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道路交通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道路交通特点

城市道路交通特点范文1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表现为:①合理分配路权资源。通常城市道路都是以机动车道为主,而人行道、自行车道以及公共交通使用的道路都是对城市道路来说,主要就是辅助作用,因此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时,要根据不同的道路作用以及道路等级,来分配路权资源,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服务的对象,比如在现代城市,只有极少数人使用自行车作为代步工作,因此在建设自行车道是就不需要占用很多的路权资源;盲人是受保护的群体,在城市道路设计时,一定要有足够的空间来设计盲道,以保证盲人的正常出行。②合理用地的原则。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用地需求,不能为了城市交通而一味增加城市道路用地,而应该结合城市功能分区,充分了解功能分区后,再选择合适的交通模式进行设计。③根据城市风貌进行规划设计。有些城市因为地形地势的原因不适合将城市道路设计得比较宽,有些城市绿化或者是自然景观风貌比较好,道路设计也要充分的结合这方面的特点。道路设计与城市风貌有效的结合起来,并且利用先进的设计理念进行空间组合,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2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要点的分析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要点主要表现为:①城市道路规划的线形设计要点分析。城市道路规划的线形设计若良好,一方面能够带来安全便捷的交通条件,另一方面还可以和沿线两侧的景色和自然环境融合,以这样的方式让乘客在途中的疲劳度能够的到缓解。从安全和景观角度去分析,半径偏大的圆弧曲线,一定会比短线或者直线使用。在交通性的干道和主干线的城市道路交通中,较多的转折处是不宜使用的。然而一般的城市道路交通中,能够使用恰当的转折,曲线也可以设置偏大,让自然景色和建筑物在沿线的量测有一定的变化,让较长直线的单调感觉得到消除,让司机的疲劳度得到缓解,在一定程度上,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也会降低。②交通性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要点。交通功能性设施主要是以车行交通服务作为主要的目的,路灯、护栏、候车廊以及人行天桥这些设施的设计应该简洁明快,突出使用功能。交通标志、标线的选为应该有一定的提前量,方便驾驶员在快速行驶中能够及时对前方的路况条件以及管理要求有所了解。③城市道路规划中平面交叉口设计要点的分析。①交叉口的竖向设计。交叉口竖向设计中,既要详细考虑排水的通畅性和行车的舒适性,还要与周边的键鼠标高顺接,合理确定交叉口的设计标高。在竖向设计过程中,处理纵横坡度的时候,要按照以下几方面要求进行处理:交叉口的排水想要得到保证,城市道路交通纵坡的坡向最少要由一条分离到交叉口的一侧。交叉后被主要城市道路交通通过时,在坡度的设计上要维持原状,针对次要城市道路交通的横坡随着主要城市道路交通的纵坡而变化,次要城市道路交通的纵坡要随着主要城市道路交通的横断面而变化。②交叉口的纵断面与平面线形的规划设计。平面交叉路线提倡使用正交的方式且要是直线,如果是斜交的情况不能够避免的时候,在交叉角中要控制在45°之下。路段上的交叉口要与平曲线的终点和起点,要按照城市道路交通和行车速度、城市道路交通等级进行确定,不能够太短。若有两条城市道路交通产生相交的状态,次要的城市道路交通在纵坡度上要做适当的调整,主要的城市道路交通在纵坡度上要维持原状。

3城市道路的路线设计要点的分析

城市道路的路线设计要点主要表现为:①灵活运用线形指标。线性指标的选用不仅关系到城市道路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还影响到工程的造价和区域的自然环境。在路线设计技术指标的运用上,应结合地形、地物、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特别是要注重总体设计。要注意保证前后路线线形的均衡性和连续性。因此,设计人员必须加强对标准规范的理解,做到灵活运用技术指标。②平、纵、横同步的设计。城市道路是三维的带状构造物,平、纵、横的设计信息集中在一起才能反映真实的设计情况。城市道路地形在很小的范围内也可能产生很大的变化,路线平、纵面稍微移动就能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这就要求路线设计应该平、纵、横步精细设计,以互相检验设计的合理性,这在局部路线优化时尤为重要。③曲线型设计法。在当前的城市道路建设中多采用曲线设计法。所谓曲线型设计方法,即根据线形布设的技术标准要求、平纵线形组合的均衡要求、地形地物及自然环境的约束要求,采用曲线单元并选用合理的线型参数来布设路线。采用曲线型设计方法进行路线设计,既能使道路线形美观,也可以使道路本身和沿线景观相协调,更重要的是曲线型道路相比直线道路更容易让驾驶员开车时的注意力集中,从而减少交通事故。当然,直线设计法也并不是要完全杜绝,只是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一些问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属于城市规划的范畴,因此在规划设计时,要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结合城市功能选择不同的交通道路模式,从而保障城市交通的正常有序运行。

作者:龚凌 单位:青海省西宁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城市道路交通特点范文2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设施;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农村人口向城市的集聚,城市道路资源明显不足,对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道路交通设施安全合理、舒适、人性化理念是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者追求的目标,因此,在完善道路交通设施的同时,应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整个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处于一个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状态之中。

一、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存在的问题

1、交通设施设置随意。道路交通设施设置的目的是根据“有序、安全、畅通”的精神,指导或保障机动车驾驶人、行人等交通参与人遵照交通设施的指示或要求行驶。道路交通设施本身必须合理设计,科学规划,以人为本。但是,我们很容易发现城市街道的信号灯、标志标线、隔离带等随意设置,如信号灯的设置和路面标线的设置不匹配;多车道的道路上只设置一个指示标志;快速进出城通道上设置减速带,单行线的设置变动频繁,隔离栏的设置加剧行车人的心理恐惧和车道空间,特别是涉及旅游指示标志,设置不明确,不连续。这些设置不合理、随意设置的交通设施不仅没有起到指示或引导作用,反而会误导驾驶人。驾驶人很容易被误导驶入自己不想进入的车道,突然变道情况发生概率提高,轻则发生刮蹭,重则造成车祸,严重影响交通通行,一条路堵,全城堵,“蝴蝶效应”立刻显现。

2、施工质量差,监管不到位。道路交通设施施工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及构件的质量,二是监理和政府监管是否到位。按照规范,在城市交通设施的施工过程中,从工程立项到招投标到施工,最后竣工都必须按照国家交通行业标准执行和实施,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总有这样那样的设计及工程变更,如果不能按要求施工,政府监管又不到位,施工结束就会发现有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问题。即使是些小问题或是临时性问题,但对于路况不熟或外来的交通参与者来说,往往是发生交通事故或者是造成堵车现象的主要原因,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使他们在行车的过程中,极大地分散了注意力,提高了车祸发生的可能性。当然,我国在交通设施建设方面起步晚,许多城市街道上的交通设施极其缺乏且不规范,更谈不上标准化,甚至在沿海的一些城市街道上,既没有人行道与自行车道,又没有画标线,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共用,即使有标志,有时也形同虚设,很多主车路与支路的交叉口未设置交通标志的现象仍然比较常见。

3、新建交通设施与道路总体规划设计不协调。城市道路建设规划,特别是新城区的道路建设规划,应纳入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而道路交通设施是道路交通规划中的必然内容,本应一同考虑与实施。但是,从各地发生的城市交通事故现场报道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资金问题,土地问题,环境问题,农民的拆迁问题,使得政府在城市道路建设规划中不能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方方面面考虑进去,无法把未来交通发展的趋势考虑进去,以致建成后没几年,有的甚至没通车使用前,就发生道路的交通设置和实际的交通要求不符,新的设施没启用就更换的现象经常发生。一般认为满足国家《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等强制性规范的要求即可保证道路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即使设计人员仔细考虑了道路交通安全,但引发交通安全问题的根源,如交通安全问题的产生、安全交通方式的选择、路网的安全性等都难以在一条或几条道路的设计中得到改善。

二、完善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对策

1、严格按标准科学设置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隔离设施及电子监控等的设置,应分别遵循相互协调统一的原则。城市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应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实施,同时要根据城市所处环境气候的特点以及各条道路的实际条件进行设置,比如道路等级,路面的宽度,交通量的多少,道路周边环境等。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主要目的是为交通参与者特别是机动车驾驶人提供及时、完善和清晰的道路信息,加强对车辆的合理引导,以使车辆能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保证交通畅通和行车安全。城市交通隔离设施主要包括隔离栅和桥梁护网,它们能够直接、有效地阻止人或动物进入城市道路,防止非法侵占道路用地,具有有效地排除横向干扰、避免由此产生的交通延误或交通事故,保障道路安全、高效、舒适、顺畅运营的功能。城市道路交通电子警察监控实时搜集道路状况,如道路拥堵信息、违章信息、气象信息及相关设备状态等信息,全天候监视道路交通状况,控制与调节交通流,为疏导交通、减少交通事故、保证行车安全提供研判依据。

2、加强建设者,管理者,规划者协调统一。道路是交通的载体,道路的修建、建设者和道路交通的管理者往往是不同的部门,管道路修建的不管交通,管交通的制约不了修路的。为使修路与交通管理更好地结合起来,交通管理部门积极参与城市道路规划,坚持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紧密结合,直接参与城市道路修建改建工作中,提前介入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规划。把交通管理中的经验和道路施工中的工艺有机的结合起来。

3、 科学、有效地维护道路交通设施。作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不仅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和设置交通设施,而且要科学、合理地维护好现有的交通设施,保障交通设施处于科学、规范,正常的运行状态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交通警察无论是指挥疏导交通,维护交通秩序,处理交通事故,还是在设置交通设施,清理路障,都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而工作的,都是在从事着保障交通安全与畅通的工作,从整体上看,都是在从事为民服务的工作。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置与管理的成败取决于交警队伍的素质,取决于是否有一批从事道路交通科学研究与监管的人员,通过他们对道路交通科学理论研究和开发应用高新科学技术,提高交通管理科技含量,丰富交通管理内容,提高交通管理手段,实现交通管理的科技化和现代化。建立一支高效的施工队伍来维护道路交通设施。道路交通设施的设置和维护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施工人员去完成,鉴于道路交通设施的特殊性,基本是在通车的情况下维护交通设施,施工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资格和经验,而且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施工,因而施工队伍必须经过精心挑选,由拥有相关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在保证不影响或尽可能少影响城市日常交通状况的条件下,按质按量完成施工任务。

4、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加强宣传和教育。要大力加强道路交通设施知识宣传与教育,除了在驾校的考题上出现相关内容外,很多驾驶员对交通安全知识知之甚少,即使知道,也有许多人存饶幸心理不遵守,更不要说普通老百姓,红灯横穿马路,跨隔离栏,都是很危险的行为。所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一是在增加警力的基础上,加强交通安全的管理,在工作时增加宣传内容,改善教育方式,扩大覆盖面;二是积极争取政府和大众媒体的支持,与社区、媒体建立友好关系,设立固定宣传栏目,经常性的交通讲座,交通事故的宣传,使交通安全知识进入家庭,学校,使百姓更直观的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和对自己及他人生命尊重;三是协助成立民间交通安全宣传志愿者,开展全方位的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与教育。

结束语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对道路交通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和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政府对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重视,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的畅通无阻,而交通通畅是现代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作为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连接着城市的各个角落,方便城市车辆交通以及人们的出行,给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出游带来方便,是我们道路交通设计者和施工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段里仁,毛力增.交通安全设施标准化是交通安全的基本条件与保障[J].交通标准化,2011,(2).

[2]刘炜.论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5).

城市道路交通特点范文3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特点;原则;问题;措施

引言:城市道路是国家的血脉,它的健康发展才会确保整个国家的繁荣和谐。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度的加快,城市道路的建设也突飞猛进,产生了许多优秀的道路设计作品,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何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完善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已成为现今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的特点

1、系统性。市政道路是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工程的建设涉及多个部门,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

2、复杂性。城市道路设计工作涉及专业多,各专业不是独立的,是相互关联的。城市道路设计涉及到的专业包括道路、交通、桥隧、测量钻探、排水、管线、照明、信号、绿化等,各专业分工不同,在不同设计阶段的侧重点有区别,如道路专业表达的是路线走向、平纵横、路基处理等内容,而交通专业重在表达标志标线、信号控制等内容。

3、设计人员的主观性。城市道路项目从方案到实施阶段的过程中,设计工作总是最前面的一个环节,其它部门的工作也是围绕着设计方案进行,各个部门对设计方案提出意见,最终的方案由设计人员确定,设计人员通过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完成设计图纸,主观性体现了设计人员在项目中的作用与职责,成功的设计使得各部门的工作可以高效有序地进行,使工程顺利展开。

二、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的基本原则

1、顺畅、安全。安全问题是国内任一行业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应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城市道路设计应具有客观合理性,交通安全得到有效控制,社会才能和谐。此外,道路及交通管理水平可通过行驶在道路中上的车辆速度得到客观反映,为保证道路上的行驶车辆安全顺畅,还要对交叉道通科学管理,明确道路性质并采取立体交叉方式进行合理布置。

2、道路运输尽可能的经济性。实际上道路运输的经济性就是指道路工程的综合费用经济性和其它的运输费用时间的节省等多方面,需要在实践的设计中要考虑到道路的现状、公用的设施等方面的布置情况,之后在设计中在根据交通的性质、流向、车辆的流量特点、相应的结合道路的地形来布置合理的线路和断面,要尽量的使整条线路的主干道和流量大、车速要求比较高的干线平稳,另外要是对承担交通运输的次要线路,如果有一定的条件限制情况下也不一定非要高标准的建设,可以通过地形来进行充分利用支线的道路,可以起到合理的疏导交通的作用,最终达到节省工程费用的即可。

3、要重视环境的保护情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车辆的不断增加,导致大量机动车辆在道路上行驶运行,这样的话必然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大气污染和噪音影响,那么在进行道路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之后要紧密的结合道路性质和交通分隔带的设置,并且要做到城市道路网密度以保持居住建筑区与交通干道有足够的消音距离。

三、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道路设计缺乏长远规划,网络结构不合理。在道路设计过程中,很多城市缺乏长远规划,只把目光放在当前,只是一味地担心道路是否足够宽,而忽略了不同级别的道路施工的宽度和密度之间的特性;忽略了道路的车辆承载能力,只做面子工程,导致城市道路今天改、明天补,一旦车辆稍多些就会导致交通拥堵不堪。同时,由于道路设计者仅局限于根据当前的形式进行设计,忽略了城市的整体道路网络结构,就会使设计出的道路难与整个城市道路网进行匹配,造成交通紊乱,加重交通负担,影响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2、道路设计并未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在道路设计的过程中,很少将社会群众的想法纳入考量;在道路设计的过程中,通常由最高层决策者独自决定,造成道路设计并未做到民意化、公开化;在道路设计方面并未施加足够的限制,造成社会群众对于道路设计的信心严重下降;道路设计将关注的重点过多的置于施工速度方面,对于道路设计质量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使得人、财、物、料等资源存在显著地浪费现象。

3、城市道路的绿化问题。我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因此城市中生活的居民对于生态环境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的,而我国城市道路绿化工作的目标也就是建设生态化的城市。在实际的道路设计工作中,很多设计人员并没有重视道路绿化的问题,这也是城市道路在投入使用后严重的影响了控制质量,并且无法起到降噪防噪作用的原因。

四、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的改进措施

1、强化道路设计的系统性理念。为了使道路设计成品和城市全局性道路布局进行良好的匹配,应对道路工程所在地区的整体环境情况加以关注,由系统论的观点得出:系统的整体通常大于系统内部各分项系统功能的单纯累加。因而,道路设计工作人员应将系统论的观点在道路设计工作中加以充分应用,将目标道路设计同所在地区的整体性布局加以关联,采取系统性设计方法。

2、提升以人为本原则的贯彻力度。开展城市道路设计工作时,应将前沿理论和实践经验加以充分融合。充分考虑目标设计所在地区的经济基础和所在地区在整体环境中所承担的功能,为其进行清晰的地位界定,明确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和意图。市政道路设计应秉承"稳定性、权威性"的理念,严禁多次修改的现象发生,否则将造成城市建设出现严重的漏洞。道路设计应紧密围绕实际情况开展,以基础工作为起点,依照实际情况的变化开展动态性研究,确保道路设计做到科学性、可行性。

3、加强规划实施监督。城市的道路规划发展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要保证城市的道路规划的顺利实施、顺利进行,各级城市行政主管部门需要将规划实施的监督工作落到实处。首先要做好土地的审批,使用,建设工作,严格监督正在进行的规划工程,按照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完成。要经常进行监督检查,若发现有些违法的行为,要按照相关的制度进行纠正或处理。

4、加强城市道路的绿化工作。道路绿化要注意道路使用功能与美观性的有机结合。设计人员要分清不同性质的城市道路的实际特点,并且还要认真的研究道路使用者的观赏特点,选取不同的绿化方式。道路的绿化部分作为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遮荫、遮蔽、地面覆盖、降噪防噪、装饰、防尘以及视线诱导等功能特点,因此设计时要依据城市环境和性质、道路的功能和等级以及自然环境的特点,合理的规划设计,确保道路与街道景观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此外,绿化对于行驶的车辆要有诱导作用。

五、结束语

在城市交通道路建设中,城市道路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目标。因此,只有积极开展道路解决措施,将科学的优化设计理念融进城市道路建设流程中,才能够从更大程度上保证城市道路的功能和后续使用,保证城市道路的整体质量,提升道路的交通运输能力,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中居民的安居乐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斌. 分析城市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 门窗,2013,06:231-232.

城市道路交通特点范文4

关键词:现代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探析

中图分类号: U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现代化城市交通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大系统,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道路的建设力度也明显加大。但由于城市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道路交通设施供应远不能满通需求。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很多城市进行了城市交通专项规划,以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

一、现代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交通迅猛增长而城市道路建设相对缓慢,道路交通供需矛盾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各城市人均与总量道路指标增长较快,但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约,的增长速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道路交通供需矛盾逐渐尖锐,道路设施欠帐状况日益严重,尽管目前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已掀起新一轮城建但长期以来形成的道路交通欠帐状况却难以在短期内迅速还清。

(二)道路规划建设重点偏颇,路网等级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在道路规划建设中,各城市往往只重视干路,立交,忽视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有序性,协调性原则,导致我国城市道路路网等级级配不尽合理,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表明,从快速路至支路,路网合理的级配结构应为金字塔形,而我国城市路网结构却为,倒三角、纺锤形、普遍缺少支路或次干路。因路网级配极不合理,交通生成点与干路系统缺乏过渡性连接设施,城市交通集中在几条贯通性干路,不仅不利于机非分流系统的形成,也不利于不同出行距离交通的相互分离,更不利于不同类别道路系统交通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目前我国不少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及交通堵塞多集中于市中心地区,而近几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却主要分布在开发区和郊区。

(三)重道路拓宽和新路建设规划,轻老城区保护规划

为充分发挥城市交通的先导及支撑作用,我国各城市竞相将道路建设作为改变城市面貌与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突破口。交通拥堵不能简单地归结为道路面积率低、道路建设的速度赶不上机动车增长的速度等,纵观西方主要大城市,无一是以拓宽城市道路作为解决交通问题的主要对策的,这些更不能成为一些行政领导和专业人员当作继续大规模扩路的理由。尽管近些年城市道路网络和城市道路总体建设水平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人文资源、城市特色正随着道路建设而逐步丧失。例如,旧城道路两侧一般建有大量的优秀建筑,由于这些道路是全市交通矛盾最复杂地段,往往成为完善干路网系统的首选项目,所以随着道路的拓宽建设而割断了城市的历史文脉。改善城市交通固然是好事,但道路建设的某些工程措施却违背了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致后代人不能享用历史留存的人文资源,只有借助文献资料才能了解城市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完善现代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对策

(一)城市交通发展弹性规划

实施整体交通发展战略,根据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条件及城市自身特点,制定城市交通分期发展战略,包括近期、中期和远期交通发展战略。目前,我国的许多城市正致力于继续加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开发规划及建设,但往往对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重视不够。在制定道路网络规划方案时,均以分析预测为依据,对未来的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估计不足,特别是在路网规划中对系统的应变能力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一些过去处于城市边缘的地区,由于这些牵动因素的综合作用,会逐步发展成为衔接老城区核心的发展方向的重要地区。如果对这些区域发展环境因素、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和人口的发展论证不足,往往会造成城市用地布局不当,设计标准采用不当,路网规划弹性不够,形成新的交通约束。

(二)建立健全交通法规

现代化城市发展不仅要有现代的快捷的交通方式,同时也要有完善的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为约束,以保证交通系统的正常有效运行,提高交通治理和建设水平。同时,由于没有健全的法规和必要的科学监督制约机制,交通建设有时甚至会成为个别领导追求个人政绩的依托,专家意见群众呼声和交通建设的科学性长期性系统性被搁置在一边国内不少城市里的个别和局部交通设施,如道路立交高架路现代化交通管理设施等,尺度气势是有了,但是交通系统的整体功能并没有因此得到应有的改善,巨大的交通项目投资并没有得到足够的社会经济效益回报。为此,交通领域亦迫切需要贯彻依法治国的思想,并以正在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通过健全法制,加强民主监督和公众参与,促进政府各部门协调工作,提高各城市交通建设的科学性有效性,注重原有城市交通基础配套设施的利用,充分发挥交通建设投资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鼓励发挥各种交通方式的内在优势

当前,我国富裕起来的城市居民的交通需求日益多样化,对舒适度、便捷度的要求也在提高。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其不再局限在自行车和公交车之间选择,而有能力追求更高成本更自由的个体化出行方式如小汽车。小汽车的增长一方面给人们带来诸多利益和便利,但也造成诸多负面影响,比如高能耗、高排放,交通拥堵使其效率低下。原则上,任何一次出行,所有可供选择的交通方式间是存在竞争关系的。虽然有必要重视目前因公共交通所分担客运份额不理想所带来的潜在问题,但也不必局限于公共交通必须保持主导地位。应该在高效率、高效益、低排放、低消耗的原则下充分发挥各种交通方式的内在优势,取长补短、错位发展。将引导城市结构的整体优化。同被视为绿色交通方式的电动自行车和公共汽车,彼此间客源的转换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应该得到鼓励。

三、结语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就是要从城市远景的交通需求出发,来进行道路系统布局,以城市的近期交通需要来逐步实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较多的交叉学科,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合理性,以及道路交通能否向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华军, 单美荣. 对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的分析[J]. 民营科技, 2007,(05)

[2] 王海天,盛逵. 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坚持环境友好、生态和谐的规划理念[J]. 城市, 2010,(04) .

[3] 栾连成.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战略管理研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15) .

城市道路交通特点范文5

关键词:交通规划交通问题更新改造

0引言

现代人们正以惊人的步伐从农村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国家的人口也正在急速增长,居民出行次数及出行距离均有所增加。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还给城市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城市交通问题己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活力。

我国交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交通速度;车祸;公共交通;步行者;交通环境;停车问题等六个方面。城市道路系统设施的供应短缺和我国城市现状道路系统结构欠完善是造成城市交通问题最直接的原因。因此应研究整个道路系统的问题,根据我国城市交通特有的问题与矛盾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目标,改善城市道路系统现状,寻求符合我国大城市实际的交通对策,使城市交通逐步实现现代化,并提到城市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议事日程上来。

1城市道路系统更新改造的思路

1.1中近期规划与远期规划

在我国,城市交通综合治理方针从1984年提出以后,对缓解大城市交通紧张局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的最大特点是联系实际,围绕当前存在的交通矛盾,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可以用有限的资金,挖掘现有及新投入交通设施的潜力,具有现实的经济和实用价值。

因此,道路系统的更新改造应重点将中期交通规划(5-15年)和近期治理规划(1-5年)相结合,既要考虑中期交通规划,进行道路网络的结构性调整与优化,使近期规划有中期规划的指导,也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近期交通治理实施方案,提出见效最快的交通工程措施或建议,使中期规划通过近期规划得以落实,并对中期规划做出反馈和修正。

道路系统更新改造的原则是: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点面配套,软硬兼施,分清主次。基于我国城市面临紧迫的交通问题的现实,城市交通发展与建设应重视近、中期的交通规划,要有由近及远(而不是由远及近)的发展步骤,着眼于实施。

1.2重视整体协同效应

城市道路系统的结构主要指它的功能层次结构,容量是指道路系统的承载能力。形成城市道路网系统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之间按照合理比例及衔接关系组成一个整体网络时,其整体效应便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协同作用是城市道路系统本身运转规律的客观要求,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忽视路网系统整体协同效应。

1.3注意保护城市风貌和历史文化

进行城市道路系统的更新改造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既要改善城市交通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又要延续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减少道路系统更新改造可能对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的破坏。在对道路网络系统作更新和调控时,需要以积极谨慎的态度,坚持以全面的旧城更新改造规划和古城保护规划为指导,把握城市道路格局,分清道路系统在城市不同地段的不同改造要求,将道路景观与城市风貌统一起来。

2城市道路系统更新改造的措施

城市交通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今后一个阶段我国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现代化建设的起步虽晚,起点却要高,这是关系到城市社会经济切实利益的长远大计,也直接影响到新区建设和旧区改造的成败。如何顺利过渡到持续、高效的交通形态,尚需多方面的改进。主要的改造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规范道路分级,保障道路功能

应把城市道路按照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的等级进行划分,实行交通分离,不同等级道路各尽其职。通过道路系统的有序连接,实行长短距离交通的分离,提高长距离交通的速度与效率,把慢速、短距离交通消化于不同等级的道路上,减轻城市主干道的交通压力。

(2) 建立并完善交通分流体系

无论是地铁还是高架路,其实质都是采用渠化同一交通空间中的交通流的方式来减少干扰,实现快速和大容量的交通,从规划角度讲,最关键还是人车分流和自行车与机动车的分流制度。

(3) 调整路网结构

城市道路系统的更新与改造不能停留在对道路的拓宽、修建立交桥等单纯工程项目的实施上,必须着眼于城市道路系统的整体结构性改造。道路作为城市交通的基本载体,把总量增加与道路网结构调整统一起来,同步实施,对缓解大城市市区交通阻塞具有重要作用。

(4) 现有城市道路的改建

城市道路系统的改造完善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城市范围内,逐步整理完善道路系统,区分道路功能,设立专用道等;另一方面,对道路本身而言,对存在问题的道路的线型、路面、沿线交叉口、瓶颈等均须做改造整理,使其满通通畅、行车顺利的需要。道路系统的改造对策见表2-1:

道路网体系的结构性完善 加宽道路、消除瓶颈等工程措施

建设快速道路系统 附加车线、加宽路肩

改良环状道路 拓宽道路

建设绕行路 改良交叉点、交叉点立交

建设汽车专用路、自行车专用道 铁路路口立交化

建设步行街 新建桥梁、加宽桥面

建设机动车和自行车停车场(库) 各类道路合理的级配

图2-1 道路系统的改造对策

3道路系统与城市交通规划的关系

城市交通规划是道路系统更新改造的重要理论依据。所谓城市交通规划,是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发展的预测,为较长时期内城市的各项交通用地、交通设施、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综合布局与统筹规划,并进行综合评价。

3.1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的关系

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有极密切的关系,交通规划的部分内容(道路网络布局)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紧密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二者的结合不仅有其历史渊源,而且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只有两者方案互相补充,才能得到有根据和协调一致的城市道路网。

与城市规划一样,城市交通规划必须划分阶段进行,而且交通规划必须与城市规划各个阶段的规划年限和规划内容相呼应(如图3-1)。

图3-1 交通规划层次框图

3.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城市道路系统设施的建设要占用大量的城市用地,影响着城市格局的形成,且需要大量的投资,道路系统设施的影响力将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交通需求的大幅度增加越来越大。城市交通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观念更新的过程。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交通特点的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体系己成为当前城市交通建设中一项重要课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研究: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阶段划分;②近期交通综合治理实施规划;③针对现状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以远期和中长期交通规划为依据和指导,提出能充分挖掘现有设施潜力,见效最快的交通工程措施或建议。

4结束语

为实现城市道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交通效率,促进城市交通现代化和城市更新,应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合理规划,优化建设,超前预警,科学管理。 并且处理好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正确认识城市交通规划地位。依据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道路交通供求关系,路网等级结构、道路功能、道路规划建设标准及城市历史文物保护等各个因素。

参考文献

[1].李清波,符锌砂.道路规划与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城市道路交通特点范文6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现代城市中的道路交通环境,往往多注重交通功能的优化,将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作为工程实体而非城市公共空间来看待,较少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使城市中的道路交通空间成为面貌丑陋、冷冰冰和缺乏生活情趣的堆砌体。因此,亟需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对道路交通环境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以尽快提高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的质量。

1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的基本内涵

道路交通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事物的性质是多方面的,不同的群体对道路交通环境内涵的认识也是不同的。如道路交通工程师注重交通功能,公众则在满足了交通需求的前提下,更注重生活功能与环境质量。两者有时难免会产生矛盾。而在城市设计师看来,道路交通不仅仅担负着通道的职能,在体现城市环境个性、组织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生活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道路交通设施本身也是重要的城市景观。由此可见,城市设计从更高更广更综合的立场出发,对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形成了系统全面的认识,既考虑交通功能,也考虑公众的街道生活,同时注重对道路交通景观特色与城市环境意象的创造,这一认识无疑有利于形成结构清晰、舒适宜人、丰富多彩的城市环境,同时它也是本文论述的基础与前提。

2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的空间属性

211城市道路交通空间的美学属性

道路交通环境的美观,从空间景观的构成上来说,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21111比例与尺度:道路与沿街建筑的比例,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道路交通环境的感受(图1)。而尺度上的不同,也会带来使用者感受的多样化。小尺度易使人产生亲近感与认同感,如步行街的尺度;而大尺度则体现环境的宏伟与力量感,如天安门广场、莫斯科红场等。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比例与尺度,有助于形成道路景观、使用活动与人的感受的统一和协调。

21112韵律与变化

运动和变化中的相似因素在时间序列上周期性或有规律地再现,空间序列上等距离或有规律地重复,就形成了韵律。可采用沿街建筑的空间形式、建筑体量大小、横竖、长短、虚实等组合,以产生具有韵律与变化的空间效果(图2)。

21113对比与协调

道路交通空间是由步行道、车行道、街头广场等众多子空间共同组成的。由于它们在形状、大小、尺度、宽窄、色彩、质地等方面的对比与变化,使人产生多样的视觉感受。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的协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城市道路交通环境自身的协调,即道路具有优美的三维空间外观,要求线型流畅,具有连续性,且道路交通环境诸要素之间在材料、尺度、色彩等方面具有相对统一性;二是它与其周围环境的协调,包括要尊重自然地形特征、周围现有环境,并和城市历史环境特色与氛围相适应等。图2动态观赏街道景观的变化图3道路的连续性

212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的空间领域性和渗透性

21111空间领域性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领域性强调人的社会性对空间使用方式所做的本质修改,并表现出明显的层次,依次为房y院y巷y街道y城市即由私有空间y半私有空间y半公共空间y公共空间的次序。由此可以看出,街道是城市生活的一个主要领域,并且由于使用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场所领域特征,它除了空间自身的性质和形式外,还包括有人性的需求、文化历史、自然条件等的内涵因素,在实体空间中赋予了丰富而又颇具地方感的人文细节。

21212空间渗透性

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的空间渗透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街道步行空间与建筑空间的渗透,如我国南方城市传统的骑楼,在设计领域手法多样的今天,由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私密空间的梯度变化而表现出一种空间过渡范围的不定性。在欧美及日本、香港地区,将商业与城市交通换乘枢纽布置为一体,也反映了这种渗透性。另一方面,在道路空间内部人与车也存在依附共存关系。舒适方便的步行活动要以完善的车行交通系统为依托,而再完整的车行系统也需要步行交通作为连接与补充。

213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的空间连续性和方向性

21311空间连续性

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的空间连续性是人们感知城市整体意象的基础。道路可充当组织这条空间线路上诸形象要素的角色,所以凯文#林奇强调/可识别的道路,应具有连续性0。道路的连续性可以通过道路两侧的绿化、建筑布局、建筑的用途、风格、形式与色彩及道路交通环境设施等的延续设计来实现(图3)。

21312空间方向性人们把握环境,通常是以自己的立脚点为据点,然后朝着目标前进,人类行动的方向性非常明确。道路可引导人们通向已知目标,提供一种方向。道路的方向性对于人们判断自己的位置和在城市中不致迷路具有重要意义,方向性强的道路不一定是直线,也可以是有规律的曲线,但行走路径上的多次方向变化就易使步行者失去空间方向感。

3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的功能特性

311作为城市景观的道路交通环境

在城市景观中,道路交通环境是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分析城市道路交通作为城市景观的特征,大致可以分为静态景观和动态景观两大方面。

31111静态景观

城市道路交通静态景观主要指与道路交通有关的相对固定的客观实体系统。如道路线形、路面铺砌、街面、绿化、高架桥、立交桥、人行天桥、街道小品等,作为城市景观的构成要素,它们的造型、色彩等对体现城市景观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31112动态景观

城市中的公共活动是城市活力与生机的体现,城市中大部分的公共活动都发生于街道及广场上。无论是平日里忙忙碌碌上班的人流、商业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早晨黄昏悠闲地散步的老人,还是节日里街头的献艺表演、盛大狂欢、紧张竞技等,都为城市增添了美与活力,并反映了一地的地方风俗与文化特色。人们驾驶的各种交通工具行驶在街小巷,形成的交通流景观,体现了人类的技术力量与脉动的生命力,也是城市动态景观的重要要素。

312作为组织城市景观手段的道路交通环境

31211道路交通环境对组织城市整体景观的作用道路交通环境不仅提供了城市交通运输的渠道,对城市整体景观的组织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正如凯文#林奇所言:/道路,穿越城市的常见的网络或存在的运动流线,是取得整体秩序的最有力手段。0道路网的格局对城市面貌影响很大。如在平坦地区连绵不断的方格网道路会使街景枯燥单调,而在局部布置斜向放射道路,则可使景观发生变化,有利于创造活泼的街道景观,如华盛顿路网规划。放射形的道路布局则会大大加强人们对放射中心的印象,如巴黎的星形广场。而山区丘陵城市的自由式路网,活泼多变,使人们对城市景观的感受更为丰富多样。

31212道路交通环境对组织城市局部景观的作用道路交通环境对城市局部景观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它可影响沿街建筑的布局形式,并可强化某些景观特征或遮蔽和引导某些景观等。道路的线型变化对街景的影响较大。直线线型的道路,沿街建筑布置整齐,使人对两侧的景物一览无余,产生严谨和规整的感觉。曲线线型的道路,建筑顺应道路常呈弧线状,两侧景观随着人的行进步移景异,显得柔和而富有生机。城市中某些有特色的景观,也可以通过道路的组织得以强化。常见的手法有对景与借景等。

313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的认知功能

道路交通环境是大多数人印象中占控制地位的要素,对其他意象要素起着串联和组合作用,是人们感知整个城市意象的渠道,同时也是环境定位、环境指认和感知城市特色的重要要素。道路交通环境的认知特征体现在:

31311方位感与指认性:

方位感是人们在城市中运动及滞留时与空间发生的基本联系。只有具备了明确的方位感,人才能在城市空间中自由运动而不致迷失方向,放松地参加各种活动,掌握空间的归属感。道路交通环境是城市方向指认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中起着组织与定位作用。城市的指认系统是人们获得方向感最直接的渠道。它包括城市中任何有特色的实质空间如广场、建筑、街道小品、指认标志等。其中指认标志是获得指认性最直接的手段。它包括路面划线、交通换乘标志、交通导向标志等,通过改善文字信息、符号、图形设计及标志设置位置等,形成一个好的识别和指认标志,是费力不大但收效明显的措施之一。

31312整体性与层次性

清晰的结构为人们提供了形成城市整体意象的基础,便于人们的行动,可使人们在把握整体印象的前提下,有序地深入掌握系统结构。而道路的布局对城市结构的清晰与否起决定性作用。城市中大量道路的布局必须是有规律的和可以预见的,结构形式应该清晰明了,否则易导致混乱。城市中除了干道系统外,还有附属于干道系统的各种层次的道路。例如初到上海的人首先经过内环线,看到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壮观雄伟的南浦大桥、杨浦大桥,构成了对上海的初步印象,接着外滩、南京路、人民广场等使他对上海的印象得到进一步完善。正是这多重印象的复合构成了上海城市的整体意象。

31313特征性

有特色的道路交通环境可加强人们对城市环境的印象,从而更利于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认知。其中道路空间特色的创造可通过道路形式、沿街活动与用途、建筑立面、绿化、街道小品、道路交通设施几方面获得。

314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作为社会生活的场所

千百年来,城市道路不仅作为通行的渠道,同时作为大量人流集聚和直接面对面的交往的场所,使都市生活得以实现,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延续性得以维持的重要物质空间。简#雅各布在5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6中写道/城市中道路担负着重要任务,然而路在宏观上是线,在微观上却是很宽的面。街道尤其是人行便道,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是城市中富有生命力的-器官.。

31411复合性的功能

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是多样化的发生器。道路交通空间除了交通功能外,还包含了人们日常生息的各类户外活动,如遛哒、闲聊、老人下棋、儿童嬉戏、街头表演等等,使街道空间在功能使用上呈现复合共存的特点。

31412社会文化的延续

道路交通环境是长时间历史文化的积淀,这种环境随着城市历史文明的发展,不断经历着创生、衰老、更新的延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生活同环境构成密切地交织在一起。环境的变化忠实地记录了人们的需求意向、心理归属及社会文化的变迁,并沿着时间的轨迹,逐步流传下来,成为下一时代新的社会文化产生的原动力。虽然,由于现代汽车文明的冲击,一些地方的街头文化逐渐趋于萎缩,然而历史是抹不掉的,那些极具个性和主题的街道环境空间,在环境和生活中有着明确的对应性,早已深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今天在城市的某些角落,我们仍可以触到它的脉搏,感受到它强大的生命力与蓬勃的生机。对此我们应重视和妥加保护。

4城市道路交通环境规划设计对策

411人与环境协调的设计

当代美国环境设计大师哈普林曾说过:/我们所作所为,意在寻求两个问题:一为何者是人类与环境之间共栖共生的根本;二是人类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共栖共生的关系?我们希望能和居住者共同设计出一个以生物学和人类感性为基础的生态体系。0一言以蔽之,环境设计的中心是为了/人0,使人与环境达到高度和谐,这是我们环境设计的出发点。

41111提高步行环境质量

4111111拓宽人行道:这是可以使行人重新获得失去的城市空间的最直接的途径。在市中心拓宽人行道可减轻拥挤感,局部放大形成广场,可供人们休息和游憩。对于人口众多的我国城市而言,设置足够宽的人行道更是当务之急。

4111112增加人行道的魅力:富有魅力、充满活力的人行道将加深行人的印象,并促使出行量的增加。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别致的地面铺装、精巧别致的道路设施小品及增加沿街活动设施等。

4111113改善步行条件:恶劣的天气会阻止人们的出行活动,在国外,建立主体步行系统与商业设施结合的作法相当流行。加拿大蒙特利尔有长达12公里的地下步行街系统;美国的明尼阿波利斯市则拥有美国最完善的步行街系统,它是由一系列联结各建筑、跨越街道的封闭天桥所组成。另外,人行道、步行街应考虑设置坡道及专用道,方便残疾人的出行;步行空间中应提供休憩空间与设施,同时适度的绿化栽植对美化街道景观、提高都市生活环境品质有相当大的作用。

4111114加强安全措施、增强安全感:在人流活动集中的地方,应处理好人车关系,限制汽车交通。

41112增加道路空间的可识别性使人在陌生的城市环境中不致迷路,也是对人尊重的一种表现,可使人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其措施主要有:

4111211完善的方向指认系统:统一设计交通号志可用来标志主要的运动流线,以构成简单的运动网,使人不易迷失方向。尤其在交叉路口,路标必不可少,如美国明尼阿波利斯1969年在街名铭牌中,就具体规定了符号、字母的可视性(包括地点、标准材料和安排)和可读性(字型、间隔)并以铭牌底色不同来区别城市的不同地段,较为成功。

4111212强调道路特性:包括两方面:一是强化通道空间特性,具体措施有特殊的照明方式、有特征的空间形式、特殊的地面纹理、有特点的沿街建筑立面、有特征的街道对景、特有的气味、声响、装饰细节和绿化栽植等等;二是强化通道活动特性,避免不相干的活动侵入而降低原有特色和活力,如在传统历史街区应注意维持现存具有地缘性的传统活动,防止现代商业化产生的不良影响,活动方式也应尊重原有的习俗,不应随意改变道路格局、宽度、街面高度等。

4111213加强交叉口认知意象:交叉口最易使人迷失方向。交叉口认知意象既可通过交叉口形式如十字、Y形交叉等,也可以通过交叉口有特色的建筑来强化。但是应尽量避免多路交叉口,因为它交通组织带来麻烦,又使人们易失去方位感。

412相关学科的合作

城市道路交通环境设计涉及城市规划、城市设计、道路交通工程学、心理学、社会学、环境心理学、建筑学、园艺学等一系列学科。围绕着创造优美宜人的道路交通环境这个共同目标,应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广泛合作,让每个专业的成员得到对其他相关学科必要的了解,并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以使合作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