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1
关键词:建筑企业信息化 现状战略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面监着许多问题。
(1)广度不深。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不平衡。目前较为全面采用信息化技术仅限于特级、一级等一些大的建筑队企业,这些建筑企业建立了互联网,在办公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合同管理招投标等方面不同程度地使用了信息技术。但大多数建筑企业普遍重视生产经营,忙于发展,对实施信息化建设意识不强,缺乏紧迫感。
(2)深度不够。很多已经购置微机的企业,都以单机操作为主,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利用网络资源来加强企业与外部市场的沟通或对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各企业组织管理体系进行整合,也没有借肋网络开展商务活动,实现信息共享和互动,特别是对工程项目管理集成度低,在企业管理上收效甚微。
(3)建筑企业信息化基础条件较差。突出表现在人员文化素质低及装备差上,尤其是缺乏专业信息技术人才,无法开发满足本企业个性化要求的软件。具备较深厚的计算机知识、熟悉本单位业务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和有力推动者。但长期以来,对计算机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培训相互脱钩,分开进行,缺乏对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培训,人才过于单一化;有些企业经济实力弱,资金不足,对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同时管理不规范,也使信息化方案难以见到成效。
(4)国家有关法律相对滞后。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取决于相关合同法律框架的制订,只有制订一系列规则和标准,使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法律环境进一步优化,为企业信息化营造公平的交易平台,才能促使其步入良性的循环发展中。但是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缓慢,国内关于此类法律要么空白,要么简单,难以确保建筑业信息化运作的安全性、合法性。
(5)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促进作用认识不足;一方面表现在技术、资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政府信息化程度不高,没能为企业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和对接方式;未发挥对企业信息化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社会相关信息化服务机构不健全,整体服务水平不高。
二、政府及企业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一) 政府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经过 20 年的发展历程,政府作为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倡导者、促进者及使用受益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目标是建立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设施并适应现代化发展;利用政策指导了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共享,投资建设公共设施基础,提供社会公益服务,大力发展电子政府等。
(1)尊重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各条渠道调动和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信息化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性。发展电子政府工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带动政府部门的政务管理和运行,把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去。一切以企业为中心,通过市场运作,循序渐进地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以此带动全社会信息化建设。
(2)政府立法保障。政府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资源开发的同时必须立法保障,一方面,在信息化建设初期政府致力于建立高速信息公路,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主要通过政策法律保障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激励企业投资信息化,从而促进信息化的提高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政府的管理体制、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转变,推进政府职能向宏观调控、社会服务、公共管理和市场监督的要求转变,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
(3)引导民间资金的投入。关键要扩大第三方(如信息化建设服务商)的投资力量,由于信息产业的广阔市场前景,对民间资金具有不可抵挡的诱惑力。我国信息化建设应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将一些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交给第三方来做,引入民间资金,发展信息产业。因此,国家应当出台相关的风险投资管理规定,开放民间资金市场,引导民间资金进入风险投资市场,增加对信息产业的总体投入。如通过税收、财政等政策、通过维持低廉资费扩大需求等手段,对信息产业单位给与一定的支持,政策性降低风险投资的风险,增加信息公司的收益。
(二)建筑企业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随着世界经济逐渐向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一个必要的选择,并成为企业本身的自觉行为。且信息化已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现在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都希望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来充分开发、利用和管理所需的信息资源,建立各种信息系统,实现招标、采购、建设、管理等工作的信息化,以提高企业动作效率,降低成本,创造利润,达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1)信息化建设结合企业基础管理。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素质。企业信息化建设应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业务水平为主导,不能搞花架子,为信息化而信息化。信息化的生命力在于融合。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的管理方式、生产经营方式、企业组织的改革、改造结合起来。与本企业管理荼融合得越紧密,就越能发挥“加速”作用,实现相互促进,良性互动。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接受并采用更加先进、与国际惯例更加吻合的管理思想和生产经营方式,实现 对传统管理和生产经营方式的改革和改善各项基础管理荼,推动管理创新。
(2)整体规划,循序渐进。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技术、资金密集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雄厚的资金和人才支持,难以一步到位,必须分阶段逐步实施。为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和整体效益的发挥,要制定整体的规划,要充分考虑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在硬件和软件的选择上,既要满足企业现实需要,又要有较好的拓展性和兼容性,避免以后升级发展时,增加投资负担。分布实施就是要找准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需要,从影响建设企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入手,实施重点突破,以重要程度为序,建立一些子系统,循序渐进,逐步做到企业内部数据库的高度共享和集成,最终达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一体化。
(3)建立适合本企业需要的信息系统。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应由单机操作向网络化发展,把一个个信息孤岛连接起来。根据建筑业的特点建筑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开发应基于网络和大型后台数据库,系统要做好整体设计方案,设计方案要根据本企业 的实际情况,积极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信息的子系统应由合同、预算、物质、人力档案、查询等死气沉沉 成,各子系统既相互独立又信息共享,保持内部信息畅通。同时要有选择的与外部信息连接,有效利用外部信息资源。
(4)要保障企业内部信息安全。信息是企业重要的资源,必须保障信息的安全,防止本企业商业机密外泄,损害企业利益。信息安全可以从管理管理、技术上予以保障。要通过建立企业信息管理制度,采用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建立完善安全的密码体系,采用多种的与外部信息系统连接,有效利用外部信息资源。
(5)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培训。为信息化建设培养人才,建设企业管理系统,人的因素是关键。信息技术无论多么先进,如果没有人的介入,其作用无从发挥。信息化建设要求具体实施的企业具有全新的信息化理念和新型知识结构。目前,绝大多数的建筑企业员工不能适应管理信息化的要求,要把加强培训作为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一项基础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方案,对职工进行观念培训和业务培训,提高全员信息化意识,加强全员性计算机知识和实际能力的培训,尤其要加强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以适应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三、结束语
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2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 A
一、企业信息化的定义
企业信息化就是围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和服务,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
二、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畅通内外部信息流、实现合作各方高效率协作的重要基础,它能够帮助企业优化业务流程,不断完善企业信息资源的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供更高效的服务,获得更大的管理效益。
具体讲,信息化可以使企业具备如下优势:
(一)快速:快速的含义不仅仅是一个及时送达产品、立即回答客户疑问或者迅速上门服务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利用信息技术在员工、客户和供应商之间迅速沟通的问题,更是一个企业思维方式的问题。速度感正在蔓延到企业的每一个方面。企业的人力资源、财务、内部系统、战略规划和其他各个功能都受到速度的影响。成功实施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正在以非凡的速度吸收知识、利用知识。这使得它们在当今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占有了重要的优势。
(二)准确:速度是重要的,但准确更重要。传统企业大都依靠推测行事。而实施信息化建设后,企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用信息代替推测,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与客户的互动档案,追踪他们的需求和偏好的变化,并能够让客户自我服务。这使得营销和客户服务都达到了极为准确的程度,而不是大致差不多。
(三)可变:迅速转变有一个简单的逻辑———当市场的变化速度加快时,你的速度也必须加快。这就要求有一个灵活多变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运作方式;一个利用数字化管理而不是传统管理的运作方式;一个依靠外部资源而不是内部资源的运作方式。企业信息化可以使这三者都得到提高。
(四)最终目标———独特性:信息化能够为企业提供一系列新的战略选择,包括与新客户群的接触、建立和管理供应商与客户网络的新方式、实现企业内信息流动带来的价值等。这些新的选择最终带来差别化,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独特性,即为客户和员工提供其他公司无法企及的价值理念。同时,信息化带来的灵活性和速度能够使企业迅速回应客户的变化,与客户和市场一道进化,以便保持独特性带来的优势。
总之,信息化可以使企业具备快速、准确、可变和外向的特点,从而改进企业的业务与运作方式,改善企业员工的经营价值理念,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增强企业的战略控制能力,并最终使企业实现其追求独特性的战略目标。因此,实施信息化建设是我国企业加快发展的必行之举。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点
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逐渐增大,我国的企业已深切体会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发展也基本达成共识,认识在不断提高。但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却往往会碰到诸如实施不下去、应用不起来等问题,使得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效果不明显,甚至适得其反。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参考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认真分析了国内外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一些成功案例,认为,我国企业要想成功实施信息化建设,必须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一)从企业实际出发、因时制宜
以成长型企业为例。一般认为,成长型企业的发展包括五个阶段———创业阶段、集体化阶段、规范化阶段、精细化阶段和合作阶段,企业要根据自身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因时制宜地推行信息化建设。
具体讲:
创业阶段,一般认为企业有财务软件,有办公自动化系统,能实现简单的关键性事务处理,能收发Email 即可。
到集体化阶段,需要有一套面向基础管理的ERP,因为企业的人员增多、部门增多、组织变得庞大,就需要把这些资源进行更加有效的计划和利用。
进入规范化阶段,企业需要一套更为完整的ERP。因为需要拥有更多的商业资源,组织变得越来越大,在充分授权之后,需要把企业的流程更好地进行优化,并借助商业智能系统,初步为高层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如果能够顺利进入精细化阶段,企业就需要采用电子商务系统,如SCM、CRM等,实现敏捷制造和敏捷经营,为全球化发展做好准备。这个阶段的企业需要更多的商业资源,并要把分散的组织更为有效地连接起来,把客户、供应商和企业紧密连接,真正形成一个供应链。
最后,通过广泛合作,实现企业的全球化经营。
当然,这只是一个概要的模型,针对成长型企业发展的五个阶段,还要有更详细的企业信息化设计方案来配合。
(二)慎重选择信息集成商
因为信息化建设直接牵涉到企业的具体运作管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因此,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中,在选择集成商方面一定要非常慎重。
首先要树立信息化建设是选择合作伙伴而不是单纯选择软件的思路。因为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项目的前后相关性强,单元软件虽然能解决企业一定的问题,但是站在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全局上来看,局部问题的解决并不能最终解决集成问题,这就要求集成商必须有相当的实力提供全面的可行的集成解决方案。一旦合作伙伴选定后,企业一定要树立“合作”的态度共同将信息化建设做好。
(三)加强高层的合作
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在企业的高层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取得他们对信息化建设的全力支持。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包括:
1.企业老总和信息主管必须将客户需求和优秀运作方式的要素放在第一位,技术放在第二位。他们必须理解,信息化建设只有在它能够加强客户和员工的价值理念、改进公司的利润模式和控制能力以及其他关键因素时,才具有价值。
2.企业老总和信息主管必须对企业的关键性难题,以及如何通过实施信息化建设来解决这些问题有清醒的认识,抓住重点。
3. 企业老总和信息主管在讨论企业内外发展中涉及的难点、问题、需求、计划和前景时,必须有共同的语言,能够共同分享信息,将技术需要与企业和客户结合起来,对那些能够决定企业未来的难题达成共识。
(四)积极推行内部营销
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肯定会比将一种新产品或服务打入一个充满竞争者的市场和迅速取得领先地位难得多。如果不进行精心策划、提供足够的资金、认真包装、制定精细的营销计划,没人会全力以赴地落实这一行动计划。
因此,要大力地在内部进行营销。内部营销与外部营销一样,是改变人们的思维、态度和行为的过程,但它的目标是企业的员工。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沟通你的战略和信息化建设方案,让企业内的员工时刻都能像企业老总那样对这个问题有清醒地认识,要让员工真正了解并切实感受到信息化带给他们的利益,进而心甘情愿、齐心协力地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五)将传统企业与信息化企业相结合
要努力把传统企业的优势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成效紧密结合好。如果做得好,传统企业与信息化企业结合的混合模式可以创造出巨大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重渠道:混合模式可以将公司的触角延伸到新的客户群。
2.得到更多、更详细的客户数据:一个纯粹的因特网公司只能在网上追寻客户的行为,一个纯粹的有形公司只能与前来拜访的客户接触。而一个混合企业则可以二者兼得,获得更加详尽的数据。
3.高科技+ 高接触:混合企业可以将在线企业的优势(快速、方便、准确、灵活)与离线企业的优势(个人接触,查看和触摸产品的能力,体会公司的信任感、稳定感和真实感)结合起来。
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时,如果能把握好以上几个要点,必定会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好企业内外部的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在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建立并保持自己的独特性,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增值服务,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等著,胡泳等译.《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
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3
1 供电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结合对大量电力企业信息建设水平的实地考察和调研发现,当前大部分的供电企业在自身企业信息化发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下述几个方面:
1)目前大部分的供电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及集成应用方面,系统设计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目标,信息系统之间分散,关联性不强,存在“信息孤岛”的现象。从这方面来看,目前大部分的供电企业基本没有实现“统一规划、标准统一、系统集成”的信息化建设目标。
2)各个信息子系统之间是完全隔离的,缺乏数据信息的交换机制,整体系统服务水平落后。这就导致电力企业的各个信息子系统对于整体的业务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参考价值不大,实际操作困难,不利于电力企业业务处理、信息资源的整合分析、利用,严重降低了供电企业信息系统的处理效率。
3)供电企业业务工作处理流程不够明确、细致、规范、统一,降低了信息系统的工作效率。目前的业务信息系统存在处理流程模糊,繁琐等情况,难以实现电力企业业务处理的规范化操作。
2 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路线
信息化发展目标:
1)数字化道路
通过采用先进的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来实现供电企业主要的业务对象、业务活动的数字化目标。其主要目标是实现供电企业的电力业务营销信息系统、电力调度信息系统、配电网业务信息系统等核心信息系统的数字化平台支持。
2)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
针对目前县供员企业主要的核心业务以及企业资源进行信息化管理,构建用于支撑供电企业资源、业务运营、企业核心价值为链条的企业信息服务。主要包括:电力营销信息化、电力生产调度信息化、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电力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几个主要的信息管理系统。
3)智能化管理
针对当前供电企业的信息资源,通过整合企业各个方面的资源,比如人力资源、电力资源、电力业务资源、电力财务资源等,然后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资源信息的集成,可以有助于供电企业重大决策的智能化发展,有利于提高供电企业智能化决策的发展。
3 信息化指导思想
3.1 综合目前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实现供电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构建供电企业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的紧密集成,有利于构建“融会贯通、双向集成”的电力企业信息服务应用。只有不断完善供电企业信息集成服务,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供电企业在电力生产、电力营销、资源管理三方面的系统集成能力,有利于提高供电企业的综合决策能力、企业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供电企业电力业务和信息技术的紧密集成,从根本上推动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道路,加快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满足社会经济的用电需求。为实现供电企业赶超国际电力企业综合发展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是供电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
3.2 在电力企业信息系统架构与设计方面,要力求实现技术支持、数据服务、系统应用三方面架构的整合,实现统一的、标准的架构规范,有利于实现“基于一个系统”的信息集成的发展理念。通过统一的信息集成系统,为实现供电企业的企业资源、业务应用的无缝对接,实现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整合电力企业业务工作流程和综合信息资源的分析,这样就可以增强供电企业在面对日益变化的市场业务需求和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提高电力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有利于供电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3.3 以供电企业的业务为基础,在遵循统一的、标准的信息系统集成的前提之上,构建集成电力企业信息资源、业务处理于一体的信息集成系统,实现供电企业的信息一体化发展目标。
4 供电企业信息化发展策略
4.1 应该以供电企业为工作单位,完善信息化建设机制,通过加强电力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全面规划各个信息子系统,通盘考虑信息化规划目标。各部门应该对针对自身发展的需求提出信息系统的需求,然后经过整体的规划、架构,由信息部门逐步实施。
4.2 加大力度建立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整合数据资源,从源头上消除“信息孤岛“弊病,构建电力信息资源、电力业务为主体的数据中心,按照统一的、规范的数据设计标准、统一的数据协议,将不同部门的业务资源进行整合,实现集成电力业务营销、电力生产调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为主体的核心业务信息系统。
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4
【关键词】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数字化;管理;安全
随着Internet的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煤炭行业由于自身的原因,信息化建设大大的滞后于其他行业。煤炭企业信息化进展缓慢、成功率低、可借鉴的经验少,在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迫切需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促进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1.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概述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质就是将煤矿的建设生产过程、物资材料移动、事务处理、资金流动等业务过程数字化,提供给各级领导和矿工,使煤炭企业资源合理配置,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无论是在帮助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是加强管理现代化、提升市场竞争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在增强生产安全系数方面等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和积极的作用。相关经验表明煤炭信息化建设带来了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信息化建设使销售、采购、仓库、生产管理等部门之间同步共享库存信息和业务信息,动态供销经营活动中的各个部门很好的串联,不断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保证供货及时,良好售后。
煤炭企业信息化就是应用信息技术再造企业管理的过程,包括改造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改造传统产业,调整行业和产品结构、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煤炭行业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必须抓住信息化发展的机遇,开拓创新,以信息化推动煤炭工业生产现代化与安全化、销售网络化、管理网络化、采购电子商务化与管理的科学化,以信息化带动企业现代化。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更好,更有效率的进行煤炭生产,销售管理,提高煤炭的供给,满足国民经济对能源的需求,提升煤炭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2.1有效降低煤炭企业的成本
信息技术的运用和Internet的普及,使得各类市场信息将超越个人、企业和国界,市场透明度大大提高,经济活动将面对更为广阔的世界市场和产品信息,企业与用户之间的贸易往来将打破地域和时空的限制,企业与市场的时空将大大压缩,降低了交易成本;煤炭企业产品成本中材料成本所占比率一般大于70%,所以生产制造的物料存货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信息化建设通过优化管理来降低物料的周转时间,大大提高企业的利润;企业自建网站的应用,更是将采购和销售电子化,使企业生产成本降低,效率大为提高。
2.2提高煤炭企业的管理效能
受计划经济条件的影响,我国煤炭企业一直在“重投入、轻管理”、生产方式落后、管理效率低下、机械化程度及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的道路上徘徊。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型垂直结构,分工繁杂,部门众多,机构重叠,职能部门间缺乏相互交流和整体的综合协调统一,部门及其成员的惰性较大。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制约了煤炭企业乃至整个煤炭行业的发展,加强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成为我国煤炭行业提升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
网络的应用,更方便了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同时也为横向交流和越级交流做了铺垫,减少了原金字塔结构中的许多中间环节,使职能部门进行有机的结合,对辅助人员的需要减少,管理组织机构向扁平型转变,提高了管理的效能。设备是煤炭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信息化的应用,促使现代化设备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使其得到充分的应用,发挥其最佳效能。
2.3提升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信息时代的竞争,是信息和速度的竞争。谁能在第一时间里迅速得到企业所需的信息,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以互联网和企业信息化联袂为主要特征信息交流平台以其不受地理因素限制的优越性和信息极大共享的特性被多数企业所青睐。煤炭企业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便利条件,消除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不利因素,实现资金流、物流和工作流的有效整合,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够在国内外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2.4有助于煤炭企业管理的决策
煤炭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需要通过了解和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才能做出决策,信息化的建设,使信息传递的速度明显加快,信息的质量也大大提高,决策者甚至可以随时收集到煤炭开采现场的信息,外部的市场信息,并借助信息系统对众多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决策。信息技术的运用为煤炭企业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实施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从而降低了决策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3.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3.1数字化
煤炭企业数据的电子化。把库存信息、销售凭证、费用和采购凭证、等数据资料存入数据库中,方便随时的查询和调用。
3.2程序化
煤炭企业业务流程的电子化。把企业规范的流程用软件或其他手段固化,这样该流程所涉及的岗位员工的工作更加规范和高效。
3.3科学化
对煤炭企业决策的科学支持。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进行科学的加工和处理,得到有助于管理层做出科学决策的有效信息,是一种辅助决策。
4.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内容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4.1决策支持系统
建立健全行业信息体系,一方面要加强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行业信息体系建设,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系统既要及时提供准确的行业基础信息和各类市场信息,做好信息源的系统建设,又要通过对信息归类加工、分析提供对企业有指导意义的增值信息服务。同时要依托煤炭行业专家和各相关产业专家开发建立煤炭行业智能决策系统和专家系统。
4.2管理信息化
将信息技术与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及生产技术相结合,国外现代企业普遍采用企业资源计划(ERP) 管理,结合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煤炭企业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及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成和优化,提高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4.3安全信息化
完善煤炭生产安全检测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工业电视等电子信息系统。电子信息系统已经成为许多煤矿企业指挥生产、经营管理的不可缺少的基础系统。
【参考文献】
[1]王西山.浅析信息技术在我国煤炭企业的应用趋势.煤炭经济研究,2012,04.
[2]王年松,曹维运.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概述[J].科技信息,2007,13.
[3]王彦华,张璠.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分析[J].山西煤炭,2009,02.
[4]刘延龙.信息技术在我国煤矿的应用现状与趋势[J].煤炭科学技术,2007,12.
[5]杨江有.以信息化推动煤炭工业化带动企业现代化[J].中国煤炭,2002,28.
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5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SAP;系统实施
企业信息化建设往往需要经过一个漫长且困难的过程。任何企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都会有一个由低层次探索阶段到中级完善阶段、再到高级成熟阶段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当一个企业刚刚开始展开企业信息化建设时,通常是由业务需求发起,推动应用系统的使用,在在此过程中,系统建设就变成围绕着不同的业务去展开工作,建设好的系统只用来满足某一项业务需要,而集团型企业的多事业部制的组织形态,在系统建设中往往又各自为政,多套系统并存,两套系统不同版本并存,在功能实现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在业务上不支持集团统一管控体系、制度、流程及标准的建立,在系统管理上需付出一定的运维成本,导致这些基于业务需要但又分散开来建设的应用系统,往往在数据标准化和信息共享上显得十分凌乱,造成“信息孤岛”的形成。
常用的企业信息孤岛解决方案为接口型解决方案大致分为两种:
第一,应用中预留接口、公开数据字典、提供二次开发服务,保持原系统结构,数据等,针对需求进行开发补充。
方案优点:保持原有数据。保持操作习惯。投入低,周期短。
方案缺点:系统没有经过统一规划,数据统计标准不一,规范性差。原系统升级后,通过接口和二次开发实现的功能无法随之更新,需要重新设计和开发。
第二,系统升级,企业系统整体规划,进行业务改造、数据改造及系统改造。
方案优点:梳理集团业务,经过综合分析,全面考虑,制定一套完善的、系统之间能够相互协同的信息系统。
方案缺点:实施周期长,实施费用昂贵,且新系统对业务人员操作习惯冲击性大,往往持不配合态度等。
国内常见的集成信息系统套装产品有:SAP R/3 、QAD、SAP business one 等,其中R/3应用软件采用模块化结构。他们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解决方案相结合。从流程导向的角度而言,各应用软体间的整合程度越高,他们带来的好处就越多。且在数据交换以及数据集成方面也表现良好,提供了诸多接口方式及业务组件。
本文主要介绍SAP实施方法步骤,针对本人参与负责的业务流程的蓝图设计和系统实现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供应商主数据流程维护。
SAP系统的集成实施步骤与方法:
①前期准备阶段,项目调研
系统集成实施前的现状调研:通过对企业用户大规模访谈,与关键用户一起就业务的细节和各业务之间的集成关系作进一步深入的了解和讨论,梳理出现有业务过程以及涉及到的业务数据。未来业务蓝图设计:根据调研分析结果结合先进实践,设计各模块的业务蓝图,包括细节流程、模块间的关系,从而确定未来的信息流、物流和业务流的处理模式;通过流程的重新设计,明确未来的变革点,包括对部门职责、岗位职责、操作流程等的变革。收集业务数据:在蓝图设计期间,项目组需要明确各类主数据的收集策略、数据编码规则,并启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本次调研结果:同一单位业务系统供应商编号等信息与财务核算系统不一致:无论是集团采购管理部统一管理的采购件供应商体系还是事业部自行管理的其他供应商都存在业务系统信息与财务系统新不一致的情况,制约着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目标的实现;不同单位同一供应商信息不一致:即使对于集团统一管理的供应商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影响了集团平台的建设。
②系统设计阶段,蓝图设计
系统集成的宗旨就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考虑到公司各业务的差异性,为降低项目实施难度,统一平台项目计划分步骤进行,根据对现状的调研和掌握评估系统功能的可迁移性,对需统一的业务模式及需规范的基础数据,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建议;基于现状,基于问题,进行项目的难点及风险点分析。业务蓝图设计是通过对公司业务现状的调研分析,梳理出业务未来的信息流、物流和业务流的处理模型。业务蓝图阶段是ERP实施过程中关键的环节,蓝图定义的过程就是企业将自身业务流程转化为新系统业务流程的过程。这个阶段顾问方要通过标准培训使客户对标准业务流程有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并指导他们对标准规程进行学习和研究,在此基础之上,指导他们参照系统整理出自己的现行业务工作流程。然后,指导客户在对照经典流程基础上,对企业现行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和整理,制订出企业新系统的业务蓝图草案。(表1)
③系统实现阶段
此阶段过程中,实施人员将会根据蓝图设计结果编制的业务流程图进行系统配置,设置基本运行系统,同时进行项目小组企业关键用户SAP高级培训,项目组开发人员在系统实现阶段主要工作则为前期项目蓝图阶段确定流程后的代码实现,SAP开发顾问一般在蓝图阶段后期正式进入项目组,根据系统实现工作说明书进行相应的程序开发工作。本项目涉及SAP与系统接口为SAP与MDM主数据管理系统接口,通过接口完成SAP系统供应商主数据传输及创建,SAP与人力资源系统接口,通过接口读取人力系统员工信息,在SAP中创建员工类供应商主数据,以实现集团内对供应商的统一管理。
④系统上线
在上线准备阶段过程中,SAP业务顾问、SAP开发顾问以及事业部关键用户的工作主要为初期数据导入,自开发功能程序单元测试、集成测试以及用户培训等,为系统的正式上线做准备。
⑤运维与支持
系统上线后进入试运行阶段,在此期间,所有顾问需继续为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继续工作,为客户解决在系统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用户操作、业务问题、系统问题、程序BUG等。
针对系统切换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建立以下支持机制:
业务方面的问题:各业务部门操作人员遇到本人不能解决的业务问题时,填写《系统支持记录单》反馈到本部门领导处理,本部门领导不能处理的问题反馈到部门主管领导,以此类推。问题在各级领导处解决关闭流程,不需上报,解决不了按照上述流程各级汇报。
系统方面的问题:由各事业部填写附件《系统支持记录单》反馈到项目组,项目组对问题分析后采取现场支持或远程支持,要求非重大问题处理时间不超过2小时,重大问题要求一天之内反馈。
操作方面的问题:如操作不熟练,由事业部关键用户及项目组顾问予以现场操作培训或视情况的专项培训。
网络故障问题:网络问题统一反馈到事业部IT部门,由事业部IT部门在1小时之内解决,不能解决的反馈到总部信息技术部,由总部信息技术部运营维护科在4小时之内解决。
参考文献:
[1]信息化在中小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机械工业信息与网络,2006/01.
[2]浅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S8.
[3]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与战略管理的整合[J].中国中小企业,2004/06.
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6
【关键词】企业会计 信息化 建设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概念
会计信息化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操作时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起信息技术与会计工作之间的整合,即会计信息化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过程,是把企业的会计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运用到软件系统之中,以软件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整理、处理、传递、存储和应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处理提供必需的、准确的信息。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特征
(一)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具体过程,企业信息化就是信息技术运用的具体过程。因为,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才更好的促进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信息化的不断进步,才是确保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
(二)以提高竞争力为目的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促进企业快速、良性的发展,以信息化科技为支撑,更快、更好的实现发展目标。所以,企业实施的信息化建设应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为中心。
(三)以住处资源开发为关键
企业发展不仅依靠资金、固定资产等具有实际形态的资源,还要依靠企业的信息资源这一无形态资源。开发企业信息资源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另一重要战略方针,是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信息资源还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组织结构及企业文化等有着重大的影响。
三、实现企业会计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会计电算化这一理念已经由来已久,它主要是指把传统的会计处理方法通过计算机转成为另一种会计处理操作的过程。所以,大多数人把会计电算化直接定义为是通过计算机进行的一种高速会计运算工作,却忽略了应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去完善其会计操作模式,使其更好的为之服务并创造更多的价值。实现企业会计进行信息建设的变革,是当前新形势下会计信息化的必然趋势。
在当前的科技社会中,会计革新需要通过会计信息化来实现。会计工作在整个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完全贯穿于其中,但是其会计理论、方式等根据现在的经济环境也随之发生革新和改变。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和发展,给当前的会计信息改革提供了保障,使得企业会计进行信息化建设更加必然,传统的会计模式势必会被更新。所以,企业要需求发展就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充实和完善自己,构建起新的现代企业会计操作模式,把信息技术和会计工作更好的结合在一起,构建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会计信息系统。目前,各个企业在实现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都以自身情况为中心,比如:人资、财务、企划等各部门的管理信息化,都通过互联网和企业各部门之间网络来实现信息的交流和传递,也正是因为互联网络才使得信息化传递更快捷、更安全,实现企业会计进行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和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市场竞争逐渐激烈,企业应当对会计信息化建设提高重视,解放思想、放开脚步,实现科学发展观。会计信息化在企业中是一个重要内容,首先应当提高企业人员对其的认知,扩大企业内部宣传,从根本上了解和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其次加强对会计信息方面的应用,加深理解,提高应用,最后实现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化进程。
(二)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相关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信息建设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网络下的会计环境建设,为信息网络化建设提供平台。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强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理论、方法及应用方面的具体措施。实现会计信息化要有规范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会计工作制度以及会计操作软件的使用,建立利于企业会计信息化健康发展的法律环境。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对会计信息的操作、处理、保护等操作过程,为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提供了安全的保障。内部控制环境下的企业组织结构和权责分配都以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为起点,明确规定企业各部门的权力与责任,部门与部门之间形成互相制约、相互合作的关系,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此外,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时,应首先确定目标并进行分析,辨别企业可能存在的管理风险及其形成的原因。其次企业通过实施财务预算、内部审计及控制、自我评价等方,反应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情况,并对其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管理,进而为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报告做保障。
(四)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和质量
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及时,最大化的发挥出会计信息能够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下实施会计信息化建设。对会计所采取的信息技术做好安全保障,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安全体系。加强系统中信息输入与输出的管理,确保所输入信息的正确性与安全性,防止信息系统出现故障而造成企业会计信息的丢失,加强系统中核心数据的备份与管理,定期对会计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升级和维护,防止计算机病毒对系统的攻击。
(五)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出发,在建立会计信息化系统及运行时应根据系统及自身情况规范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水平,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技术,争取把企业员工培养成现代化信息技术综合型人才,不断的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
总之,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中心,围绕其建立起的信息技术与会计的整合,使其发展成为现代化会计信息系统。它不只是信息技术运用方面的革新,同时也是会计操作上的变革,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会计应用的代表。会计信息化建设已经发展成为这个时代的会计操作主流,建设并完善企业会计信息化是我国会计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乔雅辉.探讨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经贸,2011(8).
[2]方卫东.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