾处理体系的收集清运、中转运输、垃圾填埋和综合利用四个环节的现状进行阐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从提高垃圾处理效率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垃圾处理 体系建设 研究

从目前长沙市生活垃圾处理总体情况来看,长沙市能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要求,贯彻和落实有关规章、政策、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九五”计划期间就已经开始结合城市发展实际,科学制定生活垃圾处理的专项规划,“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更是不断加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行管理。通过十多年的努力,特别是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该市已经率先在国内建立了以生活垃圾中转处理场、填埋处理场和填埋气发电厂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所构成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活垃圾处理“三化”的要求。该市生活垃圾处理体系主要由生活垃圾收集清运、中转运输、填埋处理和综合利用四个环节组成。

一、收集清运环节的基本情况及问题研究

(一)收集清运环节基本情况

长沙市区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工作主要由市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局组织协调,各区市容环卫部门具体负责,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厂矿企业、学校、居民小区、市政道路及其他区域产生的生活垃圾的清扫、卫生保洁及收运工作,这也是长沙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来源。其基本流程是,市容环卫部门(或居民小区物业公司,厂矿企业和学校的管理单位)安排保洁人员将生活垃圾人工进行清扫(市内部分道路及二环线基本实现机扫车清扫),收集的生活垃圾运输至区域内的小型垃圾站,再由环卫部门或自运单位将垃圾站中的生活垃圾运送至长沙市第一垃圾中转场。

(二)收集清运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1、运营和管理模式不统一。由于各区政府部门对于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方式的差异,导致各区在生活垃圾收集清运方面的运营管理模式各异,如开福区完全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将全区保洁范围划分为若干区域,采取招投标方式引进社会公司负责,其他各区基本是采取市容环卫部门直接负责清扫运输,同时负责监督管理,而在其他细节方面又有所不同。以上情况导致管理部门在工作部署安排上必须采取差异化方式,根据不同区域的情况进行组织协调,加大的工作难度,同时在各区的结合管理地区,垃圾收运存在一定的混乱局面,如仅相隔一条街,垃圾清运费等收缴标准存在明显差异。

2、垃圾站台、运输车辆等垃圾收运设施设备无法满足城市发展需要。从垃圾站台的情况来看,通过几年来对全市高台式垃圾站台的改造,城区范围内基本已经全部改造为液压提升式垃圾站,方便了垃圾的收集工作,也有利于垃圾运输车辆的装载,但是由于城市区域的不断扩大,过去的一些乡镇并入市区后,垃圾收集处理设施没有及时配套,导致目前一些地方的垃圾站仍以地坑式、垃圾土围等形式存在,既不美观,又不方便,同时还存在一定的环境影响问题。从垃圾运输车辆的情况来看,由于各区对垃圾处理方面的投入有限,造成垃圾运输设备破损率、故障率高,同时由于防漏设施配备不全,沿途洒漏现象还在一些地方存在,造成了垃圾的二次污染现象。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1、统一管理模式,推行市场化运作。从开福区推行生活垃圾收运市场化的情况来看,虽然运行成本有所增加,但垃圾收运的效果明显提高,尤其是行政管理成本大幅下降。特别是通过推行市场化,有效解决了政府部门在垃圾收运环节上“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尴尬局面,有效推进了工作开展。

2、加快垃圾收运设施设备的改造。在进一步加快新扩城区垃圾站等设施的建设和改造的同时,将重点放在垃圾运输车辆的改造上。目前各区的垃圾收运车辆基本是载重为5吨左右的小型运输车,防洒漏等配套设备落后,有必要借鉴广州、上海等先进城市经验,使用载重为10吨左右的带有预压缩设备和防洒漏系统的新型垃圾运输车,既能提高运行效率,又能减少二次污染。[1]

二、中转运输环节的基本情况及问题研究

(一)中转运输环节基本情况

长沙市生活垃圾的中转运输工作全部由长沙市第一垃圾中转处理场负责完成。该场位于开福区洪山桥,东二环与福元路交叉口东北角,作为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配套项目,担负着全市城市生活垃圾的集中压缩转运工作。该项目2003年12月18日正式动工兴建,2005年4月28日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总投资1.65亿元,建设规模为日转运城市生活垃圾4000吨,其工艺是对各收集点送来的生活垃圾采用先进的压缩设备进行预压缩后,使用大型密闭式集装箱转运车(载重30吨)运送至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填埋处理,压缩后产生的污水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整个压缩和转运过程对周边及沿途无二次污染。

(二)中转运输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1、中转运输能力问题。目前长沙市生活垃圾中转量已经达到3000多吨/天,加上长沙县全部的生活垃圾的转运量,实际中转量已经达到3400吨/天以上。而长沙市目前唯一的这座中转场实际设计中转能力为4000吨/日,预计在2012年将突破极限处理能力。

2、垃圾渗沥液处理问题。由于采用压缩工艺,在垃圾压缩过程中将产生大量渗沥液,目前每月达到8000吨左右。根据设计要求,压缩产生的垃圾渗沥液将通过市政管道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但目前该场尚未接通市政污水管网,所有渗沥液均使用载重为8吨左右的专用污水收集车运输至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处理,运输和处理成本较高。

3、机扫车超重影响安全生产问题。由于中转场设计时,其车间引桥设计载重为15吨左右,而目前长沙推行道路机扫,机扫车满载时全车可达25吨以上,对中转场的卸车引桥损坏严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同时机扫车卸载垃圾时间长,影响了中转场的工作效率,是造成目前中转场垃圾运输车辆排队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1、尽快对中转场进行改扩建。由于目前长沙仅一座垃圾中转场,且垃圾处理量迅速增加的压力已经显现,结合实际情况,应尽快对中转场进行扩建,在已经预留土地上尽快新建卸车平台和压缩车间,或者在城市其他区域内和方向上建设中转量相近的垃圾中转处理场,以满足垃圾产生量不断增长的需要。[2]

2、完成中转场周边市政管道的改造。经调查,目前市政污水管网已经安装到洪山旅游局附近小区内,距离中转场仅100米左右,政府部门应尽快督促相关部门完成中转场渗沥液收集系统与市政污水管网的对接工作,实现渗沥液直接进入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减轻企业的生产成本。

3、停止机扫车进入中转场倾倒或提高新扩建卸车平台的道路载重标准。一方面可以停止机扫车进入中转场倾倒,而改为进入附近垃圾站采取人工方式收集,并使用小型垃圾运输车送往中转场。另一方面,在新扩建的卸车平台设计时,提高引桥载重标准,也可以采取地下卸车平台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三、填埋处理环节的基本情况及问题研究

(一)填埋处理环节基本情况

目前长沙市仅有一处生活垃圾终端处理场所,即位于望城县桥驿镇山区的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该项目总投资2.33亿元,于1999年10月动工兴建,2003年4月28日正式投入使用。处理场总库容达4500万立方米,设计服务年限34年。处理场采用改良型厌氧卫生填埋工艺,按单元分层作业,其流程为计量―倾倒―推平―压实―消杀―覆土―封场―绿化,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最高可达4000吨,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目前已累计无害化填埋处理生活垃圾700多万吨。填埋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渗沥液采用库底导排的方式,将垃圾渗沥液集中收集至配套的渗沥液处理厂进行处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生活垃圾填埋处理量的增多,生活垃圾成分的变化,垃圾渗沥液产量逐年增加,原有工艺对老龄渗沥液的处理效果和处理量逐年降低。为此,2008年,投资1.06亿元对渗沥液处理厂进行了提质改造,该项目2009年底竣工,目前已投入试运行。提质改造后的渗沥液处理厂采用国际上比较先进的“MBR+膜反渗透工艺”,日处理能力出水达到1000吨,处理后的渗沥液达到国家《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一般地区排放标准。

(二)填埋处理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1、处理能力问题。与中转运输环节一样,由于垃圾产生量的增长速度迅速,所以在垃圾终端处理方面也面临着处理能力即将达到极限的问题。

2、处理设施局限性问题。由于目前长沙市仅一座垃圾填埋场,导致垃圾处理问题上存在比较严重的局限性,一方面一旦由于周边居民阻工堵路或其他突发事件的影响,该场将无法正常运行,届时市内生活垃圾将无法转运和处理,堆放在市内将严重影响市容环境和居民生活。另一方面,由于仅垃圾填埋这一种方式,不符合科学处理生活垃圾的要求,也造成了部分可利用资源的浪费。

3、处理场设计与现行技术规范不相适应的问题。由于该场未进行水平防渗处理,致使该场于2007年被原国家建设部确定为二类无害化填埋场,并确认该场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3]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1、尽快建设新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以满足生活垃圾处理的需要。对建设新垃圾处理设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在后面将具体阐述。

2、应根据现行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尽快与相关设计单位进行联系,就处理场建设水平防渗系统问题进行研究,确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并抓紧实施。

四、综合利用环节的基本情况及问题研究

(一)综合利用环节基本情况

目前,长沙市在生活垃圾综合利用方面主要是有两个项目:一是在市固废处理场内,对于生活垃圾填埋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填埋气(主要成份为甲烷),通过集中收集后送至填埋气发电厂进行处理和发电。填埋气发电厂于2004年10月开始建设,2005年10月26日正式并网发电,预计总投资1.1亿元,采用主动式抽气收集方式集中收集填埋气,利用奥地利等发达国家进口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电能并入城市电网。目前已有6台机组发电,日产电量12多万度,已累计发送电量达9000多万度。二是为了进一步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资源化的步伐,投资1.228亿元、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1000吨的城市生活垃圾分选及综合利用项目已基本建成(位于市第一垃圾中转处理场北边)。该项目于2008年12月启动建设,于2010年10月建成试投产,其工艺是利用带式传送设备,采取人工分选和机械分选相结合的方式,对垃圾体内的金属、塑料、纸张等进行分类收集,并加以综合利用。经科学测算,该项目投产后城市生活垃圾将减量20%左右,其中金属回收率可达95%以上,塑料、纸张的回收率可达90%以上,其他可利用物回收率不低于80%。通过垃圾分选和综合利用,不仅可以使经分选的生活垃圾减少含水率30%左右,提高热值10%以上,为下一步进行垃圾焚烧发电提供有利条件,还可以有效节约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用地及费用等,并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综合利用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垃圾资源利用率和创造的经济效益都不高是长沙市,甚至是全国生活垃圾资源综合利用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基本上由国内企事业单位运行的垃圾资源利用项目,对垃圾资源的利用率都不高、创造的经济效益也有限,都需要政府给予资金支持(主要是运行成本)。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外企业(如大型跨国环保企业可宁卫、香港亚太环保等)进入中国开发的资源利用项目却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4]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在生活垃圾资源利用环节,首先应重视的是其所创造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再研究如何提高经济效益。目前长沙已经建成了一个垃圾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另一个也即将投产,可以说其环境和社会效益已经突显,有必要开始研究采取更好的方式来实现垃圾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问题。

参考文献:

[1]宗凯,孙建业.城市生活垃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0(1):6-8

[2]CJJ47―2006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垃圾填埋的意见和建议范文3

【关键词】 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必要性;可行性;对策建议

一、加快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刻不容缓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绿色、低碳则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原则。推广绿色建筑、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一个十分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新型城镇化已经在全国铺开,对建筑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优质的天然骨料在城市周边已被用尽,与此同时,建筑垃圾迅速增加,我国建筑垃圾的产生和处理有如下几个特征。

1、建筑垃圾总量庞大,增长速度迅速

我国已经经历了工业化的初期阶段,目前正在向工业化后期过度,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化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项目数量庞大不可避免,因此也必然产生大量建筑垃圾,据测算,我国每新建1万平方米的建筑,就产生500-600吨建筑垃圾。而拆除1万平方米的旧建筑时,产生的建筑垃圾达到6000-10000吨,是新建工程的10倍。相关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左右。仅2015年我国产出的建筑垃圾(含公路翻新维护垃圾)就高达35.5亿吨。

从2000年到2013年,我国建筑垃圾年均增长16.2%。预计未来10-20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和升级,建筑垃圾还将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有研究机构用“建筑面积估算法”和“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我国未来建筑垃圾的产量,结果显示,到2030年我国建筑垃圾将达到每年73亿吨,比现在增加一倍以上。

2、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当前,我国的建筑垃圾主要采用传统的倾倒和地下填埋处置方式,这种原始的方式不仅浪费大量的土地资源,也造成了严重的二次污染。堆放和填埋的建筑垃圾会因为发酵和雨水淋溶,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产生渗滤液,对周围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如果长期堆放,建筑垃圾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垃圾渗滤液对土壤产生严重污染。此外,当建筑垃圾露天堆放时,会在高温、水分、日照的作用下发生分解,产生粉尘和有害气体,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可见,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渠道多,污染程度高,治理周期长,会带来潜在的环境风险和社会风险。

3、造成多种资源严重浪费

相关研究表明,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中露天倾倒的部分需要占用土地1.5亿平方米,即使填埋的建筑垃圾也要占据。建筑垃圾围城已经成为我国各大城市发展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一方面浪费了大量土地甚至是耕地资源,另一方面也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这种资源浪费还呈现出扩大化的趋势。在上一个经济快速增长阶段,东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最快,是建筑垃圾的主要产生地,但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加快,建筑垃圾也随之向中西部地区扩展。

4、回收利用程度低

对国际建筑垃圾资源化情况的调研表明,当前国内建筑垃圾产业对建筑垃圾的处置方式仍停留在传统的现场移动设备处置和填埋的处置方式上,少部分地区采用了固定设施处置,但回收利用形成的主要再生产品为低品质砂石、各种砖、非承重板材、无机料等地段产品,总的资源化再利用率仍不足5%,并且未资源化部分还会产生严重二次污染。而发达国家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再利用率远远高出我国,例如德国在2008年的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就达到了95%,再生利用率也达到70%以上。根据联合国再生联合会的统计,欧洲主要国家的建筑垃圾平均利用率达到80%左右。

二、加快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选择

1、完成十三五“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任务的必然要求

针对发达国家的研究显示,在人均GDP超越3000美元之后,居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会迅速攀升,生态需求逐渐显示出超越经济需求的态势。在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就公布了绿色GDP核算体系,把环境要素囊括到人类财富中。我国人均GDP早已超越了3000美元的水平,生态环境供给与人民需求的矛盾也将日益突出。

党的十报告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中国要坚持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低碳发展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进生产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加快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针对建筑垃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城市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和废旧纺织品等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系统,规范发展再制造。”

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减少建筑垃圾处置不当引发的环境污染,降低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影响,缓解资源短缺的发展瓶颈,对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可操作性。特别是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持续快速推进的形势下,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环境,也使建筑垃圾“变废为宝”,促进循环经济模式的形成。

2、国内供给侧改革“补短板”的必然要求

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的重要策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经济领域的五大任务分别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而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环境质量则是“补短板”任务的重要内容。

在需求管理主导的经济发展阶段,主要依靠的是资源要素低价格条件下的高投入为支撑的粗放发展模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持续高消耗,已经使得传统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和挑战前所未有,破坏严重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短板。此次中央工作会议就明确指出要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作为建筑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积极减少产业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在新型城镇化如火如荼拉开的背景下,建筑行业、房地产产业势必面临新一轮增长,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有效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处理是落实供给侧改革,弥补环境短板的必要措施。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也指出,要积极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处理。

3、我国抢占环境服务行业国际话语权的客观要求

绿色经济道路,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和再利用也是势在必行。从全球来看,发达国家的环保产业已经度过了起飞阶段,进入了高速成长期,环境服务在产业产值的比重逐步提升,形成了较为充足的技术储备,从法律、产业运行规范、技术标准方面都在逐步形成完备的体系。各国纷纷努力提升技术水平,并希望把本国的行业标准上升为全球的行业标准规范,以获得行业话语权。就建筑垃圾的资源化产业而言,我国在未来将形成全球最大的市场,而这一产业在国内却刚刚起步,从技术水平来看,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到第四阶段,而我国还主要停留在第一阶段(如图一所示)。充分利用大国的超市场规模优势,促进本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技术发展,并借助市场优势推动本国标准国际化,是推动我国环境服务行业发展,争夺国际话语权的有力举措。

图1 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的发展阶段

三、大力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可行性

1、高度契合国家的发展理念和产业政策

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都做出了关于绿色发展、低碳循环发展的战略部署。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2015年循环经济推进计划》提出了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要求,并提出要研究起草《关于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试点方案》,还提出要开展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省建设工作,鼓励各地探索多种形式市场化运作机制,创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领域投融资模式。可以说我国的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正面临发展新机遇。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始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通过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其发展,可以判断,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进程即将步入加速发展时期。

2、产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广阔

建筑垃圾在加工转化处理之后可以成为各类建筑材料,再次应用于工程建设,通过“变废为宝”实现巨大的经济效益。从目前国际建筑垃圾再利用的情况来看,很多建筑垃圾资源化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房屋、道路、园林、市政设施、公共设施建设,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据专家测算,到2020年,我国每年至少将产生建筑垃圾51亿吨,如果其中的80%能够转化为建材产品,将创造价值1.6万亿元。

建筑垃圾的处理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可避免了次生环境危害。我国当前“填埋堆放”和“堆山造境”的垃圾处理方式会对堆放场地及附近地区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次生污染。例如,废砂浆和混凝土块中含有的大量水合硅酸钙和氢氧化钙,如果使用填埋方式处理,会使渗滤水呈强碱性;废金属料可使渗滤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废石膏中的大量硫酸根离子在厌氧条件下会转化为硫化氢;废纸板和废木材可溶出木质素和单宁酸并分解生成挥发性有机酸。这些垃圾衍生物质会严重污染周边的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和空气,受污染的地域还可扩大至存放地之外的其它地方。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后,这些污染问题都将局限于车间,不会产生次生污染危害环境。

就业岗位增加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也是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的有利效应。据测算,每1亿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可以带来1.5万个就业岗位,如果2015年中国建筑垃圾35.5亿吨全部实现资源化利用,可以解决超过50万劳动力的就业。对废旧资源的回收利用是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各类“全球城市排名”体系都对能源资源的回收利用率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建筑垃圾是现代城市最主要的可回收利用资源,提高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可以大幅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

3、国内已经具备一定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基础

从技术条件看,早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计划中就有建筑垃圾资源化相关技术,到“十二五”末期,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在生产设备和技术、标准规范、产品质量等环节都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成就,建筑垃圾资源化平台已初步搭建。

从产业发展情况看,据不完全统计,到2014年底,全国已建、在建处置建筑垃圾产能在100万吨以上的生产线共计60条左右,另有小规模建筑垃圾处置企业数百家。在专业设备方面,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固定式处置设备企业有100多家,另有18家企业具备制造移动式处置设备的能力。

从政策支撑来看,全国有70多个省市针对建筑垃圾制订了相关的地方法规。其中针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政策法规、条例文件共计32篇,涉及13个省市自治区。主要集中在源头分类、建立信息平台、运输定位及标识、资金和税收的政策优惠支持方面。

可以说,我国的建筑垃圾再利用产业已经具备相当的基础,但是实现快速发展并获得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还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四、加快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提高产业政策的精准度

完善产业标准体系和法律支撑,出台细化配套政策,提升产业政策精准度。目前我国建筑垃圾再利用产业对垃圾资源化处理和提高产品加值的需求极为迫切。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从装备制造、垃圾预处理、原料无害化、资源化、运输规范、加工流程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明确的标准来规范。而国家现行的再生产品标准不但数量少,还存在着标准低、标龄老等问题。在国家统一标准不完善的情况下,行业标准可以起到规范行业发展秩序、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重要作用。

此外,还应该通过法律手段强制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并明确责任主体,避免建筑垃圾回收处理时候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严格处罚措施,提高责任主体的违法成本,保证建筑垃圾回收处置率处于较高的水平。

2、加大财政和税收政策支持力度

在行业发展初期,财政政策的支持和税收减免可以有效促进产业发展成熟。当前阶段,对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重点企业应当加大税收减免力度,建议对建筑垃圾资源化率达到100%和再生建筑垃圾使用率达到60%以上的企业,增值税按照3%简易征收,企业所得税按照15%征收。同时,针对“营改增”之后建筑企业利用再生资源产品面临的增值税抵扣税技术问题要尽快解决,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产品市场竞争力。

建议按照“十三五”规划的相关要求,将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纳入环境保护、再生资源、低碳经济、循环经济领域的支持范围,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对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加强融资支持,对银行贷款给予贷款贴息。

3、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产业建设

积极落实建筑垃圾处置收费政策,促进大众对环境污染治理理念由“谁污染、谁治理”向“谁污染、谁买单”转变。以政策保障产业的市场价值。积极推广PPP模式、BOT模式、BOO模式及其融合,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模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的建设。

4、强化监管,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将建筑垃圾资源化水平纳入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加强地方政府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其次要加强建筑垃圾管理,确保建筑垃圾的拆卸、运输、回收再利用产业链封闭运行。对建筑垃圾实施备案管理,确保拆解、运输、回收利用过程中建筑垃圾不发生“跑、冒、滴、漏”现象。在已经建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的城市,统一关闭建筑垃圾填埋场,暂时不能关闭的,应交由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统一管理,减少建筑垃圾的填埋和露天堆放,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李浩,翟宝辉.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5.3.

[2] 孙丽蕊,陈家珑.欧洲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及效益分析[J].建筑技术.

[3] 郭海斌.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的瓶颈与出路[J].中国国情国力,2015.11.

[4] 冷发光,何更新等.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环境卫生工程.

[5] 佚名.建筑垃圾资源化的背景[N].中国建材报,2015-12-24.

垃圾填埋的意见和建议范文4

着急当爸爸、妈妈的年轻人注意了,冬天要来了,可要抓住机会哟!以色列的研究人员发现,寒冷的冬天能提升男性的质量,让女人更容易受孕。

生育出现问题,有时候罪魁就是质量低,中数量的减少是导致不孕症的一个重要原因。专家们能给出的最佳建议就是重新规划受孕期。春天来临,中的浓度就开始下降,持续三个季节。冬天的运动能力最强,用小尾巴冲击卵子的动能最足,那些炎热月份的望尘莫及。

阴囊怕热,热将使质量和浓度下降。数日久坐的货车司机和长期骑自行车的男性,其生育能力都不如正常人群。另外,男性经常穿紧身牛仔裤也会导致类似生育困难问题。

好好先生乃天生?

杨孝文

好好先生骨子里有“惟命是从”的基因?有可能!

研究人员收集了70多人的唾液样本,同时让他们使用电脑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电脑屏幕上出现一系列符号,要求他们选出正确的符号。参与者获得的建议并不总是对的,因此要不断学习。实验结果显示,存在DARPP-32基因的人被错误建议迷惑的时间最长,在随后的测试中,他们更多地根据建议选择符号,而不是那些实际上更有可能是正确的符号。

决策过程通常与大脑的两个区域有关,一个根据征求得来的建议做出决策,另一个依靠经验。大脑能够对经常存在分歧的意见进行评估,而后做出决策。研究人员发现,一些人的基因在做出决策时,对其中一个大脑区域的依赖程度更高。他们发现,DARPP-32基因变异让人更可能唯命是从,即使经验告诉他们听到的命令与自己的想法相违背。存在这种基因变异的人,更有可能听从他人建议,他们的大脑更多地受他人建议影响,而不是自己的经验。

“会看脸色”的眼镜

人的面部表情千变万化,如何准确读懂别人不断变化着的表情,以不曲解对方所传达的信息?戴副能解读心声的眼镜就好了!

这副奇妙的眼镜由一组框架组成,上面嵌有米粒大小的摄像头,连接到只有一副扑克牌大小的微型计算机。这个系统的任务是跟踪脸上24个特定的点,摄像头对准人脸聚焦,采集该人面部抽动的信息,传递给软件程序,后者将这些数据与一组精心定义的表达式作比较,从而得出对对方真实感受的推测。

详细信息可在传到附近的电脑显示器审视,更方便的是,可以通过耳机发声,传到佩戴者的耳朵。这副眼镜还有一种更加简明的方式显示视觉线索:画面框内有绿灯闪烁,表示该人有兴趣、同意,或欣然接受;红灯则表示对方觉得无聊、厌恶,或有分歧。

泪液也可能传播艾滋病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李太生教授等经过长达6年的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报道,长期接受鸡尾酒治疗后血液中艾滋病病毒(HIV)已呈阴性的艾滋病患者,眼泪中仍有较高的HIV病毒载量。

这一研究结果提示:泪腺和泪液可能成为HIV病毒的“新据点”。为此,李太生教授提醒眼科医护人员,在对HIV阳性患者进行眼部检查或手术时要加强防护,谨慎处理。

二氧化碳洗衣

德国最近研制出二氧化碳干洗衣物的新技术,并运用这种新技术开设了洗衣店。

其原理是:将脏衣服放在可密封的洗涤桶内,再开启相关设备抽出桶内空气,然后注入液态二氧化碳,并添加一种特质的可降解洗涤剂。通过转动洗涤桶使液态二氧化碳渗入衣服纤维,吸附油脂和污染物。

与普通干洗使用的干洗溶剂相比,液态二氧化碳更加健康环保。整个洗衣过程中,仅有约2%的二氧化碳挥发到空气里,其余的仍可循环使用。

一滴血告诉你胎儿性别

美国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的孕妇血液DNA测试方法,最早能在怀孕7周时就得知胎儿性别,而且不会对胎儿带来伤害,整个过程只需孕妇的一滴指尖血。

检测使用来自母亲血液中的胎儿DNA,因此比验尿或声波扫描更准确,又比羊水穿刺检查更安全。新的血液测试方法的原理是,如果孕妇血液内含有Y染色体,那么她的宝宝就是男性,反之,她体内的孩子就是女性,或者尚未检测到胎儿DNA。

怀孕7周时,胎儿性别鉴定法的准确性在95%左右。不过到了怀孕20周后,鉴定的准确性就提高到了99%。在美国,开展上述测试需要花费265到330美元。

散个步,好给手机充电

走走路,就可以给手机发电?没错!一种新的带有人体动能转换装置的发电鞋已经研制成功。

威斯康星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汤姆・克鲁佩解释说,先前一些研究人员也曾尝试将走路时的动能转化为电能,但是效率太低,不具实用价值。现在,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的能量收集技术――逆向电润湿,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电润湿是利用电压改变疏水表面上液滴的外形,研究人员反过来利用这一原理,让微型液滴流动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装置类似一层鞋垫,内含数千滴微型液滴,放入鞋内,随着走动发电,功率最大能达到10瓦特,这足够给一部普通手机或笔记本电脑充电。

垃圾“零废弃”

韩小妮

特殊的“餐具”以植物为原料,只要加热几分钟就能溶解;吃剩的食物不再扔进垃圾桶,而是拿去堆肥……在整个美国,一项名叫“零废弃”的运动正走向主流。

所谓“零废弃”,指的是产生更少的垃圾,如避免使用无法分解的包装,尽可能地将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人们意识到,在填埋场腐烂的有机物会释放甲烷气体,加速地球变暖。

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的数据,美国平均每人每天要丢弃4.6磅(约合2公斤)垃圾。其中一半以上被焚烧或进入垃圾填埋场。但位于马萨诸塞州南部的度假小岛南塔克特,由于垃圾填埋的空间正渐渐被耗尽,用船将垃圾运到30英里以外的大陆代价高昂,10多年来,这座小岛施行了严格的垃圾政策。在这里,不仅铝、玻璃、纸张等物品被要求回收,轮胎、电池、家用电器等也要被回收。当地居民将分拣垃圾送到当地的回收机构看成一件理所当然的事。在回收机构里还有一个车库大小的空间,用于存放居民不需要的旧书、旧衣服等可再利用的物品,需要的人可以把它们带回家。

垃圾填埋的意见和建议范文5

1邻避事件频发的原因分析

1.1设施运行不规范导致居民频频抗议各地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设施建设过程不规范,选择技术不合理,导致设施建成运行后二次污染问题频发。例如填埋场填埋作业不规范,大风一起,垃圾满天飞,居民退避三舍仍难躲避;部分地方采用的堆肥处理技术不过关,导致设施周边臭气冲天,居民难以忍受;渗沥液不能得到妥善处理,部分地方存在渗沥偷排现象,严重污染设施周边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居民抗议不断,甚至阻止垃圾进入填埋场;部分小型垃圾焚烧设备简陋,烟气净化手段简单,烟气排放不达标,浓烟滚滚,氮氧化物、硫化物等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居民频频采取激烈措施进行抵制。

1.2政府决策方式引发居民抵触目前各地采用的政府决策方式依然是“政府决定-宣布”类型,即政府从项目的前期规划、选址到可行性研究、选址、建设,不能充分考虑设施建设周边居民的意见,甚至有些设施在选址时根本没有征求居民意见,只是在建成运行后通知居民了事。这种决策方式触及了居民切身利益,导致居民的激烈反对和抗争,甚至由此引发严重的,危害社会安定。公众与政府的对立矛盾不断升级,导致公众对政府不信任感的进一步加剧。

1.3公众垃圾处理知识不足引发盲从如今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每年两会期间,都有多达上百位代表和委员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提出建议和要求。关注生活垃圾处理的人虽多,但是大多数人了解生活垃圾处理知识大多是从网络、报纸、电视新闻上得来,而非专业机构传授。由于网络、报纸、电视作为新闻消息的传播手段,局限于新闻消息的时效性,并不能深入地分析所得信息的真假,从而造成文字片面性,错误地引导人们做出判断。例如个别媒体在炒作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时候,往往与设施周边居民患有肺癌、胃癌、肠癌病症联系起来。然而事实却是这些患者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之前就已经患病,并非是垃圾设施的建设诱发病症。

1.4补偿机制不健全①补偿形式不科学。邻避设施的补偿可分为现金补偿和非现金补偿2大类,非现金补偿包括实物补偿、应急基金、财产保险、效益保障和经济激励[2]。我国常用的补偿为现金补偿,非现金补偿较为少见,居民也乐于接受现金补偿。但现金补偿是一次性的,并没有考虑设施建设运行对周边环境造成的长期影响,往往设施建成运行后,居民内心中的邻避心理并未减弱,仍会择机反对和抗议。②补偿范围较小。当前常用的补偿机制仅仅对征地的居民给予一定的现金补偿,对于设施周围环境影响范围内人群的补偿机制尚未完全建立。③补偿标准不健全。根据王奎明等研究发现,补偿机制对于避免邻避事件的发生具有显著性影响[3]。补偿的越多,居民的反对声音越小,反之越大。经济发达地区尚可给予周边居民一定的补偿,以削弱居民反对声音。但经济欠发达地区受限于地方财力限制,不可能拿出大笔资金满足周边居民的补偿需求,由此引发邻避事件多发。

2避免邻避事件的建议

2.1提高设施建设运行水平地方政府在选择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时,应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因地制宜选择技术成熟可靠、先进适用的技术。同时,应选择诚信可靠、运行规范、技术力量较强的企业进行运营,防止二次污染发生,以安全稳定的运行方式,赢得公众对生活垃圾处理企业的信心和对生活垃圾处理事业的支持。

2.2加强监管一是各地要明确当前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主体依然是政府,只有政府做好监管工作,监督生活垃圾处理企业规范、安全运行,防止污染物不达标排放,才能有效地防止邻避事件的发生;二是各地要积极引入信誉度较高、技术可靠的监测机构进入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定期公布检测结果;三是生活垃圾处理企业要摒弃怕人看的思想,要勇于让周边居民进入生活垃圾处理各个环节,接受他们的监督和检查,让周边居民放心。

2.3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政府要不断完善决策机制,建立居民参与机制,积极吸纳居民进入项目科研、选址、建设环节,与居民共同开展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决策,从源头避免邻避事件的发生。

2.4加大科普力度政府和生活垃圾处理企业要加大生活垃圾处理知识的科普力度,将生活垃圾处理知识送进社区、送入家庭,让人们能够真正地了解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了解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基本情况、污染物控制标准、监测结果等内容,消除居民对生活垃圾处理的片面认知。

2.5完善补偿机制一是制定科学的补偿方式。地方政府要逐渐改变单一的一次性现金补偿模式,而要向复合补偿模式转变。在给予现金补偿的同时,还应该给予必要的实物补偿,尽量降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对居民造成的影响。例如在设施周边设置绿化隔离带,将垃圾与人们生活从心理上分割开来;在居民区建设医疗、教育等设施,既可兑现对居民的补偿承诺,又可提高当地居民的医疗卫生和教育水平。二是依据环境影响范围确定补偿范围。宜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确定的影响范围来确定补偿范围,不应只对征地居民给予补偿。三是要合理制定补偿标准。地方政府要摆脱“给钱即完事”这种快餐式解决矛盾的方法,要根据居民距离设施远近、受影响程度大小等合理制定补偿标准,分别给予相应的补偿。

3结束语

垃圾填埋的意见和建议范文6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规划管理滞后。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是政府引导和调控城市发展的主要手段,也是关系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政策。目前,我市规划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规划滞后于城市发展。在现有的城市规划中,没有配套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数量充足的基础服务设施。一些新建的居民小区,没有规划建设便民市场、公厕、垃圾中转站,有的即使规划进去了,也往往被挪作他用。二是规划的前瞻性、系统性不强。在审批大型建设项目和道路建设项目时对地下管线建设缺乏考虑,“拉链工程”时有发生,如2009年东方电力公司在泾河风情大道开挖人行道埋设电缆线,距离该处人行道竣工还不到一个月。三是规划的权威性不强,执法监管效能不高。城区几百处大型固定广告,大部分都没有办理规划审批手续;个别单位建设项目擅自变更规划设计方案,查处缺乏力度;市电信局在城区道路和人行道随意安装设置线路交接箱,妨碍行人通行。

(二)环卫基础设施陈旧落后。一是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按《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城区每平方公里需配套建设3座公厕或每3000人1座,垃圾中转站为每平方公里1座。按现在的建成区面积36平方公里计算,需公厕108座,按城区人口26.4万计算,需公厕88座,而现在城区仅有55座公厕,且多为旱厕,大部分都在背街小巷,无明显标示,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新民路、中山街、盘旋路等人流密集地段就厕问题尤为突出,市民基本都在附近商场就厕。二是陈旧落后,污染环境。城区现有的垃圾斗仍为敞开式收集作业,对周边环境污染较大,且部分垃圾斗破损严重,斗内污水外溢,污染路面;沿街果皮箱多被人为损坏,目前仅有很少一部分可以使用。三是无专门的建筑垃圾填埋场,中心城市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多达几十万立方米,这么多的垃圾,要么与生活垃圾混倒,要么在路边、河道、空地内随意倾倒,建筑垃圾随意倾倒,污染城乡环境的现象十分普遍。

(三)城市管理投入不足。近几年来,伴随着棚户区改造工程、南环路改造工程和一些大型建设项目和住宅小区的开发建设,城区新建扩建了很多道路和市政基础设施,部分区域,如南环路市民的生活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同时,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依然长期存在,在城市管理方面的投入跟不上城市建设的步伐,城市管理人员和经费紧缺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严重影响了城市功能的发挥。从道路清扫保洁上看,城区环卫部门人均清扫面积均高于国家规定的城市道路清扫标准,区环卫处目前共承担了城区310万平方米的道路清扫保洁工作,按照每名环卫工人每天清扫保洁5000平方米标准,需要配备环卫工人620人,而目前上街清扫的只有210人,清扫保洁力量明显不足。由于环卫工人每天都在超负荷工作,而月平均工资不到800元,工作辛苦而待遇偏低,工作岗位缺乏吸引力,也留不住人,中青年都不愿来,在岗的基本都是一些中老年人员,年龄偏大,素质较低,日常管理难度大,保洁水平不高。从市政道路设施维护上看,市城市公用设施管理处管辖市区道路61条,总长度120公里,维护道路面积396万平方、排水管道长度78公里、雨水井、检查井5400多口。以2008年为例,市财政各项拨款60万元,市城市公用设施管理处收取各项管理维护费用150万元,而全年的市政道路设施维护支出为280万元(含人员工资),缺口达70万元。

(四)市民的整体文明素质不高。部分市民的环境卫生习惯较差,社会公德意识薄弱,城市意识和卫生意识还十分淡薄。“六乱一明”的现象还相当普遍。一些干部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不高,不少人只抱怨不参与,只指责不自责,袖手旁观而不身体力行。

二、意见和建议

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仅仅依靠城管部门一家是远远不够的,也是难以胜任的。城管工作与城市建设规划工作紧密关联,常言道,规划是龙头,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城管工作是城市建设规划工作的延续和发展。只有将城管工作与城市建设规划工作统筹安排,齐抓共管,紧密配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和制约城市功能发挥的各项难题,也才能为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奠定坚实基础。

(一)切实加强规划管理。一是合理编制城市详规,在规划方案中要充分参照先进地区经验做法,预留便民市场、公共绿地、停车场等公共空间,配套完善供排水、电力、燃气、供热、通讯、有线电视、就厕、垃圾收集处理等公用设施;要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从严审核城市道路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规划方案,杜绝“拉链工程”,同时要大力推行地下共同管沟建设,积极推广无开挖施工技术;要依法强化规划管理,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规划一经确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干预,更不能随意更改。二是加强居民小区、大型商业区等项目的规划方案审查,明确配套的停车场地、公共绿地、公厕、垃圾收集点的数量与位置,并在建设管理中监督落实到位。三是要强化规划执法。加大规划巡查力度,对擅自变更规划设计条件的,要及时督促相关责任单位进行整改,规划配套的市政设施或公共服务设施要严格落实到位,坚决杜绝一罚代纠现象,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不断完善城市环卫基础设施。量大、质优的基础设施是搞好城管工作的物质载体和必备条件。一是把环卫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城市项目开发相结合,实行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移交,而不能等主体工程建完了再建设这些必须的辅助设施。新建、改建小区、新建市场和其他公共场所必须配套环卫基础设施项目,应邀请环卫部门参与项目规划审批、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及时听取意见和建议。二是尽早规划建设中心城市建筑垃圾填埋场。在城区附近选址建设一到两处建筑垃圾填埋场或改造利用现有的三角城羊渠沟生活垃圾填埋场,解决建筑垃圾无处倾倒和与生活垃圾混倒等问题。三是加强对中心城市规划区内乡镇、村社环境卫生的管理,环卫部门要与各乡镇紧密配合,共同论证,因地制宜设置垃圾斗或垃圾中转站,对垃圾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清运和处理。四是加大公厕、垃圾中转站和垃圾斗点建设和改造力度。要参照每平方公里3座公厕和1座中转站的要求,在城区新建几处公厕和垃圾中转站、垃圾斗点,并对部分卫生条件差的旱厕及时进行改造维修。新建居民小区,实行谁开发谁负责配套的原则,由开发商或建设单位负责在小区内建设安装各项环卫设施,居住人口在三千人以上或总建筑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的小区还应至少修建一所环保公厕,规划、环卫等部门要加强监管、做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