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碳循环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碳循环作用范文1
推拿系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本人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不断研究推拿在^体生理病理方面的作用机理。发现推拿对血液循环系统扩张血管,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肌供氧,加强心脏功能,从而对人体的体温、脉搏、血压等产生一系列的调节作用。
1对血管的作用机理
1,1扩张毛细血管各种推拿手法对血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使毛细血管扩张,使储备状态下的毛细血管开放。实验证明,推拿可引起一部分细胞内的蛋白质分解,产生组织胺和类组织胺物质,使毛细血管扩张开放。说明推拿手法不仅能使毛细血管的开放数量增加,而且直径和容积也扩大,渗透性能有所增强,增加了血流量,改善了肢体循环,因而大大地改善了局部组织的供血和营养。施行大面积的推拿手法治疗可使全身血液得以重新分配,降低血流阻力,减轻内脏瘀血,有助于静脉回流,降低中央动脉的压力,减轻心脏负担。
1,2恢复血管壁的弹 推拿手法对人体体表组织的压力和所产生的摩擦力,可大量地消耗和清除血管壁上的脂类物质,减缓了血管的硬化对恢复血管壁的弹性,改善血管的通透性能,降低血液流动的外周摩擦力,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总之,推拿治疗对血管的作用,除了刺激作用之外,与血管本身的机能状态以及人体整体的机能状态,都有一定的密切关系。
2对血液循环的作用原理
2,1加进血液流动推拿手法虽作用于体表,但其压力却能传递到血管壁,使血管壁有节律地被压瘪、复原,当复原后,受阻的血流骤然流动,使血流旺盛,流速加快。但由于动脉内压力很高,不容易压瘪,静脉内又有静脉瓣的存在,不能逆流,故实际上是微循环受益较大,使血液从小动脉端流向小静脉端的速度得到提高。微循环是血清与组织间进行物质及气体交换的场所,而动脉、静脉只是流通的管道,可见促进微循环内的血液流动,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用推拿治疗颈椎病,发现椎动脉血流图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幅升高,说明推拿可缓解椎动脉受压程度,使椎动脉中血液流动的速度加快,从而改善了脑血管的充盈度;推拿在单侧委中穴上操作,可引起双侧小腿血流量增加;通过血流动力流变学参数来测定推拿后的作用,发现推拿能使脉率减慢,每搏输出量增加,从而有节省心肌能量消耗,提高心血管机能,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
2,2降低血液粘稠度在瘀血状态下,由于血液流速降低,而使血液粘稠度增高,粘稠度的增高又进一步使流速降低,二者如此恶性循环,终使血液凝集、凝固。通过推拿手法有节律的机械刺激,迫使血液重新流动及提高血液流速,从而降低了血液粘稠度,使流速与粘稠度之间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总之,推拿治疗通过放松肌肉,改变血液高凝、粘、浓聚状态,可加快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和脑循环,因此,可广泛地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
3对心脏功能的作用机理
本人对100例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观察后,发现推拿手法对心率、心律、心功能都有调节作用。研究证实,推拿可使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减慢。由于心率减慢,心脏做功减轻,氧耗减少,同时还可使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力增加,舒张期延长,使冠状动脉的灌注随之增加,从而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缓解了心绞痛的症状。手法按揉心俞、肺俞、内关、灵台、神道穴治疗心绞痛,心电图恢复正常者可达33.30%。
总之,推拿对心脏功能的作用机理,主要是与降低外周阻力,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提高心肌供氧,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脏功能有关。
4对血压的作用机理
推拿后人体肌肉放松,肌肉紧张缓解,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循环阻力降低,从而减轻心脏负担,并通过对神经、血管、血流改变的调节作用,从而影响人体的血压。本人对3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推拿后,发现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有明显下降20-30毫米汞柱,且外周总阻力下降率达80.43%,血管顺应性改善率达78.2%,心搏出量增加,射血分数增高,心肌耗氧量减少率达80.4%,从而达到降低血压和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
研究证实,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推拿治疗,确能降低其血压,经过多次推拿治疗后,可使血压恒定在一定水平。
碳循环作用范文2
【关键词】 脑性瘫痪/治疗; 康复; 家庭疗法; 儿童
【Abstract】 Objective To search for the best methods of the rehabilitation while reducing the family burden.Methods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therapists treatment,age and severity of CP),observe different efficacy on the rehabilitation children with parents involved in the training in different time.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children with mild CP was 100%.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children with moderate CP was 97%.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children with severe CP was 80%.The parents to participate in long training time was better than a short time.Conclusions The longer the parents participate in th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he better the clinical result is.
【Key words】 Cerebral palsy/treatment; Rehabilitation; Family participation; Child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以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障碍及其他异常[1]。脑瘫患儿的病情特点决定了其康复训练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根据目前国情,大多数脑瘫患儿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因此,家长参与患儿的康复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也会对患儿的康复起重要作用。高永嘉等[2]提出小儿脑瘫的家庭康复是一种有效、简便、经济的方法,有条件的患儿可采用家庭康复与医院康复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对126例脑瘫患儿家长参与康复训练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03/200903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收治脑瘫患儿126例,其中男72例,女54例;年龄3个月至8岁;痉挛型65例,手足徐动型22例,肌张力低下型9例,混合型(痉挛+徐动)30例;轻度51例,中度60例,重度15例;其中89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听力障碍及智力低下。
1.2 诊断标准 符合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1]。
1.3 纳入标准 (1)符合小儿脑瘫的诊断标准;(2)年龄3个月至8岁。
1.4 排除标准 (1)与本病临床表现相似的其他神经系统疾病;(2)伴有心、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3)合并有癫痫、行为异常的患儿。
1.5 脑瘫分度标准 (1)极重度: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主要运动功能评分在24分以下;(2)重度:生活需要帮助或明显低于正常同龄儿,主要运动功能评分在24~33分;(3)中度:生活大部分可自理或稍低于正常同龄儿,主要运动功能评分在34~45分;(4)轻度:生活基本可自理或基本与正常同龄儿相同,主要运动功能评分在46~57分[3]。
1.6 治疗方法 126例患儿全部由治疗师一对一训练,运动疗法采取上午、下午各30 min;作业疗法每日1次,时间20 min;语言训练每日1次,时间20 min;引导式教育每日1次,时间20 min;头针每日1次,时间20~30 min。其余时间由家长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3个月为1个疗程。
1.7 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痊愈:能参与或回归社会,或与正常同龄儿相同,主要功能评分60分以上;(2)显效:治疗前后病情进步一度(主要功能评分在12分)以上者,或各项总分进步之和达到20分以上者;(3)有效:主要运动功能评分6分以上,总分合计10分以上;(4)进步:总分在5~10分者[3]。
2 结果
经1~3个疗程治疗后,患儿康复结果分别见表1~3。表1 轻度脑瘫患儿治疗结果分析表2 中度脑瘫患儿治疗结果分析表3 重度脑瘫患儿治疗结果分从表1~3中可以看出:家长参与轻度、中度、重度脑瘫患儿训练时间的长短对疗效有影响。
3 讨论
脑细胞死亡后不可再生,但婴幼儿的脑组织可塑性大、代偿能力强,若康复治疗措施得当,可获得最佳疗效。脑瘫患儿的大脑病损是静止的,但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陷并非永远固定。同时,由于运动障碍会造成肌腱挛缩,骨、关节畸形等二级损害,因此,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抑制异常姿势和异常运动模式,促进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和恢复。
脑瘫患儿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医院内训练师康复训练的时间仅为每日1~2 h,训练时间远远不够,故主张家长积极参与患儿的康复训练,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住院时间,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李春香等[4]报道,15例脑瘫患儿进行系统家庭康复治疗1年,结果基本正常3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7%;王桂华[5]报道,20例脑瘫患儿家长在训练师指导下掌握康复训练方法和要领,对患儿进行家庭康复训练,2年后观察结果显示,基本正常4例,显著进步6例,好转6例,无效4例。本研究结果也证明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加之家庭的积极参与,疗效优于家长参与康复训练较少的患儿。
本研究结果显示脑瘫患儿年龄越小,康复效果越好,说明了脑瘫患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康复效果与患儿病情轻重程度有密切关系,病情轻者康复疗效明显好于病情重者。在同等病情下,家长参与训练时间长短对患儿康复疗效的影响明显不同,参与训练时间长者痊愈率明显高于训练时间短者。因此,提倡专业机构与家庭参与训练相结合,或采取医院与家庭间隔式治疗,这样不仅可以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还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本组病例均是在医院康复的情况下对家长参与训练的疗效进行观察,而未进行医院与家长康复训练的疗效对比,故不能评价单纯家长训练的康复疗效。
参考文献
[1] 林庆.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2] 高永嘉,钱莹莹,孙玉琴,等.家庭康复和医院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疗效比较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5):355357.
[3] 马若飞,齐有为.小儿脑瘫的治疗和评估标准探讨[J].现代康复,1999,3(2):176177.
碳循环作用范文3
关键词:康复训练;护理;尺桡骨双骨折;功能恢复
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在骨折后折端或有发生重叠或旋转的危险,也会导致成角或移位等畸形。所以针对尺桡骨双骨折的患者治疗的重点是为患者恢复前臂的旋转功能,如果治疗和护理不当会使患者前臂功能发生障碍[1],威胁患者的健康。如果在患者手术之后没有给与相应的功能恢复锻炼,会影响临床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患者的预后也存在一定的威胁,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部分有望恢复的患者发生肌肉萎缩或者关节粘连等后果,直接影响患者的前臂旋转功能的恢复。本研究针对我院接收的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在给予常规基础护理的同时再进行康复训练护理,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患者的前臂旋转功能恢复良好,现在将本次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接收的57例尺桡骨双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8例,对照组29例。57例患者中有男性32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为13~46岁,平均年龄(24.6±4.9)岁。左侧骨折患者为35例,右侧骨折患者为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方面未见有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康复训练护理及心理护理。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
1.2.1心理护理 意外是导致骨折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患者在突然遭受意外受伤之后,心理会有紧张,恐惧等心理。而且由于骨折部位的疼痛患者也会出现一些暴躁,焦虑的情绪。所以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疏导。详细耐心的向患者介绍尺桡骨双骨折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在手术之后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并将治疗成功的案例分享给患者,让患者对预后有信心,消除其紧张和恐惧的心理。护理人员也需要将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告知给患者,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增加其依从性,从而提高护理效果。
1.2.2早期康复训练护理 患者在接受手术后2w时间内属于早期康复训练护理时间,该段期间内由于患者的骨折恢复并不牢固,如果过度训练可能会导致患者二次受伤,所以训练以肌肉收缩练习为主,让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从远端手指伸曲训练,30次为1组,训练3组/d。
1.2.3中期康复训练护理 手术3w之后到4w,患者的骨折开始逐步愈合,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骨折上下关节部位的活动锻炼,适当的增加锻炼的强度和时间。患者每天锻炼骨折上下关节,60次为1组,3组/d。
1.2.4后期康复训练护理 手术后5w至痊愈,患者的骨折愈合良好并逐步恢复骨的原型和构造,这段时间避免对患肢过度的训练,患者训练患肢旋转功能的时候动作要柔缓,逐步从小范围开始训练,90次/组,训练3组/d。
1.3指标观察 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前臂旋转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住院期间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分析统计,计量资料使用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t检验,组间对比使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对比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好,两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康复训练护理下未见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患者发生3例并发症,1例为关节粘连,1例为桡神经麻醉,1例为前臂旋转功能障碍,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为10.34%。两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尺桡骨双骨折主要是由于前臂受到意外的剧烈冲击造成,在患者进行骨折复位手术之后给予相应的康复训练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患肢的血液循环,促进骨痂的生长并减少患者发生肌肉萎缩或者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给予基础护理的同时再给予康复训练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逐步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增加了愈合的速度,减少了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状态,其临床治疗效果和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患者相比有明显差异,P
由此可见,在患者发生尺桡骨双骨折之后,在积极治疗同时配合以康复训练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前臂功能恢复,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并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低,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碳循环作用范文4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6-0121-05
Research Progress of Carbon Cycle in the Wetland Ecosystem
Liu Zhaowen
(School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nqing Normal University,Anqing 246011,China)
Abstract:Wetland ecosystem is one important carbon stock of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In this paper,there was a detailed summarization of influence on carbon cycle in wetland ecosystems on those factors,such as the climate,hydrology,biological communities and human behaviors.Meanwhile,existing research methods of carbon cycle in the wetland ecosystem was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an outlook of carbon cycle in wetland ecosystem was also given here.
Key words:Wetland ecosystem;Carbon cycle;Research progress
引言
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由湿地生态系统所吸收的碳量及所制造和排放的碳量,其主要体现在二氧化碳、甲烷、土壤有机碳含量、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等方面。湿地生态拥有强大的碳库存储能力并且因此成为碳循环的重点研究对象。通常来说,湿地生态系统由于较低的有机质分解速率和较高的生产力成为了重要的碳汇。但是在对其进行大尺度评估的过程中却存在着显著的不确定性。湿地生态系统当中的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可吸收外界二氧化碳变为自身能量,而通过调节气孔行为,植物可实现与大气环境的气体交换,从而影响周边环境的水分及碳循环。甲烷主要来源于湿地,不同研究报道中所的湿地生态系统中CH4的释放量存在显著的差异,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就是在于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类型的湿地对于CH4的排放有着很大的影响。湿地甲烷的释放量主要取决于水体或是土壤的溶氧量,且环境含氧量越高,甲烷的释放量越少。湿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较高,极大地影响了全球大气碳循环,同时巨大的有机碳汇量也会对温室气体的排放产生影响。此外,可溶性有机碳也是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前气候变化、水文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其对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有着什么影响?要研究这一问题就需要对湿地碳循环的特点、湿地水文过程与碳的输入输出,湿地碳循环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湿地碳收支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1 湿地碳循环
1.1 湿地类型 湿地生态系统复杂多样,湿地碳循环特征的描述很难统一[1-4]。湿地碳循环示意图如图1,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5]。湿地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重要碳汇[6-7]。湿地面积虽然只占据全球陆地面积的4%~6%,但是其却包含着全球30%左右的碳[8],是全球最大的碳库[9]。泥炭地是湿地当中最常见的地型,也是当前研究较多的湿地类型。泥炭型湿地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其面积约为全球湿地的50%~70%,总面积超过4×106km2,其碳储备占全球土壤碳储备的33%左右。北半球泥炭型湿地的碳积累约为每年20g/m2,低于其他类型湿地。但因泥炭型湿地拥有巨大的碳储备,若气候条件发生改变,其可能会成为大气环境碳的主要来源[10]。按照国际上的《湿地公约》分类,湿地一般分为海岸/海洋湿地、内陆湿地、人工湿地三大类,其碳循环情况如表1所示。
海岸/海洋湿地一般分布在海陆相交区域,在不同气候带,因温度、降水、蒸发、风等因素不同,风化作用的表现有所差异,进而影响到海岸你的发育演化,并使海岸发育具有一定的地带性;内陆湿地分布范围较广,像高山与平原,大陆与岛屿,湿润区与干旱区等,其因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存在较大差异。淡水水体湿地是另一种重要湿地类型。通常来说,淡水水体湿地有湖泊、池塘、河流沿岸、水库等。据较早研究表明,湖泊属净碳汇,而据近些年研究发现,湖泊也属碳源。据相关研究表明,湖泊所贮存的有机碳大概为每年0.036Gt,全球湖泊所沉积的有机碳大概为0.051Gt,其中有0.035Gt源于大气二氧化碳[11];人工湿地分布范围也比较广,其气候温和,一般适宜人居和人工养殖等。
碳循环作用范文5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已成为地球系统科学和全球变化科学的前沿问题,是人类调节全球变暖进程和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碳循环模型是模拟生态系统,估计和预测不同尺度碳收支格局和变率的重要手段[2]。随着碳循环研究的深入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碳循环模型也在不断发展,主要包括经验模型、过程模型和遥感参数模型。不同的碳循环模型在操作系统、软件需求、编写语言、数据格式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传统单机的碳循环模型研究将模型、数据和人力资源部署在本地机器上[3],使得模型的共享和重用难度较大;同时,随着碳循环研究向区域化和全球化转变,模型的数据量呈指数增长[4],需要消耗大量时间与计算资源[5]。从而使碳循环模型的应用仅限于专业研究人员,制约了碳循环模型的发展和推广应用。网络处理服务(WebProcessingService,WPS)是开放地理信息联盟(OpenGeospatialConsorti-um,OGC)于2007年制定的用于和共享处理服务的标准[6],其定义的通用接口(GetCapabili-ties、DescribeProcess、Execute,如图1)通过网络为客户端提供一系列GIS操作的服务调用接口,允许客户端XML/GML通信编码方式执行程序,从而实现从简单空间分析操作到复杂全球气候变化模型计算的多种功能[7],使人们可以、发现和调用地理空间相关的处理服务,实现分布式模型的共享与整合[3]。WPS标准可整合WMS(WebMapService,网络地图服务)、WCS(WebCoverageService,网络栅格服务)和WFS(WebFeatureService,网络要素服务)等分布式数据资源,支持服务之间或服务与应用(如GIS软件和科学工作流)的组合与编排,实现模型的耦合、比较验证和整合[8]。该标准已在地理学[9]、环境科学[10]、水文学[11]、遥感科学[12]等领域得到应用,推动了相关领域模型的发展、共享与重用。因此,利用WPS标准构建碳循环模型服务平台,克服传统的碳循环模型中数据处理量大、运算复杂、互操作性差、难以推广等问题,实现模型的跨平台使用、共享、重用与组合,促进碳循环模型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遵循OGCWPS标准,设计并建立一个碳循环模型服务平台,探讨碳循环模型服务的具体实现方法,实现碳循环模型服务的、共享与重用、模型服务的管理以及结果可视化等功能;以遥感参数模型VPM(VegetationPhotosynthesisModel,植被光合模型)服务链为应用实例,详细介绍了碳循环模型WPS服务封装,与调用的具体流程,展示了该服务平台的作用和特点,为进一步增加模型服务种类、完善平台建设等工作提供基础。
2模型服务平台的整体架构设计
碳循环模型服务平台是对各类碳循环模型相关的数据资源和模型程序进行存储、管理、查询和调用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实现碳循环模型运行环境,由传统单机模式向网络服务模式的转变,为科研人员和公众提供站点、区域到全国尺度的碳循环在线模拟。其主要功能包括碳循环异构数据的存储、、调用与在线处理,多种模型的统一管理、标准化封装和在线运行,各类数据和模型服务的注册、管理与查询,模拟结果的可视化、分析与下载。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研究以OGCWPS标准设计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的碳循环模型服务平台,该架构具有松耦合特征,资源通过标准化服务的方式集成[13],便于平台扩展、维护与升级。平台由3个层次组成(图2),包括数据层、服务层和应用层。(1)数据层:将具有多源、异构、海量特点的碳循环数据与多种碳循环模型进行统一管理,由文件数据、数据库、模型库,以及数据和模型的元数据库组成,为服务层提供数据和模型程序并存储其元数据信息。其中,数据包含通量数据、气象数据、遥感数据、GIS数据等;站点尺度上有光合呼吸模型、区域尺度上有VPM模型、全国尺度上有CEVSA模型。数据和模型可部署在本地或局域网中,也可来自远程服务器,空间数据可通过WMS/WCS/WFS方式获取。(2)服务层:是碳循环模型服务平台的主体,接收应用层的请求,使用数据层的数据和模型资源,运行各类服务并返回计算结果,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包括与数据层相对应的多种碳循环模型计算服务(如光合呼吸计算服务、区域GPP计算服务等)和相关的数据管理和分析服务(如数据查询、下载服务、空间数据处理服务、遥感植被指数计算服务等)及平台的服务注册中心。服务层提供数据服务和模型服务的、共享和调用功能,平台服务注册中心用来注册、管理和维护各类服务的元数据信息,提供服务查找和发现功能。(3)应用层:是整个平台的功能体现,既包括平台的基本功能,如数据查询下载,服务注册管理、调用及模拟结果可视化与下载,也包括多种服务组合方式实现的多尺度碳循环模拟的专业领域应用。用户可通过各种客户端(浏览器、应用软件或程序)调用数据、模型和服务资源,实现数据层与服务层的有机整合。本研究主要使用浏览器客户端实现上述功能,用户可通过网页输入信息,浏览器依据Web协议提交后台处理。
3碳循环模型服务平台实现
碳循环模型服务平台的实现,主要包括软硬件环境搭建,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数据处理与模型程序的开发,数据和模型服务的封装,服务的调用、组合和重用,服务注册管理系统的建立,用户界面的设计和编写等。其中各类数据和模型服务的开发、封装、调用和组合是平台实现的核心。
3.1软件环境的搭建平台基于Linux操作系统设计与开发,数据和模型服务采用分布式存储,所用软件均为开源。其中,模型程序编写语言为Python;数据库使用MySQL;模型服务封装使用PyWPS,空间分析服务源于GIS软件GRASS,数据服务利用Mapserver,所有服务通过Apache服务器部署;空间结果可视化使用OpenLayers包,异步交互由Jquery框架实现。
3.2平台服务的实现
3.2.1碳循环模型(算法)的WPS实现(1)模型开发模型开发通常采用两种方式:由上至下和由下至上。其中,由上至下方式是预先设计好服务接口,再编写底层程序;由下至上方式是先根据需求编写程序,再生成接口描述信息。通常后者更加快速简单,但前者从整体上进行协调和规划,可更好地控制模型的开发过程。碳循环模型复杂并具有空间特性,其接口设计是关键环节,故本研究采用由上至下方式,根据碳循环模型的结构和功能预先定义接口,开发模型程序。由于Python语言具有简单易用、类库丰富、扩展性强等特点,GDAL(GeospatialDataAbstractionLibrary)工具包便于空间数据的栅格运算等处理,因此,本研究采用Py-thon和GDAL开发碳循环模型。(2)模型的WPS封装模型服务的和调用需遵循统一标准,本研究采用OGCWPS标准对碳循环模型进行封装,实现模型的共享、重用和组合。PyWPS(PythonWebProcessingService)是WPS1.0.0版本的开源执行框架,使用面向对象语言Python编写,目前,已经到
3.2版本,易于在Linux操作系统上安装,已在多个项目中成功应用[14]。PyWPS中每个WPS服务表示为一个WPSProcess类,WPSPro-cess类在初始化时定义服务的标识符、名称、摘要等参数,调用GetCapabilities接口时返回所有可用WPS服务的属性信息;类中服务的输入和输出根据服务接口和其数据类型设定,调用DescribeProcess时返回指定服务的输入输出接口类型和描述;WP-SProcess类的execute()方法根据接口信息得到输入参数,执行后台模型程序,返回输出结果。通过上述流程,PyWPS遵循WPS标准完成对模型程序的WPS封装。
3.2.2基于开源GIS软件的空间分析服务碳循环模型具有地理空间特性,在数据处理、模型运算和结果分析阶段需要使用空间分析功能,因此,本平台提供一系列空间分析服务。开源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RASS(GeographicResourceAnal-ysisSupportSystem)拥有超过350个功能模块,可以管理、处理、分析与可视化地理空间数据,易被其他应用程序调用,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本研究将基本功能模块进行组合后,封装为WPS服务,空间插值、缓冲区分析、视野分析、流域累计等一系列空间分析服务。图3表示的是基于GRASS的缓冲区分析服务实现的流程,将GRASS缓冲区分析与数据读写等模块组合后进行WPS封装,调用时WPS服务获取客户端传入的GML输入数据与相应的WMS地图服务,交给后台模块分析,结果GML文件通过WPS服务的输出接口返回客户端。通过调用GRASS平台的一系列空间分析服务或服务组合,可进行碳模型数据预处理和结果分析。在GRASS模块的组合封装过程中,需考虑服务粒度平衡的问题。服务粒度过小会降低服务使用的便利性,如将每个模块都封装成WPS服务,执行一个空间分析功能可能要调用数个WPS服务;而过于复杂的模块组合,会严重影响到服务的重用性。因此,在空间分析服务封装过程中,要权衡服务的便利性和重用性。
3.2.3服务管理、应用与组合(1)服务管理与注册服务注册中心是平台对数据服务和模型服务进行管理的子系统,用于存储、调用和维护各类服务,对服务库进行组织、管理和操作。注册中心记录服务的元数据信息(包括服务的标识符、功能描述、输入输出接口及地址等),采用数据库方式对服务进行统一管理,具有添加、删除、修改等静态服务管理功能和查询、调用、分析等动态服务应用功能。平台的各类服务,利用WPS的GetCapabilities和DescribeProcess方法动态地添加到服务注册中心。(2)服务应用服务的与调用需要Web服务器和客户端的支持。客户端是用户请求数据和调用碳循环模型服务的人机交互界面,用户可以通过不同客户端向服务器请求GetCapabilities、DescribeProcess和Execute方法来查询服务列表、查看服务接口信息并传递参数执行处理服务。用户界面的主体是模型运算过程的可视化,鉴于碳循环模型的地理空间特性,WebGIS是实现模型服务可视化的最佳解决方案。OpenLayers是实现WebGIS的JavaScript程序包,可将OGC服务的地图数据加载到基于浏览器的OpenLayers客户端中显示。Mapserv-er是空间数据和交互式地图的开源平台,支持多种OGC标准,通过配置Mapfile文件,允许用户和使用数据,可作为WMS/WCS/WFS服务器。因此,本研究以OpenLayers为WebGIS界面,Mapserver为地图服务器;在Apache服务器中配置PyWPS,实现WPS模型服务的、共享和重用;以浏览器为客户端,使用脚本语言JavaScript,设计用户界面与服务器进行交互,调用WPS服务,为缺乏服务调用知识背景的用户提供简单、直观、方便的服务使用途径。浏览器客户端向WPS服务器请求DescribeProcess方法解析输入接口,再请求Execute方法传递数据并执行模型服务;根据空间结果数据属性自动配置Mapfile文件,通过Maps-erver为WMS服务;WMS加载于OpenLayers中,完成结果可视化。用户体验度直接影响碳循环模型服务平台的可用性。由于碳循环模型具有数据量大、计算复杂的特点,运行时间较长。以浏览器为客户端时,同步调用方式会影响用户体验,降低服务可用性。异步调用可无需等待被调服务的返回值就让浏览器上的操作继续进行,WPS支持服务异步调用[15]。AJAX(AsynchronousJavaScriptAndXML,异步JavaScript和XML)技术可通过在后台与服务器,进行少量数据交换使网页实现异步更新,因此,本研究利用其实现浏览器对服务的异步调用。执行时应用Jquery的AJAX库,包括请求地址、请求方式、预期返回的数据类型、发送到服务器的数据和请求成功后的回调函数。通过异步调用方式,减少了浏览器和服务器间的交换数据,解决响应超时问题,使该平台的用户体验度得到了提高。碳循环模型服务运行时间较长,所以在异步调用中,要同时对服务状态进行监控。本研究在程序封装时添加状态信息,作为服务器的响应传到客户端,当状态改变时浏览器进行异步更新,满足状态监控的需求。(3)服务组合和其他客户端调用服务实际应用时,通常调用不止一个服务,如模型数据处理服务和模型计算服务,因此服务组合是碳循环模型服务平台的重要功能。服务组合能促进服务重用,通过服务组合可产生新的服务,使平台功能得以灵活扩展。
用户可根据科学问题,将小粒度服务组合成服务链,赋予其科学含义。用户不需了解服务的具体结构,只关注服务的编排组合,实现所需功能。服务组合能够扩展碳循环模型服务平台的应用范围,有效降低平台使用的复杂性。除该平台所应用的浏览器客户端外,还有许多应用程序支持服务调用。网络服务是自包含、自描述、模块化的,应用程序不需要了解其具体内容,就可以使用其提供的功能[16]。例如,科学工作流是用来实现服务组合和编排的一种有效的平台。目前,比较典型的科学工作流系统,包括Kepler,Taverna和Triana等,都支持对服务的调用[17],在这些工作流管理系统中可以方便地完成各种服务的组合,满足更为复杂的科研需求,图4显示的是利用Taver-na对模型服务平台中的服务进行调用的例子。用户还可在自己编写的程序中嵌入服务调用,实现4平台的应用实例———VPM模型服务链
4.1模型与数据准备VPM模型是估算GPP(GrossPrimaryPro-ductivity,总初级生产力)的遥感参数模型[18],是构建碳循环模型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点是将冠层分为两部分:光合有效植被(主要为绿色的叶子)和非光合有效植被(主要是衰老叶、枝和树干)。由于非光合有效植被对冠层FPAR的估算影响较大,因此,VPM模型将FPAR分为两个组成部分,即光合有效植被吸收的PAR(FPARPAV)和非光合有效植被吸收的PAR(FPARNPV)。其模型形式如下:GPP=εg×FPARPAV×PAR(1)εg=ε0×Tscalar×Wscalar×Pscalar(2)式中ε0为最大光能利用率,FPARPAV为光合有效植被吸收PAR的比率,Tscalar、Wscalar、Pscalar分别表示温度、水分、物候对植被光能利用率的影响系数,Tscalar应用TEM(TerrestrialEcosystemModel)模型中的方程计算;Wscalar通过水分指数LSWI求得;Pscalar在叶子未完全展开前等于(1+LSWI)/2,而完全展开后其取值为1。FPARPAV通过与植被指数EVI的线性关系估算。模型的详细描述参见文献[18]。图5表示的是VPM模型的计算流程,原始数据包括遥感数据和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其中遥感数据来自MOD09A1-500m8天合成地表反射率产品,气象数据来自全国气象台站,植被分类数据是MODIS全球土地覆盖数据产品(2000年)。VPM模型具有数据多源、步骤复杂、运算量大等特点,将VPM模型及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封装为WPS服务能够降低使用难度,提高使用效率。
4.2模型服务链根据VPM模型的计算流程,将模型运算过程分解为3个原子服务———遥感数据处理服务、气象数据空间插值服务和GPP计算服务。3个原子服务形成VPM模型从数据预处理到结果运算的完整服务链。同时,各原子服务可被其他服务链或应用程序调用,体现服务的可重用性和灵活性。遥感数据处理服务和气象数据空间插值服务应用于数据预处理阶段。遥感数据处理服务采用由上至下方式,应用Python和GDAL从底层开发,空间插值服务基于GRASS软件,对GRASS的空间插值算法(如反距离权重等)模块进行开发封装。通过调用遥感数据处理服务和气象数据空间插值服务进行数据预处理,获得VPM模型GPP计算服务的输入数据,包括遥感数据EVI、LSWI和空间气象数据PAR和Ta。各原子服务的接口设计是进行开发和封装的关键。其中,遥感数据处理服务的输入接口为原始遥感数据文件,输出接口为结果栅格数据的WMS地址;气象数据空间插值服务的输入接口为记录气象站点位置和属性值的矢量数据文件,输出接口为结果栅格数据的WMS地址;GPP计算服务的输入接口为各输入数据的WMS地址,输出接口为结果栅格数据的WMS地址。为了使用户界面的输入简单、清晰、易懂,根据VPM模型空间输入数据的特点(每八天一幅),本研究为GPP计算服务设置两个参数year和eight,分别代表数据年份和其所属的第几个八天。后台根据客户端传入的参数查找相应数据对应的WMS地址,作为服务输入。各根据接口定义,使用Python和GDAL编写VPM模型算法;通过PyWPS完成模型WPS封装、模型服务部署和网络;利用OpenLayers和Mapserver进行浏览器客户端用户界面设计和制作,如图6,界面中包括设置模型参数、模型运算与结果下载按钮、图层和图例,以及WebGIS窗口,用户通过此界面设置模型参数运行模型,采用AJAX实现的异步方式进行模型调用和状态监控,模型结果和图例会动态可视化在界面中,提供结果下载功能;模型结果可作为空间分析服务的输入,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碳循环作用范文6
农业经济论文范文一: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研究
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次以文件形式确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形势下,农业经济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显得更加重要。而;绿色农业、低碳农业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大力倡导经济发展转型调结构,农业经济发展必然要争当转方式调结构的排头兵,加强农业经济发展的环保模式,减少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碳排放,从而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目标,最终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笔者围绕我国农业经济的绿色发展和低碳循环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推动措施。
【关键词】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环保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由此可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是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路径。
一、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综述
由于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深入推进,作为国家第一产业的农业相关产业也必须找到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之路径。在国家经济中高速平稳发展和生态文明概念深入人心的新时期,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成为党和国家重点部署的发展思路,也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课题,在此大环境下,我们有必要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做初步探讨。(一)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是以市场需求和经济、生态协同发展为根本原则,在传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对各种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然后在此基础上达到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活动过程,其本质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与社会、生态资源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所谓的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就是指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态势下,我们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积极运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各种方式,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对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强现有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战略的实施。
二、我国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是今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由于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远远低于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人均土地占有量,又面临着农业资源过度消耗的现状,高耗材、高污染的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现行农业经济发展需求,我国必须采取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以提高我国粮食产量。(二)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可以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和维护粮食安全由于我国可用耕地面积较小,并且多地出现建设用地越过耕地红线的问题,我国一直致力于以传统农业模式解决温饱问题,造成了农业土地破坏严重的现象。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而且根据国家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的水土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业的乱排乱放。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保护环境。进入新世纪以来,多重因素左右全球粮食供应,使得粮食安全从区域性问题上升为国际问题,从民生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问题,由于我国国内的粮食生产供应现状,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都受到了严重制约,因此,我国要加快转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切实解决好粮食的安全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出路就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
三、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所面临问题
虽然我国在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但是从客观角度来说,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我国现存的农业基础薄弱。首先,我国较为严重的人地矛盾,我国虽然国土面积广,但是人均可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可耕地面积,当前我国共有农业人口9亿,农户约占农业人口总数的27.7%,每户所经营土地不足0.5公顷;其次,我国农村劳动力短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主要劳动力青壮年集体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386199部队,农业产业劳动力缺口严重;最后,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然国家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推行职业技术教育,但是未从根本上提升农业从业者的文化水平,截止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所占比重不足18%。第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我国一直以来实行以工业辅助农业的发展路子,虽然有大量的辅农、助农、惠农政策,但是由于开展农业经济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可用耕地流失严重,面积减少,农业物资浪费严重,且已有农业基础设施功能较为老化,破坏较为严重。第三,农业经济服务系统未及时建立完善,鉴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农业经济发展方向起步较晚,相关的农业经济服务系统并未得到有效建立和完善,农业经济服务工作开展较为滞后,相关服务水平也较为低下。
四、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应对措施
一是优化农村农业产业经济结构,在基层大力普及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开展相应农业服务技术培训及继续教育,培养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专家人才,发掘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种植能手,并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的规模效应和联动效应。二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模式进村进户。我国应大力开展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检修与更换,并普及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引导并向农村引入大量的资金,积极地研发新技术,扩展新视野,推动农民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三是建立新型化的农业技术专业服务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我国已经有足够的技术水平和物质基础为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建立专业服务系统,包括信息服务、大数据服务、物流服务及高端制造服务等,这个服务系统应该包括农业现代化的耕作方式技术的普及、对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对农产品及衍生品销售渠道拓宽等一系列的专门服务,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基层推广。
五、结语
我们必须推进低碳农业的经济发展模式,确保粮食安全,并保护生态环境,突破现有农业的发展瓶颈,大力普及并使用新型化的农业产业化路子。
【参考文献】
[1]张宪英.我国低碳农业解读及其发展路径初探[D].复旦大学,2010(5).
[2]周丽.加快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探析[J].新经济,2014(7).
农业经济论文范文二:低碳经济时代农业经济发展途径
[摘要]低碳经济时代下,世界农业经济逐渐开始从高碳向低碳转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下,低碳农业这一生态革命产物被广泛关注和推崇,这就要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向生态、低碳、友好模式的转变。本文主要探讨低碳经济时代下我国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途径,实现我国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低碳经济;发展途径
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规模的扩张造成人类对常规能源的使用逐渐增多,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不断日益恶化,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碳足迹等概念应运而生[1]。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够通过节能降耗改善环境污染,还有利于调整经济发展结构,促进新型产业的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农业经济必然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走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1低碳经济内涵
低碳经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重大进步,是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量、减少环境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指的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及改变生产方式,减少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经济发展中对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是通过开发低碳能源系统,研发低碳技术并建设低碳产业体系,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2]。
2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低碳农业规模化发展困难
目前制约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业生产的小农分布。尽管我国近些年来已经实现农业大规模生产,但基本生态生产单位仍是农户小农生产,制约了农业生产中碳生产的合理标准规划。例如农村地区仅只有一户或几户开展低碳农业生产,而大部分农户依旧仍采用粗放生产,碳生产无法实现大规模的集中化,这种情况下依然会污染土壤、空气、水源等,制约低碳农业的发展,增加推广和开展低碳农业的成本。
2.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农村地区许多基础设计健身不完善,例如水利设施出现设备落后、设备老化等问题,这是由于水利投资偏向于大型水利工程,对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较小,资金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合力,资金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农业节能、节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从而制约低碳农业的发展。
2.3科学技术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发展低碳农业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而技术创新是发展农业新技术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农业技术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农业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先进农业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缺乏农业科研人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不完善等,这些现状严重制约了技术在低碳农业中的应用。除此之外,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模式缺乏先进的技术,例如沼气的开发和使用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但目前只适用于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家庭生产生活,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大中型沼气池等技术还不完善,使沼气的开发和利用并没有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2.4农业生产方式还未完全转变
尽管我国农业科技得到发展和进步,但是在农业生产中对化肥、农药等污染土壤的资源的依赖性依旧严重,导致农村污染仍在加剧,造成土壤结块、肥力下降等恶性循环。粗放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加剧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3低碳经济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
3.1建立循环农业经济体系
西方国家低碳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迅速,例如阿根廷实行完善的免耕加秸秆还田的低碳农业技术,打破传统的额种地必须先耕的现状,有效的保护土壤面积;巴西政府在2010年实施低碳排放农业计划,运用生物固氮等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实现农林牧一体化生产等。我国人口总量大,但人均耕地面积小,人地矛盾突出,且农业生产效率低,耕地污染严重,因此应大力推广和使用农业固碳技术,减少高碳能源、化肥等资源的使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指的是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农业废物再利用的循环模式,降低资源消耗率。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进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综合利用,加强对情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3.2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模式
首先要转变农业生产发展理念,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屏气原有的重农业产出,轻生态环境理念,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坚持集约化的经营理念,加强对农村农民知识和技能的再教育,提高现代农民的综合素质。其次,坚持资源的多层利用,实现资料良性循环,例如发展沼气利用模式、病虫草防治模式、产业链延长增殖模式等;充分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农业生产效率,大力发展农田平原、水体立体等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低消耗、高产能[3]。
3.3促进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一方面要大力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促进我国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进行支持和引导,引导社会资金的不断投入,积极开发新技术,整合现有的先进技术,降低现有低碳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成本,同时要注重技术服务体系的构建,积极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学会运用先进农业技术,使技术真正运用到低碳农业生产中,缓解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强农村地区新型农机技术的推广力度,组织农民学习新技术,开展免费农业教育课堂培训业务,宣传新型低碳农机的作用,使低碳农机在农村得到真正使用;增强安全意识,更好地发挥低碳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有机物多层利用技术的推广,在生态系统中形成物质良性循环多级利用的状态。
3.4提升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低碳化的转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加强树立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理念。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观,农业的发展是一种全面的、科学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其次要走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出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的现代低碳农业经济发展道路。再次还要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型农业,资源节约型农业,充分利用好农业资源,降低农业能耗,减少农业生产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最后,要加强低碳知识的宣传教育,农民是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力量,在农村开展各种形式的低碳经济宣传活动,使广大农民逐渐转变生产理念,坚持低碳环保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法》《资源保护法》等资源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适当利用优惠的经济政策引导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鼓励和扶持绿色低碳农业生产。
3.5发展低碳休闲旅游农业
农业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生活压力的增加和农业文化的发展,农业经济的休闲观光作用逐渐显现。发展低碳休闲旅游农业模式既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村就业机会,还能够在农村形成品牌经济,带动品牌效应。要以农村现有的旅游资源为开发和发展基础,加强对低碳旅游资源的创新开发力度,构建农家乐旅游的新形态。开发农业观光旅游模式,首先要保护农村当地原有的自然景色,在此基础上开发农业高新技术,将农产品作为农业加工的突破口,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服务业务,将旅游业融入至低碳农业经济之中,带动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例如发展农业生态种植园参观、农业主题公园、农家乐等旅游业务[4]。
4结论
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低碳农业的发展,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一部分。低碳农业的发展应将农业经济与生态系统相结合,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加强开发和利用清洁资源,实现环境保护,从粗放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型转变,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加强农业低碳生产、环境保护、生态涵养、文化旅游等各项功能的融合,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蛟.从低碳经济时代消费者行为特征看休闲农业的发展以宁夏休闲产业发展为例[J].农业经济,2010(10):38-39.
[2]胡新良.低碳导向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3]刘国斌,党美丽.低碳经济时代吉林省县域经济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1(1):114-120.
[4]张蓓.低碳经济视野的都市农业旅游:政府行为与市场边界[J].农业改革,2011(2):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