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碳循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碳循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碳循环

城市碳循环范文1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体制创新 综合实验工厂 教学管理 教学手段

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工科教育存在诸多的问题: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清晰,人才培养方案缺乏整体优化,实践教学理念和环节欠缺,应用性和创新型教师队伍缺乏等问题,造成毕业生往往不能满足企业岗位的技能要求,毕业生就业和企业招聘困难,供求的结构性矛盾较为严重,必须进行改革。对此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为此,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纷纷制定了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改革的主要焦点是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提高,侧重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突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用人单位招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产或者经营中的实际问题,用人单位希望录用能够立即上岗的有工作经验的员工 ,而不管是不是应届毕业生,对用人单位来说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了。企业希望毕业生能够直接上岗,而应届毕业生常常不能够直接满足用人单位的这一要求。例如电子工程类的企业,大学生的就业素质与用人单位所要求的差距主要在于应届毕业生解决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实践经验。如单片机的开发与应用,电子产品策划与设计等等,表现在缺乏工程意识,没有实际经验,不能独立胜任项目研发等方面。

一、体制创新

目前高校工科教学的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等等,多数都是由高校内部的相关人员和部门自己制定的,有“闭门造车”之嫌。必须跳出原有的教育、教学培养理念和框架的束缚,笔者认为,聘请企业专家全程参与卓越计划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的制定,将企业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各方面的素质要求,贯彻到卓越计划的全过程。将企业清晰的用人标准和专业素质对于毕业生的要求前伸到本科和硕士生的学习阶段,把企业创新的要求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专业核心课程中,制定在校生实践课考试考核的方式。近期目标是使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达到企业的要求,远期目标实现高校毕业生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与企业要求的无缝连接。除了专业技能外,企业要求的毕业生具有执行能力,沟通能力,苦干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团队精神和正确的人生态度等等,这些方面的培养也应与专业技能的培训同步开展。

二、建设综合实验工厂的必要性

1.现状分析

卓越计划的培养方案中都提到加强校企合作的步伐,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计划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安排学生在企业实习,进行有利于工科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弥补了课本知识落后于社会发展的不足。

应该注意到的现在已不是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可以由国家统一安排大学生的实习、允许学生参与生产。现在很多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对外部人才的培养缺少动力,不太愿意提供资金和设备等方面的支持,不很乐意接待进行实习教学的师生。比如:实习单位难以联系和固定,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高校连年扩招,学生人数骤增,导致大多数单位不能一下子接收这么多学生。二是企业的科研、生产压力很大,很难有合适的岗位安排给大学生实习;即使有岗位可以安排,企业也会因为担心学生代替工人上岗工作会影响生产进程而不愿接受学生实习。有些企业由于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其员工一般要经过较长时间培训才能上岗,而学生实习时间一般在较短,很难做到上岗不影响正常生产,因此他们也难以积极接待学生实习。三是实习经费严重不足,影响实习教学正常进行。能够集中安排的实习时间越来越短,而且不能保证专业对口,实习质量难以保证。这些最终都影响到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正常进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

2.综合实验工厂的建设

目前高校专业课的实验多数都是验证性的或者辅的,主要是为理论课学习服务的,留给学生动手的空间很小。针对工科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有必要对现有的传统、单一的实验模式进行改革。综合实验工厂可以作为学生综合实践训练的重要场所,它可为学生实践提供充分的施展空间和动手机会。可以节省大量的外出实习经费,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途径。建设综合实验工厂作为校内实习和实验基地,把学科建设、科研实验室建设和综合实验工厂建设结合起来,通过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教学活动项目的开发,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教学科研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建设综合实验工厂的建设需要企业专家的参与,充分听取企业专家的意见,力争取得企业的支持。

综合实验工厂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动手的需求,充分利用原有实验室的设备、仪器,达到资源共享。同时要有计划地分期分批把实习和实验经费投入到实验工厂建设中去,使实验工厂不仅成为高水平、高质量的实验室,同时还是高标准的实践性教学基地。

综合实验工厂担负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比如以实验技能与工程设计为主的实验课程,本科或研究生的毕业设计,SRTP、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教师的工程研究项目,企业技改项目、校企合作新产品研发和小规模生产任务等等,同步可培养学生初步的工程策划能力、解决工程设计、团队合作和工程项目管理等工程能力。

三、师资培养

高校部分教师本身的工程设计与生产实践能力薄弱,缺少生产一线工作经历和经验,对行业和企业的运行流程了解较少,偏重于写论文、做课题、以学术成果评职称,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学生的实践教学。要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从教师的岗位设置开始。实验工厂应配备专职教师,定岗定编。由于专职教师的任务重,工作量大和要求高,岗位待遇一般应该高于同等资历或职称的教师岗位,并为专职教师提供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实验工厂的建设和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为实验工厂的持续运行提供合格的师资资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管理体制改革

现有管理体制主要为应试教育服务,学校的教学计划多是着重学科和专业体系的建设,对教学质量的关注多集中于课堂教学和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主要精力放在传授理论上,学生的主要精力则放在考试上。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被知识的经验性和规律性所束缚,丧失了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学生主要面临理论课测验与考试压力,加上实际能力的锻炼机会较少,实验和实践课的考核流于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逐渐消磨殆尽。为此必须加大实践课的学分比例,丰富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完善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实践课的成绩应作为企业招聘,考研或保研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管理体制上激励学生愿意投入精力提高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

五、教学手段创新

引入先进的云计算技术。云计算在实践课的应用将有助于解决实践教学资源分布不均,实践教学资源更新速度慢和实践教学资源共享程度低等问题。

综合实验工厂中的云系统,一般包括终端机、云服务器、教师用机及教学监控系统等设备。可以实现数字化实验网络互连与企业实验资源的共享。

通过云计算平台,学生可以远程调用企业先进的开发软件和仿真软件,用于学习和仿真实验,动态跟踪企业目前正在应用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弥补学校学习资源的不足和滞后,开阔眼界,明确学习的方向。通过云计算平台,学生可以直接向企业专家咨询相关技术问题,同时方便企业专家直接对在校生予以指导。

云计算平台应包括企业内部培训的相关课程实时录像,包括一些典型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等内容,采用多种多媒体技术对工艺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设备结构、原理及使用等进行详细的说明,使学生有一个亲临现场实习的感觉,实现仿真操作;同时学生还可以对某一个局部进行详细了解,全方位了解工艺的全过程。另外学生还可通过平台深入多个企业的生产技术,行业生产和社会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云系统可密切学校和企业的联系,学校协同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把被动式和“闭门”式的培养人才方式变为主动式和开发式的培养人才方式。

六、结束语

卓越工程师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目标的实现关键是实践环节,必须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其中核心部分的是体制创新,同时在师资培养,建立综合实验工厂,教学管理体制和教学手段创新等等各个方面需要同步改革,缺一不可。一定要改变以学校为教育主体的现状,建立以学校为基地,学生为主体,企业为主导的培训和培养体系,最终达到高校毕业生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与企业要求的无缝连接,为企业创新提供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4

[2]余志卫.论本科院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3]周雪梅,滕靖.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学改革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5

城市碳循环范文2

关键词:循环经济 产业 环境分析 保障

问题的提出

在十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小城镇是农村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环节,如何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将是小城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河北省侯村镇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将为小城镇如何实现循环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型城镇提供思路。

侯村镇概况及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侯村镇位于河北省曲周县东南部,面积96平方公里,辖43个行政村,总人口5.8万,是市县农业开发示范乡镇、文明乡镇、省级重点小城镇、省市县中心镇。侯村镇主要产业(行业)现状,如表1所示。

(一)优势

1.区位优势。侯村镇地处曲周、广平、邱县和馆陶四县交界处,是四县边缘的中心乡镇,同周围县城距离均在30公里左右,一小时经济圈可覆盖周边曲、邱、馆、广、鸡、永、肥、广八县及邯郸市区,辐射约400万人口的市场范围。侯村镇可以充分利用四县交界区域所具有的人才、技术、农畜产品、市场等各种资源发展自己,同时可以整合利用四县交界区域经济互补、关联、错位发展的优势。

2.交通优势。侯村镇是四县交界区为数不多的具有高速交叉、公路交汇的乡镇。距大广高速曲周出入口仅1公里,距曲周县城车程仅15分钟,距309国道车程仅10分钟,距106国道车程仅10分钟,距邯郸市车程仅30分钟,距邯郸机场车程仅35分钟。

3.资源优势。侯村镇种植及养殖人力资源丰富,为侯村镇发展绿色种植与特色养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丰富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以及较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使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化成为可能;所在邯郸市拥有一定数量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可为侯村镇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证;侯村镇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均匀,为农作物生长和牲畜养殖提供了良好的自然资源,为发展绿色种植、特色养殖、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4.基础设施完善。侯村镇电力充裕,有110KV和35KV变电站各一座;有大型供水站2座,日供水能力30万立方米;有宾馆、饭店多家,日接待能力千余人次。

5.产业优势。侯村镇是全县粮、棉、蔬菜、林果、养殖基地,有高产优质小麦、棉花近10万亩。日光温室大棚200余座,单棚年效益在3万元以上,小拱棚蔬菜2万余亩。在河渠路和村庄周围种有大量树木,全镇树木存量突破150万株,是曲周县重要的速生木材生产基地。晚秋黄梨1000亩,优质苹果2000亩,鸡存栏突破200万只,猪存栏超10万头。镇域内的曲周县乾赋春牧业公司是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具年出栏生猪1万头养殖规模,是一家集生猪生产、幼崽繁育、提供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养殖公司。

6.加工制造业发展迅速。侯村镇现有木材加工、塑料颗粒加工、粮食加工、服装加工等,为侯村镇的产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产业基础(郭照河,2011)。

(二)劣势

1.产业链条短。候村镇现有产业链条偏短,主要为种植、养殖、日用产品生产、小型加工等,且企业单兵作战现象较为普遍,协作意识差。镇内产业链条需进一步延伸,以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品科技含量,促进镇内产业聚集。

2.产品附加值低。侯村镇农产品多为初级农产品,缺乏深加工,使得产品附加值低。镇内企业多为民营企业,且高新技术企业少。由于总体上研发投入力度不足,致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以低价格、低附加值产品为主,高附加值产品少,产品结构较差,市场竞争力较弱。虽有规模蔬菜种植,但缺乏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虽有规模养殖,但缺乏国家无公害畜产品认证或省级无公害产地认定;种植和养殖特色不明显。

3.缺乏农业科技人才。侯村镇从事种植、养殖的农民科技知识水平普遍较低,一般只能依靠自己积累或别人传授的经验进行种养殖,缺乏系统的农业科技知识专业培训及专家技术指导,致使农民的种植、养殖效益较低。

(三)机遇

1.有利政策。河北省“十二五”期间,坚持完善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蔬菜基地建设,壮大畜牧、果品等优势产业,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培植龙头、壮大规模、建立基地、带动农户,大力培育乳品、肉类、粮油、果品等产业,坚持建网络、创品牌、进城镇、上超市,充分发挥蔬菜生产合作社作用(陈全国,2011),对曲周县侯村镇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政策保障作用。邯郸市“十二五”期间,将集中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小城镇,打造以邯郸为中心的冀南城市群,构建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特色县城、新市镇良性互动的城镇化体系(郑雪碧,2011)。侯村镇作为省级重点小城镇,将有良好的发展机遇。曲周县“十二五”期间,曲周县将壮大畜牧养殖加工、绿色食品加工、绿色蔬菜种植加工、优质棉生产加工四大基地,推进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立体农业、高效农业,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白钢,2011)。侯村镇作为曲周县的一个大镇,将在十二五期间发挥重要作用。

2.市场前景广阔。近几年来,食品安全危机事件频发,人们的食品安全观念普遍显著增强,使得食品安全观念正深入人心,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显著增强,这为侯村镇发展绿色农业及绿色食品加工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契机。可以预见,发展无公害粮食、蔬菜及绿色食品加工,是我国食品工业未来长期发展的主流和趋向,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四)挑战

1.周边乡镇及产业园区的竞争影响。侯村镇周边的安寨镇、依庄乡等乡镇以及永年县姚寨乡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园区的竞争日益激烈。侯村镇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应在充分利用现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构建产品特色,实施差异化经营战略,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实施“蓝海战略”。

2.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标准日益提高。目前,我国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对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工艺、技术标准体系、准入制度、监管制度、售后服务等领域均设立了严格的制度要求,对侯村镇发展绿色食品、生态农业在技术支撑、管理水平、销售渠道等方面均带来一定挑战。因此,侯村镇应充分分析、研究当前国家政策和技术动态,努力打造国内外先进的绿色生态镇。

侯村镇循环经济体系构建

在利用侯村镇以上特有优势的基础上,利用机遇,构造了以绿色种植、特色养殖、速生林业三大基础产业,延伸出绿色蔬菜包装、脱水蔬菜、罐头、家纺制造、食品制造、饲料生产、肉类加工、有机肥制造、家具制造九大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并相应衍生出污水处理、沼气发电、生物质发电三大静脉产业。侯村镇循环经济示意图如图1所示。

(一)基础产业

充分发挥侯村镇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雨量均匀的自然环境优势,依托曲周县的蔬菜种植基础,以市民蔬菜消费趋向为导向,不断提高侯村镇绿色蔬菜种植水平及规模,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无公害水果种植、棉花种植、无公害粮食种植等绿色种植。充分发挥侯村镇作为全县养殖基地的优势,大力发展良种生猪繁殖、自动化蛋鸡养殖、肉鸭养殖、林下土鸡养殖等特色养殖。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养殖布局,把特色养殖打造成农民增收、就业增加、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是侯村镇养殖业当前和今后的一个主攻方向。发挥速生林优势,进行规模种植,为产业链的延伸打下基础。

(二)农副产品深加工业

充分发挥侯村镇及周边地区畜牧产品原料资源丰富的优势,依托曲周县农副产品加工制造业基础,以食品消费结构和消费层次的变化为导向,以不断提高农副产品加工深度和广度,变农副产品种养殖优势为加工优势为目标,突出食品工业绿色、方便、营养、保健的发展方向,以方便食品、保健食品、功能食品、保鲜食品为重点,着力打造绿色蔬菜包装、脱水蔬菜、罐头、家纺制造、食品制造、饲料生产、肉类加工、有机肥制造、家具制造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

(三)静脉产业

对侯村镇大量的秸秆资源,可以利用其进行生物质发电、生产沼气,产生的沼渣又可以生产有机肥和喂养猪,猪的粪便又可以入沼气池发电或制造有机肥,有机肥用来给棉花、小麦等施肥,并且农副产品加工后的副产品又可以进行沼气发电,农副产品深加工后产生的废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可以用来养殖和种植,使初产品和深加工产品真正实现无公害。依托污水处理、沼气发电、生物质发电三大静脉产业,使得候村镇的物质流及能流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循环流动。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人民出版社,2012(11)

2.岳志春,任向阳等.曲周县侯村镇2011-2020年总体规划[R].河北工程大学,2011(7)

3.郭照河.侯村镇党委五年工作报告[R].侯村镇党委,2011(3)

4.陈全国.关于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N].河北日报,2011-1-13

城市碳循环范文3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废物排放率为目标,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平衡。长株潭城市群是“两型”社会试验区,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环境污染、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延伸、体制障碍等问题仍然是经济发展的掣肘。发展循环经济, 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倡绿色经济,发展环保事业,才是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

循环经济;长株潭城市群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战略发展模式,以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代替传统经济模式中的单向流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将循环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观的范畴。

长株潭城市群是我国批准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试验区,已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成为了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要促进长株潭城市群的持续发展,应当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和环境优化的和谐。

1 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发展现状

长株潭城市群成为了湖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0年,长株潭三市完成了地区生产总值6716.55亿元,占全省的41.9%,提前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1842.85元,为“十五”期末的2.5倍。长株潭财政收入439.7亿元,占全省的40.6%,比“十五”期末提高3.3%。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成功带动了周边岳阳、衡阳、益阳、常德、娄底的经济发展,为湖南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实力不断壮大,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长株潭城市群已经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商品粮食生产基地,并且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一、二、三产业比重由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期末的16.9:42.4:40.7调整为11.5:51.7:36.8。

1.2 存在的问题

环境污染比较突出。长株潭城市群由于历史原因所形成的重工业对环境污染比较突出,株洲的化工、有色冶金,湘潭的钢铁、机电行业早已成为了湖南省经济增长的重点行业,但这些行业对环境的危害,尤其是对湘江的污染极为严重,虽然对湘江的治理力度加大,国务院也于2012年批准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但污染和环境问题仍然会在一定时期内制约长株潭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布局没有得到有效的优化。长株潭三地产业结构虽然存在着差异,但这些差异并不能形成产业结构的互补,企业、园区相互关联度不高,不能有效利用资源,甚至还容易产生资源浪费。长沙以工程机械、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为主作为产业支撑,株洲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有色冶金、化工原料及其制造为主,湘潭则以黑色冶金、机电制造、化纤纺织、化学原料及精细化工为主,长株潭没有形成整体合力,没有进行真正有效的资源配套。

产业链发展不足。长株潭城市群虽然各自形成了产业集群,但产业链发展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经济循环。区域发展的优势没有形成, 产业之间的分工和产业协作不足,没有形成紧密的联系,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达不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回收。

各自为政,体制障碍依然存在。长株潭城市群因为行政分割造成的体制障碍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产业布局不优化、产业链发展不足。长沙、株洲、湘潭三地均有着自己的规划和自己的发展目标,其真正运用在两型化建设上的规划极少,没有实现有效的对接和资源共享。

2 基于循环经济的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对策

2.1 推进个人、企业、政府、社会多层次的循环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中的大循环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株潭城市群造成的污染、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影响,也不是政府部门的努力就能得到解决。长株潭城市群应当从个人、企业、政府、社会等多层次多角度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个人层面上,长株潭城市群应当视为一个整体,大家都是城市群发展过程中的一份子,都得为城市群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挥自己的能力,尽自己的能力。企业层面上,企业生产过程中,要进行清洁生产和技术革新,优化生产流程,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使用,并且做好废物处理工作,尽可能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政府层面上,应当重新审视三地的资源优势,制定良好的发展规划,打破体制局限,解决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株潭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将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工作统一协调,和谐发展。在财政、税收、信贷、项目审批、环保监察等方面进一步三地协同,对环境治理要实行三地统一,不能为了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而牺牲其他地区的环境。加速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促进产业机构优化升级。要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打破传统地域上的行政体制和行政管理模式。目前,湖南省已经成立了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领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但涉及三地的环境执法等方面还分属不同的地区,在某些方面仍然制约着循环经济的发展。在整个社会而言,人文因素很重要,长株潭三地从语言、地域等方面来说,有着很多的共同点。社会更加应当以此为契机,加快三地融合的步伐,构建绿色长株潭城市群,提高长株潭城市广大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让人民群众能安居乐业,感受到长株潭的人文情怀。提高人民群众资源节约意识,从居民思想上促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营造全民建设“两型社会”的良好氛围。

2.2 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

一般而言,第二产业对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长株潭城市群第二产业占产业结构比重最大,而长沙的机械制造业和株洲的化工、有色冶金以及湘潭的钢铁、机电行业,无一不是资源消耗最高的产业,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所以,长株潭城市群应当改变当前发展策略,选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对工业进行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一是应当充分运用知识和高科技手段,对原有的工业生产流程进行优化和升级。从企业内部解决资源消耗的问题,不断深入节能减排工作,控制能源的消耗总量,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二是应当提高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和有效处理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三是应当统筹规划, 对能耗低、效益高的企业进行政策扶持和鼓励, 限制资源利用率低、能耗高、破坏生态环境的企业生产直至关闭。四是要延伸产业链。长株潭城市群应当形成一个整体,通过建设园区,有选择的将关联企业引导到园区发展,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促进产业链的配套延伸,将长株潭的产品形成分工精细、合作程度高的产业体系,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直接排放到自然界。

2.3 提倡绿色经济,发展环保事业

长株潭城市群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倡导绿色经济,发展环保事业。一是要加大科技投入,培育绿色科技。财政应当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为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活动提供经费支持,建立和完善科技进步、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对接平台建设,促使科技成果的转化,在企业引进新技术时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有效的减少资源浪费。二是要建立绿色GDP考核机制。强调不再以GDP论英雄,地方政府对干部考核更不能以GDP作为政府官员政绩的主要衡量标准,应当建立绿色GDP考核机制,对于辖区内的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设定考核指标,督促地方政府更加关注资源再利用和环保事业。三是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长株潭城市群应当统一进行环保执法,促使企业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工业和设备,减少废弃物的减量化处理和再利用,逐步推进循环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资源日趋紧张的形势下,循环经济势必代替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环境污染、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延伸、体制障碍等问题迫在眉睫,是制约长株潭城市群循环经济发展的瓶颈,应当加强规划,进一步推行多层次的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倡绿色经济,发展环保事业。

【参考文献】

[1]樊万选,戴其林,朱贵香.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140-148.

[2]张扬,黎昔柒,常红.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循环经济机制建构[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94-98

[3]刘敏, 刘焕新. 关于湖南构建“两型社会”的几个问题[J].湖南社会科学, 2008( 5) : 103

城市碳循环范文4

关键词:桥梁桩基反循环钻成孔技术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桥梁基桩成孔施工中采用两种钻进方式,即正循环钻进和反循环钻进,其中在正循环钻进施工中常因孔底沉渣超标导致多次清孔而且因孔壁泥皮过厚可能导致承载力折减。相反在反循环成孔施工时情况要好的多,其成孔速度快、各项技术指标达标容易、孔壁保护泥浆薄而且均匀。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经过总结、探索,积极研究推广钻孔反循环制桩工艺。泵吸反循环是通过砂石泵的抽吸作用,在钻杆内腔形成负压,在孔内液柱和大气压的作用下,孔壁与环状空间的泥浆流向孔底,将钻头切削下来的钻渣带进钻杆内腔,再经过砂石泵排至地面沉淀池内;沉淀钻渣后,低浓度泥浆流向孔内,形成反循环。反循环与正循环的本质区别在于沉渣的泥浆、上返流速存在巨大差异,反循环泥浆携带钻渣后迅速进入过水断面较小的钻杆内腔,可以获得比正循环高出数十倍的上返速度。

二、反循环钻成孔技术的优点

(一)大幅度提高钻进速度与成桩效率

钻头在工作时的最有利条件是被切割下来的岩土屑,立即能够从孔底带出并送到地面,这样可以减少二次破碎,不会降低效率以及钻头的磨损。冲洗液携带钻渣的能力正比例于介质的密度和其运动速度的平方,所以影响有效排渣的因素是冲洗液的上返速度。由于钻孔桩施工的土层多为松散、颗粒差异又较大的土层,因此钻进速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排渣的速度。

(二)成孔质量好

反循环钻孔桩孔壁的稳定,主要是利用静水压力来平衡地层压力维持孔壁的稳定。根据土力学计算以及大量实践证明,只要保持孔壁任何深度处压力不小于0.2Mpa,即使是在粘聚力较差的流沙层,使用经过处理的泥浆(冲洗液)也可以保持钻孔不坍塌、不缩颈、不扩颈;反循环钻孔根据浇注混凝土记录时浇注深度与混凝土用量关系,很容易反算孔径。

(三)有效保证混凝土的浇注质量

灌注混凝土是保证成桩质量的关键工序,断桩、夹泥、堵管等常见的灌注质量事故都与孔内混凝土上部压力过大有一定关系。孔内压力值与冲洗液的浓度、密度、粘度有直接的关系。正循环为了有效的排渣,选用的泥浆(冲洗液)密度高、浓度大,势必造成孔内压力大,这样混凝土人导管排出的阻力增大,浇注困难;反循环成孔由于泥浆(冲洗液)密度、浓度、粘度都较低,形成泥皮较薄和钻渣清理较为彻底,因此灌注较为顺畅,桩顶泥浆少,桩身混凝土质量明显提高。

(四)降低工程造价

单桩承载力的大小,取决于桩周土的摩阻力与桩底端承力,反循环钻孔过程中形成的泥皮较薄从而使摩阻力增大,桩底沉渣清除较为彻底,无软弱层从而提高端承力。根据对比试验,一般反循环比正循环提高承载力10%-20%,因此单位承载力造价必然降低。

(五)施工成本较低

根据定额预算,废浆排运费约占工程成本8%-10%。反循环钻头切削的粘土土层成块状,随即被吸入钻杆内腔,也就是说钻渣来不及水化就被排出孔外,废浆量势必减少;另液、渣分离较为简单,这样施工成本必然降低。

(六)适应性比较广

反循环排渣的特点,使这种工艺方法对地层适应性广,可顺利钻进各种粘土、砂土、卵砾石层以及基岩层,对于直径500-1800mm钻孔桩施工都很适应。

三、桥梁桩基中的反循环钻成孔施工工艺

反循环旋转钻机用于各种粘土、砂土、卵砾石层以及基岩层,对地层适应性广。钻杆转速要考虑满足碎岩土的扭矩需要,又要考虑钻具的磨耗及孔壁稳定等情况。钻具强度一定时,钻头直径越大,转速应越慢。

(一)场地布置

根据设计要求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先平整场地、清除杂物、换除软土、夯打密实。在进行场地整平后,组织有资格的测量放样人员,将所有桩位放出,钉好十字保护桩,做好测量复核,并记录放样数据备案;规划行车路线时,使便道与钻孔位置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影响孔壁稳定;施工场地为旱地而且在施工期间地下水位在原地面以下时,将场地平整夯实,清除杂物;场地位于浅水时,采用筑岛后在顶面安装钻孔机,筑岛顶面高出施工水位1.0m左右;钻孔机底盘不宜直接置于不坚实的填土上,以免产生不均匀沉陷;钻孔机的安放位置应考虑钻孔施工中孔口出土清运的方便。

(二)桩位放样

桩位放样,按“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进行桩基的位置放样,进行钻孔的标高放样时,应及时对放样的标高进行复核。采用全站仪准确放样各桩点的位置,使其误差在规范要求内。

(三)钻孔机就位

钻孔机就位时,要事先检查钻孔机的性能状态是否良好。保证钻孔机工作正常。

(四)埋设护筒

采用钢护筒,钢板壁厚6~8mm,高度为4m,做成整体圆形,为增加刚度防止变形,在护筒上、下端和中部的外侧各焊一道加劲肋。 护筒埋深3.5m,护筒顶高出地面50cm,埋设时将护筒周围0.5m~1.0m范围内土挖除,分层夯填粘土至护筒底0.5m以下。 当桩位处于岸滩上时,黏性土不小于1m,砂类土不小于2m.当表层土松软时,将护筒埋置到较坚硬密实的土层中至少0.5m.岸滩上埋设护筒,在护筒四周回填黏土并分层夯实;护筒顶面中心与设计桩位偏差及倾斜度均不大于规范及设计要求。 在砂性土和流塑淤泥质粘土中钻进时护筒长度根据其埋深和厚度适当增加,对洞高较大且无充填或填充薄弱的地下空洞,采用套筒跟进的方法,确保无塌孔现象。

(五)泥浆配制

一般可选塑性指数大于25,粒径小于0.005mm,颗粒含量多于总量50%的粘土制浆。如当地缺少适宜的粘土时,可用略差的粘土,并掺入30%的塑性指数大于25的粘土。所有粘土中不应含有石膏、石灰或钙盐类化合物。泥浆调制采用将粘土直接投入钻孔内,利用钻锥冲击制泥浆。 钻孔施工时随着孔深的增加向孔内及时、连续地补浆,维持护筒内应有的水头,防止孔壁坍塌。

(六)钻进施工

1、开钻时,先使钻头降至距孔口5cm左右启动泥浆泵,待泥浆循环几分钟后,再启动钻机慢度回转,同时慢慢降下钻头,孔口位置先低档慢速钻进,钻至护筒下1m后,且孔口稳定后逐渐增加转速正常钻进。

2、在钻进过程中,孔内水位宜高于护筒底脚0.5m以上或地下水位以上1.5~2.0m;停钻后,应及时向孔内补水,保持一定的水头高度。应经常注意土层变化,对不同的土层采用不同的钻速、钻压、泥浆比重和泥浆量。在砂土、软土等容易坍孔的土层宜采用低档慢速钻进,同时提高孔内水头,加大泥浆比重。

3、正常钻进时,合理控制钻进参数,起、落钻头速度宜均匀,不得过猛或骤然变速,转速的控制对成孔及后期水下混凝土浇筑有其重要的影响,进尺速度过快,孔壁难以形成一定厚度的泥浆护壁层,易形成塌孔等事故的发生;进尺速度过慢,可能形成扩孔,影响整个分项工程施工速度,亦不可取。出土不得堆积在钻孔周围。因故停钻时,孔口应加护盖。有钻杆的钻机,应将钻头提离孔底5m以上,其他钻机钻头提出孔外。

(七)清孔

成孔后,更换清底钻头,进行清底,并测定孔深;清孔泥浆相对密度宜控制在1.10~1.25,粘度22~26s,含砂率小于6%;清孔采用泵吸或气举反循环方法,孔底沉渣应符合规定要求。

总结:反循环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可以给提高成孔效率、成桩质量和综合经济效益等方面带来一系列的好处。因此,完全有必要更深入的研究桥梁桩基施工中的反循环钻成孔技术,为路桥工程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城市碳循环范文5

关键词 食品资源循环与利用 专业选修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0.045

Abstract Food resource circulation and utilization is one of the major elective courses for the students majored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t universities. Base on the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for courses,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perfecting the teaching contents, improving the teaching mode, adopting special lectures, making use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reform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were put forward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Keywords Food resource circulation and utilization; major elective course; teaching reform

“民以食为天”,食物资源是指人类可食用、能提供营养素和热能的一切物质。它是人类生存的前提,社会营养的物质基础。迄今为止,人类的食物资源仍然主要依靠自然界,借助阳光、土地与叶绿素的光合作用,产生了植物,养育出动物,使人类获得生存所必需的食物。然而,随着地球上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均可耕地面积的缩减,食物资源日趋紧张,使食物资源问题同人口膨胀、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逐渐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同时,近年来“三聚氰胺”、“含镉大米”、“瘦肉精”与“苏丹红”等食品卫生安全事件在我国的不断频发,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由原来的产品加工过程逐渐转至原料源头或原料的生产环节。①因此,保障食品原料的安全,是确保食品后续加工与流通环节安全的基础,是从农田到餐桌安全的起点。基于此,为进一步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我校逐步加大对本科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于2007年开设了“食品资源循环与利用”课程,该课程为2个学分与32个总学时。

“食品资源循环与利用”是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含食品物流工程方向)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之一。该课程主要对食品天然原料及资源的品种与产地、结构与理化性质、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加工与贮藏特性以及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的必要的配料、辅料等要素集合的研究。其目的是通过研究食品原料的生产流通基本知识,理化、营养特征和加工利用方法,增强对食品原料知识的正确理解,使食品的保藏、流通、烹调、加工等操作更加科学合理,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食物资源。纵观世界各国,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中,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旗帜”被高高举起。近年来,笔者经过多年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并对授课方法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

1 根据课程授课需要,不定期调整与完善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是教学改革的难点,也是课程建设的基础。食品资源循环与利用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与食品原料学、食品加工学、食品营养学与食品添加剂等多门学科联系紧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也涉及到多门课程的关键知识点,因而目前暂无固定教材。针对于此,笔者近年来在对《食品原料学》、《食品资源与利用学》、《海洋生物资源利用》、《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工艺学》等多本专业书籍阅读的基础上,对各学科中与食品资源循环利用相关内容进行整合,设置了课程教学改革计划。期间,对课程中的部分章节内容及时进行更新,适时补充食品资源发展的新动态与新知识,以达到适应教师讲课要求与学生专业需求的目的。同时,作为专业选修课,笔者在整理食品资源循环与利用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还充分了解与掌握选课学生关注的热点与兴趣所在,适当增加了食品新资源开发利用与食品安全事件的相关新闻案例等内容,使授课内容更贴近生活,符合实际生产需要。

2 改进课程教学模式,努力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笔者在“食品资源循环与利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还适当引入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所谓“对分课堂”是指把课堂的时间一半分配给教师讲授,一半分配给学生讨论,注重先教后学,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强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鼓励自主性学习。②因此,笔者在授课期间主要围绕教学内容,通过案例教学、市场调研与专题讨论等方式,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以更好培养其学习的自觉性。如讲课期间,笔者在第一堂课上首先提出“身边的新资源食品”或“食品资源与食品安全”的讨论专题,让学生在课外利用一周时间查阅文献资料,撰写读书笔记,然后在下一节课进行5~10分钟的小组讨论,继而由各组陈述各自观点,或利用课后开展“食品新资源市场调研”活动,让学生走进超市调查记录食品新资源的发展现状,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与知识面。

3 采用教师专题授课方式,更好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食品资源循环与利用”课程知识点多且关联度不高,内容相对松散,因此通过教师专题授课方式将能更好发挥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还能进一步拓展选课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因此,笔者对该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先后确定了“食品新资源的开发利用”、“转基因食品”、“海洋生物资源循环利用”与“植物资源循环利用”等专题内容,邀请食品相关学科背景、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为学生作专题授课,课程负责人随堂听课,并请学生对每位教师的专题授课情况作适当评价,以便根据其建议及时予以纠正,从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4 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学生课堂交流的积极性

“食品资源循环与利用”课程原有的教学形式是教师采用电子幻灯片结合板书授课,学生对食品资源循环与利用的认识往往比较模糊。现有教育心理学资料显示,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大约15%,从视觉获得知识能记忆大约25%,但两者同时使用则能接受知识的65%。③多媒体教学形式直观、信息量大、感性效果强、专业表现力强。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可使学生对课程产生更深刻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愉悦、新颖的情境不仅影响学生的认知心理,还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在特定情境中使观察、体验、思考、想象,情感和智慧、有意活动和无意活动共同进行,充分挖掘大脑潜能,达到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的目的。因此,授课期间,笔者通过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网络流媒体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部分短片资料,如《舌尖上的中国》、《中国美食探秘》与《每周质量报告》等,可使其在短时间对食品资源循环与利用过程产生更加直观的认识。

5 全面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客观体现学生课堂的综合表现

以往,该课程的传统评价方法多以闭卷考试为主,此法较难体现选课学生的真实水平与能力,因此,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在“食品资源循环与利用”的考核方式上,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而非一卷定性。在成绩评定中适当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按日常出勤15%、课堂作业15%、互动交流10%、专题汇报20%与期末论文40%这五部分内容对学生成绩进行综合评定,改变了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还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由强记枯燥的知识点转移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中来,从而促进其在专业知识上质的飞跃。

当前,在食品资源相对匮乏、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的背景下,食品资源的循环与新资源的开发利用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更好地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出适应适当发展的专门人才,是高校教师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与立足点。通过几年来“食品资源循环与利用”的课程教学改革,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提高,也使教师的业务水平明显改善。然而,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时俱进,不断实践摸索,才能促进该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注释

① 张磊,柳红东.食品原料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农产品加工,2015(2):78-81.

城市碳循环范文6

1.客房服务是酒店服务中最重要的服务之一

客房是酒店经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酒店建筑总面积中,客房占酒店总面积的70%左右。而且酒店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就是客房,因此,客房服务的质量关系到酒店服务的质量水平,也和酒店的经济效益有直接关联。

2.提高客房服务技能有助于学生提高职业能力

从在酒店实习的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可以了解到,客房部在酒店管理工作中属于重要岗位,而且,客房服务是从事酒店服务管理工作中的起点,也是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基础。

开设“客房服务技能实训”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客房服务能力,所以,在设置课程内容时,应按照国家和企业的双重标准,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按照不同级别和模块化的形式来设置训练项目。通过对“客房服务技能训练”课程的学习,学生可掌握不同层次的客房服务知识和技能,以便其在毕业后从事酒店服务工作时,能够满足客房服务岗位的不同需求,提升学生就业后的竞争力。

二、专业群环境下“客房服务技能实训”课程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定位

1.以现代旅游服务业为主建立专业群

高职院校以某一技术或服务领域为中心,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优势,按照行业和技术标准相近的原则,围绕学校特色专业和相关专业形成专业群。高职院校设置专业群,一方面有助于学校根据自身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确定学校为社会服务的重点领域,突出学校的专业优势和特色,避免高职院校在专业群设置方面出F同质化现象;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共享。在专业群环境下,高职院校可以发挥本校优势专业的引领作用,对学校中的相关专业也有促进作用,从而提升专业群的整体建设效益。另外,高职院校建设专业群还有助于适应当前多变的市场环境,而且还能培育出新的专业,强化与之相关的专业,解决专业布局和产业发展不匹配的问题。同时,建设专业群还有利于各专业之间发挥不同的集群优势,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解决校企之间合作深度不足的问题。最重要的是高职院校建立专业群,还能增强学生就业后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对“客房服务技能实训”课程开发的定位

“客房服务技能实训”是酒店管理专业提高特定职业能力的开发课程,不仅能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学到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能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我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而且,开发“客房服务技能实训”课程,还能使学生通过学习和考核,获得国家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

另外,“客房服务技能实训”课程作为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学生在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实践操作,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模块化的方式学习客房服务技能实训课程的理论知识,不仅能提升自身的实践操作技能,适应客房服务工作,还能为导游服务职业提供帮助。而对于涉外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选修“客房服务技能实训”初级模块的课程,也能使其掌握一些基本的客房服务技能知识,一方面可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可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从而在毕业找工作时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三、专业群环境下“客房服务技能实训”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1.重新构建课程教学内容

客房服务是当前具有时代特征且比较有个性的服务项目,在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客房服务技能实训”课程只有紧密联系行业与企业,以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特点为依据,对教学和技能实训的内容进行合理设置,才能更好地实现客房服务技能实训课程与产业对接,达到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和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对接的目的。所以,在设置“客房服务技能实训”课程时,要先对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对已参加工作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访问,采取不同的方法,了解客房服务工作岗位对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然后制订适合客房服务专业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以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早适应工作环境。

2.改革“客房服务技能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

(1)围绕客房服务的工作过程,采用分层次、模块化的教学方法。设置“客房服务技能实训”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所以,在进行实践教学时,还要将客房部日常的工作过程当作教学训练的最终目标,利用项目教学法,根据校内外的教学环境,以客房服务和管理为基础,科学设计实训项目和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重新构建知识体系,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工作岗位的了解。学校可以安排一些在酒店客房部实习的优秀实习生或者是在酒店客房部工作的优秀毕业生到学校传授经验,让学生对酒店客房部的工作岗位及客房服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有明确的认识,同时让学生了解酒店客房的管理要求和工作操作规程,并学习一些沟通技巧,最终完成“客房服务技能实训”课程中部分基础知识的学习。

(3)在学校的实训场所,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进行实践学习。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当作酒店的工作人员,按照规定的客房服务技能操作方法来练习。如安排学生布置小型会议室的布局,会见客人和对紧急事件的处理等。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有关客房操作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让学生在情境中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客房服务工作岗位的基本技能。

(4)采用示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客房服务技能实训课程教学中,关于“中式铺床”的内容,教师可以亲自示范给学生看,向学生讲授具体的操作要领,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际操作练习,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可以借助网络资源,让学生在网上观看相关的视频资料,然后再根据视频中讲解的操作步骤进行演练,采用以上方法一方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另一方面也可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专业群环境下对客房服务技能实训课程开发内容进行设计,不仅要突出酒店管理专业的实用性和技能性,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所以,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实践操作来开展教学工作,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