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交通规划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交通规划内容范文1
关键词:城市交通;技术;研究
Abstract: the article on China's recent city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long-term modernization city traffic management basic theory, method of the traffic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echnology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objectives and research ways and measures are analyzed,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suggested.
Key words: city traffic; technology;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U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一、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猛,交通需求量增长很快,全国范围内的大中城市都基本上出现了严重的交通阻塞现象。在我国,出现城市交通全面紧张的原因主要有二个:(1)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交通需求增长速度,城市交通设施运输能力不能满通需求而造成交通阻塞;(2)城市交通管理设施落后、管理水平不高,现有道路交通设施的运输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而造成交通阻塞我国国内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沿海城市较内地城市发展要快,北京及部分沿海城市已初步建成了较完善的道路交通网络。但由于这些城市的交通管理设施落后,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水平不高,造成已形成的道路交通网络系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运输效率,加重了城市交通的阻塞。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以前对城市交通管理重视不够,城市交通管理法规还不够完善,执法部门执法不严,市民遵守交通法规的观念淡薄,交通违纪现象很普遍,时常造成人为的交通拥挤与阻塞。
总体来说,我国目前仍为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城市仍处于开发阶段,造成交通全面紧张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交通需求的增长速度。加快我国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尽快形成基本适应交通需求的城市交通网络系统是我国城市交通建设的当务之急。
本文着重讨论在我国近期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中远期现代化城市交通管理的基础理论、方法中起支撑作用的交通工程应用技术的现状、发展方向与目标及其研究途径与措施。具体包括三个方面:①城市交通信息系统;②城市交通需求预测系统;③城市交通应用软件系统。
二、城市交通信息系统
城市交通信息是进行城市交通研究的依据,进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及城市交通管理的基础。城市交通信息极其丰富,种类繁多,就其时效性可分为实时交通信息及历史交通信息,就其性质可分为动态交通信息(车流的交通信息)及静态交通信息(交通设施的交通信息)。
1.械市交通信息系统发展与现状
(1)用于城市交通规划的交通信息系统
城市交通规划在城市的建设及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进行城市交通规划需要大量的城市交通信息,其中,最主要的交通信息包括:①居民、车辆、货物的出行特性及其分布;②交通流特征(交通量、车速)及其分布;③交通设施(道路网络、公共交通网络、交叉口控制设施、车站、码头分布);④社会经济信息(人口及其分布、居住分布、就业分布、土地利用及其分布)。这些交通信息在交通规划中是进行现状交通评价及未来交通预测的直接依据。国外经济发达国家比较重视这类交通信息的收集与积累。早在五六十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当时处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时期,城市交通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成为当时交通工程的研究重点,为了配合交通规划工作的全面展开,许多大中城市都相继进行了大规模的交通调查,并建立了标准化交通信息数据库,这些交通信息数据库在当时的大规模交通规划及后来的城市交通规划滚动、调整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这些交通信息数据库为交通规划及交通规划滚动中的交通评价、交通预测提供了坚实基础,使规划及规划滚动科学、合理,另一方面,这些规范化的交通信息数据库为没有进行大规模交通调查的城市提供了样板,这些城市可以不进行大规模交通调查而直接从规范化交通信息数据库中调用同类城市的交通信息进行类比,便可进行城市交通规划,不仅大大节省了调查经费,而且大大缩短了城市交通规划工作的周期,社会经济效益巨大。
如前节所述,我国目前状况与欧美发达国家60年代的状况相似,处于经济大发展时期,造成城市交通全面紧张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城市交通需求的增长速度,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一个大规模的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热潮正在全国展开。为了开展城市交通规划工作,我国已有近40个城市进行过大规模或较大规模的综合交通调查,无疑这些交通调查成果对相应城市的交通设施规划、建设起到重要作用。但从交通信息系统的角度来看,存在着许多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如:①交通调查不规范。目前用于城市交通规划的交通调查很不规范,无论是调查的内容、调查的深度,还是对一些主要特征指标的定义均无统一的标准,造成城市之间的不可比性。如对居民“出行”的定义,就没有明确的标准,有的城市定义为居民在空间上移动500m或1000m为出行;有的城市定义为居民外出耗时3分钟或5分钟为出行,等等,使得居民平均日出行次数这个重要的特征指标无可比性。②调查成果没有形成数据库,利用率低。我国已有近40个城市进行过综合交通调查,调查的城市覆盖面很广,信息量极其丰富,如果能形成一个国家级的标准化交通信息数据库,为没有做过交通调查的城市提供类比分析的依据,必将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我国目前不仅没有形成国家级数据库,就连各城市本身也很少形成数据库,不少城市在交通规划结束后,交通调查资料就被遗失,待规划滚动时,需重新进行调查。有些城市,虽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交通调查,但在规划时,仅少量调查结果被应用,大部分被浪费。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的交通调查资料利用率很低。
⑧交通信息采集手段落后。我国目前城市交通信息的采集基本上还是用比较原始的人工方法,自动化程度很低。如交通流量、车速等信息的采集基本上还是用记数法,现代化的交通检测手段没有被普及;居民出行调查常采用家访法;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等信息用原始的图上量面积方法,扫瞄仪等现代化设备没有被广泛应用。
(2)GIS在城市交通信息系统中应用
GIS(GeographiclnformationSystem)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软硬件支持的空间和空间属性数据库的地理信息系统,由于它的综合功能、广泛的应用领域及在决策中的综合效能,最近十多年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几十年计算机软硬件价格下降及技术的进步,GIS在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部门迅速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GIS同样也能成为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及城市交通管理的有力工具。
GIS是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对数据和信息(包括图纸和表格)按地理坐标和空间位置进行收集、输入、存贮、编辑、查询、检索、显示和管理,以及对这些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的综合技术。GIS一般包括四个子系统:①数据输入子系统。借助于一定的技术手段,如数字化仪、扫描仪等将图片数字化,或通过实地测量获得的数据以及空间物体的属性数据按一定的格式输入计算机,建立相关的地理数据库。②数据库管理系统。把空间数据以拓扑结构的形式组织、分类、整理、运算,并进行综合管理,为用户相应的操作、分析、显示等的空间和非空间的查询进行快速检索服务。⑧数据输出或显示子系统。利用计算机终端输出全部或选择性的部分数据或图形信息,为用户提供直观的图象和图形。④空间分析子系统。对这种空间信息根据用户咨询目的进行空间分析,建立空间事物的综合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动态数学模拟及预测。
考察GIS的功能可以实现:利用GIS进行城市交通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及成果水平,尤其是对城市交通规划。因为城市交通规划所要处理、分析的数据量巨大、数字模型复杂、规划成果或分析结果的表示要求多样化,利用GIS强大的数据慑人功能、数据管理功能、图形显示功能及空间分析功能,能使上述问题变得十分容易。可以说,GIS是进行城市交通规划的最有利的辅助工具,在我国当前大规模的城市交通规划建设时期,在城市交通规划中推广应用GIS,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GIS的发展已有30年的历史,但其突破性的进展是在计算机高度发达后的80年代末期,并已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GIS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始于80年代,交通工程GIS系统的特殊性在于依靠宏观的GIS地理信息系统的一切环境外,还必须具有交通工程特有的基础数据库系统以及处理一般交通工程问题的能力,如交通需求预测、车流路径选择、道路通行能力分析、交通质量评价、交叉通信号配时及延误、排队分析等。
交通工程GIS发展最快的是美国,近几年来已有上百个交通工程GIS软件问世,由美国凯力浦(Caliper)公司开发的TransCAD交通工程GIS软件系统,可以说明是GIS在交通工程应用的一大突破,并且由于其使用方便、性能稳定、价格低廉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利用TransCAD进行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综合交通规划、管理就是GIS在交通工程中应用的一个成功的例子。
我国GIS的技术开发和研究起步较晚。1987年由国家计委和中国科学院建立的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标志着我国GIS研究的开始。1988年结合世界银行贷款的三个中等城市(洛阳、沙市和常州)的城市建设项目建立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标志着我国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开始。但GIS在城市交通规划及交通工程方面的应用,在我国几乎还是空白。
(3)用于现代化交通管理的城市交通信息系统
城市交通信息系统不仅在城市交通规划、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同样是进行城市交通现代化管理的基础,倍受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视。在这些国家,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已进入现代化的交通管理阶段,其主要工作为两个方面:①城市交通需求管理(TDM)。通过交通需求的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出行量,降低道路交通负荷以缓解交通状况。②城市交通系统管理(TSM)。通过交通系统管理,提高现有交通设施的运输能力及运输效率,以缓解交通紧张状况。而进行交通需求管理及交通系统管理的基础,都是城市交通信息(特别是实时、动态交通流信息)的获取与传递。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城市交通信息系统,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进行研究与开发。如欧共体12国正在研制的基于卫星通讯的现代化智能车一路一运输环境系统DRIVE研究计划中,就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交通信息系统进行研究。,在研究经费达1亿欧洲货币单位的DRIVE计划一期工程中,有近1/3的研究项目为道路交通信息RTI(Road Traffic lnformation)的研制与开发,包括道路交通信息的获取、传送、管理及数据库系统建立。研究经费达4亿欧洲货币单位的DRIVE计划二期工程,其研究主题就是现代化交通信息系统(DRIVE Ⅱ:ATT―The Advanced Transport Telematics)。研究计划包括了交通需求管理信息系统、旅行交通信息系统、集成化城市交通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化城际交通管理信息系统、驾驶员救援与合作驾驶信息系统、货运与车队管理信息系统及公共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信息采集技术、传送技术及硬件设备开发。
我国目前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是我国当前的当务之急,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部分沿海城市将率先进入现代化行列,城市现代化交通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尽早开展。我国目前对在城市现代化交通管理中起基础作用的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尚未开展研究,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2.城市交通信息系统发展目标
适应我国当前大规模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要统一城市交通规划的交通调查标准,建立全国通调查数据库,供未进行过大规模交通调查的城市在进行交通规划时类比、参考。同时,要建立标准化的城市交通规划GIS系统,积极在国内推广应用,并开展现代化城市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争取达到国际80年代初同行业的先进水平。
3.城市交通信息系统研究内容
(1)规范化城市交通调查内容、调查技术、调查方法研究
研究城市交通规划的规范化调查项目、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及调查技术;研究不同层次规划(远景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中长期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近期城市交通治理规划、城市交通滚动规划)的调查内容及调查方法;建立规范化交通调查指南。
(2)城市交通规划信息数据库技术开发
开发城市交通规划信息数据库技术,收集国内已调查的城市交通信息资料,按城市性质、区域规模、人口规模等建立数据库,研究城市交通规划信息数据库的维护及更新技术。
(3)出行特征参数与城市性质、规模相关关系研究
广泛收集国内的城市交通调查资料,研究并建立居民出行特征参数(如居民平均日出行次数、各目的出行次数、交通方式比例)、车辆出行特征参数(如车辆平均日出行次数、平均出行距离)等与城市性质、城市规模的相关关系,供同类城市进行交通规划或规划滚动作类比、参考。
(4)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交通工程GIS系统开发
开发适合于我国城市交通工程的基本GIS系统,加强交通工程所特有的交通数据获取功能,增加交通分析功能(如网络分析功能、交通数据统计功能、交通需求预测功能、道路网络规划功能、公共交通线网规划功能),建立交通工程标准数据库(如各种图示图例、道路规划标准、交通信号灯标准、交通状况标准等);研究已有的交通工程标准软件与GIS的接口技术或转换技术。
城市交通规划内容范文2
[关键词]城市交通;可持续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在城市交通上实现了铁路、航空和公路的全面发展,但由于现代城市生活发展,随之带来了城市拥堵现象也逐渐显现,并愈演愈烈。人类开始思考和探索一种科学的城市建设方案,当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后,为城市交通设计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新的文明成果,是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指南和行动航标。城市交通是城市发展主要公共设施,是城市经济活动的命脉。当前,基于可持续发展性来审视和规划现代城市交通设计尤为重要和关键。
一、当前城市交通设计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交通设计规划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城市大部分都属于用地高度集中的单中心城市,人口、城市功能高度集中,
城市交通发展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交通资源缺乏整合,交通规划设计不尽合理,管理不到位,管理手段现代化程度不高。路面够宽了,但交通设施不全,分布不均衡,利用率低,而且小路不配套,把交通流量都集中到主干道上,堵车相对严重。
2、小汽车的迅速发展导致城市道路资源严重不足,城市形态不断变化,城市结构面临重大调整。
3、由于交通出行的不便,城市中心区越来越不适合人居住,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交通规划设计中缺乏落到实际空间设计中,未充分体现公共利益。
(二)产生城市交通设计规划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城市交通正面临着城市化、机动化快速发展的双重压力和环境、土地资源的双重制约,对交通规划师和城市政府而言,任何正确或错误的规划和决策都将对未来产生长远而重大的影响。
1、人、路与车
从规划建设到运行管理,“车本位”的思想也一直占了上风,而“人本位”的思想则很难体现。交通的目的是实现人和货物的空间移动,而不是车辆的移动。评价一个交通体系的优劣,主要看公众的交通利益是否得到保障。
2、供给和需求
很多城市交通问题得产生都是由于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和土地使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没有明确。需求源自土地使用,供给出自交通需求,交通供应是载流的“河道”。交通供应可视作土地使用与交通需求共享的“呼吸系统”;交通供应还可视作土地使用的“源”,土地使用则是交通供应的“流”。供给与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价格政策不合理;对部分需求的忽视;供给方向上的偏差;过分强调供应不足等等。
3、畅通和易达
畅通和易达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即要缓解交通拥挤,减少出行的时耗,又要确保人和货物能够方便地到达目的地。通过建设高等级的道路和发展大容量的轨道交通实现“畅通”;通过加强支路建设,发展覆盖整个城区的地面公交网络和规划合理的停车设施,实现城市交通的“易达”。在对可达性的理解上,仍然存在观念上的误区。认为“通”就是“达”,只要城市道路能够服务到的地方,就认为满足可达性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将可达性理解为机动车能否达到的层次上;二是公共交通能覆盖到的地方可达性当然就高,但被忽略的仍然是居民公交出行的方便程度。
规划认识过程中存在的误区除了以上以外,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在交通信号灯的设置问题上,认为交通信号控制是导致城市交通拥挤的原因之一。就现象来说,的确拥挤的地方大都是发生在有信号灯的交叉口,但是我们要究其本质,不要被现象所迷惑,在交叉口发生拥挤的原因是车辆聚集的速度大于在交叉口出口的消散速度,我们要处理好路段、车速、交叉口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二、解决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对策
(一)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以环境承载力为原则进行设计:最小环境影响标准,即城市交通对人的生存环境和活动的影响、干扰较小。
2、坚持低资源消耗速率原则进行设计:最小资源占用标准,即城市单位产值的交通能耗较低,城市交通系统的建立、维护、使用和管理对土地及人力资源等占用较低。
3、坚持道路规划的协调性原则进行设计:最小交通需求标准和最佳服务水平标准。最小交通需求标准,即通过科学的城市布局和规划,使维持城市与社会运作和发展所需的交通需求较小。城市交通系统和管理制度能使各种交通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二)实现城市交通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新世纪的交通不再是满足单一的交通需求为目标,而应是满通需求的同时充分地考虑资源、环境的约束,能够完整的解决交通问题,即解决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源、更好地引导城市的发展。城市交通规划可以分为城市交通建设规划和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实现交通规划的可持续发展,就应该从交通的建设规划和管理规划两个方面做起:
1、交通建设规划思想观念更新
(1)“人本位”的思想观念,就是在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中,要注重交通运行效率、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加强对居民出行需求选择的研究,根据居民出行意愿和意愿的满足情况,提供多种交通方式的选择;城市交通规划要注重公共交通规划、自行车规划和步行系统的规划,并将这些内容贯彻到规划的各个层面;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要增加支路网规划的内容,提出对支路网建设的要求;城市道路的线型和断面以及交叉口的设计也要考虑步行和自行车的交通要求;在设施建设中要合理分配资金流向,加强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设施的资金投入;在运行管理中要重视维护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交通方式的“路权”,保障行人安全等。
(2)供给与需求。交通供需关系的正确处理,必须建立在综合而均衡的交通发展战略基础上,建立在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分析和效用评价的基础上。供需关系必须有利于国民经济、产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交通运输总成本下降和效率的提高。因此,把握正确的供求关系尤为重要。正确的供求关系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明确供给与需求相对平衡的观念。②保持供给方向的平衡。③交通需求管理应当体现社会公平。④正确应用价格机制,实现交通资源的有偿使用与合理分配。
(3)畅通和易达。畅通和易达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即要缓解交通拥挤,减少出行时耗,又要确保人和货物能够方便地到达目的地。通过建设高等级的道路和发展大容量的轨道交通实现畅通;通过加强支路建设,发展覆盖整个城区的地面公交网络和规划合理的停车设施,实现城市交通的“易达”。
2、交通管理规划效率提高
随着实践工作的发展,有必要对城市交通规划的编制体系法定化,对具体工作内容、流程和工作方法规范化,推动交通规划科学发展。重视对城市交通规划实施保障的研究和探索,实现城市在交通规划引导控制下的有序发展。在交通信息化的时代环境下,重视对实时交通运行状况的研究和评价,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并反馈至交通规划、修编和管理环节。大城市应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对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运行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并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
城市交通规划内容范文3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 交通需求 预测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具体而言,应从城市结构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结构、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充分利用三个层次,从供给和需求量方面解决问题。
一、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相当于西方国家的60~70年代,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机动车密度还比较低。尽管如此,由机动车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也很严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的问题。
城市网络很复杂,交通的运行很复杂,产生交通问题的因素也很复杂,相应制定的城市交通管理方案往往由多个管理策略、管理措施组合而成,任何一个建设或管理措施的实施都会引起整个城市路网上交通运行情况的改变。因此,交通管理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常用的经验性的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的。
二、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基本内容与方法
(一)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是解决要不要管、什么时间管、怎么管、管什么地方等问题。通过规划,人们能预先知道管理策略实施后的效果,避免由于盲目管理而带来政策上的失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二)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内容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应调查、搜集的资料包括:交通小区划分及小区经济、土地利用资料、交通网络结构及道路几何要素资料、历史道路交通量及流向资料、居民出行特征资料、机动车出行特征资料、货物出行特征资料、现有交通管理设施及效果资料等。
(2)现状分析与问题的诊断。从道路基础设施状况、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交通管理设施及现代化程度、交通秩序、交通质量及交通安全以及交通管理体制、政策、规划及宣传教育等方面对城市道路交通及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诊断。
(3)城市交通需求分析。通过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具体模型及方法将在下一节讨论),获得交通管理规划方案实施(评价)年份的各车种(客车、摩托车、公交车、出租车、货车、自行车)的OD矩阵,为后期交通规划提供规划依据和参数。
(4)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制定。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方案,往往是由多种管理策略和数种管理措施组合而成的。一般包括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如优先发展策略、限制发展策略、禁止出行策略、经济杠杆策略;交通系统管理策略,如结点交通管理、干线交通管理、区域交通管理。
(5)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通过方案评价,分析交通管理措施是如何影响交通流的,预测交通管理措施实施下的交通运行指标,分析是否达到了管理目标。
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可按道路网络抽象化、交通管理方案抽象化、交通流重分布模拟以及管理效果分析四个步骤进行。
(三)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操作过程
管理规划过程的核心是管理方案设计及方案评价。方案的设计是在掌握现状交通信息,分析出其存在问题,并预知未来交通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方案评价过程是对未来交通运行情况的模拟过程,它是建立在掌握现状及未来交通信息基础上的。
三、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及发展预测
(一)出行生成预测
居民出行产生预测的目的是建立小区居民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与小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特征等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推算规划年各交通小区的居民出行发生量、吸引量。出行产生包括出行发生与出行吸引居民出行产生预测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交叉分类法、回归分析法、生成率法、吸引率法及平均出行次数法等。
居民出行分布预测是将预测的各分区出行发生量、吸引量转化为未来交通分区之间的出行交换量的过程。预测方法大体分为三类,即:增长率法、概率模型法和重力模型法。其中,双约束重力模型法在国内外交通规划中使用最为广泛。
(二)交通分配预测
在掌握各分区出行产生、出行吸引,以及出行分布情况后,即知道了各分区之间有多少出行交换量后,就可着手进行交通分配。交通分配就是把各分区之间的空间O-D量分配到具体的交通网络上。通过交通分配所获得的路段、交叉通量资料是检验道路规划网络是否合理的主要依据之一。目前,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中应用较广泛的交通分配是随机用户平衡模型(Stochastic User Equilibrium)。该模型建立了路段行驶时间与路段交通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考虑了通行能力的限制,通过反复迭代计算,直至达到要求的精度为止,最后分配出各路段上的交通量。
(三)停车需求预测
世界上许多大城市均对停车需求预测进行过深入研究,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城市发展形态不同、经济增长不同,停车预测模式也不同,其计算方法差异较大。常用的预测模型有:停车生成率模型、用地与交通影响分析模型、相关分析模型、机动车OD预测模型、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下面对应用较为广泛的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
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根据停车调查数据汇总可得到各交通小区的日停车数,再根据停放车辆车型比例换算为标准车,利用综合交通规划中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现状及发展预测所提供的现状和近、远期规划年的就业岗位数,抽取一定的样本,可建立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
Pij=∑aiLij(i=1,……,m j=1,……,n)(1)式中:Pij为预测年第j交通小区的基本日停车需求(标准车次/日);ai 为第i类用地的静态交通发生率(标准车次/100工作岗位?日);Lij为预测年第j交通小区第i类用地的就业岗位数(人);n为小区数;m为用地分类数。
对模型的求解采用非线性优化的方法,即建立非线性优化模型:
四、应用实例
(一)江门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
江门市作为南方的一个沿海城市,素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称。特别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江门市的城市交通框架已初具规模,无论是在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还是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进展。但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及其与交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化等方面尚存在较大差距。为了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的现代化、满足或合理地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系统地进行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和交通系统建设规划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
(二)规划内容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及数据库的建立。为了明确城市交通发展目标、找出城市道路交通存在问题,我们应对主要路段和段和交叉口进行了调查,获得了大量丰富、翔实的第一手交通流资料,并对有关数据进行了分析、整理,建立了相应的道路交通管理数据库,为后期交通管理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调查内容包括主要路段、交叉口、行人及非机动车、主要交通枢纽、单向交通管理设施、交通标志、标线设置、交通拥堵、事故、交通停车设置及其它监控设施等交通调查。
(2)现状资料分析与问题诊断。在掌握了江门市道路交通全面资料情况下,重点从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交通事故与安全、停车状况、公共交通、交通规划等方面进行了现状分析及问题诊断。
(3)理论研究与模型建立。以TransCAD、VISUM、Transtar等软件为基础,配合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进行交通流量验算等评价工作,并建立了针对江门市的一系列交通模型。如选用双约束重力模型进行居民出行分布预测,采用随机用户平衡模型进行交通分配;选用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进行停车需求分析,并利用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检验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的计算结果。
(4)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案拟定与评价。交通管理规划方案主要包括近期交通组织管理规划、ITS发展规划、交通管理设施规划、停车管理规划、公共交通管理规划、交通监控系统规划、交通管理其它规划等方面内容。针对上述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进行系统地分析、讨论和评价。
城市交通规划内容范文4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 管理规划 交通需求 预测
0.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995年的《北京宣言: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为中国城市交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交通的目的是实现人和物的移动,而不是车辆的移动。而这样的战略目标只有通过政策法规和严格的管理才有可能实现。
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具体而言,应从城市结构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结构、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充分利用三个层次,从供给和需求量方面解决问题。因此,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城市总体规划中重要的环节,制定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也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有利于提高我国城市整体管理与文明水平,适应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
有鉴于此,全国城市“畅通工程”实施和检查评估中要求各被检查城市必须进行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其主要评价内容包括道路交通流特性调查、现状分析与问题诊断、交通需求分析计算、交通管理方案(含交通需求管理措施、交通组织方案优化)分析评价、通过专家论证及政府实施等。
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现状
西方国家城市交通系统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建设阶段:二战后至二十世纪70年代;管理阶段:二十世纪80年代至现在。重点在公共交通系统、小汽车发展、单项交通、交通信号控制以及道路的有效利用等多方面进行交通管理规划。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相当于西方国家的60~70年代,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机动车密度还比较低。尽管如此,由机动车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也很严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的问题。
随着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许多城市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而且一系列先进的交通管理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被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管理总体水平与畅通工程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2000年全国“畅通工程”工作组检查的138个城市中,42个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划工作只达到畅通工程11项要求中的5项要求,20个城市仅满足4项要求。由此可见,我国在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面远远滞后于现代道路交通发展的要求。
城市网络很复杂,交通的运行很复杂,产生交通问题的因素也很复杂,相应制定的城市交通管理方案往往由多个管理策略、管理措施组合而成,任何一个建设或管理措施的实施都会引起整个城市路网上交通运行情况的改变。如将一条路的某个路段改为单行道或单双号通行、将交叉口的类型改变(无控制改为信号控制)、将某路段改为公交专用道、打通某条路或拓宽某条路等,都会引起整个城市80%~90%以上的主要道路交通流量和车速的改变。因此,交通管理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常用的经验性的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的。因此交通管理需要做规划,实际上,目前一些城市所实施的有些管理措施,都是做过规划的,只是不太系统、全面而已。
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基本内容与方法
2.1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是解决要不要管、什么时间管、怎么管、管什么地方等问题。通过规划,人们能预先知道管理策略实施后的效果,避免由于盲目管理而带来政策上的失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2.2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内容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应调查、搜集的资料包括:交通小区划分及小区经济、土地利用资料、交通网络结构及道路几何要素资料、历史道路交通量及流向资料、居民出行特征资料、机动车出行特征资料、货物出行特征资料、现有交通管理设施及效果资料等。在这方面,由于交通调查面广,调查工作量大,资金投入多,因此,有的城市交通规划编制单位,甚至有关政府部门领导对基础数据调查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只要在原有交通规划资料搜集的基础上,作些补充调查即可,以致于规划方案与现实脱节,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差。这是一种极为错误和片面的观点,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现状分析与问题的诊断
从道路基础设施状况、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交通管理设施及现代化程度、交通秩序、交通质量及交通安全以及交通管理体制、政策、规划及宣传教育等方面对城市道路交通及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诊断。
(3)城市交通需求分析
通过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具体模型及方法将在下一节讨论),获得交通管理规划方案实施(评价)年份的各车种(客车、公交车、出租车、货车、摩托车、自行车)的OD矩阵,为后期交通规划提供规划依据和参数。
(4)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制定
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方案,往往是由多种管理策略和数种管理措施组合而成的。一般包括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如优先发展策略、限制发展策略、禁止出行策略、经济杠杆策略;交通系统管理策略,如结点交通管理、干线交通管理、区域交通管理。
(5)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
通过方案评价,分析交通管理措施是如何影响交通流的,预测交通管理措施实施下的交通运行指标,分析是否达到了管理目标。
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可按道路网络抽象化、交通管理方案抽象化、交通流重分布模拟以及管理效果分析四个步骤进行。
2.3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层次
可分为三个层次。三个规划层次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层次越高,其规划效果越大。
交通管理规划的层次
宏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目的是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影响、优化交通结构。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的本质是优化城市道路资源的利用,它通过交通政策的引导来实现,而政策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保证体系。
道路交通网络的组织规划的目的是在城市交通网络已建成的情况下,通过实施各种技术措施,平衡整个交通网络的交通流量,均衡交通分布,提高运输效率,使这个交通网络发挥最大的效用。如通过实施单行线、专用线、诱导系统、绿波、特殊运输线路、转向限制等措施的综合运用,使交通网络的时间资源、空间资源得到优化利用。
重点交叉口、路段的交通管理方案设计是交通管理最基础的工作,也是解决近期局部交通问题最简捷的手段。具体措施有:交叉口渠化、信号灯配时优化设计、转向控制、路段机非分隔、车道划分、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计、停车管理、设“严管街”等。
城市交通规划内容范文5
因为城市交通环境是城市中各种信息汇集的场所,加之城市色彩设计本身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所以这其中也必然包含着复杂多样的传播活动。从整体上,我们必须把传播过程看作是一个宏观的过程,只有如此,才能根据传播学原理正确的确定城市交通环境色彩设计过程中的各个传播要素,凭借传播的作用而建立系统的研究体系,研究也才具有可行性。作为一种传播活动,我们可把城市交通环境色彩设计过程分为四大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和受传者。
1.1传播者传播者就是直接或者间接发送传播内容的人或机构,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在城市交通环境设计中,色彩形式的决策者和决策机构可称为传播者,他们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交通环境色彩的形式及信息内容,决定信息内容的流向和传播过程的发展,同时也都可以直接或间接的接收受传者的反馈。1.2传播内容传播内容主要是指传播者所要表达的信息及信息所附载的精神内容。决策机构和设计师需要通过专业知识使色彩传达出被大众所认知的视觉信息。在这里是指城市交通环境色彩的设计者通过城市空间来表达自己对环境的感受、对空间设计理念的认识并且创造某种自己理解的适宜的生活方式。
1.3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是实现信息交流的途径,是传播内容的载体,传播媒介的发达程度决定着社会传播的速度、范围和效率。在城市设计中,城市交通环境色彩本身和城市环境附属设施正是传播信息的有力途径,决定着社会传播的内容和倾向性。城市交通环境色彩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正是设计师可以操作的实体,借助这个物质实体将城市环境的各种信息传播至受众。
1.4受传者在城市交通环境色彩中,交通环境的使用者是最直接的受传者,他们与环境的关系密切,接收环境中各种各样的色彩传播内容。受传者有机会去体会设计者的各种意图,是信息传播过程的终点。在这种传播活动中,最直接的受传者就是城市交通环境的使用者和参观者。信息只有被受传者接受和理解,建立起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认知桥梁,才算真正意义上完成整个传播过程。色彩在城市交通环境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进行城市交通环境设计的手段之一,是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中介。经过色彩设计的城市交通环境以其直观生动的形象,向受众传达着特定的信息,对社会大众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可把城市交通环境的色彩设计作为一个特定的传播过程,依据传播的普遍规律和特定的传播要素、传播特点来研究和解决如何让信息影响受传者,使其产生共鸣,最终采取行动。
2城市色彩传达城市交通环境本身的信息内容
2.1城市交通环境色彩所传达的城市定位的信息在我们感知世界的过程中,色彩被认为是识别性最高的视觉元素之一,也是最先被人们感知到的视觉幻象之一。从视觉印象角度出发,城市交通环境色彩是人们在感知城市的过程中最先感受到的视觉冲击。在整个城市交通环境中,任何事物都不能脱离色彩而存在。广义上,城市色彩可以理解为城市外部空间环境中各种视觉物象所具有的色彩总和,这些视觉印象主要包括建筑、道路、人、车辆、路牌、户外广告等一切视觉可感知的色彩。霍尔提出的城市环境划分理论把城市中所有的环境分为三大类:有固定特征的因素、半固定特征的因素和非固定特征的因素。在城市外部环境中,固定特征的因素和半固定特征的因素是城市色彩设计的主要对象,而非固定特征因素的色彩是我们无法实现控制和设计的,因此其不在城市色彩设计的主体范围内。
2.2城市交通环境色彩所传达的地域性信息我们能从一座城市的面貌中看出城市的文脉,一座城市给人的整体色彩印象也能在某一方面表现出一定区域内的地域文化,反映其文化魅力、审美指向、艺术风格和科技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人与色彩之间的互动反映出的正是地域文化的演化。城市色彩的地域性的体现是城市交通环境规划中的一项重要策略,这是实现城市文明有序并赋予城市色彩以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一种有效途径。基于地域文化,是以地域作为一种空间维度,绝非简单地重现历史原貌,而是规划设计出既遵循历史,又追随时展的“新地域”城市色彩。新地域主义,是在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继承和发展传统的地域城市色彩。通过城市规划设计实现从“传统地域”到“新地域”的转化,将现代性与地方性融合,将传统风格融入现代设计。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把“转化标尺”,权衡在何种状况下,何种程度下,如何体现城市的地域特色。城市交通环境色彩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城市色彩的文化属性只有通过人的主观意念表达出来才属于文化的范畴。
2.3城市交通环境色彩所传达的城市性质和功能信息不同的城市规模对城市色彩提出不同的要求,大城市不可能也不需要在全城范围内体现其历史传统或地域性,而是在部分区域,或特定的地段实现地域特色。其他区域,特别是临近区域则应体现与传统风貌的协调共生关系,更多时候要求对传统地域色彩实行高度或中度的转化。中小城市,则可根据具体情况,在城市交通环境色彩规划中实现对传统色彩的高度、中度、低度转化。一般情况下,城市色彩能够实现某一种原则(如传统地方色的体现,或某种主色调)的可能性会随城市规模增大而减小。“城市的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负担的主要职能。”城市性质的不同对城市色彩的地域性提出的要求也不同,在是否体现城市色彩的地域性上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一般来说,风景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城市的色彩应与传统历史更多关联,往往要求其城市色彩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工业城市、新兴城市则可能并不要求以传统历史地域性作为城市色彩规划的重点。现实中,城市往往具有多种职能,其性质可能并不是单一的,特别是大型城市,其城市职能高度复合,很难笼统地界定其是否需要在城市色彩上体现历史地域性,所以要在对城市不同区域进行具体的、实事求是的调查、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原则和策略。
3信息传播策略在城市交通环境色彩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环境的传播内容愈加广泛,形式也更趋于多元化,利用传播过程模式作为城市交通环境色彩设计方法恰恰符合了色彩媒介的特性。将城市交通环境色彩设计过程作为一种信息传播过程,运用传播学原理,分析和解决这些关系中的矛盾,这种传播过程模式也为城市交通环境的色彩设计提供了一种更为合理的设计方法。在城市交通环境色彩设计中,可以将如下信息传播策略应用于设计过程中:
1)色彩是一种信息传播的媒介,城市交通环境色彩设计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播过程。因此,在城市设计中对色彩信息传播模式的各个构成要素和具体设计环节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考虑。
2)城市交通环境色彩普遍缺乏美感、色彩趋同现象日益明显,城市色彩的混杂无序常令人感到不适。造成这些问题的真正根源在于用色彩所表达的信息泛滥和无节制的传播,而那些色彩明度、纯度、色相的不协调等因素只是“美学型色彩污染”的表象特征。
3)在城市交通环境色彩的信息整合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应该关注城市环境的形式与功能信息的整合,另一方面我们还应研究作为参与者的受众对城市交通环境色彩的感受及城市交通环境色彩对受众的影响。
4)以传播学为研究基础,分析和总结受众的需求、注意、理解、接受等心理因素,才能有效的传播信息和真实地反映城市交通环境色彩对受众的作用和影响,受众的参与力量也为城市交通环境色彩的设计增加了新内涵。
4结语
城市交通规划内容范文6
关键词:城市交通规划;可持续发展;交通设施;土地利用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市交通规划就是对城市范围内各种交通做出长期的全面合理安排的计划。 交通枢纽是几种运输方式或几条运输干线交会并能办理客货运输作业的各种技术设备的综合体。一般由车站、港口、机场和各类运输线路设施组成,是综合运输网的重要环节。 交通枢纽的出现,一方面受到了政治、经济、人口、用地等因素发展的影响;一方面又对地区间的联系、地块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如何利用交通枢纽的出现来改善城市交通,从而带动城市规划的发展,就现实的摆在了我们面前。
1、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的梳理 城市的土地利用是城市交通需求的根源,它不仅决定了城市交通源、交通量及交通方式,且从宏观上约束了城市交通的结构和基础,不同城市的土地利用状况要求相适应的城市交通模式;另一方面,城市交通系统的实际运行水平会对城市空间结构及城市发展规模构成影响,从而改变了城市土地利用的状况。 交通枢纽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路与道路等其他各种交通设施的交汇。这一特性造成了交通枢纽往往是交通阻塞主要发生的地点,造成交通流中断、事故增加。针对这一城市交通中的“瓶颈”,如何科学与合理组织交通枢纽的各相交通流,实现交通安全与畅通,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就如何根据不同的交通枢纽的地理位置、具体的特性及交通流向采取不同的用地规划布局作出具体的分析。
2、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
2.1发展目标
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是保障人们出行方便,减少出行时间,实现交通畅通。
2.2总体方向
交通系统是城市的综合交通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城市功能的重要的支撑手段,是城市起步的重要发展阶段,同时带动经济增长和城市各方面的进步。
3、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3.1土地开发
在城市发展中,主要的土地开发应该集中在由公共交通提供良好的服务,不盲目的占用土地,要有明确的土地开发规划方向。
3.2公共交通的发展
在土地开发的同时要先考虑公共交通的发展,发展交通系统建设和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负责开发的行政部门或者公司,应该加强对交通沿线,交通走廊,公交车专用道路等进行实地考察,同时要优化沿线的土地利用。
3.3避免资源浪费
在换乘节点的区域可以提供较方便的步行,自行车设施,减少交通压力,做到节约资,保护环境。
4、各种资源协调发展
4.1土地资源消耗严重
土地和能源是城市交通建设中消耗的最重要的能源,交通堵塞,使汽车燃油经济下降,能源消耗开始浪费,随着交通系统的逐步机动化,更应该注重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浪费,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土地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资源,人们要生活,如果因交通设施和交通规划镁有做到足够完善,那么就会造成我国的后备资源短缺现象,这样对国家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认识到城市交通资源消耗的严重性并不晚,应该采取合理的解决办法,和运行模式。
4.2城市交通战略
要以城市的总体规划为依据,宏观上把握城市的发展方向,关注城市交通的发展大局,从长远着想,在土地开发的同时,要有一个完整的规划方案,还要从国民的俄经济、政治、生活环境角度去考虑,因为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的,都有必要的相关性。
5、城市交通规划的具体方法
5.1改变单一的道路交通容量
交通容量是与环境容量相统一的,城市建设的发展,交通容量的增加,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协调好城市发展和环境的关系,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5.2优化城市的道路系统
为了解决城市的拥堵,就要改善交通状况和大气环境,要从长远的目标出发,调整交通规划思路和内容,使污染减少。
5.3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要改善客运结构,就要考虑发展公共交通,从而缓解交通压力,城市交通系统与社会交通系统有着必然的联系,公共交通具有费用低的特点,低资源的消耗方式发展,交通网络技术和预测技术帮助了城市交通规划的可持续运作。
6、交通站点的设置
6.1建设形式
交通站点按照建设形式可分为:地下站、地面站、和高架站,按照运输组织功能可分为:中间站、折返站、和终点站,按照网络分为枢纽站、换乘站和一般站。
6.2交通枢纽站
交通枢纽站一般位于城市的大型客流的集散点,至少有两条轨道交通线路相交,并集地面公交与出租车、小汽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实现城市客运交通的额一体化,其中换乘站是两条轨道交通线路交汇点,其主要功能是实现两条轨道之间的相互换乘。
7、对于道路慢行系统的要求
7.1慢行系统包括自行车系统和步行系统
在一些城市,总会有一部分人,在上下班期间,选择骑自行车或者步行,这样不仅能锻炼身体,同时还能减轻因乘坐公交车带来的不必要的拥挤
7.2道路慢性系统的设计方案
自行车系统在规划上要求自行车专用路,这样道路的两旁就不会有大量的机动车和货物运输的拥堵现象,在设计上要求道路要畅通,路面要平坦,坡度要小,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与快速道路系统相反,自行车专用路上要采用适宜有限驶入配套的管理措施,允许少量的机动车在限定的时间内可以浸出,步行系统的布局应该遵循人车分离,步行快捷和力求舒适的原则。
8、快速道路系统的方式
8.1城市快速道路系统采取的形式
在我国的一些比较大城市,由于一些路网具有密度高、用地紧张的特点,采用了高架形式采取了快速道路系统的方式,而那些路网密度较低的城市,多数采取了平面道路或者加固立交形式的快速道路系统。
8.2城市快速道路系统的优势
交通方式的多样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然而快速道路系统的方式,有利于人们出行选择,这样的交通工具,无论是距离上还是距离上还是从时间观念上看都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为它具有速速快、稳、节约时间的特点,也不会给人们带来困扰。
9、总结
在当今社会,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中国城市交通规划的发展关系密切,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就要保证生态持续、社会持续、经济持续,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所以必然会引起城市交通系统战略的目标调整,有了明确的规划,就会有对人生观价值观的不断追求,让生活有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炜.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规划框架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01,31(3):1-6
[2] 马键霄.城市汽车交通的适量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5(6):51-54
[3] 陈学武.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模式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交通学院,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