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医学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超声波医学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超声波医学技术

超声波医学技术范文1

关键词:超声波医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R773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371-01

医学中的应用医学中各种先进的技术我们不不少见,其实超声波的技术在医学中应用也是相当之广泛的,超声波医学跟声纳有部分的类似性,超声波直接穿透我们的人体(超声波具有超强的穿透能力),当其进入我们人体的时候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个过程其实就像是一个传递的过程的道理是一个样的,当能量在介质中传递的时候会随着在介质中不断消耗而产生一定的能量损耗。在我们人体中有不同的内部结构以及构造,在不断的衰减或者损耗中也是不同。因此在反射以及折射的过程之中也会有不小的差别。超声波折射的过程我们可以用专门的医学精密仪器进行检测,结果进一步的处理我们把所有的数据反映在显示屏上,根据数据的显示我们可以判断各种组织是否有异样。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它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科学家们将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声音的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我们人类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赫兹。当声波的振动频率大于20000赫兹或小于20赫兹时,我们便听不见了。因此,我们把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通常用于医学诊断的超声波频率为1~5兆赫兹。

超声和可闻声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一种机械振动模式,通常以纵波的方式在弹性介质内会传播,是一种能量的传播形式,其不同点是超声波频率高,波长短,在一定距离内沿直线传播具有良好的束射性和方向性,目前腹部超声成象所用的频率范围在 2~5兆Hz之间,常用为3~3.5兆Hz(每秒振动1次为1Hz,1兆Hz=10^6Hz,即每秒振动100万次,可闻波的频率在16-20,000HZ 之间)。

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一般要发生反射、折射以及多普勒效应等现象。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发生声能衰减。因此超声通过一些实质性器官,会发生形态及强度各异的反射。声束通过肿瘤组织,声能的吸收和衰减现象也比较明显。由于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及解剖情况的不同,对超声波的反射、折射和吸收衰减也各不相同。超声诊断就是根据这些反射信号的多少、强弱、分布规律来判断各种疾病。超声在医药学的各个领域,诸如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诊断和治疗、制药业、微生物学、卫生学及外科、口腔科等,都有应用,并取得飞速发展,从而产生了超声医学这一分支学科。

超声诊断与超声成像:

1942年超声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以来,超声检查已逐渐成为诊断学领域里非侵人性检查的主要方法之一。最初用于医学目的的一维超声,功用就像一把尺子,仅限于测量器官的大小,例如眼球直径、大脑直径等,对医生判断病情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20世纪70年展起来的二维B型超声成像技术,则极大地扩大了超声波的临床应用范围,提高了医学诊断水平。尤其是在1950年被应用于妇产科之后,B超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在这一领域里大放异彩,成为现代化妇产科医院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了许多帮助。近几年来,医学超声成像系统向更高层次发展,其目标主要是:利用更多的声学参作为载体,以获取体-126. 2004年10月下半月版中国西部科杖内更多的生理、病理信息;提高图像质理,使图形清晰;显示更为细微的组织结构。从工程技术角度看,医学超声成像在彩色血流测量技术、数字化波束形成技术、谐波成像技术、三维超声等方面的发展特别引人注目。

超声治疗:

超声波是机械波,它的生物学作用有三种:

(1)机械作用: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交替压缩与伸张,形成了压力变化,这就是机械作用。它对增强组织渗透、提高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刺激神经系统及细胞的功能,均有重要意义。

(2)温热作用:超声波的产热过程,实际上是机械能在介质中转变成热能的能量转换过程。超声波的热作用,可引起血管功能和代谢过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神经反射,在人体组织产生各种效应。

(3)化学作用:超声波的生物化学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如影响酶的活性,加速细胞新陈代谢,刺激人体细胞合成等。

以上超声波的机械作用、温热作用和化学作用的结果,使局部组织细胞受到微细按摩,使局部组织分层处温度升高,细胞功能受到刺激,血循环增进,组织软化,化学反应加速,新陈代谢增加,蛋白分子和各种酶的功能受到影响,pH值变化,生物活性物质含量改变等,并通过神经、体液途径而产生治疗作用。

【小结】超声在医学上的应用还有很多,如超声药物透人疗法、超声雾化吸人疗法、超声外科、超声美容及超声减肥、超声碎石等。随着科研人员的不断深入的研究,超声波在医疗方面还会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若,汪荫棠.超声治疗学.

[2]吴恩慧.影像诊断学.

超声波医学技术范文2

【关键词】超声波 传感器 疾病诊断 测距系统 液位测量

一、超声波传感器概述

(一)超声波。

声波是物体机械振动状态的传播形式。超声波是指振动频率大于20000Hz以上的声波,其每秒的振动频率次数很高,超出了人耳听觉的上限,人们将这种听不到的声波叫做超声波。超声波是一种在弹性介质中的机械震荡,有两种形式:横向振荡(横波)及纵向振荡(纵波)。在工业中应用主要采用纵向振荡。超声波可以在气体、液体及固体中传播,其传播速度不同。另外,它也有折射和反射现象,并且在传播过程中有衰退。超声波在媒质中的反射、折射、衍射、散射等传播规律,与可听声波的规律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与可听声波比较,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传播特性——超声波的衍射本领很差,它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超声波的波长越短,这一特性就越显著。功率特性——当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推动空气中的微粒往复振动而对微粒做功。在相同强度下,声波的频率越高,它所具有的功率就越大。由于超声波平率很高,所以超声波与一般声波相比,它的功率是非常大的,空化作用-当超声波在液体中传播时,由于液体威力的剧烈振动,会在液体内部产生小空洞,这些小空洞迅速膨胀和闭合,会使液体微粒之间发生猛烈的撞击作用,从而产生几千到上玩个大气压的压强。微粒间产生几千到上玩个大气压的压强。微粒间这种剧烈的相互作用,回事液体的文都骤然升高,从而使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如水和油)发生乳化,并且加速溶质的溶解,加速化学反应。这种由超声波作用在液体中所引起的各种效应称为超声波的空化作用。

超声波的特点:(1)超声波在传播时,方向性强,能易于集中;(2)超声波能在各种不同媒体中传播,且可传播足够远的距离;(3)超声波与传声媒质的相互作用适中,易于携带有关传声媒质状态的信息(诊断或对传声媒质产生效应)。

(二)超声波传感器。

超声波传感器是利用超声波的特性研制而成的传感器。以超声波作为手段,必须产生超声波和接受超声波。完成这种功能的装置就是超声波传感器,习惯上称为超声换能器,或者超声探头。

超声波探头主要由压电晶片组成,既可以发射超声波,也可以接受超声波。超声探头的核心是其塑料外套或者金属外套中的一块压电晶片。构成晶片的材料可以有许多种。超声波传感器主要材料有压电晶体(电致伸缩)及镍铁铝合金(磁致伸缩)两类。电致伸缩的材料有锆钛酸铅(PZT)等。压电晶体组成的超声波传感器是一种可逆传感器,它可以将电能转换成机械震荡而产生超声波,同时它接受到超声波时,也能转换成电能,所以它可以分成发送器和接收器。有的超声波传感器由发送传感器(或称波发送器)、接受传感器(或称波接收器)、控制部分与电源组成。发送器传感器由发送器与使用直径为15mm左右的陶瓷振子的电振动能量转换成超能量并向空中辐射;而接收传感器由陶瓷振子换能器与放大电路组成,换能器接受波产生机械振动,将其变换成电能量,作为传感接收器的输出,从而对发送的超进行检测。控制部分主要对发送器发出的脉冲链频率、占空比及稀疏调制和计数及探测距离等进行控制。

二、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

(一)超声波距离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超声波传感器包括三个部分:超声换能器,处理单元和输出级。首先处理单元对超声换能器加以电压激励,其受激后以脉冲形式发出超声波,接着超声换能器转入接受状态,处理单元对接受到的超声波脉冲进行分析,判断收到的信号是不是所发出的超声波的回声,如果是,就测量超声波的行程时间,根据测量的时间换算为行程,除以2,即为反射超声波的物体距离。把超声波传感器安装在合适的位置,对准被测物变化方向发射超声波,就可测量物体表面与传感器的距离。超声波传感器有发射器和接收器,但一个超声波传感器也可具有发射和接受声波的双重作用。超声波传感器是利用压电效应的原理将电能和超声波相互转化,即在发射超声波的时候,将电能转换,发射超声波;而在收到回波的时候,则将超声波振动转换成电信号。

(二)超声波传感器在医学上的应用。

超声波在医学上的应用主要是诊断疾病,它已经成为了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超声波诊断的优点是:对受检者无痛苦、无损害、方法简便、显像清晰、诊断的准确率高等。

(三)超声波传感器在测量液位的应用。

超声波测量液位的基本原理是:有超声波探头发出的超声脉冲信号,在气体中传播,遇到空气与液体的界面后被反射,接收到回波信号后计算其超声波往返的传播时间,即可换算出距离或液位的高度。超声波测量方法有很多其它法方不可比拟的优点:(1)无任何机械传动部件,也不接触被测液体,属于非接触式测量,不怕电磁干扰,不怕酸碱等强腐蚀性液体等,因此性能稳定、可靠性高、寿命长;(2)其影应时间短可以方便的实习无滞后的实时测量。

(四)超声波传感器在测距系统中的应用。

超声波测距大致有以下方法:1.取输出脉冲的平均值电压,该电压(其幅值基本固定)与距离成正比,测量电压即可测得距离;2.测量输出脉冲的宽度,即发射超声波与接收超声波的时间间隔t,固被测距离为s=1/2vt。如果被测精度要求很高,则应通过温度补偿的方法加以校正。超声波距离适用于高精度的中长距离测量。

三、小结

文章主要从超声波与可听声波相比所具有的特性出发讨论了超声波传感器的原理与特点,并由此总结了超声波传感器在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但是,超声波传感器也有自身的不足,比如发射问题,噪声问题的等等,因此对超声波传感器的更深一步的研究与学习,仍具有很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

[2]栗桂凤,周东辉.基于超声波传感器的机器人环境探测系统,2005(04)

超声波医学技术范文3

有关生物物理学家指出,超声波对固体和液体都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高强度脉冲超声波在含有微米大小的小气泡的液体中传播时,会导致气泡收缩、膨胀以及猛烈“爆炸”,这种现象被称为“空化现象”。瞬间空化作用时,靠近爆炸泡附近的细胞会受到损害。为了诊断疾病,损伤少量细胞是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的。然而,对于正在发育的稚嫩胚胎和胎儿来讲,是否做B超检查就必须慎之又慎了。

美国学者发现,类似于诊断用的超声波能杀死果蝇幼虫。虽然目前尚不能将这种损害与人类超声波诊断联系起来,但超声波对胚胎是否完全无害,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最近的一项医学研究证实,B超超量检查对怀孕早期的绒毛微结构及细胞膜有直接损害,将导致流产率、畸形发生率升高。研究者将17例怀孕7~8周并准备做人工流产的孕妇分成三组(以便检查时间分为1分钟组、2分钟组和3分钟组)进行对照,观察应用B超前、后胚胎微绒毛及细胞膜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未做B超时17例孕妇的胚胎微绒毛发育良好,滋养层细胞粗细一致、分布均匀;在做“B超”后,胚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三组中除1分钟组5例无变化外,其余两组12例中有8例发生了微绒毛弯曲、排列紊乱、局部膨胀或变细等变形情况,一些细胞由泡状结构出现膨胀现象等,这些改变导致胚胎发育异常及流产等情况发生。

国外专家还通过实验证实,B超的声波可损害女婴的生理功能。对女婴的卵巢有害,会影响卵巢的生育和调节月经的功能。可见,孕妇做B超并非有益无害。

超声波医学技术范文4

关键词:超声医学;临床实验;研究;应用。

超声医学是指声学、医学、光学和电子学相结合的一个学科,包括超声诊断学、超声治疗学和生物医学超声工程,它具有医、理、工相结合的特点。超声波在密度均匀的介质中匀速传播,当通过不同密度的介质时,就会出现反射、折射、散射、衍射以及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指在描述光源和接收器之间的相对运动时光波频率出现升高或者降低变化的一种现象。超声波频率越高,介入的介质吸收的越多。临床医生就是通过人体组织形态和结构的不同,利用其反射和折射程度的差异形成具有不同特点的图像、波形和曲线来进行鉴别诊断,结合所学专业的医学知识进行准确的临床诊断,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进行合理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超声医学涉及范围广、直观、安全、无痛等优点,成为现在临床诊断疾病重要的一种技术。我院1年间应用超声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能够准确的鉴别诊断疾病,降低了临床误诊率,在疾病治疗中,位置直观,患者手术时间缩短,安全而且无痛,医疗费用降低,痛苦减轻,恢复较快,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显著。现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来我院应用超声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来我院应用超声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整个就诊过程中使用超声的设备和基本原理以及整理后的完整就诊资料。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来我院应用超声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超声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1.2.1设备和基本原理:超声波就是一种频率大于20KHZ的声波,人耳感觉不到,它属于纵波,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进行传播,它不但具有和声波相同的物理性质,同时还具有自身特性,包括束射性、反射、折射、散射、衍射以及超声波的衰减[[]]。超声波检查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超声波发射进入人体发生反射、折射后在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上表现出来的差异进行分析和鉴别。医生结合超声结果以及生理和病理的基础临床医学知识进行判断,得出临床结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1.2.2超声诊断仪分类:超声诊断仪种类多,根据空间和回波方式的不同分为6种类型,分别为A型超声、B型超声、M型超声、D型超声、三维超声和超声显微镜[[]]。A型超声是以波形来显示不同组织的特征,用于测量器官径线,判定大小。B型超声使用平面图形显示,具有重复性强,直观性好的特点,复查时可以对比。M型超声适合用来检查心脏功能,观察心脏结构以及活动状态,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D型超声主要用于检测器官活动状态和血液循环流动情况。

1.2.3超声诊断与临床应用:超声诊断主要是应用超声的指向性和反射、散射以及超声波的衰减和多普勒效应,使用不同的检查方法将超声顺利的发射进入人体组织内进行传播,当患者患有疾病时,正常组织或者病变组织的声阻抗就会出现差异,组成界面上出现反射和散射,接收回波信号和检波处理后,显示出相应的波形、曲线或者图形。专业的医生结合生理和病理解剖知识,对其进行观察、分析,可以对患病的部位、性质以及严重程度做出相应的判断。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例如超声诊疗、超声雾化吸入以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等,为临床医生的正确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手段。超声在临床使用治疗疾病的原理是机械效应,即超声进入人体中前进时产生的正常反应。超声通过振动的方式引起细胞内物质发生运动产生细胞的按摩作用,以此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加速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细胞缺血、缺氧状态得到改善,提高了机体的再生能力达到治疗的目的。

2结果

我院1年间应用超声进行临床诊断,降低了临床误诊率,在疾病治疗中,患者手术时间缩短,医疗费用降低,痛苦减轻,恢复较快,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显著。

3讨论

近年来,超声医学诊断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飞跃,在临床医学领域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因此发展我国的超声医学是必然的趋势。目前已经成为临床疾病诊断的首选手段。超声应用不仅扩大了临床疾病诊断的范围,也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率,随着超声应用的逐渐普及,它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多中国参数的系列诊断技术。它可以用来测速、测距、焊接、碎石和杀菌等等,在军事、工业和医学领域均有应用。医学超声应用的工作原理和声波传播相同,超声医学在临床中主要应用在妇产科、外科、眼科等科室,快速对患者的疾病做出临床诊断,节省了时间,为医生更好的开展临床工作提供了帮助。超声医学技术在医学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大的提高了临床疾病诊断的准确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技术也会不断完善,造福于全人类。我院1年间应用超声进行临床诊断,降低了临床误诊率,在疾病治疗中,患者手术时间缩短,医疗费用降低,痛苦减轻,恢复较快,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医生和实验人员借鉴和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商|,李少梅,林红,申红,超声医学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综述[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0):145~147;

[2]张万蕾,李建国,周庆环,陈丽君,超声医学的发展趋势及超声医学教学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08,5(3):13~15;

[3]徐金锋,刘慧玉,临床超声医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医学,2008,37(9):998~999;

[4]伊立雪,超声医学高新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29(5):4~8;

超声波医学技术范文5

一、超声检测的工作原理

通常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音频。超声波的波速一般为1500m/s,波长为0.01cm~10cm,因此超声波有一些可听声波不具有的特点:①该波频率高,波长短,因此其传播方向强,能够得到定向且聚焦的波束;②该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振动加速度非常大,当振幅相同时,频率越高,能量就越大,它比声波能量大的多。③该波在气体中衰减很强,在不透明的固体中,能够穿透几十米,因此该波的穿透能力强;④对人体无害。这些特点使得超声检测技术灵敏度高、适用性强、装置轻巧、成本低,因此该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工业、军事和农业很多领域。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衰减、折射、衍射和反射现象,通过对反射波的相位、延迟时间及幅度等特性进行分析,就可以了解材料性能和结构的变化。

二、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发展

无损检测技术就是以不破坏和损伤被检物体为前提,对其性能、质量、有无内部缺陷进行检测的技术,随着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工业上最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有五种:超声检测(UT)、射线检测(RT)、渗透检测(PT)、磁粉检测(MT)和涡流检测(ET)。在这几种无损检测方法中,超声检测(UT)因超声波具有独特的优点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自然界在人们还没有认识超声波之前就早早存在和应用超声波了。利用超声波导航的作用,蝙蝠能疾速飞行于黑暗窟穴之中而不碰壁。但是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和应用还是比较晚的。1880年发现了压电效应。1912年有人提出用超声波探测海底冰山。1917年法国研究用超声波探测潜艇,并制成了第一个压电式超声波发生器;1918年制成了第一个超声波探测设备(声纳),可以探测一公里左右远的潜艇了。直到有人提出利用超声波探测材料的内部缺陷,并制成了超声波探伤仪,但是它只能探测有无缺陷,而不能确定缺陷的大小及位置。1934年有人提出用脉冲超声波探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雷达技术的发展,制成了现在常用的脉冲超声波探伤仪。它不仅能确定有无缺陷,并能对缺陷作定量、定位的探测及定性分析。1982年,随着微处理器控制技术的发展,此后超声检测仪器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早期的超声检测主要用于探伤,但是由于常规的超声检测技术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其在缺陷定位、定量及定性方面的可靠性和灵敏度不高。随着超声工程应用范围的扩大,常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检测的需要,近年来,缺陷的定量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人工智能、超声波成像、检测可靠性、材料特性分析、超声波换能器技术、数值模拟和过程仿真、雷达和声纳技术、现场检测等各种先进技术纷纷应用于超声检测领域,促进了超声检测的发展,使得超声检测这一新技术更为引人注目。

近几十年来,超声无损检测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几乎应用到各个行业中。无损超声检测技术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各个方面:与超声检测技术相关的理论和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超声检测对象的扩展,超声检测仪器的进步,超声换能器新材料和特性的改进,各种构件的检测系统的研发等。国外发达国家的超声检测技术已逐步由探伤检测向超声评价过渡,并且进一步向自动无损评价和定量定性的方向发展和应用.

超声波自动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目前自动超声检测技术的发展存在如下问题:

(1)超声自动检测设备投资费用高昂,往往要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而且绝大多数是针对某一种至多是几种被检工件的封闭式专用系统,检测对象范围窄,通用性差,检测成本高。

(2)超声自动检测是传感器、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信号处理、图像处理及显示等多种技术的集成,其技术复杂程度较高,开发难度较大。

(3)绝大多数自动检测系统没有与企业的CAD、CAPP、CAE、CAM、PDM实现集成,处于“自动化孤岛”状态,对企业的信息集成产生严重影响,也降低了企业对超声检测自动化技术的重视程度。

(4)零件的超声检测过程与加工过程分离,增加了检测的辅助时间,降低了检测效率,增加了检测成本。

(5)超声检测专业队伍中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级操作人员所占比例较小,阻碍了超声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目前超声自动检测技术还主要应用于一些缺陷严重影响其工作性能甚至造成灾难性后果的构件,如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工业和石油管道等领域的一些关键构件的检测和监控,而对大量的普通零件不进行检测,即使检测大多还停留在手工检测阶段,采用自动检测技术的很少。

三、数控机床超声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功能定义

数控机床超声自动检测系统包括超声发射接收部件、超声辅助探测部件、超声耦合部件、协调控制部件、计算机、数控机床。将该超声自动检测系统子系统(机床超声自动检测附件)安装在机床的刀架上,在耦合部件中安装合适的超声波探头,控制耦合部件中耦合液排出,以实现探头与工件之间的声波传递,通过控制探头和工件的扫描位移,从而达到检测工件的目的。其各个功能定义如下:

(1)对检测对象具有数控加工和超声波探伤两种功能:当在系统加工过程中时可以穿插超声检测,工件可以在加工前,加工中,加工后超声检测处理,该检测也可以与加工同时进行检测。

(2)基于三维CAD环境的检测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化。

(3)检测过程自动化:除工件与超声波探测器用手装卸外,检测运行过程都是自动进行处理。

(4)检测结果自动报警或图形化显示测试结果:当工件检测内部出现缺陷,如裂纹,气孔,夹杂物可以以二维的灰度图像,也可以使用三维CAD模式进行显示。

超声波医学技术范文6

关键词:B超;特性;脂肪肝;肾积水;应用价值

1B超的基本原理

人耳只能对16至20000赫兹的声音有感觉,20000赫兹以上的声音就无法听到,这种声音称为超声。超声波之所以被广泛用于医疗领域,是因为它有许多奇妙的特点。由于超声波频率高、波长短,可以像光那样沿直线传播,使得我们有可能向某个已确定的方向发射超声波。超声波是可以顺利地在人体组织里传播的纵波,遇到不同的介质交接面时,会产生反射波,这些特点构成了今天超声仪器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的基础。

B超成像的基本原理[1]是:向人体发射一组超声波,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扫描,根据监测其回声的延迟时间、强弱判断脏器的距离及性质。

B超的关键部件是超声探头(probe),其内部有一组超声换能器,由具有压电效应的特。殊晶体制成。这种晶体具有特殊的性质:在晶体特定方向上加上电压,晶体会发生形变;反过来当晶体发生形变时,对应方向上就会产生电压,实现了电信号与超声波的转换。下面是B超的一般原理图:

超声波成像的工作方式非常类似于声纳,用高频声波作为其成像声源。扫查的超声探头是一种电声换能器,它将仪器中发射的高频电信号通过探头器晶体的振动转变为超声波,进入人体组织然后反射回来。超声波在超声探头的晶体上转变为高频电信号,并由荧光屏上显示出来[2] 。

因此,B超图像的形成方式是将回声信号以光点的形式显示出二维图像,回声的大小以光点的明暗度来表示,根据光点的灰阶不同,组成层次分明的二维结构图像。

2B超图像的特性及其优缺点

利用B超图像诊断疾病,通常是根据图像所显示某一器官或病变的大小、形态及内部结构等变化,这些变化在B超仪屏幕上是以点状回声、带状回声、团状回声等组成,以灰度图像的形式显示。但由于人体生理结构复杂,所以B超图像较复杂。信息量大;各目标景物的轮廓界限不清楚,且有相互重叠现象;前景和背景物体的灰度差较小,处理起来较困难。同时,由于超声图像是以示波器栅极的灰度调制进行显示,因此还受Speckle噪声、斑点噪声和随机白噪声的影响。在超声成像系统中,当人体组织结构的尺寸与入射超声波波长相近或小于波长时超声发生散射,相位不同的散射回波相互干涉产生斑点噪声,它降低了超声图像质量,使对比度低的肝脏图像的变化更不易分别。

B超检查的优越性:

第一、超声的扫查可以连贯地、动态地观察脏器的运动和功能;可以追踪病变、显示立体变化,而不受其成像分层的限制。

第二、B超对实质性器官(肝、胰、脾、肾等)以外的脏器,还能结合多普勒技术监测血液流量、方向,从而辨别脏器的受损性质与程度。例如医生通过心脏彩超,可直观地看到心脏内的各种结构及是否有异常。

第三、超声设备易于移动,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可在床边进行诊断。

第四、价格低廉。超声检查的费用一般是CT检查的1/10,核磁共振的1/30。这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来说,是比较能够承受的。

第五、超声对人体没有辐射,对于特殊患者可以优先采用。由于成像原理不同,几种仪器对各种脏器的检查也各有突出特点!

B超检查的一些劣势:

1)B超在清晰度、分辨率等方面,明显弱于CT和核磁共振。

2)B超对肠道等空腔器官病变易漏诊。

3)B超穿透力弱,对骨骼、空气等很难达到深部,所以对含气性器官,如肺,胃肠等难以探测。

4)B超检查需要改变屏气等,对于骨折和不能配合病人不适用。检查结果也易受医师临床技能水平的影响。

3B超在肝脏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脂肪肝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肝内脂肪积蓄过多的病理状态,是一种常见的肝脏异常。正常肝脏脂肪含量约占肝湿重的5%,当肝细胞内脂质含量超过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见1/3以上肝细胞脂变时,则发生脂肪变性,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脂肪肝[3]。

B超可检出肝脂肪含量达30%以上的脂肪肝;肝脂肪含量达50%以上的脂肪肝,超声诊断敏感性可达90%;在非纤维化的肝脏中,超声诊断脂肪肝的敏感性达100%。同时,B超检查费用低廉。与CT、MRI等昂贵的检查相比,后者诊断更准确些,但B超费用少,操作方便,且无放射性。所以B超现已作为脂肪肝的首选诊断方法,并广泛应用于人群脂肪肝发病率的流行病学普查及健康普查当中,对于体检、诊断、预防及治疗有重要意义[4]。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肝脏弥漫性损害,早期肝硬化易漏诊或误诊。现阶段对肝硬化诊断准确可开的方法是活组织检查及腹腔镜,但由于这2种检查有创伤性和并发症,故不宜重复和普遍进行。而B型超声简单易行,可重复采用,在肝硬化的诊断方面可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观察B超下肝脏形态学的改变和门静脉的宽度的变化可了解患者是否存在门脉高压,其中门脉高压是肝硬化诊断中必备条件之一。

4B超在肾脏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B超是泌尿系统的常用检查方法之一,可用其对肾积水进行形态学损害的检测。然而B超反映的是组织器官以及病灶的声阻抗的差异,不能提供功能上的评价;且存在假阳性(由于脂肪过多或含气以及骨骼发生反射、非梗阻性肾盂扩张)和假阴性(间歇肾积水),因而积水的多少及是否显影并不完全与病肾损害程度一致;同时它对病灶的病理性质缺乏特异性;因此,在临床上诊断梗阻性肾积水时还必须密切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影像学资料。此外,仪器设备的配置及性能、检查医师的操作及临床经验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诊断结果[5]。

肾穿刺定位即经皮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简称肾活检),是目前临床上获肾脏活组织病理标本的主要手段之一。B超引导下肾活检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了解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修正临床诊断,指导临床治疗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张国芳、霍仙娜[6]等研究了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文中表明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利用超声波实时成像和导向性好,定位准确,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的特点,大大提高了活体组织的取材成功率,对肾实质疾病的确诊有重要意义;对了解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修正临床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判断疾病预后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结论

B超在清晰度、分辨率方面相对于CT和核磁共振要弱,且在某些疾病诊断方面检查结果易受仪器设备的配置及性能、检查医师的操作及临床经验的影响,但B超费用少、操作方便、无放射性,因此广泛应用于流行病学如脂肪肝、肝硬化、肾活检等普查及健康普查当中,对于体检、 诊断、预防及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高上凯.医学成像系统[蜘].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2]汪小毅.基于B超图象分析的脂肪肝辅助诊断方法

研究[D].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4

[3]周永昌土编.超声医学(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

版社,1994

[4]苏红彬.基于B超图像的脂肪肝双定标定量分析方

法[D].太原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5]白人驹.医学影像诊断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5:59-68

[6]张国芳、霍仙娜、李晓展. 宣教在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