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品产业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健康食品产业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健康食品产业发展

健康食品产业发展范文1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 产品结构 质量标准体系

农产品加工业是指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包括食品加工制造业、饲料工业、纺织业、服装业、皮革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农产品化工和制药工业以及文教艺术用品工业等。农产品加工业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我国的统计标准,与农产品加工业有关的行业有: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和橡胶制品业12项。笔者将就这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1.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态势

1.1农产品加工业总量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10年来,农产品加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其增加值已占中国GDP的14%,并形成了涉及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和皮革等12个行业,具有多层次、多特色、多样化特点。许多加工产品由于风味和工艺独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农产品加工出口额现已占中国出口总额的30%以上。

1.2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态势与世界工业化国家趋同

按照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农产品加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其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应有所提高。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1.1∶1,这说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态势与国际上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态势基本一致。

1.3农产品加工业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根据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以加工业为龙头,以种植业为基础,中国现已形成诸多有特色的产业带,出现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业专业乡、专业村,或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特色经济格局。构建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九大产业带和以大城市郊区为依托的加工区,使农产品加工向产区和大城市郊区集中,初步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集群,使规模优势、区域优势和市场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1.4农产品加工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国内已涌现了一批起点高、成长快、规模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中坚力量。

1.5农产品加工业由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 随着农产品直接消费需求的下降,加工制品的比重上升,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品结构开始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方便食品、快餐食品、休闲食品、营养保健食品等发展迅速,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或二次以上加工的比例达到30%以上。

2.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中国的农产品加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2.1农产品加工率低 中国粮食、油料、水果、肉类、蛋类、水产品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但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为30%左右,与发达国家80%以上的加工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一般为农业产值的2~3倍,而中国则还不到1倍。

2.2地区发展不平衡 全国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中,西部地区少,沿海省区多,全国约70%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与农产品原料产地相分离,而既有原料又有市场潜力的中西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则不多,严重失衡的区域布局使农产品加工业总体优势不能发挥,整个行业的效率和效益难以提高。

2.3加工企业效益低 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利润率仅为4.67%,而工业企业则平均利润率为6.04%。农产品加工业的效益低于整个工业的平均水平。

3.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3.1缺乏专用规模化加工原料基地,原料价高质低 国外发达国家用于加工的原料都有专用的加工品种并建有固定的原料基地。长期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强调数量和高产,对农产品品质和加工专用型农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的投入严重不足,使得农产品品种类型单一,适宜加工的优质、专用品种缺乏。

3.2质量标准低,产品出口受阻 国际上许多国家要求农产品加工业采用国际统一标准或较高的国家(地区)标准进行生产和经营。中国现在是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并用,而现行的国家标准有56%与国际标准有显著差距,按此标准生产的农产品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必然影响农产品加工产品的出口。

3.3技术水平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低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含量只有35%左右。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技术储备严重不足。许多企业设备陈旧,技术人员数量少、水平低,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有些企业仍停留在手工操作和土法生产。

3.4管理不科学、效率低 管理不科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多头管理,即与其他产业不同,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分属于轻工、农业、农垦、乡镇等十几个部门管理,使生产能力重复分散,缺乏地区和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二是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为私营企业,家族特色明显,企业制度不健全,无法按照规范的公司制度进行管理。从而使企业缺乏市场开拓能力,难以建立自己的优秀品牌,只能在低层次运行。

4.推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

4.1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政策支持体系 农业是弱质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离不开政府有效的支持与倾斜。建议出台有关农产品加工的税收优惠政策、贷款贴息政策、土地优惠使用等政策,开展政策落实大检查,建立一整套支持加工企业建立、生存、发展、扩张的政策体系,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优惠政策真正变成惠民政策。

4.2加强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 根据各地资源优势情况,开展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规划。采用多元化投资方式,大力开发和推广加工专用品种和加工性能好的农产品品种,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发展基地,逐步实现农产品加工原料规格化、质量标准化、品种专业化和生产规模化,将工业原料作物向适宜种植区合理集中,实现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发展。国家要出台农产品质量标准,加强生产基地的质量检验与监督,使农产品满足加工业标准化、优质化的要求。

4.3尽快推行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我国大部分国标或企标都是20世纪80年代前制定的,与国际通用标准有较大差距。应采取法律与经济措施,推行GMP、HACCP及IS09000族系管理规范,尽快实行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来提高我国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竞争力。

4.4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能力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要实现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由粗加工向精加工的转变,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各级政府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全面部署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发展规划,确定重点发展领域和技术方向,定期组织各部门、各行业专家对农产品加工业重大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加大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力度,加快传统企业技术改造步伐。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落实科技创新优惠政策。

健康食品产业发展范文2

关键词:健康产业 发展意义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031-02

一、引言

(一)健康产业定义

健康产业是全社会为维护健康和促进健康而从事产品生产经营、服务提供和信息传播等活动的经济领域。广义的健康产业是一个与健康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主要包括:以预防疾病、维持健康为目标的保健品、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健康食品、安全饮用水、生态环境保护等行业;以治疗疾病、恢复健康为目标的医疗服务业和药品药械行业;以实现更高层次的健康促进为目标的体育健身、养生、美容业等;以促进健康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为目标的健康保险业;以促进健康产业发展为目标的健康信息业、健康文化业、健康理财业等。

(二)我国发展健康产业的重要意义

一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手段。健康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本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先决条件。健康投资不仅是一种改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消费性投入,更是一种全面保护和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的生产性投资,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性投资。近几十年来,发达国家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高达75%,而我国目前大体为35%,说明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是我国今后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重点加强的领域。

二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增加有效供给,扩大有效需求,能够卓有成效地拉动社会总需求的扩容。目前,我国因为供给能力和需求能力不足被抑制的医疗服务需求和保健需求总规模达6400多亿元,其中医疗服务需求4400多亿元,保健需求2000多亿元。相关研究测算表明,每1元医疗保障方面的财政投入能够拉动8元以上的社会消费总额。

三是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健康产业是扩大就业的重要领域。就业是民生之本。目前,我国健康护理、基层卫生、公共卫生领域具有提供上千万就业岗位的潜在能力。同时健康产业具有稳定物价的重要作用。物价稳定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如大力发展我国自主医药产业,最大限度地提高国产药品和器械的市场占有率和临床应用的比重,必将大幅度减轻群众医药负担。

二、我国健康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规范化水平不高

一是质量良莠不齐。健康产业在我国是一个急速扩张产业。在急速膨胀的过程中,健康产业的各个行业之间、行业内部许多环节发展较为粗放,养生保健、健康管理、高端体检等行业发展状态分化严重。现有产业生产或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保健食品药品、医疗服务,产品种类较少,品质不佳。此外,我国的健康产业市场主体以小企业为主。大多数小型企业生产工艺设计简单,服务流程和标准不尽完善,生产工艺设备、服务设施等相对简陋。加上员工受教育水平不高,质量观念较为落后,服务意识不强,一些企业以次充好、违规经营。有机食品、保健品、药品、健康器械、养老服务等产品服务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誉度锐减,消费者对保健品的功效、安全不持乐观。以保健食品药品为例,部分保健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意识、履责能力薄弱,片面追求短期效益,在管理上存在侥幸心理,对食品安全的法定义务认识不足。一部分中小型健康食品生产企业、经营者对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制度的认识不够,甚至有抵触情绪,导致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把关不严,市场上产品优劣不一,消费者面临选择的困惑,对产品的信任度逐步下滑。

二是存在无序竞争。在健康产业急剧扩张、力求占据更大市场份额的心态驱使下,企业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壮大规模、利益最大化上,而不是技术创新、强化服务上,市场上的产品、服务供给同质,造成市场秩序的紊乱,甚至恶性竞争,如此竞争形成了小、散、乱的市场秩序。比如,一些企业在出售保健食品药品时,违法违规宣传、超范围宣传、未经审批声称具备特殊功效,游离于食品、药品的中间状态,误导消费者相信这些保健食品药品有治病、康复疗效。不仅如此,一些不良商家制假售假、以次充好,未严格按照处方、工艺流程进行生产,物料平衡存在问题;或以化工原料代替原料药,或以质量低劣药材代替合格药材等等。健康服务业方面也是乱象丛生。近几年,公立医院、私营医院大都在健康体检、健康管理投入了较大精力,但是在体检管理的事项安排、医疗器械的使用、医师技能的水平上参差不齐,由此产生的服务费用也有较大差距。不少消费者都有着共同的经验,在不同医院体检同一项目经常结果不同、说法不一。

(二)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一是公共政策支持不足。健康产业属于新型产业类型与国外相比较,我国健康产业公共政策支持不足,导致产业内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先天失利。这里重点在于健康产业属于新兴产业,还未充分进入政府、学界的视野,未引起足够重视。如前所述,健康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条长,当前对健康产业的定义、划分还没有统一。作为新兴产业,自然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还要和时代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契合。对于我国而言,健康产业的概念是新的,技术是新的,产品是新的,需求是新的,在健康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其观察、总结、判断,进而集中财力、物力、人力进行扶持,并有可能上升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一些地方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对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涉及到健康产业的有生命健康、生物工程等领域,但受惠企业大多数为行业的国企或带有国企背景的企业。但是我国的健康产业集聚的大部分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平等享受政策优惠上常常处于劣势。政策优惠享受的不公也带来了竞争上的不公,影响了健康产业的整体发展。

二是对健康文化的宣传投入不足。中国中医药发展的历史比较悠久,加上改革开放以来引入的西方健康理念,目前亚健康管理和“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健康文化己经渗透到市民日常生活中来。以沿海开放地区为例,这里居民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转变,但作为人口流动程度大的城市,许多外来人口的思想观念仍然落后于时展的要求,文明素质没有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步提升,许多市民的健康意识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健康观念中,自我保健意识差,缺乏健康、文明、环保生活方式和良好行为习惯的知识,认为保健养生、健康管理等消费都是奢侈,难以企及。这说明公共服务部门对健康的消费理念、环境意识、行为方式等宣传投入不足,教育引导不够,需要时热闹一阵子,许多基础设施成了摆设。

(三)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我们提到,健康产业涉及临床医学、生物科技、生产制造等多个领域,健康产业以后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高端科学等应用,健康产业通过对生产生活方式需求的不断引导,个体化、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将成为主流。由此可见,健康产业的有力发展,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投入、发展和进步。健康产业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发展水平。从整体看,我国健康产业领域普遍科研能力和活动强度不高,产学研用的一体化建设受制于健康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创新载体较少。因大部分从事健康产业的企业是中小型的私营企业,大部分企业没有设立科研部门或实验设施,企业对健康理论、健康检测、中医药材研制、现代生物技术等缺乏开发研发。(2)科研经费不足。(3)科研人员紧缺。我国健康产业研发人员比重偏低,大部分企业研发人员紧缺,同时我国健康教育产业发育不良,在科研人员的培养、供给上严重失衡。(4)成果转化率低。企业、科研机构的科研水平较低,直接导致研发新产品、新技术的标准、技术水平较为低端,进而影响到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转化质量。一部分科研成果封存在实验室里无法及时转化生产,投入市场,导致投入无法及时获得回报,影响了后续的科研投入;一部分创新成果转化不成功,导致一些产品投放市场后反应不佳,难以满足市场日新月异的多元需求,使得产业链的中下游环节出现了明显断档。

三、加快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资源,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健康产业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相比其他产业,公益性比较强,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协调资源配置。一是政府要制定有利于健康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制定严格的人才准入和考核制度,促进产业标准形成,积极推动健康产业的发展。二是引导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合作,提高产业集群的研发能力,开展产业项目试点,在此基础上,形成统一管理、市场运作的健康产业模式。三是要广泛调动、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源在医疗保健方而的投入,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提供相应的服务。

(二)抓住重点,分步分级发展

全球性医学目的和科技发展的调整,将引起健康产业产品需求的结构变化。我国应把握当今历史发展的机遇,结合医药发展和人们的不同需求,开发适合不同群体需要的健康产品,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现代化医疗保障体系。一是要加大新药、新型医疗器械的研发,提供更加安全、经济、有效的卫生保健相关技术和产品,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和水平;二是开发、推广和应用适宜技术,促进医疗卫生和保健整体水平的提高;三是要通过基层创新和应用转化,在社区和农村推广适宜技术,解决大多数人的疾病预防、基本医疗等问题,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三)将健康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部署

健康产业的发展在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差异较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成为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目前我国健康产业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这意味着我国发展健康产业,不仅能为促进全民健康和有效防控疾病提供保障,而且还能促进增长方式转变,提升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因此,建议把健康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规划,通过政府的科学规划与引导,相互协调、合理配置资源,才能更好地实现整合,培育形成有利于产业发展、鼓励创新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 宫洁丽,王志红,翟俊霞,席彪.国内外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河北医药,2011(14)2210-2212

健康食品产业发展范文3

我们理解的健康食品,具有的一般特性是纯天然,无污染,而无公害园艺产品就是一类这样的健康食品。在近几年乌什县农业发展的同时,我们在逐步争取做好自己的无公害园艺产业,在这期间需要充分了解消费潮流,合理的找准战略目标,并以基地建设为根本出发点,核心关键在于高品质产品的保证,纽带是如何建立龙头企业。截止到2008年,我县农产品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二十多个,面积接近三十万亩,这些基地大多是是各类果树,蔬菜,瓜果,花卉等。在无公害园艺产品加工销售并且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企业接近六家,每年所获得的纯收入超过了500多万元,这样可喜的成果正是向我们昭示着,在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乌什县的无公害园艺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一、乌什县发展无公害园艺产业的主要做法

1.科学规划定位,确立无公害园艺产业的发展目标

在2005年~2009年,县人民政府聘请了有关专家和学者,制定了“无公害园艺食品五年发展规划”,这个规划的制定主要是为了将深厚耕地土层以及有机质含量相对较好的土壤等自然优势发挥最大的潜力,这样也可以更好地将无公害园艺产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还可以从系列化、整体上推动,最终的结果是保证了规划的有效实施。

2.严格实行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建设地区内一流无公害园艺产品的生产基地

想要建立无公害园艺产品的生产基地,需要我们做的事有很多方面:一是,最大限度的保证无公害产品质量;二是,在有关生产、销售环节实行严密的标准化生产;三是,在基地建设层面上,需要相关研究人员对基地周边环境条件进行仔细的调查和分析,具体体现水源,空气,土壤以及所使用的各种化肥,农药,只有这样才会更好、更快的使农户朝向规模化的规模去发展。

想要大力发展无公害园艺产业,我们需要做的是健全技术服务和执法服务等体系,还需要引进很多新品种,运用很多先进技术进行相应的生物防治和有机肥施用等,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对应的科技含量。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很多有效的措施,例如技术措施监督机制,建立农户技术档案等等,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对于乌什镇县的无公害园艺产品基地来讲,它的建设与管理和国内的很多发达地区的要求基本都可以连接在一起。

3.培植无公害园艺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无公害园艺的产业化

各级部门应该将产业化发展理念和市场化手段充分的贯彻,达到同步推进发展龙头企业和建设无公害园艺产品基地的目标,将无公害园艺发展成为招商引资的一个主要支撑品牌,而且还应该增加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的农产品企业和经销商的合作与交流,凭借优势资源,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吸引企业和经销商来乌什投资和合作,从而完善和发展无公害园艺产品基地的建设。

4.培育品牌品质,增强无公害园艺产业的发展优势

在发展本县的无公害园艺产业的时候,应该充分的调动全县无公害园艺产品的相关资源,做好本县的无公害园艺品牌的培养和宣传。

首先,在县内树立和推广无公害园艺的品牌形象。并且使得无公害园艺基地的产品通过地区无公害园艺产品认证机构的质量认证,全县的20多个无公害园艺产品基地全部通过质量认证。此外,应该将本县的无公害园艺产品逐步向外推广,扩大本县的无公害园艺品牌的影响。并且作为地区的知名品牌积极的参加本省市和邻近省市的农产品交易会以及园艺产品博览会,加大宣传的力度;充分开发本省市内的无公害园艺产品市场,与此同时,还应该拓展本县无公害园艺产品的省外市场。

5.创新发展模式,增强无公害园艺产业发展的活力

创新发展是风险和利益并存的,而且是相互分担分享的,企业在此原则基础上可以与基地的农户组成经济共同体形式。乌什县内开展了无公害园艺产品股份制合作形式,大力推广专业协会,从而促进无公害园艺产品基地的发展,不断的提高基地内部各方面的管理水平,逐步实现企业与农民双赢的局面。

二、乌什县无公害园艺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乌什县无公害园艺产业取得了一些进步和发展,但是总结后发现以下问题:

1.个别乡镇的无公害园艺产业发展速度缓慢。很可能是因为个别乡镇对无公害园艺产业重视程度不够。

2.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不是十分协调。

3.对于发展无公害园艺产业的相关政策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4.无公害园艺产业在科技推广方面的力度还有待加强。

三、发展无公害园艺产业的措施

1.制定落实发展计划

到目前为止,乌什县无公害园艺产业发展态势较好的乡镇包括:边院,乌什真,阿科托海,阿合雅,阿恰塔格,亚科瑞克,奥特贝希等乡镇,以这些乡镇为重点发展对象,并对其他乡镇起到带动作用,推动无公害园艺产业区域由乌什镇向奥特贝希乡扩展。全县初步计划到2012年建成无公害园艺产品示范区35万亩。

2.加强服务引导

首先,地方政府应该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从而可以提高乌什无公害园艺产品的影响力合知名度,这样就可能会获得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合作。其次,各级政府应该增加财政扶持力度。最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做好相关诚信教育,从而维护乌什无公害园艺产业的品牌形象。

3.坚持不懈抓龙头

重点发展和建设无公害园艺产品基地的龙头企业。并且,逐步增加招商引资的力度和扶持政策,从而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者到无公害园艺基地投资。

4.完善农民与企业的分配机制

确保企业与农民的合作协调发展,主要原则是保证质量,便于管理,运转协调,风险共担,进一步的完善利益分配体制机制。

健康食品产业发展范文4

摘 要:延边州泡菜产业是最具有朝鲜族特色饮食的代表之一,随着延边地区的发展,朝鲜族特色泡菜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并接受,本文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对延边州朝鲜族泡菜产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钻石模型;朝鲜族泡菜产业;竞争优势

一、朝鲜族泡菜产业发展现状

朝鲜族泡菜是中国五大泡菜菜系之一,属于酱腌菜行业中的一个分支产业,包含朝鲜族辣白菜、苏子叶、萝卜块等产品,泡菜是朝r族几乎每餐必备的的佐餐食品,2006年美国《健康》杂志将大豆及其制品、酸奶、小扁豆、橄榄油和泡菜并列为世界五大健康食品。朝鲜族泡菜的主要产地在延边州,由于其口感好、营养价值高,被远销到很多其他地区,在进出口贸易中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2015年,我国酱腌菜行业的总产值达900亿元,朝鲜族泡菜类产值约5亿元,只占全国酱腌菜市场份额的0.5%,这组数据可以说明朝鲜族泡菜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二、基于“钻石模型”的延边州泡菜产业竞争力分析

1.生产要素分析

(1)自然资源条件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属于中温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少雨、冬季寒冷期长,平均降水量一般为400毫米-650毫米,延边地处长白山区,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是大白菜等蔬菜和农产品的优质种植基地,为泡菜的生产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2)地理位置

延边地区位于吉林省东部,地处中俄朝三国的交界面,临日本海,是东三省和海内外沟通的重要窗口,也是东北亚区域集合中心,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延边州发展朝鲜族特色泡菜产业的优势,有利于泡菜产业“走出去”,吸收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

(3)特色文化资源优势

延边地区的饮食受朝鲜族饮食文化的影响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泡菜是是朝鲜族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发酵食品,并因此而闻名于其他地区。它不仅是朝鲜族食俗的代表,也是朝鲜族文化的一种象征,将泡菜产业发扬出去也是对朝鲜族传统饮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4)技术条件

传统的朝鲜族泡菜生产方式为手工作坊式,经过改良后,一些企业运用现代化生产线,引进了真空包装机、辅料搅拌机等机器,采用传统腌制与在人工制冷的密闭环境发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生产,这样能够节省劳动力资源、保证加工过程无污染、使产品有统一的质量和口味。

2.需求状况

(1)国内需求状况

随着朝鲜族泡菜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的提高,泡菜的市场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但目前为止,销量集中的地区主要还是在东三省,其一是作为餐饮店或当地居民自己家食用的配菜,其二来延边州的游客会把它作为地区特产而发生购买行为。

(2)国外需求状况

朝鲜族泡菜主要销往韩国、日本,在韩国和日本,由于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泡菜的产量下降,这导致对我国泡菜的需求量增大。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对朝鲜族泡菜的卫生标准远远高于韩国政府的本国标准,造成去年韩国对中国的泡菜出口量几乎为“0”。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韩国每年从中国进口的泡菜总量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由此可见,我国朝鲜族泡菜的国外需求仍有发展空间。

3.相关及支持产业

与泡菜产业相关的产业是很广泛的,包括农业、卫生、保鲜、包装、科研、旅游等,餐饮业、旅游业同为延边地区的支柱产业,而延边州本就是具有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地区,如果能将少数民族文化、餐饮、旅游结合到一起,必然能够形成独特的资源优势,促进多产业共同发展。

4.企业战略

以在全国居于首位的生产朝鲜族泡菜的金刚山有限公司为例,采取开直营店、加盟店、进驻大型商场内部的方式逐步开发市场,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积极研发新产品,建立了产品研发中心,并且新增了电商业务,将线上线下资源进行整合。

5.政府行为

其一,延边州是少数民族地区,国家和省一直给予优惠政策,包括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等政策,政府政策的扶持有利于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民俗食品;其二,延边州组建了延边辣白菜行业协会,建立了延边辣白菜标准化种植示范区,编制了《延边辣白菜产业发展规划》,来扶持产业发展。

6.机会

一方面,随着长珲铁路的开通,区域交通运输结构变得更加完善,从产品自身的角度看,便捷的交通网络,不仅能够保持原材料的新鲜度,还能够减少产品的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从消费者的角度看,长珲铁路的开通使来延边州的游客越来越多,大大增加了泡菜产业对外宣传的机会。另一方面,延边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朝鲜族泡菜产业带来了机遇,像金刚山食品公司已经开通泡菜的线上销售模式。

三、对提升延边州朝鲜族泡菜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1.加大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

第一可以建立延边朝鲜族特色食品行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原材料种植基地建设、支持相关产业技术研发,当前大多数生产泡菜的企业规模小且分散,仍采用自然发酵的方式,用传统的陶制泡菜坛进行生产,由于机械化程度低,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卫生不达标;二是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对朝鲜族泡菜的专利权进行保护;三是简化政府审批流程,加强市场监管制度。

2.赋予民俗食品文化元素

作为朝鲜族最具代表性之一的特色食品,把泡菜产业和朝鲜族特色文化结合起来更容易建立独特的竞争优势,一方面可以举办“泡菜文化节”或泡菜产品推介会,将其引入到长白山的旅游线路当中,这样更容易将产品渗透到消费者群体,增加知名度和消费者购买行为,这样消费者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了更加解当地文化;另一方面可以让消费者亲自参与到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亲自品尝自己制作的泡菜,这将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3.构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由于泡菜的生产工艺水平较低,在原料采购阶段可能存在农药化学品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的问题,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由于受到杂菌污染会导致蔬菜腐烂变质,加上有关执法部门对泡菜加工企业的监管力度差,使得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可以通过实行产品追溯制度,种植基地、产品加工不定期抽检等方式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4.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目前看来,延边地区朝鲜族特色食品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虽然像金刚山公司已经在全国的很多地区开设了专卖店或是进入到超市专柜内,仍无法解决标准化问题,这就导致会有很多效仿者企图分割市场,而效仿者做出的“假冒泡菜”由于味道不正宗,会影响真正的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所以像泡菜这类民族特色食品产业,要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才能使它更具有竞争力,建立持续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宋克彬.延边地区特色民俗食品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以延边地区泡菜产业为例[J].企业技术开发,2010,29(21):108-109.

[2]刘德富,金华.论延边州民族特色食品产业发展中的知识产权保护[J].延边党校学报,2009(3):89-90.

健康食品产业发展范文5

在展会现场,随处都可见参展商和客户洽谈的忙碌景象,俨然看不出这已经是展会的最后一天了,人们都想抓住最后的机会进入中国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来自美国organic Baby Food公司的总经NLmana Cantrell说:“我们对展会非常满意,尽管是展会的最后一天,仍然有这么多的意向客户和我们洽谈,我们感到非常高兴。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SIAL China,明年我们还会参加这个展览会的。”来自伊朗的参展商也有同样的参展感受,参展的负责人对记者说:

“我们连续三年参加该展览会了,每年的参展效果都非常好。毫无疑问,我们会提前预定明年的参展。通过参加该展会,我们每年都会认识很多的意向客户和签订大量的订单,这里的人气非常的旺”。甚至有一位来自德国的专业观众对一摊难求表达出了自己急切的愿望。“我是德国一家葡萄酒的生产商,由于不能预定到展位。我只能跟每个可能的意向客户进行交流。这个展会非常好,我希望明年我们能够拥有自己的展位。”Klaus-Peter Metzke对记者说。

SIAL China 2011不仅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前来参展,同样也吸引了五湖四海的专业观众前来参展,都期待能够在这个展会上购买到自己所需要的食品。SIAL China 2011继续向专业分区的方向发展,不但特辟了展示垒球各地葡萄酒和烈性酒的“酒世界专馆”,还开设了糖果休闲食品、乳制品、冷冻食品、咖啡与茶及饮料、健康食品、进口食品等专区。

“酒世界专馆”是SIAL China首次开设的,有9个海外参展团,国内以国外葡萄酒商参展为主体,共有298家中外企业参展,达到一万平方米的规模,在国内众多葡萄酒展会中雄踞第一。

健康食品产业发展范文6

一、健康产业的概念内涵

健康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关于健康产业的概念内涵,国内外迄今没有做出权威性的界定。如果立足大健康理念,从广义上理解,健康产业应“是全社会为维护健康和促进健康而从事产品生产经营、服务提供和信息传播等活动的经济领域”,“是一个与健康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 其主要包括:“以预防疾病、维持健康为目标的保健品、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健康食品、安全饮用水、生态环境保护等行业;以治疗疾病、恢复健康为目标的医疗服务业和药品药械行业;以实现更高层次的健康促进为目标的体育健身、养生、美容业等;以促进健康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为目标的健康保险业;以促进健康产业发展为目标的健康信息业、健康文化业、健康理财业等主要内容。

虽然,健康产业不是一个狭义的产业,凡是围绕和服务于人的生理与心理健康的服务管理或生产经营活动均可纳入广义的健康产业的范畴,但如果立足产业发展视角,从狭义上界定健康产业,可以认为,健康产业是以生命技术和生物技术为先导,以健康至上理念为指导,以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涵盖医疗卫生服务、医药器械制造、社会医疗保险、营养保健产品以及健康服务管理等诸多领域的产业集合。其中,以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服务产业,以药品生产、医疗器械制造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生物制药产业与医疗器械产业,直接为人的健康提品和服务;而间接提供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则是医疗保险业、保健品业和健康管理业。上述六大健康产业行业中,以医药产业的发展贡献最为直接和显著;而在健康市场需求、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的推动下,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与前景看好的,则是以保健食品、保健用品产销为主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

二、发展辽宁省健康产业的战略意义

(一)发展健康产业,对于实现辽宁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能动因素,而健康作为人类发展的基础,既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目标,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投资于健康,不仅仅是一种改善生命质量和生活品质的消费性投入,更是一种保护和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战略性投资。可以说,健康也是一种有价值的生产要素,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同样是不可低估的。

当今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将健康产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重点,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战略性转移,以及日益增长的健康消费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对于辽宁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其战略意义将愈发凸显。

从目前辽宁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来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辽宁省的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但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水平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却存在一定的差距。2012年,虽然“辽宁以2.48万亿元的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七位”,但从GDP含金量上看,却在全国处于第21位。GDP含金量是衡量民生改善、民生幸福增长以及经济发展质量的新指标,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民众分享GDP蛋糕的大与小,政府‘还富于民’力度的强与弱”。如果辽宁经济的快速增长,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民众的经济收入与社会福利,那么则很难保证经济的长期高增长与发展的可持续。尤其在当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国民经济发展方式发生战略性转移的情况下,政府更应该通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健康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其所带来的不仅是发展理念的改变,而且对辽宁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战略性转变,也会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发展健康产业,对于实现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健康产业是高成长性产业,应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健康产业符合产业结构升级规律和社会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按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培训。目前我省已经有7期280多人参加培训,有176人通过考试拿到了职业资格证,他们是辽宁第一批健康管理师。另外,从养老护理服务需求看,以沈阳市为例,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简称失能老人)超过10万人,而目前沈阳市养老护理人员却远远不足,目前需求比只能达到5∶1,甚至更少。这说明,辽宁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有着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对辽宁就业市场的拉动作用也会显而易见。

就业虽为民生之本,但发展健康产业,尤其是加强药品药械的研发应用,对于降低医药费用、减轻百姓就医负担,将会起到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作用。近年来,辽宁省药品市场受到进口产品的严重冲击,不仅药品市场大量被进口药和合资外资药占领,而且其价格还远高于国药产品,辽宁生物医药市场一度逐渐萎缩。医疗设备方面,高端医疗器械80%以上被外方企业垄断,像用于早期癌症、心血管疾病检查的PET机,全球只有美国GE、飞利浦的三家企业可以生产,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在定价上具有绝对的控制权,造成价格昂贵,在我国市场价格高达3500万元一台。在整个沈阳只有2台,每做一次扫描就1万元。发达国家医药企业对我国医药及医疗器械市场的垄断以及由此产生的垄断高价,是造成群众沉重医疗经济负担的重要原因。因此,大力发展辽宁自主医药产业,发展自主创新的专利药,最大限度地提高国产药品器械的市场占有率和临床应用的比重,以质优价廉的国内产品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必将大幅度减轻群众医药负担,对于保障群众生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发展健康产业不仅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拉动消费、促进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医疗保险、药品供应、健康管理、保健品、安全饮用水等各项民生事业,逐步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食品药品安全等一系列与群众切身利益高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既能保障群众健康权益和改善国民健康素质,又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辽宁省健康产业发展的战略举措

(一)制定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完善产业发展配套政策

规划在健康产业总体发展规划上,辽宁政府相关部门应统一认识,把健康投资作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性投资,把健康产业建设成辽宁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与保增长、惠民生、保稳定以及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结合起来。加大财政与政策支持力度,并及时推出一系列符合产业发展战略需要和辽宁经济社会长远发展需要的产业发展政策。

(二)继续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发展医疗服务产业

通过推行惠民政策,减轻群众就医负担,释放群众合理健康需求和其他消费需求。发展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办法,完善多元办医体制,改革卫生人才培养和使用制度,打通医疗卫生人才供需通道。

(三)以仿制药和中成药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生物制药产业

依凭辽宁生物制药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结合国家重大医药科技专项的实施,进而形成创新驱动下的品牌效应,通过打造辽药品牌,进一步拉动辽宁医药产销市场。

(四)以东软医疗为龙头,加快数字化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的形成

在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上,以东软医疗为龙头,带动辽宁数字化医疗器械的产业发展,进而形成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继续加大医疗器械领域的科技创新投入,积极建设辽宁省医疗器械创新研发平台,提高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改变辽宁医疗器械“高进低出”的进出口结构。

(五)提倡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大力发展补充医疗保险

提倡政府以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鼓励国内资质和信誉优良的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发展补充医疗保险;重点针对基本医疗保险补偿后群众负担依然较重的医疗费用,开发多类型的,短期和中长期相结合的健康保险产品。

(六)积极应对人口高度老龄化,创新发展健康管理服务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