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范文1

关键词: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中图分类号:C913.3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也处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很多大中城市面临着由于道路建设滞后于城市人口和车辆增长带来的交通拥挤问题,交通供需矛盾的长期性和城市空间的有限性决定了不仅要规划建设好交通基础设施,而且还要使现有设施发挥最大效益。这就需要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证城市交通安全、畅通。

一、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内容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应对道路交通和管理的发展做出系统总结,并对城市交通现状进行合理分析,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科学预测规划年份道路交通发展趋势,研究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发展的基本方略,提出今后交通管理工作的具体发展规划。主要内容有: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

通过社会经济和相关交通调查,获得大量的城市交通基础资料和信息,并对道路系统、 动态交通、静态交通和交通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城市经济和交通发展预测

包括对城市发展、社会经济发展、道路交通发展分别进行预测,道路交通发展预测应具有道路发展、公共交通发展,包括机动车、私人小汽车和非机动车在内的车辆发展以及交通状况的预测。

(3)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具体规划

其内容应涵括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主要有:

①道路交通组织规划

通过制定合理的交通发展政策和有效的技术手段,科学合理地组织道路交通,优化和调节交通结构及出行方式,形成快速、 畅通、 有序的道路交通网络。

②交通管理科技发展规划

结合智能运输系统(ITS)的不断发展,加大高、 新技术在道路交通管理中的研究应用,逐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③道路交通宣传教育规划

以形成社会化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网络为目标,寓宣传教育于执法管理之中,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整体素质。

④车辆管理发展规则

加强车辆管理工作,以先进、规范、 有序、合理、 便捷的手段进行车辆管理。

⑤勤务管理发展规划

提高交通执法的整体水平,强化交通职工执勤的管理、 服务职能,提高交通队伍形象。

交通法制建设发展规划

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健全道路交通法规,提高交通队伍的整体法制意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纠。

道路交通事故防范工作规划

建立完善的交通安全监测分析系统,针对涉及交通安全的关键问题制定相应策略,以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道路交通安全。

(4)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案的评价

规划方案的评价是指通过对备选方案进行交通流分配预测、 效益分析,阐明其达成预期规划目标的可行性。 同时还可发现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助于及时解决问题或重新选择方案。

(5)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案的实施

第 1、 2 项工作主要由交通规划部门完成,交通管理部门协助进行并可采用相关资料用于交通管理规划。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按阶段分年度安排,在实施过程中形成滚动发展机制,定期进行充实调整,不断推进。

二、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层次和原则

(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层次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在规划时间上可以和道路规划建设周期保持一致,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

①宏观交通管理战略发展规划

规划年限一般为 5)10 年, 主要是确定道路交通管理发展的基本方略。如完善交通政策、 制定相关法规、 实现公共交通占主导地位、 建成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ITMS)等战略性目标。

②中期交通管理发展规划

规划年限一般为 1)3 年,主要工作是在宏观交通管理战略发展规划的指导下,提出具体的分年度工作方案。如道路交通组织的中期规划可以是结合道路网建设状况,规划、 确定切实可行的交通流组织管理方案和措施,具体措施可以是均衡路网的交通流量、 规划单行线和专用线、 信号灯控制实现线控等。

③近期交通管理计划

近期交通管理计划的工作年限为 1 年左右,主要是重点交叉口、 路段的交通管理方案设计与论证,以完善交通管理设施、合理组织和渠化交通为主。如对重点交叉口渠化、 信号灯配时优化设计、 转向控制等;路段机非分离、 车道划分、 停车管理等。

(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原则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应遵循 / 当前服从长远,局部服从整体,治标服从治本 0 的原则:

符合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交通管理政策、 法规、 标准和规范。

立足当前,以缓解交通拥堵为起点,治理混乱的交通秩序,提高交通安全性。

规划长远,具备战略高度。以发展的眼光考虑所制定的规划与城市发展战略相适应,与城市的总体规划相协调,明确交通管理的发展方向。规划的具体目标要做到远期可行,近期可操作。

满足科学化、 智能化交通管理的需求。充分体现公共交通优先、 交通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

所制定的方案应不断充实、 完善和调整,实现滚动发展。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内容涉及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不同规模的城市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侧重点不尽相同,制定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时应根据各城市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规划要点。道路交通组织规划是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本文从交通工程的技术角度简述道路交通组织规划的内

容。

三、道路交通组织规划

其具体内容是运用交通工程技术和行政手段,对区域内道路进行系统、 全面的交通分析,根据道路功能合理科学地实施交通管理措施和增加适当的工程手段,组织、 协调、 疏导交通流,平衡道路交通流量,挖掘通行能力,最终达到充分发挥城市道路网的综合效能、 改善交通秩序、 缓解交通拥挤堵塞的目的。

(1)道路交通组织规划的过程

道路交通组织规划的过程是:确定交通组织规划目标、设计初始管理方案、 对初始管理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如果管理方案不能达到管理目标则需对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直到符合要求,最后是正式实施管理方案。

道路交通组织规划的过程也是一个 / 滚动 0 的过程,即在实施管理规划方案的过程中应定期根据交通流的变化情况修订管理方案,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 新问题。

(2)道路交通组织规划的内容

道路交通组织规划实际上是近期交通规划与交通综合治理的结合。交通组织规划的主要内容有:

①交通基础资料调查以及交通分析评价

现状调查的内容主要有:城市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等基础资料调查;道路网结构及道路条件调查;车辆拥有量、车辆类型的调查;城市停车调查;交通流量流向、 过境交通、 车辆运行速度、 信号交叉口延误调查;主要交通管理措施、 交通管理设施调查;公交运营及线路客流调查;市区交通事故调查;市区警力分布调查;交通环境调查等。获取调查资料后应对其进行相关分析和评价。

②制定规划目标

交通组织规划定量目标的制定主要包括: 主要道路饱和度交通量与通行能力的比值,用 V/C 表示)、 交通秩序改善目标(如行程车速的提高、 交叉口冲突点的减少等)和交通安全目标。 特别是饱和度指标(V/C)必须合理,过高则难以形成可行方案,影响整个规划的实施;过低则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③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政策、 宏观的交通组织及管理措施(交通需求管理 TDM)

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城市交通发展政策是城市交通管理的基础,交通管理部门应参与城市交通发展政策的制定工作。城市交通发展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城市用地政策、 道路建设政策和城市结构布局;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政策(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限制摩托车总量等);城市停车及管理政策;交通科技政策等。

宏观的交通组织优化

如单行线、 公交专用线、 地区禁行及通行证制度、 单双号及尾号制度、 货车交通控制及夜间货运制度、 错时上下班制度、 过境交通绕行等。

概括起来也就是实行 TDM 的四大策略:即优先策略、 限制策略、 禁止出行策略和经济杠杆策略。

④制定微观的交通工程设计和交通管理措施(交通系统管理TSM)

如主要交叉口的渠化设计、 信号配时优化;主要路段上标志、标线、 隔离设施等设计;交通管理措施包括交叉口转弯限制、 路段上禁止停车、 禁止驶入、 禁止超车等;局部地区的交通整治。详细确定设施地点位置的分布、设施类别、 型式、 数量和经费概算等。

⑤优化、 评估规划方案

运用计算机及仿真技术,对宏观、微观交通管理措施一旦实施后路网上可能变化了的交通流量进行重新分配,通过目标值评价重新分配后的道路服务水平。如果评估结果满足目标要求或比现状有明显改善,则规划调整的方案是可行的。 否则应对宏观、微观措施再作调整和重新评价,直到满足要求为止。同时应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估,包括方案的比较、 方案实施后交通状况可能发生的改善以及经济效益评估等。

⑥方案实施后的验证

方案经专家论证或上级领导批准后实施,实施后的一段时间里最好能组织相关的交通调查,比较分析方案实施效果,为今后管理工作及其他城市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

城市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范文2

[关键词]手机数据;交通规划;信息资源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105

[中图分类号]U49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2

目前,在全球,移动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这种技术拥有的用户最多,影响面积最大,并且出行时携带最为方便。使用手机数据来进行交通小区的映射,能够通过研究分析手机来得出该城市的交通系统,这也可以作为一个城市中交通规划的重要依据,对移动通信的计算也是将来计算机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这项技术也是城市交通规划决策的参考依据之一,可以有效地解决现如今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保障人们安全出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 交通规划和手机采集

1.1 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城市交通设施的选址与配制安装。以往人们所讲的交通规划主要包括:城市交通线路的规划、城市交通设施选址和设计等。城市交通规划通常来说就是确定好城市交通规划的目标,明确主要问题,提出多种方案,选择最优方案,最后实施规划。其他的考虑因素包括人的行为因素、组织步骤、以及政治博弈。现代交通工程已是一门跨领域、涵盖多个学科的应用型学科。

1.2 手机的采集

1.2.1 手机采集数据信息的特征和质量

数据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决定了原始数据信息质量的指标。此外,还要结合城市交通分析模型需要,来确定城市交通模型的分析指标是否适合,并且根据原始数据得出现在的数据,来分析出能不能符合原始数据信息质量的分析标准,是不是适合城市交通模型。

1.2.2 手机数据信息时空分布趋势的分析

使用手机出行的人们,可以用手机数据信息来分析时空分布的趋势。第一,对单个手机用户的出行轨迹进行分析,可以得到这些单个手机用户在不一样的时间段内所处的位置;第二,通过分析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每个区域手机用户出行的数量,进而分析出手机用户的时空分布趋势。

1.2.3 交通基础数据信息

使用手机移动通信采集的方法,来展示交通基础数据信息,也就是说把一部分抽象的数据用图或者表的形式,利用可视化的界面展示给用户。要先准备好所要展示的数据信息,分析用户的实际需求,再对所展示的界面进行设计分析,进而制作出来所要展示的内容。

2 手机数据分析下的城市交通特征

2.1 手机数据信息的区域利用特性

目前,我国移动手机已经普及,移动通信手机话务量与所覆盖的城市区域居民活动量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究竟居民手机话务量与地方活动人口的数量有多少直接关系?笔者经过试验证明,居民手机话务量和其活动区域居民活动量的关系是正相关的。可以对移动手机话务量的分布进行分析,进而得出这个区域居民活动量的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得出城市中每个区域的交通情况。城市里面每个区域内的移动手机话务量与活动的人口数量是成正比例关系的,通过对该地区的话务量进行定量就可以知道在该地区活动人口时间的分布情况,这样可以为交通网络的建模提供很好的依据。

如果想要定性区交通土地的单元,首先要做的是对城市中每个区域不同的交通特征进行分析。交通特征就是在一个城市中,对所有的地方进行分析,得出这个城市中有几种类型的交通特征。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该区域话务量的多少与时间来进行分析统计,按照手机话务量的分布图来得到很多种不一样的交通类型。依据实验得出的结论,手机话务量和居民活动总量是呈正比例的关系,那么也可以根据人们活动的总量、时间分布的特性来划分为几种交通类型,进而得出这个区域交通的特点。例如:可以把一个城市划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即居民区域与工作区域。这两个区域人们的活动总量有着明显的特征,又有着明显的互补性,在一天内,很多的时间段内如果居民区域的活动量小的话,那么工作区域的活动量就会增加,反过来也是这样的。用常识就可以解释这种现象,工作区域在工作的时间段内人们的活动量一定是最大的,该区域在这个时间段内一定会有一个高峰的。然而,非工作时间段人们的活动量一定是低峰。居民区域是恰恰相反的,在工作的时间段内该地区人们的活动总量是低峰,在休息的时间段人们会来休息,其活动总量一定是高峰。有些地区的手机功能非常复杂,其基站密度也不大,其活动状态特征也会与以往不一样,这个活动状态划为另一种类型,也叫做过渡区域。如果一个城市的功能分布的很明确,手机移动基站较多,并且覆盖面也比较广的话,那么这种过渡区域就会很少。在得到移动手机基站覆盖区域的交通单元类型之后,就把交通类型相同的区域,根据空间连接的关系连接成一片,这时候就区分出城市交通土地的单元,如图1所示。

2.2 手机数据交通小区的映射

城市中手机数据交通小区的映射,需要有这些空间区域里面所有时间段内,手机移动基站的基础数据信息与位置数据信息,基站的位置与基站的类型。按照上面划分过的交通土地单元,来划分这个城市中的交通小区是比较容易的。因此,笔者用相关性得出了一种更加准确的交通小区的映射方法,也就是手机移动信息对于城市交通小区的映射。主要在使用传统方法来进行城市交通小区划分的基础上,与移动基站覆盖范围相结合,并且进行修边来得出非常准确的城市交通小区以及OD矩阵。一般来说移动通信公司所提供的城市移动基站分布图的样子是蜂窝状,使用以前的办法来划分城市交通小区的话,得出的样子一般为不规则的几何图形。用这两种方法所得出的形状差别比较大,那么从移动基站分布图再到城市交通小区映射就比较困难,对于取得OD矩阵来说也非常麻烦。所以,技术人员就提出了修边这种建设性的方法,也就是把移动基站所覆盖的范围映射到城市交通小区上,并且进行融合。一般情况下,一个城市的移动基站一般覆盖城市中每个区域,并且其覆盖范围往往会呈现六边形这样的几何形状。把移动基站的分布图与用以前的办法划分的城市交通小区叠加起来,这时会发现这两者之间有着相关性。

城市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范文3

论文摘要:文章介绍了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如交通发展战略、公共交通系统、道路运行系统。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了解综合交通规划的全过程与主要理论技术。

论文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综合规划

1引言

综合交通规划在世界上是一个新兴的交叉性学科,又是一个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领域。近半个世纪以来,数百个大城市的政府不约而同地呼唤综合交通规划,并通过其编制与实施,缓解当时的交通矛盾,把握未来的交通方向,安排近远期的交通投资。所以,综合交通规划已在各大城市的发展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交通发展战略

交通发展战略是城市综合交通规划首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对城市交通未来发展趋势的总体预测和判断的基础上,宏观地把握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关注城市交通发展的大局。交通战略的确定,不仅要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而且还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气候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内容,与一个城市所在的区域以甚国家甚至国际社会的综合环境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构筑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是大城市交通战略的核心内容,同时,交通发展方向,交通模式,交通政策以及对重大交通设施的总体部署都是交通战略关注的重点问题。

2.1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一体化交通表现在交通体系内部的充分组合,见图l。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指交通设施的平衡,目的是充分发挥交通设施的整体效益。二是指交通运行的协调,在综合交通体系中,各种运行方式并存,都将在其适用的范围内发挥特有的优势。保持运行协调,不仅表现为各种方式的合理分工,更表现为各种方式之间的紧密衔接。三是指通过综合管理将交通设施与交通运行紧密地整合起来,即交通运行水平与交通设施水平相一致,其中,合理的体制与法制是综合管理中的关键。

一体化交通表现在交通体系与外部发展的紧密联系。交通是实现城市功能的重要支撑手段,交通发展必须与土地、社会、经济、环境等诸多城市发展领域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推动城市全面发展。

2.2交通发展的原则和目标

交通发展的基本原则归结为三个方面,即持续发展、整合发展和优先发展。

交通发展的目标要兼顾“畅通”和“易达”互相影响的两个方面,既要缓解交通和减少出行的时间,又要确保人和物顺利的到达目的地。通过建设高等级的道路和发展大容量的轨道交通实现“畅通”;通过加强支网建设、规划合适的停车设施以及发展覆盖面广的地面公交网络,实现城市交通的“易达”。

2。3城市交通政策

城市交通政策是在一定的城市交通战略指导下,政府部门制定的用以指导、约束和协调城市交通行为的总则。其具有权威性、综合性、实施性和理论性四个鲜明的特征,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决定因素。

3公共交通系统

公共交通系统是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核心部分,它为广大市民和外来人员提供多种形式的客运服务,实现人员高效安全和舒适方便的移动。公共交通系统的主题,是公共汽(电)车、地铁、和轻轨等大量的运输工具,同时也包括出租车和轮渡等辅运输工具。公共交通的有效运营,需要得到城市道路系统、交通管理系统和交通政策体系等保障条件的支持。

3.1公共汽(电)车系统

公共汽(电)车(简称公交车)系统规划,需要着重研究网络、车站、车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及相关联系,使公交车系统充分发挥方便、价廉、安全、舒适的优势。

3.2轨道交通系统

3.2.1轨道交通网络的编织

与公共汽(电)车不同,轨道交通系统的线路即轨道是全封闭和固定的,一旦建成,很难进行改造和重建,因此做好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布局是十分重要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编织一般遵循以下原则:与城市规模发展战略相适应;与城市用地布局相结合;与其他交通方式相配合;与客运需求变化趋势相一致。

3.2.2轨道交通的车站设置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按建设形式可分为地下站、地面站和高架站;按运输组织功能可分为中间站、折反站和终点站;按网络功能可分为枢纽站、换乘站和一般车站。轨道交通的地下站位于城市中心区,这里人口密度高,是城市商业办公中心,因此地下车站的建设与周围商业开发、周围主要建筑应统一规划建设。地面站和高架站一般位于城市区和郊区,这里开发密度较低,轨道交通车站与主要居民区、大型购物超市、地区活动中心相结合,构成地区性的交通枢纽和公共活动中心。

轨道交通中间站一般仅完成乘客上下车作业。折反站供区间运营的列车进行折。终点站除布设折反线路外,一般还有存车线,以备列车暂时存放。

轨道交通枢纽站一般位于城市大型客流集散点。至少有两条轨道交通线路相交,并集地面公交、出租车、小汽车、自行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实现城市客运交通体系的一体化换乘,实现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良好衔接。换乘站一般是两条轨道交通线路交汇点,其主要功能是实现两条轨道交通线路间的相互换乘。

4道路运行系统

道路运行系统是人流、货流、车流以及道路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通过各等级道路分层合理衔接,实现道路交通的畅达;通过路权划分和使用分流,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和保障交通安全;通过规划与道路容量匹配的停放车系统,“以静制动”设施需求管理。良好的道路运行系统不仅要为小汽车运行提供畅达的运行空间,而且要保障公交优先通行,创造和谐宜人的慢行交通环境。

4.1快速道路系统

城市快速路系统为车辆通行提供的是高速、连续的交通服务,因此,与其他道路相交一般采用全封闭的互通立交形式。在我国一些路网密度高、用地紧张的特大城市,如上海、广州,采用了高架形式的快速路系统;而在一些路网密度较低的特大城市,如北京则采用了平面道路加立交形式的快速路系统。

4.2道路慢行系统

慢行系统包括自行车系统和步行系统。

自行车系统在规划上要求自行车专用路两旁不至于产生和吸引大量的机动车流和货物运输的需求。设计上要求线路通畅、连通、路面平坦、坡度小、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且自行车专用路上宜采取机动车有限驶入的配套管理措施,即允许少量机动车在限定的时间内限速进出。

步行系统布局应遵循人车分离、步行快捷和力求舒适的原则。

城市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范文4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模,性质,区域规划

一、引言

城市规划被视为一项重要的政府职能。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规划体现了政府管理和指导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政策导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城市规划在政府职能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城市规划以其高度的战略性、综合性、政策性,在优化城市空间资源配置,协调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和提供高效的城市服务等方面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与此同时,城市规划也将逐渐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和政府引导的调控城市经济的重要手段。

二、城市规划及相关的概念

城市规划是指城市各项建设发展的综合性规划,其内容包括:拟定城市的人口规模、城市发展的性质、城市的用地范围,以及工业、商业、交通运输、道路、住宅场所、广场、服务设施、公共设施及园林绿化等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最终目的是为了创造安全、美好、卫生的环境条件,促进城市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必须了解以下几个概念:

(1) 城市性质。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所处的地位。

(2) 城市规模。城市规模的一般衡量指标是城市建成区的规模和城市的人口数量。城市的布局结构、占地面积、住宅建设的规模、建筑类型和交通方式的选择等都与城市建成区的规模和城市的人口数量有密切的关联。

(3) 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指根据某一城市的长期发展计划和设想,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在对该地区的地理条件、自然环境、技术经济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做出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安排,合理的布置工业、交通、水利、能源、园林、旅游等服务型工程建设项目。

(4) 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发展目标和规模、城市性质、土地利用面积及各项建设布局进行综合部署。

(5) 城市结构规划。城市结构规划可解释为:为某一个城市或是其附近需要开发的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物质环境的发展制定规划方面的政策性的文件。

三、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

1、综合规划理论。其理论基础是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通过对城市系统的各个要素及其结构进行研究,以揭示这些要素的功能、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全面的分析城市所存在的问题,并从整体上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综合规划具有总体性、综合性和长远性。

2、连续性城市规划理论。该理论最早是由Melville C. Branch在1973年提出的。并且他认为,过去的一些关于城市规划的不恰当的实际运作和不合理的观念,严重阻碍了城市规划作用的发挥。

四、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

1、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发展所作的长远性的、全局性的、纲领性的规划。它主要是指在城市建设领域提出相应的建设目标和对策,并在物质空间上做出长期性、全局性的安排和谋划。

2、城市规模和性质。(1) 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所处的区域、国家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所担负的主要职能和所处的地位。 (2) 城市规模主要包括城市用地规模和城市人口规模,并且这两者是密切相关的。城市用地规模的推算必须依据城市人口规模及人均用地指标。

3、城市总体布局。城市总体布局只要是指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建筑空间与工程技术组合的综合反映。其表现形式主要是城市用地的不同形态。城市总体布局是一项长远性、全局性的工作,为城市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城市总体布局首先要了解和掌握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遵循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合理的安排各项建设工程,对城市的发展做出合理的预见。

4、城市功能的完善与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城市是物质财富和人口高度聚集的地域,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产物,并具有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职能。因此,要保证城市各项经济、社会活动及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就必须依靠城市基础设施的切实保障。

5、城市交通系统。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总要面临许许多多的交通问题。因此,要解决好城市的交通问题,就必须采取综合的策略,通过制定综合的交通规划来实现城市交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6、城市居住区规划。居住是城市居民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城市的主要功能之一。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任务就是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安全、卫生、舒适、宁静的环境,以满足日常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城市居住区规划必须依照城市近期的建设目标和总体规划,做出综合全面的安排。其主要内容包括:(1) 确定城市的规模; (2) 确定城市的用地位置和面积;(3) 拟定建筑类型、数量及布置方式;(4) 拟定各级道路的布置方式、路宽等等;(5) 拟定公共设施的规模及数量;(6) 拟定各项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7) 拟定城市绿地、活动场所等的布置方式及数量。

7、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环境主要是指影响城市居民生存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的总和,包括:环境、资源、地理条件、水文、气候、动物植物以及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

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包括: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合理的组织城市交通运输及处理好城市环保与工业布局的关系。在进行城市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必须着重解决好以下几点:(1) 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2) 做好城市环保工作;(3) 合理布局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4) 处理好城市与其周边区域的关系。

五、城市规划的发展展望

(1)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体现。主要表现为:可持续发展行动的实施;环境理念在设计过程中的全方位渗透;非建设用地保护的强化;城市建设生态循环评价的重视。

(2) 人性化与多元化服务的方向。主要表现为:社会设施的人性化与多元化建设;一体化服务与个性化交通并存;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弱势群体的保护。

(3) 个性与共性的协调。主要表现为:特殊性与共通性的重视以及交流与借鉴的强调。

(4) 城乡统筹规划与区域协同的强化。主要表现为:集中与分散布局的两极化;对城乡融合的重视;区域交流与协同的发展。

(5) 社会资本建设的重视。社会资本的建设是保障城市公共利益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表现为:公平性;长期性与效率性; 公共投资管理的完善;多渠道融资的促进。社会资本的使用、建设和维护管理,以及社会资本的运行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将会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

(6) 规划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实践研究手法和对话说明型手法的重视。

六、结束语

城市规划是一项综合性、应用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合理的进行规划,可以准确的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各项工程建设,使之逐步发展成为环境清洁、设施完善、利于生产、方便生活,并能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现代化新型城市。因此,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的合理布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城市建设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并逐渐的步入了科学的轨道。

参考文献:

[1]赵和生.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J].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城市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范文5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梁;建设;养护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高速发展的经济带动下,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城市交通压力也就越来越大,为保证交通的畅通并且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基础,加大对城市道桥建设以及高度维护是至关重要的解决措施

一、市政道桥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1、现在经济处在飞速发展的上升阶段,日益更新的现代化生活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使他们涌入城市,这样造成城市的人口迅速上涨,道路中的出行人数和车行量给城市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尤其在人流高峰期,堵车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市政道路建设中将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就是使城市交通与不断增长的人口出行紧密联系,保证公路的畅通。

2、由于老城中的交通是为过去的交通条件设计运行的,它已不能满足现在的交通状况,而现在多数城市建设是在老城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市政道桥建设出现的另一个问题便为高效解决原有城市中结构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尽可能完美的调整城市中的交通路线。

3、在市政道路建设中面临的问题还有,如何能把交通的发展同城市化建设相吻合。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城市建设都在高速发展着,城市规模日益扩大的同时就对道路交通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现在很多城市在建设交通的过程中没有远见,缺乏对城市交通建设的科学指导和完整规划,是交通业的发展与城市化的建设失调。

4、因为原本存在的交通都是围绕着城市的中心而大量运作,现在随着各种车辆的增长,老城交通状况已经不能满足它们的需求,如果拓宽道路或者重建道路都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出现在市政道路建设中的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原有的交通路线在发展的路网控制下,极为不合理。

5、还有的交通问题就是停车场不足,交通堵塞情况严重。因为机动车辆的日益增加,使得城市中道路压力巨大,所以,在对市政道路进行修建时不仅要做好修路的计划,还有保证建设过程与配套交通设施相互发展。

二、建设市政道桥中遵循的基本原则

1、统筹科学发展,保证建设具有前瞻性

城市中的道路包括桥梁是整个城市的交通命脉,它的发展必须考虑到城市建设的整体局势,根据城市的现状进行道路建设的合理规划,使该建设工程具有广阔的预测前景,提供未来发展的足够空间。

2、科学发展原则和创新配套建设原则

在规划设计城市建设中,要以科学创新的技术为指导,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维护道路的建设,通过更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群众不合交通规则的行为。此外,在设计道路建设中还要保证配套设施的综合性建设,同步进行有关配套设施建设工作,避免造成对道路的负面影响。

3、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原则

以人为本是我国各项事业建设中都必须遵守的一个基本原则,在城市建设中还要以和谐发展为原则,在改善城市道桥现状的基础上,不断实践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保证资源的高效节约,保障生态环境的平衡稳定。

4、完善工程质量监管机制高度重视监督管理的原则

在市政道桥建设中要完善施工质量的监控管理机制。通过分工管理的基本操作,来提高管理的整体水平,通过互相监督来提高该管理的有效性,从各个方面加强监管工作。

三、市政道路桥梁养护管理的主要内容

1、桥面系的养护

桥面系是直接接触荷载的部分,承受的压力更大且面临的损害因素更多,因此是道路桥梁养护的主要内容。如果桥面不洁净且伸缩缝堵塞有得不到清理,会引起伸缩装置失灵进而造成变形破坏,如果养护维修工作不当,会造成病害的加剧甚至演变,加快道路桥梁的失效速度。桥面系的组成包括桥面铺装、栏杆、排水结构、人行道、桥面防水、伸缩缝和灯柱等,主要发生的病害有沥青混凝土桥面的车辙、水泥混凝土桥面的裂缝和人行道的栏杆破损。道路桥梁桥面结构养护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具体情况对混凝土进行修补、加铺和灌缝等。

2、上部结构的养护

桥梁构件的损害会增加桥梁的运行风险,降低桥梁的使用寿命,大多数桥梁的养护仅仅停留在桥面系, 对深层问题往往忽略。桥梁的上部结构主要是指梁体结构,根据材料组成可以分成不同类型。一般情况下, 混凝土结构梁体的主要病害是露筋、裂缝和剥落,钢结构梁体的主要病害是油漆层剥落和锈蚀。道路桥梁上部结构的养护主要内容是对于裂缝采取灌缝措施,对油漆剥落采取重新油漆的养护措施,对混凝土结构破坏采用修复加固的方法来处理。

3、下部结构的养护

地基下沉会导致“桥头跳车”,这不仅会降低车辆通行的舒适性,而且会导致加快桥梁失效的进度,因此要在养护中重视。桥梁的下部结构主要包括桥台、桥墩和基础,城市道路桥梁下部结构的病害从组部分分别介绍,桥墩桥台的主要病害是风化、裂缝、露筋和剥落,基础的主要病害冲刷、不均匀沉降和堆积。道路桥梁下部结构的养护措施主要是对墩台的病害采用灌缝封闭或者采用环氧混凝土修复加固,对基础的病害采取回填或者疏通等措施。

4、附属结构的养护

附属结构主要包括栏杆、护坡、挡墙和锥坡等,道路桥梁附属结构的主要病害分别如下,栏杆主要裂缝就是普通裂缝、混凝土露筋和剥落,护坡和锥坡的主要病害是烤工体坍塌和破坏,失去护坡作用,挡墙的主要病害是变形、破损和沉陷。道路桥梁附属结构采用的养护措施是用砌块局部调整进行替换,重新进行勾缝等具体方法"

四、市政道路桥梁养护管理的有效措施

1、加固措施

桥梁梁体结构的混凝土露筋、钢筋锈蚀等病害,都需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一般采取的措施是将松动的保护层除去,清除钢筋的锈迹,然后使用环氧树脂混凝土等高一级强度的混凝土进行加固。首选的加固方法是用灌封胶灌注来处理已经产生的裂缝,具体的加固方法是采用种植或粘贴钢筋加固法、粘贴钢筋加固法、新浇筑混凝土增大梁体截面加固法、粘贴碳纤维加固法、现浇钢筋混凝土桥面补强层加固法和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2、定期检查

根据交通部颁发的《养护技术规范》和《桥梁技术规范》规定, 在桥梁的养护工作中,主要内容就是定期检查"在加固措施采取的前提下, 桥梁病害问题产生的概率降低, 但是并不是把这种发生的概率降到零,所以定期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是保证能够及时发现病害问题的必要措施。根据检查结果, 要对桥梁的技术状况作出全面评定,并根绝检查结果确定相应的维修养护措施。

3、及时采取修补措施

桥梁的养护首要工作是采取加固措施,但是在经过加固措施后,并不能将桥梁病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为零,因为任何事件都不是绝对的。保证桥梁的正常运行,将桥梁的使用寿命延长到最大,是各级交管理部门的年度养护工作计划之一, 加固措施采取后,能够降低桥梁病害的发生率,也就是实行这种养护工作计划的实际行动之一。另外一个重要的实际行动就是对已经产生的病害进行及时修补,这样可以预防更加严重的病害发生,防止对因为病害造成结构的耐久性降低。

4、加强桥梁检测

桥梁的检测是对结构的主要维护措施之一,包括对桥梁的上部结构和附属结构进行测量、观察。加强桥梁养护管理的另外一个重要工作,是对各级人员的培训,因为养护工作人员是进行桥梁养护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技能是否符合技术标准,是保证桥梁养护质量的基础"桥梁本身就是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复杂的建筑物,如果缺乏准们的技术人员来进行桥梁的养护工作,及时桥梁的设计、施工都没有问题,也可能降低桥梁的耐久性。

结束语

在我国日益壮大的综合国力下,加强城市建设刻不容缓,扩大对市政的道桥建设更是当前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对市政道桥建设的认真实行和高效维护成为现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项目。我们应该高度执行有关政策的要求,保证把城市中的交通问题解决到最好。

参考文献

[1] 聆国华,陈国华.浅谈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与养护管理.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2] 杜贞.谈谈道路桥梁的养护团.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

城市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范文6

关键词:交通需求管理(TDM) 交通拥堵 可持续畅通

1引言

近几年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和谐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在城市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有限状况下,继续采用完善道路网络方法对于减轻城市交通问题收效已不太明显,而通过调节交通需求来缓解交通供需矛盾的思路已逐渐为人们认同。文章将以可持续发展和畅通城市的理念对城市交通需求管理进行分析,并对可持续畅通城市的交通需求管理策略以及应用问题进行探讨。

2可持续畅通的交通需求管理

所谓城市的可持续畅通,就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在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下,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服务水平,在合理地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带来的交通需求的同时,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所谓交通需求管理(Transportation Demand Management,简称TDM)就是根据交通出行产生的内在动力,出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空消耗特性,通过各种政策、法令、现代化信息设备、合理开发土地使用等对交通需求进行管理、控制、限制或诱导,减少出行的发生,降低出行过程中时空消耗,建立平衡可达的交通系统。

城市可持续畅通的内涵是交通效率、资源环境和价值观念三者的统一,其中转变传统交通观念是前提,提高交通系统效率是核心,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有效保护是基础。城市交通的可持续畅通首先要求改变交通发展观念,由交通建设追求数量的扩张向注重综合效益转变,由满足个体交通需求向兼顾公众利益转变。城市可持续畅通的核心在于实现由规模扩大为主的粗放型交通系统能力增长向提高效率为主的集约型交通系统能力增长转变,提高已有交通基础设施的效率,减少无效交通。

可持续畅通的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应是在促进交通系统建设与发展的同时,重视交通设施利用效率的提高,在保证交通系统满足近期需求的同时,也能满足今后较长时间的城市交通发展需求,还要符合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综合系统和谐发展的整体要求。

可持续畅通的交通需求管理的目的是在适度的交通建设规模下,控制交通需求总量,削减不合理的交通需求,即通过减少或分散需求使供需平衡,保证系统有效运行,让客货出行迅速、安全地达到目的地,缓解交通拥挤,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可持续畅通的交通需求管理主要通过改变人们的出行行为,将潜在的交通需求转化为现实的消减后的交通需求,以达到供需平衡的目的。其主要内容如下:

(1)通过合理的土地使用规划减少出行距离及促使出行向公交模式转移;

(2)通过非交通手段来完成出行目的(例如使用电子通讯来代替办公出行);

(3)为出行者提供一个或多个可选的交通模式(包括出行时间及方式),获得机动车高承载率或消减高峰出行;

(4)通过鼓励/限制措施来减少小汽车拥挤及使用,或促使出行向非高峰及非拥挤道路的转移;

(5)调整机动车时空分布,提高道路使用效率,促进交通分布均衡。

交通需求管理可以协助创建一个可持续畅通的交通运输体系。交通需求管理遵循可持续畅通原则,很多策略方法直接支持可持续畅通的目标,如资源保护、公平性、环保、土地有效利用以及公众的参与性。要创建可持续畅通的交通运输体系,交通需求管理体系必然是一个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要方法,是达到交通可持续发展发展目标的重要条件。

经济效率和资源保存是交通可持续畅通的重要原则。这就要求TDM策略反映市场原则、鼓励更多有效利用资源的出行选择、或者导致往往支持可持续畅通的更有效的土地利用。TDM也能够达到居住性目标,比如增加当地的环境质量和社区凝聚力。把可持续畅通原则、目标和评价指标融合到交通决策中能够支持TDM的强化执行,并能更好的协调交通和用地的问题。

图1 可持续畅通动力机制

3可持续畅通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措施

3.1强化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的协调关系

在传统型的单中心型城市越来越不适应城市人口激增、用地不断扩大、机动车辆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结构。这种城市结构布局避免了传统一元化城市的缺点,它可以与中心城的交通独立,距离中心城又比较近,便于城乡结合。不同城市布局和用地模式会形成不同的城市交通形态,组团式城市布局对交通系统的可达性、时效性有更高的要求。为增进土地利用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协调关系,要注意城市各组团间土地利用的均衡发展,以达到各组团间交通流的均衡,从而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畅通。

3.2以轨道交通或大容量公交支撑城市空间扩展,促进中心发展

为疏缓城市中心的压力,提高人居品质,并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应大力向中心发展。城市中心与城市的发展,要在市场的引导下,完成人口、产业与资源在城市中心区与中心之间的转换。

对于配合中心发展的较为有效做法是以轨道交通或是大容量公交作为交通平系城市中心和中心,确保二者之间的高速度、大容量和高服务水平交通联系,降低二者之间的时空距离和费用门槛。

3.3发展常规公交,强化公交优先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在公交场站方面,确保规划用地不被侵占,尤其应重点解决大型的对外交通枢纽、重要旅游景点、商业区、大型居住区的公交枢纽站点布设问题。对于旧城用地拥挤地段,可以考虑结合大型商业建筑物安排非独立式的公交场站,以确保公交发展的基本空间。

在公交运营方面,提高公交与小汽车方式出行综合成本差异,如出行费用、出行时间等差异,以鼓励更多的人使用公共交通。增设公交专用道、公交专用线、公交专用信号,公交优先的专用标志,并逐步扩展其使用范围,以便在更大范围内提高公交竞争优势。

3.4适当控制机动车拥有量和使用量

机动车拥有和机动车使用是两个独立过程,高拥有率并不意味着高使用率,对道路网络造成压力的是在使用当中的车辆。参照世界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的客观实际,对拥有和使用过程施以相应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寻找既与国家发展汽车产业的政策相协调又可以维持城市交通环境的机动车发展平衡点。

在城市交通可持续畅通的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施以拥挤收费、停车管理收费等交通需求管理手段,调控机动车使用成本与公共交通方式之间的综合成本差值,以综合成本的方式抑制小汽车方式出行,引导其向公共交通出行转移,引导合理的城市交通结构的形成。

3.5适当平衡机动车时空交通分布

平衡时空交通分布的做法可分为时间和空间两种,时间平衡的做法通常有错时上下班、货车白天限行、弹性工作日等;空间平衡通常有区域执照、差异化收费、限制过境车辆等。这种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对解决目前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达到城市畅通的目的具有重要作用。

4可持续畅通的交通需求管理的应用

要把交通需求管理提高到城市交通可持续畅通的战略高度认识,有些人认为交通需求管理可能是一种权宜之计,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是在没有足够供给能力应付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的情况之下,借助于这个手段,对交通需求实行控制和管理。我个人认为,这个认识是不对的,交通需求管理不是权宜之计,要把它提高到城市交通可持续畅通的战略高度。

随着城市化和汽车化的急剧进展和交通需求的快速增长,大规模修路以解决交通堵塞,仍是当前主要的政策措施。但是大规模修路意味着制造更多的交通需求,因此为了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畅通的战略目标,应把城市轴线和人口集中区的形成等城市开发计划同主要干线道路网规划和大规模运输方式的布局密切结合起来,力求减少不必要的交通量并提高运输效率。为此,应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制度把财源、知识、人才等资源集中起来,共同贯彻执行城市规划和交通政策,尽可能在可持续畅通方面少走弯路。

交通需求管理的应用要考虑区特殊的问题:例如非机动化交通的压力、文化习俗、旅游、安全和各种公平性问题。考虑现实条件、经济和公平性的长期目标是非常重要的。那些在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发展中国家却往往不合适。各个城市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交通改革来创造更平衡的、机动车不占主导的交通系统。通过这样的改革,是能够避免在将来转变成高度机动化之前所遇到的问题。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