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案例教学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案例教学要点范文1
2009年全市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科学管理,预防为主”的方针,以保障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为目标,深入开展“学校安全管理年”活动,大力推进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安全管理能力和安全管理队伍建设,创新和完善学校安全监管体系,强化安全隐患综合治理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工作基本目标是:严格执行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落实有关文件要求,继续抓好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培训,规范学校安全管理,全力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严格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二、2009年学校安全管理主要工作
(一)建立学校领导干部、教职工“一岗双职”制度。即学校领导干部、教职工在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同时,也要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切实改变个别部门和少数人抓学校安全工作的现象。
(二)建立和实行学校安全管理问责制度。制定《*市教育局学校安全管理问责办法》,层层落实安全管理责任,逐级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对履行职责不力、发生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启动问责程序,实行责任追究。
(三)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管理机构。抓紧建立市、区教育局和各学校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人员,充实管理力量,明确职责,建立责任清晰、齐心协力的学校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同时争取人事部门的支持,完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手续。
(四)完善学校和学生安全保险机制。在我市全面实施校方责任保险的基础上,2009年增加和推行学生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五)推行学校安全工作信息化管理。2009年设计和建立*市学校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平台),加大学校安全监管力度,提高工作效率,推进安全管理工作信息化、现代化。
(六)大力推进学校安全标准化、规范化工作。要结合学校的特点,制定和推行学校消防、交通、校舍、食堂、宿舍等安全管理标准,通过标准化促进学校安全管理规范化。
(七)完善学校安全工作应急机制。根据《*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修订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完善的预案启动机制,做到预案涉及人员熟知预案流程,明白各自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健全信息通畅、快速反应的安全防范体系,确保校内突发事件的处置高效、有序。
(八)加大力度推进学校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加大对在2008年学校安全隐患百日大排查行动中抽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和问题的督查力度,对尚未完成整改的安全隐患进行督查。对一些涉及历史遗留问题而一时难以根除的消防、校舍、周边边坡和交通等隐患,各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其处于稳控状态,并加紧研究解决。
(九)抓好校车安全工作。联合公安交警部门加强校车运行安全管理,严格按照《*市学生接送车辆许可证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校车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规定,加大对校车的监管力度,推进校车加装GPS监控系统和倒车警示装置工作,确保不让有问题的校车投入使用,不让不合格的驾驶和司乘人员参与师生接送工作。对违反校车安全管理规定的学校及其责任人要进行严厉处罚。
(十)加强学校消防安全工作。联合公安消防部门制定《*市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加大对学生宿舍及实验室、食堂等重点部位的检查力度,开展重点专项整治,分期分批解决历史遗留的消防安全问题。
(十一)加强民办学校安全工作。将民办学校安全隐患作为整治重点,同时建立民办学校安全工作长效机制。2009年要着重做好排查民办学校校舍、接送学生车辆安全隐患工作,对民办学校安全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实行学校安全工作分级分类管理。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学校要限期整改;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学校要坚决关闭,同时做好在校学生分流工作。
案例教学要点范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信息化 教师 学生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106-01
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因此,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或实业教育。职业教育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块之一。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
实际教学工作中,技工类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前和其他在该班授过课的教师进行了解,普遍反映该班的学生比较“呆”,即操作、练习很熟练,换个题目就无从下手;经过细致的调查,发现这些课程均采用了类似案例式的教材,和实验手册非常的相近,以每一个章为一个实训项目,先讲述操作的原理,然后细致地规定好实训的每一个步骤,最终完成一个类似的案例后结束本次教学。
通过分析,教材本身并没有问题,尤其对初学者,这种教材是最好的入门教材,学生之所以出现“呆”的状况,只能是教学的过程出现了问题。纵观教学的过程,可分为备课过程、教学演示过程、学生练习过程,现就这几个过程进行教学的探究。
1 备课过程
教材的案例化,即教材中已经列举了教学目的、重点及详细的操作步骤,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一本标准的教案,这导致了教师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产生惰性,甚至有的教师直接抄写或打印作为教案上交,从而使教师不细心地备课,也就不能抓住教学的要点。
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将自己定位成过程的设计者和激励者,以此为基础,重点放在理论与操作应用的关系上,以要点为目标,设计好教学的过程和激励学生的方法。
2 教学演示过程
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按照教材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地演示一遍后,就要求学生也按部就班地操作一遍,使得学生在思想上没有任何思考的余地,被动地学习,导致思维僵化,所以,演示过程的教条化,教学模式固定,没有灵活性,学生无法察觉要点。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非教材实例进行讲解和演示,根据学生课堂反应能力,讲解多种方法和路径,完成实例。展示不同方法步骤完成的实例效果,使学生跳出教材,思维开阔,不是僵化地模仿和演示。
演示过程要以要点为中心,尽可能不安排教材的设定步骤演示,专注要点操作的演示,后期学生按教材上的步骤练习过程中,在遇到重点时,会不由自主地将该重点与教师的要点演示进行比对思考,从而将思考空间留给学生。
3 解决学生练习过程中的问题
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先自行进行课本实例练习,细节部分组织学生自行相互讨论、交流,强调学生之间的求助与帮助,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不要过多插入细节,专注于要点、难点的解答,个案解答后,若有类似的问题可交由已经掌握要点的学生“代为”解答,反复出现的问题则全体做一次总结性的解答。最后再演示一遍给学生,加深学生的记忆。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也有一些实际教育教学的体会。以课程《网页制作》Dreamweaver中给网页添加邮件链接和书签链接教学为例。
3.1 备课过程
根据学习目标,主要掌握在网页中设置邮件链接和书签链接的方法。教材中使用的实例是“四川旅游网”静态网站,把超链接相关知识穿入网站内容中,教材中把步骤方法讲解的非常详尽,在准备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常用元素属性内容没有进行具体的讲解。于是在此基础上,制作了四个简单页面,两个邮件链接,其中一个是最简单的文字邮件超链接,另一个加入了最常用的title属性的邮件链接。两个书签链接,一个是网页内的书签链接,一个是页面之间的书签链接。这样准备的好处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针对重难点,逐个击破,加深学生的认识。
3.2 教学演示过程
先展示实例,让学生有一个感官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摸索产生实例效果的菜单命令所在位置,分小组讨论自学。学生尝试后,再演示该命令所在菜单及位置,加深学生的认知。然后演示邮件链接和书签链接,并介绍相关元素属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演示过程中强调邮件链接的邮件地址书写格式、书签链接要先建立书签,才能进行链接等难点知识。让学生把握住知识的脉络和重点。根据教师的演示,重复制作实例。
3.3 解决学生练习过程中的问题
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走动观察,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发现学生在页面间的书签链接有模糊,再一次演示页面间的书签链接,强调页面间的书签建立方法和链接方法,与页面内的书签链接的不同点。学生彻底掌握该知识点后,布置教材案例,学生自主完成,请不同的学生演示制作过程,适当地给予平时成绩鼓励,培养学生学习的动力及竞争意识。最后,分小组根据所学的所有知识,把超链接运用进去,制作没有内容、格式要求的网页作业。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精神。
经过以上方法教学实验,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显著提高,摆脱了“僵化”的学习方法,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教师的教学也轻松容易了很多。
因为信息化的发展,网络教学使学生与教师呈现一种交互式地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的过程,多媒体、机房实训室的运用,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简单机械的教学模式不再适应现在灵活多变的网络化教学,如果单纯把课本、作业移入网络教学,而不去研究上课的方式方法,就会产生“走形式,花架子”的变态教学,轻松了老师,辛苦了学生。在网络化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再只是接受知识,还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调整教学。学生之间的交互,可以方便地进行小组讨论,进行协同式学习。这种根据学生特点,师生相互交流沟通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还提高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使教师和学生从应试教育走向平等互动、灵活多变的新型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案例教学要点范文3
关键词广告案例教学市场营销教学
AbstractThecaseteachingisthemainmethodinthemarketingteaching.Buttheaccuracyofthechosencasesaffectontheeffectofteaching.Atpresent,exceptthewell-knownenterprises’managementsuccessandfailureinthedomesticandforeign,therearemanycampuscasesthatarerelatedwithstudentinthemarketingteaching.Basedontheteachingpracticeandtheanalysis,thisarticlethinkstheadvertisementcasescanbeusedinthemarketingteachingbecauseitiseasytobeunderstoodandtobeobtained,atthesametimeitisalsoabletoaccuratelyreflectenterprise’marketingthoughtandstrategyroute.
KeyWordsAdvertisementCaseteachingMarketingteaching
一直以来,众多从事教学工作的学者对如何讲好市场营销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多数认为用案例教学方式在此课程的教授中能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标。的确,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感此教学方式所带来的好处——学生爱听、勤思考、教师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感到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是案例选取。因为案例的适宜性将影响教学效果,在颜帮全所写的“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提到目前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案例的选择,他认为虽然市面上有很多冠以“市场营销案例”的书籍,但仍然存在着案例覆盖面小、缺乏针对性、典型性、实践性及本土化低等方面的问题,笔者也感同身受。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营销案例多以文字出现且所编写的案例虽然是近期发生的,但由于学生的实践及对相关行业知识的缺乏,致使学生不熟悉或不能完全理解案例所发生的背景,这就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难度。如何选取合适的案例,将案例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是笔者一直在思考问题。笔者认为在案例选取的问题上应本着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案例为原则。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引入了的广告。虽然广告不能完全等同于市场营销,但是广告却是市场营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广告中蕴含着大量企业市场营销的思想,可以说,广告是直接了解企业经营思路及市场策略的最好途径。经过多次教学实践,广告案例的引入既简单且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不仅得到提高,而且对营销理论要点也有了深刻的理解。
利用广告案例进行案例教学,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一、广告案例容易收集
与其他类型的案例相比,获得广告案例的渠道较多,而且也比较集中,一些广告杂志如《国际广告》、《中国广告》、《现代广告》等期刊中不乏有许多文字形式的广告案例及相关广告图片,而最大量也是笔者采用最多的声像广告案例则是来源于互联网,在许多广告专业网站如疯狂广告、中国广告下载网等网站中收藏着数以万计的中外经典广告,同时这些网站中的广告均可免费下载,这为收集广告案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贴近生活,学生容易理解
信息时代,广告无处不在。在学生还没有学习市场营销之前,其实已经和企业的营销活动亲密接触了,这就是广告。即使同学对广告持有厌烦、排斥的态度,广告也同样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可以说广告已融入了他们的生活,与那些发生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营销综合案例相比,学生对广告案例更熟悉,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大大提高,比如说,在讲解“态度会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时候,营销理论中论述:可以通过影响消费者的情感来改变其态度,具体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广告的重复播放在不改变消费者最初认知的情况下影响其对品牌的态度和购买行为,此时如果插播一则《脑白金》卡通版的广告影片,那么一切就尽在不言中了。三、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学生喜闻乐见
与文字式的营销案例相比,广告案例的形式非常多样化,有广告图片、有广告文字、还有广告影片,这些资料穿插在营销教学课件中,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资源优势,同时在教师讲解枯燥理论时,由于课件图文并茂、声像结合,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广告案例中所运用的营销策略显而易见,易于讲解营销理论要点
广告案例多属于单项知识要点案例,这对于讲解理论要点有一定帮助。例如,在讲解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的时候,可先播放蒙牛“早餐奶”及“晚上好奶”两则广告,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细分市场的现实性有所认识,然后在讲述如何选择市场细分标准的时候,可以有选择的插播几个典型的广告案例,如齐秦代言的七匹狼男式休闲装的广告影片,通过广告案例的展示,学生对市场细分的理论将会有直观的了解,使之深感市场细分的运作方式其实就在身边。五、案例教学的方法易于实现
众所周知,案例教学的方法一般有讨论法、质疑法、和提示法,应该说这些方法运用于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是非常有效的,问题是案例选择一旦脱离了学生所熟悉的市场背景,那么案例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冷场的状况,也许一些学者会说,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教师的善意启发或引导来加以解决,但是这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相关行业的知识,并熟悉市场环境,而事实是,专业教师并不对所有的行业及其运作了解深入,这是必会出现误导学生的可能,从而达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而在授课过程中引入广告案例,由于广告的广泛性,学生对其并不陌生,引入讨论较为轻松,而就广告本身进行提问,有易于教师将一些学生日常认为表面化的现象结合营销理论深入分析,从而使学生对相关营销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效果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在讲到品牌战略的时候,笔者在教学开篇就引入可口可乐及百事可乐的2006年贺岁广告影片及广告图片,通过学生分析两者的广告异同点,使其对当今市场中的品牌竞争有直观的了解,从而更加关注课堂讲授的内容。
当然,为保证教学质量,在运用广告案例于市场营销教学实践时,还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精选、慎选广告案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广告数以千计,但并不是所有的广告都适合于课堂教学,如果选择不当,同样会出现文不对题,案例的分析无助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反而混淆视听,使学生对知识一无所知,甚至出现误解的情况,所以在选择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广告案例时应尽量选择经典的、有一定知名度的、能充分体现营销理论要点的广告案例。如,在讲授细分市场策略时,可选择蒙牛的早餐奶广告。
2、课堂教学中应采取广告案例结合其他综合案例进行分析讲解的方式。在教学中,有部分内容可用一系列的广告案例来加以说明,如产品的市场定位问题,在此部分,可用的广告案例是非常多的,但是在课堂中如果所有的理论知识要点都采用广告案例来讲解的话,那么由于案例的单调和展示局限会导致学生的态度由原先的新鲜到厌烦的转变,同时会加强学生“营销就是广告”的错误认知。
同时并不是所有的营销理论知识要点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广告案例来分析的,如营销渠道策略、产品定价策略等问题,所以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穿插一些典型的市场营销运作案例来讲解,这样结合的结果必然提高营销课程的教学效果。
3、具备必要的教学条件。广告案例教学不同于其他案例教学,因为在此类教学过程中要展示的广告案例,可谓集声音、影片、图片、文字等为一体,如果教学设备仅限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话,那么教学效果是难以有所提高的,所以运用广告案例来进行市场营销的教学,多媒体教学环境是必不可少。
广告虽然只是市场营销中促销的一种手段,但是它也是企业向外界展示自己营销策略和思想的一种传播途径,虽然广告不是营销,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通过看广告学营销,在欣赏广告艺术的同时掌握深奥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必然提高营销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案例教学要点范文4
一、案例教学法在大学法学教育中的应用意义
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案例教学法注重对案例的研讨和分析,以提高学生的法学思维和知识应用技能为目的,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其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1.推动课堂师生有效互动。案例教学中,任课老师往往需要提供丰富的案例材料,让学生掌握充足的学习资料。同时,为妥善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师生之间需要有效开展交流互动,深化对案例的认识,把握每个学习要点,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让整个课堂教学充满活力。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法学教育教学中,案例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并且每个案例往往有着曲折的情节,丰富的人物形象,能调动学生思考和学习兴趣。同时,很多案例还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融入学习和讨论当中,满怀热情学习案例内容,推动教学活动顺利进行。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大学法学教育中,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让学生将理论和知识应用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加深印象。同时还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案例中的具体问题,提高知识分析和应用技能。这对提高学生法律素养,让他们利用法律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也具有积极作用。
二、案例教学法在大学法学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满足大学法学教育的需要,将其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任课老师,应该认识其重要作用,把握每个要点,合理选择教学材料,促进案例教学法更为有效的发挥作用。1.科学合理选择教学案例。案例选择是关键的内容,任课老师要注重案例筛选,考虑学生基本情况,结合法学教育教学目标,注重案例与生活联系,与社会热点问题联系,确保案例真实性与开放性,这对提高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民法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学习时,可以引入以下真实的生活案例:小明花2600元购得一件皮衣,回家后发现皮衬下面的皮革腐烂,要求商场退货。试分析商场的做法违背了哪项原则?小明应该采取哪种措施维护权益?这种案例短小精悍,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促进知识应用技能提升。2.注重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学习。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中,讨论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不仅可以激发课堂活力,还能巩固知识,促进知识应用技能提升。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习时,可以引入以下案例:小明花了8000元购得一部单反相机,回家后怀疑是假冒伪劣产品而向商场索赔。商家却拒绝索赔,给出的理由是,小明是无业人员,购买相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为了索赔。请思考和讨论以下问题:小明购买单反相机的过程中拥有哪些权益?商家能否拒绝索赔?小明可以得到赔偿吗?通过这样的案例引入,能够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僵局,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让他们自由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并利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3.增进案例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大学法学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联,因而案例教学中应该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引发学生思考,提高知识应用技能。例如,公民基本权益学习时,可引入侵害公民通信自由案、侵害公民受教育权案等案例,让学生知道公民的基本权益,受到侵害时的应对措施。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深化对课文内容的认识,还能调动学习主动性,掌握正当的维权途径,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应用技能提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整个大学法学教育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推动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还能激发课堂活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有效开展交流互动,促进教学效果提升。作为任课老师,应该合理选择案例,科学安排教学流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并注重课堂互动和讨论,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认真分析案例,进而把握要点,掌握综合技能,实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法律素养的目的。
作者:代寒芳 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吴凡.论视频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2),53-55,67.
案例教学要点范文5
一、案例教学法的要点
(一)案例教学的发展历程 案例教学法的发展历程见表1: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尤其是法学和工商管理类专业已经开始较为广泛地采用案例教学法;而且,案例教学已经被列入了一些高校的教学改革计划。但是,总体上来说,国内的案例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
(二)案例教学法的要点 哈佛商学院曾将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这些案例常以书面的形式展示出来,它来源于实际的工商管理情景。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讨论。因此,案例教学法既包括了一种特殊的教学材料,同时也包括了运用这些材料的特殊技巧。”可见,案例教学法实则包括两大要点。一是“特殊的教学材料”――案例(case);二是“特殊技巧”――教学法。
(1)案例。案例的选取是案例教学法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这项工作则主要是由教师来完成。对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要求如表2所示:
(2)教学法。对于案例教学法的第二大要点,“特殊技巧”――教学法。首先要明确的是:这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 “注入式”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而是一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其中角色分配则又以“学生是参与主体,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为特点。其次,以案例为依托的教学技巧则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班级讨论、总结问题、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等。最后,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能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其他能力,例如,自学能力、团队沟通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报告的写作能力等都能得以一定的提高。
二、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面广 财务管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内容涉及了经济管理、金融、证券、会计、税法、经济法规、数学、统计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二)信息量大、系统性强 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及其运动,资金运动过程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包含着有机联系的三个基本内容:资金筹集、资金投放和使用、资金收入和分配。财务管理内容特点决定了财务管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三)课程内容与经济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 财务管理所讨论的企业筹资、投资、运营与分配等财务活动的基本环节,在实务中,这些财务活动的展开,离不开现实的外部经济环境、法律环境、金融环境以及企业自身微观环境的影响。
(四)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强 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目前,社会对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上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因此,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在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中提倡基于社会实践的案例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决策能力,增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
三、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的本科财务管理课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案例教学,从实施效果上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具体的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几个主要问题。如表3所示:
四、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模式构建
(一)课程设置 虽然如今高校财务管理课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案例教学,但做法却不尽相同。大部分高校是采取了在讲授财务管理理论课的同时辅以案例教学的形式,但这种做法会因为受课时限制,而使得案例教学不成系统,从而没能实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笔者认为单设一门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做法则更为可取。具体如下:
(1)单设一门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前修课程为财务管理理论课程,并将两门课程开设在同一学期,也最好由同一教师讲授;或是只开设一门课,统称为财务管理,但其中必须明确规定案例分析部分的课时;
(2)建议财务管理理论课时48学时,案例分析课时16课时,可根据条件适当增加案例分析的课时,但案例分析课时最好不能低于16学时,否则只能是草草收场;通常,可以选择筹资、固定资产投资、日常运营以及股利分配等四个案例,每个案例4课时;
(3)建议最好是将理论课和案例分析课同时交叉进行。即教师在讲授理论课的同时,就可以将相应的配套案例材料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了解案例的相关背景,待完成理论课后即可以进行案例分析课程。
(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具体环节 通常,整个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包括三个环节: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和课后总结。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如表4所示:
要想获得上佳的案例教学效果,以上3个操作环节缺一不可。教师和学生课前的积极准备是成功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同时也是下一环节――课堂讨论顺利进行的关键前提。而课后学生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可理性地对所讨论案例进行思考总结,是引导学生由口头表达上升为文字表达的重要环节。由此,一方面可提高其归纳总结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案例的全面系统地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中,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今后毕业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教师的课后总结则主要是关于此次案例分析的课堂效果等方面的内容。例如,存在哪些不足、下一轮的教学中应如何改进,以及有哪些地方是今后的案例教学中可以继续采纳的等。
(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环节中的要点
(1)教师选择、设计、布置案例;学生查阅、准备案例。选择、设计案例是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第一环节,而且恰当的案例也是案例教学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要素。一是选择案例。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通过多种途径来搜集、选择恰当案例。同时,建议财务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应该尽量多的采用国内企业的案例,辅以少量国外知名跨国公司的案例。具体为:已出版的财务管理报刊、书籍和网络资源。一些出版的案例教材、报刊、杂志有时会提供比较完整的案例。此外,上市公司网站或财经网站则会提供更具有时效性的财务管理案例;来自企业的案例。教师还可以从“校企合作”的企业,或是学院的“教学实习基地”等企业中搜集财务管理案例资料。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自身参与社会实践,将在企业中收集的实际财务资料,通过整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鼓励并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案例。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中存在的焦点问题鼓励并引导学生收集并编写案例。二是设计案例。选择好案例后,教师要针对课堂讨论对案例进行充分的设计。包括:应向学生提出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应如何层层展开、这些问题和哪些财务管理理论联系、案例讨论预期应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讨论等等。此外,还应充分预计到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学生可能会提出的各种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三是布置案例。在选择和设计好案例后,教师需要在讲授理论课的同时就把相应的案例材料分发给学生,并明确告知学生案例分析的时间、要求、要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让学生提前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并要求和指导学生课后提前查阅和搜集与案例相关的资料。
(二)丰富案例讨论形式、改进教学手段 案例教学中的课堂讨论形式不要总局限于某一种,教师应根据每次的案例内容适当调整。具体包括班级讨论、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兴趣,同时也能大幅提升案例教学的效果。案例教学中的案例背景陈述、小组讨论、案例点评等环节,教师都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将财务管理案例中的图像、文字、表格、数据等信息快速地传递给学生。
(三)准确把握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以上三个程序中,对于第一环节――课前准备,相对来说,教师的准备工作更为重要些,是主体;而之后的课堂讨论和课后总结程序中,学生则是绝对的中心。在整个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自身角色的准确把握也至关重要。一方面,应该是学生参与主体的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切不可过多提示,否则会干扰学生分析的思路,也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也不宜过多地讲授,否则就落入了传统教学的“注入式”模式了。另一方面,学生是课堂讨论的主体,但这绝不意味着教师就是旁观者,而应该是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
首先,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轻松的讨论氛围;应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广开思路,不断提出新的设想和思路。其次,教师应把握住学生讨论的动向。当学生的讨论偏题时,教师要巧妙引导到被忽视的关键点;当讨论不够深入时要引导学生视线进人那些尚未深人的关键点;在学生提出棘手的问题导致讨论无法进行下去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提示;当讨论过于激烈导致讨论偏离一方时,教师要控制住局面,将讨论引向正确的方向;最后,教师还必须能及时对学生的讨论做出恰当、准确的点评和总结。如学生讨论发言是否积极、争论气氛是否热烈、分析与讨论问题是否深入透彻、使用的理论知识是否恰当充分等。教师的点评尤其是要和之前所学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否则案例讨论的结果只能是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同时,学生也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用于将来的财务工作实践中。
(四)建立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如果采用考试的方式来评判学生成绩的做法并不科学,也不具有操作性。而如果综合考虑学生在整个案例教学各个环节的表现,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成绩评定,不仅可以大大激起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兴趣,也充分体现出案例分析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设计初衷。具体来说,如表5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
(1)案例分析的成绩评定取决于学生的课前准备、讨论表现和参与程度及其课后所撰写的案例分析报告。
(2)在课堂讨论环节,分别赋予了小组表现和个人表现一定的权重,这主要是希望整个案例分析过程能实现全员参与,从而减少学生的“搭便车”行为,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要想实现这个环节的预期效果,要求教师从最开始的课前准备工作就要有充分的考虑。如:在进行小组分配的时候要综合搭配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进行案例设计时,所设计的问题数量应该至少等于小组人数,每个学生都需要回答问题;或是采用提问的方式,设定一系列的问题要求每位成员回答不同的问题。
(3)这种新型的考核方式较传统的试卷考试方式主观性强,对教师的素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都有更高的要求。而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财务管理专业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要克服主观随意性和自己对案例理解分析的局限性,应着重考量学生分析的步骤是否恰当(即思路是否清晰)、思维要点的选择是否科学、能否抓住重要问题和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关键,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以及从什么角度看问题等。
(4)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也很重要的环节。所以,在课堂讨论环节之后,教师应向学生明确案例分析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规范,要求学生在报告中应提出并论证本人(或本小组)的观点,并围绕自己的观点展开分析,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总结案例分析讨论中的得失。此外,教师还应明确告知学生所撰写的案例分析报告成绩的权重,尽量避免出现写分析报告就成了“放鸭子”,而交上来的报告也都是“拷贝版”。
参考文献:
案例教学要点范文6
【关键词】组建团队;导学分析;环节;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组建团队课是在学生确定研究主题之后,为了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而主动组建一个志同道合、共同进退的学习团队的过程,它直接决定了整个活动的有效开展。组建团队课的开展一般先通过分析组建团队的要点,引导学生根据组队要点合理组建及调整自己的团队,最终确立自己的团队。组建团队课对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思考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该如何开展呢?
一、导学分析
很多情况下综合实践团队组建课都被一笔带过,被简单地认为就是分一分小组而已,教师指定一下或者学生自己随意分组即可。学生没有考虑成立小组的原因,更没有考虑组这个团队究竟需要做什么,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大家好朋友一起比较好玩而已。如此小组在后续的活动中便会矛盾重重,大家或是互相埋怨,或是脏活累活无人去做,因此笔者认为团队组建课之于综合实践课的后续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切不可因小失大,鉴于此笔者认为组建团队课的主要导学目标和任务是: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往往缺乏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和能力,容易形成孤僻、自我中心、不擅长合作等缺陷,而综合实践活动中团队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应该学会与人相处、增进同学友谊、发展协作能力与意识、体验共同进步。
(二)帮助学生组建合理的团队
在团队组建课的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能组建起自己的一个合作团队,但是如果是完全地放任自由,学生组建的团队往往都是好朋友成组,或者男女同学分别成组,或者一个组有十几二十个人,或者有些孩子落单,没有组可去等。因而本堂课就是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对组建团队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学生一起交流,一起经历团队的调整,并初步组建学生认为比较合理且有战斗力的团队,当然学生在后续的活动中还是可以进行必要的微调。
二、导学环节
见下图。
三、导学策略
(一)提炼组队要点时,重生成忌灌输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而非直接出示某项标准或是准则让学生去遵守。因此在组队之前为了使组建的团队更具“战斗力”,需要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交流中概括生成组建团队的普遍要点,但并非强加给学生。
案例1:《纸与我们的生活》(五年级)
教学片段1:
师: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组建我的合作团队,要组建一个合作团队,我们要注意:(教师直接投影出示)
1. 4-6名合作伙伴;
2. 男女搭配;
3. 家住得近;
4. 喜欢同一个主题;
5. 性格互补;
……
教学片段2:
师:要组建一个合理的合作团队,你们觉得要注意些什么呢?
然后师生之间互相启发交流,最后得出组队要点并板书。
案例1中的两个教学片段,虽然最终得到的结果看似一样,但所经历的过程却是大相径庭。片段1得到结果的方式虽然快捷方便,但是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学生成了教学结果的收纳容器,教师任意地将自己的想法和结论塞给学生。其看似省事,实则把学生的自主性束缚了。
而片段2需要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从过往的经验中去搜寻组队要点,必要时还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这表面上看似乎出力不讨好,但是对于学生的自身发展而言,让学生经历了“搜寻经验―探讨思考―建模―得出结论”这一必备的学习过程,为学生日后的自主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再者纵观两个教学片段,片段1是老师强制灌输,学生未必理解教师的意图,学生没有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在使用的过程中难免有偏差甚至抵触。而片段2出自于学生用之于学生,学生自己提出的观点,不需过多解释,学生很容易就会在接下来的组队过程中注意到这些要点。因此,作为一名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要时刻谨记,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事情,哪怕不是那么理想,也要尽量放手让他们去做,教师的作用,就是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适时给予引导就够了,切勿为了方便而直接灌输结果。
(二)初建团队时,重兴趣忌细抠组队要点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基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直接体验来设计、实施相关活动,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其他课程的根本标志,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是萌发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动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要的便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
案例2:《纸与我们的生活》(五年级)
在前面得出组队要点之后。
教学片段1:
教师让学生严格根据之前提出的多条组队要点进行组队,并对不符合组队要求的小队强行进行干涉,最终快速地组建了人数基本都为6人的合作小队。
教学片段2:
教师让学生先根据自己喜欢哪一个主题进行初步组队。
笔者听过不少如片段1中处理的课,教师急于成立所谓的“标准小组”,好让接下来的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便细抠组队要点,而殊不知在这样大刀阔斧的“修剪”之下,还有多少学生是带着激情与兴趣继续往下学的呢?组队标准虽然重要,但它却不是组队的全部。若学生在此时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后续的活动又如何有效地开展呢?难道要逼着他们学习吗?这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吗?
组队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笔者认为组队的最大要素是兴趣相投,只有拥有共同的兴趣,大家才能携手共同去面对困难与挑战。片断2的教学中教师正是先根据学生的共同爱好来进行组队,不管出现什么状况,可能一组人数会很多,可能一组只有一个人,但是这都是学生自己的选择,教师可以通过后续的引导与探讨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取舍,给学生一个最后决定的权利。因而在初建团队时,一定要兴趣为上。
(三)团队调整及分工时,重自主忌“代办”
团队的调整与分工是这个团队是否具有“战斗力”的重要h节,在这里需要学生对先前按兴趣所初步组建的团队进行适当的调整,然后按需要进行必要分工。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定位在引导者的角色,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那又该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呢?例如:
案例3:《纸与我们的生活》(五年级)
对选择同一主题的同学组织一个组长竞聘会,竞聘要求:
(1)当你遇到本组报名人数过多时,你会怎么处理?
(2)如果你的组员都是男生或者都是女生,你该怎么处理?
(3)在接下来的活动中,你会如何带领组员开展活动?
案例4:《纸与我们的生活》(五年级)
师:确定了组长并调整好了自己的团队之后,我们还要对自己的团队进行分工,根据你们的主题,你觉得应该设置哪些工种呢?
让学生自由发言,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明白各个工种的作用,还知道了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设置工种。
从案例3和案例4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把更多的自主选择与决定的权利交给了学生,在团队调整阶段若是教师代劳,或许只需要1分钟的时间,可学生获得的是什么?是服从,是配合,调整团队成了老师的事情,越俎代庖,学生成了自主的“傀儡”。而案例3的操作方式或许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但是学生从中经历了调整团队的完整过程,获得了调整团队的直接经验与真实体验,或许他们的调整并不是那么完美,但这是他们一步步迈向自主所必需经历的过程。同样案例4团队分工的时候,教师也可以代为分工,直接出示分工项目,甚至可以直接根据学生能力给予分工,虽然简单快捷,但是学生失去了自主选择与判断的机会。而案例4却是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按需设置分工,按特点进行分工的过程,既增强了他们的自我成就感,同时也是团队协作的一种很好的体现。
(四)补强团队时,重实际需要忌“形式主义”
小学生毕竟受年龄及基础知识的限制,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难免困难重重,甚至会遇到他们现阶段无法解决的困难。因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团队做适当的补强,可以根据自己主题的需要去邀请指导老师,并不是非要学校的老师。有的学生只局限于自己的任课老师,这样的后果便是:1. 多个团队邀请同一个指导老师,老师没有时间给予一一指导,最后不了了之;2. 学生的需求与老师的专长不对口,学生遇到的困难同样也是老师所无法解决的问题,最后也不了了之。这样就使补强团队成为一个课堂教学的形式,不起实际的作用。
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提前给予引导,如:“这里的指导老师,一定是我们学校里的老师吗?”短短的一个问句,足以引起学生的关注,进而让学生知道,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来邀请我们的指导老师,可以是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也可以是农民伯伯,工人叔叔,凡是能够对我们研究的主题提供帮助的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指导老师,而且根据主题的需要并不是只能有一位指导老师。总而言之,从实际出发,根据主题及组员的特点去确定该邀请怎样的指导老师。
【参考文献】
[1]郭元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2]任善亮,周达章.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指南[M]. 杭州:浙江科学出版社,2008:8.
[3]吴筱泉. 要素与内涵[M]. 宁波出版社,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