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超市经营管理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超市经营管理方案范文1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连锁经营管理 人才培养方案
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职人才培养既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压缩,也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拔高,而是培养掌握必备知识结构、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拥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因此,在确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紧紧围绕高等性与职业性共融的主线,以素质培养全程化、能力培养对应化、岗位选择多元化的思想为指导,加以正确定位、认真设计、稳健落实。
一、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一)高等性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定位的基准
商科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其人才的培养定位应以高等性为基准,但它绝不等同于商科普通高等教育连锁经营管理的高等性。1997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订通过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把高等教育划分为5A、5B两个类型,5A类是理论型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进入高级研究项目或从事高技术要求的专业;5B类是实用技术型的教育,“主要目的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按此归类,我国现阶段以文化知识延伸、学术研究为主的学术、教育型大学本科及研究生的培养当属5A教育;以技能操作、技术应用为主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当属5B教育。因此,商科高等职业教育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不是商科普通高等教育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压缩”,而是相对独立、互相补充的两套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商科高等职业院校更强调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强调知识、技术的应用性而非创造性。
(二)职业性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定位的根本
由于职业教育鲜明的职业属性,就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能力要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与工程技术类高职院校相比,商科类高职院校的技能更具有柔性而非刚性的特征,更强调工作实践的层级积累和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社会能力的培养。此外,同一职业属性的内部还具有层次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活动范畴的限制呈现出层次性的特点,集中表现为工作过程的复杂程度的高低和所需知识深广度的多寡。所以,即使同属商科类的职业教育,商科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也不是商科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拔高型”。两者的区别在于后者是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注重某一特定岗位操作能力的培养,只需把握经验层面的工作过程即可;高等职业教育是技术性人才的教育,除具备特定岗位的操作技能外,还需掌握相当的理论知识,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有能力驾驭策略层面的工作过程。
由此可见,高等性与职业性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缺失的两特性,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既不同于中专纯技能型人才培养,也不同于本科或研究生创造性的高级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它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是零售企业服务管理一线中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掌握一门以上操作技能,能够在零售服务工作中从事多岗位的复杂性和关键性的劳动,能够有效带动和组织协调其他人员完成目标任务,能够将最新的理论、设计、技能要求成功变成高品质、高效益的服务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所以,高等职业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基准就是:连锁经营企业服务第一线门店店长、大型综超各部门经理、总部各部主管等。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
人才培养方案就是在明确了“培养什么人”以后,围绕“怎么培养人”这一中心而展开关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策划分析,包括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课程架构体系、具体课程设置等要素。只有建立科学、系统、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确保人才培养模式的正确实施、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笔者认为,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应按以下思路进行设计:
(一)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促学生全面发展
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重点突出对学生定向性能力(解决学生的就业)与可迁移性能力(解决学生的发展)的培养。职业素质又分三个层次,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应具备的三个基本素质:“为人的基本素质”(做人)、“为职业人的基本素质”(做职业人)、“为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素质”(做有专业特长的职业人),三者之间呈现出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趋势。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完善课程体系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是一种普遍的、可迁移的、对劳动者的未来发展起关键作用的能力,是劳动者在工作情境中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所以又被称作“可迁移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或“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架构应以学生通识能力的培养为导向,专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这里的专业能力是指完成工作任务所采取的动作、行为和所需的知识,突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征。 (三)按照实际工作的相关性而非知识的相关性来设置课程,将实践课程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在课程的设置中,实践课程解决“怎么做”,理论课程解决“为什么这么做”,实践课程与理论知识课程相辅相成。因此,能力型课程体系下的课程设置不是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对原有理论课程的深浅、实践课程的多少进行调整,而是在新的课程体系中要突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使理论知识从属于实践,形成以项目课程为主体,工作任务引领理论教学的新的课程设置。
(四)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工学结合包括以下三个阶段:课程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即通过校内综合模拟实训、校外基地实训以及到相关企业工作实习,让学习者在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去体验不同工作岗位的职责及技能要求,了解企业各部门的协调运作流程,逐步完成从学生到合格职员的转变,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设计
基于高等性与职业性相融合的人才培养定位,确定了其职业素质贯穿人才培养过程始终的、以培养学生普适性能力与可迁移能力为导向、专业技术能力为核心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能力型课程架构体系。
(一)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通过对连锁经营管理所属行业(主要针对零售业)人才需求的调研,确定专业就业服务面向和岗位(群)要求,对岗位(群)进行职责任务分析,在这里的岗位分析对象不是相对孤立的一个个单项能力,而应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以此对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准确定位,并确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根据商科行业背景,最终确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为现代零售业的超市、大型综合超市、专卖店、百货店、购物中心业态的服务、管理领域,从事的工作岗位有门店的理货员、收银员、超市及专卖店店长、大型综合超市部门负责人及总部商品部采购、配送中心库管等。
(二)设置逐渐递进的能力培养体系,按照职业能力发展阶段来确定相应的典型工作任务,确立专业技术能力结构与要素
在此基础上,构建以通识能力培养为导向,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为核心,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融合的能力型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中充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所具有的理论适度、专业技能强、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培养特色。实验、实训、实习是体现高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三个关键环节。因此,在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应将实践教学的全部内容融于三个环节,并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体现理论教学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相辅相成,既相互融合又相对独立的功能。
(三)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既要考虑学生的初次就业,也要考虑学生的长远利益,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尽可能多地开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选修课程。在遵循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规范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形式和教学形式,力图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如理论课的教学中,除课堂教学外,还可采取专题讨论、社会实践等多样话的教学方式;实践课教学采取技能训练、模拟实验、工学交替、综合实训等多种形式,在课堂、实验室(实训室)、实训基地交替进行、良性互动。
超市经营管理方案范文2
从我国加入WTO以来,超市零售业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尤其要面对像家乐福等国外巨头的竞争压力。为了更好地适应竞争并发展,对红旗经营状况进行研究,旨在为红旗连锁找出所存在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上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红旗连锁;存在问题;解决方案
红旗作为正宗的本土企业,其所具有的问题都是具有同类企业代表性的,所以研究红旗存在的问题就是在研究国内本土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只有把这些问题都研究透彻,并找出解决的方案,才能让国内本土企业更好的发展,更好的适应国内外的激烈竞争。
一、红旗超市存在的问题
红旗近年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可是在快速扩张中出现的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通过对红旗超市的实地考察和相关文献研究,发现红旗存在以下问题。
1.传统促销方式的局限性
红旗超市的促销手段基本有以下几点,会员积分优惠、商品限时打折、满一定额度抽奖、购物有礼等方式,消费者对这些传统的营销方式早习以为常。各种节日的变换使得超市的提升了促销的频率,大多数人对促销的购物冲动已经大为减小,已经不能满足超市经营者的预期目标。
2.自有品牌意识不足
面对国际性大超市的冲击,国内超市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所表现出的营销方式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决定了超市生命力的强弱。在经营中,红旗管理者的目光仅仅只停留在商品销量上,销量即直接影响利润,而忽略了自有品牌的创立和经营,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
3.员工素质较低
红旗连锁尽管开展了经常性的培训,但缺乏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缺乏专业经营管理人才,尤其缺乏知识全面、能独当一面的店长。红旗员工来源主要是非流通企业下海经商人员、流通企业转岗人员和下岗再就业人员以及农村打工人群等不少人员缺乏对超市的专业管理知识。
二、问题的解决方案
促销、品牌、信息系统和员工是直接影响店面的运营效率和顾客的购买体验的,因此这几方面对于超市的未来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红旗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尽快的提出解决方案并实施。
1.促销方式的创新
红旗超市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促销方式,消费者们对这些促销的态度更多的是视而不见,并且这些促销方式也是竞争者们通用的手段,因此在消费者看来红旗并无特色,不能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所以不管从拉动销售还是从品牌建设上来说,促销方式的创新都是必要的。
那么促销方式如何创新呢?我认为可以从服务方面下手,产品的售后服务维系着企业和消费者,进一步拉近了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良好的售后服务,不仅可以建立起企业良好的形象,培养起一批忠诚客户,而且还会促进产品的销售,增加自己的消费额。所以红旗可以建立把售后服务体系,7天退货,15天换货,24小时客服热线,投诉热线与促销结合起来,凡是在促销期间购买的产品都能享受售后服务已达到促销方式的创新。
2.品牌塑造—拥有自己的特色服务
品牌是一家企业的名片,是吸引消费者重复购买的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而在缺陷中已提到红旗的品牌意识不够,国内的超市同质化严重,传统的促销方式销售疲软等。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走差异化道路是最好的选择,而走差异化道路最基本的方法是进行品牌塑造,在品牌塑造过程中最重要的便是建立自己的特色服务,比如wowo的快餐服务,7-11的日本风格。那么红旗超市可以利用自己网点多的优势与京东、当当等合作建立网上购物提货点,方便社区的居民同时提高了超市的客流量。
3.员工的素质提高
员工作为销售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无时无刻不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和保证着企业日常经营运转,没有员工,一切的销售活动都得停止。而员工也是直接与顾客接触的一环,员工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顾客购物体验的好坏和对超市的印象好坏。员工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超市的运作效率,员工的流失率直接影响到超市运作稳定性,因此提高员工素质,效率和减少员工流失率是提升超市运作效率和形象的关键。
(1)员工素质的提高
红旗员工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且缺乏培训,那么要提高员工的素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统一进行岗前培训。以红旗如今的规模来说,每天的员工更换数较多,能形成一定的规模,红旗有必要对新上岗的员工进行统一的培训,使之服务过程中符合红旗的企业文化和标准,给消费者一种规范的感觉。
(2)员工流失率降低
员工流失率既是在一定时间内流失的员工和在职员工的百分比,要降低员工流失率,那么最核心的部分是提高员工的忠诚度。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增强员工对企业的感情,而是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会提升企业的运作成本,因此增强员工对企业的情感更加可行。
红旗可在企业文化增添关爱员工,在员工的生日,送上一份贴心的礼物,还可建立关爱员工基金,为遇到困难的员工发放一定金额的无息贷款。
三、结束语
现在的红旗连锁只在成都地区渗透率较高,发展比较成熟,而即使是在成都地区的经营也存在一定的不规范化,不科学化的现象。而红旗要想做大,做更好就得向外地扩张。扩张就会使规模越来越大,从而使经营管理方面更加困难,这些问题就急需得到解决并实施。在红旗问题解决方面,可用上述解决方案,从而达到门店经营规范化、顾客满意度最大化的效果。
参考文献:
超市经营管理方案范文3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实训课;实训基地
近几年,连锁零售业在我国发展迅速。但在连锁企业方兴未艾的快速发展中也呈现出诸多问题,其中人才总量的匮乏,结构的失衡,素质的偏低,符合现代流通业发展要求的人才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外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连锁经营管理实训课教学,必须适应时展的要求,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建设服务。我根据近几年的教学体会,对连锁经营管理的实训课教学改革作了一些探讨。
一、编写特色鲜明的实训教材,增加实训课时
连锁经营管理实训课以能胜任某一职业岗位工作的技能为主导,择取必需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看重理论的应用,而不强调其系统性、完整性。由于客观原因,有关连锁经营实训的教学内容仍存在不少空白,客观上要求我们去完善和创新。要实现学生的就业素质与企业零脱节,就要求教学内容相应增加企业运作流程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进行课程改革与调整时,强调“理论以够用为度”及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原则。适当减少了难度大、对操作技能影响小的理论内容教学的学时数,加大实践案例教学和直接进店的实习学时,保证每学期有实习,每门课程有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管理门店。在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课时和实训课时比例一般在1∶2或更大,增加实训课时,可以为学生在实践中提供必备的条件。
二、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要培养大批懂经济管理、懂市场运营、懂电子商务技能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就必须造就一批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就要改革传统教学中那种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上课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校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育,为他们提供锻炼和深造的机会,使他们具备较强的实践意识和教学能力,对教学方法勇于创新。学校同合作企业双方互派师资共同参与产学合作教育项目,形成优质资源的有效整合。校方选择责任心强、理论功底扎实的教师进行课堂内的教学,企业方选择有丰富实践经验、有从基层到管理岗位经历的实际操作专家进行课堂外的教学。在课堂延伸到门店,门店与课堂有机结合的过程中,实现双方师资的最大优化组合。企业方接受校方师资的挂职锻炼,给空有理论的学校教师提供参与实战的机会。比如,挂职连锁企业中心店的店长,在参与巡店的过程中,掌握实际操作的技能并锻炼管理的才能;同时,学校教师也要积极参与企业员工的职前、职后的培训,努力使自己向“双师型”教师靠近。
三、营造仿真的模拟实训环境
根据连锁经营的专业特点,校内实训主要是筹建校内超市。每学期都安排学生进店实习,从最基层的店员做起,一直到店长助理,经过这样的流程,实习过后,学生再带着问题回到课堂,能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实训的重要和理论的不可缺,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校内超市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管理,教师指导学生实习。
首先,针对超市经营的特色,对超市的具体岗位进行划分,将实习学生进行岗位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校内可以通过设备的布局、环境的布置、体现企业精神的口号张贴、学生着装的统一、企业规范的引入、劳动纪律的执行等,让学生在一个与企业基本一致的仿真环境中实训,培养学生职业人的意识。
其次,要求学生把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有选择的进行组合,综合运用到实践中来。例如,可以利用特殊的节日如教师节、国庆节、圣诞节、元旦等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的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管理等课程的理论知识,根据教学商店的实际情况,设计促销方案和营销策划活动。
最后,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是连锁经营企业制胜的法宝。将企业的标准、规范加入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模拟实训中学习标准、理解标准、执行标准,培养他们规范操作的意识,加强其在连锁经营企业从业的统一性、协调性的团队合作意识的养成。
四、重视校外实训教学与实战相结合
学生的校外实训教学主要赴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所谓的校外实训基地即学校与企业联合,把实训基地建在企业,将教学的实习环节延伸到企业中去,这样不仅能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技术力量和文化环境,而且大大降低了学校的办学成本,克服了学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的困难,提高了办学效益。校外实训基地除了无偿提供实训场所外,还提供富有实践经验的零售连锁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共同参与或指导学生实习。学生到合作企业分阶段实训时,就要将课堂教学直接引入门店。根据教学内容和技能层级的要求,第一阶段为认识和基本技能的实习阶段,学生主要是对连锁经营企业的一个认知和对连锁经营的整个运作流程的了解;第二个阶段为综合实训阶段,学生到合作企业按照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技术能力的层级要求对应岗位实习;第三阶段为顶岗实训阶段,学生以员工的身份顶岗进入合作企业,为以后的就业作准备。这样一来,经过实训的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工作,实现了工作能力与企业用人要求的零对接,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总之,在实训课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研究新问题、新形势,使得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的修订完善要和培养管理人才的目标一致;“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和培养管理人才的步伐一致;校内校外实训课教学要和当前社会需求协调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大批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倩.“校企双向介入”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人才探析[J].经济师,
2008(5).
超市经营管理方案范文4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现代学徒制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3月27日
高职教育是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发展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行业服务能力,主动且有效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我国曾多次对高职教育“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各高职院校要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社会经济的能力,要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一、研究背景
(一)连锁经营管理类人才需求旺盛。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连锁经营企业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对各类连锁经营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浙江省是经济强省、消费大省,是国内连锁企业的布局重点。在浙江,各类连锁企业起步早、发展快,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尤其旺盛。近年来,浙江省不断加快推行经济转型升级,其中一个重点是大力发展包括连锁零售业、连锁餐饮业、连锁住宿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与此同时,浙江省正大力推进城镇化的发展进程,这些战略举措均直接导致相关各类连锁企业的人才需求快速增长。麦可思研究院2017年的2013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职业发展跟踪评价调查表明:在“住宿和饮食业”就业的高职高专生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比例最高,为74%,其次是“零售商业”,为69%,而住宿和饮食业、零售商业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面向的主要就业行业。据统计,截至2015年,社会零售额达到14,000亿元,其中连锁业占到30%~37%,约5,000亿元左右,由此导致的对各类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新增需求量激增。
(二)连锁经营管理类专业人才供给有限。从人才供给的角度看,目前浙江省内仅有包括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8所高职院校和个别中职学校开设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每年毕业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仅有1,000多人,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最近几年,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开展的人才需求调研结果均显示,在浙江省的连锁零售、连锁餐饮、连锁经济型酒店等行业,连锁经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正在遭遇人才数量和人才素质的双重阻碍。根据2017年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结果,专业紧密型校企合作基地杭州联华华商集团、永辉超市、华住酒店集团、星巴克、华润万家Ole’等企业年人才需求量超过1,000人,急需补充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符合新零售需求的专业人才短缺。随着人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变化,互联网和科技创新赋能零售行业,不仅引发了新一轮消费升级,也颠覆了传统消费品牌和服务方式。特别是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大量的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涌现,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变革消费模式、重塑消费流程,催生线上线下、体验分享等多种消费业态兴起。2017年,以多业种、多业态融合为趋势、以数据深度挖掘和分析为驱动,以用户体验升级为核心的新零售迅速崛起,新零售时代的新商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出新要求,这对高职院校而言,其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服务行业的能力就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要想可持续发展,在同类职业院校中具有核心竞争力,就需要结合区域经济转型不断提升专业服务行业的能力。
二、提升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服务行业能力的实践路径选择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要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为依据,不断完善和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内涵建设,促进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经营过程的良好对接,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同时,提升专业教师服务行业发展的能力,不断拓展社会服务范围。
(一)探索现代学徒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现在已经在部分高职院校试点,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代学徒制强调学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学生在校期间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有学校老师和学校师傅“双师”教学,要求培养学校、合作企业、在校学生三方都要签订合同,共同完成人才培养任务。通过机制完善来确保学生学校所学与企业所用相一致,有利于学生从入学初就能直接接触企业,学到有用的知识、过硬的技術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以体现其就业竞争优势。
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行“双带头人”制度,即学校专业带头人及企业专业带头人,坚持三年一次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以及一年一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进企业与企业专家面对面交流、进兄弟院校调研、找毕业生调研,并进行重点对象重点访谈,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培养机制。专业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选择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学徒制研究,主要以杭州联华华商集团、华住酒店集团、永辉超市三家企业为主要合作对象,从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和基地建设,到招生就业全方位合作,合作企业参与学院育人过程,使学院的专业教学充分体现相关行业企业的需求以及行业的发展趋势,培养人才的不可替代性。
(二)引进校企合作课程,实现课程体系优化。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点强调的是对某一产业岗位或岗位群所必需的技术技能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掌握,课程是其重要载体,所以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点落在课程建设上。
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是根据产业岗位需求分析其核心能力,根据核心能力确定5门核心课程,同时从服务于专业课程需要建立基础课程,并根据学生后续发展需要建立拓展课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中心,以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为补充,从专业实际和学生个性化需求出发,引入校企合作课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可选择的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在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建设、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与沟通,企业参与合作开发课程、合作编写教材、指导学生课程实训,实现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三)丰富校企合作形式,创新实践教学体系。高职教育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技术技能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能力,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在不断尝试,不断错误和不断修正错误中进行思考,提炼出解决问题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改变传统的“填鴨式”教育,真正做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实现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动,形成长效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校企合作企业不仅接收毕业生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企业实践教学还渗透到学生大一、大二的课程实训及专业综合实训,实现学生从连锁企业“认知实训”到“门店营运实训”到“企业总部综合实训”三年贯穿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从不同阶段的实践教学中能够逐渐积累经验,为后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共建共享校企资源,实现校企无缝对接。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需要“硬件+软件”两种资源来支撑。硬件资源主要是指实训基地建设,而软件资源主要是指教师队伍建设。
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实训基地建设,与校企合作企业共建共享资源,与企业共建校外合作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产业学院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强化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学校通过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技术和设备,校企联合组织企业员工、学生培训及实训,为实训基地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和职场氛围。
校企合作企业和学校师资互通,实现学校老师到企业上课,企业兼职教师进学院课堂的双交流制度,使得企业教师和学校老师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互补,双方还共同开发微课等信息化课程,共建连锁经营管理教学资源库,合作开展应用性研究,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五)提升教师服务能力,拓展社会服务范围。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在服务行业能力方面,应不满足于学校人才培养和技术开发,而要拓展社会服务范围,让自己深入企业调研,为企业员工授课,为企业提供咨询,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入,学校的学历教育和企业的在岗培训已经密不可分,形成互补的状态,企业的在岗培训已经成为满足企业员工个人未来发展需求的一种重要手段。连锁经营管理行业就业门槛较低,随着新零售、新技术、新概念的出现,很多员工有培训需求,所以专业在完成基本的学校课堂教学基础上,要重视对在岗和下岗人员及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培训,提升其知识与技能水平,满足不同人员对技术技能培训的需求。
超市经营管理方案范文5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连锁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一、引言
《连锁经营与管理》是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连锁经营形态是零售企业普遍的组织形态。连锁经营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目前就业市场存在供需不匹配的问题,高校培养出的人才普遍理论知识相对丰富,而实践操作管理能力较差,不能满足连锁经营企业的需求,就业市场结构矛盾较为突出。2014年国家出台的《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引导和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安阳师范学院是转型发展的重点院校之一。笔者以安阳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分析连锁经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特征,有针对性地对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连锁经营与管理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从两个方面实施,分别建立新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
(一)课程理论教学内容改革
1.选取合适教材,引入项目训练和案例分析,改变传统课堂授课模式通过前期的企业调研,选取了更适合学生的教材。教材《现代连锁经营与管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汤伟伟主编,隶属于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保障了教学材料的先进性与适应性。同时编写新的理论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摒弃了原来纯粹由教师讲授的课堂模式,而采取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团队项目训练的形式布置学生市场调研及案例分析任务,学生在学期中进行小组调研展示,要求小组成员展示调研问卷、调研过程、调研视频;并要求其他小组对演示小组作业进行评价、讨论,考查学生用所学理论设计问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以及学生对连锁企业经营战略思考的深度。项目训练主题包含:连锁经营企业客户服务体系建设状况、选址分析、门店经营管理规范、人力资源管理现状、采购体系建设、门店配送管理、财务管理体系等。调研连锁企业选择范围:医药连锁、餐饮、娱乐、零售超市、酒店、家电连锁、连锁物流企业等。2.知识模块与项目训练顺序及学时安排根据选取的教材及物流管理专业特点,对课程知识模块进行了学时分配。
(二)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实践教学以企业实习实训为主,以实验模拟为辅,建立了专业实验实训室,引进了连锁经营管理实验软件;另外,深化校企合作,与多家连锁品牌企业达成了校企合作意愿,部分学生开始在企业实习。1.引进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验软件,学生分组模拟企业经营(以上表为例)实验室购买了专门的“流通之道”——连锁经营与管理实验实习软件。根据实验软件功能及教学需要,引导学生模拟进行门店管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配送管理等操作模块,熟悉连锁经营业务流程。另外,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企业角色分工,组建了虚拟连锁经营企业。利用创业之星软件,模拟连锁企业整体运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学期末要求学生撰写操作模拟心得体会,并对表现优异的小组予以物质奖励,增强了学生主人翁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2.深化校企合作,扩大院系实践基地范围教师积极与连锁经营企业沟通协调,目前已经与顺丰速运、苏宁云商集团、丹尼斯达成了实习合作意向,联合制订了三个月到一年的实习实训计划,签订了实质性合作协议;期望通过轮岗制度,实现教学现场化。
三、课程教学考核内容与方法改革
课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别设置教学考核标准。期末成绩按照学校要求以理论占比60%、实践占比30%、课堂出勤占比10%,进行最后计算。其中理论部分成绩由“学生撰写的市场调研报告+小组项目训练PPT汇报”两项组成,分别设置了评分标准;实践模块以“学生实验模拟操作软件经营业绩”进行成绩评定,参考软件自动打分进行小组评判。期末对教学改革效果进行了群众意见收集,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得出:80%的学生认为教学改革形式较好,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先进;但有20%的学生认为教学改革方案占用了他们太多时间,认为课程应设置在大二下学期。这是教学改革以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周颖.连锁经营课程“2+1”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高等教育,2012,(2).
[2]王青.基于IGA零售校企合作的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构建[J].大学教育,2014,(1).
[3]夏黎.连锁经营人才培养中的校企深度融合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4).
[4]赵杨.基于创业导向下高职连锁经营管理实践教学的创新与探索[J].当代经济,2012,(11).
[5]魏蕾.以就业为导向的连锁企业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创新[J].管理学家,2011,(9).
[6]张波,李斌宁.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实践研究——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5).
[7]马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
[8]谢琼.以两个结合为抓手,创新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
超市经营管理方案范文6
整合渠道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型
商企业的发展规模与渠道的发展息息相关。
红紫金公司成立之初的几年,超市的家电产品销售尚未形成规模,因此我们采用了“撒网式”的模式,只要是超市都要进入。公司成立四年之后,进入大大小小的超市多达几百个,但销售规模却仅有不到3000万元。
由于红紫金只做超市,当时超市本身的发展速度比较慢,
定程度上就制约了商规模的扩张。为了解决企业发展速度慢的问题,我们通过与超市系统开展“战略合作”,使红紫金公司跟随这些主流超市的发展而得到发展。例如,与沃尔玛签定全国合作协议,从开始做的个品牌、两个单品发展到十几个品牌、几十个单品,将产品遍布于沃尔玛在全国各地的零售门店中,借助沃尔玛超市的门店将业务拓展至其他省份。通过陆续与多个连锁超市进行战略合作,企业经营规模提升的效果非常明显。2002年,红紫金公司销售规模提升至5000万元,2003年,提升至1亿元,在全国各地设有21个办事处,其中广东省以外的办事处就达到1 5个。
可以说红紫金在前七年的发展期内,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仅靠超市个渠道就可以做到上亿的规模,是遇到了个好的机遇。当时很多区域的家电商并不重视超市系统的操作,而我们则抓住了先入为主的机会。
2003年之后的几年里,我们却在1亿元左右的销售规模上徘徊了近五年的时问。
2003~2007年,随着各类小家电产品在超市渠道的销售占比不断上升,各区域的商越来越重视这渠道,我们在各地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强大,单店的产出开始出现下滑。同时超市向供应商收取的费用和毛利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们采取的多省设立办事处,管理半径过长,也给自身的经营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经过认真研究市场,我们决定忍痛“断膊”,对臃肿的终端渠道进行“瘦身”。
2004年红紫金公司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渠道重组,
是选择具有强大资金,强大的规模及强大物流配送体系的连锁超市合作。二是将经营区域重新定位于以广东为核心区域的超市系统,对单店的深耕细作,淘汰低产出的门店,开拓有潜力的门店。三是同零售商结成更深入的战略发展联盟,通过每年与零售商共同制定商业联合计划书,确定共同的发展方向,研究产品发展趋势,确定共同的新品投放力度以及产品结构的优化方案,同时也会制定与渠道商联手合作的促销计划、产品推广计划等以获取渠道的支持。
2004~2007年期问,连锁超市的门店在不断的扩张,我们也不断对门店进行优化,淘汰的门店数量多于新开发的门店数量。在此阶段,虽然销售规模徘徊在亿元左右,单店的产出却在逐步提升,企业经营开始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
调整结构实现从杂到精的转型
1998年刚进入到超市时,超市中小家电产品的销售还是比较单的。我们通过做现场演示,首先将榨汁机在超市中的销量带动起来。之后陆续在产品宽度、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先后引进电吹风,电烫斗、电磁炉,电水壶,电饭煲、紫砂锅、电压力锅等产品。
广东本身是家电制造大省,厨房电器的专业制造厂家很多,也为我们选产品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条件。最初我们选品牌的原则是,不定是知名品牌,但必须是专业的厂家。因为超市的消费结构更适合中低端大众化的产品,专业性品牌的产品在性价比上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我们合作的品牌全部都是专业性品牌,如雅乐思、安铂尔、格来德、西贝乐、天际、三源等等。
我们最初在超市的主要竞争对手就是美的。2008年时,超市系统家电销售的竞争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九阳成为超市中新的大户。随着和谐的竞争关系被打破,超市的营销费用明显上升,超市中品牌化的日渐明显,红紫金公司的经营又处于一个新的困境,在原有品牌及产品结构的基础上想扩大规模非常困难。
作为商,没有规模,经营风险很大;但规模大了,并不表示没有风险。超市品牌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如果供应商不能适应其快速发展的要求,明天都随时有被淘汰的风险。
因此,2008年下半年,我们开始着手制定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的方案,于2009年初正式引进苏泊尔电器。东芝电饭煲、格兰仕微波炉三大品牌的核心产品,保留了雅乐思、格来德、天际、三源等在单品类上有专业优势的品牌,对其他品牌则逐步淘汰。在超市主销的电磁炉、电水壶、电压力锅、电饭煲、豆浆机。微波炉几大品类中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精品组合,使品牌和产品的架构更为合理,实现了的品类由杂向精的根本转变。
转换思路实现由精至专的提升
红紫金公司运作超市系统初期是靠人海战术的模式。而现在超市渠道的费用由最初的十二个点到现在的二十五六个点,商已经没有太多的可操作空问。而红紫金最初在超市中所形成的些特有的营销模式,也被竞争对手复制。竞争对手的成长也促使我们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要做到比对手更专业。
超市系统的操作,必须要以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和需求强度作为选择营销策略。如果对产品特性把握不准,在实际操作中就会出现问题。因此,2009年与品牌企业合作以后,成为我们非常重要的转型期,也是公司经营压力非常大的年。
是红紫金直以与专业性品牌合作为主,已经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工厂所给予的支持力度非常大,退货换货都很及时,甚至我们可以做到零库存。但与全国性品牌则缺乏相关的经验,而品牌企业的管理要求比专业性品牌也高很多,因此也给我们提出很多新的经营及管理方面的问题。
二是红紫金没有其他的销售渠道,只有超市系统。超市系统的特点就是单品的数量非常有限,产品的出样必须要精准,一旦出现滞销,库存的压力就会非常大。因此,我们意识到,不能够按照以前做专业性品牌时形成的思维模式来运营,并在实际操作中将品牌产品的特性与我们对超市运作的经验实现有效融合,形成更为专业化的操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