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统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物流统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物流统计

现代物流统计范文1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GDP回归分析

现代物流业是在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的储运资源整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兴产业形态,物流业与国民经济各领域都有密切的关联,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现代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推动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物流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加大

表1显示:1991-2007年物流业对GDP增长的拉动力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并且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物流对GDP的拉动力指标从1991年的6%增加到2007年的7.71%。从1991年到2007年的数据可以看出,物流增加值和GDP的增长变化状况基本一致,在此阶段,二者都处于较快增长的阶段,其中,1994年和2005年是我国物流发展最快的两年,这两年的物流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8.13%和40%,这两年也是我国GDP增长最快的两年,GDP分别比上一年增长35.26%和33.16%。

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现代物流业的支持

从表1看,1991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GDP年均增长约10%,其中物流业功不可没。1991年至2007年,全社会物流总额从3.02万亿元上升到75.2万亿元,增长了24.1倍,年均以22.3%的速度递增,大大高于同期GDP16.5%(按现价算)的年均增长速度。“十五”期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达158.7万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了近1.4倍,年均增长23%。200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38.38万亿元,同比增长29.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是近十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200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48.1万亿元,同比增长25.2%,增幅虽比上年有所回落,但仍呈快速增长态势。2007年全国物流业增加值1.7万亿元,同比增长20.3%,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75.2万亿元,同比增26.2%,增幅比2006年提高2.2个分点。2008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43.29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28.1%,增幅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1991年到2007年,国民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明显增大,物流需求系数从1991年1.5增加到2007年的3.0,即1991年我国每单位GDP产出需要1.5个单位的社会物流总额来支持,而到了2007年,我国每单位GDP产出则需要3个单位的社会物流总额来支持。现代物流业和国民经济高度正相关

根据1991-2007年GDP和社会物流总额统计数据绘制被解释变量y(GDP)与解释变量x(社会物流总额)相关度散点图,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GDP和社会物流总额之间高度线性相关。使用SPSS11.5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GDP和社会物流总额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0,进一步确认两者高度相关。

查相关系数检验表得知:r0.01(15)=0.606<0.990中国

这说明在显著性水平0.01下,GDP和社会物流总额之间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据此可以构建线性模型:Y=a+bx,其中,a与b是待估计参数,x为我国社会物流总额,y为我国GDP。

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表1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估算出参数a和b的值:a=2.843,b=0.306,于是得到回归方程:Y=2.843+0.306x,R2=0.980。

该结果说明,我国物流总额每增加1万亿元,GDP增加0.306万亿元。其中GDP变异的98%可以由社会物流总额的变异来解释。

但是回归方程Y=2.843+0.306x是否能真实地反映GDP和现代物流之间的关联度,能否合理解释现代物流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需进一步的验证。因此有必要对回归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

回归结果方差分析显示,F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即检验假设“H0:回归系数b=0”成立的概率等于0,从而应该拒绝H0,说明回归效果极为显著。模型Y=2.843+0.306x可以用来描述现代物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综上,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国应致力于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物流竞争市场,形成可控与自由运作的现代物流机制,降低物流成本;进一步推进物流信息化;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物流技术;努力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加快物流亟需人才的培养,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促进我国的物流产业不断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怀政.全球物流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2.李力,杨柳.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6)

现代物流统计范文2

【关键词】RFID系统;物流;库存管理

1.RFID系统工作原理

RFID系统主要包括六大部分,即RFID标签,天线,RFID读取器,编程器,PML服务器和主控机。RFID标签存有能够唯一表示物品的EPC编码,通过物品的EPC编码可以查找存于PML服务器中关于物品的全部信息数据。RFID读取器通过天线发射一定频率的射频查询信号,当RFID标签进入发射天线区域时获得能量被激活并自动将自身EPC编码以及防止错误的附加码等信息通过卡内置发送天线发送至RFID读取器,读取器通过无线网络将EPC编码等信息通过主控机发送至PML服务器,服务器按照物品EPC编码查找相关信息并将结果返回主控机。主控机通过事件分析过滤器过滤相关信息。

2.库存管理系统模块划分

现代物流中心库存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可以分为如图所示三个部分:基础服务管理、仓库运作管理和库存信息管理。

图1 仓库管理系统模块划分

2.1基础服务管理模块

基础服务管理模块负责原始数据的录入,实时数据的更新,建立包含使供应链正常运行所需全部数据的数据库。用户通过不同权限查看其权限内的各种数据信息。包括基本数据管理和EPCIS事件管理子模块。

基本数据管理子模块包括仓库系统设置、仓库基本信息、库位基本信息、立体货架信息、货品基本信息、客户信息管理、供应商信息管理、设备信息管理以及用户权限设置和管理。仓库系统设置主要负责库位选择、出/入库规则和货位管理原则、盘点原则、安全库存原则的设计和管理,仓库代码、库位代码、货架区代码等编码方案的设计和管理,物流中心运行所需表单的设计和管理。仓库和库位基本信息分别记录仓库和库位的编码、名称、位置、性质、总容量、总面积、状态等,库位基本信息还应包括仓库编码、区域编码、管道编码、货架编码、层级编码、行编码等数据。物品基本信息包括物品的EPC编码、货品名称、生产厂商、生产日期、生产地点、单价、体积、重量、存放时间、有效期、货品描述、库位编码等。立体货架信息包括货架编码、货架所在区域编码、性质、容量等。设备信息包括设备编码、名称、类别、载重量、状态等。

EPCIS事件管理主要负责EPCIS事件的获取与查询即主控机与PML服务器的通信,事件收集至PML服务器,使用事件过滤器过滤冗余信息,并接收PML服务器返回的事件查询结果。

2.2仓库运作管理模块

仓库运作管理模块主要包括进货入库管理、仓储盘点管理、拣货出库管理、设备状态管理四个子模块。现代物流中心的仓库运作管理的主要功能是负责合理安排出入库作业,合理安排设备。因此,进出库管理、仓储盘点管理是仓库运作管理的主要内容,设备状态管理辅助其主要功能更顺畅进行。

2.2.1仓库出/入库管理子模块

出/入库管理模块依据出入库管理规则,进行库位的选择,入库时间、出库时间、出库货物的选择排序,叉车、堆垛机、分拣机的合理调度,对物流中心库存管理进行实时管理,是物流系统满足实时性要求的关键。合理及时可靠的数据信息是实现合理调度的必要条件。仓库出/入库模块包括系统出/入库管理规则的实施以及单据的管理。

货品申请入库时,主控机接收到发货清单,根据入库规则选择卸货验货时间、地点,当货物经过检验并绑定RFID标签后到达立体仓库的入库前台时,RFID读取器读取货品信息,向主控机提出入库申请。主控机根据预先分配的货位并结合当前货位情况及即将到库货物情况,依据货位管理原则为该物品寻找合适的空货位,同时形成物品库存表。主控机更新仓库记录,添加入库记录。物品入库后生成确认入库单据,向供应商确认收货。数据流程如图。

货品准备出库时,主控机首先接收到销售部门的出库申请单,出库申请单包括物料品种、型号、数量、以及供料时限的要求,接到申请后,主控机结合当前库存情况查询到所需物料的货位,根据货位管理原则确定出库的货位号,并立即形成出库任务(出料库位编号、供货最低时限、出库台号等),生成拣货单,开始拣货作业。拣货作业完成后,物品在等待出库通道等待检验核对,检验核对无误后,主控机生成物品出库清单,并通知客户发货,生成发货清单,更新仓库信息,添加出库记录。

2.2.2仓储盘点管理子模块

RFID技术的使用使现代物流中心在出入库作业中由于人为失误造成的账面数量与实际数量的差异降到最低程度,但不排除因RFID标签损坏或读取器周围无线信号干扰等原因造成读取器漏读、误读。同时,盘点可以查找出仓库中因为存放过久而导致物品质量受到影响,难以满足客户要求的物品。由于RFID技术的使用使原本繁琐且需要大量人工作业的盘点工作变得简单。主控机根据盘点原则选择盘点时间并生成盘点清单。盘点开始时,主控机通过带有RFID读取器的堆垛机传回的数据准确找到缺失或RFID标签损坏的物品数量、位置等信息并进行详细记录,通知有关部门。

2.2.3设备状态管理子模块

现代物流中心的每辆货车、叉车、堆垛机配有唯一EPC编码,主控机通过编码查询其性质、状态。对其进行实时监管,主控机通过GPS实时定位设备状态,以便更好的规划仓库运作及相关责任人的管理。

2.3库存信息管理模块

现代库存管理注重从供应链角度出发来进行库存信息的管理,即库存信息系统与企业的内部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相关联。另外还应注意上游供应商与下游客户的信息共享,降低因长鞭效应导致的对供应链的损害。

库存信息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供应商、客户的共享信息进行数据分析的具有存货管理功能的模块,具体功能包括对货品需求分析预测、安全库存警报。库存统计分析子模块通过销售部门下达的销售清单,检查现有存货水平,如果存量低于预订标准,则发出安全库存警报,生成补货清单,将补货清单发送给采购部门进行采购。

3.库存管理系统主要数据

库存管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将生成大量数据和表单,主要表单及其包括的数据有:

(1)收货清单:收货单编码、供应商编码、产品编码、数量单位、数量、日期

(2)货品入库单:入库单编码、商品编码、订单编码、数量、数量单位、体积、入库日期

(3)库位表:库位编码、库位名称、库位性质、总容量、总面积、库位状态、仓库编码、区域编码、管道编码、货架编码、层级编码、行编码

(4)物品库存表:产品编码、库位编码、入库时间、数量单位、库存数量、计价单位、单价、状态、存放时间、有效时间

(5)盘点清单:产品编码、库存类别、库位编码、账面结存、实际结存、盘点设备编码

(6)拣货单:拣货单编码、订单编码、库位编码、拣选数量

(7)物品出库单:出库单编码、订单编码、产品编码、数量单位、出库数量、出库日期

现代物流统计范文3

[关键词] 现代信息化物流 传统物流 资源整合

一、我国传统物流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虽然当今国内部分物流企业的成长性高达20%以上,但仍然难以掩盖我国传统物流企业普遍面临的困境。

1.服务水平欠佳,落后于市场需求

传统物流企业专业化程度低,服务质量差,普遍存在服务水平难以达到客户的高要求现象,服务水平不足主要表现在企业提供的功能单一和服务质量差两个方面。我国的大多数物流企业都是由原来的仓储、运输和货运企业转型而来的。这些企业主要的业务仍然局限于转型前的基础,成功开展综合业务的公司并不多。

2.系统规模弱小,缺乏网络支持

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的规模偏小,离最优规模经济状态还很远。物流系统的小规模,有其灵活、应变能力强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其不利的方面。首先,开拓市场乏力。其次,开展业务困难。最后,抵抗风险能力弱。和规模小并存的另一个问题,是物流系统缺乏完善网络的支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规模小,覆盖面窄。很多物流企业都是地方性的运输或仓储服务提供商,业务网络的覆盖仅限于邻近的省市;二是有点无线。即使物流公司有自己的网络节点,但却除公路线路以外,没有可供调配使用的长距离的铁路运输线路和航空运输线路。

3.技术设施薄弱,信息系统不健全

传统物流企业现有的设施基本上是按传统的物流方式配置的,与提供现代物流服务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同时,管理的单一化和粗放性,致使物流设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物流服务复杂化和时效性的要求。由于我国传统物流企业具有依附性和功能单一性的特点,长期以来作为生产和流通的附属企业只注重与母体行业储运要求的符合性;只注重相关硬件的投入,对于软件的投入几乎为零。因此,物流技术在我国物流业应用并不普及,比如自动识别和条型码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在我国物流业中的应用更是尚处于学习和起步阶段。企业物流信息系统不仅有利于实现企业物流供应链的一体化和信息化,提高物流管理的系统性和集成性,也将为企业与供应商、销售商、客户间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和供应链一体化奠定良好的基础。我国物流供给市场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功能不健全,信息系统已经成为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基于现代信息化物流的物流企业资源整合

进入新世纪,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我国传统物流企业一定要适应现代信息化物流的发展趋势,做好企业资源整合。物流资源整合就是将原本互相联系却被分割开来进行管理的各种物流活动,重新整合为一个整体。它的重要性在于,物流资源种类很多而且十分分散,如果不经过整合,不会形成强大的生产力,甚至长期维持小生产的状态,这对物流企业的竞争与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尽管不同的物流企业在实际运作中所采取的资源整合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但还是有一些共同的范畴需要纳入物流企业的视野。它们是客户资源整合、能力资源整合和信息资源整合。

1.客户资源整合

包括客户、服务及老客户资源的整合。结合现代信息化物流的特点,我们要做好下面几个方面:

(1)信息化:客户、服务及老客户资源信息收集的代码化和数据库化,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信息存贮的数字化和业务数据的共享化等。目前例如客户信息系统,数据挖掘技术等广泛应用于客户资源整合中,信息化使客户资源整合更加容易,并形成一个客户资源的综合服务中心。

(2)柔性化:这本来是生产领域提出来的,物流作业的柔性化是生产领域柔性化的进一步延长,它可以帮助物流企业更好地适应消费需求的“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趋势,灵活地组织和实完成流作业,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物流服务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有效的整合了客户资源。

(3)协同化:市场需求的瞬息万变、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都要求企业和整个供应链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协同运作的能力,以及对供应链上的前向洞察力。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实时沟通与协同,企业一方面能使供应商对自己的需求具有可预见能力,使其能提供更好的价格和服务,同时对其供应能力也有较好地预见性,为自己长期的、充足的供给业务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自己也能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信息,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更快的响应能力,跟踪和监控需求满足的过程,准确、及时、优质地将产品和服务递交到客户手中。只有企业间真正达到了彼此协同,才能使物流作业的响应速度更快、更具有前向的预见性、更好地共同抵御各种风险、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出,满足客户的需求。

2.能力资源整合

物流服务能力资源既包括物流服务所需的有形的实体资源,如必要的仓储设施和运输设备等;又包括物流服务所需的无形的技能资源,如货运组织方式和存货控制能力等;还包括物流服务的知识资源,如拥有丰富的物流管理知识和对具体产品的物流运作具有透彻的了解等,更包括一个有效的物流管理团队等。因此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网络化:网络化是指物流配送系统的组织网络和信息网络体系。从组织上来讲,它是供应链成员间的物理联系和业务体系,信息网络是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业务运作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并运用电子方式完成操作。

(2)自动化:物流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其外在表现是无人化,效果是省力化。此外,物流自动化的效果还有: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 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物流自动化的技术很多,如条码技术、射频自动识别技术,自动化立体仓库回来技术,自动存取技术,自动分拣技术,自动导向和自动定位技术,货物自动跟踪技术等。这些技术在经济发达国家已经普遍使用于物流作业中,在我国,虽然某些自动化技术已被采用,但达到普遍应用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自动化的应用可以大大加强物流企业能力资源整合。

(3)电子化:所谓电子化是指商业过程实现电子化,即电子商务。它同样也是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基础的。电子化具体表现为:实现业务流程及其每一步骤的电子化、无纸化;所有商务涉及的货币实现数字化和电子化;交易商品实现符号化、数字化;业务处理过程实现全程自动化和透明化;交易场所和市场空间实现虚拟化;消费行为实现个性化;企业之间或供应链之间实现无边界化;市场结构实现网络化和全球化,等等。电子化使物流企业能力资源整合不仅要成为信息聚散中心,而且成为管理决策中心、观念与技术创新中心、市场和消费中心。

(4)共享化:供应链管理强调链上成员的协作和社会整体资源的高效利用,以最合理的、最少的资源来最大化地满足整体市场的需求。而供应链上的企业只有在建立互惠互利的共赢伙伴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业务过程间的高度协作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只有通过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技术共享、知识共享、业务流程等的共享,才能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供应链上物流业务的优势互补以及更快地对终端市场和整个供应链上的需求作出响应。

3.信息资源整合

(1)要有IT系统的支持,就必须注意标准化,标准化技术是现代物流技术实现信息资源整合的根本保证。货物的运输配送、存储保管、装卸搬运、分类包装、流通加工等各个环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都要求必须有一套科学的作业标准。只有实现了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标准化,才能真正实现物流技术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等。

(2)做好物流服务知识管理和决策机制的变革,就必须要采用集成化和智能化。供应链物流业业务是由多个成员、多个环节组成的,全球化和协同化的物流运作方式要求物流业务中的所有成员和环节在整个流程上的业务运作衔接的更加紧密,因此,必须对这些成员和环节的业务、以及业务处理过程中的信息进行高度集成,实现供应链的整体化和集成化运作,使各环节的业务更加接近客户和客户的需求。这种集成化的基础是业务过程的优化和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而二者都需要有完善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决策、优化、计划、执行等方法和功能来予以支持,并使所有成员各自的信息系统进行无缝连接,实现系统集成、信息集成、业务集成、流程集成、资源集成。智能化是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涉及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物流网络的设计与优化、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每次运输的装载量选择,多种货物的拼装优化、运输工具的排程和调度、库存水平的确定、补货策略的选择、有限资源的调配、配送策略的选择等问题都需要进行优化处理,这些都需要管理者借助优化的、智能工具和大量的现代物流知识来解决。同时,近年来,专家系统、人工智能、仿真学、运筹学、智能商务、数据挖掘和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并在实际物流作业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三、结论

总之,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必须以战略调整方案为基本依据,我们要做的就是结合现代信息化物流的特点找到最佳结合点,并实现物流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现代物流统计范文4

 

一、前言

 

近些年来,物流业的发展速度极快,而且,我国也逐渐对物流业的发展重视起来,特别是各个快递公司、物流企业等大小企业的成立,更有效的推动了物流业的发展。然而,在物流业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却存在物流业运作上的分离化、市场竞争的无序化等现象,对物流业的发展产生制约,对此应不断的完善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联动发展的机制,这样才能切实有效的解决物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二、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物流业在运作上出现了分离化

 

物流业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而且,从物流业运作的情况来分析,主要受制于目标市场的牵引,也就是说,物流业的构建应有供应链。现阶段物流业的功能主要分为流通加工、综合运输模式、仓储等[1]。然而,在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过程中,大小型物流企业受到战略目标以及资本的约束,使得一些物流企业的功能无法有效的实施,再加上物流业市场的分散,物流企业之间很难形成合作型的战略联盟,从而造成当前我国物流业在运作上出现分离化的现象,不利于我国物流业的长期发展。

 

(二)物流业市场竞争存在无序化的现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业市场的不断扩展,而与物流业有着直接关联的交通经济也在不断地增加,从而促进物流业与交通运输业的共同发展[2]。然而,作者在对物流业市场竞争的调查中发现,物流业市场竞争存在无序化的现象,尤其是在物流业较为分散的情况下,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势必会造成物流业向着无序化的趋势发展,对物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逐渐形成低水平营运的现象发生,造成物流业的整体颓势,不仅如此,在物流业的发展影响下,对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也将构成一定的威胁,不利于物流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联动发展机制的分析

 

(一)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为物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发展平台

 

众所周知,物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交通运输业作为支持,从价值的角度上来讲,交通运输业的运作动态将会直接影响到物流业的发展,通过对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分析,能够及时掌握交通运输行业的运作状态,同时也能够对物流业的运作情况进行分析,因此,从本质上来讲,物流业的发展是隶属于交通运输行业的[3]。如果交通运输业的经济发展受到其他因素制约的话,也将会对物流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从而造成物流业的发展很难实现自身的经济目标。通过以上的分析,为了促进物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好的实现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之间的联动发展,这样才能确保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为物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发展平台,为物流业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同时应针对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之间的联动发展来完善相应的机制。另外,我国在针对流通业完善相应政策法规的过程中,需要各级政府积极配合与践行相关政策法规,尽可能的将存在的地区性贸易壁垒消除,打通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障碍,确保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二)物流业的发展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物流业应属于交通运输产业的总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状态也将直接影响到物流业的发展,同时,物流业作为交通运输业的主体,其正常的发展也将离不开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而且,物流业的发展也可以促进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4]。在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之后,应结合我国物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制定和完善相关产业发展的指导政策,不断的加强我国物流业的市场规范,并将其规范机制有效的实施下去,确保物流业市场的良性竞争,避免因无序竞争的现象而对物流业以及运输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应引入严格的入市标准机制,并针对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的实际发展来完善低成本退市机制,从而有效的提高各个物流企业的发展质量以及发展过程中的服务意识,更有利于促进物流业的长期发展,充分提高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此外,作者在对其他国家物流业的发展情况分析了解到,物流企业应结合市场的发展建立企业联盟,实现共进共荣,从而保证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能够满足国民的需求,同时,在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联动情况下,使得物流业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经济的提升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物流业的发展也极为迅速,而且,物流业在市场发展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也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从物流业的实际发展路线上分析来看,物流业的发展与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联动性,也就是说,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本文对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联动发展的机制分析,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对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同时,也针对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为物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发展平台、物流业的发展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等两方面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联动发展机制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进一步促进物流业以及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希望能够与同行人士共同探讨相关性问题。

 

作者:董琳娜

现代物流统计范文5

摘 要:Web Services是一种基于XML、SOAP传输协议的组件技术。它的松散耦合性、高扩展性、跨平台性等众多优秀特性,使得它非常适合用于构建现代物流信息系统。

关键词:Web Services;XML;SOAP;现代物流信息系统

1  引言

现代物流信息早已经不在局限于与物流活动(运输、存储、包装、搬运、流通加工等)有关的信息了,信息化和网络的发展使物流信息包括了更为广泛的信息,譬如商品交易信息和市场信息等。因此,现代物流信息系统(Modern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不能仅仅将其功能限定在仅对物流活动的支持上,而是必须综合掌控物流信息、商品交易信息和市场信息。现代物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必须以现代物流思想体系为基础,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应用计算机和网络等技术,在计划、管理和控制以及作业环节等方面充分利用信息、快速反馈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并服务决策,提高物流效率和优化供应链.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现代物流统计范文6

【关键字】吉林省;现代物流业;竞争优势;分析

引言

据近几年吉林省GDP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到2011年间,吉林省GDP增长总额为8220.29亿元,物流业增加值也在此间得到了极大的增长。由此可得,吉林省的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前景是极为巨大的。

一、吉林省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

1.1 吉林省现代物流业的总体态势

从近几年吉林省物流业发展的统计数据可以得出,吉林省物流业的发展态势呈良好状态,以社会物流总额来进行分析,2006年到2011年间,吉林省物流总额已由初期的11861.3亿元增长至27378.5亿元,相比增长2.3倍。以物流总额的增长速度来进行分析,2006年吉林省物流总额增长速度为17.9%,并在之后几年间,增长速度还在不规则变动,但总体增长速度的变动态势还是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到2011年物流总额增长速度以高达21.0%。由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近几年间吉林省物流发展态势是呈现不断增长趋势的,发展前景可观。再从吉林省物流业增加值变化态势来进行分析,2006年到2011年间,吉林省物流业增加值平均增长率为17.2%。2011年吉林省物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6%。在总体服务业增加值中占17.0%。但是吉林省物流业的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这表明吉林省物流业对于国民经济的贡献有所减小。从社会物流总费用方面进行分析,2011年吉林省物流总费用同比增长22.5%,高达1881.1亿元,增幅较之2010年提高4.5个百分点。而且,2006年到2011年间,物流费用与GDP的比率呈下降趋势,比率的降低表明吉林省的物流效率在不断地提高。

1.2 物流供给充足

2011年吉林省与物流业相关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高达660.9亿元,同比增长15.2%,较之于2006年,是2006年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金额的2.83倍。由此可以得出,吉林省与物流业相关行业的固定资产的投资呈飞速增长趋势。随着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金额的飞速增长,物流的基础设施条件也在不断的改善,再就是吉林省物流园区的建设工作已基本成型,这些条件足以证明吉林省物流供给较为充足。

1.3 省内物流需求在不断的增加

物流需求的变化是由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的,工业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与社会消费品总额的变化反映着物流需求的变化。据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到2011年间,工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4.3%,增长速度快。进出口总额的年均增长率也在18.2%,社会消费品总额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9.9%,这三个要素的飞速发展,直接证明着吉林省内物流需求在不断的增加,而且增长速度快,增长明显。另外,货物运输量和货物运输周转量的变化也从侧面反映着吉林省内物流需求的增加。相比于2006年,2011年货物运输量增加了33.7%,年均增长6.2%。货物运输周转量比与2006年增长了119.0%,年均增长16.1%。无论书从侧面还是从正面,这两个方面的增长水映着吉林省内物流需求的变化状况,省内物流需求呈上升趋势。

二、吉林省现代物流业的竞争优势

2.1 物流需求空间大

吉林省内物流需求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物流需求空间在不断的加大,企业的发展需要市场,物流需求的增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为吉林省现代物流业带来了极大的竞争优势。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吉林省社会物流总额在不断的增加,而且增长速度很快。吉林省内对于物流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吉林省内现代物流业在高需求下迎来了其竞争优势。

2.2 吉林省现代物流业供给充足

有需求自然有供给,在大需求的环境下如果没有良好充足的供给能力,那本身存在的竞争优势将没有任何意义,然而从近几年吉林省内物流业增加值我们可以得出,吉林省内物流业的供给是很充足的,并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十二五期间,吉林省物流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为12.7%,而物流增加值的不断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运输、仓储、邮政等产值的增大,而这些产业产值的增加也保证了物流的活动能够正常进行。在就是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管理水平的提高,也为物流供给和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2.3 电子商务运用于现代物流业所带来的竞争优势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商务的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对于现代物流业的助力也在不断的明显,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现代物流业在物流效率与物流信息统计、物流派送安排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现代物流的服务效率与工作效率。吉林省内现代物流业对于电子商务的运用与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省内现代物流的竞争优势。

2.4 物流园区的建设所带了竞争优势

吉林省省内几个大物流园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方便了物流货物的集中派送,增加了物流服务面积,提高了物流工作效率,物流服务种类也有了相应的提高,这无疑是给吉林省内现代物流业带来了极大的竞争优势。

2.5 物流联盟的发展所带来的竞争优势

由于一个物流企业服务能力是有限的,并不能做到全方位的物流服务,然而,吉林省内物流联盟的发展提高了现代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扩宽了省内现代物流业的服务领域,提高了现代物流业的竞争能力,扩大了竞争优势。

总结

本文根据吉林省内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结合近几年来吉林省内与现代物流业相关的统计数据,对吉林省内现代物流业的竞争优势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分析得出,吉林省内现代物流业由于其各种影响因素的不断发展,其竞争优势也是在不断地扩大与提高,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内现代物流业迎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物流业赶超战略与发展路径研究 》吉教科文[2014]第236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