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营销存在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直播营销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直播营销存在的问题

直播营销存在的问题范文1

微信多群直播技术让分众类图书营销找到新的营销阵地。用微信多群直播机器人进行营销不同于以往自上而下的社群营销,属于串联分众化社群的泛社群营销,能实现营销方与精准消费者之间前所未有的高效对接,并具有一定的大众媒体传播属性,重构了传统的图书营销关系,但也存在政策不明、仪式感和归属感低等局限性。

[关键词]

微信多群直播;图书营销;泛社群营销;整合营销传播

微信自2011年上线以来,已经形成了数以亿计的微信群,基于微信群的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出现,即社群化营销,借助社群成员的价值归属和情感依赖来进行营销。传统的图书营销也积极借助这种营销形式,尤其是2015年下半年,随着微信群同步直播机器人技术的出现,垂直类图书营销借助这种技术进行了尝试,获得了不错的营销效果,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在2015年7月19日将自己的一次微访谈同时在工作室下设的24个用户交流微信群越洋进行了直播交流,实时就有近万人参与。中国妇女出版社从2015年9月12日开始第一次社群新书会,在当年内连续推出15期微课直播,育儿专家以及作者张思莱的微课同时在线人数超过10万人。每一次的微课直播对于图书销售的带动都非常明显,比如该出版社为《规矩的背后是自由》一书进行两次微课直播后,该书在当当网亲子家教类的销售排行从170名上升到70名,并在社群中团购100本。微信多群直播的图书营销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图书营销模式,打通了图书营销链上出版商、营销商与读者之间的“最后一公里”,给分众类图书营销创造了全新行动空间。

一、微信多群图书营销的模式

图书是最早的媒介形态,目前每年新出版图书数量已达近30万种,图书营销的竞争早已是红海。图书营销领域也一直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去中介化(发行公司)和去平台化(大众媒体)的趋势,相较于传统的图书营销模式,微信多群直播营销主要包括了以下五类相关主体(见图1)。①图书营销方。主要是出版社或私营发行公司,自建粉丝社群并联系中介引入更多的垂直类细分化优质社群,购买机器人服务,负责与终端读者互动,并植入图书宣传。②技术支持方。主要是一些科技公司,提供前期问卷调查、抽样服务和多群直播服务。将主群的直播信息通过机器人实时转播到其他微信群,转播的内容形式包括语音、图片、文字、链接等,收取机器人费用。相比传统的发行模式,技术支持方不参与内容制作。③中介方。主要是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营销部和公关公司等,勾连图书营销方、技术支持方和各类社群。④微信群。主要是各类基于趣缘基础上形成的微信群,既有自然形成的社群也有一些本来就是基于营销而产生的垂直类社群,社群与社群之间关联度很低,但社群内部成员之间关联度较高。⑤读者。即社群中的成员,在享受微信多群直播和问答的同时,为图书产品买单。从图1可以看出,以上五类主体改变了传统图书营销的线性模式,将图书营销重归点对面、面对面的多层次立体化营销,重构了传统的图书营销关系,提升了图书营销传播的效率。

二、微信多群图书营销模式的核心逻辑

2015年是图书“社群营销元年”。2015年6月,中信出版社自主策划的第一本童书——《世界上最大的蛋糕》,借助“童书妈妈三川玲”“爱读童书妈妈小莉”“凯叔讲故事”等第三方社群进行推介和营销,同时营销编辑还在20多个集纳2000位妈妈的QQ群中进行分享。上市一周,首印1.2万册全部售罄,上市15天加印到3.5万册。通过上述社群推广,传统图书渠道很快有了反应——该书一跃进入三大电商新书榜前十,每天销量达到了200余本。蒲蒲兰绘本馆的原创绘本《妖怪山》,通过官方微信-大V-亲子阅读微群和QQ群三个层次逐级扩散,5个月累计销售达4万册,打破了蒲蒲兰10年来原创绘本的销售纪录。中国妇女出版社目前已建立社群10个,拥有社群成员人数约3000人,还不断对微信群进行定位优化、兴趣黏合、结构建设、价值输出等社群化改造,并把群主组织起来打造了专门的百人群主群。目前,中国妇女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接力出版社等都在进行相关的社群组织和营销尝试,并在微信上开设书籍微店为新书销售提供更顺畅的用户体验。多群直播技术更是极大地释放了图书社群营销的生产力,其最大的价值在于能把潜在的散碎的同质化微信群连接起来,把微信群中潜藏的“长尾”力量发挥出来,让图书产品和用户需求之间产生对接。比如中国妇女出版社除了自建的微信群,还与100多个母婴、阅读、社区、机构类社群保持密切合作。多群直播的营销方式往往以问答的形式出现,如在母婴细分领域的李跃儿、张思莱、冯国强、金韵蓉等作家都以访谈形式进行传播,先通过机器人向参与群采集问题,大部分并不是直接针对具体书籍的宣传,而是解疑释惑,仅把书籍宣传轻度植入问答中,更多营销是在前期对微访谈的预热中。微信多群图书营销模式具体有如下优势。

1.社群整合成本不高克莱·舍基在《无组织的组织》中对社群形成的基础进行了归纳,其中重要的一点是高效的协同工具。[1]移动终端的发展、网络的全面覆盖与即时通讯工具功能的不断改进,都使人们之间的协同变得更加容易。而这种协同,早就不局限于点对点的协同,而是一种“圈子化”协同。经过近5年的优胜劣汰,大大小小相对稳定的微信群已经形成,尤其是母婴保健、健康、IT等基于趣缘的微信群数量惊人。这些社群可以成为图书营销的第一落点,迅速带动传统渠道的销量。如目前中信出版社已经拥有创业和妈妈两个成熟社群,这两个领域分别有成千上万个社群,包括QQ群和微信群。其中,妈妈群共有数百万用户,由妈妈自行管理;创业者社群,以主题划分为互联网金融、快消品、文化创意等社群。[2]但更多的分众化社群散落在网络中,它们边界明晰,缺乏勾连,随着微信多群机器人直播技术的出现,为这些社群的整合提供了便捷的技术手段,并成本很低,100个群以上的机器人服务每群的花费只需要十几元。

2.信息接收方式更加灵活目前,随着移动互联时代来临,信息接收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谁迎合了消费者需求,谁就能有好的传播效果。社群直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仅可以实现全世界同步传播,还可以随时随地地传播。另外,如果社群成员直播时没有时间收听,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爬楼”收听。直播中,图书作者发言前还能提前提供类似于书目的提示性信息,社群成员可选择性收听感兴趣的部分。目前直播主要以语音方式为主,也充分考虑了社群成员在流量、电量、存储空间等方面的顾虑。

3.接触点营销管理的直接应用传统图书出版商除了自己的邮购服务部门,一般很少会直接将图书销售给读者,大部分的销售工作由批发商、分销商、零售商、电商等渠道来实现,因此与终端读者的关系并不紧密。在其他商业活动中,用户往往被视为最重要的资源,并不是出版商不愿意掌握读者资源,而是大部分出版商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无法打造直接通达精准客户的渠道。而微信多群直播群可以让图书出版方和图书作者直接面对精准用户,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4.多方互利共赢的模式出版社和作者能直接面对优质潜在终端读者,同时降低营销成本,还能扩大品牌影响力,吸引优质作者资源;技术支持方能够收取直播费用,直接把技术变现;中介方可以建立起通向大量垂直细分领域潜在读者的通道入口,为后续的各类营销活动打下基础;社群内成员获得了丰富专业信息并能近距离和作者交流,深度参与的用户还可能获得赠书等福利;对微信社群而言,提高了群用户黏性,增强了群成员归属感,因此微信多群营销模式是一个多方共赢的模式。

三、微信多群图书营销的本质——基于自组织的泛社群营销

从本质上讲,利用机器人多群直播进行图书营销是一种社群营销。传统的图书营销需要分销商等中介来实现。在传统的中介平台影响力变弱之时,新型社群经济兴起。

1.社群营销崛起与泛社群营销社群的概念早已有之,“社群”源于拉丁语,有聚焦之意,表示共同的东西或亲密的伙伴关系。在线社群(虚拟社群)这个名词是1993年由瑞恩高德(Rheingold)[3]在《虚拟社区》(virtualCommunity)一书中提出的,他将在线社群定义为一种社会聚集体,能够长期持续地在网上充分讨论,并在累积了一定的感情基础后形成。社群营销是基于社群而形成的一种营销模式,借由社群内部的横向沟通,发现社群及成员的需求,并为这些需求提供服务。早期的社群大多属于精神层面的汇聚,甚至带有一点精神洁癖的性质,并不欢迎广告或营销类内容,但随着社群设立的门槛越来越低、用户基数越来越大、虚拟社群建设的体验越来越简洁、网络支付手段越来越方便、用户网络消费习惯不断形成等多方面的原因,社群的商业属性也逐渐被接受。基于微信多群直播等技术手段的社群营销与一般社群营销存在差异,该技术将目标较为一致的各个社群串联起来,突破了以往社群营销的规模有限、诉求单一等局限,把社群营销发挥到极致,结合了大众媒体一对多和场景经济的双重优势,是一种泛社群营销。

2.具有自组织属性的松散营销基于趣缘而形成的微信社群,群内成员通过互动达成一定的默契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介于以熟人为基础的强链接和以陌生人为基础的弱链接之间的中度链接关系,需要不断强化归属感、信任感并进行优质信息交换和分享。由此,社群是有一定门槛的,是需要社群成员的相互付出的,如社群有账号、横向沟通、信任、自裂变等几个标准。[4]只有在长期的磨合中才能形成一种较为一致的社群文化,这种前期磨合过程实际上也是社群成员优胜劣汰的过程。基于微信多群直播的社群中包含部分粉丝社群的属性,但是粉丝群毕竟数量有限。另外在泛社群营销过程中,必须从与所选社群一致的文化切入,还要满足大多数社群成员需求,这种需求的形成需要长期的群内成员之间进行横向交流。这种方式与粉丝营销有显著区别。粉丝营销更偏向于粉丝单向度的付出,售书建立在粉丝对作者的情感之上,粉丝对作者是一种狂热的崇拜。而基于微信多群直播中的购买是基于需求的购买,在多群直播的社群营销过程中,双方往往是一种较为松散的关系,作者并没有给社群的用户施加购书的压力,也没有形成严格的契约关系,双方的关系有问有答,没有额外要求相对平等。群成员不仅可以与营销方互动,更多的还是群内的评价与互动,在直播结束后可以就某个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这种平等的关系把互联网去中心化、去权威化的特质发挥到了极致。

3.具有体验式营销特征互联网思维最直接的表征就是极致的用户体验。体验营销早就有很多研究和尝试,体验营销最早是由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于2001年提出的,指从消费者的行为、思维、感官、情感、关联等5个方面来设计和规划营销理念;[5]施密特在他的著作《体验营销》指出,体验营销是企业利用产品和服务为载体,将满足客户的需求为目的,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来让顾客体验产品或服务,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促进销售的营销模式。[6]微信群直播实际上是巧妙地利用微信带给用户的体验手段,实时同步语音、文字、图片、链接,调动社群成员的各种感官,带来亲临现场的感受,社群成员既可以随时随地参与,也可以“爬楼”回顾,而且不需要再下载额外的客户端等。直播的过程实际上是社群的成员对作者、发行方等主体的体验过程,作者的亲和度、作者的知识水平、问题的契合度、直播设计的水平等都属于社群成员考察的内容,具有体验经济的特性。

4.已具有大众媒体的属性相较于传统的垂直类图书营销,微信多群图书营销已具有“大分众营销”的属性。2015年12月13日,《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开展了第二次多地微信直播活动,共计539个微信群、15万人在线,覆盖包括中国、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在内的多个国家。连续几场微信直播下来,传播覆盖力已经可以和一个都市报的发行量相比。另外,在整个直播流程中,微信多群图书营销已经形成专业化的内容制作和播出模式,有用户调查和用户需求搜集(内容定制)、前期信息采集、直播前的预热(类似于预告片)、直播内容的精心设计(类似于节目制作)、后期直播内容汇总(类似于重播)、用户意见搜集和抽奖(读者互动)等板块。甚至直播内容由社群成员直接参与和推动,直播的过程需要双方精彩互动,通过提前提问的方式来搜集问题,再通过机器人归类发送给作者,作者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精彩问题,这些板块和大众媒体的生产制作流程非常相似,甚至是吸收了广播、报纸、网络等大众媒体的播报优势。

5.品牌社群的“多对多”关系从2001年穆尼斯和克恩提出了“品牌社群”的概念以来,大量研究集中在如何强化品牌的影响力方面,[7]如斯考滕(Schouten)等认为在品牌社群中,通过各种仪式、活动,能够使成员获得超然消费体验,持久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8]但这些研究都是以一个社群对应一个固定品牌来研究的,而基于微信多群直播的社群营销中的社群和品牌都是“多对多”的关系。基于微信多群直播的社群营销是由分众化实现的,比如一个母婴类的社群可以接受多本书本和作者品牌的营销。而一个作者进行社群营销时,每一次对应的社群也在不断变化。这种“多对多”的品牌营销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单微信群访谈最大的优势是互动性强,但是互动需要依靠作者和消费者双方的充分互动才能推动,要做好一场微信多群直播,需要精彩的问题来点燃。多微信群直播实际上把单群访谈的互动机会分散到了多群,社群成员的互动性体验会打折扣,但微信多群直播可以由链接来弥补,微信多群直播实际上还承担了广告的入口功能,在每次直播之后,都可以通过链接再进行课程回顾,把感兴趣的社群成员引导到自己的粉丝群、自媒体账号以及购书平台。

6.具有“双重产品”属性虽然互联网本质是去中心化的,是对图书分销商的一种冲击,但在多群直播的技术会刺激中介商的繁荣,实际上也为出版社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方向指引。在社群营销中存在“双重产品”的现象,即营销方在对社群兜售产品的同时,也将社群作为一种产品销售。微信多群直播的图书营销模式可以使传统的出版方进行身份转化,不再仅仅拘泥于出版环节,可以自建微信群,利用品牌优势,将历史上积累的粉丝和读者资源进行精细化管理,直接绕过现有的营销中介方,把自己也打造成为图书营销的重要角色,再与其他中介平台加强合作,每次多群直播采用主中介加附属中介的方式。每一次合作、每一次直播,不仅是售书的过程,还可以继续吸纳新的潜在读者,串联更多相关社群,推广自己的社群品牌。借此,可以增强出版社竞争力,争取优质作者,并且把业务延伸到社群造星等方面,甚至可能探索出一条新的盈利道路。

四、微信泛社群图书营销存在的局限性

直播营销存在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粉丝经济;新式营销方式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2

一、粉丝经济的起源与发展

粉丝经济泛指架构在粉丝和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被关注者多为明星、偶像和行业名人等。粉丝经济这一概念最初是源于直播平台,来自草根的主播在直播平台上进行表演,粉丝作为关注者对主播的表演通过送花等虚拟礼物的行为来表达对主播的喜爱,主播由此获取收益。此后,这一概念延用至音乐、影视、娱乐等行业,为营销方式提供新的思路。

“粉丝”这一群体主要是19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这也是粉丝经济逐步兴起的时间段。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出现了广义上的粉丝,从邓丽君、四大天王、小虎队这些中青年音乐迷到日本、香港影片盛行之时的影视迷再到七龙珠等少年儿童动漫迷,粉丝经济有了起步,人们会为了喜欢的偶像去购买碟片、卡带,去收集漫画书、海报并由此兴起了娱乐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当时的商业化程度不高并没有形成粉丝经济。随着大众文化和商业化发展,明星产业化开始出现这也随之带来了粉丝产业的兴起,从快男超女到加油好男儿等等这些应运而生的选秀活动出现了一大批的狂热的粉丝,并且为这些选秀活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粉丝群体的出现带动了粉丝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信息技术和商业水平发展不足,此时的粉丝产业还没有转化为粉丝经济,“粉丝”这一群体的购买力转化率还没能提升,直到互联网的普及。

二、粉丝经济下的新式营销方式分析

1.营销方式一:情感营销

在《粉丝力量大》中张嫱把粉丝经济定义为:“粉丝经济以情绪资本为核心,以粉丝社区为营销手段增值情绪资本。粉丝经济以消费者为主角,由消费者主导营销手段,从消费者的情感出发,企业借力使力,达到为品牌与偶像增值情绪资本的目的。①由此,企业为了销售出更多的产品采取,1.拉近被关注者与粉丝之间的距离,2.提高粉丝的参与感,3.增加粉丝的代入感等方式对自身的产品进行粉丝经济的营销。

在老牌日化用品――汰渍的近期营销活动中采取品牌+明星+平台的模式,用见面会、直播、等方式使明星贴近粉丝,采用明星与现场粉丝洗衣服等互动游戏来增强粉丝的参与感和代入感。使产品成为促进明星与粉丝之间的互动的核心,以达到将粉丝对明星的情绪资本转化为购买力。在此次汰渍直播中直播播放次数达570万,店铺访问量24万,打破天猫直播纪录!在8月22当日,直播开始前,即收获近500万点赞量,截止到当日下午4点30分,共累积1690万点赞量。 而在巨大的流量之下汰渍当天爆款销量高达5778套,单日圈粉40736 ,直播间直接增加品牌关注数4724真正做到了流量转化为购买力!

2.营销方式二: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所进行的,以互联网为基本手段营造网上经营环境的各种活动。现在主流的网络营销有:(1)微博营销:微博营销是以微博作为营销平台,每一个粉丝都是潜在的营销对象,被关注者利用更新自己的微型博客向粉丝每天更新内容和大家交流互动,或者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来达到营销的目的。微博营销注重价值的传递、内容的互动、系统的布局、准确的定位,用互动性、实时性、低成本、传播快、开放性这些独特优势成为粉丝经济中的营销主战场。(2)视频营销: 视频营销指的是企业将各种视频短片以各种形式放到互联网上,达到一定宣传目的的营销手段。在传统营销之中,视频营销主要通过企业在电视上投放视频广告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而在现如今视频营销不再局限于电视广告的投放。企业使用网络视频、宣传片、微电影甚至是较新出现的自制视频短片的形式,通过和明星、网络红人、有名的创意视频工作室等有较多关注者的IP合作利用这些大IP的庞大粉丝群体来进行营销活动。视频营销通过生动的表达方式在现如今的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让观看者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在购买行为发生时具有偏向性。(3)直播营销:直播营销是指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时制作和播出节目的播出方式,该营销活动以直播平台为载体,达到企业获得品牌的提升或是销量的增长的目的。直播营销有几个核心,一是揭开神秘的面纱。在现实生活中明星、企业、电视台、时尚秀场等这些都离我们非常遥远,通过直播这些能够让我们直观地看到他们,以此增加对明星使用的物品、企业的产品和国际品牌的认同感,让观看直播的粉丝们觉得明星们“潮”“时尚”是因为产品从而引发购买欲。二是粉丝是上帝的满足感。直播活动中往往伴随着点赞、评论、送礼物,现如今无论是网红门直播还是企业会直播又或者是综艺活动直播都会让观看者参与弹幕讨论,如果直播的内容足够吸引观看者还可以送上虚拟礼物进行打赏这种提高粉丝们姿态的方式极大地满足了粉丝们的心理需求也增加了观看直播的粉丝们的产品好感度进而引发购买欲。

3.营销方式三:饥饿营销

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也达到维护品牌形象、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目的。饥饿营销发生的基础是粉丝,在 饥饿营销在粉丝经济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苹果手机的营销事件,在建立起苹果这一庞大粉丝群中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物以稀为贵从古至今都适用,通过数量少、限量、高端这些定位让消费者认为使用苹果手机是身份的象征且没办法在最快的时间内获取最新版的手机是没有财力的表现,通过这种营销手段来促进苹果手机的这一粉丝群体来竞相购买。

三、粉丝经济下新式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对比分析

新式营销和传统营销从来都不是对立存在的,新式营销是基于传统营销上的一种创新模式,是一种全营销的姿态,是包含了线上线下的营销模式。具有:1.全媒(全网)性:人在哪里,传播就要到哪里。什么样的媒介能够覆盖目标受众,就使用什么样的媒介。2.内容性:一切皆内容;产品是内容,内容也是产品。3.传播性: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在快速迭代,社交媒体、新媒体在不断演进,权威已经瓦解,中心已经不见。4.社交性:无社交无传播,社交成为传播的催化剂。社群、圈子等等将在传播中起到关键性作用。5.信任性:无信任无交易,粉丝经济下的新式营销就是一个品牌与受众培养信任的体系。它的核心是内容为王,传播取胜。而在传统营销之中的核心是渠道为王,终端取胜。②传统营销的主要营销模式是:(1)商营销模式:企业营销主要依赖于商团队,企业在各个地区招聘区域或者独家,然后通过这些,再发展下线经销、分销、零售队伍;企业只需要负责对口联系这些商,其他工作都不需要介入。(2)经销商营销模式:是商营销模式的一种进化。因为企业发展壮大了,同时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企业利润空间大幅度压缩,为了更好的开拓市场,企业选择“淘汰商、重点扶持经销商” 的营销政策。(3)直营模式:企业自我经营,而不是依赖于商、经销商等渠道合作伙伴。传统营销通过构建自己的产品流加上大范围的统一的产品电视、报纸等广告和小范围的地方性店铺活动广告,这种营销模式影响力和效果都无法和新式营销相媲美但是传统营销模式在金额较大的产品销售时有着独特的优势。因为金额较大的产品销售,客户在没有见到厂商的员工时,一般都会非常谨慎,不会提前支付款项,这也是新式营销无法取代的。

四、结语

本文探讨了在粉丝经济下的新式营销方式。所有的营销方式包括新式和传统的各种方式都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为前提互相为基础。粉丝经济在未来的定义绝对不会只是现在这种限于明星、偶像、行业名人。粉丝经济这一发展模式我相信也会是将来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如何发展中国本土企业的粉丝经济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粉丝经济的发展能够建立起企业和用户的联系,增强购买忠诚度。但是,无论企业采取何种营销模式,产品本身才是关键。只有加强自身的产品质量和产品创新才能够长远地发展。

注释:

直播营销存在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国有企业;管理;创新

引言

伴随着互联网的全面发展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催生了很多新兴的产业,助力行业协同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市场竞争,而借助互联网,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契机,也是企业抢占市场份额的有力手段。很多企业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一战成名,这是一股不可想象的力量,也是现代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发展战略。与传统企业发展模式相比,互联网的优势呈辗轧的态势,传统企业的发展战略弊端被充分显露出来,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跟不上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尤其是“互联网+”的思维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企业的发展模式,很多企业借助自身的发展优势,利用互联网,打造出“互联网+优势”的发展模式,抢占了市场发展的先机,促进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其中,国有企业也不例外,借助国有企业的发展优势,加上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彻底释放了国有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停滞状态,使国有企业在我国企业发展的道路中,远远将其他中小企业抛在身后,相当于企业发展的一场工业革命,挣脱了传统企业市场发展的束缚。在此背景下,国有企业也在发展中寻求更好的发展机遇,不断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将企业的产品与互联网挂钩进行市场营销,不断调整国有企业的发展目标并制定发展战略,以便能够及时跟上发展的潮流。这也是当下国企创新的一面,通过先进的营销手段,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是目前国企首要的发展目标。

1“互联网+”下国有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重要意义

互联网的发展给国有企业带来了营销红利,特别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与传统企业相比,其营销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主要的营销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消费群体量大。市场营销是企业的一种发展战略,但消费群体与传统企业相比,“互联网+”模式更为优化、简洁和高效,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群体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提高营销效率。在互联网全面普及的当下,营销受众相对广泛,每个群体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互联网的影响,都能成为潜在的消费者,如此一来,通过结合互联网和企业产品的优势,可以推动市场营销在国内的影响力。同时,还能借助互联网,打造品牌文化,开发国外市场,进行合作贸易,这都是传统企业无法达到的高度。提高营销效率的同时,还能打造企业的品牌文化,进行相应的推广,对于国企来说百利而无一害。二是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支付手段的多样性。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在很多地区都实行了网上交易和支付,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货币支付手段。这是互联网发展的智慧结晶,同时满足了消费者的支付便利性,刺激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这是“互联网+消费”的发展成果,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营销创新手段,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三是能够提高企业的服务意识。在这种竞争尤为激烈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企业的销售还是民间的商业活动,都离不开服务一词。随着消费受众群体基数的不断增加,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具有多样化,只有通过服务建立起与消费者的长期友好关系,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获取更多的潜在客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2“互联网+”下国有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相应的问题,而问题的存在,必须及时转变发展思路,否则会对企业的发展形成一种制约,当下,“互联网+”下国有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创新能力相对欠缺

互联网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必须实时跟进发展的步伐,不断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营销技能,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但目前很多国有企业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仅靠雄厚的企业基础维持发展现状。一方面,企业骨干缺乏上进心,在几十年的工作中,被时间磨去了斗志,缺乏创新精神。另一方面由于知识水平相对有限,技术能力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将各种管理手段生搬硬套的用于企业管理中,导致管理水平低下,不符合市场营销的需求。最重要的是,由于国企体系相对庞大,管理难度本身就高,而不专业的管理,更是让企业雪上加霜,整体工作人员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阻碍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2.2成本节约较为严重

成本节约确实能够减轻企业负担,也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但过度节约成本,精打细算,这就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格局。在需要加大投入的地方,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比如,系统的升级、服务成本、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研发新产品等方面,就应该做好奋力一搏的准备,在加大投入的方面,应该结合实际分析,加大投入,这样才能优化产业结构,满足对人才的需要和技术方面的创新。

2.3销售模式滞后

在市场前景如此明朗的今天,很多企业的销售模式偏向传统化,这似乎是对传统销售模式的一种偏爱,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营销渠道,无法打开庞大的市场,仅仅通过区域进行宣传,无法打造出强大的品牌效应。这种模式的弊端就在于渠道来源较少,无法大规模进行营销,在销售亮点方面也缺乏相应的创新思维,无法吸引客户的眼球,难以在市场上形成强大的竞争力。

3“互联网+”下国有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策略

3.1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提升营销服务水平

传统企业的销售管理模式也并非一无是处,只要充分借鉴传统优秀的营销方法,再加上先进的互联网思维模式,打造出一个具有现代化意义的营销平台,能够在这个平台上拓宽各种销售的渠道,利用互联网开发新的宣传平台,可以带领企业走出困境。在互联网时代下,国企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在制度上制定出一条符合自身需要的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制度的优越性,制定出市场营销的规划。因此,打造建立先进的营销管理模式,是企业营销管理的重要环节,完善相关的网络营销和线下销售,都是国企市场营销管理的重要举措。

3.2树立新型营销理念,实现营销的多元化

俗话说,一个人最大的财富是有想法,只有在新的想法和思路下,才能开发出最大的财富,对于企业而言也是如此。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的发展从传统研发、生产、销售都发生了质的飞跃,直接借助互联网的功能,使研发到销售的过程都上升了一个等级,彻底完成了蜕变,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在这种大背景下,国有企业想要开发市场,抢占先机,夺得市场的主动权,就必须加大内部环境的改革,树立起新型的营销理念,这是企业营销前期必须必备的管理战略,加强全员创新营销手段的培训,强化内部结构的优越性,充分发挥人力和物力资源。总而言之,这一系列的举措最终的目的还是让全员树立起能够符合发展需要和时代需求的新型营销理念,为实现营销的多元化作铺垫。而所谓的营销多元化,就是能够在多渠道实现产品的营销,这样才能让企业的销售渠道铺展开来,有利于企业的多项选择,满足产品的销售需要,如此一来,企业的发展就能完成蜕变,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宣传推广模式。多元化的营销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点:一是加强国际贸易。利用国有企业的自身资源、市场地位、发展策略的优势,加强与国际友商合作,打造国际品牌,满足国外的消费者需求,不断进行产品的创新,对国外消费者及时引流,这是一种高效的营销方式,值得国有企业开发利用。二是在国内打造多元销售平台。利用国内资源优势,综合分析潜在市场,结合传统营销模式和先进的营销手段,开发出具有多元营销手段的销售平台,增强国企在国内的竞争力。多元营销手段主要有以下方面:(1)打造具有时代性的线下营销模式。虽然互联网的影响力极大,对传统的营销模式有一定的冲击,但还达不到垄断地位,只要借助先进的管理模式,综合分析市场潜力,这种模式同样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2)开发多元的线上营销平台。借助由互联网带来的各种网络直播平台,加强与多个直播平台的合作,直接参与直播营销,可以在短期内实现产品曝光,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能够起到很好地宣传效果。比如,近年在我国流行的网络直播带货,对营销的效果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带动了经济的发展。(3)打造“互联网+营销”的平台。通过与相关行业的电子商务公司合作,在学习这些公司营销策略的同时,也要进行自身平台的开发,不断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互联网+营销”平台。

3.3健全营销管理体系,完善营销信息交流

营销管理体系是国企发展的命脉,甚至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离不开优越的管理体系,这关系到未来企业的发展前景,健全先进的营销管理体系也就势在必行,同时,完善营销信息交流也是营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加强企业内部信息的沟通并与外部及时交流,才能为未来的营销打好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新产品的开发。国有企业的体系都相对庞大,管理难度相对较高,而营销信息流畅度有限,这就需要借助互联网的功能,打造出信息交流及时、沟通流畅的平台,及时加强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

直播营销存在的问题范文4

“流量、内容,以及利益链上的金主是组成直播的三个要素,平台拥有了这三个要素就能玩起来,在淘宝生态中,这个闭环体系更清晰。”淘宝直播负责人陈镭(花名:闻仲)说,当下互联网环境中,决定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媒介在改变,从原来的货架图文展现模式,向内容引导模式转变,商家要在这些新的内容展现方式上寻找流量,进行商品曝光。直播就是一种媒介,而主播是内容产生的机制。

回顾2016年上半年的重大事件,从映客、花椒的刷屏,到雷军亲自兜售无人机,Papi酱天价拍卖,王思聪分答赚零花钱,所有事情都围绕着“直播”和“内容”发酵。但如此“用力过猛”是否会令其沦为下一个现象级风口?陈镭眼中闪过一丝确信“直播不会消亡,它是一种能力,让商家能够实现新的电商零售模式。”

在淘宝让直播落地

“去年双11之后,我们就开始尝试做直播了。”

陈镭2009年入职阿里,从其花名闻仲就能看出是一名“老人”。他先后在淘江湖、聚划算、淘金币、爱逛街、手淘等与商家运营、社区互动相关的部门任职。在参与淘宝直播之前,他和团队正在运营淘宝达人,想着如何挖掘达人更多的潜能。

“让达人来直播吧。”想到这个点子的是位90后的年轻人,刚毕业。陈镭回忆,当时会议室的气氛瞬间凝结,随即便炸开了锅,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从达人的形态上分析,他们能产生内容:有帖子,有搭配美妆等心得,有商品推荐和分享;并且他们活跃在微淘、淘宝头条等淘系生态链中。为何不尝试下直播这种新的媒介方式,让达人与用户的互动更直接?

有了想法后,落实很快。双11后没得闲几天,就抽出半个产品经理和几个研发开始进行技术测试,第一个用于内部测试的版本在去年12月底完成。“我们发现这种形态的东西挺好的,互动感很真实,值得继续往前做,特别是在淘宝这个体系上。”陈镭说。

互联网的商业形态大多会经历三个阶段,游戏兴起,社交火热,电商落地,直播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从最初的斗鱼等竞技类直播,到映客、花椒等秀场类直播,再到当前淘宝等电商平台直播,最先尝试的虽有人气,但难变现。

形成商业形态,必须有流量、内容,以及能够变现的金主。在游戏直播中,有流量也有内容,但变现能力薄弱,观看人群大多是学生,显然不具备太强的打赏能力,主播只能靠直播内容的版权收费。虽也有一些主播会尝试在直播的时候推荐自己的淘宝店铺,销售肉松饼、牛肉干等零食,但其中会有跳失。映客、花椒等秀场类直播有流量,也有土豪打赏,但其内容有待商榷。

8月10日,刚走出奥运泳池的新晋国民偶像傅园慧进行了首场直播,期间不断有网友赠送“游艇”“豪车”等打赏道具,其中更不乏一些商家借机“刷屏露出”。但傅园慧直言“你们不要送东西,刷屏了,我都看不到评论了。”

虽然最终数据显示,这场直播在线人数观看超过千万,但在主播和金主“收的”和“送的”均不乐意的情况下,直播人气虽高,却略显尴尬。且最终收益主播和平台需按照32:68的比例分成,多数利益归平台所有。这就是秀场类直播在缺少内容和合理商业模式下存在的通病。

“但进入淘宝体系,流量、内容、金主三者之间闭环的商业模式更加清晰和顺畅。”陈镭说。淘宝有流量支撑,内容有达人或者有能力的网红店主支撑,还有来“串场”的明星。更重要的是主播的推荐,能够直接为商家带来销售转化,而商家也愿意为此支付费用,一种新的商家营销模式诞生。

好主播,专业比颜值更重要

陈镭和他的团队认定淘宝直播是一种新的商业形态。

他们对直播间的功能进行不断优化,迭代产品。包括如何让播放更流畅,不卡顿;添加滤镜功能,虽然用户喜欢接近真实的互动方式,但也不能达人不美;教导达人何种拍摄和直播场景布置最佳,毕竟直播商业化这条路上,达人和平台都在摸索。

3月,功能较为完善的正式版上线。此后,就是业界看到的那些不断刷新的数字和记录,包括直播观看人数,转化率和销售数据。在最初的试水阶段,为保证有足够大的用户观看数来测试用户喜好、何种类型的推荐方式转化效果更好时,淘宝直播邀请的直播多以明星或网红为主。但他们还在期待另一种可能,让直播与商家的关系更紧密。

6月20日,淘宝直播上线100天特别场,除邀请到刘洲成、李菲儿、陈晓东等各路明星直播外,淘宝女装店主张大奕,以红人店主身份为自己的店铺上新代言直播。2小时内,张大奕给自己的店铺“吾欢喜的衣橱”赚了2000万元,客单价接近400元。

这种商家店主直播模式的成功,让陈镭和他的团队更加坚定了淘宝直播相较于其他直播形态的特殊性,“他是一种能力,可以赋能商家。”

回顾淘宝直播上线的那个3月,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在淘宝网2016年度卖家大会上,明确了社区化、内容化和本地生活化的三大战略方向。“每个卖家都可以变成网红,只要你找到年轻人感兴趣的内容。”这句话令在场的卖家印象深刻,即刻就有人惊呼“怎么可能?如何实现?”淘宝直播,在让这句话落地。

官方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已经有超过千万的用户观看过直播内容,每天的直播场次接近2000场,内容涵盖化妆品、母婴、农产品、体育健身等多个品类。在观看直播的用户中,超过一半是年轻的90后,其女性用户比例高达80%。而主播的主体包括明星、网红店主、达人三大类。

“目前我们不会去控制各类主播的内容占比,而是看用户的选择。”陈镭说,回归到用户需求本质,用户自身会对直播内容和主体进行选择。从当前的情况看,网红店主和达人有较强的用户互动和商品推荐能力,“因为他们对货品的性能、特点清晰,有些达人的直播比明星的转化率更高。”

吴若凡、青橙这些在大众看来陌生的名字,在淘宝直播有超强的人气,粉丝都在25万以上,月收入更是可观。这批兼具“颜值”和“能力”的达人,令人想起了几年前商品详情图文展示时代,按小时计件拍摄收费的“淘女郎”。在时代更新的同时,她们也需要转型。“淘女郎是衣架经济,穿上之后能把服饰展示出来就行,不好看也没关系,可以修图。直播更加真实和互动,能激发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当很多人同时询问主播一件商品的特性,并表示出好奇心,就会引起争相购买。”

陈镭认为,图文时代的淘女郎是模特,直播时代的主播是导购,“不一定长得好看,但要懂产品,有讲解能力。”而这种技能,有的商家与生俱来。

赋能商家,与用户面对面

淘宝平台上,除了张大奕,还有雪梨、Lin等红人店主,她们在微博、微淘等社交渠道有很强的内容推荐和粉丝引导能力,现在让她们利用直播来推广和给自己的店铺引流无疑是更直接和快速的一种方式。

而对于不具备自主直播能力的商家,仍可以选择和达人合作。淘宝推出的阿里V任务平台,就是帮商家与达人进行对接,且平台入驻的达人均是在各自领域有一定粉丝积累和用户引导能力的达人。“直播是偏社交互动的产品,销售会在互动的过程中完成,我们不鼓励所有的商家都来直播,但鼓励有能力和意愿的商家去尝试。”陈镭说。

淘宝直播是一个入口和形式,除让商家直接参与外,还能以更多的形式赋能商家和商品:如让商家通过淘宝直播这一介质获取流量。未来淘宝直播还将在淘宝头条、微淘、爱逛街等淘系平台内有流量分发入口,甚至可以直接在店铺首页或者详情页展示。此时,用户体验有了新的改变。

“就像我们去线下逛街的时候,店主或导购会和你打招呼,通过直播线上也可以实现。你到一家店铺,店主会在线直播和你打招呼,介绍商品,还能聊两句。”陈镭的设想是,借由直播改变现有的电商零售模式,将原本线下特有的人与人直接互动的方式搬到线上,这具有一定的颠覆性。

另一方面,淘宝直播可以赋能给阿里体系内需要直播的产品和服务,比如全球购、村淘、闲鱼拍卖等。此前,张馨予在韩国的时候,就在淘宝直播上推荐当地好用的产品,类似这样的全球扫货模式可以让更多的全球购商家尝试。

现在,陈镭每天都会打开淘宝直播“刷”一会儿,看用户收看数最多的直播是什么?哪位主播在说些什么?怎么说?他关注最多的还是内容,以及用户在淘宝直播的粘性如何。直播、网红、内容营销,这些基于用户粉丝经济的模式最终由用户埋单,只有清楚他们的喜好才能持续下去。

对话陈镭

Q:会不会觉得淘宝直播是一夜爆红?

A:不会,其实我们筹备很久了。且整个互联网行业已经酝酿一段时间。淘宝直播那么快火起来,恰好满足了商家的需求,他们需要这样一款能够瞬间引爆消费需求的产品。

Q:直播和视频的区别是什么?

A:直播和视频相比,视频内容会相对优质,但是互动性较差,直播的互动性比较好。直播不需要脚本,他不是很重的内容,会注重互动性。比如教用户怎么做,如何解决问题等。

Q:哪些内容的直播流量比较高?

A:要看主播的表现力,让用户有参与和代入感的。比如教化妆,主播从素颜开始教用户化妆,一边化一边和用户聊化妆知识。当下淘宝直播的内容,很多是帮用户解决问题。比如可以通过全球直播,带用户去逛澳洲、迪拜扫货等。成交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给用户一个不同的视角。

Q:提一个商家最关心的问题,如何上淘宝直播?

A:有直播能力、社交互动性比较好的商家可以直接开通。自己没有能力的,但是有合适商品的,可以通过阿里V任务和达人主播合作。

Q:后期淘宝直播还会有哪些更新?

A:一是加强直播的互动性,比如让主播与粉丝连麦,多屏互动等;还有一些玩法升级,比如打赏工具的多样化。二是,让商家能够以更多样的形式参与进来,比如冠名,开发更多的营销工具等。

直播营销存在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旅游+;互联网;旅游目的地形象;张家界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31日

本文通过对“旅游+互联网”模式的研究,找出“旅游+互联网”产生的背景及动因,探讨其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同时促进“旅游+互联网”的健康稳步发展,进一步通过“旅游+互联网”打造张家界旅游目的地形象,为在全国开展的“旅游+互联网”模式提供一个良好的借鉴模式。

一、“旅游+互联网”产生的时代背景

2015年9月20日,国家旅游局在江苏常州召开“旅游+互联网”大会,倡导全国人民共创旅游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新潮流。会后国家旅游局《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通知》,引起各界人士广泛关注。在当今旅游发展如火如荼的大数据时代,旅游与互联网这两个新兴产业密不可分,互联网使得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快速发展,互联网背景下的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综合性产业,必将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增长点,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旅游业正发生着天翻地覆的改变,深刻地影响着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与互联网相融相盛已成为必然,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趋势。

二、“旅游+”和“互联网+”的结合

所谓“旅游+”是指充分利用旅游业的拉动作用、融合作用以及催化集成作用,为其他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发展机遇,用旅游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开发产业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旅游+”能推动需求并开拓市场、创造价值和放大价值,“旅游+”体现的是以人为本和全民参与,它可以充分拓展,“旅游+r业”,产生了乡村旅游,为城市居民打造生新活体验;“旅游+历史”,产生了红色旅游,是爱国人士的热衷线路;“旅游+体育”,产生了赛事旅游,一场奥林匹克运动会带来的收益能抵上好几年的经济GDP。如今旅游与互联网的结合,必将成为旅游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旅游业无边界,“旅游+”的对象、内容、方式不断丰富,经济社会越进步发展。“旅游+”与“互联网+”一样,具有搭建平台、促进共享、提升价值的功能,互联网以其无处不在的技术力量,通过“互联网+”全面深刻的改变着全世界,旅游则以其强劲的的市场力量,以根植于民众的人文交流优势,以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强大动力,通过“旅游+”给世界带来深刻的影响,跨界融合是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提出“旅游+”是“互联网+”在一个行业的具体应用和实践,是时代特征的具体产业体现,是时代语言的行业表达,能够更好地整合行业资源,更有利于塑造旅游目的地形象。

三、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概念及意义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自Hunt发表博士论文《形象旅游发展的一个因素》,国际上就掀起了一股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的热潮,国内外对于旅游目的地形象存在着多方争议,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旅游者、潜在旅游者对旅游地的整体认识、评价,是对目的地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文化、旅游业发展等各方面的认识和观念的综合,是旅游地在旅游者、潜在旅游者头脑中的总体印象。

旅游目的地形象不仅会影响旅游者的决策行为,还会影响旅游营销策略的制定和规划管理。信息时代,互联网传播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旅游营销者应考虑的重要内容。研究旅游目的地形象有利于管理部门充分认识到网络营销的重要性,寻求具体实效的网络营销策略;有利于进一步认识互联网上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的特点,为网络平台上旅游形象管理提供思路;更有利于认识互联网传播的旅游目的地的积极形象和消极形象,找出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力求做到扬长避短。因此,研究“旅游+互联网”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影响至关重要。

四、旅游目的地形象构成因素

提及一个景区时,绝大部分旅游者脑海里首先想到的标志性景点便是该景区的目的地形象感知载体。旅游目的地形象构成要素包括认知/感知形象、情感形象以及整体形象。认知形象可以通过景区的各个旅游景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以及社会环境与气氛等旅游产品进行感知,是可见的景区整体风貌,集中体现在餐饮、住宿、交通、导游服务、购物、娱乐等方面。情感形象是一种游客自身的主观感受,是指旅游者对所持态度的体验。整体形象则只能用旅游者的重游意愿来进行判断,一位游客是否愿意重游该景点体现着游客对该景区的整体感知印象,积极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才能使旅游者产生较高的满意度并有重游意愿。

五、“旅游+互联网”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

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方面,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通过网络渠道了解旅游信息,分享旅游经验和订购旅游产品。通过微博、博客、微信公众号等社交软件以及在线旅行社(如携程、去哪儿网、驴妈妈等网站APP)的网络手段获得旅游资讯,感知旅游目的地形象。以此引导潜在旅游消费者做出旅游出行决策及旅游者的消费行为。

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方面,我国有5.5亿的手机网民,绝大部分的网民习惯通过手机移动网络获取旅游信息,因此互联网承担着塑造和传播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责任。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的因素有个体因素、信息源、旅游经历等。旅游动机、受教育程度、价值观等个体因素是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形成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对于未经历过实地旅游的潜在旅游者来说,信息源有很大的作用,通过目的地宣传材料和目的地旅游网站的使用可以大大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但对于已经经历过实地旅游的旅游者来说,旅游经历比信息源产生的作用更大。因此,为充分挖掘潜在旅游者,塑造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应该充分发挥网络内容新、传播快、信息广的优势,从景区设施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等方面加强旅游形象塑造。

旅游目的地I销方面,无论是通过形象广告策略、公共关系策略、节事活动策略还是网络媒介策略都可以依托互联网平台进行传播,网络促销具有成本低、无时间限制、便利性、受众广泛的特点。相比使用其他传统媒介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政府可以通过互联网建立相关旅游门户网站,旅游企业可以推出旅游APP全面地介绍旅游目的地,通过互联网树立旅游目的地品牌和标志,通过大数据分析旅游市场,对市场进行细分,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升个性化服务,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六、张家界旅游城市形象与互联网结合

说起张家界,大家会公认“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天子山、武陵源、哭嫁、吊脚楼”等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一个共同的旅游城市形象:奇山之都,土家之城。奇峰三千、秀水三百、公山、人与自然保护区,神秘辉煌的历史已经渗透到张家界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人心中。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张家界土家族人口达到101.156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2/3以上,以此确立了土家族作为城市旅游形象载体的物品与符号,它是张家界这座城市的主体民族。千百年来,土家族、苗族、白族等18个民族的人在张家界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和睦相处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土家文化。

信息源是影响潜在旅游者决策的重要因素,网络宣传材料的精美功不可没。张家界人民政府推出张家界旅游APP,并建立和完善张家界人民政府旅游官网,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全面介绍张家界的“吃、住、行、游、购、娱”,从旅游攻略、旅游活动、旅游文化、旅游招商、政策法规、通知公告、大数据、监管与投诉以及旅游投诉与认证商圈等方面多方位展示张家界。并在多家媒体上进行推广与宣传,扩大张家界旅游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015年,张家界实现了武陵源核心景区公交免费WIFI全覆盖,紧接着宝峰湖、十里画廊以及杨家界等三个景区也先后实现了WIFI全景区覆盖,很多网民都有一种心理感觉:不拍照、不发图就感觉没来过,特别是映客等直播软件的推出,掀起了一股网红直播热潮,吃饭直播、化妆直播、聊天直播等等层出不穷,欣赏美景的同时还能发个朋友圈或者直接直播,迎合了网虫们发朋友圈或者直播的心理。调查显示大部分的旅游出行者都是通过亲友推荐和介绍而对某个旅游目的地产生旅游意愿的,朋友圈等社交软件则是亲友介绍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成了扩大景区知名度的一种营销方式。

七、结语

综上所述,“旅游+互联网”的融合已经成为当下的时代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潮流方向。旅游与互联网的结合对旅游目的形象影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认知方面、塑造方面、营销方面。张家界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成功定位为奇峰之都、土家之城,离不开互联网的推介作用。合理利用“旅游+互联网”可以显著改善旅游目的地形象。

主要参考文献:

[1]高倩,彭分文.论“互联网+”背景下张家界旅游产品的营销[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6.4.

[2]刘丽华,何军.“互联网+旅游”背景下旅游业重构问题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5.26.

[3]张保伟.“旅游+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研究现状及前景探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5.10.30.

[4]杨群.“旅游+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对策[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6.2.2.

[5]杜法成.旅游信息网络搜索行为研究综述与启示[J].世界旅游・旅游发展研究,2015.5.

直播营销存在的问题范文6

在上一轮“主播”大战中,各大平台凭各自聚拢了一批知名主播,虽然在流量上收获颇丰,但在差异化上并未取得实质性成果,包括虎牙、斗鱼等平台之间的竞争在较长时间内,都只停留在“用钱抢主播”的层面上。

直到全民直播以及随后的明星直播概念诞生,直播才真正意义上在产品层面上获得了一次跃进。

在这个过程中,明星直播无疑正成为新的焦点。

宋仲基、范冰冰、柳岩、林志玲......越来越多明星的加入,让明星直播不再只是一个“试水”项目,其带来的惊人数据更是让诸多平台难以忽视明星直播带来的粉丝号召力;随后,越来越多的平台闻风而至,战局愈加迷离。

然而,这一切似乎来得太快:一夜之间,明星直播间内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上千万的数字变得稀松平常,原本在线数几万十几万的“网红”也因之黯然失色。

但这些数字背后,可能并非只单纯代表着粉丝们对偶像近乎疯狂的追逐;直播平台、明星、经纪公司等利益链上的各方,正通过这些数字,默契的操盘着一局行业大棋。

而这盘棋,似乎只有赢家,没有输家。

造假疑云

直播平台的数据造假由来已久。

一位在秀场负责运营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行业诞生开始,数据造假就是行业里公开的秘密,“最开始行业没有现在这么多资本方看着,公司更多考虑的是通过刷在线数等数据,制造出虚假繁荣的景象;而人们都有从众心理,相应的,好的数据会对新入直播间的用户造成一定心理暗示,使其更愿意参与互动”。

这种“刚性需求”使得不少直播平台在造假手法上颇有心得。

据记者了解,在线数方面,不少平台对数据的处理并不是加几个0或者是一律乘以某个倍数一样简单粗暴,更多是建立一个数据模型。乘的倍数上,一般在线数越低乘的倍数越低,这考虑到低在线数的倍率若是高的反常会引起用户警觉;相反,在线数越高乘的倍数越高,最高乘的倍数在10-20之间。

与此同时,同时在线数、累积在线数、送礼数量等多个关键数据,平台也根据既有数据计算出了一套模型进行对应。

这些措施使得如今的直播平台已经很难从公开数据的关联性上被轻易辨别出造假的事实。此前被扒出有造假的平台,基本都是自家主播的爆料,“因为主播收入往往和在线数挂钩,在主播那里,真实数据通常会有所显示”,该人士称。

但蹊跷的是,在20万这一关键数据时,各家通常都停下了造假脚步。

上述人士解释称,通过此前的数据模型,再往上加,对应的送礼数量,网站PV、UV等也会变得愈加离谱,“可以说,旧有的数据模型到20万差不多就到头了”,但明星直播出现后,可能一些平台方才发现,原有的数据模型好像不再适用。

毕竟,通过在线数量化明星粉丝效应的事儿,在以前并没有出现过。

利益“默契”

出现案例“真空”,就意味着有大做文章的空间。

一位证券分析人士告诉记者,此前在做分析时,各家平台尤其是已上市平台在数据上基本都做到了合情合理。这种数据的合理性,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业已达成基本共识的“数据模型”存在。“但现在,虽然知道部分平台公布的明星直播数据灌水严重,我们也没办法通过既有经验得出结论,即便得出了,平台可能也很容易以明星直播不太一样为借口糊弄过去”。

可以说,明星直播的出现,从某种角度上讲,是为直播平台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造假数据模型。

该人士还表示,现在各个平台在明星直播在线数上由数十万到数百万都有,相差较大,这主要考虑到刚起步,还谈不上达到共识。他相信,这种利益共识的达成可能并不会太远,毕竟,在这个产业链上谁都不愿意被指责“操作”了数据。

但只将直播平台方纳入到受益者范畴,似乎并不全面。

一位熟悉明星经纪产业的人士告诉记者,无论是超一线明星到二三流明星,涉足直播都是一个巨大风险,“很多明星并不知道自己的粉丝群体有多大,经纪团队的估测很多也只是一个概数;而以往线下粉丝会涉及的粉丝群体较为有限,这种信息不对称如果突然被直播在线数纠正,并进行量化,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尴尬事”。

他甚至表示,其实很多所谓的“明星”并没有太多粉丝,微博时代时经纪团队自己雇佣团队刷粉、回复,故意制造出粉丝很多的假象;如今到直播时代,只是换了个形式,继续刷粉丝和在线数。

唯一不同的是,如今直播平台对于数据的渴求,由于“千团大战”,其激烈程度也超过了当年的微博大战,这使得直播平台也乐于参与到这个利益链中来。

据报道,一个较为常见的操作是,经纪团队从平台方以半价购买虚拟币,刷完数据后再与平台方对半分成,最终有可能经纪公司一分钱不花就火了明星,平台方也拿到了希望拿到的数据。

由此可见,通过与直播平台的合作,不少明星团队不仅免除了“粉丝效应”被量化之后数据可能不如意的尴尬;与此同时,通过平台的高数据,也制造了一些话题,从而低成本的增加其舆论曝光量。

是“泡沫”吗?

这些乱象,不让不得不怀疑是否存在行业泡沫。

但事实是,即便存在一些利益上的“默契”,明星带来的迥异于普通主播的粉丝效应的确不容忽视,并且已经成了直播行业的一大变量。

据一直播透露,一直播此前拿到宋仲基粉丝见面会的直播权,仅仅是北京粉丝见面会的直播,就吸引了1100万人次围观,点赞达到2900万。考虑到宋仲基近期的火热度,即便这个数据不是百分百真实,直播本身为一直播带来的正面效应也无法掩盖。

而“头部资源”的作用,似乎在以往视频行业已经被论证了。不过,考虑到直播行业的特殊性,现在认为明星直播会成为直播领域的最重要变量可能还为时过早:

1、“头部资源”到底该投入多少资金等资源。事实上,比起视频行业,直播更加强调互动性,这使得直播中的“头部资源”难以像影剧一样被量化。诸如名气相当的明星,一个互动能力强一个互动能力弱,带来的直播效果都可能天壤之别。而相应的变现能力如何与投入相符,短期内仍需要平台进行摸索。

2、明星的忠诚度可能并不高。诸如罗振宇就在映客和一直播都有直播历史,此类有多个平台直播历史的明星还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明星来说,因为粉丝的原因就有这个需求与其互动,“所以你也不用特别地求他,如果说你这个产品做得不好,你再怎么求他,哪怕花钱请他来一次,他都不会做”。但事实上,平台之间并不明显的差异性,使得明星本身的选择显得颇为随意,如若不进行深度绑定,明星资源的流失将会成为重要风险。

3、明星直播的可持续性不强。一般来说,明星进行直播主要出于粉丝交流以及营销两个目的;由于变现并非其主要目的,直播栏目的可持续性会大打折扣,出现直播很有可能是出于明星自身的某个宣传需求才会进行。这样不稳定的档期,自然会影响粉丝的积极性,平台方的数据也会相应会有所波动。

4、用户参与度不足。在明星直播中,普通用户与明星的地位并不对等,如果明星在互动性上不足,将进一步降低粉丝的参与度。这一因素将产生何种影响,仍有待此后的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