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监督与考核管理细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保监督与考核管理细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保监督与考核管理细则

环保监督与考核管理细则范文1

关键词: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模”;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发展和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环保投入不足,污染治理不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导致我国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以至于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以下简称“创模”)制度的推出,为各省市全方位推进环境保护工作搭建了一个强有力的平台,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创模”工作自推出距今已有 17 年(1996~2013 年),政策制度和指标体系日趋完善,文章以“创模”政策制度及考核指标体系的历史演变为重点,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分析,并对未来的“创模”政策制度提出了若干参考建议,以期对从事“创模”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

一、基本情况简介。

“九五”期间,为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九五 ”计划和 2010年远景目标》中提出的城市环境保护“要建成若干个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示范城市”的要求,原国家环保局决定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 1996 年 7 月 3日,在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原国家环保局授予张家港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这标志着“创模”工作正式起步。 截止目前 2012 年 4 月全国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区)已经达到 84 个。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创模” 已经成为各级城市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践行绿色政绩观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环境保护道路。 通过“创模”,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蓝天、碧水、绿地、宁静、洁净”已成为模范城市的重要标志。 据统计,2008 年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水环境功能区(城区)水质达标率比全国城市的平均水平高 4.96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优良率比全国城市平均水平高 30.99 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分别比全国城市的平均水平高出 3.14 和 20.58 个百分点;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比全国城市的平均水平高出 28.92 和 25.77 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比全国城市的平均水平高出 3.58 个百分点; 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高出全国城市平均值 16.83 个百分点,达到 78%。

二、“创模”政策制度的历史演变。

1997 年,原国家环保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的通知》,标志着创模工作开始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其后,“创模”政策制度本着简单、规范、科学、可操作的原则, 及时跟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形势的变化而进行调整,积极向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笔者将“创模”政策制度的发展过程分为了四个阶段,详见表 1。

第一阶段:1997 年, 原国家环保局在全国 47 个重点城市启动了“创模”工作,明确了“创模”办法,主要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是申报:根据自愿的原则,由城市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并附所在省、自治区环保部门的推荐意见,直辖市人民政府可直接申报,申报内容主要包括“创模”的工作总结和技术报告,其中工作总结包括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实施过程和所取得的成果,技术报告是按考核指标体系填写的报表和有关说明。 第二步是考核环节:

由原国家环保局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具备申报条件的,组织专家组进行实地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检查和社会调查等,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专家组应指导申报城市做好改进工作。 第三步是审批命名:原国家环保局根据专家组考核意见进行以及社会各方意见, 审核确实申请城市是否符合条件,符合条件的命名为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并颁发证书及授牌。 第四步是复查:原国家环保局每三年对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进行一次复查,并在此期间进行抽查,复查不合格的,撤销命名,抽查不合格的,限期整改。

在“创模”办法颁布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城市积极申请创建。 1999 年,原国家环保总局考虑到直辖市的发展特点和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开始在直辖市中开展“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的创建活动,考核程序参考各城市。 2001 年,为进一步完善“创模”的程序,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鼓励公众参与和监督,开始对拟命名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实行公示制度,要求通过考核验收的城市在当地省级主要报纸和中国环境报刊公示消息,公示时间为 10 天。“创模”程序也相应增加为五个步骤。

第二阶段:随着“创模”工作的深入推进,其引导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充分显示。为进一步规范“创模”的工作程序,以适应当前环保工作发展的需要,原国家环保总局在2003 年以 《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若干问题的说明 》(以下简称“说明”)的方式对下一阶段的“创模”程序进行了规范,由原来的五步增加为九步,新增了“制定规划”、“现场调研”和“自愿承诺、持续改进”三个步骤,并将“审批命名”调整为“审议命名”和“授牌表彰”两个步骤。“制定规划”是指申请“创模”城市必须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编制纲要》的要求,制定“创模”工作规划,并经城市政府正式批复后,报送省(自治区)环保部门和原国家环保总局,城市要严格依据规划实施“创模”工作;“现场调研”是指申请“创模”的城市在按照规划推进创建工作的过程中,原国家环保总局根据进展情况,适时组织调研,指导城市“创模”工作;“自愿承诺、持续改进”是指已经建成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仍需要继续巩固和提高已经取得的工作绩效,原国家环保总局鼓励已经取得模范城市称号的城市政府采取自愿承诺的方式,每年解决一批本市发展中出现的或市民关心的城市环境重点问题。 《说明》还对各创建步骤的细节进行了明确,包括考核验收的内容、命名的文件形式以及表彰的对象和形式等。

2004 年 4 月, 在原国家环保总局在网站上开设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专栏,包括“创模文件规定、模范城市信息、创模城市进展和创模工作交流”等四部分,以大力宣传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树立正面典型,同时也给各城市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7 月, 原国家环保总局第一次对复查的总体要求、 主要内容、依据文件、复查方式和复查结果处理等进行了具体的说明,其中复查方式主要包括年度总结汇报、自查、抽查、复核的现场检查等四步。至此,各项“创模”工作的具体规定都已明确,政策制度雏形已经形成。

第三阶段:2006 年, 原国家环保总局对前两个阶段制定的“创模”政策制度进行整合完善 ,制定了 “十一五 ”期间的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和管理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创模”以及后续管理的工作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创模”的程序较第二阶段增加了“省级推荐”和“技术评估”两个步骤。“省级推荐”是指“创模”城市所在省(自治区)的环保局(厅)应加强对“创模”城市的工作指导和检查,积极支持和推进“创模”城市的工作,对“创模”城市“创模”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进行指导,对材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审核,经初审达到考核指标要求后,向原国家环保总局推荐;“技术评估”是指在省(自治区)环保局(厅)推荐的基础上,原国家环保总局根据“创模”城市工作进展情况,组成“创模”工作技术评估组对申请“创模”的城市进行技术评估,评估工作由评估组组长负责,采取现场核查、档案核查及明察暗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技术评估报告将作为“创模”验收工作的重要依据。 “省级推荐”环节强化了省级环保部门在指导、审核以及把关方面的责任,“技术评估”这一步骤则引入了第三方对“创模”城市进行技术评估,有效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创建过程更加的科学、公平、合理,这是“创模”政策制度完善工作的又一大进步。 《规定》还对“创模”专家的选定、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第四阶段:2007 年 5 月,“太湖蓝藻事件”的爆发使得国家不得不放慢了“创模”的脚步,反思“创模”考核指标存在哪些缺陷,下一步的工作该如何开展,对于环保模范城市该采取何种政策和管理措施, 才能充分发挥模范城市的示范作用, 这使得 2008-2009 年全国“创模”工作几近停滞。 2010 年 4 月,环保部在宜昌组织召开了“全国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现场会”,重新启动了“创模”工作,并将“创模”工作的重点向解决遗留的老问题以及加强对已命名的环保模范城市的复查上来。 同年 9 月,环保部决定开展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复核和再评估工作, 对 2008年前经原国家环保总局命名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区)和考核验收的创建城市开展复核。第四阶段的政策制度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推出的。 2011 年 1 月,环保部印发《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与管理工作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创模”工作中的创建、复核以及后续监督管理等都做出了极为详尽的说明。 相比第三阶段,第四阶段的政策制度有六个特点:一是简化了创建程序,取消了对地方政府的授牌及表彰活动,同时对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进行详尽的明确,可操作性明显增强。 二是突出创建过程,明确了“创模”规划及其年度实施方案是城市递交创建申请的必要条件,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是考核验收的重要内容,未通过技术评估和考核验收的,需两年后重新递交考核验收申请。 三是规范内部管理,对提出考核验收申请的城市,环保部在 2 个月内组织进行技术评估, 技术评估工作结束后 15 个工作日内向申请城市反馈技术评估意见。 对通过技术评估且经确认完成整改的城市,在 3 个月内组织进行考核验收。四是明确了工作原则,坚持国家指导,分类要求;城市自愿,重在过程;公众参与,信息公开。 同时兼顾了中西部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的特点。 五是设立有效年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有效期为五年,到期前一年需递交复核申请,否则视为自动退出,再次获得称号需重新按创建程序进行。出现未完成总量削减任务、发生重特大环境事件、环境质量明显下降、有弄虚作假行为等情况的,撤销荣誉称号。六是强化信息公开,创模城市政府要向社会公开创模规划、规划年度实施方案、创模指标年度完成情况、环境质量状况、创模工作动态等。《办法》的颁布,标志着“创模”的政策制度已经走向成熟。

三、“创模”指标体系的发展。

在 1996 年原国家环保局授予张家港市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的时候,还没有考核指标体系。 1997 年才首次确定了考核指标。其后,“创模”指标体系紧紧围绕环保中心任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形势及时进行调整,指标体系从单一的环境保护内容发展成为环境保护、 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兼顾的格局,指标体系的动态调整和不断完善,带动了环保模范城市的持续改进。 指标体系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见表 2.

第一、二阶段:1997 年,国家第一次制定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考核指标体系, 并在 1998 年对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该阶段指标体系可分为基础条件和考核指标两大部分,共计 27 项指标,其中考核指标包括社会经济、环境质量、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四个方面。

第三阶段: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 国家对城市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 1997 年的指标体系相对滞后。 为确保环保模范城市的典型和表率作用, 促进已命名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进一步提高水平,确保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原国家环保总局在 2002 年对指标体系进行了调整,印发《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实施细则(调整方案)》。 指标体系充分考虑到西部部分城市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现状、城市特殊的地理气候特征以及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速度相对滞后的实际情况,对西部城市实施分类指导。 调整的指标主要有“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空气污染指数 API”、“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等,同时增加了“中小学校环境教育普及率”指标。

第四阶段:2006 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为了进一步规范“创模”

工作,结合《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十一五” 环保规划要求, 对第三阶段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大幅调整;同年,为了促进考核指标与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的衔接,再次对“创模”指标解释进行了细化或调整,增加了一些补充规定。 调整后的指标体系分为基本条件、 考核指标和参考指标三个部分,共计 32 项指标,其中考核指标与前三个阶段相同,包括社会经济、环境质量、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四个方面。 第四阶段调整的重大变化在林逢春的文献中已有详细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第五阶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全国环保工作水平的逐步提高, 社会各界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寄予更高期望,提出更高要求。 根据当前形势需要,2008 年环保部印发《关于印发<“十一五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 (修订 )>的通知》。 第五阶段的考核指标体系取消了参考指标,并将其考核内容融入到其它考核指标中去,共计 26 个考核指标。第五阶段的考核指标体系淡化了 GDP 的概念,更加注重环境质量,突出污染减排等工作重点,在指标限值、考核要求与考核范围方面有较大调整,对地表水和空气环境质量、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工业企业稳定达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是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管理要求更加严格。除要求为城区供水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主要指标达标外,还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和水质保障工作提出严格要求。

二是对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考核要求更加严格。城市辖区内的地表水环境质量均要达到相应功能水体要求,无功能水体需消除黑臭。 全市域内跨界断面出境水质达到国家或省考核目标。

三是对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标准更加严格。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要达到 85%,主要污染物年日均值还应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大城市还需将臭氧纳入监测与控制范围。

四是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行要求更加严格。 36 个大城市污水处理率要按指标要求达到 95%。 生活垃圾、污水和危废处理设施要安全稳定运行,生活垃圾渗滤液要达标排放,污水处理厂污泥要进行安全无害化处置。渗滤液和污泥处置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工艺难度也比较大,模范城市应该在此方面作出表率。

五是对工业企业稳定达标要求更加严格。考核范围扩展到全市域范围,对重点工业企业达标排放、淘汰落后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考核指标突出强调,重点企业应实施清洁生产,各城市应按国家规定制定清洁生产审核计划,并按年度计划严格实施。

第六阶段:第五阶段指标体系已紧密围绕国家环保的工作重点,仍然能够基本适应“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需要。 但由于已进入“十二五”,不宜再称“十一五”指标体系。 为保持原指标的严肃性和政策连续性, 第六阶段指标体系未对第五阶段 26 项指标作调整,仅对个别指标的实施细则内容进行微调,对考核要求进行了细化。

一是强化时段要求。 明确了“创模”考核时段要求,对需要考核“近三年”的指标和考核上一年度的指标进行了明确,同时要求资料整编按现行指标体系对近三年数据和当年数据进行整编。

二是基本条件更加严格。原第二项“无重大、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调整为“无重大、特大环境事件”,新增了“因意外因素的影响或者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群众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和“近三年未发生由环境污染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三是经济社会指标要求有所变化。 “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 GDP 用水量”均调整为近三年逐年降低,或小于全国平均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调整为近三年逐年下降。 上述三项指标不再要求“小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要求落实节水政策、结构调整、工程项目等措施。

四是强化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及污泥处置。 36 个大城市实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0%、城市污水处理率≥95%”

的双控制;城市污水处理总量执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城市(县城)和村镇建设统计报表制度》,对镇级污水处理提出了要求。 新增并强化了污泥处置要求,对非处理处置的污泥规定了脱水至含水率 50%以下。

五是对工业企业达标排放要求更加严格。 对市域内工业企业、重点工业企业、重金属污染排放企业分类提出要求。 新增了“对五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行业、七个产能过剩行业、双超双有(超标和超总量排放、有毒有害)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并报环保部公告”、“重金属污染排放企业建立特征污染物日监测制度并向环保部门报告监测结果,环保部门对重金属排放企业车间开展监督性监测”、“建立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重点企业实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要求。

六是强化了生活垃圾处理要求。 除继续要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外,还要求重点流域城市现有全部生活垃圾填埋场自行处理生活垃圾渗滤液并执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七是公众对城市环保的满意率由≥85%调整为≥80%。

八是强化了新建项目环境管理。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仍要求达 100%,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由 90%调整为 100%,规划环评执行率由 80%调整为 100%。 同时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由“当年”改为“三年内”。

四、建议。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创模”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效,相关政策制度和指标体系也趋于完善,但要继续保持“创模”工作的先进性,持续发挥其在推动环保工作方面的积极作用,政策制度和指标体系的调整完善工作就不能停滞不前,不断完善、持续改进、强力推进才是确保“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这块金字招牌含金量的必要手段。 笔者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对未来“创模”政策制度和考核指标体系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创模”工作要扣住环保工作的脉搏,紧跟发展的步伐,充分发挥“创模”指标体系的导向作用,以最大限度发挥“创模”这个“超级”平台的作用。如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和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下阶段的政策制度和考核指标体系应丰富这方面的内容,并有一定的倾斜性,将其作为“创模”、复核以及日常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是建立完善的“能上能下”机制。目前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数量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甚至出现了珠三角、长三角和山东半岛等模范城市群。大量环保模范城市的涌现使得各城市又站到了同一起跑线,在一定的程度上削弱了环保模范城市的表率和示范作用,只有严控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数量,建立并落实“能上能下”的机制,才能使环保模范城市这块招牌永葆活力。

三是推动环保模范城市建立长效机制。“创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运动战,必需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全方位构架大环保格局,才能有效发挥“创模”工作平台的积极作用,而在现行的政策制度中,并没有就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建立怎样的长效机制做出严格和规定和详细的说明,从而使得部分城市在“创模”完成或者复核通过之后,环保工作重回孤军奋战、徘徊止步的状态。

四是继续加大分类指导的力度。对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型城市以及目前还没有环保模范城市的省份开展“创模”工作要给予大力支持,进而带动区域“创模”的热情,促进区域环保工作的发展;对于复核的城市也要进行分类指导,突出考核重点,精简“创模”或复核的内容,这样才能集中火力解决城市突出的环境问题,实现环保模范城市促进环保工作的初衷。

五是取消考核的空白期。现行的管理制度要求环保模范城市五年一复核,而考核指标的考核时限最长为三年,部分指标考核上一年数据,资料准备过程中也仅需准备三年数据,这样造成了创建成功或者复核通过后两年的空白期,会对环保模范城市的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关于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的通知[EB/OL]。http: //mep.gov.cn /gkml /zj /bgt/200910/t20091022_173745.htm,1997-01-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名单。wfs. mep.gov.cn/mfcs/mfcsmd/201106/P020120428338468713596.pdf,2012-04-20.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积极开拓创新巩固提高工作水平努力开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新局面-在全国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mep.gov.cn/gkml/hbb/qt/201004/t20100427_188761.htm,2010-04-08.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关于开展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区活 动 的 通 知 [EB /OL]。mep.gov.cn/gkml/zj/jh/200910/t20091022_173142.htm,1999-01-04.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关于对拟命名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实行公示制度的通知 [EB /OL]。mep.gov.cn/gkml/zj/wj/200910/t20091022_172005,htm.2001-01-04.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的若干问题的说明》 的通知[EB/OL]。mep.

gov.cn/gkml/zj/bgt/200910/t20091022_173833.htm,2003-05-13.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关于报送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网站材料的通知 [EB /OL]。mep.gov.cn/gkml/zj/-bgth/200910/t20091022_174120.htm,2004-06-03.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明确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查要求的通知[EB/OL]。mep.gov.cn/gkml/zj/bgt/200910/t20091022_173885.htm,2004-07-06.

[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与管理工作规定》 的通知 [EB /OL]。mep.gov.cn/gkml/zj/bgt/200910/t20091022_173952.htm,2006-03-27.

[10]任静,于鲁冀。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现状及展望[J].四川环境,2011,30,(6):149-153.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关于召开全国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现场会的通知[EB/OL]。mep.gov.cn/gkml/hbb/bgt/201003/t20100323187209.htm,2010-03-12.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核和再评估工作的通知[EB/OL]。mep.

gov.cn/gkml/hbb/bgt/201009/t20100928_195121.htm,2010-09-21.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与管理工作办法》 的通知[EB/OL]。mep.gov.cn/gkml/hbb/bgt/201102/t20110212_200595.htm,2011-01-27.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关于调整《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 及实施细则的通知[EB/OL]。mep.gov.cn/gkml/zj/bgt/200910/t20091022_173806.htm,2002 -11 -19.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与管理工作规定》 的通知[EB/OL]。mep.gov.cn/gkml/zj/bgt/200910/t20091022_173952.htm,2006-03-27.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十一五”“城考”和“创模” 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补充说明的函 [EB/OL]。mep.gov.cn/gkml/zj/bgth / 200910/t20091022_174292.htm,2006-11-26.

[17]林逢春,燕华。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时空演化及相关制度回顾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3(31):88-92.

环保监督与考核管理细则范文2

2014年全国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2078.0万t,其中机动车排放氮氧化物627.8万t,占30.2%[1]。2013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32亿辆,未来五年我国新增机动车1亿辆至1.5亿辆,机动车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尾气排放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由于机动车大多行驶在人口密集区域,尾气排放直接威胁到群众健康。为检测评价机动车对环境的污染状况,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我国已建立了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环保检验合格标志核发、“黄标车”加速淘汰等环保管理制度。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开展了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工作。开展此项工作的大部分为社会化第三方机构。但社会化第三方机构能力差别较大,质量管理水平不一、人员流动大、部分地区监管能力薄弱,个别机构为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甚至对机动车检验弄虚作假,高污染车也可以车检包过[3],引起了较恶劣的社会反映,不少网友纷纷建议取消机动车的定期检验。因此查找机动车环保检验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升机动车尾气检验工作的质量保证与控制水平,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给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为政府对机动车污染控制的决策提供真实、客观的检测数据,成为当前机动车环保检验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2机动车环保检验的特点与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机动车环保检验包括车辆外观检验,登记机动车环保管理信息、检测尾气排放、颁发检验合格标志等过程。目前,以河北省为例,机动车环保检验自动化水平较高。登记信息、检测尾气和打印合格标志均与计算机连接,有固化的软件控制。环检机构与当地环保部门联网,实施上传环保检验数据,按照国家及地方在用机动车排放标准出具检验报告,打印颁发环保标识。目前,从事机动车环保检验的机构,均为社会化第三方机构,通过了国家或者省级质监部门组织的计量认证,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配备了必要的人员、设备,具备开展机动车环保检验的能力。但从日常体系运行检查情况来看,大部分机构质量管理工作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检测标准缺少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条款

目前我国在用机动车环保检验标准,柴油车执行《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3847-2005)中的自由加速法(部分省市颁布地方标准实施加载减速法)。汽油车执行《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18385-2005)中的双怠速法(部分省市颁布地方标准执行简易工况法或稳态工况法)。这些检测标准中针对建站条件、检测过程、检测设备有一定的描述,但是缺少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专门条款。国家为了规范在用机动车环保检验工作,陆续又出台了《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机构技术规范》(环发【2005】15号)《机动车环保检验管理规定》(环发【2013】38号)、《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定中虽包含了一些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规定,但缺少质量控制效果判定的依据,例如技术规范中规定了要求机构定期开展机构间、人员间、设备间的比对,使用标准物质内部检查,但没有规定比对和标准物质检查的允许误差范围。

2.2环保部门监管能力薄弱

截止2013年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开展了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工作。只有13个省环境保护部门成立了专门的机动车环保监管机构,148个城市组建了相应的市级机动车环保监管机构。监管能力虽然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远不能满足机动车污染监控管理的需求。国家颁布的《机动车环保检验管理规定》明确县级以上环保部门负责开展环保监督抽测(主要包括机动车停放地抽测和道路抽测),省级环保部门负责环检机构的监督抽查,每年抽查比例不少于50%。城市环保部门负责本辖区环检机构的日常监督检查,每季度至少组织开展一次环检机构间的比对实验。截止目前,河北省约有180多个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省级监管人员只有4名,除石家庄市、秦皇岛市以外其他市均未设置机动车监管中心,更没有配备专职的管理、技术人员和监管比对设备。省站每年监督抽查至少90家机构的任务非常繁重。

2.3质量管理体系与实际工作脱节

虽然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通过了计量认证并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但因机构规模小且多为家族企业,若机构负责人法律意识、质量管理意识淡薄,缺少能够较好的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质量负责人,机动车检验机构工作(例如设备的采购验收、维护运行)老板一个人说了算,不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执行,不少机构人员岗位职责、工作程序设置与实际工作不相符,内部质量管理混乱。体系运行内部审核发现不了问题,管理评审输入项不全,与实际工作不相关甚至请外部人员编补资料应付监督检查,质量监督无记录或记录流于形式,没能起到保证机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转、持续改进的作用。

2.4人员流动大、素质偏低

一个普通规模的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从业人员有10~20人。因机构检测人员工资待遇普遍较低,工作环境不好,留不住人,导致机构检测能力无法长期稳定保持。另外,多数机动车环保检验从业人员只有高中以下文化水平、质量意识淡薄。虽机构都建有人员培训计划与考核程序,但机构内部缺乏实实在在的培训考核,部分人员开展检测工作不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标准进行。此外,不少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缺乏专职的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部分机构人员没法满足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工程师以上的职称要求,经常出现聘用机构外部人员充数而不履行职责的情况)此两项重要岗位人员的岗位履职情况欠佳,导致各岗位之间衔接不顺,全过程质量控制工作缺失。

2.5仪器设备运行维护不到位

大部分机构的主要检测设备均在检定/校准有效期内,建立了设备管理程序,检测设备满足自动化管理的要求,并均与环保部门联网。但因部分机构的设备得不到定期的维护校准,存在采样探头损坏漏气,废气分析仪长期不更换滤芯、设备进水损坏,氧传感器、氮氧化物传感器过期不及时更换,不透光烟度计的气室不及时擦拭清洗等问题,有机构不按规定定期校准设备,设备漂移严重,导致设备状态不符合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要求。有的机构甚至故意校低设备,提高机动车环保检验的通过率,无法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2.6标准物质和关键耗材质量无保证

各机构都按要求建立了标准物质管理程序、服务和供应品的管理程序,但在工作中存在为了减少成本,部分标准物质过期了仍在使用的现象。因缺少对标准物质、关键耗材的验收,对供应商的评价,部分机构使用的标准物质、耗材(滤芯、采样管等)质量低劣,不满足标准和仪器设备的要求,存在个别标准物质供应商缺少生产许可资质,滤芯质量不合格导致采样系统漏气,购买的标准气体生产商没有生产尾气混合气的资质情况,校准质量无法保证。

2.7不按规范程序检测

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有软件供应商和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相互勾结,存在软件供应商帮助机构修改软件中的国家或地方标准,或者把软件系统中不该提供给机构的权限提供给机构,机构私自随意修改污染物排放判定标准及采样时间、步骤等检测程序的关键环节,个别环检机构车辆外观检验不认真,检验信息不全,登陆员登陆车辆信息错误。导致检测程序混乱不规范,更有甚者,检测时探头插入深度不够,或者干脆不插,采样时间与污染物排放时间有延迟,造成数据偏低,存在数据造假的可能。

2.8记录与报告管理混乱

所有机构都建立有记录和报告的管理程序。但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记录不规范,检测报告未审核。个别机构记录为了应付监督检查,事后补编记录。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缺少客观、真实的记录证据。

3对机动车环保检验质量管理工作的建议与探索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建议应从管理的层面完善规范制度、标准,做到有法可依,监管能力上探索利用大数据分析,进一步完善监管平台,充分利用遥感检测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机动车环保检验过程进行全过程的技术监控。

3.1制定在用机动车环保检验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实施细则

建议国家或地方出台机动车环保检验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实施细则,完善质量控制的判定标准。例如增加标准物质检查的时间、频次,比对的允许误差范围。为机动车环保检验质量控制工作提供标准依据。

3.2提升对机动车环保检验的外部监管能力

(1)在业务上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受质监部门和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为了提高监管效率,共享信息,建议环保部门和质监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系统对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检测能力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其加强内部质量管理工作。

(2)在省级和各市级机动车环保检验监管部门增加专职的管理和技术人员,配备标准物质、比对设备,以便满足开展监督比对工作。遥感检测因其自动化水平高、方法便捷等优势已成为执法比对的发展趋势。(探索利用遥感监测自动化水平高、方法便捷等优势)尽快出台遥测法国家标准,购置遥感车筛查高污染车辆。开展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比对,提高管理的效率。

3.3不断优化机动车环保检验的监管平台,为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为规范管理,要求环保检验机构安装统一的登陆打标软件,上传检验数据,由省级机动车环保检验监管平台对各联网机构进行实时监督。根据日常现场监管发现的机构资质过期仍在检测、故意修改车辆信息导致λ不判定,不判定λ还能出绿标,人员无证上岗操作,设备检定/校准过期仍在使用,采样系统漏气,传感器失效等情况,在监管平台中增加机构资质日期信息,将车辆信息与判定限值关联,在软件中增加设备和人员的唯一标识,设备检定情况、人员持证情况等信息,在软件中增加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功能,自动审核检测数据。及时通过数据审核实现对违规机构锁线停止车检、防止标准限值调用错误、自动识别错误数据等功能。通过不断完善监管平台,对环检机构进行自动全过程监督,可以大大提高执法监管效率,促使机动车环保检验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力的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3.4加强人员培训与考核

开展机动车环保检验人员的上岗证培训考核工作,重点讲解考核检测基本理论、质量管理知识、着力提升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质量管理意识。多开展技术交流和参观学习,总结实际工作经验,适时开展大比武工作,激发检测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检测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3.5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车主的环保意识。

环保监督与考核管理细则范文3

管理标准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技部的管理职能、管理权限、管理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

本标准适用于生技部的管理工作。[文秘站网-]

二、管理职能

1、负责牵头制定公司年度月度生产计划、有关目标责任的制定与考核。

2、负责本厂生产技术、环保、节能、科技进步、计量、更新改造工作等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3、负责生产统计管理。

4、负责仓库日常管理。

5、负责物资采购工作的日常管理。

6、负责机组对外检修维护、大修、小修、临修、事故抢修等外包工作的日常管理、协调、验收。

7、负责备品备件的申报工作。

三、管理权限

1、有权对公司各部室、单位的相关工作检查、指导、协调、和监督。

2、有权对分管范围内的工作提出考核及奖励意见。

3、有权对所管理的大修、更改、基建、及科技专项资金进行协调、控制、监督、指导。

4、有权对违反上级法规、条例、文件的行为提出考核意见。

5、有权对违反标准化规定的行为,提出处理意见或向上级报告。对不符合有关标准化法规要求的技术文件、有权不予签字。

6、有权要求各有关部门、单位提供统计数据及资料。

7、有权对本部门工作范围所涉及的专业人员的进修、培训提出建议。

8、有权对本部门编制的各类文件进行解释。

9、有权对生产管理体制提出改进、完善的建议。

10、有权代表本厂审查、鉴定承揽工程项目单位的资质并择优作出选择。

11、有权对公司工程技术、生产管理人员晋级(职)、调动、职称评定提出建议。

四、管理内容和要求

1、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以经济效益为龙头,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政策和上级颁发的有关技术规程、规范和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并结合本厂的具体情况编制有关生产技术管理细则并监督执行。

2、从技术上对安全管理负责,参与调查、分析安全管理工作中发生的异常问题,从技术上提出防范措施,并组织监督实施。

3、负责职责范围内各专业例会的筹备和组织,并对会议效果进行监督。

4、负责建立健全技术责任制。

5、技术监督管理

(1)负责金属监督、化学监督、环保监督、高电压监督、热工仪表监督、电气仪表监督、锅炉及压力容器监督等项技术监督管理工作以及大小修及日常的金属监督测试工作。

(2)负责各类技术标准措施并监督实施。

(3)负责向档案管理部门提出技术标准购置、发放意见。

(4)负责技术标准的宣传工作,并监督执行。

6、设备管理

(1)负责组织落实设备全过程管理工作。

(2)负责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均达到国内同类设备的先进水平。

(3)负责分析设备的物质寿命、经济寿命、技术寿命,并及时提出设备更改、完善的意见,保证在用及备用设备状况完好。

(4)负责设备、材料、备件购置的技术管理。

(5)负责设备维修维护、消缺管理。

(6)负责设备报废、退役、调拨的鉴定及审核。

(7)负责地下管网及隐蔽工程的技术管理。

(8)负责设备异动、设备分工及设备评级管理。

7、检修管理

(1)负责编制设备检修月度、季度及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2)负责大修资金的管理。

(3)负责大、小修计划的编制、审核、并组织实施。

(4)负责检修质量验收,质量检查监督的管理。

(5)负责综合平衡各单位检修工作进度,协调、指导解决检修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6)负责检修文件的管理,并配合档案部门做好资料归档工作。

(7)负责与承修单位签订设备检修承包技术协议,接受厂长委托签订合同,并核实合同或协议执行情况。

(8)负责检修工程的总结,组织进行冷热态验收。

8、设备更新改造管理

(1)负责编制更新改造可行性报告及计划,并组织实施。

(2)负责更新改造资金的管理,定期对更改费用情况及预测资金进行平衡。

(3)负责对更新改造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控制监督、组织验收、施工中严把质量及进度控制,协调指导解决工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4)负责更改工程的文件管理,并配合档案管理部门做好资料归档工作。

(5)负责与承揽单位签订工程合同或协议。

(6)负责编制及修订技术改造规划,并组织进行可行性调查研究。

9、节能管理

(1)负责编制节能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2)定期对节能工作进行总结,将总结情况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3)负责节能全过程管理工作的综合协调、组织、指导和监督。

(4)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并根据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提出奖罚意见。

(5)负责节能技术、成果的推广、研究和应用。

(6)负责编制节能措施,建立健全各类奖罚制度,并监督实施。

10、科技进步管理

(1)负责编制科技进步计划、规划并组织实施。

(2)负责科技专项费用的管理。

(3)负责科技成果的研究、推广、申报、评审、鉴定和奖励工作。

(4)负责科技情报、资料的收集、整理、利用以及技术交流活动的组织。

(5)负责专利事务管理工作。

(6)负责组织开展计协活动。

(7)负责合理化建议的审理及实施工作。

11、环境保护管理

(1)负责尘、毒、废水、废渣、噪声、工作场所的温、湿度及生产、生活水源的保护管理工作。

(2)负责污染问题的调查、分析以及污染治理方案的研究与实施。

(3)负责落实完成厂长的“环保责任书”。

(4)负责指导厂环监站技术业务工作。

(5)负责编制环境保护计划、规划、并组织实施。

(6)定期向上级环保部门汇报环保各类指标。

12、计量管理

(1)负责监督、指导各计量室的技术业务工作。

(2)负责编制审核计量器具的鉴定计划。

13、设备可靠性管理

(1)负责设备可靠性定理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及指标的测算。

(2)负责控制各类影响等效可用系数的因素,保证完成省局核定的指标,力争使等效可用系数达到国家一级企业的水平。

14、计划、统计管理

(1)负责公司年度生产计划、基建计划及月度计划等,并监督执行。

(2)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电力工业统计指标解释》等有关统计法。

(3)负责各项生产经营计划指标完成情况的统计工作,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及有关领导汇报。

(4)负责建立各类统计台账。

15、备品配件的管理

(1)负责事故备品定额的修编,并了解事故备品专项流动资金使用情况。

(2)负责备品配件综合技术管理,组织处理备品配件购置、加工、配制保存、调拨及报废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3)负责健全备品配件图纸等技术资料。

(4)负责完善备品配件全过程管理程序,并监督执行。

(5)参加事故备品及其他重要备品配件的验收、鉴定及定期试验。

(6)审核购置、加工、配制事故备品的图纸等技术文件或技术要求,核定调拨及报废的备品配件。

五、检查与考核

1、本标准执行情况接受公司监督部门的检查与考核。

2、本标准执行情况,由公司分管领导每月进行检查与考核。

环保监督与考核管理细则范文4

1、设置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

2、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工作的实施细则;

3、编制并实施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的规划、计划;

4、实施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下达的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任务;

5、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和环境保护设备运行管理制度,确保环境保护设施安全、稳定、连续运转,并对污染排放及环保设施按有关规定进行监督;

6、负责污染源监测和环境保护统计;

7、处理环境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情况;

8、建立环境保护技术监督检查和考核制度,并与经济利益挂钩;

环保监督与考核管理细则范文5

20__年,我区政府采购完成采购预算金额__0702.37万元,实际采购金额__2085.67万元,节约资金8616.70万元,资金节约率为 6.12%,采购次数为6__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是以民生为重点,将区重点项目工作纳入中心公共服务白皮书工作任务。我中心依法依规依程序进行各项采购工作,完成我区清扫保洁服务采购、垃圾减量示范分类和区餐厨垃圾综合处理厂建设及运营主体采购、__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康复设备系列采购等区重点项目采购工作。二是以采购任务为中心,在采购工作中主动服务。积极配合各采购单位开展各项前期工作,指定专人负责,在工作研讨会中充分提出意见,做好采购前期沟通服务工作,采购资源使用充分弹性化,积极完成各项采购工作。三是以创新采购方式为抓手,确保政府采购质量。针对采购项目特点和采购单位需求,首次以预选供应商的方式招标完成我区市政道路、绿地和城中村清扫保洁服务采购工作,首次采用bot模式完成区餐厨垃圾综合处理厂建设及运营主体采购工作等,以创新采购方式不断提高政府采购效益。

一是政府采购与低碳理念相结合,完成“环保入户行动”工作任务。按照区委区政府“环保入户”行动工作要求,任务分解到部门,按季度、月份及时反馈任务进度,通过向采购单位及供应商发送政府采购政策法规及低碳知识宣传短信息,根据区统一部署总结提高协同网办公效率,完善电子评标系统及市区统一网上采购平台。二是推动绿色采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的文件要求,将强制采购的9大类节能产品纳入招标文件;关于符合相关规定优先采购的节能环保、再生利用产品,对符合节能环保产品要求的设计方案、工艺、材料和技术设备等,在评分标准的权重上和评分细则的分值上给予侧重,使政府采购项目尽可能地使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产品。

20__年,按照《__区20__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制分工明细表》的分工要求,设定中心责任分工项目共7项,对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和落实措施、完成时间、责任部门等作出明确规定,细化到部门,量化到个人,严格要求各部门按时完成各项任务。一是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要求党员干部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带头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带头自觉接受监督,把自己置身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二是加强监督检查。研究制定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工作意见,组织中心全体人员定期学习《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对于中心各部门的学习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严格监督检查;三是结合政府采购工作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各项要求,围绕提高执行力这个目标,进一步建立“依法采购,高效服务”的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完善中心工作流程图、核心工作流程图,严格贯彻落实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重点工作项目专责制、重大项目与重要工作“限时办结制”和严格的责任倒逼机制等,根据《廉政准则》的要求修改完善政府采购业务的工作程序,严格依法依规依程序做好每一个项目的采购工作。

今年,我中心问责人数为0,被查处违纪人数为0,公开曝光突出问题或典型案件0宗。收到对区政府采购中心的有效投诉为零,中心从领导到每位工作人员都没发生违纪违法、腐败不廉洁的行为和不正之风现象。

根据《采购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经区政府同意及主管部门授权委托,逐步探索开展合同管理全过程监督管理工作,在__市、区统一网上采购平台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探索政府采购合同管理的新模式。

具体工作模式为:通过建设__区政府采购合同监督管理平台,面向__区所有政府采购项目,对采购人及供应商从中标后签定合同、进度款支付、项目验收以及售后服务情况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管理,以达到对每个项目的执行情况做到及时的了解,提高政府采购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对货物类、工程类、服务类供应商按照一定规则进行考核监督,对供应商在履约过程中的行为进行考核,从而达到降低政府采购风险,提高采购质量的目的。

(1)依法采购,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根据《采购条例》和《实施细则》,在20__年,我中心将进一步强化业务工作精细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以此促进政府采购工作的严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下一步采取的主要措施为:一是引进人才,加强队伍建设。在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争取引入法律专业人才,并通过社会力量采用购买服务方式在20__年新增3-4名法律专业人才,参与到采购工作环节中,进一步强化依法依规完成各项采购工作任务;二是完善采购文件模板,提高采购文件标准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进一步修订采购文件审核办法,对采购文件进行分类,实行ab角工作人员互审,多层级联审,重大项目特审,法律顾问加审等审核办法,以此提高采购文件审核质量,确保采购文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并起到双岗监督制或多岗监督制的内部监督效果。

(2)引入外部监督新模式,进一步拓宽外部监督手段

环保监督与考核管理细则范文6

供电大队__供电队现有职工23名,其中干部3名,党员2名,团员16人,平均年龄28岁,基层下设2个外线班组。我们__供电队是大队的边关,主要承担着____x,9条6kv、11条10kv、1条35kv供电线路(共计190多公里)的检修维护工作,同时负责检修维护314台变压器和管理矿区生活用电工作,以及承担辖区内电量控制和线路施工任务。

今年以来,我们在采油厂和供电大队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四杜绝、三不超、一稳定”的全年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切实加强和完善安全管理措施;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领导,认真负责的抓好安全环保管理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安全基础管理、检查监控、培训教育和安康文化建设工作,实现了安全工作零事故的目标;按照管理局和采油厂[20__]43号文件《关于开展安全环保工作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__供电队于01月29日组织队干部、外线班长、职工代表对20__年以来我队的安全环保工作进行了调研座谈,现将调研情况汇总如下:

(一)安全环保综合管理方面

1、 在新形势下,为保证油田持续稳定发展,在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管理方面有哪些好的举措?

建议充分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工作实行安全承包负责制,加强重要部位的安全环保监督力度,加大对职工的安全培训力度,推行hse管理体系,将安全环保制度落实到位,突出学习《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法》、《新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2、 今年开展的第80次岗位责任制大检查的成果是否得到巩固?对今后做好此项工作有什么好的建议?

大家一致认为80次岗检的成果比较巩固,局检查团虽然未到我大队检查,我大队对照岗检查出的问题,从各个方面对我大队工作进行了自查自改,确保了80次岗检的成果巩固。调研一致认为以后开展此项工作有利于“落实安全责任,提高操作技能”,希望继续开展此类活动。

3、 今年安康文化建设活动的效果如何?针对明年安全环保工作的特点,油田开展一个什么样的活动,作为全年安全生产工作的主线?

今年采油厂组织开展了“十个一活动”,通过开展安康文化建设活动,切实强化了“三基”,提升了“三力”,夯实了基础,推动了基层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开展。针对明年安全环保工作的特点,大家各抒己见,归纳起来可以用“提高安全标准化水平,争做知识性岗位职工”内容来代替,从根本上提高职工的标准化水平,争做知识性新型岗位职工,提高职工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提升各项工作上水平。

4、 《安全生产事故问责制》的出台对油田安全管理有什么影响?事故处理情况如何?对“四不放过”条款内容的具体落实有什么好的建议?

安全生产责任制出台后,厂、大队的责任制也相继出台,大队组织职工认真学习,明确责任,明确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促进了本单位安全生产的主要责任者,抓好本单位、本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同时使责任人不报有侥幸思想。对事故的处理情况从今年发生的事故处理来看,事故责任者从严,从重处理,决不姑息,从而促进了全盘安全管理工作。对“四不放过”条款内容的具体落实建议归纳起来大致有:1、加强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安全标准的学习。2、多进行一些事故案例教育,组织职工到事故现场观摩教育,总结和吸取事故教训,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加到隐患分析和评估纠错活动中去。3、组织职工进行事故大讨论。

5、 对推行hse管理体系,如何将hse管理与传统管理有机融合,有哪些建议?油田拟组织制定基层队hse检查表,规范hse检查行为,并实施hse监督审核(审核、评价),促进hse业绩的持续改进,对此有何建议?

大家对目前推行的hse管理体系,已逐步纳入正常轨道,真正的深入了人心,以后应按照hse管理程序逐步实施,建议应根据行业标准和技术标准来制定,从而促进hse业绩的持续改进。

6、 对安全、环保必备的基础资料建立和综合统计、考核方面,有哪些建议和意见?

大家一直认为采油厂综合资料比较完善,比较齐全,比较规范。部分同志认为资料应该精简。

7、 对安全环保信息反馈方面有哪些建议,对现有的网络办公系统有哪些建议?

大家一致认为安全科最近更新了网页,更换了办公系统,安全工作有了新的亮点,工作动向能迅速的传达到基层单位,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信息的上传下达。

8、 对领导干部安全承包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制度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措施?

大家讨论认为目前推行的安全承包关键要害部位制度切合实际,却是能对要害关键部位的安全管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9、 对明年准备印刷的基层队、班组健康、安全和环境(hse)活动记录本有何改进意见?

大家讨论基层队的活动记录本内的文件登记页数少,不够,应急演练重复(有hse演练评价记录)。

10、对油田安全环保部门的工作方式、方法有何建议?

大家讨论应加强对现场作业环节的检查监督。制定纲领性文件,实用性安全文化。

(二)安全技术方面

1、 安全评价工作开展情况如何?应怎样抓好这项工作?

业已开展,应当根据行业标准,安全技术标准使内容应更加具体,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应分析落实责任人,定期检查监督,部门坚持考核制度。

2、 今年各单位安全技措计划执行情况如何?对《安全技措管理规定》的执行有什么建议?

20__年以来我单位在采油厂和供电大队的支持下,严格按照《新电业安全操作规程》,做好各项工作,在今年的电网检修中,我们严格落实“两票三制”,做好停电送电,登高作业等各个环节的安技措施。开展了《停电送电令》,线路的停、送电需11道程序确认。

3、 各单位新、改、扩建项目是否按“三同时”要求进行了安全预评价、安全评价和专项验收评价?

在今年的电网检修施工中,我们首先对电网检修进行了安全评价,制定了《风险评价报告》,和《线路检修应急预案》,制定了《线路检修安全质量验收标准》,并有专门的质量验收人员进行验收。

4、 对有害作业从业人员健康查体情况如何?

今年采油厂组织人员统一查体。

5、 对执行油田劳保护品行业标准方面有何建议?

应根据行业来采购劳保用品的质料。劳保用品应配备齐全。

(三) 工业安全管理方面

1、 对抓好工业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有什么建议?

首先加强工业安全管理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培训班。其次,加大对工业安全管理的检查监督力度,定期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检查。再者,加强对工业安全生产的质量验收,最后加强工业安全管理的反馈,要追究相关检查、验收责任人责任,查出问题的惩处力度要大。

2、 针对生产特点,组织开展全油田性的安全生产检查活动,从形式和内容上有何建议?

建议应有内容更详细,有主题,有侧重点,检查有统一标准。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定时活不定时检查相结合。

3、 对开展安全科技攻关工作有何建议?

建议应多开展一些项目的安全科技攻关,并多引进新的安全科技信息,并付诸实施,可以大大加强队伍的安全技术科技含量。

4、对如何有效降低作业等生产作业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有何建议?

应该引进先进生产工具、先进生产设备、安全防护用品,保证职工安全工作。要求职工严格执行《新电业操作规程》,做好各项工作,在施工作业中,严格落实“两票三制”“三三二五制”,做好停电送电,登高作业等各个环节的安全技术措施,停电、验电、挂接地线、设遮拦和安全警示牌。有计划,有检查,有落实、有考核。

5、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整改工作有何建议?

今年我们按照计划对油区金北线、正南线进行了线路改造,确保了西部油区电网安全运行,同时对线路拉线加装绝缘子,环氧树脂拉线。但是还有4条线路老化严重,线路危杆50根,需要资金,进行改造和加固。路边拉线、变压器应加装警示牌。

6、直接生产作业环节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有何建议?工业动火、临时用电、进入容器作业等是否按照中石化集团公司相关要求执行,是否根据油田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

对直接作业环节的安全监督应确保监督到位,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到位,落实责任人,明确责任。临时用电严格按照中石化集团公司相关要求执行,我们制定了《临时用电安全管理规定》,严格执行落实。

(四)交通安全管理方面

1、对开展交通安全措施管理“十八法”有何建议?是否能够得到真正的运行?

应加强其实行的检查考核力度,严考核硬兑现,明确责任人。

2、对加强运输车队交通安全管理有何建议?

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按时进行教育、培训、考核。定期做好车辆的检查维修,杜绝车辆带病上路,加强换季教育,落实交通安全措施管理“十八法”和《道路交通法》的实行。

3、对年度驾驶员和车辆的检审工作有何建议?

在驾驶员和车辆的检审前,应对驾驶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和考核。

4、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方面有何建议?

建议应聘请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对驾驶员进行教育,培训,并加强对驾驶员的考核。

5、对危化品运输管理有何建议?

运输前加强对人员的安全教育,使人员明白工作中的危险,以及发生紧急情况的应急措施。做好车辆等设备的检查和安全措施。严禁酒后驾车和疲劳驾驶。

(七)安全标准教育培训方面

1、对油田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有何建议?

加大对安全培训工作的培训力度,加大对安全培训教育的培训频次。

2、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复审工作有何建议?

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复审工作,应该抽出足够的时间对复审人员进行培训教育。

3、对执行安全行业标准和企业安全标准方面有何建议?

建议对于行业标准和企业安全标准加强学习培训,同时加强对行业标准和安全标准的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力度。

4、对制定安全标准有何建议?

建议对于安全标准分行业,分层次细化安全标准。

(八)环境保护方面

1、目前油田环境保护工作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如何搞好油田的环境保护工作?

目前环保存在1、环保意识不到位。2、环境保护不到位。3、环保考核不到位。加强监督考核力度。

2、 搞好环保工作关键是领导重视,重点是要健全机构网络,加大环保治理资金、技术和管理的投入。对上述问题有何建议?

还应加强考核、监督。

3、 20__年,油田印发了《胜利油田环境保护工作管理规定》等三项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没有

4、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地方政府环保部门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油田环保部门和各二级单位应如何面对新的形势,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工作?

切实落实安全环保预评价,和安全环保现状评价。

5、 目前油田污染治理形势十分严峻,达标率偏低,废弃泥浆、岩屑、油泥沙治理资金不落实,导致作业污水普遍超标,生产作业现场污染严重,各单位应重视并提出解决的建议和措施。

6、 从20__年四季度开始,油田实行《内部排污费管理办法》,各二级单位的排污费由油田统一收取并统一上缴地方环保部门,对此有何建议?

7、 实行《内部排污费管理办法》后,地方政府环保部门将加大执法管理

和违法处罚等力度,油田环保部门应如何加大协调力度?

8、 针对油田污染治理和管理上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加大科研力度,搞好技术攻关,加强油田内外部的学习和交流。在这方面有何建议?

应推荐和学习先进经验,并付诸实施。

9、 20__年终安排的隐患治理项目和20__年正在安排的项目进展情况如何?20__年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什么?对隐患治理工作有哪些建议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