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过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垃圾填埋过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垃圾填埋过程

垃圾填埋过程范文1

作者简介: 邱忠平(1967-),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电话: 028-87600921, E-mail:

文章编号: 0258-2724(2013)03-0574-06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3.03.028

摘要:

为研究填埋温度对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的影响,通过模拟实验,探讨了渗滤液及填埋垃圾性质随温度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在20~40 ℃温度下,随着温度提高,渗滤液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消减速度越快; 40 ℃条件下,氨氮在56 d达到国家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规定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氨氮排放浓度限值,比20 ℃时早84 d;温度越高,填埋过程中渗滤液累计产量越少,固相垃圾含水率与总有机碳含量的下降速度越快,垃圾降解越彻底;填埋结束时,填埋场稳定速度较快,垃圾体的沉降性能好,表明较高温度有利于加速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

关键词:

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填埋温度;稳定化;生物降解;渗滤液

中图分类号: X172文献标志码: A

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是一种安全快捷的垃圾最终处置技术[1-3].该技术通过曝气与渗滤液回灌等控制因素,为填埋场提供充足的氧气和水分供应,使得场内微生物种群结构良好,生长代谢旺盛,能充分发挥对有机物的生物降解与转化功能.故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内的有机垃圾分解彻底,稳定快速,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4-9].

填埋温度可直接影响场内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与酶促反应速度,影响填埋垃圾的生物降解与沉降,因此,温度是影响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献[10-13]的研究表明,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微生物增殖速率加快,理论上,酶促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温度每升高10 ℃,生化反应速率提高近1倍.因此,控制合适的填埋温度,对于保证填埋场中微生物与酶的活性、加速填埋垃圾的生物降解、加快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填埋温度对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的影响,以期通过控制填埋温度,加速填埋垃圾的生物降解与转化,为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工程化应用提供一定的工艺参数和技术支撑.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装置

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模拟实验装置主体采用厚度为5 mm、直径为315 mm的聚乙烯管制作,由垃圾填埋柱、渗滤液收集系统、回灌系统、曝气系统与保温系统等组成,其中垃圾填埋柱高1 000 mm,集液器高250 mm,填埋柱的有效容积为73.06 L[6].

垃圾样品取自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附近的生活垃圾,剔除其中部分塑料、玻璃、金属、瓦砾等物质,填埋前将大块垃圾破碎到约5 cm左右,混匀以克服尺度效应的影响.垃圾组分的质量分数为:厨余65.0%~68.0%;竹木12.0%~15.0%;纸张5.0%~7.0%;塑料8.0%~10.0%;纺织类1.5%~2.0%;金属类0.5%~1.0%;其他成分1.0%~3.0%.各模拟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分别装填垃圾32.0 kg.采用好氧填埋方式,供氧量以MSW理论好氧分解的好氧量为基础,曝气量根据文献[23]确定.反应器温度分别保持在20、25、30、35和40 ℃,当反应器中垃圾体温度低于实验所控制的温度时,温控装置自动对模拟实验装置进行加温至控制温度.实验在实验室内进行,各模拟反应器的编号见表1.

1.2

监测方法

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和氨氮分别采用重铬酸钾滴定法和纳氏试剂比色法[14]测定;垃圾含水率采用烘干法[15]测定;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 TOC)采用砂浴重铬酸钾法[16]测定;总氮(total nitrogen, TN)采用凯式定氮法[17]测定;渗滤液产量和垃圾沉降量采用直接测定法测定.

2

结果

2.1

渗滤液的COD与氨氮

2.1.1COD

COD直接反映填埋垃圾中有机质的生物降解过程与渗滤液的污染强度[4].各反应器所产渗滤液的COD浓度均在填埋初期急剧上升,其后迅速下降,但由于填埋温度的差异,使得COD浓度变化不尽相同,见图1.

2.1.2

氨氮

2.2

渗滤液产量

2.3

固相垃圾理化性质

2.3.1总有机碳(TOC)与总氮(TN)

填埋过程中固相垃圾中TOC和TN是反映垃圾降解过程的重要指标之一,碳氮比(TOC/TN)是评价堆肥化过程垃圾腐熟度的参数[18,21-23],但由于不同物料的初始和终点TOC/TN值的差异较大,影响了这一参数的广泛应用.本文借鉴评价堆肥腐熟度的指标T值, T=[(终点)TOC/TN]/[(初始)TOC/TN],将T值作为评价垃圾填埋稳定化的参数[21-22],各反应器在填埋过程中TOC与T值随时间的变化见图4.

2.3.2含水率

垃圾的含水率对有机垃圾的生物降解有显著影响,可作为表征填埋垃圾中微生物活性的指标之一,填埋过程中垃圾含水率的变化如图5所示.

2.4

固相垃圾的沉降性能

垃圾体的沉降量可从宏观上反映垃圾生物降解的效果与沉降性能,是衡量填埋场稳定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各反应器中垃圾沉降率的变化趋势相似,均于填埋初期快速沉降,其后趋于稳定.如图6所示,在20~40 ℃的范围内,较高的温度可有效加快填埋垃圾的生物降解速度,故填埋温度为40 ℃和35 ℃的反应器,在填埋过程中沉降最快,温度为20 ℃的填埋条件下,填埋垃圾沉降最慢,到填埋结束时,低于35和40 ℃的反应器沉降量,分别低3.8%和4.8%.

3

讨论

(1) 较高温度有利于降低渗滤液的污染负荷.30~40 ℃的填埋温度,有利于垃圾的生物降解,温度越高,渗滤液中COD、氨氮的衰减速度越快;20 ℃的条件下,渗滤液中污染物降解缓慢.在20~40 ℃之间,温度的差异导致各反应器中微生物代谢速率出现差异,如部分纤维素降解菌在高温下迅速增殖,氨化菌与硝化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7~42 ℃,当温度低于15 ℃时,硝化细菌的活性大幅度降低,硝化速度明显下降[13,19].较高温度为场内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利于提高场内有机垃圾生物降解与转化多种功能菌的生物量与活性,提高微生物分泌相关水解酶和氧化还原酶的能力[8,11,13],提高场内生化反应速率,因此,较高的填埋温度可促进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改善渗滤液的水质,降低渗滤液的污染负荷.

(2) 较高温度可加速填埋垃圾的生物降解.在20~40 ℃之间,温度越高,填埋前期渗滤液中COD与氨氮浓度升高并达到峰值的时间越短,垃圾TOC下降与垃圾体的沉降速度越快,表明高温有利于提高场内微生物对垃圾中易降解有机物的水解速率.其后由于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越来越少,使得COD和氨氮的浓度急剧下降,填埋垃圾的沉降与TOC的下降速率也趋于缓慢.温度越高,有机垃圾的生物降解速度越快,至填埋结束时,填埋温度为40 ℃的填埋垃圾TOC与T值比20 ℃低15.7%和13.0%,沉降量增加4.8%.表明高温促进了垃圾中易降解和难降解有机物的生物降解,并使其降解更为彻底[4],提高了垃圾体的沉降性能,对于加速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具有积极作用.

(3) 温度影响渗滤液的产量与垃圾的含水率.不同温度下,填埋场所产渗滤液量与垃圾含水率变化的差异,主要源于垃圾的持水能力、填埋场生化反应以及曝气所致水分蒸发量的差异.填埋初期,由于高温提高了微生物与酶的活性,加速了酶促反应的过程,使得垃圾中易降解物质快速降解,场内生化反应速度加快,剧烈的生化反应又使得填埋场中温度进一步升高,导致填埋体系中水分蒸发速度加快.在40 ℃的条件下,渗滤液量的峰值的时间最短但并非最大,但渗滤液产量下降速度最快,整个填埋周期累计渗滤液产量最低,垃圾含水率快速下降, 42 d以后就基本上维持在50%左右;其他温度条件下垃圾中含水率下降速度均较之慢,在20~25 ℃之间,由于场内微生物生长繁殖能力较弱,垃圾降解速度缓慢,渗透性能较差,持水能力强,水分蒸发量小,故含水率下降最慢,填埋过程中累计渗滤液产量也最多.表明在20~40 ℃的温度范围内,较高温度有利于降低填埋场渗滤液产量.

4

结论

(1) 20~40 ℃之间,温度越高,渗滤液COD和氨氮消减速度也越快,40 ℃的反应器所产渗滤液的COD浓度于第7天达到68 000 mg/L,其后急剧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20 ℃时至填埋后期COD仍处于较高的水平, 40 ℃时的氨氮在56 d就能达标排放,较20 ℃早84 d.

(2) 温度为20~25 ℃的条件下,填埋过程中垃圾渗滤液累计产量高,至填埋后期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渗滤液累计产量分别较40 ℃时高48.8%和48.3%.较高温度可有效降低渗滤液的产量,减轻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的压力.

(3) 填埋温度越高,固相垃圾含水率与TOC含量下降的越快.填埋结束时, 40 ℃条件下垃圾的含水率与TOC值分别较20~25 ℃低16.0%~21.1%和6.6%~15.7%; 30~40 ℃时, 56 d时的T值低于0.6,比20~25 ℃早30 d,至填埋结束时, 40 ℃较20 ℃时T值低13.0%;温度越高,填埋垃圾的沉降性能越好,沉降速度越慢,至填埋结束时, 20 ℃的条件下填埋垃圾沉降量低于35 ℃和40 ℃的垃圾沉降量,分别低3.8%和4.8%.

参考文献:

[1]ERSES A S, ONAY T T, YENIGUN O. Comparison of aerobic and anaerobic degrada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 bioreactor landfills[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8, 99(13): 5418-5426.

[2]NC G, REISER M, KRANERT M. Aerobic in situ stabilization of Landfill Konstanz Dorfweiher: leachate quality after 1 year of operation[J]. Waste Management, 2012, 32(12): 2374-2384.

[3]邱忠平. 生物强化技术加速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的实验研究[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47(3): 533-537.

QIU Zhongping. Experimental study on acceleration of landfill stabilization process using bioaugmentation technology[J].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2012, 47(3): 533-537.

[4]SANG N N, SODA S, INOUE D, et al. Effects of intermittent and continuous aeration on accelerative stabilization and microbial population dynamics in landfill bioreactors[J]. 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 2009, 108(4): 336-343.

[5]HE R D, SHEN S. Nitrogen removal in the bioreactor landfill system with intermittent aeration at the top of landfilled waste[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6, 136(3): 784-790.

[6]邱忠平,江海涛,王倩,等. 加速填埋场稳定化进程复合菌系的构建[J].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3): 492-498.

QIU Zhongping, JIANG Haitao, WANG Qian, et al. Construction of a multifunctional microbial community for accelerating the stabilization of landfill[J].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2, 32(3): 492-498.

[7]DONG J, ZHAO Y S, HENRY R K, et al. Impacts of aeration and active sludge addition on leachate recirculation bioreactor[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7, 147(1/2): 240-248.

[8]邱忠平,刘源月,王倩,等. 填埋场快速稳定的功能菌筛选及复合菌系构建[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1,46(3): 706-711.

QIU Zhongping, LIU Yuanyue, WANG Qian, et al. Screening functional strains and constructing complex microbial system for accelerating stabilization of landfill[J].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2011, 46(3): 706-711.

[9]GIANNIS A, MAKRIPODIS G, SIMANTIRAKI F, et al. Monitoring operational and leachate characteristics of an aerobic simulated landfill bioreactor[J]. Waste Management, 2008, 28(8): 1346-1354.

[10]吴满昌,孙可伟. 温度波动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高温厌氧消化工艺影响[J]. 环境科学,2006,27(4): 805-809.

WU Manchang, SUN Kewei. Effect of temperature fluctuation on performance of thermophil ic anaerobic digestion for treating organic fractions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J].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6, 27(4): 805-809.

[11]席北斗,李英军,刘鸿亮,等. 温度对生活垃圾堆肥效率的影响[J].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5,6(7): 33-36.

XI Beidou, LI Yingjun, LIU Hongliang, et al.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composting process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J]. Techniques and Equipment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2005, 6(7): 33-36.

[12]沈东升,何若,刘宏远. 生活垃圾填埋生物处理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5-115.

[13]刘志恒,门大鹏,东秀珠,等. 现代微生物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73-477

[14]《水与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 水与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4版.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210-213.

[15]周效志,桑树勋,程云环,等. 城市生活垃圾可生物降解有机质成分的测定[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7,19(2): 30-34.

ZHOU Xiaozhi, SANG Shuxun, CHENG Yunhuan, et al. The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biodegradable organic substances in domestic garbage[J]. The Administration and Techniqu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2007, 19(2): 30-34.

[16]余天,邱忠平,付春霞,等. 填埋垃圾中TOC含量的测定方法优化[J]. 环境工程学报,2012,6(10): 3747-3751.

YU Tian, QIU Zhongping, FU Chunxia, et al. Optimization of determination conditions for TOC of landfill[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2, 6(10): 3747-3751.

[17]海维燕,唐建,邱忠平,等. 加和法与一步法测定固体废弃物中的总氮[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 15463-15464.

HAI Weiyan, TANG Jian, QIU Zhongping, et al. Determination of the total nitrogen in solid waste with both additive method and one-step method[J].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0, 38(28): 15463-15464.

[18]赵由才,宋玉. 生活垃圾处理与资源化技术手册[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30-190.

[19]王国惠,单爱琴.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0-230.

[20]瞿贤,何品晶,邵立明,等. 含水率对生活垃圾甲烷化过程的影响[J]. 环境科学,2009,30(3): 918-923.

QU Xian, HE Pinjing, SHAO Liming, et al. Effect of moisture content on anaerobic methaniza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J].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9, 30(3): 918-923.

[21]MOREL T L, CONLIN F, GERMON J, et al. Methods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maturity of municipal refuse compost[M]. New York: Elsevier Applied Science Publishers, 1985: 56-72.

[22]黄国锋,钟流举,张振钿,等. 有机固体废弃物堆肥的物质变化及腐熟度评价[J].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5): 813-818.

垃圾填埋过程范文2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大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

中图分类号:X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4-0089-01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堆肥、焚烧、填埋三种。堆肥方式,对垃圾分类要求高,部分垃圾还需要用其他方式处理,而且单一堆肥方式处理不彻底,堆肥质量差,缺乏推广价值。焚烧方式,占地少,无害化程度高,更可以综合利用于发电、供热等,但是投资规模大、技术要求很高。最终,中国资金、技术的现状和垃圾的固有特点决定了目前国内垃圾处理方式以填埋为主。

填埋可分为简单填埋与卫生填埋两种方式。其中,卫生填埋具有处理量大、安全性高、二次污染性低等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推广。但是,卫生填埋也存在诸多污染问题,填埋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如不妥善处理,也会对周围的水、大气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垃圾填埋场首先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在运营过程中又必然产生诸如恶臭、渗滤液等污染因素,污染土壤、大气及地下水。在封场之后,由于渗滤液的产生,将持续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事实上,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是多方面的。

1 占用土地资源

以北京为例,随着经济发展,北京已迈入国际特大城市行列,人口达到1800万,接踵而来的就是垃圾量的激增。目前,北京每年填埋垃圾至少需要占用500亩的土地,现在征用填埋用土地正变得越来越艰难。

2 土壤污染

填埋之后,垃圾中含有的大量电池、塑料、玻璃等物质会直接进入土壤,对周围土壤环境构成严重污染,其中废电池污染最为严重。日常使用的电池是靠化学腐蚀作用产生电能的,而其腐蚀物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如镉、汞、锰等。废电池填埋之后,有毒物质会慢慢从电池中溢出,进入土壤或水源,最终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3 大气污染

城市生活垃圾中有50-60%的易腐性有机物,它们能在短短的数小时之内自行降解,同时散发出硫化氢、氨、苯、丙酮等多种令人厌恶的臭味气体,污染周围环境。

在填埋场区,大量垃圾露天堆放,臭气冲天,同时由于发酵等作用产生大量甲烷、氨、氮气、硫化物等污染物向大气释放。其中,仅有机挥发性气体就达100多种,含有许多致癌、致畸性物质。

4 噪音污染

噪音污染主要来源于填埋场车辆及机械工作所产生的噪音。主要包括:垃圾运输车进出的交通噪声;填埋机械发出的工作噪声;渗滤液废水处理站的鼓风机和水泵的噪声等等。

经有关部门测量,垃圾填埋场的噪音音量在60-90分贝之间。而按照国家标准规定,住宅区的噪音,白天不能超过50分贝,夜间应低于45分贝,若超过这个标准,便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若长期在80分贝以上噪音环境中生活,耳聋者的比例可达50%。

5 水污染

垃圾填埋对水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垃圾渗滤液。渗滤液是垃圾在堆放、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雨水淋刷和地表水、地下水浸泡而渗滤出的污水。

具体来讲,渗滤液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垃圾本身所带水分;二是垃圾中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水分;三是进入垃圾填埋场的降水和地下水;四是地表径流。其中,降水和地下水以及垃圾自身含水是决定渗滤水产生量的主要因素。

渗滤液是一种含有多种污染物的高浓度废水,主要污染物是难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它的产生会对周边地区环境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

6 封场后的污染

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之后,均会采取封场措施。但是,填埋在地下的大量垃圾的生物分解过程将会持续很多年,期间将会产生大量废气和垃圾渗滤液,继续污染周围环境。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大源村的老虎窿填埋场,该填埋场是广州封场较早的垃圾填埋场,封场至今已经8年,但是填埋场流出的垃圾渗滤液仍持续渗出进附近水体,直接影响了广州江村水厂取水口的水质。

截至目前,全国正在进行和已封场的垃圾填埋场共935个,设计库容量23.4亿立方米,已填埋容量6.6亿立方米。而在这935家垃圾填埋场中,没有采取防渗措施(防止垃圾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竟然占到了34%,没有采取雨污分流措施的也达到了39%。有关部分的监测结果表明:目前,全国尚无一家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所排放的污染物全部指标均能达到国家标准。总而言之,中国垃圾填埋场污染问题相当严重,已经到了不得不规范和惩治的时刻。

垃圾填埋过程范文3

【关键词】卫生填埋;渗滤液处理;沼气处理

1.背景及设计参数

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的嫩江平原。地势北高南低,土地总面积为42289平方公里.人口561.1万,其中市区人口143.9万[1]。

设计参数:以主市区人口20万人为例,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2.0kg。处理规模为400t/d,总服务年限20年,垃圾经过小型垃圾压缩中转站压缩后运至填埋场,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要求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2.生活垃圾的处理原则

生活垃圾应按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有机结合的原则处理, 同时, 还应考虑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 对于中小城镇还应考虑尽量减少基建投资费用以及运行费用。减量化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和减小固体废物的数量和容积,垃圾处理需占用大量的土地, 尽管各种处理方法的用地指标不同, 但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容效果。无害化的基本任务是将固体废物通过工程处理,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的自然环境。无害化是垃圾处理的基本要求。无论何种处理方法, 均应有消毒灭菌等防止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设施。资源化的基本任务是采取工艺措施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垃圾中分选出的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垃圾处理中的余热、沼气的回收利用, 堆肥产生的肥料, 堆肥中止后复垦造地等, 都是垃圾资源化的内容。

3.工程概况

垃圾填埋场依所在场址自然地形条件的不同, 大致可分为山谷型填埋场、平原型填埋场和坡地型填埋场三种类型。山谷型填埋场一般填埋区库容量大, 单位用地处理垃圾量最多, 考虑齐齐哈尔的自然地形因素,选则平原型填埋场。主要设计和建设内容由进场区、填埋区、渗滤液处理区、沼气导排区四大部分组成。主体工程包括填埋库场地平整和构建、截洪沟、防渗系统、渗滤液集排系统和调节池、渗滤液处理系统、沼气收集及处理系统、以及配套的道路系统等

4.填埋工艺

生活垃圾的填埋有厌氧性填埋和好氧性填埋两大类,普通厌氧性填埋和厌氧卫生填埋由于未设置或只设置简单的排渗导气系统,不符合我国现行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的有关标准,目前已不采用[2]。改良型厌氧卫生填埋通过设置完善的排渗导气系统可有效防止垃圾产生的渗滤液和有害气体污染周围环境,其卫生标准高,填埋作业简便,但这种填埋类型也存在产生的渗滤液浓度,渗滤液处理效果难以达到高标准要求的缺点。好氧性填埋主要是利用机械向填埋垃圾中鼓风,从而使垃圾快速腐熟,达到早期稳定有机物的效果,由于通气管路多,作业繁杂,投资费用高,目前也较少用。半好氧性填埋主要是利用渗滤液收集管和填埋气体导气石笼向垃圾中排入自然风,使填埋场部分区域处于有氧状态,从而加速有机物分解,降低渗滤液浓度,其填埋作业方式与改良型厌氧卫生填埋类似,但所产生的渗滤液水质的稳定性和可生化性却有较大的改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渗滤液的处理难度。考虑到本设计中的填埋场对处理后的渗滤液的出水水质要求较高,故采用了准好氧性填埋形式。在设计中为实现准好氧性填埋,还采取了如下措施。在满足渗滤液导排要求的情况下适当加大渗滤液导排管管径使其处于非满流状态;适当抬高场底标高,将加入调节池得到排管管底标高控制在调节池最高水位以上,在垃圾体中设置导气盲沟;适当加大导气石笼直径,提早设置沼气收集设施。通过采取上述措施,空气可由渗滤液导气管、导气石笼,导气盲沟进入库区填埋堆层,并随着垃圾体的不断堆高和沼气逐渐被收集,使垃圾堆体内部形成一定的负压,空气不断进入填埋体内,达到准好氧填埋的目的。

5.填埋场渗滤液控制及防渗处理

5.1 渗滤液

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渗滤液中含有大量的各种有机、无机污染物、重金属、细菌等有毒有害物质,并且COD、BOD 浓度较高,如果任其排放,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及破坏程度是难以估量的,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垃圾渗滤液产量,它是卫生垃圾填埋场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影响渗滤液的主要因素:渗滤液主要来源于垃圾填埋场范围内的降水渗透、地下水侵入、垃圾本身所含水分及其堆放过程中产生的腐熟液。影响渗滤液产量的因素十分复杂,主要有降水、地下水侵入、垃圾成分、垃圾填埋过程中地表水的径流情况及水分蒸发等。垃圾填埋场一般不会建造在承压地下水有可能侵入的地方,因此,“地下水的侵入”是指地表的潜水,这部分潜水的量与降水密切相关,在北方地区除夏季的瓜果等垃圾富含水分外,其余季节富含水分垃圾较少,所以降水是渗滤液的主要来源。渗滤液调节池的功能, 是蓄水和调节渗滤液处理站进水水质、水量。调节池的容积主要取决于降雨量,其优点是:(1) 最大限度地减少雨季时垃圾渗滤水向下游污染的可能性;(2) 利于渗滤水的自净功能, 减少污水处理的进水负荷;(3) 利于渗滤水的反灌喷淋措施的实现。所设计的垃圾处理场日处理量为400 t , 考虑各方面因数, 调节池容积为1800 m3 。

5.2 垃圾渗滤的防渗处理

考虑到垃圾渗滤液的特点和受城市污水厂处理总量的限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卫生填埋场现场建设渗滤液处理设施.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化处理、生物处理等[3]。 渗滤液的生物处理① 好氧处理法. 好氧处理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曝气氧化塘、好氧稳定塘、生物转盘和滴滤池. 好氧处理不仅可以有效去除BOD5 、COD 和氨氮,还可以去除一部分锰、铁等金属元素. 例如:广州大田山垃圾填埋场采用的“活性污泥—氧化塘”相结合的处理工艺,处理效果良好; ② 厌氧处理法. 厌氧处理法包括:厌氧污泥床、厌氧式生物滤池、厌氧接触池、混合反应池、分段厌氧硝化、厌氧稳定塘等方法. 大量实验表明,厌氧生物处理特点是能耗低,剩余污泥产生量少,所需的营养物质也较少,对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效果良好,但单独采用厌氧法进行处理的较少,一般再用好氧生物处理进一步确保其出水水质.③ 好氧、厌氧、物理化学结合处理法. 根据北京市政设计研究院的试验表明,采用厌氧—好氧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经济合理、效果较好,对COD 和BOD5 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6 %和97 %。

6.结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 生活垃圾的处理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由于中小城镇经济实力较差, 生活垃圾成分中无机物含量高, 热值低, 可燃成分少, 卫生填埋将是主要的处理方式。在卫生填埋中, 又以半好氧型卫生填埋法处理比较适合。但卫生填埋场的总体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相关的影响因素很多。由于经济能力的原因,我们不可能一开始就制定出 “完美”的卫生填埋场。但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充分考虑了填埋场的各项影响因素和有针对性地加强填埋场的安全设计了这样一个填埋场。希望 既能处理好生活垃圾, 又能投资省、见效快。

参考文献

[1]沈耀良,杨铨大,王宝贞,王学华,张建平;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溶出负荷的估算及实例分析[J];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垃圾填埋过程范文4

关键词:生活垃圾处理;碳排放;减排

毫无疑问,生活垃圾不当处理与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已无需赘言。在快速城市化的今天,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已陷入了垃圾围城。据国家环保部门监测发现,我国600多个城市中已超过1/3个陷入了垃圾包围当中,这其中几乎全部的大城市日均垃圾处理能力接近饱和,而垃圾的每日新增量却以几何级增长。然而,另一方面,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却依然陈旧,远远滞后于发达国家,垃圾处理方式落后使得大量垃圾未经过处理或简单处理后便排放至大气中,造成了持续严重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从生存角度上说这必将威胁到城市居民的生存空间和生存质量,而从国际范围内来看也将影响到我国的国际形象,干扰到我国碳排放政策制定和节能减排标准的划定。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在生活垃圾处理方式选择以及在诸如广东韶关这类生态环境良好的中型城市试点来看,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先进垃圾处理方式不但在节能减排上具有明显的可行性,而且也符合我国国情。本文就以韶关市花拉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生产垃圾处理方式选择及尝试为例探讨了以上方式的可行性。

1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碳排放问题介绍

1.1 垃圾资源收集与运输中的碳排放问题

垃圾处理从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均存在碳排放问题。生活垃圾在未进入收集系统时就已经产生了不少温室气体,例如厨余垃圾,多是蔬菜及瓜果残渣,一经堆积极易发酵腐烂,从而释放出大量的 CO2,而遍布各个角落的垃圾桶垃圾也会因为长期淤积而发酵释放CO2;在运输过程中,在垃圾收集及运输过程中需要消耗能源产生CO2,如汽油的消耗,也有运输车辆尾气排放大量的CO、CO2和NO2等温室气体。

1.2 垃圾填埋过程中的碳排放问题

同样垃圾在填埋过程中也会出现多种温室气体排放问题。除了垃圾直接埋入坑中会直接释放CH4外,在填埋中常用的渗沥液在渗沥液调节库中也会排放出NO2和CH4。当然,垃圾填埋作业中机械操作过程中因为消耗了化石燃料,从而释放部分的CO2.

1.3 垃圾焚烧中的碳排放问题

在对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的过程中碳排放问题主要包括一是焚烧过程中会添加化石燃料以起到助燃的作用,如辅助燃油、点火用油等,在燃烧中会产生CO2;二是垃圾本身燃烧自身所产生的CO2、NO2等气体;三是焚烧厂贮坑中垃圾产生渗沥液在厌氧发酵过程中产生CH4。韶关市花拉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正在论证垃圾焚烧,如何在焚烧处理尝试新技术。

2 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减排策略

韶关市位于广东省北部,自然环境良好,但生态环境较脆弱,近几年致力于打造国家“优秀旅游城市”。随着韶关近十年来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造成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也随之攀升。作为立足于打造“优秀旅游城市”的韶关,面临着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对此韶关在探索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其中韶关市花拉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作为韶关市唯一大型生活垃圾处理厂,近几年在尝试垃圾处理方式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形成了垃圾从收集、运输、卫生填埋的全过程碳减排的垃圾处理新思路。

2.1 源头上的垃圾资源回收

从资源角度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据此认识,加大垃圾资源回收利用力度和水平是从根本上减少垃圾碳排放量的最具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措施。因此,通过对垃圾中的废品进行回收再利用,可以减少产品的原材料消耗,从而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电力消耗。主要减排途径在于提高各种废品的回收率。韶关市花拉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在垃圾分类处理上做了大量前期工作,目的就是促进垃圾变资源,方便回收再利用。

2.2 垃圾收集和运输

前面提到过,垃圾在收运过程也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因此从收集运输角度进行减排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一是优化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减少垃圾运输距离。如建设垃圾中转站,实现大型垃圾转运车替代小型垃圾收运车,减少垃圾收运的总里程。韶关在市区垃圾量大的地区设置了垃圾中转站,专门配置大型垃圾运输车来取代数量众多的小型垃圾运转车,未来韶关还将考虑将运输车燃料天然气化,以较少化石燃料排放;二是采用节能指标高的垃圾车或采用清洁燃料(如生物质燃料、氢燃料等),在同等运输距离条件下也可以减少燃料燃烧产生的碳排放。

2.3 垃圾卫生填埋的减排处理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是垃圾终端处理方法。在我国卫生填埋占有处理方式的70%以上,属于应用最普遍的处理方法。

在卫生填埋过程中,有机物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生化分解产生含有大量CH4和CO2的垃圾填埋气。同时含有少量氨、氧化碳、氮氧、硫化氢、氮等成分。

垃圾填埋过程中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垃圾本身降解释放CH4以及渗沥液排放的CH4和N20。因此减排途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垃圾填埋气体收集与处理系统,防止无序排放。包括火炬燃烧、发电、供热、制作替代燃料等;二是加强填埋场调节池的密封和气体收集处理;三是加强填埋场节水、节电、节能管理,减少能源消耗。

2.4 垃圾焚烧的减排处理

目前许多城市选择对垃圾进行直接焚烧来处理垃圾,实际上这种方式也是最为有效的垃圾处理方式之一,但焚烧方式不当往往也造成了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此从焚烧设施利用和焚烧资源再利用角度来说,减排的途径可以是一通过垃圾焚烧发电产生绿色电力,发展循环经济;二是加强提高焚烧厂热能利用水平和热能效率,即提高垃圾燃烧率;三是在焚烧炉渣中回收金属。据ISWA 2009估计,垃圾焚烧的碳减排潜力为0.2~0.7吨CO2当量/吨垃圾,可见数量相当可观。

2.4 制定和实施垃圾处理技术的新路径

前面提到过,垃圾处理无害化、减排化和资源化是垃圾处理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是实施垃圾处理技术革新的新路径。如针对比重最大的垃圾焚烧技术,在垃圾焚烧中应用干馏技术可以达到无污染、无排放的效果。干馏技术主要分为高温干馏技术、低温干馏技术和垃圾干馏-煤气化技术,从国外实践来说是能够解决生活垃圾处理碳排放问题的技术。高温干馏是在无氧状态下将垃圾干馏,分解成为可燃气体后再进行燃烧,加热方式为外加热,可以实现无氧干馏,但是有可能会产生废气排放;低温干馏技术是将生活垃圾置于无排放无焚烧,无污染的低温干馏碳化炉中进行处理,杜绝了废气排放和其他污染。技术革新是释放垃圾处理减排潜力最佳捷径。

参考文献:

[1] 徐文龙,刘晶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低碳发展[J].建设科技,2010(15),28-34

垃圾填埋过程范文5

关键词:生活垃圾;回收利用;建议;对策

中图分类号:R124文献标识码: A

所谓生活垃圾,就是人们生活中产生的综合废弃物。

按其回收类型分为:

可回收利用:是指生活垃圾中未污染的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如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衣服、鞋类、袜子、窗帘、桌布、围裙等。同时也包含有害垃圾回收,主要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如废药品、废杀虫剂和消毒剂、废油漆和溶剂、废矿物油(废化妆品等)、废胶片及废像纸、废荧光灯管、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充电电池、废扣子电池等废镍镉电池和氧化汞电池以及电子类危险废物等,这类是生活垃圾管理的重点。

不可回收利用:是指家庭产生的有机易腐垃圾,包括制作过程废弃的和剩余废弃的食物,如剩饭、剩菜、肉类鱼虾(可含壳)类、骨头、蔬菜、水果皮、茶叶渣等。

按照回收方式不同,设立了不同的回收标识,可回收物利用为蓝色,不可回厨余垃圾为绿色,有害垃圾回收为红色,其他垃圾为灰色。

一、生活垃圾带来的危害

(一)占用耕地。堆放在城市郊区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农田。据相关资料介绍,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是很长的:烟头、羊毛织物1―5年;橘子皮2年;易拉罐80―100年;塑料100―200年;玻璃1000年。目前,我国已超过2/3的大中城市被垃圾包围,有1/4的城市不得不把解决垃圾危机的途径延伸到乡村,尤其是城市垃圾的二次污染,导致城乡结合带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二)污染空气。垃圾是一种成份复杂的混合物。在运输和露天堆放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并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机挥发气体达100多种,这些释放物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物。塑料膜、纸屑和粉尘则随风飞扬形成“白色污染”。

(三)污染水体。垃圾长期堆放,产生渗滤液以及垃圾中的有害成份经雨水冲入地面水体,同时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流入河流、湖泊、海洋,引起水体严重污染。

(四)滋生细菌病毒。垃圾堆放不仅污染环境,同时滋生蚊、蝇、蟑螂、老鼠会加速细菌、病毒的传播,给人们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生活在环境中的人,通过大气、水、土壤为媒介,可以将环境中的有害废物直接由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摄入人体,使人致病。

(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生活垃圾长期堆放,其有害成分在地表径流和雨水的淋溶、渗透作用下通过土壤孔隙向四周和纵深的土壤迁移。在迁移过程中,有害成分要经受土壤的吸附和其他作用。由于土壤的吸附能力和吸附容量很大,随着渗滤水的迁移,有害成分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中,并在土壤固相中呈现不同程度的积累,导致土壤成分和结构的改变,进而对土壤中生长的植物产生污染,污染严重的土地甚至无法耕种。

(六)其他方面。大量垃圾长期堆放,容易发生自燃、爆炸,影响城市形象等。

二、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堆肥、焚烧和综合利用等,下面主要介绍这四种常见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一)垃圾填埋(目前我国城市常用的垃圾处理方式):根据工程措施是否齐全、环保标准能否满足来判断,可分为简易填埋场、受控填埋场和卫生填埋场三个等级。

1、简易填埋场(IV级填埋场)

这是我国传统沿用的填埋方式,其特征是:基本上没有什么工程措施,或仅有部分工程措施,也谈不上执行什么环保标准。目前我国约有50%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属于IV级填埋场,它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受控填埋场(III级填埋场)

III级填埋场为半封闭型填埋场,其特征是:虽有部分工程措施,但不齐全;或者是虽有比较齐全的工程措施,但不能满足环保标准或技术规范。目前,III级填埋场目前在我国约占30%,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场底防渗、渗滤液处理、日常覆盖等不达标,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对现有的III、IV级填埋场,应尽快列入隔离、封场、搬迁或改造计划。

3、卫生填埋场(I、II级填埋场)

这是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开始采用的生活垃圾填埋技术,其特征是:既有比较完善的环保措施,又能满足或大部分满足环保标准,I、II级填埋场为封闭型或生态型填埋场。其中II 级填埋场(基本无害化)目前在我国约占15%,I级填埋场(无害化)目前在我国约占5%,深圳下坪、广州兴丰、上海老港四期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是其代表。

其优点:卫生填埋由于具有技术成熟、处理费用低等优点,操作简单,是目前我国城市垃圾集中处置的主要方式。投资稍少、工艺简单、处理量大,并较好地实现了地表的无害化。建设卫生填埋场,要达到以下控制要求:

(1)填埋场必须进行防渗处理,防止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同时还应防止地下水进入填埋区。

(2)填埋场必须设置有效的填埋气体导排设施,填埋气体严禁自然聚集、迁移等,防止引起火灾和爆炸。填埋场不具备填埋气体利用条件时,应主动导出并采用水炬法集中燃烧处理。未达到安全稳定的旧填埋场应设置有效的填埋气体导排和处理设施。

(3)

填埋场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1)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

(2)洪泛区和泄洪道;

(3)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500m以内的地区;

(4)填埋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河流和湖泊50m以内的地区;

(5)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民用机场3km以内的地区;

(6)活动的坍塌地带,尚未开采的地下蕴矿区、灰岩坑及溶岩洞区;

(7)珍贵动植物保护区和国家、地方自然保护区;

(8)公园,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生物学研究考察区;

(9)军事要地、基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

其缺点也比较多,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占地面积大,选址比较困难,填埋的垃圾并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残留着大量的细菌、病毒;二是潜伏着沼气重金属污染等隐患;三是其垃圾渗漏液还会长久地污染地下水资源。所以,这种方法不仅没有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处理,而且大量占用土地是把污染源留存给子孙后代的危险做法。目前许多发达国家明令禁止填埋垃圾。我国政府的各级主管部门对这种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有了认识,填埋法也无法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垃圾处理需求。

(二)垃圾堆肥

利用垃圾或土壤中存在的细菌、酵母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使垃圾中的有机物发生生物化学反应而降解(消化),形成一种类似腐蚀质土壤的物质,用作肥料并用来改良土壤。垃圾堆肥技术在中国农是从事活动中早有应用,而作为科学进行研究探讨此法则始于1920年。

其优点为:堆肥技术的工艺也比较简单,适合于易腐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垃圾处理,对垃圾中的部分组分进行资源利用,且处理相同质量的垃圾投资比单纯的焚烧处理大大降低。

其缺点为:不能处理不可腐烂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因此减容、减量及无害化程度低,因此仅仅依靠堆肥处理仍然不能彻底解决垃圾问题。

堆肥技术在欧美国家起步较早,目前已经达到工业化应用的水平。就我国垃圾的具体情况来看,生活垃圾中的易腐有机物含量较高,采用堆肥技术可以达到比较好的处理效果。目前在我国一些地方,简单的垃圾“堆肥”已经在一些填埋场应用,并产生了一定的效益,但是这与我们所讲的垃圾堆肥技术相去甚远,因为在这些地方仅仅是将生活垃圾填埋,靠自然发酵,若干年后再挖掘出来,筛去其中的塑料等不腐烂的物质后就当作肥料出售,实际上用这种肥料种植果树、蔬菜及粮食是危险的,原因是由于垃圾中不易腐有机组分(纸、塑料、布、橡胶等)的重金属(Pb,Cd,Hg)含量很高,占垃圾中重金属总量的85%以上,如果这类物质与易腐有机物长期共埋于地下,加上雨水的作用,重金属必然会渗入最终的有机肥产品中,用这种肥种出来的食品重金属含量必然超标,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堆肥技术必须是将新鲜的垃圾首先进行分类后再将易腐有机组分进行发酵,才能有效地防止重金属的渗入,从而保证有机肥产品达到国家标准,真正实现无害化和资源化。

(三)垃圾焚烧

垃圾焚烧是一种较古老的传统的处理垃圾的方法,将垃圾置于高温炉中,使其中可燃成分充分氧化的一种方法,产生的热量用于发电和供暖。一般炉内温度控制在980℃左右,焚烧后体积比原来可缩小50-80%,分类收集的可燃性垃圾经焚烧处理后甚至可缩小90%。垃圾焚烧法已成为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

其优点:垃圾用焚烧法处理后,垃圾能减量化,节省用地,还可消灭各种病原体,将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现代的垃圾焚烧炉皆配有良好的烟尘净化装置,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近年来,将焚烧处理与高温(1650-1800℃)热分解、融熔处理结合,以进一步减小体积。它比起填埋法占地面积小,效率高,曾一度被视为一种“减量快”的好方法,吸引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在日本一哄而起地建起了6000多座垃圾焚烧炉,占据世界垃圾焚烧炉数量的首位,其垃圾焚烧企业也随之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也吸引了一些发达国家进行效仿,就这样把垃圾焚烧推向了。

其缺点:焚烧处理的前期投入较大,建设一个日处理垃圾1000吨的焚烧炉及附属热能回收设备,大约需要7-8亿元人民币;建成投产后的环保的处理成本高,大约需300元/吨,目前国内一些城市那种几十元焚烧处置一吨生活垃圾的操作方法,是否真是按环保程序处理其本身都是值得怀疑的,环保的焚烧处理方法一般城市是难以承受的,其运行中需要频繁更换过滤吸附材料,也花费大量开支,往往会造成操作随意简化的漏洞;焚烧炉尾气中排放的上百种主要污染物,组成极其复杂,其中含有许多温室气体和有毒物,尤其是二恶英类污染物,属于公认的一级致癌物,即使很微量也能致人死亡。

(四)垃圾综合利用

垃圾其实是一种资源,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型再生资源。其中食品垃圾可经过发酵等方法处理生成可燃气与肥料;普通垃圾中,纸张和木材可再生纸品;玻璃、金属可以熔化后制成新产品;塑料、橡胶也可以熔化后投如再生产;危险垃圾则通过特殊处理而去除其毒害性。垃圾的综合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使垃圾资源不被浪费。而常用的垃圾处理方式中,掩埋无疑不能回收垃圾资源;焚烧还处在一个资源回收较低的水平;只有综合利用,数管齐下,才能实现垃圾资源的最大回收。垃圾要做到综合利用,第一步就要进行分类收集,而后采用矿物加工技术和设备回收再生大部分有用的物质(占 50%~80%),再将剩余部分不能回收的物质(占 50%~20%)分别送去填埋、焚烧或堆肥等。

近年来,发达国家把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提高到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垃圾资源化已经成为各国谋求的垃圾治理目标。发达国家在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进程中,都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相关法律、规章和各种标准规范。如德国制定了《关于容器包装废弃物的政府令》;法国制定了《容器包装政府令》;丹麦制定了《再循环法》;日本制定了《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和《容器包装再循环法》;奥地利制定了《包装条例》等等。除法规保障外,发达国家还对废弃物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予以政策上的支持。同时遵循“谁污染谁负担”的原则,借助经济手段来保证有关举措的实施,如采取课税制度等。如美国纽约州对使用50%以上再生原料的企业实行减税制度。加拿大的部分州实行在销售过程中对易于再循环的产品课以小额度税金,对不易再循环的产品课以大额度税金。

四、我县生活垃圾处理存在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问题

我县垃圾处置工作相对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已滞后,突出表现在:

1、处置工艺单一、处置能力不足。目前我县生活垃圾处理基本上全部依靠我县的垃圾堆放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增加,生活垃圾越来越多,我县垃圾填埋场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步伐。

3、垃圾收集、处置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我县垃圾收集过程中不符合准运规范,垃圾堆放属于简易堆放,没有环保措施,运输过程和处置过程中渗滤液造成的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填埋过程中垃圾挥发出的气体造成的恶臭和空气污染。

4、垃圾综合利用率低。我县生活垃圾回收利用主要依靠“捡荒大军”和废品回收站进行回收,居民整体环境意识不强。目前,我县垃圾分类尚未提上工作日程,生活垃圾基本上都是混合收集,给后续分类、分质处理带来困难,造成垃圾综合利用率低。

5、垃圾处理产业还相当匮乏。沭阳县乐福橡塑有限公司、万成橡胶工业有限公司、江昊橡胶有限公司等企业回收废旧轮胎进行再生产,江苏天天铜业有限公司、顶峰铜业有限公司等回收废铜进行再生产,四海不锈钢有限公司等回收废铝、废铁进行再生产,新概念木业、大江木业、京沪木业等利用木材进行生产,以及在建的利用建筑垃圾的进行再生产的沭阳沂淮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建筑垃圾资源化工程,利用生物秸秆进行发电的光大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和处理生活垃圾的沭阳县生活垃圾发电项目。

(二)建议

1、加快我县卫生填埋场和垃圾发电厂规划、建设,尽早投入使用,解决我县当前垃圾卫生处理问题。用发展眼光来看,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是生活垃圾的最终的解决方案。

2、政府应尽早把垃圾综合利用提上日程。

一是尽早制定垃圾分类实施计划。教育城市居民提高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性的认识,并制定相应的法规,要求居民将生活垃圾分类袋装,做到分类收集、分类运送、分类处理利用。

垃圾填埋过程范文6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适宜性;区划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3.190

人类生产、生活中必然会产生垃圾,只要是人生活的地方就会有垃圾产生。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世界各国垃圾均以快于本国经济3倍的速度增长,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资料中可以看出,每年全世界均会产生(80~100)108t的垃圾,我国每年大约会产生城市生活垃圾0.8108t[1],数量庞大的各种垃圾严重污染着人类的生活环境。到目前为止,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堆肥、填埋及焚烧等几种方法,这些方法各有利弊,其中填埋法是目前被认为的最终处理技术,但是其中也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问题。下面我们首先分析影响城市垃圾填埋场选址的因素,然后结合这些因素浅析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的适宜性评价,最后基于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区划与环境保护展开论述,从整体上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址适宜性区划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1 垃圾填埋场选址的影响因素

1.1 城市垃圾的危害

城市生活垃圾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区内,每天都有大量生活垃圾产生。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城市都不断扩大,城区人口越来越集中,生活垃圾量不断增多,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塑料、干电池及多种包装材料的大量应用,生活垃圾的成分变得越来越复杂,产生的危害也非常大,城市垃圾消纳问题开始突出出来。然而当前很多城市垃圾填埋场仅关注填埋场设计,忽视了对选址的研究,很少对垃圾填埋场选址论证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虽然设计中采用了一些防渗措施,但是一旦出现故障,渗液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不仅危害当地的地下水和土壤[2],同时还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1.2 选址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中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的选择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不仅与填埋场建设、建成后的经营与管理直接相关,同时与垃圾填埋场建设是否可以实现最终无害化处理总目标的实现直接相关。填埋场选址的总原则在于综合考虑当地的经济与环境效益,从填埋场建设一直到使用的整个过程,都要利用经济合理的方案、尽量投入较少的投资,同时确保建设使用中、使用后对外部环境的影响达到最小,不能造成周围地下水、地表水、土壤等环境发生恶化,满足环保的目标。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厂址选择涉及到了很多因素,例如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地理地形条件、环境地质条件等[3],影响因素非常多,可见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2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的适宜性评价

通过对城市当地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及水利规划等资料进行全面分析,针对各选址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处理,最终得到各影响因素的相对权重值,然后按照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对其展开计算和分析,按照计算结果展开适宜性区划,合理划分出垃圾可填埋、限制填埋及禁止填埋的区域。此外,分别在限制填埋与可填埋区确定具体的垃圾填埋场地。

按照城市规划、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等有关影响因素,基于具体城市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建立选址适宜性评价层次结构模型。根据层次结构中不同评价因素的重要性,通过两两比较达到最终的量化构造判断矩阵,经过仔细计算处理后可以得到各影响因素的权重。按照划分出的具体单元网格,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数及标记,并按照各单元影响因素的实际贡献权重,利用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展开评价。

3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区划与环境保护

按照上文中得到的选址适宜性评价结果,可以将城区划分成可填埋、限制填埋及禁止填埋三个不同区域,然后利用MapGIS空间分析中的grd模型[4],可以绘制出适宜性选址区划图,结合实际情况从中优选出未来的生活垃圾场选址首选区,这些区域不仅封闭性较好,同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小。

从环境保护方面来看,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不仅要满足相关规范与标准的要求,同时还要获得场址周边群众的认可,由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将会伴随污水、蚊蝇、恶臭等一系列问题,加上人们普遍对垃圾有一种厌恶感,因此垃圾场选址过程中通常周边居民的反映非常强烈,存在较大阻力,因此选址工作中存在种种困难。然而,生活垃圾填埋场是改善当地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市政设施,所以选址工作是多种利害关系的权衡,这一点不H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有所体现,同时也是环境影响评价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涉及的层次比较复杂,是垃圾填埋场建设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填埋场选址必须结合相关规范与标准进行,综合考虑当地地形、位置、水文等条件对成本、投资及环境造成的影响,通过多方案对比之后最终确定填埋场址。

4 结语

综上,本次研究中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及相关规范进行了学习,根据近年来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总结出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适宜性区划的几点个人意见:充分收集项目背景资料、周边环境资料、场地资料,在此基础上针对强制性条文进行逐条分析,最终得到是否满足条文规定的结论;结合选址的影响因素,结合环境保护的相关标准,给出不同的选址方案;综合各项影响因素,利用多方案比选的方式最终确定填埋场址。

参考文献:

[1]王若成.基于GIS-AHP技术的烟台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决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6):163-165.

[2]韩丹,石峰,柴晓利,陈浩泉,赵由才.生活垃圾填埋场甲烷自然减排的新途径:厌氧与好氧的共氧化作用[J].环境科学学报,2011(04):791-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