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调查研究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型调查研究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型调查研究方案

大型调查研究方案范文1

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系统分析方法。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成果的体现,是投资者进行项目最终决策的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对整个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和建议。为了结论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加上一些附件,如试验数据、论证材料、计算图表、附图等,以增强可行性报告的说服力。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构成

第一,总论。总论即项目的基本情况。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中,这一部分特别重要,项目的报批、贷款的申请、合作对象的吸引主要靠这一部分。总论的内容一般包括项目的背景、项目的历史、项目概要以及项目承办人四个方面。

第二,基本问题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本问题研究,是对各个专题研究报告进行汇总统一、平衡后所作的较原则、较系统的概述。主要内容为:市场情况与企业规模;资源与原料及协作条件;厂址选择方案;项目技术方案;环保、节能方案;工厂管理机构和员工方案;项目实施计划和进度方案;资金筹措;经济评价;结论等。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点

(1)设计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任务是对预先设计的方案进行论证,所以必须设计研究方案,才能明确研究对象。

(2)内容真实,可行性研究报告涉及的内容以及反映情况的数据,必须绝对真实可靠,不允许有任何偏差及失误。其中所运用的资料、数据,都要经过反复核实,以确保内容的真实性。

(3)预测准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投资决策前的活动。它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是对事务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结果的估计,具有预测性。因此,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的占有资料,运用切合实际的预测方法,科学的预测未来前景。

(4)论证严密,论证性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个显著特点。要使其有论证性,必须做到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既要做宏观的分析,又要做微观的分析。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用途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方案和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项目方需要知悉,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单位需要具备资格,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用途主要分5种:

(1)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此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技术研发等实际运作方案。

(2)用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件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而编写,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立项的基础文件,发改委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核准、备案或批复,决定某个项目是否实施。另外医药企业在申请相关证书时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3)用于申请进口设备免税主要用于进口设备免税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办理中外合资企业、内资企业项目确认书的项目需要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大型调查研究方案范文2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餐饮服务业;实践社会学;布迪厄

在劳动力流动这个大环境影响下,各行各业内的职业位置变动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其中,餐饮服务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餐饮企业是餐饮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必然会影响其劳动力供给与服务成本的上升,会影响其生存环境的调整;在这种情况下,餐饮服务业员工的职业变动必然频繁发生[1]。

本文所定义的劳动力流动,是指劳动力从一个工作岗位或工作地点向另一个工作岗位或工作地点的移动;并非等同于职业流动,也不是指在劳动力市场结构中位置的变动(上升或下降),而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空间位移(平级)。在这里笔者称之为“职业变动”。

一、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餐饮服务业员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是研究劳动力流动时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因为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及户籍制度,其造成的劳动力流动现象在各类文献多有记载。本研究以劳动力流动社会背景和餐饮服务业两个视点查阅相关学科的学术专著和期刊论文等文献资料,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以上学科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的理论观点形成和研究方案的确立具有重要作用。

2、访谈法

本次调研中,我们选取了山大洪楼校区周边、山大中心校区周边、兴隆山校区周边三个地区,每个地区随意抽取大型、中型、小型三种规模(餐馆规模以工作人员3人以下、3-10人、10人以上进行界定)的餐馆进行调查与访谈,并随机抽取了部分摊贩性质的从事本行业的个案进行补充。本次调研共抽取了21个样本。在调研结束后向我们的每一位受访者赠送答谢礼品。在来源可靠详尽的同时,不可避免可能存在收到主观性干扰的因素。

二、研究结果

三、理论分析: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理论阐释总体思路:被调查的餐饮业员工(行动者)在选择职业可以看做一种行动(实践);社会世界是由很多小的世界(场域)构成的,社会结构和个体实践之间是通过场域发挥作用的(餐饮业员工也是这个场域中的部分);餐饮业员工在采取行动时会综合利用各种资本去争取利益;餐饮业员工(行动者)在采取行动(职业变动)可能并不是以经过计算的目标为意图、合乎理性的组织起来并深思熟虑加以引导的行为,而是激发人们、驱使人们去行动的一种规律性的遵从行为(惯习)。

(一)实践社会学的基本内涵

1、场域

根据布迪厄的理论,在高度分化的社会中, 社会世界由大量相对自主的社会小世界组成。这些小世界就是场域。餐饮服务业员工的职业变动受其场域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他现处的生活交际场域。一方面,他通过工作所获得的工资薪酬、人脉、自我满足感等需要符合他当前的生活交际需要;另一方面,作为餐饮服务业员工,在他的工作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被他人或自己与同等境遇的打工者(例如都是从农村到城市工作、或者两人换工作之前的城市也相同)相比较,进而需要相近的工作福利待遇以满足生活需要乃至心理需要。第二,他家庭所处的场域。在被调查的餐饮服务业员工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农村来到城市打工人员。这一类人群大多结伴而行,特别在初期阶段主要通过亲友关系得到工作机会。因此,他们以及他们的家人会对他们的工作情况、劳动强度及时长、薪酬福利待遇等指标进行对比。当这两种场域中进行的对比表现出失衡状态,必然导致这些人不得不通过调换工作来重新寻求平衡。

2、惯习

实践往往不是经过严密策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发生,而是更多在前意识中自动进行的。指导人们行为的,就是惯习――在此前的实践过程中经久形成的持久又潜在的行为系统。因此,要想分析该群体餐饮服务业员工的职业变动状况,就必须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相应的惯习。除了考虑餐饮服务业员工这一人群的普遍惯习,也不能忽视“决裂的惯习”,即所处位置、环境发生变化时,其惯习所产生的决裂。我们的研究对象原本大多出身农村或者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后来又成为了餐饮服务业员工,再之后又可能进入其他行业。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需要两种以上截然不同的惯习。正是基于所接触的人、事、物较少,视野受限,导致他们在很多时候接触新鲜事物时需要一定适应时间,转变调节能力有限,在进入新的环境可能起步较晚,处于劣势进而不得不进行职业变动。

(二)资本观

场域作用在空间中,有一定规则和结构;而在一个场域中,不平等的资本分配决定了场域的结构。因此,我们所研究的餐饮服务业员工群体因其较少的社会经济资本,进而在场域的结构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其职业选择等实践活动也受到局限,影响未来发展,甚至对于这一人群产生恶性循环。作为行动主体的行动者在社会中的实践,既受到社会结构的约束,同时也必须利用各种资本在社会结构的约束下采取行动,追逐利益。在我们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使得餐饮服务业员工职业选择受限、进而不得不经常进行变动的最主要因素并非经济因素(即薪资待遇),而是各种社会资本的共同作用。信息资源作为一种社会资源,我们分析餐饮服务业员工信息资源的来源和占有就必须考虑他们所能接触到的信息资源以及相应的内化效率。受经济生活条件所限,该群体在其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接触到的信息生产者、信息、信息技术均有限;而相应地,也因为见识、视野、辨识度、判断力等多方面的原因,其内化效率比同年龄阶段低,进而无法很好地应用在其自身的社会化过程之中,在职业选择等实践过程中处于劣势,不得不多次进行职业变动。(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大型调查研究方案范文3

关键词: 互文性;互文本;互文性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2011年,湖南省桑植县澧源镇第二小学(以下简称“我校”)的省“十二五”规划课题“互文性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经过3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互文本的引进,解放了老师,同时给了学生一个更为广阔而自由的空间,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思辨精神也得到了培养。推而广之,我们认为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也可以运用互文性理论的思想,引进与学习主题有关的材料,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意义。基于此,我们提出“互文性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对互文性现象和互文性教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图在小学各学科中构建互文性教学的新方式。

二、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涉及三个核心概念:“互文性”“互文本”“互文性教学”。

(1)互文性:互文性又称文本间性,是指任何文本都不是孤立地存在,文本与文本之间存在着相互交织、彼此牵连的现象。关联性是互文性最显著的特征,因此我们认为,不仅文本存在互文性,思维也存在互文性,具有关联性的思维现象也可以用互文性来理解和阐释。

(2)互文本:互文本是进行互文性教学的工具,在本课题中,互文本包括两类,一类是物质性的,指与原文本在主题、结构、表现手法、背景、修辞等方面具有相近性或相关性的实体文本,如文学作品、文学评论、背景资料、声像资料等。另一类是意识性的,指在解决问题时所用到的具有普适性的思想方法,如解题方法、解题策略等。

(3)互文性教学:把互文性理论的思想植入到小学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进互文本,让学生在互文本和原文的对比研究中,自主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教学方式称为互文性教学。

三、理论依据

(1)原理的联系观: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发生着联系,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部分、一个成分或一个环节,原理的联系观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依据。

(2)互文性理论的文本观:互文性理论认为,任何文本都不是孤立的,与其他文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理解文本时可以参照其他文本。我们也可以由此联想,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的,与其他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习理解某个知识点可以参照学习其他知识点的方法与过程。

(3)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本课题中通过互文本进行学习,就是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料,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意义。

(4)现代教育理论的课程观: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是课程的主体之一,教师不再只是课程和教材的被动执行者,而是一个主动的决策者和建设者。因而,把具有互文性的文本引进课堂成为可能,开发互文本是建设课程的一种途径。

(5)创新理论的创新观:创新理论的提出者熊彼德认为,绝大多数创新都是现存知识按照新的方式的组合。本课题以互文本为媒介,从学科知识重组和跨学科知识重组入手,希望学生最终能够做到跨出课程规定的内容,运用这种“重组”的知识解决复杂的问题,从而内化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将互文性理论应用于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之中,结合学科特点,探索互文性教学规律,建立互文性教学规范,提出互文性教学策略,完善互文性教学理论,规范互文性教学实践。

(2)通过互文性教学,让学生建立起学科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国家认同、科学精神、人文底蕴、审美情趣、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

3. 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使学校成为文化地带,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形成办学特色,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二)研究内容

1. 互文性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由于互文性的广泛存在,互文性教学也有意无意地存在于广大教师的日常教学之中,这是不争的客观事实,因而对互文性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其必要性表现在:①对未来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②对未来人才能力结构的要求;③学生终身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需要;④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其可行性表现在:①教学资源上的整合与重组;②教学手段上的媒介运用;③新课导入上的情境设置、故事(事件)导入、习旧引新;④解决问题上的方法与策略的迁移;⑤技能训练上的改写、仿写、扩写、缩写、改编的运用。

2. 互文性学科教学策略的研究

课堂教学是本课题研究的基础性工程,所有的经验与成果都来源于此,通过课堂教学,探索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结合点,建立跨学科的互文性教学,构建互文性教学的流程群。并以此为基础,从互文本的开发和课堂教学应用方面,探索有效实施互文性教学的策略:①开发互文本的有效途径和方法;②如何科学地设置互文引入点;③互文本的引入时机;④互文本的引入方式;⑤物质性文本的应用策略;⑥意识性文本的应用策略。

3. 互文性教学规律与原则的研究

教学规律是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的联系,对教学活动具有规约作用。互文性的教学规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①教育性与科学性的辩证统一;②互文本与原文本的辩证统一;③师生的知识结构与互文性教学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并以规律为基础,制订互文性教学原则: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目标性原则、适度性原则、适时性原则。

4. 互文性教学评价的研究

制订科学的互文性教学的课堂教学评价细则,设置评价指标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互文本的选择;②互文引入点的设置;③互文的引入时机;④互文的引入方式;⑤教学效果与互文本的因果关系;⑥互文意识的建立与思维方式的变革;⑦动态生成;⑧教学智慧。

五、研究方法

以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文献研究法:查阅文献,充分掌握互文性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学习相关理论和重要观点,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以确保课题研究的先进性,提升课题研究的理论性,同时围绕教学主题查阅与之相关的实体文本以及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策略,确保互文本的科学性。

行动研究法:将互文本进行精心地筛选和合理地组合,用于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在不断地反思、比较、总结中,优化互文本,优化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

六、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思路

(1)阅读教学:以互文性的眼光审视、解读语文教材,以教学单元的“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为基点,将互文本引入课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造利于学生学习的语言环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进行结合和融通,整合教学资源,构建起一种全新的互文性教学单元。探索“导读课”“集中识字课”“粗读课”“精读课”“品鉴课”“整理课”六种课型,建构小学语文互文性单元整体教学的流程群。

(2)作文教学:从阅读教学中的模仿、借用、渗透、转化、颠覆等手段和技巧的运用入手,从说话到写话的过渡。将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组课文依照主题和训练点的要求进行整合,利用校内外资源,设计开展一次活动,如参观、制作、观察、实验、读书、春游、学工、学农、学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亲身体验和感悟,进行习作,然后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对比讲评和修改。

(3)数学教学: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和课标,找到知识的生长点和后续知识的辐射点,建立知识网络。思考知识的发生过程,把数学知识还原,让学生就像数学家研究数学一样学习数学。挖掘数学知识背后的故事、美育资源以及数学史料,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策略解决数学问题,构建多维、立体的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4)其他学科教学:围绕教学主题搜索互文本,品社科用具体的案例和小故事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将行为规范内化为信念。科学科类似于数学,创设情景,把科学知识还原,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然后像科学家一样,设计方案,解决问题。挖掘科学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

(二)技术路线

研读课标和教材查阅文献、开发互文本互文性教学优化设计课堂教学总结提炼互文性教学规律、原则、策略制订互文性教学评价标准

七、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创新之处

(1)探索互文性教学规律。在现实教学中,人们都在有意或无意地运用文本的互文性设计教学,但很少有人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本课题将对互文性教学的规律进行总结,以更好地指导教学。

(2)建立互文性教学规范。本课题将对互文性教学原则进行探讨,为教师顺利开展互文性教学提供积极的指导和调节,规范互文性教学行为,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3)提出互文性教学策略。本课题运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的普适性特点,将教材上的知识点放在一个多维、立体的空间里进行学习,为教师进行教学提供教学流程、方法、媒体等方面的操作策略。

八、课题的研究基础与条件保障

本课题是我校已结题的《互文性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连续式、掘井式的研究,具有较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课题组主要成员由教育局的科研人员、学校主要领导和各学科的骨干教师组成,有利于结合本职岗位从事课题研究工作,也有利于全面落实本课题研究所必须的物质和经费保障。

九、预期成果

(一)理论成果

(1)研究报告

(2)系列论文。①互文性教学的客观性与必要性论文。②互文性教学优化设计实施策略论文。③互文性教学规律论文。④互文性教学原则论文。⑤互文性教学评价细则。

(二)实践成果

(1)教师成长案例。②学生发表的习作和获得的荣誉及成长案例。③学校所获得的荣誉。

(三)物化成果

①互文文本辑录。②教学设计精选。③教学片断精选。④课件精选。

十、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5年6月――2015年10月):制订课题研究方案,查阅相关教育文献,审视、分析变革思路。邀请有关专家,进行开题论证,修改研究方案并组织理论学习。成立子课题组,明确子课题组的研究目标、任务和要求。

(2)实施阶段(2015年11月――2018年2月):开展实践研究。以读书、个人尝试、说课、研究课、赛课、专题研讨、经验交流为主要形式,每月开展一次小型活动,每期开展一次大型活动,并系统记录、整理、分析课题研究资料,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做好课题的中期检测工作。

大型调查研究方案范文4

【关键词】土木工程 施工项目 价值链管理 问题研究

一、当前价值链管理存在问题

每个企业无论经营得好与坏,都要定期地重新审视价值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重新设计、调整和优化业务流程,来达到加强价值链管理的目的。当前建筑施工企业施工项目价值链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投标项目选择比较盲目。有的单位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往往饥不择食,有信息就跟踪,见项目就投标。有的业主要求打入巨额保证金、有的业主要求垫资,还有的项目需要特殊设备、特殊工艺,如各种型号和规格不同的盾构设备和顶管机械以及工艺等,与本单位的资金、技术、设备等资源严重不匹配,企业负债累累,苦不堪言。

第二,市场常常以价格作为基本的竞争手段。当前,国内建筑市场依旧是僧多粥少,在市场还不规范的买方市场,游戏规则正在变得越来越苛刻,越来越多的业主采用无标底竞标或最低报价中标评标办法,使得各投标人之间的竞争慢慢地演变为一场硝烟弥漫的价格战。然而,建筑产品的取得如果不讲成本,不计代价,势必将给质量、安全埋下深深的隐患,犹如彩电、空调、微波炉的价格战一样,没有一个绝对的赢家。任何产品价格的优势如果没有以价值链管理为中心,其优势必将很快消失。

第三,生产、经营、管理、科研等系统还没有形成十分紧密的“价值链”。与大多数国有企业一样,建筑企业往往存在管理体制与运作模式上的裂痕。施工生产系统设计往往只考虑施工本身,而缺少考虑生产过程以外的因素对企业竞争能力的影响,对如何与经营、管理、科研等系统形成一条“价值链”考虑不够,存在各自为政,相互脱节的状态。

第四,本位主义严重。多年来,企业内部往往形成了以本单位利益为中心的格局,造成各单位不是从企业大局出发,而是片面追求小集体的利益,孤立地评价本单位的业绩,造成了企业的物流和信息流的严重扭曲和变形,以及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企业难以很好地整合各种现有资源,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价值链。

第五,机构设置重复、管理层次繁多。国有企业根生蒂固的大锅饭格局未能有效地打破,新上一个项目,通常要平均分配,多个子公司一哄而上,集团公司成立一级项目经理部,各子公司成立二级项目经理部,有的子公司下还设段,段下面设施工队,由于分层过多,分工过细,层层叠叠,机构臃肿,造成内部信息传递缓慢,经费开支庞大。

第六,人力资源配置、管理不合理。在人力资源配备上不注意选拔新人,不注重培养新人,论资排辈现象普遍存在,项目经理、总工及其他专业人才通常是有限的几张“熟面孔”,有现场经验和工作能力的人才往往忙于工作疏于考试而没有相应的资质,而取得相应资质的人员恰恰没有现场经验,造成企业人力资源紧张。

第七,资金回收困难影响企业的效益和信誉。由于业主拖欠施工单位的工程款、履约保证金、保留金等,致使施工单位拖欠材料、设备供应商的货款、内部及外部劳务的工资等,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三角债”问题,有的应收帐款甚至已经成了坏帐,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效益和信誉。

第八,信息管理比较落后。信息系统不健全、数据处理技术落后,很多基层单位没有或很少使用计算机,更没有广泛运用Internet等信息技术手段,致使信息不全、不准确,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管理不集中,信息资源不共享。以上存在问题严重影响了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价值链管理,或者说,如果不通过重新设计和优化项目的运作方式、行为准则和组织结构,以使项目流程的增值内容最大化,企业的经营绩效将难以得到持续的改进和提高。因此基本思想是以施工项目的关键作业流程为核心,结合现行业务流程进行分析,确定哪些是增值作业,哪些是非增值作业,改变管理层次繁多、管理组织庞大的弊端,从而取消非增值作业,尽可能地提高增值作业的运行效率,减少为完成增值作业的资源消耗。

二、土木工程施工项目价值链管理业务流程的优化

目前建筑市场正在面临的是,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越来越低,顾客越来越挑剔,甚至有的整个企业都遇到了生存危机。继续沿用官僚或简单营销管理手段必然会导致失败。因此,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实施价值链管理,特别是针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工程施工项目的业务流程不断进行优化,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得持续的发展。

(一)土木工程施工项目价值链管理业务流程的相关问题

内容:价值链管理认为,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价值链,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价值链。土木工程施工项目价值链管理业务流程内容很多,包括市场营销、施工现场生产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金管理、设备管理、材料管理和信息管理等。

分类:按照业务流程在施工项目价值链管理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我们将市场营销、施工现场生产与管理设计为主流业务流程,而将人力资源管理、资金管理、O备管理、材料管理和信息管理等设计为支持业务流程。

关系:主流业务流程在施工项目价值链管理中是特别重要的、主导性的因素,支持业务流程的存在,对主流业务流程提供了最基本的支持,使主流业务流程能够正常运转起来,因此主流业务流程和支持业务流程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共同成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价值链管理这根项链上的大小“珍珠”。

(二)优化主流业务流程

主流业务流程包括市场营销即如何争取到优质订单、施工现场生产与管理两个流程,而这两个大流程又是由各个子流程组成的。针对以往土木工程施工项目价值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适应当前建筑市场大环境这一前提下,某集团公司根据本企业实际,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主流业务流程进行了优化,目的选择可依据的内容有工程信息来源,如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等提供信息者基本情况,包括电话、传真等业主基本情况,包括地址、电话等设计单位及设计完成深度资金来源及到位情况工程地址及其规模工期要求投议标时间业主特殊要求,如打入巨额保证金、垫资等工程特殊要求,如特殊工艺、特殊结构等。投标工作机构经过筛选处理后,如果确定业主主体资格合格、资金来源可靠到位、本单位具有充分履约能力和资源,即可确定所要跟踪的工程信息,并根据已划分好的经营区域进行分配,指定某单位负责跟踪,这个单位一般是在本区域有一定的施工业绩和良好信誉,或者具有与本工程相类似的工程业绩。

另外,编制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按照招标文件要求的工期严格执行基建程序和施工顺序,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对工期较长的大型工程项目,可根据施工情况,合理组织力量,确保重点,分期分批进行安排二是按照工程施工的客观规律科学地安排施工程序,在各个施工阶段之间合理搭接、衔接紧凑,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缩短工期,加快工程进度三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不断提高施工机械化、预制装备化程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四是根据工程特点和工期要求,应用科学的计划方法制定最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因地制宜采用快速施工,尽可能采用流水作业施工方法,组织连续、均衡且有节奏的施工,保证人力、物力充分发挥作用。采用网络计划技术找出最佳的施工组织方案五是落实季节性施工的措施,恰当地安排冬、雨季施工项目,增加全年连续施工日数,应把那些确有必要而又不因冬、雨季施工而带来技术复杂和造价提高的工程列入冬、雨季施工,全面平衡人工、材料的需用量,提高施工的均衡性,确保全年连续施工六是贯彻施工技术规范、操作规程,提出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和施工安全措施,尤其是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新技术和本单位较生疏的新工艺时更应注意,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七是合理布置施工平面图,节约施工用地,充分利用已有设施,尽量减少临时性设施费用,尽量利用当地资源,减少物资运输量,尽量避免材料二次搬动,正确选择运输工具,以节约能源,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由于从购买招标文件到递交投标书的时间往往很短,多则28天,少的甚至就10天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既要踏勘工地又要审查图纸和编制方案,时间很紧张而且在招标阶段设计资料通常不全,存在图纸与工程量清单对不上等问题,因此,在编制标前设计时应注意吃透招标文件精神,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内容和格式对照编写,如有评标办法的,一定要按要求尽可能地满足最优要求切忌不按招标文件要求盲目编写尽量搞好调查研究,确保获得尽可能多而真实的资料对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或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的工程项目,要组织有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研究,必要时组织专门会议,研究确定方案对技术特别复杂或对本单位来说属于新工艺、新方法的工程项目,要请内外专家一起研究方案思路,编制完成初稿后请专家参加评审、论证、修改。并且要善于进行多个方案的比较,择优论证。

(三)多元视角下业务流程的优化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人是自然界一切活动中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当今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企业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较量,也是人力资源配置优劣的较量。一个项目的实施需要多种资源,从资源属性角度看,可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信息资源,其中人力资源是最基本、最重要、最具创造性的资源,是影响项目成效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如何充分开发、利用、管理好人才是支持业务流程中最重要流程之一,它在工程施工项目价值链管理过程中地位同样不可低估。而要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优化,主要要抓好的问题即是选好项目经理。

挑选项目经理的原则选择什么样的人担任项目经理,除了考虑候选人本身的素质特征外,还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项目的特点、性质、技术复杂程度等二是项目在企业规划中的地位。因此一般挑选项目经理要遵循四条原则第一,要考虑候选人的能力,即要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第二,要考虑候选人的敏感性,能够充分理解项目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保证其获得高层领导必要的支持,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够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及时规避风险第三,要考虑候选人的领导才能,能知人善任,吸引他人投身于项目,保证项目部成员积极努力地投入项目工作第四,考虑候选人的应付压力的能力,争取在压力中获得成功。挑选方式与程序第一种,由企业高层委派。一般由企业高层领导提出人选或由人事部门推荐,听取各方面意见,进行资质考察,如果合格则由总经理委派。这种方式要求总经理能够知人善任。优点是能坚持一定的客观标准和组织程序,听取各方面意见,有利于选出合格的人选。笔者所在公司多数项目采用这种方式。第二种,由企业和顾客协商选择。有些项目经理人选可能在前一项目施工过程或本项目跟踪过程中给业主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业主考虑项目的安全性,会希望他们了解的人选担任项目经理,此时可在协商的基础上确定。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由于项目经理能得到业主的赏识和信任,能较快地展开工作。第三种,竞争上岗的方式。可由企业高层领导牵头、人事等职能部门参加成立一竞聘委员会,根据项目特点、要求广泛征集项目经理人选,候选人需提交项目的有关目标文件,由竞聘委员会按一定和程序和客观标准进行考核与选拔。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充分挖掘各方面的潜力,有利于选拔人才和发现人才,有利于促进项目经理的责任心和进取心,目前越来越多地被采纳和运用。

通过以上方式挑选的项目经理,普遍具有了以下技能较深的技术功底,成熟的人格,和组织能力,使上级信任,使下属成员保持振奋,工作讲求实效,在几个不同的部门工作过,临危不惧,最重要的是他应该具有能出色完成任务的技能。

参考文献:

[1]胡勇.国内石油企业价值链管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

[2]王少平.价值链管理在M公司服务器产品中的分析及应用[D]. 西华大学,2008.

[3]单淑娟.基于价值链理论降低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