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碳循环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碳循环方案范文1
一、教学目标
掌握FOR循环的知识,能运用循环的思想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趣味性教学与多元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在看问题时更加全面。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循环执行的流程及基本语法。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应用循环结构,写出计算机程序代码。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体验探究与任务驱动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模拟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在上网时IE恶意病毒程序入侵,反复打开浏览器窗口的过程。在网页中点击某一个链接,马上弹出很多个浏览器窗口,网页都是一些广告或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关闭都来不及。提问调查同学们平常上网有没有碰到过这个情况,基本上所有学生都碰到过,并请学生一起在机器上体验。教师与学生一起数IE恶意病毒程序打开浏览器窗口的次数,也就是重复做这个动作的次数,也就是循环。中职的学生虽然基础较差,但都很感性,通过这个实例,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顺势就引入了本节课的内容――FOR循环。
2.师生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教师和学生一起合作画出IE恶意病毒程序执行过程的实际流程图。并推出计算机程序语言里FOR循环的一般化流程图。根据流程图,让学生尝试写出FOR循环的语法。编写程序最终就是要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计算机程序代码翻译出来,在这里教师提醒学生一定要注意动作反复执行的数次如何通过循环来控制。
3.闯关练习、巩固知识
闯关编程游戏第一关:教师引导学生模拟IE恶意病毒程序入侵,反复打开浏览器窗口20次。大部分代码已经给出,请学生将程序补充完整。
For i = 1 To()
Shell App.Path&”\360se.exe”&””&bpath, 0
‘打开浏览器动作
Next i
这里的设计意图,主要是巩固学生对FOR循环语句的语法,尤其是循环次数如何人为的控制,使学生消除对病毒程序神秘感,对整个计算机程序语言有新的认识和感悟。
4.师生共同研究、拓展知识
闯关编程游戏第二关:编写简单明文加密程序。在网络通信高度发达的今天,在机密的数据传输中,是不能以明文也就是直接魉停必须经过把明文用密钥加密,使明文变成密文后才能传输给对方,这样可以防止别人截取数据。让学生编写简单明文加密程序,采用所有明文符号ASCII值加5加密规则。这个闯关编程题里面循环的次数由加密明文字符的长度决定,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明白在循环次数不确定的情况下如何来设置循环变量处理问题。
5.知识归纳、多元评价、总结提升
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共同讨论归纳本课所学知识,并对两个闯关编程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教师对每个小组完成的作品进行的点评。对好的作品进行在同学之间展示、共享,以达到同学之间相互借鉴学习,最后教师对本课的知识总结。
五、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计算机程序语言逻辑性强,对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最乏味和最困扰的一门课程。本节课教师从学生平常碰到的病毒程序入手,很快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两个闯关的编程游戏完全取材于实际生活,教师引导学生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让学生从索然无味的算法中,体验到了程序设计的趣味,并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反过来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待探讨的问题
学生的英文底子差,看到程序代码是英文,所以总是有畏难的心理。如何较好地引导学生克服这种心理,值得教师好好思考。
碳循环方案范文2
关键词 固城湖生态区;低碳循环农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258-02
低碳循环农业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利用先进的技术,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使物质和能量在循环系统中多级利用,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的投入和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最大程度减轻环境污染,使农业生产经济活动真正纳入到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中。循环农业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碳农业为基本特征的发展模式。循环农业是低碳农业经济的载体,是农业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低碳农业,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益的农业,即所谓的“三低一高”农业[1]。
固城湖位于江苏省高淳县西南部,是高淳县唯一的大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原为水阳江的过水性湖泊,官溪河建杨家湾节制闸后,转变为相对封闭的水库型湖泊,湖底高程5.5~6.5 m。当固城湖达到正常水位8.0 m时,湖泊面积24.5 km2,平均水深1.56 m,蓄水量3 800万m3。20世纪90年代以前,固城湖水质为Ⅱ类水标准,水体营养贫乏。近年来,固城湖水环境质量明显下降[2]。2005年固城湖水质为Ⅳ类,水体达轻度富营养状态,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磷元素进入水体直接导致淡水水体的富营养化。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活动的不断发展,污染逐渐加剧,对农业活动污染治理亟需加强。在湖区,由于化肥和农药的滥施滥用,农村生活污水不经处理随意排放,加之过度围网养殖尾水直接排入湖库,为湖库提供了营养物质[3]。
在固城湖生态区进行低碳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研究势在必行,吸取同类湖区的低碳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研究,根据固城湖生态区农业发展特点,提出以下低碳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期望进一步探索研究,形成较为完善的技术模式。
1 水产业低碳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水产养殖,尤其是螃蟹养殖已经成为固城湖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渐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带和国内外知名的品牌[4]。在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养殖污染问题,影响固城湖水质,由此针对性制定水系生态修复方案。
1.1 高密度水产生态养殖废水减排技术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规模化、高密度水产养殖逐渐成为养殖业发展的热点。但该养殖方式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污染物质,大多数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为了减少污染,要推广高密度水产生态养殖废水减排技术模式。该技术通过合理搭配养殖品种、精准投喂饲料、科学管养,结合水生植物的吸收利用,达到养殖池塘废水有效减排、提高养殖成活率、增加产量与经济效益的目的。研究表明,采用该模式,在同样的养殖条件下,能够减少70%的污水排放,增产率达到20%。该方式还具有简单易操作、投入较少的优势,可在实际生产中大面积推广。
1.2 水产养殖废水人工湿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模式
为了解决固城湖周边大规模、集约化养殖发展中养殖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造成水质富营养化的问题,将人工湿地技术同水产养殖有机结合,构建水产养殖废水的人工湿地处理及循环回用系统(图1)。
通过该模式处理后,出水的各项指标都低于渔业水质标准,达到回用要求,实现了水产养殖废水零排放,节水效果明显,并提高池塘产量25%,形成小环境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3 种草养鱼净化水质生态治理模式
固城湖水草中,90%以上都是沉水植物微齿眼子菜,这种水草不但渔业利用率低,还会产生季节性腐败污染水质。对于湖中现有的微齿眼子菜要定期收割,以免腐烂后形成淤泥加重湖水富营养化。养殖处于食物链底层的鱼类,如鲴属鱼类、银鲫鱼和鲢鳙鱼等,主要以草和浮游生物为食。最近2年,在固城湖里放养了细鳞斜颌的环保鱼,这类鱼主要以水底的腐殖质和藻类为食物,能清除残饵净化水质,实现截污减排,在水中人工栽培有助于改善水质的金鱼藻、黑藻、苦草等优质水草,共同构建绿色屏障,有效缓解水质的营养化和蓝藻的问题。
2 种植业低碳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固城湖生态区以种植稻麦、油菜为主。并将油菜与旅游有机结合在一起,2012年举办了第四届高淳国际慢城金花旅游节,置身绵延万里的油菜花海中,让人如在画中游。在种植业方面利用以下模式,加强低碳循环农业发展。
2.1 淤泥整治养地
淤泥沉积在河沟和河道中,不但堵塞河道、河沟,而且淤泥中富集了很多营养物质,还会影响水体水质。定时清除淤泥,将其作为肥料还田,不仅有效处理淤泥,还提升了土地肥力,不但有利于生态环境维持,而且能够提高传统农业的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
2.2 化肥合理施用
化肥的不合理施用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控制农业污染,就要控制化肥施用量,提高化肥施用技术,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和土壤基础肥力,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间,避免滥用化肥。二是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有机肥不但能够增加作物产量,还能够培肥地力,具有生态环保等优点,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三是改革化肥施用过程中的鼓励施用政策,改为区别化、鼓励节约施用和科学平衡施用的政策[5]。
2.3 秸秆综合利用
在我国,经常可以看到农民焚烧大量秸秆,既污染环境,又浪费了宝贵的秸秆资源。焚烧秸秆的主要原因是省工省力,秸秆没有较好的利用方式。农作物秸秆用途广泛,既是一种廉价、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又可作为反刍动物的饲料。固城镇利用稻秸秆作为食用菌栽培基质,是稻秸秆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南京市农科所现代农业研究室正在研究麦秸秆替代稻秸秆作为食用菌的栽培基质,并在固城湖生态区推广应用,扩大秸秆的使用量。秸秆还可以还田(包括过腹还田方式),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保护大气环境,降低碳排放,增加农民收益。
3 建设最美乡村低碳循环发展模式
高淳被授予“国际慢城”称号,无疑得力于固城湖地区的最美乡村建设。最美乡村不仅是一个概念,也不仅是一个目标,而是一种理念,一种意识,一种相对系统的发展思路。在建设最美乡村的过程中,可充分发展以下模式。
3.1 建设最美乡村技术集成模式
高淳正在打造“长江之滨最美丽的乡村”,把“最美丽乡村”的愿望变成现实,固城湖生态区现阶段的重点就是做好“七大工程”,分别是产业转型升级工程、山水城林融合工程、蓝天碧水宁静工程、植树造林绿化工程、城乡环境整治工程、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和文化保护发展工程。在具体实施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大对环保资金投入。每年安排环保专项资金,确保财政对环保支出增幅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同时大力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经营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着力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全面实施“绿色高淳”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构建“两横两纵”生态网架。三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切实提高项目环保准入门槛,对未经环评项目、不符合环保法规和技术标准项目,不予审批和核准立项,禁止批准新建任何化工项目,强制淘汰关停搬迁污染严重的企业和项目。四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设立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污染企业改造及搬迁、清洁生产审核等,年内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5%。
3.2 以户用沼气池为纽带的养分循环技术集成模式
农村污染既有点源污染又有面源污染,污染源既来自农村日常生活,也来自农业生产。在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清洁生产等原理的基础上,以户用沼气池为纽带进行技术集成研究,实现了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固碳减排的目的。研究表明,兴建沼气工程不但能够充分利用资源,促进生态农村建设,而且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一是沼气能够作为农村日常生活的能源,减少煤炭和薪柴的用量,节约燃料费。二是沼气池产生的沼液、沼渣能够作为肥料施入农田,减少化肥污染,节约化肥、农药用量。以户用沼气池为纽带的养分循环技术集成见图2。
3.3 农村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对农户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改善之间的矛盾分析表明,以农村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固城湖生态区的综合治理必须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生态治理与经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为此,提出固城湖生态区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图3)[6]。
4 结论
研究针对固城湖地区目前普遍存在的生态退化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以及最美乡村建设进行了集成研究与示范,形成了一批生态治理与资源利用技术模式。经过进一步的完善,将可在固城湖区及其他类似地区进行推广应用。推行固城湖生态区低碳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确保固城湖“一湖清水”。
5 参考文献
[1] 黄国勤.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农业的发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6):178-180.
[2] 王苏民,窦鸿身.中国湖泊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93-294.
[3] 于忠华,黄文钰,舒金华.南京市主要湖库水环境现状与演变趋势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4):37-39.
[4] 黄亦武,赵富山,吴建明.把脉高淳螃蟹产业发展[J].江苏农业经济,2009(8):43-45.
碳循环方案范文3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
Abstract: large scale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has a very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national economy, large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in the pre feasibility studies, construction, later use process on the lo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ill have an impact, is important include: hydrology geology, climate,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sediment, fish and biological species, water biological chemistry, "carbon cycle", immigration, the local cultural relics such as reservoir, so the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 to carry out demonstration and feasibility study fully in the construction, to avoid damage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fluence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对国民经济、能源、国防等方面的影响不可忽视,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三峡大坝是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在发挥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运效益外,三峡大坝左右岸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安装2台5万千瓦电源电站,其2250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为世界第一,三峡大坝荣获世界记录大会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世界纪录。
三峡大坝对于我国南方地区的防洪、发电、蓄水北调等都产生了积极且重要的影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三峡大坝的建成,长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湖泊水面缩减;海水倒灌;下游洄游水产濒危;航运、灌溉;南方反常大旱;混凝土负重;周期性涨落诱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难等这些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移民问题、鱼类和生物物种的影响、对气候、地质、水文、以及对文物和景观的影响、对泥沙和河道的影响等。
水利工程对自然生态环境:
(1)降水量和气温的影响
修建水库会形成大面积蓄水的库区,如果经历过强的阳光照射,由于水的蒸发量增加而造成降水量的增加;对于大型水库,夏季水面温度低于气温,大气对流减弱,降水量减少;但是冬季水面较暖,大气对流的作用会比夏季时强很多,进而导致降雨量增加。
表现在气温方面,在水库建成后,库区由陆面变为水面,空气间的能量交换方式和强度会因此而发生较大变化,导致气温变化,当地的年平均气温会有有所增加。
(2)水文的影响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水库不仅存蓄汛期的洪水,还会截流非汛期的基流,因此会使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的下降甚至断流,并引起周边地区地下水位下降。下游的天然湖泊或大型池塘会因为水的来源断绝而渐渐干涸;入海口却会因河水流量减少而引起河口处的淤积,还可能引发海水的倒灌。
(3)泥沙问题
泥沙问题是造成周边地区土壤变化的主要原因,以我国的三门峡水库来说明,三门峡水库在1960年蓄水,仅仅一年半之后,15亿吨泥沙淤在潼关到三门峡河段,潼关处的河床抬高。淤积带甚至延伸到上游的渭河口,两岸地下水位也因此而随之抬高,影响更为深远的是还造成了两岸农田盐碱化。
(4)对地质的影响
由于水体本身的自重引起地壳应力的增加,自由水会渗入地质断层从而导致断层之间的度增加,岩层中的空隙水压力变大会诱发地震;如果水库为污水库或者尾矿水库,那么水库的渗漏易造成周围地区和地下水体的污染;水库蓄水后其水位会升高,岸坡土体的抗剪强度减小,易发生塌方、山体滑坡等自然灾。
(5)对鱼类等生物物种的影响
大坝的修建,使原有连续的河流生态系统被分隔成不连续的环境单元,造成了生态景观的破碎,对鱼类造成的最直接的不利影响是则个了洄游通道。这对完成生活史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范围迁移的种类往往是毁灭性的;对在局部水域内能完成生活史的种类,则可能影响不同水域群体之间的遗传交流,导致种群整体遗传多样丧失,以后的发展过程也不容乐观。
(6)对当地水体的影响
不利影响:悬移质沉积于库底,如果长期累积而不易迁移,倘若其含有有毒物质或难以降解的重金属,就有可形成次生污染;被淹没的植物和腐烂的有机物会大量消耗水中氧气,而且还会释放沼气和大量二氧化碳,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库内水体的透明度增大,利于藻类光合作用,坝前储存数月甚至几年的水,因藻类大量生长而导致库区水体的富营养化。
有利影响:库内的水流流速慢,藻类活动很频繁,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中钙、镁离子结合产生难容的固体而沉淀下来,从而降低了水体的硬度;库区内的水体流速慢,滞留时间较长,这样有利于悬浮物的沉降,使水体的浊度、色泽度降低;。
(7)对生物化学“碳循环”的影响
水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微观上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由于水下有机物发酵 ,使水库及其他人工水体和自然湖泊、湿地、森林和稻田一样会释放出二氧化碳和甲烷,从而导致这些人工水体有自己的碳平衡,即碳元素的获得、转化和释放的总量保持平衡。进而参与到“碳循环”之中来。例如:沉入水底的树干、树枝慢慢地腐烂并分解出二氧化碳和甲烷。不过他们依然是惰性的。此外,这些人工水体里面的浮游动植物也和在自然湖泊或海洋里一样参加了短周期碳循环。这个过程是形成碳酸盐的主要过程,气质的碳元素隔绝在石灰岩和白垩中。做为短期碳循环的一部分,水库建筑物通过呼吸作用等可以给碳循环圈提供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含碳化合物,因此水库作为一个暂态水生态系统,如果把淹没区域中的生物分解、水生初级产物、从上游引入二氧化碳、从下游输出二氧化碳和有机碳以及水库的沉淀考虑在内,这个生态系统最终会达到一个碳平衡。
2、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1)对移民的影响
三峡水库移民总数超过110万人,将原计划在三峡库区就地往后搬迁的部分村民,远迁到库区以外的经济发达地区;对与当地的一批原计划搬迁重建的工况企业实行破产或关闭。
(2)对当地历史文物的影响
库区的土地遭到淹没后会对文物和景观带来不可逆的影响。水库的蓄水会淹没原始森林,新建城镇和道路系统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分割与侵占,大规模工程建设对地表植被的破坏,以上这些都会造成原始生态系统的改变,加剧部分物种的灭绝,威胁到生物的多样性。
3、针对这些不利方面的对策措施
关注生态是经济社会高度发展后人们思想认识的升华所产生的必然结果。生态与环境是当前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作为水利水电工作者,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生态的平衡是我们的一项重要责任。在发展中应牢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科学的发展观和科学技术来推进新时期水利水电事业,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设水利水电工程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和造福人类,但对环境常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必须要考虑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
(1)工程开发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的原则
水利工程建设与开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应通过对流域地区的综合规划进行统筹协调,合理布局。工程建设应坚持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重要原则,以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基本依据,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根本目标。
(2)调整环境影响评价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的环评主要是对其建设内容及施工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环境保护目标是在其工程目标已确定的情况下针对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来的,因此还不能算是环境影响评价真正意义上的早期引导和介入。因此,应该对整个流域的规划方案进行评价,环境影响评价从水的流域生态与环境保护方面来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能从流域范围的整体考虑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提出宏观上的生态保护措施。
(3)完善法律法规
从法律上来制约工程设计和建设单位,真正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作为工作的根本点。对严重破坏和影响生态环境、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的水电水利建设项目,重新进行评估和审查。要完善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
结语: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只为了眼前的利益,要进行长远的打算,现在很多问题也仍未解决,我们做水利的人也要在建设中不断探索,找出更好的对策来减少水利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真正的做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三峡工程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黄真理
《三峡工程的环境影响及其对策》 王儒述
《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陈永柏
碳循环方案范文4
这是对透射光下一块厚度仅有70微米的火山熔岩玻璃拍摄的照片。炽热的火山熔岩突然喷发出来,在落入海水中之后迅速冷却,形成了玻璃以及矿石,其中包含了关于火山熔岩熔化之前以及地球深层物质的重要线索。所以,一块微薄的火山熔岩玻璃,有可能在地球内部物质的氧化状态以及深层碳循环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年6月刊
2011年,发生在日本的“3·11”大地震引起了巨大的海啸,海啸使福岛核电站遭受重创并出现严重核泄漏。本期杂志将福岛核电站安全事故,与过去几十年力发生在其他国家的因海啸或山洪引起的核电站安全事故进行了数据对比。数据对比的结果显示,日本的核电站及其运营公司应对海啸和洪水的措施和能力最差。
《Discovery》 2013年6~7月刊
本期杂志采用6~7月合刊的形式出版,主要内容就是探究我们长期居住却又无法看到的这个星球,以及那些肉眼无法看到的科学。杂志的拉页向读者展示了南极冰川覆盖之下的生命世界。在本期杂志中,还通过游戏中的蘑菇人,让人们了解未来的纳米机器人以及X射线的一些最新应用。此外,在医学方面,通过介绍癌症的潜藏史来寻找解决疼痛的最有效方法。
《POPULAR SCIENCE》2013年7月刊
美国军方正在寻求对现役的直升机队进行更新换代,这为美国的制造商们提供了新的机遇,得以将他们的倾转旋翼机、垂直起降固定翼飞机以及复合直升机等方案公之于众并获得资金支持。诸多专家指出,未来战场上大规模的人员对抗可能不会出现,以定点清除为主要模式的特别行动任务将会增多,所以对于未来的替代机型,美国军方要求其必须速度与航程兼备,整体性能要超过现在的V-22。
《New Electronics》2013年6月刊
75年前,布雷切利公园(Bletchley Park)被改建为密码解读工厂,成为盟军的主要解码基地,负责破译德军密码及密码文件。而当时,他们的主要对手就是恩尼格玛密码机,该密码机早在1920年就开始商用,后来被德军采用。1932年,波兰的三位密码学家根据恩尼格玛密码机的原理破解了它,并于1938年将其告诉了英国和法国。此后,盟军在对德国的军事行动中才变得越来越主动。
碳循环方案范文5
(1)大部分研究认为,林产品碳储量应纳入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报告,因为林产品是一个碳库,伐后林产品是其中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对于林产品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如要减少排放,就必须做到几点,首先对于林产品的利用率应提高,当林产品的二氧化碳储量得到扩大,林产品的使用寿命自然也会延长。其次,比如可以采取合理处置废弃的木产品、降低林产品的二氧化碳排放率等等一些积极的手段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可以使一些废弃的木产品的二氧化碳长期固化,形成生态系统之间的排放平衡。
(2)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是由于使用了工业产品的缘故,所以如果可以用林产品来替代,比如使用木质产品,减少一些能源材料的使用,就可以减少其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又可以使其中的二氧化碳的固化。
(3)化石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如果可以用林产品替代,就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其中林木生物能源的替代对于二氧化碳的减排也有非常明显的效果。由于对于林业的损毁,一大部分的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气中,而林业资源的再生功能,也可以使二氧化碳重新被吸收。所以增加林业产品不仅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还可以长期固化二氧化碳,从而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所以林业是目前低碳减排的重要手段。
2森林碳汇对低碳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经济的发展与人类的生活都离不开化石能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虽然不同的地区的碳排放量都不同,但地区的发展却离不开二氧化碳的排放。这种现状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形成的,由于我国的技术体系还不够完善,所以在碳排放方面还没有取得较大的发展,想要突破原有的技术是具有极高难度的。如果一味执行减排,只会影响到经济的正常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同时也会提升经济运行成本。所以,对于中国目前的发展现状,对于化石能源的主体局面想要改变就必须提供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才能实现,而就目前来看,这是很难实现的。所以,林业减排是一个极具可行性的方案,这不仅投资少,而且成本也很低,但收益却颇丰,是一项现实性的可选择方案。地球上主要有大气碳库、海洋碳库、岩石圈碳库和陆地生态系统碳库四大碳库。
在对碳循环的研究时,可以将岩石圈碳库当做静止不动的,因为尽管岩石圈碳库是最大的碳库,但碳在其中周转一次需要百万年以上,周转时间极长。海洋碳库的周转周期也比较长,平均为千年尺度,是除岩石碳库以外最大的碳库,所以它们对于大气碳库的影响都比较小。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主要由植被和土壤两个分碳库组成,内部组成很复杂,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碳库。而森林地区是碳积蓄的主要发生地,所以对于碳循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林业也成为增加碳汇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国家发改委曾经在2007年对中国造林活动进行过估算,从1980到2005年,中国造林活动累计净吸收二氧化碳30.6亿t,森林管理累计净吸收二氧化碳16.2亿t。可见,林业对于二氧化碳的吸收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3森林碳汇的发展难点
通过对林业及二氧化碳减排的分析与研究,可以从中看出,林业减排与增加森林碳汇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也是低碳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点。但是,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森林碳汇的发展也遭遇了一些难点和限制。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中,对于森林碳汇及相关碳交易都有明确规定:
在《京都议定书》就有这样的规定,开发森林碳汇的土地,必须是从项目基准年开始,过去五十年内没有森林,如果是再造林项目,所用的土地必须是从1989年12月31日至项目开发那一年不是森林,但是在此之前可以有森林。
自身可以完成减排指标的,不可以利用清洁发展机制;可以使用清洁发展机制的国家,与其合作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也需要将符合规定的碳减排量申报,并获得联合国相关部门认可后,才能出售给发达国家的企业。
进行交易的碳信用额必须是新产生的,不可以是现存的碳汇量。
4、减少毁林和优化
碳循环方案范文6
的作用
森林对于生态环境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森林生态系统促进碳循环和水循环;森林是生物多样性的最大储库;森林能防风固沙,遏制土壤沙漠化。
2 我国森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
国际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于林业发展问题的重视,日益的加强了与国际范围内的森林保护方面的合作,这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管理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背景。在这一大背景的支撑下,我国开始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的发展战略,高度的重视森林资源在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尽管我国之前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是在长期的森林保护、恢复、重建以及改造的实践中也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从而使人们逐渐的认识到改善环境及林业生态发展的必要性。经验告诉我们,要实现林业生态发展战略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全局的眼光,进行合理的布局,逐步建立多功能、多层次、多林种以及多效益的森林生态系统,从而达到综合效益的最优化。
相关工程及法律的设立。我国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的天然森林保护工程,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同时国家对林业的投入也逐步的显示出“外部经济性”特点。此外我国制定的《森林法》明确规定了国家所要建立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为正在实施的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公有制经济可提供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力。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及人力物力,并且直接的收益较少,因此需要借助市场经济以外的有力手段进行调控。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制度可以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足够的人、财、物的支撑,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职能的发挥,为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牢固的制度保障。
此外,我国在经过几年的发展后已经具备一直门类齐全、初具规模的林业科技队伍;同时我国的森林面积位居世界前列,具有较好的资源与广阔前景。
3 我国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条件
首先是缺乏科学的综合规划,经营管理水平低。我国现存的森林经营方案普遍的存在着不科学、随意性大的现状。这主要是由于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乃至实施都得不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擅自开发、擅自更改林地用途以及经营粗放的问题不断加重。与此同时,由于管理水平的低下,我国的林地利用水平效率低、木材利用率低、成活率低、林分生产力低以及森林综合效益低的现状,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其次是认识不清,观念陈旧,缺乏全局观念。这种观念的存在导致管理者一味的追求眼前利益,忽视了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的关系、不能正确的处理林地与效益,直接的导致在经济效益的驱使下超限额的采伐,严重的加剧了毁林开荒的现象。最后是经营管理滞后,制约森林资源发展。我国相关的林业管理法律还不健全,同时开展林政队伍的人员优先难以制定、实施必要的管理手段,很难确保林权使用者与所有者的权益。
4 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