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理论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学理论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学理论知识

金融学理论知识范文1

关键词:驱动任务理论 告知金融实训教学模式 运用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社会、企业对于金融类型的人才要求不断提升,这对于高职院校培养金融人才来说形成了一定的挑战。高职院校在开展金融实训教学活动时应该保证所培养的人才可以有效的胜任各项工作,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水平与专业知识技能,但是各高职院校所毕业的金融专业人员不能满足这些要求。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金融专业教师就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并将驱动任务理论融入到金融训练教学活动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与专业知识技能,从而解决业就业难题,为国家、社会、企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

一、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一)探索在实训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

教师在开展金融实训教学活动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构建一个全新的教学理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的主导地位体现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团队精神、独立分析能力[1]。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将任务驱动理论与金融实训教学模式相结合,并为学生设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任务目标,教师应该适当的对学生进行辅导、指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任务驱动理论在金融实训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做好事先准备工作,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还可以向学生提出有关任务的金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完成任务、寻找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

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可以以多样化的形式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在多种教学中去思考问题。同时,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还应该发现任务中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四)解决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为了满足不同专业、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设置一些具有针对性对教学任务,并保证这些任务与学生的专业相符,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能加深对自己专业的了解。

二、任务驱动理论在高职金融实训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金融课程具有较高的应用性的一门课程,其中主要包括了金融市场交易、金融衍生品定价等内容[3]。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这些内容制定对应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其中的知识点。由于金融课程与其他有着一定的联系关系,这对实际教学来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教师就应该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预想中的教学目标。

(一)设计教学任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现状制定对应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找出其中的不足并加以改善。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保证所设计的教学内容范围在教材知识点中,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学习信心;2.保证所设任务在学生完成时不会受到一些难点、重点的影响产生恐惧心理。同时,教师还应该在教学内容中添加一些具有较高吸引力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对任务完成的兴趣;3.将任务以多样化的形式进行设计,避免任务以单一、枯燥的形式出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任务分析

学生在分析教学任务时,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整个分析过程的主体,而教师应该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带领学生融入对应的学习情境中,将学习内容以一个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制定一个正确的分析方案,间接的帮助学生去解决教学任务中的难题。在教师开展金融实训教学活动时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

(三)执行任务

学生在执行教学任务时不仅仅是对一些知识进行重新理解、巩固,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学生执行期间,教师还应该做好引导工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引导学生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将传统的任务完成方式进行创新、完善;2.为学生讲解与金融有关的课外知识,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专业知识;3.鼓励学生互相沟通、交流,并做好互帮互助的效果;4.学生在执行任务期间,教师应该实时观察学生的表现与任务完成的现状,找出其中的不足,并为其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

(四)评价任务

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效果进行全方面的评价,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制定一项科学、合理的任务评价机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积极的评价机制包括小组之间的互相评论、自我评论、教师评论这三部分组成,当任务评价工作完成之后,教师应该将这些评价结果进行总结,找出其中的不足,并对学生耐心指导。

三、结语

要想促进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学生可以快速发展,就需要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将传统的金融实训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完善,并在其中融入适当的任务驱动理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对任务驱动理论在高职金融实训教学模式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文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希望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任务驱动理论在高职金融实训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总目录(一)(2012年第1期~第21期)[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1).

[2]王福英.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的高职英语实训教材建设的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5).

金融学理论知识范文2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认识;思考

一、对行为金融学的认识

行为金融学涵盖的学科众多,同时综合了多种理论知识,包括人为的影响因素中的心理学和行为学,经济相关的金融学和经济学,还有一些其他的基础学科决策学等。行为金融学和以往的金融学相比较,传统的金融学考虑的情况较为单一,分析解决问题的层面也较窄。行为金融学通过分析多种情况,同时注意到各个因素的多个层面,从而得出更为具体的、详尽的理论假设,并且加以建立成相应的模型。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想要充分的运用行为金融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加以运用,是需要进行仔细分析、研究的。

1.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假设。

1.1人类的理性并不具有普遍性。行为金融学从心理学的基础出发,承认了人心理的感性因素,从而得出,并非所有情况下人们的决断都是呈理性趋势的。这一点在传统的金融学中,并没有得到体现,传统金融学的各个知识点,就是在人们都是理性的假设前提下,进行知识构架的。行为金融学对于投资决策的过程,将人们的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绪和意志,这三个过程。从人的决策心理过程,都可以看到每个阶段的偏差情况的产生,这就是投资人的心理因素差异,每个阶段的差异,就会影响到整个金融市场的群体发展差异。这种群体的差异和每个阶段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最终的就导致决策的差异性结果。当投资决策结果改变时,此时资产的定价就出现了偏差。因此,从投资人的决策的理性化程度,就可以看到资产定价所呈现出来的资产价值,与当前真实的资产价值,是有偏差的,这也是行为金融学所要陈述的一个要点。

1.2市场并不是完全有效。从市场的有效性出发,与传统金融学不同,行为金融学并没有假设市场是有效的,它认为市场存在以下缺陷:首先市场存在着假设上的缺陷,市场上的价格在实际情况中,受到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和其他相关的因素制约,不能够真实的体现当前的价值,因此价格操纵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其次市场存在检验缺陷,有效性的检验是需要从预期收益模型相关的模型,从而估计收益,预期和实际相符的情况下,市场才是有效的体现。同时预期收益模式的基础是市场的有效性,因此市场的有效性检验是无法得到预期的。最后,从套利的有限性看,当前套利的行为在股票中是很难找到适合卖空机制的替代品的,而且也法律也限定了此行为,行为金融学从投资市场的噪音和成本代价角度出发,从而确定了套利行为发生的成本代价性。

2.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与模型。

2.1行为金融学的预期理论。行为金融学用价值函数取代效用函数,进行经济的预期行为估计,价值函数的特点体现在:首先价值函数的自变量不同以往,是从投资者自我做出的各资产的损益来进行的。根据资产的损益情况出发,价值函数的自变量是依据投资者个人心理价位确定的,而不是从现有资产组合出发的。其次价值函数的表现是S型曲线,其中盈利部分就用凹进表示,亏损用凸起表示。这个形式和投资者相应风险偏好有关,当投资者在盈利情况时,会有风险规避的情况发生,抛售出一部分股票取得利润,而风险偏好型则在亏损的情况下,仍然持有股票,这也是根据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的不同而定的。同时投资者价值曲线,并不是完全对称的情况。投资者往往会受心情的影响,从而对亏损和盈余的敏感性进行后续的预期。

2.2行为金融组合理论。行为金融学对资产依照层次,划分成为金字塔的形状,每层都根据不同的投资目的和风险报酬得出。金字塔由高到低,分别是风险和收益的由高到低,但是资本的保全性在高层是较弱的。而传统的金融学中,仅仅根据马柯维兹均方差组合进行资产组合,资产组合从整体角度,根据不同的证券协方差而进行处理,两种方法在理论上市不同的,当前流行的在险价值组合与行为金融学原理更为接近。

2.3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行为金融学研究者,提出与传统金融学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MP),不同的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MP)。他们认为应该从投资者的行为出发,针对资产的定价进行考虑,是非常重要的。行为金融学的资产定价模型,从信息交易者和噪音交易者二者结合出发,从而得出二者相结合的情况,这种资产定价模型更加客观,同时考虑了理性和错误认识的情况。

3.行为金融学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的运用。

3.1异常现象的解释。行为金融学可以解释出开放式基金,但是却用高比例赎回的情况。这是仅仅用行为金融学才能得出恰当的缘由展示的现象,行为金融学从投资者对盈余和亏损的敏感性出发,从而得出投资者的边际效用越来越低是,就会有卖出股票的意愿,但是当资产运营处于亏损状态时,边际效用处于不断降低的情况,甚至出现负效用的情况发生,但是投资者对于股票,反而更愿意持有。这种情况被称为“前景理论”和“处置效应”。

3.2投资决策的指导。行为金融学理论可以从投资决策角度出发,让投资者排除不理性因素,从而得到做出正确指导的投资行为。例如当股票市场上涨价时,有些投资者容易盲目追涨,从而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必须有正确的理论基础作为指导,这样才能够使得投资操作的进行时,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减少因为非理而带来的损失。行为金融学中,庞大的知识理论体系基础,能够从人本身的认知和情感偏好的角度出发,从而对经济行为给予正确的指导。

二、由行为金融学引发的几点思考

1.行为金融学是不是对传统金融学的否定。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开辟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行为金融学从实证的角度去研究金融市场,发现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所以行为金融学比传统金融学更加贴合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但是这并不是对传统金融理论的否定,传统金融学是先从规范的角度去研究金融市场,然后再根据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去验证金融理论并不断加以改进。所以说传统金融理论与行为金融学理论只是运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去研究金融市场,行为金融学的兴起不能说成是对传统金融学的否定。

2.行为金融学的兴起给我们带来了那些启示。每个新学科的发展历程,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同样行为金融学最初也遭受了传统金融学截的嘲讽。传统金融学从经济学的规律角度出发,认为行为金融学过分关注到人的行为学和心理学,从而使得学科分析有所混淆。这就使得行为金融学理论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但是行为金融学的结合考虑的角度全面而广泛,这样正符合金融学发展的道路,从实践中来,到实际中去的原理。因此行为金融学的兴起,给予我们创新的重要性体现。从证券市场出发,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从而使得行为金融学能够融入实际证券市场,首先从当前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看出,发展战略的实际应用出发,我国证券市场应该根据具体情况,从而制定相关发展策略,并且要审时度势,对于发展计划进行改进和更新,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发展。其次,从具体的实际问题出发来进行研究,应该针对证券市场中的具体问题,选择研究的相关问题,这样才能够使得研究有效,并且深入实际。

三、结语

总之通过对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的探讨,又结合了传统金融学理论的相关分析区别,分别从前提假设、理论模型和相关分析条件等方面出发,从而得出行为金融学的正确认识。又从实际的市场状况与实际行为金融学理论相结合,从而使得行为金融学理论更有深入的发展,也能更好的与我国的证券市场结合的更为紧密。

作者:夏宏武 单位: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参考文献:

[1]沈莉.股票投资中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与应用[J].前沿,2014,Z2:114-115.

[2]王征.论行为金融学统领下的投资策略[J].西南金融,2013,8:66-67.

金融学理论知识范文3

关键词:金融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

高校实验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有效的实验课程体系将有助于深化化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金融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重要性

(一)是对金融学专业理论课程的有益补充

现阶段,我国财经类高等院校都设置了金融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可见它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进入金融领域工作会接受岗前培训,但是培训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学生要真正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还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大学四年对理论知识的积累与足够多有效的实验、实训课程的结合是必不可少的。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金融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能够接纳学生实习的机会不多,因此实验课程更多采用实验室教学的方式。

(二)是适应金融领域高度竞争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融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业务创新日益增多。对现有金融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而言,已经不仅仅需要扎实的金融学专业理论知识,学科交叉已经在所难免。因此加快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设计,将会使现有的实验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学生交叉运用金融、市场营销等学科的知识。

(三)是高校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要

复合型金融人才是指在具备金融学基本知识和能力之外,还具备其它学科较高相关技能的人才。例如,随着网络金融的发展,IT技术技术经完全融入银行、保险、证券业务之中,复合型金融人才将在未来几年内显得十分紧缺。因此高校金融学及相关领域基础课程的实验必不可少。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金融业将不断吸收国外金融企业的先进经验,从国外引入高端人才,这会加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竞争程度,没有相应技能的学生将很难脱颖而出。

二、当前实验课程体系的局限性

(一)实验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当前许多高校对于实验课程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像一般高职院校实验课程体系那样完备。教师在教学思想上对实验课程不如理论课程重视,对于教学方式、手段等的革新认识不足,固有模式的教学往往使实验课不能吸引学生。另外就是学生不够重视实验课程,从学生调查问卷显示:在经过专业方向选择后,学生往往只对感兴趣的实验课程认真完成职。例如选择银行方向的学生消极对待证券实验课程,选择证券方向的学生又会消极对待银行课程等。

(二)实验课程安排与实际有脱节

从课题组发放问卷的统计情况来看,金融学专业学生认为实验课程体系设计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即将毕业的学生在参加金融机构岗前培训时,感到学校实验课程设置不足,有的课程未开设实验课,有的课程实验课时太少,对于提高学生技能的作用不明显。二是当前高校金融学专业的实验课程主要采取实验室教学的模式,校外实训、校企合作的方式非常少,实验课程的设置容易受到市场上金融教学软件开发的限制。三是许多高校实验软件都是从软件开发公司购置的,软件开发公司与金融企业的实际业务脱节,影响了软件的实践可操作性。

(三)未能结合社会需求设计实验课程

现在高校实验课程体系主要围绕理论课程体系来设置。按照教育部的整体规划思路,首先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再设置非核心课程。实验课程的课时安排及设计不是根据金融企业的需求来进行设计,而更多的是根据课程的安排来设计。例如,很多高校取消了银行信贷管理课程,它的重要性被大大降低,相关实验课程也被边缘化了。而对于商业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来说,信贷仍旧是最主要的、对商业银行利润贡献占绝对优势的业务。

(四)实验教学方式单一

我国高校对实验教学采取的基本模式是: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进实验室做实验;或者单独设置某些实验课程,加大课时量,变成单独的实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实验课程指导教材,因此需要教师先熟悉软件操作再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很难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也难调动起来。此外因为文科类实验课程固有的缺陷,学生的实验结果很难用一个好的方式来评价,教学方式的创新也就无法实现。

三、构建新的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议

(一)实验课程设置要体现社会需求

高等院校应转变思路,加强与金融企业的合作,围绕金融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目标,设计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实验课程体系。为了解决知识更新速度快的难题,高院可以根据需求变化灵活组合实验课程,综合考虑学生的就业实际,供学生根据个性特点自由选择。实验授课教师要积极寻找企业需求信息,力争在实验教学方式上突破现有模式,把学生吸引到实验中去。而学生则可以在完成基础性实验课层次后,选择增加综合性实验层次的课程。

(二)加强实验软件系统建设

高校需要改变过去实验软件针对性不强的选购方式,要多进行比较,反复对各个实验软件进行运行测试,选择与教学结合紧密的、能够真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验软件。另外,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信息技术力量的优势,督促教师关注金融形势的发展,关注金融创新力量的发展,自主开发研制部分实验软件。采取的方式主要是结合现有软件设计出新的程序,以便使实验软件更加适应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在软件设计中可以积极调动学生,选拔优秀学生参与到软件设计中去,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三)改进实验教学模式

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入金融企业参观或是组织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更加感性的认识,这是加强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步骤。具体的设计可以是这样的:实验室实验+企业实训+假期实习的方式。高校要积极与金融企业联系,设计出校外实训课程的内容,并布置学生做好实训报告。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金融企业的暑期工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跟随指导教师写出实习心得,并要求提交实习报告。

(四)加强实验教师素质的培养

实验教师队伍的素质将决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是否成功。可以单独选送实验教师到企业再学习,以便积累实践经验,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也可以由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到企业进行学习,在实践中既可以提高自身素养,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另外还要求实验教师必须拥有金融专业的技能证书,从而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以适应不断更新的实验课程变化。

参考文献

金融学理论知识范文4

关键词:金融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

高校实验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有效的实验课程体系将有助于深化化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金融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重要性

(一)是对金融学专业理论课程的有益补充

现阶段,我国财经类高等院校都设置了金融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可见它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进入金融领域工作会接受岗前培训,但是培训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学生要真正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还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大学四年对理论知识的积累与足够多有效的实验、实训课程的结合是必不可少的。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金融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能够接纳学生实习的机会不多,因此实验课程更多采用实验室教学的方式。

(二)是适应金融领域高度竞争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融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业务创新日益增多。对现有金融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而言,已经不仅仅需要扎实的金融学专业理论知识,学科交叉已经在所难免。因此加快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设计,将会使现有的实验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学生交叉运用金融、市场营销等学科的知识。

(三)是高校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要

复合型金融人才是指在具备金融学基本知识和能力之外,还具备其它学科较高相关技能的人才。例如,随着网络金融的发展,IT技术技术经完全融入银行、保险、证券业务之中,复合型金融人才将在未来几年内显得十分紧缺。因此高校金融学及相关领域基础课程的实验必不可少。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金融业将不断吸收国外金融企业的先进经验,从国外引入高端人才,这会加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竞争程度,没有相应技能的学生将很难脱颖而出。

二、当前实验课程体系的局限性

(一)实验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当前许多高校对于实验课程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像一般高职院校实验课程体系那样完备。教师在教学思想上对实验课程不如理论课程重视,对于教学方式、手段等的革新认识不足,固有模式的教学往往使实验课不能吸引学生。另外就是学生不够重视实验课程,从学生调查问卷显示:在经过专业方向选择后,学生往往只对感兴趣的实验课程认真完成职。例如选择银行方向的学生消极对待证券实验课程,选择证券方向的学生又会消极对待银行课程等。

(二)实验课程安排与实际有脱节

从课题组发放问卷的统计情况来看,金融学专业学生认为实验课程体系设计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即将毕业的学生在参加金融机构岗前培训时,感到学校实验课程设置不足,有的课程未开设实验课,有的课程实验课时太少,对于提高学生技能的作用不明显。二是当前高校金融学专业的实验课程主要采取实验室教学的模式,校外实训、校企合作的方式非常少,实验课程的设置容易受到市场上金融教学软件开发的限制。三是许多高校实验软件都是从软件开发公司购置的,软件开发公司与金融企业的实际业务脱节,影响了软件的实践可操作性。

(三)未能结合社会需求设计实验课程

现在高校实验课程体系主要围绕理论课程体系来设置。按照教育部的整体规划思路,首先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再设置非核心课程。实验课程的课时安排及设计不是根据金融企业的需求来进行设计,而更多的是根据课程的安排来设计。例如,很多高校取消了银行信贷管理课程,它的重要性被大大降低,相关实验课程也被边缘化了。而对于商业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来说,信贷仍旧是最主要的、对商业银行利润贡献占绝对优势的业务。

(四)实验教学方式单一

我国高校对实验教学采取的基本模式是: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进实验室做实验;或者单独设置某些实验课程,加大课时量,变成单独的实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实验课程指导教材,因此需要教师先熟悉软件操作再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很难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也难调动起来。此外因为文科类实验课程固有的缺陷,学生的实验结果很难用一个好的方式来评价,教学方式的创新也就无法实现。

三、构建新的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议

(一)实验课程设置要体现社会需求

高等院校应转变思路,加强与金融企业的合作,围绕金融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目标,设计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实验课程体系。为了解决知识更新速度快的难题,高院可以根据需求变化灵活组合实验课程,综合考虑学生的就业实际,供学生根据个性特点自由选择。实验授课教师要积极寻找企业需求信息,力争在实验教学方式上突破现有模式,把学生吸引到实验中去。而学生则可以在完成基础性实验课层次后,选择增加综合性实验层次的课程。

(二)加强实验软件系统建设

高校需要改变过去实验软件针对性不强的选购方式,要多进行比较,反复对各个实验软件进行运行测试,选择与教学结合紧密的、能够真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验软件。另外,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信息技术力量的优势,督促教师关注金融形势的发展,关注金融创新力量的发展,自主开发研制部分实验软件。采取的方式主要是结合现有软件设计出新的程序,以便使实验软件更加适应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在软件设计中可以积极调动学生,选拔优秀学生参与到软件设计中去,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三)改进实验教学模式

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入金融企业参观或是组织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更加感性的认识,这是加强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步骤。具体的设计可以是这样的:实验室实验+企业实训+假期实习的方式。高校要积极与金融企业联系,设计出校外实训课程的内容,并布置学生做好实训报告。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金融企业的暑期工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跟随指导教师写出实习心得,并要求提交实习报告。

(四)加强实验教师素质的培养

实验教师队伍的素质将决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是否成功。可以单独选送实验教师到企业再学习,以便积累实践经验,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也可以由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到企业进行学习,在实践中既可以提高自身素养,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另外还要求实验教师必须拥有金融专业的技能证书,从而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以适应不断更新的实验课程变化。

参考文献

金融学理论知识范文5

    金融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金融学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对社会宏观经济的分析与理解能力,也能提高对金融理财与风险控制的深入认识,是一门具有深远现实意义的学科。金融学教学的课程中涉及的理论十分复杂,应用于实践还需要进行大量的逻辑分析与数理模型分析,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也是十分复杂的。当前金融学教学方法上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一)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我国众多的高等教育机构在教学方法上甚至是教学理念上都存在着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实践应用的问题,金融学教学中这一问题也是十分严重的。新时期,金融学教学的目的并不是单一的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更多的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育出的学生并不能满足金融实践领域人才稀缺的需求,理论难以运用到实践中,实践中的问题也不能应用理论进行解决,这就使得金融学教学与实践需要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在金融学教学中,涉及了繁多理论上的专业术语和分析方法,这些理论本身就是十分复杂的,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才能掌握,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进行不断的研究,选择易于学生理解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因此学生与教师都是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理论与实践应用结合的思考与探索的。此外,我国大多数的高等学府都没有设立实践应用的设施与场所,课程安排上更是缺少实践这一环节,理论与实践缺乏结合的机会,学生自然无从了解理论知识如何应用到实践,真正走向工作岗位时对于所需处理的问题也是无从下手。

    (二)从教人员的教学方法创新能力有限

    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也展开了教学,但是很多的学校或独立学院在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上还存在着不足,教学人员的教学方法也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目前很多的高校教学人员都是从其他院校聘任来兼职的、从退休教学人员中返聘回的、还有很多的是新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这三种教学人员所占比例逐年增高。这三种从教人员并不能说不能胜任金融学的教学工作,但是在他们身上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兼职教师和退休返聘教师存在着临时打工者的心理,内心对教学任务没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价值感,不如在自身的岗位或原来的岗位上工作有激情,也不愿投入过多的精力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改革,基本上是按照自己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与实际教学需求可能存在很大的出入。而引进的新毕业年轻教师,虽然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系统的学科结构,充满活力也愿意与学生交流沟通,但是他们很多并不是师范类的专业毕业,对教学方法的应用没有系统的概念,又没有教学经验,虽然愿意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但是更多的是在学习教学方法和应用教学方法。以上所述事实对高等教育的金融学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存在着障碍,传统的金融学教学方法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实践的应用,难以满足金融市场对人才需求。

    二、新时期金融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

    (一)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革新

    高等教育机构在规模、形式等多方面都存在不同,因此教学方法上也应当有所区别,在培养实践所需人才的目标下,针对不同学校的在校学生的素质水平,应当结合学校在金融教学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特点,选择易于学生接受的课本,教学时利用更多的案例分析等与实践结合紧密的教学方法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同级别、不同级别的高校都应当组织教学人员进行教学方法上的交流研讨,并积极探索各类院校不同的教学方法,听取基层教学人员的意见进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的改革还应当结合实践,根据不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不同需要基础上,选择当前金融领域中最实际的问题和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并在教学中进行讲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形成院校自身的教材课程内容,这样的方法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金融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应用理论知识,对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具有积极的意义。高等教育机构还要对教学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结合自身优势选择金融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探索新时期金融学的教学方法,促进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形成。

    (二)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的密切联系

    当前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社会各行各业所需人才,金融学教学关系着现代金融市场的各项业务开展与金融市场的发展,与人们的投资理财也有着很大的关系。无论何种学科的教学都是为了应用于实践,因此金融学教学方法上应当更注重指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中将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向学生展示如何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践问题,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应用理论知识的水平。例如结合当前金融环境让学生进行投资理财的分析判断,创设一种金融危机的背景,让学生进行应对对策的分析等等。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的密切联系还要鼓励学生更多的思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启发学生在现实中发现问题并勇于提出,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实际问题,教师应当通过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更多的是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只是单纯理论知识上的告知。学生即使发现和感兴趣一些实际问题,也往往不会总结,此时教学方法上的引导就能够发挥很大的帮助作用。此外,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的密切联系还可以通过院校与实体金融企业进行合作,根据企业的要求培养专门型的人才,利用企业这一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这样的合作模式下院校能够掌握更多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类型,以此为切入点的金融学教学改革才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改革,这样的合作不仅仅让学生有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机会,也让企业得到了最先进的理论指引,在发展上也能得到更为坚实的动力。

    (三)提高从教人员的教学方法改革动力与能力

    新时期金融学教学的改革主要是依靠基层从教人员,从教人员掌握最全面的教学状况,也是最具改革创新的主体。高等教育院校应当不断提高从教人员的改革创新能力,建立起提升从教人员能力的培训进修体系,帮助其进行业务上的提升同时在教学方法上做更多的传授。对于兼职和退休返聘的从教人员,应当建立起他们对工作的价值感和归属感,在教学中积极努力的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与培养出更多出色的学生。提高从教人员的教学方法改革动力还要适当的引入激励机制,对于在改革教学方法中具有出色贡献的教师人员要给予奖励,这样才能促使金融教学的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当然,激励机制应当是双方面的,对于教师努力研究的成果要积极的予以肯定和认可,给予精神鼓励,同时还要给予物质上的奖励。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提高从教人员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具有促进作用,对整个金融学教学改革也能够产生动力支持。各高等院校之间也可以组织教学人员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上的交流研讨,报告自身所实行的教学方法与成效,为各高校之间提供教学方法改革的经验和借鉴,为教师进行改革提供参考。高等教育机构提高从教人员的教学方法改革能力也可以利用与金融实体企业合作的方式,让教师更多的了解实践,以便能够更好的指导教学。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对于当前金融学教学中以教师为核心、以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是一种必然趋势。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当从学生与教师两个方面出发,学生方面应当提高学生学习金融学的兴趣,并与实践相结合运用金融学理论知识,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教师方面,要努力使用更多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得到应用,如电子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以此作为工具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使用现代技术进行金融问题的分析解决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金融学理论知识范文6

关键词:会计学;金融学;课程设置;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F230-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现阶段,我国财经类高等院校都设置有会计学与金融学,往往这两个学科被分类在不同的系部当中。例如,大部分院校把会计学分类到财会系中,而金融学归类到经济系当中,这样的学科划分较大程度上抑制了两个学科的交叉学习。

一、会计与金融交叉学习的重要性

(一)金融学是对会计学理论与技术学习的重要补充

在现代信息社会,每个家庭以及个体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接受金融服务,例如开设银行存款账户、刷卡消费、购买理财、基金、证券、股票等金融产品等等,尤其在做金融投资决策时,同是财务领域,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往往对金融领域的内容知之甚少,甚至不能做出一个完整的投资决策。但本质上,很多金融工具背后都离不开会计理论与技术的支持。总之,从生活的角度以及学科关系的角度,金融都是会计学非常重要的补充。

(二)学习金融知识是会计学学生适应竞争环境的必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融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业务创新日益增多,例如各类金融衍生品的开发与应用,给人们提供了多样的投资途径。这些创新不仅对会计学的学生来说是个挑战,对金融学学生来讲也是需要扎实的金融学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而且这些创新更加证实了学科交叉的重要性。在日益变幻和创新的社会环境下,仅拥有会计知识对学生而言只是掌握了一种会计技巧,但不足以应对变化发展的财务金融领域的工作要求,面对更加复杂和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会计学学生更应该主动丰富自己的金融知识。

(三)是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复合型人才是指在具备本专业基本知识和能力之外,还具备其他学科较高相关技能的人才。例如,随着网络金融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IT技术已经完全融入银行、保险、证券业务之中,复合型人才在将在未来几年内十分紧缺。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培养复合型人才,进行学科交叉学习必不可少。并且,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金融及财务领域将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从国外引入高端人才,这会加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竞争程度,没有复合技能的学生将很难脱颖而出。

二、当前课程设置的局限性

(一)高校及教师对学科设置的固化思维

当前许多高校在课程设置时往往缺少创新,排斥变革,习惯沿袭传统的学科设置,使得教学模式固化,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全方位发展。其次,高校教师对于学科交叉学习不够重视,很少在课堂上进行有意义的拓展,从而也导致学生对于跨学科的知识不够重视。从学生调查问卷显示:在经过专业方向选择后,学生往往只对感兴趣的课程认真学习,而对陌生和不感兴趣的课程则消极对待。例如选择会计师事务所方向的学生消极对待国际贸易、金融证券课程,选择证券方向的学生又会消极对待会计课程等。这种情况造成培养复合型人才难上加难。

(二)课程设置与实际有脱节

在实际的社会实践中,金融与财务会计往往是密不可分的,金融领域的人不懂会计,无法根据财务报表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判断,而会计从业人员不懂金融,也无法适应日益创新的金融工具给会计人员做出筹资投资决策带来的挑战。而在大部分财经高校的课程设置中,会计学与金融学的学科交叉较少,基本上只学习了对方学科的基础知识,而不能有效拓展,最终导致会计毕业生不懂金融,金融毕业生不懂会计,要在就业之后进行专业知识的恶补。相比较国外的教学,会计与金融都被合并为一个专业,即“Accounting and Finance”,要求学生进行全面学习财务与金融知识,这是非常值得国内各高校借鉴的。

(三)教学方式单一

我国高校对教学采取的基本模式是: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学习专业知识,较少涉及实验课程。这使得很多学生对大量的授课式课程感到厌倦,无法调动其积极性。在很多高校中,并没有根据各学科配置适当、适量的实验课程,如沙盘模拟或应用各类实务软件等。这更使得学生的学习与实际想脱离,学生无法通过单一的授课式教学培养兴趣以及创新能力。反之,有些课程单独设置某些实验课,加大课时量,变成单独的实训课程,也会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此外因为文科类实验课程固有的缺陷,学生的实验结果很y用一个好的方式来评价,教学方式的创新也就无法实现。

三、构建交叉学习课程体系的建议

(一)提高高校以及高校教师对学科创新设置的重视

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是各大高校的责任所在,不能把这些号召仅当做口号,应当切实履行高校培养高精尖人才的责任,深入调研,创新课程设置,使得课程设置能够结合社会实际,例如加强与财务和金融企业的合作,围绕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目标,设计出更加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针对本文提出的会计与金融学科的交叉学习模式,国内高校应积极吸取国外教学经验,例如实施选课制,使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和时间在各个学科之间学习深造。

(二)改进实验教学模式

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入财务与金融企业参观或是组织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更加感性的认识,这是加强学科交叉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步骤,目的是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激励他们跨学科学习。具体的设计可以是“理论学习-实验课程-企业实训-假期实习”的方式。高校积极与财务金融企业联系,设计出实训课程内容。

(三)加强高校教师素质的培养

课程设置的改革离不开教师的认同和应用,仅有创新的课程设置,没有教师的努力,也是不能达到教学目的的。所以,高校应制定各类政策激励教师主动学习跨专业知识,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高校也可以选送教师到财务与金融企业学习,以便积累实践经验,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