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医疗会诊解决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远程医疗会诊解决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远程医疗会诊解决方案

远程医疗会诊解决方案范文1

当前的医疗服务面临几大明显阻碍。从医院层面而言,其担负着为区域内群众提供适宜医疗服务的职责,而近年来医疗需求的不断上升,使得很多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面临人才短缺之惑,且医疗成本也不断上升;对于政府而言,其面临着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之困,50%的大城市集中了80%的优质医疗资源;而患者则为此承受了就医奔波之苦。

“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年轻的华为公司将此作为其发展愿景。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成为了中国民营企业的一面旗帜。而在10年前,华为公司的掌舵者嗅到了医疗领域对于更好、更便捷的信息化服务需求,无心插柳柳成荫,其凭借自身优势,了解医疗机构实际需求。华为企业领导者认为,远程医疗将是在现行体制下解决困境的适宜出路。

在6月7日于河南郑州开幕的2015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cHIMA)上,华为公司了其新研发上线的远程医疗解决方案,方案从业务层、平台层、终端层三个层面完整展现了远程医疗产品,其业务实现了远程管理与(移动)会诊、诊断、监护以及医学教育、医护协作、慢病管理等程序。在大会期间,华为企业统一通信与协作产品线总裁赵勇接受《中国医院院长》记者专访,就远程医疗发展困境与趋势、信息安全、华为在远程医疗的市场定位与战略等话题进行解读。

《中国医院院长》:目前来讲,开展远程医疗面临的困难有哪些?华为在医疗领域的中长期规划是什么?

赵勇:从技术角度而言,首先的困难就是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不同的用户接入了联通、移动、电信三个不同的运营商,因此这三家运营商之间互相接汇就成为了问题。其次是在视讯方面的问题,除了华为之外,还有很多家提供视频设备的厂商。这些视频设备要保留客户的投资,以前原有的设备在以后扩容设备后,也能无缝接入。再者就是业务层面的互联互通,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数据是否能在院内、院与院之间共享。

同时,我们很关心业务的安全性与持续性问题。因为医疗机构无论是通过5G网还是因特网,医疗卫生数据的安全性要首先得到保证。企业的产品不仅要满足国内的标准,还要满足国家化标准。患者的信息都是秘密,安全性必须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医疗活动本身存在风险,因此,如何更好地为医疗活动提供持续不间断的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从社会层面而言,当然还存在患者就诊习惯、医师诊疗习惯难以改变等问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与人机间的磨合,这些问题都能逐渐克服。

华为作为一家一直做信息通信技术(IcT)业务的厂商,我们正是看到了客户实实在在的诉求,才涉足医疗行业。因此,我们不断地将自己所掌握的IcT核心技术应用到医疗业务并助力公司长远发展。华为公司有一个最重要的战略定位就是“被集成”。华为聚焦自身最擅长的IcT解决方案,在业务层有很多合作伙伴,通过开放API接口,与合作伙伴共同完成与医疗系统和业务系统的对接。

“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这是华为的愿号。现在既然已经涉入医疗行业,我们就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让远在乡村的人们都能够享受到大城市的专家资源与高端设备。

《中国医院院长》:华为的远程医疗方案提到“全方位”。您如何理解这一定位以及华为与软件供应商间的关系?

赵勇:全方位的概念就是端到端。其包含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比如在纵向上,远程医疗有三个层面:第一个是基础设施层面,如建设云数据中心、网络服务器存储等;第二是视讯部分,远程医疗系统解决听和看的问题;第三是业务流程层面,患者的数据如何共享,流程如何升级、审核等,然后我们的合作伙伴做业务流程开发,把我们的设备予以集成,形成一个完整的远程医疗解决方案。

换个角度而言,所谓的“全方位”包括存储、传输、视讯等解决方案。每个环节中,华为都有相应的设备。华为的定位还是坚持做“被集成”,我们一直在强调设备的开放性。我对于开放性的理解有两个层面,首先是有更多的开发商和设备商在平台上;再者是各个设备、各个厂家之间的互联互通,给客户带来更多的价值。

事实上,我们这一产品和理念已经实现了很好落地,华为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设的远程医疗平台,目前已经实现了河南省内全部市县的远程互联,这是原卫生部远程会诊试点工程的首个项目,也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标准最高、功能最完善的一套远程医疗系统。

《中国医院院长》:您如何解读当前医疗信息化领域热议的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概念?其在医疗领域应用的前景如何?

赵勇:这些概念到现在已经不再是设想。现今新技术的出现让更多实际的应用逐步落地,一些大的变化正在出现。医疗信息化走向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这是医疗机构的现实需要。一定区域内的医疗机构实现互联,从而对数据的存储、提取与深度挖掘很必要。21世纪最值钱的是数据,数据和信息是未来的黄金。

云计算,实际上就是分布式的资源集。打比方而言,原来我们没有电厂,每家每户一个自发电,现在通过电厂把电力资源集中,每家每户只要把插头一插就可以享受。云计算就是这样,其计算能力相对集中,每家每户都可以享受没有天花板的计算能力。

未来的医疗是智慧的医疗。通过这三个概念的应用,我们应该搭建以“感、知、行”为核心的智能远程疾病预防与护理的平台。“感”的挑战在于如何长期、精准、及时采集各种人体关键生命体征数据;“知”的挑战在于如何从采集到的数据中挖掘关键的生理特征,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风险;“行”就要求我们建立有效的数据筛查模型,实现大规模的健康查询快速、准确的响应。在我看来,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中国医院院长》:华为相关人员讲到,其远程医疗解决方案的一个优势是易用性。华为如何更好地提高远程设备的易用性?

远程医疗会诊解决方案范文2

温附一是浙江省属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创建于1919年,担负浙南闽东北2000多万人口的医疗保健及危重疑难病症救治任务。据了解,思杰桌面云解决方案目前供温附一2000多名医护人员使用,能够支持任何终端设备平台对后台的安全访问,无论是基于Windows、iOS、Android还是其他平台,访问体验完全一致。医生专家和医护人员可以用任何智能终端打开自己的PC桌面,随时随地继续之前尚未完成的工作。

温附一的信息处处长潘传迪介绍,专家资源始终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温附一专家还承担了科研和教学任务,温附一现有包括留学生在内的4000多名在校生,负责联系33家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学指导工作。与此同时,专家们每年需要多次参加全国性会议以及全省、全市的短程培训。温附一还托管4家县级医院及与7家社区中心卫生院结对,专家们也需要经常参与中小医院的会诊工作。此外,温附一还在抗震救灾、传染病防控等重大公共事件,以及援外、援疆等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所有这些因素都促使温附一思考,如何利用移动医疗和移动办公,把专家们“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从而提升医院专家的生产力。

2014年1月,温附一联手中国移动温州分公司率先在国内推出“智慧医疗”手机门诊系统,这标志着温州公众实现了复诊病人“足不出户、在家看病”的就医新模式。今年3月,温附一与联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医疗”架构及解决方案。9月,温附一选择了思杰Citrix的桌面云解决方案,让医院的专家能轻松实现远程诊断、远程办公。

远程医疗会诊解决方案范文3

经过十年的努力,北京蓝卫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远程医学服务平台,实现远程会诊、专科诊断、远程监护、手术示教、双向转诊、远程教育、健康管理等功能,为医疗机构提供专业的远程医疗运营服务。

北京蓝卫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卫星通信和远程医疗产品开发与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1998年6月。2005年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拥有《工信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三级资质》、《安防工程企业一级资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认定证书》、《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和数个《软件产品登记证书》。2006年获得《中国卫星应用产业优质服务企业》、《北京市先进企业》称号;2007年获得《北京市先进企业》、《北京市文明单位》和《中国卫星应用产业优秀系统集成企业》称号;2008年获得《AAA诚信优秀企业》;2009年获得《中国卫星应用优秀系统集成企业》;2010年获得《AAA诚信优秀企业》和《中国医药卫星信息金鼎奖》称号;2011年获得《AAA诚信优秀企业》、《中国卫星应用产业优秀系统集成企业》称号;2012年获得《中国科技创新优秀企业》和中国医药卫生信息金牌服务单位。

经过十年的努力,公司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远程医学服务平台,现已拥有二级以上入网医院500余家,专科中心200余个,医学专家5000余名,实现远程会诊、专科诊断、远程监护、手术示教、双向转诊、远程教育、健康管理等功能,为医疗机构提供专业的远程医疗运营服务。

蓝卫通作为“全军远程医学信息网”的唯一授权运营推广单位,拥有丰富的优质医疗资源。作为远程医疗领域的开拓者,开发形成了成熟的软硬件系列产品。公司承建的“全军远程医学信息网”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应用最为成功的远程医学网络,同时积极参与国家卫生部中西部地区远程会诊系统建设试点,承建了河北省、安徽省、海南省和山西省朔州市、陕西省咸阳市等远程医疗系统。蓝卫通致力于为医疗机构建设基于专线网、互联网、卫星网和3G等多种网络环境的远程医学服务平台,提供“天地一体”的系统解决方案,在远程医疗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成为国内领先的远程医疗系统和运营服务提供商。

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专业化队伍,构建了一套严格的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与工程实施规范,形成了一个以北京为中心、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的专业服务网点体系。北京蓝卫通科技有限公司秉承“专注于专业,成功于服务”的经营理念,“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统一行动”的企业文化,竭诚为用户提供优质、快捷的专业服务。

远程医疗会诊解决方案范文4

关键词:大数据;云计算;护理会诊;护理诊断

1前言

传统的医疗护理会诊系统采用点对点方式,不但效率低下,而且病人排队看病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的例子也常见,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护理手段和设备不断进步,从而能够将医生和护士从繁重琐碎的劳动中部分地解脱出来,能够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关注病人、提高自身和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实现患者完全满意。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护理会诊信息系统,采用通信与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同医疗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网络"、"无线技术"、"信息安全"、"云"和"大数据"[1]等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服务于疾病治疗和远程护理会诊和诊断,为医院、卫生管理部门和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支持,实现医院可靠、安全、简化的运营来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2大数据在医疗领域的发展现状

2008年,卫生部启动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2]。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科技、文化和国际合作等支撑体系必不可少。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科技的进步,部分大型医院纷纷引进先进的医疗管理设备,建立远程医疗系统和完善HIS等信息化系统,不断的提升工作效率。并且,随着医学新业务的不断开展,综合性医院分科越来越细,对护理质量、护理经验、护理效果和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科室间和科室内的护理技术协作,最大限度的发挥护理人员集体智慧等问题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国内护理会诊信息系统更多的是以医院自身为单位,很难做到医院间的护理信息资源的共享[3-5]。

在国外,医疗机构更注重新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2010年,美国总统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在《规划数字化的未来》中建议,"联邦政府的每一个机构和部门,都需要制定一个应对'大数据'的战略"。2012年,奥巴马政府颁布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并改善医疗领域研究。截至2014年2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在亚马逊网络服务中心已经积累了数以百万亿字节的人类遗传变异数据,研究人员因此能获得和分析巨量数据。并且美国诸多大型企业已经开始商用大数据时代的新型医疗系统,例如美国个人健康管理移动医疗公司WellDoc研发的基于手机APP和云端大数据收集的糖尿病管理平台。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和大数据,会产生大量有价值的数据,这些平台可以成为宝贵的数据来源。

2011年,韩国总统国家ICT战略委员会了"大数据倡议",发展大数据基础设施和技术。并且,,韩国生物信息中心计划开发国家DNA管理系统,该系统将集成大量的DNA和患者医疗信息,为个人提供个性定制化的诊断和治疗。

2013年6月,日本安倍内阁第二次公布了新IT战略[13],"创建最尖端IT国家宣言"。这篇"宣言"计划在2018年财政年度之前,在全国普遍建立医疗信息联网体制,以便使医疗和护理以及局面生活支援服务等机构共有医疗信息。同时,日本富山大学附属医院,通过解析医疗大数据,大大提了高日常工作效率。

3大数据护理会诊信息系统架构和功能

"大数据"在医药和通讯等行业存在已有时日,却因为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发展而引起人们关注。虽然数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资产,但如何盘活这些数据资产,使其为国家治理、企业决策乃至个人生活服务,是大数据的核心议题。

本文构建的基于大数据的护理会诊信息系统主要包含三个层面,平台层、服务层和用户层。其中最底层是平台层,可以提供数据中心、网络、通讯、终端,安全与运维的解决方案。中间的是服务层,提供远程会诊、远程诊断和双向转诊等服务,在电子健康档案库的基础上,提供报表的服务。用户层是具体操体和享受这些服务的人士和机构,可以分类为老百姓、医疗机构、卫生管理机构、医疗企业。此信息系统从终端到平台、从功能到服务可以满足政府和医院完全不同的需求。

会诊服务分为,在线会诊与离线式会诊两种方式。其中,在线会诊是实时的,专家、医生、患者可以在线进行高清流畅的互动交流。对于远程专家来说,直接面对面的给患者看病,达到了亲临患者所在医院现场所取得的诊疗效果。

离线会诊,医生提交问题和医疗记录。咨询专家在空闲时间浏览医疗记录,并提供报告,医生查询反馈的结果。

诊断服务,包括:远程影像诊断和远程病理诊断。①远程影像诊断。通过影像资料的获取,支持会诊专家在任意位置通过互联网安全认证后,进行远程影像会诊。②远程病理诊断。支持采用病理切片数字化扫描技术,将病理切片转换成由完整数字图像组成的虚拟数字切片。③通过此系统的应用,医疗机构只需部署接入终端,通过统一租用的平台软件和存储,降低自建HIS等信息系统硬件部署以及系统维护费用,从而大大降低了TCO。并且,采用大数据、云技术和网络技术把医疗机构连接到医院数据中心平台上,区域内统一建设一套系统面向基础医疗,统一医疗流程、人员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通讯、运维等,避免逐个建设,既提高建设效率,也实现区域信息资源的共享,方便开展医疗资源协作。④困难和挑战:中国的医疗体系目前正处在关键的转型期,如何顺应技术发展潮流,把大数据带来的好处落实到医学护理领域,让护理会诊系统能够适应不同地区医疗机构可能存在的差异性需求将是一个巨大的技术挑战。

转变观念,勇于尝试:目前许多医务人员对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操作形式的作用和意义感知不深,部分医师/护士墨守成规,不愿接受新技术。因此,只有医护人员不断转变观念,大胆的体验,才能使得医疗云技术不断推广,从而影响技术不断创新,推动产业进一步发展。

网络带宽要求高:远程会诊/诊断要求对异地患者的图像和信息要求,不能有重要的信息丢失,图像识别、图像压缩、处理和显示的医学图像不能有明显的失真,对网络带宽的要求较高。

信息安全问题:医疗信息有自己的安全标准和保密性需求。虽然对于IT管理者来说这些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大数据分析往往需要多类数据相互参考,而在过去并不会有这种数据混合访问的情况,大数据应用催生出一些新的、需要考虑的安全性问题。

4结论

采用大数据的护理信息会诊系统可以将医院下属的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系统集中部署在大型医院的数据中心,基层医疗机构以租用方式统一接入,实现低成本和无需系统维护的信息化。同时通过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平台的云部署,实现存储、桌面云化和统一管理,在不投资或少投资的情况下实现医院效益最大化。因此,医院如何从大数据中获取商业价值,如何解决信息安全等问题,是未来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谢娜.浅谈云计算技术现状[J].福建电脑,2009(7):42.

[2]李玲.健康中国2020简介和解读[J].医药卫生,2009(2):7.

[3]王丽,李继平.我国护理会诊的发展现状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10(2): 104-106.

远程医疗会诊解决方案范文5

基础医疗战略是继飞利浦宣布将中国打造成荷兰及美国之外另一“本土市场”战略规划后又一大动作。这不仅是对国家医改重心下沉到基层的呼应,也充分表明,飞利浦本土市场战略正逐步推进并落到实处。

在去年第68届CMEF秋季展上,飞利浦正式成立跨学科、多部门合作的基础医疗部门,推出首个代表基础医疗战略的蒲公英工程。该工程不仅能为用户提供适宜产品,还涉及一整套解决方案:便捷的售后服务、低成本的融资方案、医师的培训再教育以及信息平台等。

计划实施后,飞利浦在产品业务方面有明显提升,仅双排CT一项就比上年同期增长超过60%。但实施基础医疗战略的意义显然不限于此,飞利浦医疗保健事业部大中华区基础医疗总经理曾进川告诉记者:“蒲公英工程为我们带来的最大惊喜是,我们深入了解到基层用户的真正需求。”

据曾进川介绍,基础医疗部门侧重于关注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包括县级医院、乡镇医院以及正在快速发展中的民营医院。“三年来,在医改的政策指引下,县级医院比城镇医院发展更为迅速,‘十二五’期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部分县级医院将逐步达到三级医院水平。因此,我们将长期关注基础医疗业务的发展。”

飞利浦医疗保健事业部大中华区总裁张文明指出,纵观全球医疗行业,基础医疗在整个医疗保健占比约为15%~20%,但在医疗成本负担不断攀升的现状下,大型医院也会考虑采购基础医疗中的经济性产品。因此,未来基础医疗将迎来强劲增长,占比将持续攀升。

在众多跨国企业中,飞利浦并非首个涉足基层医疗领域的企业,但后来者居上——引入国际先进技术,深耕本地需求进行二次研发,通过企业收购、技术转移等方式丰富产品线,向本地用户提供更适用的产品,这正是飞利浦制胜基层医疗市场的关键。

“作为飞利浦全球本土市场之一,我们在中国不仅投资生产设施,更重视创新和研发能力。”张文明一再强调,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而对于基层市场来说,创新绝不是生搬硬套、推出廉价的低端产品,而是要针对当地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的设计与性能,让操作更为简单、直观,提升产品的便捷性和稳定性。

正如“蒲公英”名称预示的那样,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飞利浦的产品就如同蒲公英的种子,迅速遍及大江南北,甚至出现在海拔4500米的青藏高原、中国最北端的漠河县,以及四川千年古镇的卫生院内。这意味飞利浦不仅要推出适应低压、高寒等极端环境气候的产品,还要为当地医疗机构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曾进川笑言,在四川,飞利浦基础医疗团队头一次用马车将双排CT产品送入狭长的千年古镇。

远程医疗会诊解决方案范文6

医疗影像,云正当时

“云、大、物、移”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掌握即时信息,享受便捷的服务。

医疗行业也不例外,近年来各种移动、远程医疗服务迅速普及,预约、挂号、候诊不必在医院长时间排队等候,通过移动终端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各种检验结果和报告。

PACS影像作为使用最早、最广泛的医疗业务系统,如何实现医疗信息和优质医疗资源跨机构的共享和协同,使民众就近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成为当前系统建设的核心需求。

PACS系统也从多年前科室级1.0版本,到现在已经普及的全院共享级2.0版本,正快速向第三代云PACS版本演进。

云PACS(PACS 3.0)突破了单个医院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使医生无论在院内还是院外,都可以全面访问患者数据,随时随地对影像文件进行处理、会诊、审核,提供高质量的诊断结果;使患者可以在最近的医疗机构享受高质量的服务,通过移动终端方便地在任何时间调阅自己的影像数据和诊断结果;使医疗机构充分发掘现有医疗影像的数据价值,支撑科研教学,实现精准医疗。

医疗影像存储存在诸多挑战

面对指数级增长的业务复杂度,每年10-100TB、数千万增长的影像文件,云PACS业务只有以面向大数据、融合、开放的云架构存储系统为基石,才能适应灵活多变的业务需求,为用户提供敏捷的服务体验。然而当前医院和医疗机构数据中心的影像存储还存在诸多挑战。

架构落后。医疗影像文件属于非结构化的数据,各种DR、CT、MR等设备产生的影像文件、视频格式不同、大小不一。很多医疗影像数据还存储在传统的结构化SAN存储上,依赖PACS服务器自带的文件系统存储并访问影像文件。这种传统存储架构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在海量文件存储和持续增长客户端共享访问的场景下,PACS服务器的文件系统成为性能瓶颈,影像的写入和调阅对服务器压力剧增,业务体验越来越差。

扩容困难。传统纵向扩展的存储架构扩展能力有限,即使勉强扩容,服务器文件系统和存储控制器又成为性能瓶颈。SAN架构存储在扩容后需要重新挂载给文件系统,扩容导致服务器停机、业务中断,存在数据丢失的风险。扩展新的存储设备导致数据形成多个孤岛,运维管理复杂,TCO直线上升。

调阅不便。面对海量近线、离线影像文件时,存储设备多采用光盘库或磁带库的方式,不能即时甚至无法调阅历史影像文件。

云PACS解决数据存储难题

针对云PACS系统数据增长快,移动应用数据共享访问压力大,近线数据占比大、访问少,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复杂,未来需要对影像做大数据分析等诉求。华为PACS影像大数据存储解决方案可以很好地满足现在以及未来的应用需求。

在线存储融合,SAN&NAS一体化。在线影像文件存储使用OceanStor V3系列统一存储,兼容各种PACS系统软件架构,每个存储控制器都集成SAN/NAS功能,可以同时提供块、文件接口,承载PACS系统结构化数据库索引和在线PACS影像文件,提供高速的数据访问能力和强大的数据共享能力,存储控制器可横向扩展到2-8控,在容量增加的同时保持性能线性增长。

近线存储无限,一分钟扩容不停机。利用PACS系统软件的数据归档功能,将历史数据从在线存储中迁移到OceanStor 9000归档存储系统中,实现数据的长期、可靠的存储,并确保历史数据能够实时被业务系统访问。OceanStor 9000采用分布式架构,按需横向扩展存储节点,最大支持60PB单一文件系统,满足海量PACS近线文件的存储需求。支持3节点到288节点的在线平滑扩展,一分钟即可完成节点在线扩容,对上层PACS系统无影响。

架构面向未来,大数据分析无忧。OceanStor 9000不但支持传统的NFS/CIFS/FTP文件协议,还支持主流的互网对象存储接口S3、Swift和大数据分析接口HDFS,满足未来丰富的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应用,避免应用架构和访问协议演进后,重新购买新的存储设备,杜绝复杂高危的数据迁移工作。

OceanStor 9000大数据存储

OceanStor 9000大数据存储,是华为公司专门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研发的解决方案,成为此医院影像存储管理的最佳拍档。

此医院原PACS系统在阅片、管理、扩容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PACS阅片缓慢。随着医院PACS系统的业务压力增加, 现有系统已出现性能瓶颈,PACS阅片出现卡顿现象。

管理不便。原PACS系统采用SAN存储,需要定期更换盘符,或者将老的盘符中的数据采用其他存储形式手工备出,管理不便。

扩容困难。随着医院就诊人数的增长和影像设备的逐年增加,PACS存储也在逐年扩容,每次扩容都需要ISV介入,维护不方便。

华为从文件共享、性能加速、海量存储等方面研发PACS影像大数据存储解决方案。例如,部署1套300T容量的华为OceanStor 9000大数据存储系统,对外提供NFS、CIFS等多种接口形态。最大可以在线扩容到288节点;采用SSD元数据加速、智能负载均衡、全对称架构等技术,极大提高系统处理性能;最大60PB单一文件系统,满足未来15年规划容量。

华为方案为此医院解决了PACS影像大数据存储的难题,实现了性能线性提升,性能随节点数增加而线性增加,轻松应对多客户端大规模并行阅片;使维护效率大幅提升,上线后应用永不更改,扩展节点1分钟完成;实现了扩容零停机,节点按需增加,扩容不停机,应用无感知。

OceanStor V3融合存储

OceanStor V3融合存储,专为四川省人民医院研发,是华为公司打造的又一款可靠、高效的医疗影像系统。

此医院的影像系统同样在响应速度、数据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难题。

影像系统响应慢。现有存储系统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影像诊断工作站和浏览工作站在线访问的性能要求,无法满足对历史影像的检索速度要求。

影像数据管理难。每年动辄100T左右的影像数据增长,影像存储的升级和扩容。

不满足三级等保要求。原有系统缺少容灾机制,不符合三甲医院三级等保的要求,有数据丢失风险。

华为公司从融合存储、分级存储、影响容灾等方面着手,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融合存储。主数据中心部署一套华为OceanStor 5600V3存储系统,支持SAN和NAS,同时承载结构化影像数据库索引和非结构化影像文件。

分级存储。配置缓存加速、自动分级存储实现性能加速和数据生命周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