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食品产业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海洋食品产业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海洋食品产业发展

海洋食品产业发展范文1

一、发挥核心优势,科学整合,助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高端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外资占据市高新技术产业半壁江山,对于转方式调结构至关重要。为此,我们立足产业协作和用工、融资等实际问题,创新方式,盘活资源,助推一批创新性强、先导性突出、成长性好的优势企业群体实现新发展。

(一)引导兼并重组,以大手笔优化外资结构。的电子信息产业外资最为集中,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工细、抗风险能力差,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多中小外资企业开工不足、或有倒闭,甚至出现非正常撤离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积极穿针引线,引导一批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走上了集群配套协作的新路子。三星有70多个外协厂,多数协作关系松散,订单不足,生产能力闲置,为此我们组织三星、三星总部和外协企业进行对接,使“韩国三星”投资的23个小企业与“三星”合并,使35个小韩资企业纳入配套协作网,形成了“三星”为首的世一电子、日月光半导体等四大联合体,2009年实现利润4亿元。另一方面,完善重大外资项目提前介入机制,对国家鼓励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高个性化服务质量。今年初,我们以派驻专员的形式,全程参谋了威高集团同美国、日本的跨国公司联合成立威高骨科材料、透析机械等四户外资企业的谈判签约和审批登记,半年实现产值7.5亿元。

(二)破解燃眉之急,用新方式解决融资难题。大部分中小外资企业是租赁厂房搞生产,缺少固定资产抵押,融资较为困难。对此,我们一面充分利用股权质押、股权出资等职能,帮助企业盘活资源,累计融资2.5亿美元;一面积极帮助企业整合产权关系,拓宽融资渠道,有效缓解了外资企业融资难题。泓淋电子集团拟在韩国上市,但受限于母公司注册资本不足。我们通过联络员得知该情况后,走访发现该集团在、、等地分别投资共建,但均未控股,在投资的泓淋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的股东也是一个企业的两个名称。我们及时建议其增资控股外地的企业,并变更了电缆公司股东名称,使注册资本总额达到要求,并顺利通过了韩国证监委预审,预计9月份可上市融资5亿美元。

(三)立足社会责任,从全方位疏导劳资矛盾。当前,随着经济企稳回暖,全市外资企业用工缺口约2万人,面临“招工难”困局;另一方面2009年度大中专毕业生达3万名,60%的未能一次性就业,出现“就业难”问题。针对“两难”,我们深入部分企业和学校走访调研、查找原因,及时从三方面采取了措施。一是开通信息直通车。在红盾信息网开设专栏,为企业与劳动力之间提供及时、正规的信息对接平台,并与就业办、乡镇街道等建立联系,广泛收集下岗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等信息。二是搭建再培训平台。动员企业与职业技术院校共建大中专毕业生二次教育基地,重点提升操作能力,23家大型外资企业与职业技术学校建立了劳动力委托培养关系。三是推行选择性登记政策。严格限制劳动过度密集型和陆源污染性企业落户,引导外资企业向资源集约型发展。此外,“富士康事件”曝出后,我们又开展了专题调研,虽未发现苗头性问题,但也了解到一些不和谐因素。例如,走访发现,由于劳动合同签约率低、导致工人责任心不强等问题,三进船业在新船入水时出现了侧翻,造成重大损失,我们引荐知名律师为其担任劳资法律顾问,及时理顺了用工关系,增强了职工责任心,促进了和谐稳定。

二、发挥资源优势,集约推进,助推海洋食品产业发展

最大的优势是海。依托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现有外资海洋食品生产企业400余家,《食品安全法》出台后,这些企业面临诸多问题,经过仔细研究分析,我们提出了“分类指导、集约发展、品牌带动”的思路,有效促进了海洋食品产业发展。

(一)细化三个类别,科学处理生产许可问题。《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标准和生产经营条件、准入许可等作出了明细规定。因为生产加工精细程度不同、对应食品安全标准不一等问题,部分外资海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面临许可准入难题。为依法规范海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登记管理,我们采取了“因企制宜、区别对待”的策略,对于实际从事初级海产品粗加工及相关经营活动的,重新核定经营范围为从事海产品粗加工;对于虽从事海产品收购、加工、冷藏和精深加工等相关经营活动,但产品不能直接食用的企业,重新核定经营范围为从事海产品精加工;对已取得QS认证,从事可直接食用产品生产加工的企业,一律严格依照《食品生产许可证》核定经营范围。

(二)发展订单渔业,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我们立足海洋渔业资源分布情况,坚持“特色对特色,重点对重点”的原则,主动协调海洋渔业局、海参协会、海带协会等单位,积极引导20个海水养殖捕捞大镇与30余家重点海洋食品生产企业对接。依托龙头加工企业,大力发展订单渔业,通过订单合同规定初级海产品质量标准和最低保护价,不仅从源头上确保了海洋食品的质量安全,还促进了渔民增收、渔业增效。荣成市泓达罐头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海洋罐头食品生产,产品90%出口,目前分别在崂山、寻山建立了5处原料供应基地,以签订合同的形式每年从渔民手里收购海产品2万多吨。

(三)实施品牌战略,切实提升产品附加效益。我们本着“抓重点,带全面”的思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泰祥、宇王、鸿洋神等重点外资企业为龙头,着力打造海洋食品品牌。一方面强化品牌意识,通过开展“驰名商标、著名商标、证明商标在”宣传月和免费培训活动,进一步营造了外资食品企业注册商标和争创品牌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健全帮扶机制,凡重点企业申请冠省级行政区划名称、免冠行政区划名称和争创驰名、著名商标的,均派员全程协助办理。泰祥、鸿洋神等外资食品企业依托“荣成海带”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及自身品牌效应,使淡干海带销售价格达到3000元/吨,盐渍海带出口价格达到1500美元/吨,同比均提高20%以上。

三、发挥地缘优势,抢抓机遇,助推船舶修造产业发展

船舶制造业既是的优势产业,也是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的重点产业。面对韩国造船业迫于成本压力,纷纷登陆的战略机遇,我们积极作为,多措并举,促进了造船业快速发展。

(一)开发登记信息,充分发挥决策参考作用。为使登记信息变成产业发展活资源,我们及时创建了造船及配套企业登记台帐,并将造船及配套企业按照大型重点造船企业、一般造船企业、中小型造船企业、大中型造船配套服务企业、船舶配件经营企业、小型服务类企业及个体户等6个类别进行分类。该台帐的建立,不仅促进了监管服务到位,而且方便了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查阅涉船企业信息,优化了造船产业资源配置。据此,多次为商务、招商、外办等部门提供了产业分析报告,并向市政府呈报了《市造船及配套企业登记注册现状分析及产业发展建议》,为政府决策和企业投资提供了参考。

海洋食品产业发展范文2

关键词:海洋新兴产业;问题;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一、海洋新兴产业的基本内涵

海洋新兴产业是以新型海洋资源开发为特征,以海洋科技创新发展为支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增长潜力的战略型海洋产业类群,代表着海洋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由于海洋新兴产业附加值较高,核心技术优势明显,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大,属于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海洋新兴产业对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将会是引领海洋经济发展方向的朝阳产业。

二、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

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目前为止,我国新兴海洋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不足0.3%;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占比更小,不足2%,新兴海洋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发展空间巨大。

(二)面临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

当前,我国重化工工业项目大部分都向沿海转移,而且这种转移的是一种趋势,一方面,沿海城市要担负国家赋予的责任,另一方面可能海洋生态环境就会受到影响。所以,临海(港) 工业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就存在着矛盾,而且这种矛盾越来越加剧。因此,如何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更好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成为发展海洋新兴产业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三)科技含量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从目前来看,我国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就科技含量来说,还显得较为薄弱,并且在一些关键领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世界先进国家的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更是差距明显,产业自主发展能力比较弱。

(四)产业结构趋同

我国沿海产业结构趋同现象明显,就临海产业主要以石化、钢铁为主,沿海港口也把石油、铁矿石码头等作为建设的重点。而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等明显处于初级阶段,显得不足。产业结构趋同给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五)缺乏相关激励政策

从当前来看,我国虽然在产业规划上把海洋经济和海洋新兴产业作为一个发展重点,但是从国家的财政、货币、税收政策等宏观调控措施上还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更没有明确的激励措施,在资本市场、等方面,海洋新兴产业的优势、影响力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此外,我国还缺乏海洋新兴产业的领军人才,在培育海洋产业领域高端人才方面还没有很好的激励政策。

三、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加快实施“科教兴海”战略,构建海洋新兴产业人才支撑体系

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整体落后与世界先进水平,主要原因是海洋产业的技术能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发挥,因此,我国应在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海洋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等关键技术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和成果的推广应用,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此外,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专业人才,因此,要大力加强海洋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要优化高校专业的设置,增加海洋经济相关专业;其次,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将海洋经济融入教学过程。最后,应开展校企合作,为涉海专业人才提供实践平台。

(二)促进产业集聚和区域集聚,建设陆海一体的海洋新兴产业体系

充分利用我国发展蓝色经济,打造蓝色经济区的战略机遇,打破海陆分离的传统理念,将海洋资源的利用纳入整个城市的发展规划,并根据海洋功能区划来布局海岸产业,用陆域经济来支撑海洋经济,以此为契机来推动陆海协调发展,推进海洋产业优化升级。要注重三个转变:一是从资源依赖型向技术带动型转变。二是从数量增长型向生态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型转变。三是从分散自发型向区域统筹型转变。

(三)加快海洋产业集群建设,实现海洋新兴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海洋产业集群建设,合理配置海洋资源,走低耗能、高效益、无污染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海洋新兴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体系优化。

(四)加快海洋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增强产业竞争力

积极开发海洋高新技术,为海洋产业奠定资源储备和技术基础。

在海洋科技创新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食品精深加工、海洋高端装备、海洋保健产品的开发等高端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增强海洋产业的竞争力。

(五)转变海洋经济增长方式,加强蓝色循环经济的带动作用

在实现蓝色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改变高消耗、高污染的海洋经济增长方式。政府应出台发展蓝色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制定发展蓝色循环经济的战略规划,规划的内容应注重培育海洋新兴产业、降低能源消耗、清洁生产、保护海洋环境等方面,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为核心,加工制造业和基础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海洋产业新格局,将海洋经济与海洋资源与环境、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起来。

(六)加强政府对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引导,建立海洋产业信息服务体系

政府应对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一是要不折不扣的落实中央出台的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支持鼓励海洋产业发展的政策,保证政策落地,对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要重点扶持。二是规范财税政策,促进海洋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三是建立和发展风险投资措施。四是完善新兴产业科技信贷措施。

参考文献:

[1]朱坚真,吴壮.海洋产业经济学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伍业锋.海洋经济:概念、特征及发展路径[J].广州:产经评论,2010(3).

海洋食品产业发展范文3

历来我国非常重视海洋科学研究,通过提高渔业捕捞和海水养殖技术,增加渔业产量;通过渔业资源保护和海洋环境监测维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环境;通过建造装备先进的海洋科学考察船,多次赴南极和北极考察,实施环球大洋科学考察,我国海洋资源利用和保护水平逐年提升。目前,我国把海洋高新技术定义为:海洋监测和探测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生态模拟系统技术、海洋深潜技术、大洋矿产资源开发技术、海水淡化和利用技术、海水化学资源提取技术、海洋能源技术、海洋信息技术、海洋空间利用和海洋工程技术十一方面[2]。经过对国家海洋经济高新技术领域发展情况的研究和总结得出:目前,我国海上海洋深潜技术、海洋油气田开发技术、海水淡化和利用技术等均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表1列出了我国在海洋科学技术领域已取得的成就和将来重点发展的技术领域[3]。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截止2011年,全国共有各类高职院校1228所,其中涉海类院校仅为沿海省市的交通、海事、海运、水产类院校,其他院校举办的涉海类专业寥寥无几。另外,通过对教育部2004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和每年核定公布的目录外专业情况研究:我国约有54个涉海专业,占目录内专业总数532个和2011年目录外专业总数452个的5%[4-5]。

2海洋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在我国今年批复的山东、浙江、广东三个沿海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实验区)的规划中和自1990年起先后设立的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及最近批复的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规划和建设方案中,海洋经济已作为核心发展的要素被不断重视和提升[6-8]。在三个产业中,除第三产业涉及的海洋经济内容我国有比较好的基础外,其他许多产业都是海洋新兴产业,均缺乏掌握核心技术的专业人才。而通过对教育部高职高专目录内和目录外专业的研究,目前已开设的涉海专业主要涉及的产业和内容。根据上述研究可知,在海洋经济的第一、二、三产业中,目前各高职院校在第一、二产业几乎没有开设涉海类专业,而第三产业中已开设了交通运输大类,其中有水上运输类、港口运输类25个专业;还开设了旅游大类,其中有旅游管理类、餐饮管理与服务类15个专业,但均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涉海专业;在其他设置的专业大类中也有少数涉海或与海洋经济相关的专业,如涉及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发、港口水利、国际贸易等大类的相关专业,但涉及海洋高端产业的专业设置基本上为空白。由此可见,我国高等职业涉海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严重滞后,涉海类专业数量少,覆盖面窄,除第三产业专业设置和建设相对较齐外,针对第一、第二产业涉海专业几乎没有,涉及海洋高端产业的专业设置,如海洋生物、海洋能源、海洋生态和远洋渔业基本上为空白。

3高职院校在海洋经济时代的战略思考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我国明确了“积极发展海洋油气、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等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9]。同时,我国各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区的规划也明确了相关需要发展的海洋新兴产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撑,更需要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在海洋经济时代如何培养满足区域和地方海洋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各院校需要认真思考的战略问题。通过上述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方向的研究和高职院校现有专业设置和建设情况研究,对如何加强涉海专业建设,需要各院校在下列产业发展中予以认真思考,以加快海洋经济人才的培养,满足海洋产业不断发展的需要。第一产业:现代远洋渔业、现代水产养殖业和渔业增殖业。随着我国沿海海洋资源的日益匮乏和沿海海洋环境的恶化,中日渔业协议、中韩渔业协议的进一步实施,我国沿海和近海渔业作业环境日益减少,国家已开始实施了远洋渔业的发展战略。但由于沿海传统渔业人口的减少,远洋渔船航线设备和捕捞设备等的现代化,再加上需要外语和国际贸易等专业知识等,远洋渔船的高级船员数量和素质满足不了不断发展壮大的远洋渔船船队需要。同时,现代化养殖业和海洋牧场的建设需要一批懂海洋环境保护、海岸工程和海水养殖技术的专业人才。因此,需要新开设相关专业,如海洋牧场管理技术、远洋捕捞技术、远洋渔业管理与服务等专业。第二产业:海洋能源、海洋矿产、海洋生物、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工程建筑、现代海洋化工、海水利用业、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业。这些行业主要涉及资源、能源的开发,制造和建筑工程业等,属于工科类。目前,这些行业的相关专业在陆地工程中都有设置,但没有针对海洋的;另外,由于我国这些产业还没有成型,尚处于发展阶段,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还仅为高端人才,即研究型本科以上学历。因此,这类专业建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原专业的基础上突出海洋开发和应用的内容,改造原专业并突出海洋的特色,如海洋石油勘探、海洋天然气开发、海洋水产品精加工技术、海洋再生能源技术等;二是根据海洋产业发展需要新开设相关专业,如海水利用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海岸工程防腐技术等专业。第三产业:海洋运输物流业、港航物流服务业、滨海旅游业。目前,在这些行业已开设了较齐全的相关专业,而且专业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这类专业建设主要也有三种方式:一是做精做强,即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如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工程技术、港口机械和业务管理等专业;二是调整专业方向和内容,特别是旅游业,如把酒店管理和烹饪技术等专业转型为滨海酒店、度假村管理、海洋食品烹饪技术、滨海旅游项目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三是根据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设置新的专业,如邮轮管理和服务技术、游艇管理和服务技术、港口物流技术等专业。

海洋食品产业发展范文4

科技创新对海洋资源开发、海洋产业发展及沿海社会经济发展所体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力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科技创新是关键。人类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首先从陆地走向浅海,继而逐步走向深海和南北极。从人类最早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方式———渔业和盐业,到海洋油气、深海矿产的勘探与开采、极地考察和深海探索等方面,都是伴随着海洋科技创新而产生的。以海洋油气勘探与开发方面为例,与陆地相比,海洋油气的勘探与开采,尤其是深海海洋油气的勘探与开采,其技术难度更高、操作要求也更为严格,可以说海洋油气勘探与开发方面的突破与进展都是以相应的海洋科技创新所取得的突破密不可分。而海洋油气的成功勘探与开采,又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能源自给供应,为国家的能源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在陆地油气矿产日趋枯竭的状况下,随着深海勘探与开采技术的日趋成熟,海洋将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越来越多的能源供应。海洋科技创新一方面导致了新兴海洋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改造、提升了传统产业并促进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所谓海洋新兴产业,是以海洋资源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和由此带动且服务于其开发利用需要为背景的、产业演化形成期进入成长期的海洋产业[1]。海洋科技创新是海洋新兴产业的产生的基础,尤其是海洋科学研究的积累和关键技术的突破。海洋新兴产业相对传统海洋产业而言,是科学技术进步积累和技术集成开拓了海洋资源利用的内容所形成的参与。根据国内外海洋开发的实践和海洋高新技术储备的领域和强度,沿海地区的海洋开发在海洋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海洋化工及海水利用、海洋生物制品、海洋环保、海洋石油、海洋能利用以及海洋服务业等领域均出现较大的进步,从而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2]。在这一过程中,尽管海洋捕捞、海洋运输和海洋盐业等传统产业在海洋经济中的比重逐步降低,但在海洋科技创新对其改造、提升中,仍保持自身较大的发展。而海洋新兴产业依托于丰富的资源和海洋科技不断的创新,其发展迅猛,具有更大的真正潜力和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现代的海洋产业是融多行业、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包括复杂的结构和众多的分支,它的再生产过程同样包括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的过程。有些海洋产业可以形成较长的产业链,具有很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投资回报率。有些海洋产业与陆地产业的再生产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可以联动陆地经济。海洋产业的纵向发展既为上游产业提供市场,拉动其发展,又为下游产业提品,推动其发展,并促进其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如发展海洋造船、航运业,可以带动港口建设、以港兴市,带动沿海的工商业和城市发展。这就是说,海洋产业具有增长快、效益高、涵盖面广、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特点。一个海洋产业就可以带动几个产业的发展,一个大的工程就可以带动一个区域的发展。因此,由海洋科技创新催生的海洋新兴产业不仅具有很高的科技内涵,更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科技、经济、社会三重价值的载体。这种可以迅速放大的价值优势对沿海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和带动是传统产业无法比拟的。开发与保护并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样重要。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处于中心地位,经济效益毫无疑问成为关注的重点。但是在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产业发展中,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资源衰退问题也是必须关注的焦点,海洋环境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社会问题。海洋环境问题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由自然界的活动引起的海洋环境问题,如台风、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自然灾害;二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海洋环境破坏与污染问题。这两种海洋环境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海洋科技创新。如海洋生态环境应用基础性演进领域的创新、海洋环境污染预防和控制技术的创新、海洋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的创新、入海污染物处置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对海洋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海洋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在维护国家战略利益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国家战略利益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和民族兴旺大计。海洋国土完整与拓展,以及国家安全,都关系到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生产与发展空间的维护与扩展。这是涉及维护国家现有生存空间的完整,以及未来生产空间的拓展的一个战略性问题。而在这其中,海洋科技创新的作用十分巨大。例如,在海洋调查、极地考察与国际海洋法研究方面的海洋科技创新,可以为国家解决与邻国领海、岛屿归属权争端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开发利用公海大洋、南北极资源提供关键的科学知识与技术支持。

2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战略需求

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也不断推动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向前发展。作为新兴海洋产业,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对科技创新的战略需求如下。优质种苗培育技术,选择适宜养殖的优势品种。种苗培育必须大力引进适合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的国内外优良品种,用生物工程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多倍体技术开展名特优新品种的繁育,培育优质高效、抗病害的养殖品种,提高优良品种普及率。主要养殖品种原种保存、提纯复壮和良种选育研究。建立原种种质库和原种自然繁殖保护区;养殖方式多样化研究,完善筏式养殖、网箱养殖、底播养殖等不同养殖方式的技术和设备研究。间养、混养、轮养等对养殖空间进行生态科学利用技术和理论研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海水养殖生态技术研究,包括海水养殖容量的研究和养殖区生物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工厂化养殖技术和设备开发研究等;海水养殖病害防治,要加快引进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加强预防研究,从养殖容量、水质控制、药物饲料、苗种繁育等环节入手,控制鱼、虾、贝、藻病原体的发展,建立以防为主的病害防治体系;海水养殖病害快速诊断技术和高效无公害无残留防治技术;加强养殖病害防治药物研究,以研制无公害高效新药物为主。适合放流苗种选择研究,在稳定并逐步扩大中国对虾、金乌贼、海蜇等现有品种的放流规模,积极探索日本对虾、魁蚶、梭鱼、梭子蟹等放流品种开发试验;苗种放流、底播海区选择研究;苗种移植技术的研究;投放人工鱼礁,建设人工渔场技术研究。利用技术水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和高附加值技术开发研究;建立优势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体系,开发研制水产品深加工系列化产品和加工设施、设备,配套完善技工生产线,提高水产品加工利用率;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原理和手段,建立水产品产业资源研究和技术开发体系;开发研究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出口创汇率特点的产品;对加工机械、包装材料以及调味品等相关配套的研究开发;高档鱼、虾、贝、蟹及海参、鲍鱼等海珍品的保鲜保活技术研究;冷冻调理食品开发技术、鱼糜以及鱼糜制品加工技术研究;即食海参、海参口服液等海珍品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开发技术,海洋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技术、海洋药物研发技术、海洋生物功能基因开发利用技术、海洋生物酶技术、海洋生物材料开发技术、海洋生物表面活性剂开发技术、海洋农用生物制剂开发技术;海洋抗肿瘤化合物研究,海洋活性物质研究,鲨鱼软骨素、胶囊制剂研究,海洋多糖、寡糖的应用研究以及产业化;海洋生物酶应用于医疗方面的研究等。加大海水增养殖良种推广工作力度;海洋药物开发产业化;海洋寡糖生物农药推广及产业化;海洋微生物农药研制推广及产业化;新型海洋寡糖饲料添加剂推广应用及产业化;利用海参精深加工技术开发出的多种海参制品,进行扩大产业链条,完善推广、流通、贸易等服务环节实现产业化运行;拓展新型海带高附加值产品应用领域,完善流通环节实现产业化运营;应用和开发先进的水产品加工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引导企业和渔民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创造名牌产品。重点推广应用超低温制冷技术、烘烤和软包装技术等,通过保鲜加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海产品的质量。

3科技创新有效影响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需求结构

海洋食品产业发展范文5

[关键词] 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协同机制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2)05-0026-05

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国家战略大背景下,青岛市政府于2012年初出台了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规划,对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的中长期发展作出了战略布局。西海岸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而实现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双措并举”,则是把握这一历史机遇的关键。

一、西海岸经济新区产业结构现状

西海岸经济新区规划范围包括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和胶南市全域,由于环境、交通、资源、港口等区位优势以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拉动作用,这一地区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其产业结构也具有鲜明的特色。

(一)产业构成状况

截至2010年底,黄岛区三次产业之比为03∶653∶344,胶南市三次产业的之比为72∶592∶336,青岛全市三次产业之比为49∶487∶464。① 通过黄岛区、胶南市以及青岛全市“十一五”末的三次产业结构的对比可见,西海岸经济新区具有较强的工业实力,其服务业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1.第二产业占绝对优势

截至2010年底,在黄岛区和胶南市的产业构成中,第二产业的比例分别为653%和592%,远远高于青岛全市487%的整体水平。①西海岸在青岛全市工业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里拥有石油石化、家电电子、汽车、船舶等产业集群,拥有三菱、拜耳、现代等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拥有海尔、中船重工、上汽通用五菱等行业龙头企业,其工业产业的发展自然也就具备生机和活力。

2.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第三产业在黄岛区和胶南市的产业构成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44%和336%,这与青岛全市464%的整体水平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①这一数据同时也说明西海岸的服务业还具有较大的挖掘潜力。依托资源及政策优势,西海岸的金融业、旅游业、物流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产业构成存在区内差异

将黄岛区和胶南市的产业结构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二者都是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的比例也相当。但二者的产业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第一产业在黄岛区和胶南市的经济构成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03%和72%。①农业对黄岛区的经济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对胶南市的经济贡献却是不容忽视的,绿茶、蓝莓、食用菌等现代特色农业在这里都有发展空间。

(二)产业发展状况

通过将黄岛区、胶南市以及青岛全市“十一五”期间的产业发展速度进行对比分析(图1),可以看出西海岸经济新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已经成为青岛市新的经济增长极。

1.第二产业快速增长

“十一五”期间,黄岛区和胶南市的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和服务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长率,西海岸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黄岛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30%,远远超出青岛全市217%的水平,为全市贡献了25%的工业总产值。胶南市的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虽略低于黄岛区和青岛全市的整体水平,但20%的年均增长率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成绩。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0月第28卷 第5期 代付红: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协同机制

数据来源∶青岛市、黄岛区及胶南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图1 西海岸经济新区产业发展年均增长率比较2.第三产业稳步发展

黄岛区和胶南市“十一五”期间服务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49%和154%,这一增长水平要高于各自同期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是21%和125%)。①这说明第三产业对西海岸经济的贡献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第三产业获得了稳步的发展。

3.区内发展差异明显

黄岛区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是21%,而同期胶南市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却只有125%,甚至落后于青岛全市138%的整体水平。①由此可见,西海岸的经济发展速度并不均衡,而且差距还非常明显。因此,经济新区成立后,协调两区市的经济增速,利用黄岛区的人才技术等优势,帮助胶南市挖掘经济增长潜力是一项重要课题。

(三)传统产业及发展状况

传统产业泛指以应用传统技术为主体、以生产传统产品为主的产业。传统产业是西海岸的支柱产业,在对地区GDP的贡献中占绝对优势。近年来,青岛西海岸传统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色和格局。但随着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环境、资源、资金、劳动力方面的压力也逐渐凸显出来,对传统产业进行疏导、改造、升级势在必行。

1.制造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黄岛区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以石油化工、家电电子、汽车制造以及造船工程为主的四大制造业产业集群。目前,青岛西海岸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环保型石化基地,中国北方最大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和家电电子技术研发基地,中国重要的微型车、工程车生产基地及汽车零配件生产基地,中国配套功能最完善的第一大船舶产业基地。2012年上半年,黄岛区四大产业集群完成总产值1151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7%。②

胶南市的工业基础虽然相对于黄岛区要薄弱一些,但经过多年的积累,也初步形成了机械装备、橡胶轮胎、食品药物、家电电子等四大传统制造业产业集群。2011年,胶南市四大产业集群完成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443亿元。③

以上数据充分说明,青岛西海岸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其传统制造业主导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较好的先导作用。

2.服务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黄岛区服务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港口物流、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以及商贸流通等服务业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尤其是港口物流产业发展迅猛,全区物流企业超过1 000家,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2012年上半年黄岛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306亿元,占全区GDP的372%。 ②

胶南市服务业也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物流、旅游、房地产、文化等产业出现了较好的发展态势。2012年一季度胶南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5亿元,占全区GDP的28%。③

以上数据显示,青岛西海岸服务业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发展层次相对较低,其环境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还未能在相关服务产业中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3.海洋渔业发展状况

青岛西海岸虽然占据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其海洋渔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拥有鲁海丰食品集团、金沙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一批知名企业,但目前西海岸海洋渔业的发展还处于粗放、简单的近海养殖阶段,产业层次比较低。

(四)新兴产业及发展状况

学术界对新兴产业并没有严格的界定,本文认为,新兴产业是在高新技术基础上形成的以技术、智力为特征的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它代表了市场对整个经济系统产出的新要求以及产业结构转换的新方向,具有高智能、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等特征。

黄岛区和胶南市早已意识到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制定了新兴产业的扶持发展计划,规划了战略性新兴技术产业园区,计划通过政策支持、规划引导、技术研发,扶持和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成为支柱性、先导性产业。但目前,新兴产业在西海岸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地区GDP的贡献不大。因此,对于新兴产业来说,培育、孵化是产业发展的重点。

1.信息技术产业

近年来,黄岛区加大了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投入,大力引进建设集装箱数据库、云计算、软件服务等重点项目,积极推进青岛市物联网开发,加速物联网技术攻关克难,开展新型软件和关键技术研究,努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物联网产业集群。

2.航空航天产业

2011年初,青岛市《关于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山东省通用直升机航空产业园的请示》获得山东省政府的正式批复,山东通用航空产业园着手规划建立。该产业园致力于打造具有青岛特色的航空产业,形成集制造、研发、服务、物流、培训为一体的航空产业集群,构建航空技术创新平台,培育航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目前,美国勃兰特利直升机组装项目、俄制直升机组装机维修服务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已经投产,西海岸航空航天产业已初具规模。

3.生物医药产业

西海岸生物医药产业基础较好,拥有颐中生物、国风药业等6家生物制药企业,生产基因工程药物、海洋药物等多种产品,拥有多项专利技术。目前,西海岸经济新区加大了生物医药产业推进步伐,加快重组人白介素等项目的建设投产,推进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深度,培育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4.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为了缓解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西海岸加大了新能源产业的开发力度,扶持高科技节能环保产业,推进太阳能、风能、海洋能源以及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引进了一批新能源项目,支持太阳能产品产能建设,在海水淡化、海水脱硫等领域取得了技术突破。

在新材料产业方面,西海岸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结构工程材料等产业,扩大高附加值特种玻璃的产出,积极发展各种精细化工材料,引进了花生蛋白纤维等重点项目。

二、西海岸经济新区产业协同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双峰逼近”效应的压力

从西方国家产业演进历史来看,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往往存在一种前后承接、更替发展的规律,即伴随着传统产业从成熟期逐渐走向衰败,新兴产业日益壮大、逐渐成熟,进而取得主体产业地位,成为新的传统产业。以美国为例,其产业演进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1840—1910年),农业发挥着主导产业的支配作用,同时引发和带动了汽车、钢铁等一系列制造业的产生和发展。在第二阶段(1911—1970年),制造业发挥着主导产业的支配作用, “三大支柱产业”承担了美国经济在这一期间增长的主要推动角色。在第三阶段(1980年以后),高科技产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呈现出许多自身的特点,工业化尚未完成,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新兴产业在传统产业尚未发展成熟的情况下萌芽并快速成长起来。因此,中国面临着传统产业转型高峰与新兴产业培育高峰相当接近的“双峰逼近效应”的冲击[1]。一方面,工业化尚未完成,传统产业在经济格局中还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还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和发展潜力;另一方面,新兴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与发达国家同等的机遇,要抢占下一轮经济制高点,必须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因此,需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同时发展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

目前,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传统产业压力与活力并存,新兴产业风险与生机同在。面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孵化的双重任务,西海岸经济新区必须立足产业基础,探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模式,创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二)可行性——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良性互动

1.传统产业是新兴产业的支撑基础

一方面,传统产业发展过程中积淀的资金,为新兴产业的起步提供了物质基础;传统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瓶颈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很多新兴产业是在传统产业基础上改造和提升而来的。[2]就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而言,其新兴产业的发展也是奠定在传统产业基础之上的:生物医药产业是在传统医药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端装备制造业起步于传统的机械装备产业,新兴信息技术产业植根于传统的信息产业。西海岸经济新区传统产业基础雄厚,发展新兴产业离不开这个基础。

2.新兴产业是传统产业的转型方向

传统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技术储备不足、生产成本上升、产品档次降低、能源消耗超标、经济效益滑坡、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将先进的高新技术融入到传统产业中来,有助于帮助传统产业打破思维定势,实现转型升级。就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而言,其传统的制造业及服务业的很多产业,都具备依托区域特色、利用高新技术实现脱胎换骨的条件。

3.协同共生是产业发展的明智之举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竞争关系,但更多的时候,二者是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因此,在产业结构的梳理和调整过程中,把传统产业转型与新兴产业培育结合起来,探讨二者的协同共生机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形成衔接,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提升、嫁接和改造来发展新兴产业。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传统产业的基础,释放其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又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新兴产业发展的风险,减少成本、缩短周期,提高产业改革的效率和效果。

就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而言,其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界线本来就是相当模糊的,从传统制造业到现代高端制造业,从传统服务业到现代特色服务业,这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协同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能够将做大产业规模与做出产业特色结合起来,将先进技术与传统实力结合起来,必然能够实现西海岸经济新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制造产业与服务产业的比翼双飞。

三、西海岸经济新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的协同机制

(一)协同目标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理念是要利用现阶段两大产业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产业要素、布局、结构、制度等方面的举措,实现产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统筹发展,起到比孤立地进行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培育更好的效果。

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依存度较高,其产业协同的目的就是要整合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融合鲜明的地域经济特征,打造一体化的和谐共生的产业链和服务链,实现两大产业间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有序平稳交换,最终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海洋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3]

(二)协同思路

1.产业要素协同

产业要素的协同可以从产品、技术和资本三大要素来考虑:就产品要素而言,传统产品为新兴产品提供支撑基础,新兴产品在传统产品的基础上实现创新,而当新兴产业的产品成熟时,自然替代传统产品;就技术要素而言,新兴技术应该能够扩散和渗透到传统产业的技术中去,帮助传统产业解决技术发展瓶颈;就资本要素而言,传统产业利用其资本积累进行投资、扶持和帮助新兴产业解决资金难题,分散创业风险,并从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寻找转型契机。目前,青岛西海岸传统家电电子产业和新兴信息技术产业二者之间就具备这种产业要素协同的条件,前者为后者提供资金、产品基础,后者为前者提供技术输送,若能加以合理引导,二者完全可以共同发展,形成新的信息电子产业。传统汽车制造业与新能源产业二者也完全可能实现要素协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2.产业布局协同

产业布局的协同可以从地域分布和地域分工两个方面来考虑:就地域分布而言,应突出产业集群的特点;就产业分工而言,则应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服务链。[4]西海岸经济新区的产业地域分布已比较成熟,尤其是制造业产业集群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鲜明的特色。但地域分工稍显稚嫩,产业链条还不完整,尤其是服务业链条与制造业并不完全匹配。另外,黄岛和胶南的行政区划也为西海岸产业布局的协同造成了一定困难。因此,西海岸产业布局协同的重点一方面应进一步优化空间规划,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对现有园区进行资源整合、扩容和提升;另一方面应细化产业分工,突出海洋经济特色,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整合高端制造业。[5]

3.产业结构协同

产业结构协同是指产业构成应该横向合理、纵向承接。横向合理是指在产业的互补性方面,产业与产业之间应该互相包容、优势互补,能够形成合力、共同发展。纵向承接是指产业更替应该前后承接,注重利用新兴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注重新兴产品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将传统产业的先天优势与新兴产业的后发优势结合起来。

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产业结构协同的重点在于横向突出海洋特色、实现海陆统筹规划、产业构成制造业与服务业并重,形成包容性发展趋势。例如,伴随西海岸“山、海、岛”等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可大力发展与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相关的服务产业。纵向则要把握产业发展的规律和脉络,引导传统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例如,传统装备制造业向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转型,传统物流业向高端物流业的发展,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过渡,传统海洋渔业向现代海洋渔业的拓展等。

4.产业制度协同

产业制度协同是指在政策制定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合理利用财税政策、土地政策等手段,形成有效的空间联动机制、信息传导机制和产业融合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和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冲突与矛盾,实现传统产业调整改造与新兴产业培育的有机统一。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产业制度协同的重点是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土地政策和海洋政策的保障机制,引导产业协同发展。财税政策方面,除了对新兴高科技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外,还应当给予具备提升空间的传统产业适当的税收优惠,大力鼓励新兴产业向传统产业输送技术和人才。土地政策方面,土地出让金应该向鼓励发展的产业倾斜。海洋政策方面,通过对重点项目减免海域使用金等措施引导相关产业发展。

四、结论

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的产业结构现状既具有中国经济的共性,又具有典型的区域经济特色。桥隧时代到来,发展规划启动,机会千载难逢。传统产业转型时不我待,新兴产业培育机不可失,两大产业模块的协同发展成为必然选择。探讨合理的产业要素、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以及产业制度的协同机制,必将给西海岸经济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全新的面貌。

注释:

① 数据来源于2011年黄岛区、胶南市、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月19日,http://。

② 数据来源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务网,http://stats。

③ 数据来源于胶南市统计局网站,http://。

[参考文献]

[1] 熊勇清,李世才.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基于我国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3):3844.

[2] 王利政.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1):1215.

[3] 青岛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规划[EB/OL].(20120330)[20120418]. http://.

海洋食品产业发展范文6

[关键词]沙埕镇;海洋经济;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3)03-0073-03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是福建发展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未来所在。福建省委九届五次全会把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作为推进全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福鼎市沙埕镇抓住省、市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契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招商引资,有力促进了海洋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全面实现福鼎市“对接长三角、建设大园区、发展大产业、争当排头兵”的发展目标,沙埕镇应立足港口、海洋和区位优势,做大做好做强海的文章,努力把沙埕镇建设成为闽浙台三地港口商贸重地与福鼎临海港产业前沿基地。为此,文章对如何加快沙埕镇海洋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一、沙埕镇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沙埕镇概况

沙埕镇位于福建省东北部,闽浙海岸交界地。全镇辖22个村(居)共3.8万人,80%的人口从事海洋渔业生产。镇域岸线长80公里,陆域面积3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00多平方公里。沙埕港港域纵深37公里,主航道水深25米以上,最深处达45米,可利用工业海岸线28公里,岸口岸线可布置万吨级以上泊位30个(适宜建10万吨级以上或第五至第六代集装箱码头),是目前我国建设深水泊位最理想的港址。港区水路可直达国内外重要港口及城市,至温州81海里,至福州马尾125海里,至台湾基隆港142海里。港区陆路交通距沈海高速公路、温福铁路十几公里,主要连接公路有沙吕线和八杨公路。

(二)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沙埕镇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招商引资,有力促进了海洋经济的发展。201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17亿元,其中渔业总产值8.97亿,占总产值的88.2%。海洋渔业已成为沙埕镇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要途径。

1 海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沙埕镇是福鼎市的渔业重镇之一,海洋经济的优势和潜力非常明显。拥有4万多亩的浅海和滩涂,海岸类型丰富、滩涂生物种类多、近海水域较好,适宜多品种、多模式、立体化养殖开发。

近几年来,沙埕镇积极调整海洋捕养结构,通过更新养殖品种、引进深水养殖、大网箱养殖技术,海洋渔业取得了较明显的进展。一是发展养殖业,在浅海范围内,合理布局,解决养殖用海、航道用海和工业用海的矛盾,大力推广发展网箱养殖和海带、紫菜、海参养殖。2011年,全镇共有各类养殖网箱2.7万多口,海带、紫菜等水产养殖面积1.3万多亩,养殖产量达2.63万多吨。二是稳定捕捞业,大力发展有利于保持渔业资源、提高捕捞效益的灯光诱捕、远洋运输、“一船多具”等渔业作业方式,全镇共有船只1711艘,其中远洋灯光诱捕船只45艘,远洋渔业运输船11艘,2011年渔业捕捞产量达5.08万多吨。三是加快发展紫菜加工业,目前已拥有“福建海润食品有限公司”等21家的紫菜加工厂,精深加工生产线12条,年创产值7000多万元。

2 海洋工业建设步伐加快。沙埕镇立足实际,大力发展临海工业,整合开发可用海洋资源,大力引进5万吨码头和沙埕物流码头及仓储基地项目,扶持沙丰钢质船舶修造厂建设,筹备建设福建OP帆船基地、国电火电、国家中心渔港等项目,努力推进沙埕港南岸第二产业和北岸第三产业发展。

3 滨海旅游业初具规模。沙埕镇拥有独特的滨海地质地貌,发展滨海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小白鹭旅游度假村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已发展成为集旅游、观光、度假和休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滨海特色旅游景区。台山岛山以其特有的生态环境和滨海特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自驾游游客。冬瓜屿、鸟岛、雨伞礁、石鼓山和莲花屿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已列入全镇经济发展规划,山海协作,充分展示山海风光的魅力,海滨旅游业及配套产业将会成为沙埋镇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4 海洋基础设施初步完善。沙埕镇不断加大港口、码头、公路、水利和海堤等海洋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一级渔巷1座,二、三级渔港8座,港岙口27个,码头35个,沿海突出部16个,岛屿48个,国家中心渔港项目工程已通过农业部审核;全镇22个村(居)已实现村村通,完成40公里全镇农村路网改造,南龙公路、连接浙江马站3公里路段和1公里集镇主街道建设已完成。

二、福鼎沙埕镇海洋经济发展存在问题

沙埕镇近年抓住省、市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契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得不到解决,将会制约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缓慢

长期以来,海洋捕捞与海水养殖以粗放经营为主,海洋工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大多是对海产品的初加工,产品增值能力低,海产品精深加工、临港工业、海洋生物和海洋化工等新兴海洋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已经成为沙埕镇海洋经济发展的瓶颈。

(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公共码头和港口集疏远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由于沙埕镇大多数的渔港、码头都是近几年动工扩建的,各项配套设施不完备,服务功能未完全体现;港口规模仍然偏小,且相互之间尚未形成网络化的交通运输体系;与港口、项目衔接的公路和铁路网建设较少,没有网格化布局;各村(居)横向接线不完善,通达性不强;各种交通方式的相互衔接程度不高,港口的集疏运体系滞后,共同制约着港口开发和临港产业发展。

(三)缺少基地型、龙头型项目布局,产业项目的带动力不强

沙埕镇腹地少,海洋经济发展所需的基地型、龙头型项目数量少,企业规模小、项目投入强度不大、带动效应不强。由于基地型、龙头型项目的工程量大、周期长、成本高,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且回报周期长,在这方面吸引外来投资者的难度大,因而缺少基地型、龙头型大项目,海洋经济未能呈现出强有力的带动效应。

三、加快沙埕镇海洋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目前,省、市提出的海洋经济发展和海西建设战略以及环三区域建设对沙埕的海洋经济发展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虽然面临的问题很突出,但沙埕条件很优越。沙埕镇应立足港口、海洋和区位优势,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实施回归、承接和项目、品牌、创新、服务带动战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做大做好做强海的文章,努力把沙埕建设成为闽浙台三地港口商贸重地与福鼎临海港产业前沿基地。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海洋服务体系

优化建设规划,抓住周边工业园区建设机遇,加快港口和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进度,尽快建成以国家中心渔港和杨岐作业区泊位群为主,5万吨码头号、沙埕一级渔港、南镇二级渔港及下片村三级群众渔港为辅的沿海港口群。通过渔港、码头的辐射,带动海洋新兴产业和海洋旅游、港口物流等海洋服务业的发展,大力提升海洋产业水平。

(二)加大招商力度,增强海洋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

借助福鼎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积极争取各类大项目;扩大对外开放,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各个方面投资开发海洋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沙埕丰富的海洋资源,吸引外资投向基础设施、临港工业等重点领域,同时充分发挥民间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产业发展,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在做大做强现有海洋旅游产业的基础上,提升品牌影响力,挖掘各种旅游资源,开发高端旅游产品,尝试培育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加快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三)重点抓好海洋服务业和渔业发展,促进海洋经济大发展

加快海洋旅游和港口物流等海洋服务业和渔业发展。一是要科学规划,高标准定位,根据沙埕湾实际制定高起点的海洋产业规划。二是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充分发挥现有的海洋渔业优势,调整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布局,扩大规模,注重效益,提高科技含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建立海洋工业开发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企业、外商和群众成为海洋开发项目的投资主体,逐步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海洋经济结构。同时要着手建立海洋开发的风险防范机制,鼓励各级各类保险公司开设服务海洋开发的保险项目,参与海洋经济开发。

(四)提升传统产业档次,提高海洋产业竞争力

充分发挥沙埕岸线长、浅海水域和滩涂广阔、生物资源丰富等优势,按照“稳定近海,拓展远洋,提升养殖,主攻加工,科学发展”的方针,积极发展海洋捕捞业和海水养殖业。注重新技术引进和渔民培训,提升技术水平;不断引进水产品新品种,大力拓展海水养殖空间,推广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无公害生态养殖技术,形成若干特色优势海产品养殖产业带,提升海水养殖业的质量和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大力调整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完善渔业保障体系,积极扶持海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不断提高海产品附加值。

(五)整合海上旅游资源,加快发展滨海旅游业

有机整合海湾、沙滩、岛屿、渔村等海上旅游资源,按照港湾、滨海、海岛三个发展节点,逐步延伸拓展,有序推进海上旅游开发。以沙埕港、晴川湾、敏灶湾为重点打造海上蓝色观光休闲旅游,包装推出台山观光岛、冬瓜屿主题岛、台峰生态森林公园、风情渔村、海上运动、大众海钓、海上休闲渔业等休闲旅游新业态。努力拉长产业链,提升小白鹭度假村综合效益。开发具有传统渔村特色的手工艺品和特色海产品,建设旅游购物一条街;拓展和深化观光型旅游及休闲渔业近海捕捞,强化参与性;提升景区旅游的休闲功能,增加游客的重游率。

(六)加强保护,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是加强海岸生态环境整治和保护。按照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加强海岸、海湾、滨海基地的生态环境整治和保护。建立完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与评价体系,加强赤潮研究、监控和预测。二是合理开发保护海岸线资源。加强岸线统一管理,实施岸线资源政府储备和有偿使用,严格保护深水岸线。优先保证重要港口和项目建设需要,避免岸线资源被圈占或低效使用。三是加强台山列岛的保护。对台山列岛有价值的岛屿及其周边海域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加强对厚壳贻贝资源的保护,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科学制定并实施保护管理计划,加大监管力度,严格依法办事等,同时,可适当采取招投标的形式进行保护性的开发。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R],国务院,2003,5

[2]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R],福建省政府,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