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碳循环形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碳循环形式范文1
关键词:循环经济;专业实验;电子废弃物;提取与分析;实验教学
0引言
循环经济专业是为了满足国家节能减排及低碳经济等战略新兴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在2008年设立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涉及材料、环境、经济、管理等多个学科,致力于培养兼具工程背景以及经管、人文等多学科交叉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高水平人才[1-2]。“循环经济专业实验”是在学生掌握了废弃物资源化原理与技术的基础上开设的[3-7]。作为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实验,没有传统的实验可沿袭,单一的实验设计又难以体现交叉学科的培养特点,也不利于面向工程的人才培养[8-12]。因此,本课题组以符合科研进展、研究热点、和社会需求的实验设计为目标,以废旧资源回收+再利用+评价为主线,从2010年开始对循环经济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逐步构建了循环经济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综合实验。本文以“电子废弃物有价元素提取与分析实验”为例,介绍了循环经济专业实验设计教学的实施情况。
1电子废弃物有价元素提取与分析实验设计
本实验以废旧印刷线路板为原料,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多个步骤,有效回收废旧印刷线路板中的金属铜。实验过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铜的浸出率和铜粉的回收率进行表征,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激光粒度分布仪对回收铜粉的物相和粒度分布进行初步表征。
2实验目的
了解和熟悉电子废弃物的环境危害、潜在应用背景和回收价值[13-15];了解电子废弃物中废旧印刷线路板的组成和特性,破碎方法和设备的选择以及废旧印刷线路板中铜的回收提取原理和方法:包括氨水选择性浸出铜离子;电沉积法回收溶液中的铜;再生铜粉性能的表征方式方法;熟悉和掌握剪切式破碎机、密闭式粉碎机、多头磁力搅拌器、分析天平、便携式环境元素分析仪、激光粒度分布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技能。
3实验内容
3.1电子废弃物简介
以废旧印刷线路板为例,讲解电子废弃物的组成特性、解离特性、环境危害、潜在回收价值以及国内外常用回收处理方式方法。
3.2废旧印刷线路板组成成分测定选择
3块废旧线路板,用无水乙醇将线路板基板表面擦拭干净,借助便携式环境元素分析仪进行元素测定,每块线路板随机选择11个位置进行测定,取平均值。
3.3机械物理分离实验
手工拆除废线路板上的元器件,并将废线路板基板拆解成5cm×5cm的小块;根据废旧印刷线路板的柔性特点,先称取废线路基板230g(约1块线路板的重量),加入到剪切式破碎机中初步破碎。再将破碎后的固体分成7份放入密闭式粉碎机的7个破碎室中,破碎5min;而后将密闭式粉碎机破碎室中的物料用标准筛进行筛分。
3.4有价元素(铜)选择性浸出实验
称取10g(≥20目)浸出废料置于500mL锥形瓶中,加入50mL浓氨水、5mL过氧化氢和40mL硫酸铵溶液;用磁力搅拌器,在室温下以60r/min的搅拌速率反应4h;用真空抽滤机对反应后的溶液进行抽滤,滤渣收集,滤液放置于合适条件下贮存备用;把取出的滤渣用浓硝酸溶解,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溶液中铜的含量,用差减法反算出铜的浸出率。
3.5电沉积法回收铜粉实验
取铜氨浸出液500mL置于电解槽中,用移液管移取稀硫酸(加至溶液颜色变透明),以石墨作为阳极,不锈钢作为阴极(有效面积均为65mm×65mm),两极间距8mm,设置电流密度4A/dm2,温度40℃,电沉积3h,每隔20min刮一次粉,以去离子和乙醇分别洗涤阴极铜板上的刮取物4次,用真空过滤机抽滤后放入真空干燥箱内,在20~25℃下干燥8h,即得单质超细铜粉。分别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电沉积前后铜氨浸出液中铜含量,用差减法反算出金属铜的回收率[16-19]。
3.6回收铜粉性能表征
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电沉积回收铜粉的物相结构进行测试,同时采用马尔文激光粒度分布仪对其粒度分布进行测试。
3.7回收铜粉经济效益评估
根据3.3~3.5选定的废旧印刷线路板中铜回收工艺,以1块线路板(平均质量230g)为例,在扣除化学试剂成本和能源消耗成本的基础上,估算回收金属铜粉所得的经济利润作为回收铜粉的经济效益。对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试剂和设备能耗的成本估算均按照当前国内行业标准价格计算,计算过程数值保留两位小数。
4实验数据与结果
4.1废旧印刷线路板成分分析
废旧印刷线路板中主要元素含量包括Cu>10%,Ba>10%,Ti26975×10-6,Fe1008×10-6,Cr6011×10-6,Zn10599×10-6,Rb2197×10-6,Pb303×10-6,Ni728×10-6,Sn511×10-6,Ag761×10-6,Sr398×10-6,Se298×10-6。需要指出的是,便携式环境元素分析仪只作为快速定性分析手段,通过该项测试,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于废旧线路板中所含金属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大致有所了解,以便选出含量较多的金属元素直接回收,含量较少的贵重金属元素富集后再进行回收。
4.2废旧印刷线路板中铜的回收率
根据差减法计算出有价元素(铜)选择性浸出率为94.5%,电沉积铜粉回收率97.0%。
4.3回收铜粉性能表征
为验证电沉积粉末产物的纯度,需对回收粉末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将粉末衍射的实验数据与标准卡片进行比对,已确定样品是否为纯相。图1为电沉积得到的粉末产物的XRD图,将其与标准PDF卡片(4-836)对照,可确定所得产物的各衍射峰的峰位与纯铜的标准图谱相符合,无其他物相存在,因此确定产物为高纯单质铜粉。对已确定为纯相的粉末样品进行粒度分布表征,采用马尔文激光粒度分布仪对回收粉末样品进行测定,如图2所示。样品90%的颗粒粒径128.921μm,出现几率最大的颗粒粒径为52.481μm,与中位数(D50)53.106μm相差无几,残差0.445%<1.0%,说明所得粉末样品粒度分布较为均匀。
4.4回收铜粉经济效益评估
其中电沉积铜粉的能耗数据根据实验所需电流密度、电压和电沉积时间估算,回收一块线路板中的铜的能耗大约为0.57kW•h。(3)回收铜粉经济效益。回收一块重约230g的废旧印刷线路板,产出铜粉量59.8g,按照当前铜粉单价80元/kg计算,铜粉产值4.78元,回收铜粉直接经济效益达1.04元,按此方法推算若处理1吨废弃电脑印刷线路板所回收铜的价值约为4521.73元。若考虑大批量处理过程中氨水的反复使用和设备能耗的降低,其利润空间会继续增大。通过该项实验估算回收铜粉的经济效益,可使学生了解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除了具有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外,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希望通过课程的开设使学生认识到电子废弃物只是放错位置的潜在资源,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班级,营造人人参与资源回收的良好氛围。
5结语
(1)该实验的设计与表征是有关电子废弃物回收
处理的本科综合型实验,整个实验过程包括以废弃印刷线路板为典型的电子废弃物的组成特性、解离特性、环境危害、潜在回收价值以及国内外常用回收处理方式方法,废弃印刷线路板的成分分析、机械物理分离、有价元素(铜)选择性浸出、电沉积法回收铜粉、回收铜粉性能表征及经济效益评估,是一个系统拓展学生对当前固体废弃物处理过程认知的自主设计型实验。
(2)实验过程中,学生可在老师指导下,自行操作
便携式元素分析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脉冲电源、剪切式破碎机、密闭式粉碎机、多头磁力搅拌器、分析天平等多种设备,可以锻炼学生综合利用各种制备和检测设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创新科研思维。
(3)实验过程中,由于各种废旧印刷线路板状态
各异、化学成分有差异,各组学生针对每批次线路板中铜含量的差异,自行设计各元素测试方案,对于因元素含量差异或者稀释倍数差异造成的异常现象,有效激发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锻炼学生研究过程中的耐心。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汤佳乐,程放,黄春辉,等.素质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88-90.
[2]钱洁,房健民,陈志宏.生物技术专业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207-210.
[3]谢宇,凌云,钟劲茅,等.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研究[J].江西化工,2010(3):163-165.
[4]薛长国,夏玲燕,腾艳华.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J].考试周刊,2013(95):161-162.
[5]韩莉.深化实习教学改革培养创新性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289-291.
碳循环形式范文2
将此模式继续细化,并在杨凌示范区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特别是有效地将杨凌金麒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杨凌新大陆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杨凌食用菌产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杨凌鹏程生物有机肥厂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其发展壮大,增加了企业间的抗风险能力和经济、社会效益。将各环节细化如下:
(1)有机肥+水—(种子)—粮食/秸秆、谷壳等
将杨凌鹏程生物有机肥厂生产的生物有机肥用于粮食、水果、蔬菜生产,得到有机绿色食品,同时废弃物有秸秆、谷壳、烂菜叶等。这部分废弃物由杨凌金麒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杨凌食用菌产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共同消纳。
(2)菌种+秸秆、谷壳等—(培养)—食用菌/菌糠
杨凌金麒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秸秆、谷壳等进行粉碎灭菌处理,加入食用菌菌种后在生产车间生产食用菌,目前可以生产杏鲍菇、鸡腿菇等。生产的废弃料主要是菌棒,也就是接种后的菌糠。这部分废弃物由杨凌新大陆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消纳用作养牛场舍的垫料。
(3)菌糠(干燥破碎)—(畜禽)—肉奶/养殖垫料—发酵—有机肥
杨凌新大陆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奶牛养殖场,原有养殖模式产生的牛粪尿很多,经过使用菌糠做生物发酵床垫料后,污染物基本实现零排放,实现了生态养殖。主要过程是上一产业的废弃料菌棒经过破碎、干燥后按照30~50厘米厚度均匀铺设在牛圈底层,牛在垫料层上排泄污染物,经过30~45天初次发酵后进入杨凌鹏程生物有机肥厂进行二次发酵、腐熟,并最终生产出生物有机肥。至此,一个完整的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应用链得到了提升,各产业达到了有机结合,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明显改善。
二、效益分析与推广应用前景
(1)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效益分析
废弃物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该模式很好地将废弃物进行了循环综合利用,使农作物秸秆、谷壳、食用菌菌糠、牛粪便等变废为宝,减少了污染物的形成与排放。按照目前生产能力,食用菌日产6吨,出废菌糠20多吨,奶牛场存栏奶牛500头,日产牛粪尿量约为25吨。这些废弃物都很好地得到了再次利用,有效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该模式中食用菌、牛奶、蔬菜品质得到了增强,增加的经济价值超过10%,而通过鹏程有机肥加工厂可以实现每年减少畜禽粪污排放量2万吨,并为陕西省内提供果树专用生物有机肥1万吨,仅此一项可增加收入约400万元。对于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的地区,可以通过有机肥生产等方式解决畜禽粪便污染物排放问题。该模式最明显的社会效益是通过对杨凌及周边地区种植业、畜牧场和食用菌生产工厂等进行串并联,将各产业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实现生态农业的循环经济发展,从固、液、气三方面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示范作用意义重大。
(2)生态农业模式推广应用前景
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是基于循环经济的理论,为了延长生态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其意义在于废物重新变成有用的资源,循环用于农业生产,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和社会服务价值,使资源利用形成生态农业循环闭合链,符合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因此是我国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应用前景广阔。
碳循环形式范文3
关键词:煤炭产业 循环经济 发展战略
一、引言
煤炭是山西省的优势资源,但长期以来,山西煤炭产业产品结构初级单一、产业刚性强、风险高、煤炭洁净化发展缓慢。煤炭企业生产和组织上主要表现为矿井数量多、平均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竞争主体过多、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安全欠账多等。这些问题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一方面井下排水、开采引起的土地资源破坏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另一方面煤炭生产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煤矸石和煤泥,其作为可再生利用的废物资源却长期以来未能系统有效地加以利用。山西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非常迫切。本文拟通过对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分析、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煤炭生产应用的必要性方面进行探讨,期望为山西煤炭产业由传统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建设性的理论基础。
二、山西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一)循环经济及其特点
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是高排放、低利用,对资源的开采是一次性、粗放性,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循环经济则是把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尽可能降低到最小程度,其特征是高利用、低排放,把经济活动构建成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所有的能源与物质可以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持久与合理的利用,从本质上化解长久以来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一种生态经济,其核心理念是摈弃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传统机械论,遵循生态学的基本规律来发展经济。循环经济的宗旨是发展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和谐发展经济模式,区别于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是让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的最优发展,它是资源利用最高端的形式,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
(二)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必然性
山西省是资源大省,煤炭产量占全国的1/4以上,焦炭产量占全国的40%、出口占世界贸易量近50%。但在传统经济模式下,以牺牲环境获取能源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面临着巨大的资源和生态压力。目前,山西煤炭产业小、多、乱的格局仍然存在,产业不集中,信息化、机械化普及程度还不高,产品的深加工和转化率相对较弱,导致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面临着重重阻碍。另外,山西省的煤炭资源开采强度已经达到23.3%,在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全省国有重点煤炭生产企业的32处矿井以及近一半的乡镇煤矿将面临资源枯竭,全省煤矿的平均开采年限比服务年限缩短20―50%,后备资源匮乏。此外,与煤炭关联建立起来的资源初级加工、输出型经济仍在延续,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的贡献较低,拼资源、拼投入、拼环境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资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的问题突出,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冲突十分尖锐。
基于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充分利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减轻生态压力,构建节约型社会,推动工业向资源节约型发展,探索一条经济循环型发展的转型跨越之路,已经成为山西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
(一)新型煤炭工业格局已经形成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煤炭行业兼并整合,山西省煤炭工业发生了质的飞跃,产业结构从根本上得到优化,基本形成了大集团、大煤矿、大基地的新型煤炭工业格局。
目前,全省已拥有11个千万吨级、3个5000万吨级、4个亿吨级以上的超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全省的矿井总量也由先前的2600座减少到1053座,全省年产30万吨以下煤矿全部淘汰,70%的矿井规模达到年产90万吨以上,平均单井规模由年产30万吨提高到年产100万吨以上。2010年,全省煤炭产量达到7.4亿吨,创历史最好水平。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环境已经形成
山西省煤炭产业走循环经济路线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2005年底,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次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的意见》。基于国务院的相关意见,山西省于同年12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确定了晋城无烟煤集团、潞安矿业集团等21家工业循环经济试点,提出提高焦化、电力、煤炭等产业的资源利用水平和节能降耗水平。2007年,山西省被列为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省份,表明了国家对山西省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说明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良好的资源条件和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已经具备
首先,山西省煤炭资源开采和加工转化中,煤矸石、焦炉煤气、瓦斯气、矿井废水等伴生和共生可再利用资源量全国第一,但资源化利用水平却较低,煤矸石累计堆存量已达10.77亿吨,占全国总量的1/3,形成了300多座矸山。并且每年还以3000万吨的速度增长,2010年综合利用量仅为800万吨左右,利用率仅为26.7%;焦炉煤气年排放量约120万立方米,排空量多达80亿立方米,利用率仅33%左右;每年采煤耗散的瓦斯气约60亿立方米,每年挖煤排出的约4亿吨矿井废水。这为山西省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
其次,“十五”以来,山西省逐步构建了适合煤炭产业特点的技术体系和循环经济模式。当前,山西省已经建设循环经济园区20个,初步建成中煤、煤矸石以及和煤层气电厂67座,初步形成以醇、肥、苯、炔、焦油为主的煤化工产业链。煤制甲醇与煤制油等现代化煤化工产品研制以及开发已经起步;煤层气的开发和利用已经初具规模;汽车、装备制造、交通运输房地产、生物制药、现代物流、旅游服务、金融保险、生态农业等多元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四、循环经济视角下加快山西省煤炭产业转型的对策
(一)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为推动山西省煤炭循环经济的发展,山西省专门成立了循环经济促进会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领导组,山西省政府还颁布了《山西省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制定了工业企业循环经济的认定标准,有力地推动了山西省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
1、加大公共财政扶持力度
设立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循环经济科技研究开发、技术标准制定、产品示范推广、重大项目实施等工作。将循环经济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列入省级科技发展规划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纳入相关财政专项资金扶持范围。继续加大对试点(示范)园区企业的支持力度。借鉴国外发展再生资源产业的经验做法,对从事资源再生利用的再生资源产业,探索建立积极的财政扶持政策。
2、制定合理的价格鼓励和收费政策
对资源高消耗行业中的限制类项目,实行限制性价格政策。对利用余热、余压、煤层气以及煤矸石、煤泥、垃圾等低热值燃料的并网发电项目实行价格鼓励政策。加快推进煤炭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完善煤电联动机制,形成鼓励再生能源发展的电价机制。实行垃圾排放收费制度,收取的费用专项用于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贮存、利用和处置。建立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进一步探索完善跨区域生态补偿恢复机制。
3、建立和完善促进煤炭产业循环发展的投融资机制
综合运用规划、投资、产业、价格、财税、金融等政策措施,建立一个良性、面向市场、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支持体系和环境,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贷款支持,同时拓宽利用外资渠道,积极利用世行、亚行、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环境署等国际组织以及各国政府贷款或赠款,鼓励外资投资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和污染防治、节能、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为企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搭建融资平台。
(二)建立促进煤炭产业转型的技术支撑体系
1、积极研发新技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要研究开发循环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技术,建立起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包括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综合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生态工业链接技术、煤炭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耦合共生技术。通过推广应用先进成熟技术,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开发煤炭产业新产品。坚持运用生态设计,改进煤炭企业的生产工艺,实现无害或低害生产。以再循环为手段,实现废弃物的减污减排,把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中,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开采环节,加大实现煤矿机械化、集约化、高产高效为目标的矿井生产技术改造,大力发展综采综掘技术,开发新型高效安全的深层开采技术,提高煤炭开采的集约化程度;在加工环节,提高科技含量,采用先进的洗选煤技术,实现深度降灰脱硫和洗煤水闭路循环,提高煤炭资源的附加值和效益。积极鼓励发展坑口选煤,开发利用矿井水洗选煤,减少水资源浪费。在缺水地区积极推广干法洗煤技术,推进洁净煤技术,发展喷吹煤、水煤浆等专用煤加工技术;在运输环节,采用密闭运输,减少抛散损耗。大型矿井建设项目要与洗选、延伸加工、资源综合利用同步实施;中小型矿井改造,要集中建设大型洗选煤厂与重载列车相配套的快速装运系统,逐步实现煤炭集中洗选集中装运。
3、加大循环经济管理、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培养和引进一大批具备循环经济理念的管理人才、复合型研究人才及高技术人才。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高等院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重点学科、特色专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资源,联合培养培训人才。加强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相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循环经济观念和知识的培训。
(三)学习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与模式
当前,山西省煤炭循环经济已经逐步形成了有效模式,笔者认为最佳的模式应该首选同煤塔山模式和交城园区模式。同煤塔山模式即大企业集团园区内部的封闭循环模式(见图1);交城园区模式即多家中小企业联合,上下游循环,实现规模效应、经济效益。
塔山模式代表了大型资源企业集团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从资源到产品,再到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上游企业的每种废弃材料都是下游企业生产的原材料,把资源的循环利用提到了最高化,形成了“煤电―建材”和“煤―化工”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交城园区模式则是一种中小型企业相互合作的循环经济模式。2004年9月,作为山西省第一个循环经济试点建设县,交城县确立了以中循环为重点,小循环为突破,全县一盘棋来构建大循环的战略。即小循环以单位企业为对象,强力推进清洁生产;中循环以园区为中心,积极推进产业链条的延伸和提升;大循环以旅游开发和观光农业开发为主,实施项目引进推动、梯度开发的发展战略。
(四)广为宣传,让循环经济理念深入人心
山西省发展煤炭循环经济需要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宣传方面的支持。要加强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切实的宣传教育,让员工认识到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重要作用,树立“绿色经营”、“循环经济”的核心理念,进一步促进煤炭产业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提高全社会对循环经济的认知度,人人参与循环经济建设实践。树立可持续的绿色消费观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逐步使节能、节水、节材等与发展循环经济密切相关的活动变为全民的自觉行动,组织开展发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社会对发展循环经济重大意义的认识。
参考文献:
①张瑞等. 循环经济与中国煤炭产业发展[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11)
②赵国浩等. 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1)
③王宏英. 山西能源开发战略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5)
碳循环形式范文4
我国石油企业是大型国际化企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与国际石油大公司竞争的物质、技术财富,以大庆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代表的企业文化为中国石油企业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中国石油提出的“创造能源与环境和谐”的企业理念,充分体现了重视社会、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崇高理想。
目前来看,我国石油企业生产力水平相对较高,生产技术比较成熟,拥有雄厚的人力、物力、财力,实行了先进的、安全的、健康的环境管理体系,它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比一般中小企业的立足点展望都高。在国家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石油在大力发展油气资源,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同时着力向能源公司转变,不断增长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从企业自身而言,中国石油企业在石油开采、炼制、储运和销售过程中改进传统能源利用技术,推行清洁生产,并通过各种措施推行节能降耗,把安全生产、保护环境作为自己的责任。在很多企业管理者的思想中,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观念还不强,因此工作中急功近利,忽视了企业对社会、生态环境的责任,从长远看也削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我国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我国石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石油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和血液,石油工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它的发展对我国整体国民经济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石油企业作为资源型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与环境、资源的矛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石油企业发展主要有三种可选择的模式:一是西方国家走过的“高消费、高投入、高污染”之路;二是以“增长的极限”为代表,为“保护地球”而限制发展的道路;三是在“地球承载力”允许的范围内开发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从我国国情来看,中国的经济发展既不能效仿西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不能因噎废食停滞发展。石油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改造传统石油工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
1.石油企业生产与环境污染的矛盾解决要求发展循环经济。
石油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主要是废气、废水、危险废物和地表破坏。例如:原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组织泄漏烃类气体和加热炉、锅炉、火炬燃烧产生的烟气,论文格式主要为烃类、烟尘和氮的氧化物;项目生产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是原油脱出水、井下作业污水和锅炉排污等;主要固废是废弃泥浆、岩屑及建设、运营中的废水污染、油砂、落地原油、建设期与闭井期产生的地面建筑废弃垃圾等。[1]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的,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石油企业,尤其是上游勘探开发和下游炼化,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和废气、废渣循环使用,将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将企业生产与环境污染的矛盾降到最低,实现“生产持续提升,环境污染持续降低”的目标。[LunWenData.Com]
2.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石油企业必须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
资源型城市,即城市的生存和发展与资源开发有密切关系,城市因资源而生,因资源而兴,如大庆、克拉玛依、东营等城市,这些城市的主要功能是向社会提供石油及石化产品。资源型城市由于资源的丰富性而导致人们容易忽视其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看不到进行技术和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然而,资源型城市由于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必须进行未雨绸缪,保证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创新,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循环经济的发展让资源型城市永葆青春,持续发展。
3.石油企业现代化发展要求我国石油企业必须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总体而言,与西方发达国际相比,我国石油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水平仍较低,技术含量低、科技创新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不高、产品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我国的三大石油企业,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占据资源优势,成为资源垄断型企业。然而随着对外合作的不断发展,国际石油企业进入中国进行竞争,同样,三大石油企业也需要走出去,走向国际市场去拿资源。企业走向现代化、国际化,就必须以国际企业进行对标,通过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石油企业的现代化水平,才能够确保我国的石油能源安全,确保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4.石油资源不可再生性要求我国石油企业必须发展循环经济。
众所周知,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资源,其不可再生性要求我们必须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循环经济充分利用石油资源。我国是石油能源极其缺乏的大国,特别是石油、天然气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3%和4.3%,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逐年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石油、天然气资源供给的压力,避免出现由于资源短缺或枯竭而影响经济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
碳循环形式范文5
关键词: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受热面;磨损;防止措施
前言
循环流化床锅炉能够使用多种燃料,且燃烧效率高,所以在工业领域的使用范围较广。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料会根据密度的不同而划分不同的炉膛,且在燃料燃烧的过程中,燃料颗粒是处于流动状态,所以对于密度较大的区域而言,固体颗粒在流动运行过程中就会对受热面发生碰撞,由此对受热面造成严重的磨损。受热面经过长期磨损,会对锅炉运行的安全性、维修成本等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带来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消耗。为了避免循环流化床锅炉受热面过于磨损,应该加强在防磨防爆方面的设计,在结构、运行方式、运行参数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从而提高锅炉运行效率。
1 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磨损原因分析
由于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特点,燃料在炉内反复循环燃烧,直至烧尽为止,所以燃料颗粒在炉内的停留时间较长。在锅炉运行过程中,含灰气流在一定的运行角度和速度下,与受热面发生撞击时,就会将受热面上细微的金属屑切削掉,从而对管壁产生磨损。锅炉中的炉膛水冷壁、过热器管屏、尾部对流烟道、外置式换热器等受热面所遭受的磨损比较严重,下面会对磨损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1.1 锅炉系统结构设计方式造成的磨损
受热面的磨损主要是固体颗粒在运动的过程中与管壁发生碰撞造成的,而固体颗粒的运行速度和方向都会对磨损的程度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锅炉内的燃料进行总体循环时,锅炉系统的结构设计会对烟气流速有直接影响。布风板送入的一次风,炉膛运行时送入的二次风和三次风以及燃料的给入方式都是影响燃料运行轨迹的重要因素,所以锅炉系统内部的结构设计会对受热面的磨损产生很大的影响。
1.2 运行参数调整不当造成的磨损
气流速越大,磨损越为严重。因为在烟气流动的过程中,会带动固体颗粒运动,固体颗粒的运动速度、单位面积的颗粒含量以及固体颗粒与受热面的撞击频率等,都是影响磨损的要素。所以当锅炉设计时,运行参数调整不当,烟气速度较高的情况下,就会加速固体颗粒的运行速度,与受热面的撞击力度增加,由此增加磨损程度。
1.3 床料特性对磨损的影响
床料颗粒的大小与受热面的磨损量成正相关的关系,如果床料颗粒较小,受热面的磨损量就小。反之,床料的颗粒较大,受热面的磨损量就增加。因为在烟气流动的过程中会带动床料颗粒一起运动,烟气流速越大,床料颗粒在与受热面接触时的力度就越大,所以床料颗粒大小与受热面磨损量直接相关。
1.4 床料颗粒成分对磨损的影响
床料颗粒的成分与受热面磨损也有直接关系,床料在烟气的带动下与受热面碰撞时,床料颗粒的硬度越大,受热面产生的磨损量就越大,床料颗粒的硬度越小,受热面的磨损量就越小。所以,如果床料中含有硅和铝等成分,其硬度就较高,如果钙和硫的成分较多,则床料硬度低。为了控制受热面的磨损量,控制床料成分是重要途径之一。
2 循环流化床锅炉受热面磨损预防措施
2.1 锅炉风机系统以及结构设计改造
为了降低燃料固体颗粒对锅炉受热面的磨损,可以通过改善锅炉系统结构,优化运行方式来达到目的。其中主要是对引风机、送风机和一次风机进行改造,通过增加风轮直径和叶轮上叶片的数量,来增加风机的额定出力,从而优化各个风机的风量和风压。通过改造之后,二、三次风的风速大幅提升,对一次风和物料起到了有效的屏蔽作用,从而减少固体颗粒运行对受热面的磨损。此外,系统结构改造后,能够保证锅炉在额定负荷下运行,有效提高锅炉的运行效率。除了改造风机系统外,还可以结构设计上进行改造。因为后墙与炉顶之间的空间较小,所以烟气在此空间内的流速较高,对凝渣管和过热器会产生巨大的磨损。所以在不影响锅炉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可拆除部分后墙,增加烟气流通空间,降低烟气流速,从而减少固体颗粒对受热面的撞击磨损。
2.2 对烟气流速的控制
在对锅炉炉膛受热面发生严重磨损的主动防治上,比较合理的方式是控制烟气的流速。在操作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过程中,入炉的风量有三种,即返料风、二次风、一次风,一次风量的大小不但会制约到烟气的流速,而且会直接制约到颗粒直径与循环物流量。为此,要想避免颗粒流速严重地损害炉膛,应当对一次风量进行有效地控制。一次分量的大小跟燃烧效率、锅炉流化状态等一系列的要素存在必然的联系。因此,能够在控制这一系列要素的基础上来控制烟气流速,进而有效地控制磨损的速率。
2.3 控制床料的粒径和硬度
床料的粒径大小和硬度与受热面的磨损量成正相关的关系,所以通过改善床料粒径和硬度,是降低磨损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应该对燃煤的粒径进行控制,从初选燃煤开始,再利用高蝠筛和破碎机来减少燃煤的粒径,控制在合理的大小范内。其次,提高煤粉的质量,煤粉中尽量少含有硅、铝成分,降低燃料的硬度。再次,还应该对脱硫剂以及残渣等物质进行有效控制,最大程度控制床料的粒径和硬度,从而降低对受热面的磨损量。
2.4 改善锅炉受热面材料
除了主动防磨措施外,还可以采取被动防磨材料设计。材料防磨技术指的是通过喷涂以及更换耐磨材料的手段防治炉膛的磨损。目前经常使用的耐磨材料喷涂技术是火焰喷涂、真空离子喷涂、电弧喷涂等等。其中,电弧喷涂是通过电弧喷涂装置来融化金属合金丝,且在事先防锈的锅炉表面喷涂。因为喷涂之后的金属合金丝的特点是耐腐蚀、耐高温、耐磨等,所以能够将防治高温磨损与高温腐蚀的保护提供给锅炉炉膛受热面,从而保证锅炉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结束语
受热面作为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锅炉的运行效率。受热面长期处于磨损状态,不仅会对锅炉运行的安全性产生影响,同时从经济性的角度考虑,也不利于锅炉的正常运行。文中对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受热面磨损的机理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防止措施,对于促进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长久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晓霞,陈志伟,高少娟.循环流化床锅炉受热面磨损成因及对策[J].煤气与热力,2011.
碳循环形式范文6
【关键词】PDCA循环教学模式;中职英语教学;可行性;应用探讨
1.前言
中职学生大多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再加上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很难对英语产生浓厚兴趣,再加上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少,教学质量的提升一直是一个难题。在新课标下,中职教学改革的推行,使得上述问题更加突出,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方法的改进也就显得愈加迫切。
2.新课标下PDCA循环教学模式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PDCA循环教学模式以PDCA循环为理论支撑,其中包括Plan(确定计划)、Do(执行计划)、Check(效果总结)、Action(处理和调整)四个环节。结合中职英语教学的实际来讲,PDCA循环教学模式的应用,其实就是将P、D、C、A融入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具体来讲,英语教学活动展开之前的备课环节就是确定计划(即Plan);开展的教学活动就是执行计划(即Do);带有考核性质的考试就是总结成果(即Check);教学中的经验推广就是调整(即Action)。就此来讲,英语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完全可以与PDCA的几个方面一一对应,也就是说,此种教学模式能够与中职英语教学完美融合,因而,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也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3.新课标下PDCA循环教学模式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及实例探讨
教学工作本质上与设计工作是一样的,其都需要充分发挥创造性,通过方法的合理使用,达到特定的目的。但对于教学来讲,除了完成当下的工作以外,更要重视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方法,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PDCA循环教学模式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本文认为可从PDCA的四个环节入手进行分析。
3.1 Plan
在Plan环节,教师需要做好的工作主要有下述几项:一、评估对象。中职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普遍兴趣不高,这是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清楚的一个客观事实。要想保证英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其的英语知识接受能力进行科学评估。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活动,具有计划性以及针对性,能够起到的积极作用也就更大。二、做好课堂设计。就导入新课而言,由于新课中涉及的信息比较多,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出于减小阻力的考虑,最好采取直接导入法。也就是说,最好先以形象而具体的形式,对新课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展示。比如,教师可借助Authorware软件,通过插入视频等相关资料的做法,确保课件内容重点突出。三、明确教学目标。中职英语教学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其以教会中职学生英语知识为基本目标。但是,由于教材每个章节的内容不一样,每节课的具体目标也存在一些差别,若教材中某部分的内容不能在一节课内完成,那么,在分节讲述的过程中,也要将教学目标细化分解。
3.2 Do
在中职英语PDCA教学模式下,Do就是执行计划的环节。具体来讲,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包括两项:一、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讲解。在讲解教材内容以及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将教学内容融于影像资料中,以此来降低语言知识的枯燥感。以前台服务为例,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先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资料,通过将知识生动化的形式,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为接下来的引导奠定基础。二、做好课后引导工作。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尝试结合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引导。网络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渠道,将其合理利用起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知识。中职英语学习中,可用的网络资源包括学习软件、英语原声电影和歌曲等,甚至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聊天工具尝试直接与外国人对话。这些方式可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及之处,使学生感受更真实的英语对话情境。
3.3 Check
这个环节中,教师的任务是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此举不仅可以实现高效的反馈收集,还可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因而,这个环节是巩固教学成果的关键。具体形式上,教师可采用PPT的形式,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重申。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收集学生的意见,明确自己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否能够为学生所接受,以便为改进提供指导。
3.4 Action
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分析Check环节获取的信息,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一轮循环至此结束。处理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肯定本轮中比较成功的做法,其二是对本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并确定下一步的改进计划。
4.结语
总体而言,PDCA循环是一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与实用性的教学模式,将其运用于中职英语教学中,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但此种方法应用时,除了要注意做好相应环节的工作之外,还要注意做好流程间的衔接,确保循环能够形成。英语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课程,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引入PDCA教学法,是顺应教学改革潮流的必要举措,无论是对中职教育质量的改进,还是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朱芬.中职英语会话教学中角色扮演的实例分析[J].考试周刊,2015(7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