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初中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初中知识点总结范文1
1中学生物教材衔接的应对策略
1.1在教材内容上注意衔接
初中生物课程是高中生物学习的基础,为了使学生在高中阶段能够顺利的开展生物学习,教师要在保证学习的连续性上采取相应的策略。在教学内容上应选取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最为有利的知识,同时与初中知识进行良好的衔接,最大限度的对初中知识进行迁移。针对初高中教材纵向链接较少的情况,首先生物教师应对核心概念和生物学术语进行总结,在知识的纵向衔接方面加强引导;接着采用知识网络图、概念图等方式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为进行知识建构创造条件。
1.2优化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教学衔接
高中生物教师应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生物学知识。通过分析和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寻求知识的衔接点,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
1.3引导和鼓励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十分重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和倡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与此同时,生物教师也要努力转变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因此,教师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其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1.4初、高中教师应加强交流,以利于衔接教学
要实现初、高中生物教材的良好衔接,初、高中生物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相互之间增进了解才能互通有无,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另外,还要利用好网络这个不受时空限制的环境进行案例研讨和教学设计,使生物教师在学习和交流过程中探求教材衔接的有效途径,也能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有效共享。实践证明,积极进行网络交流可以为探讨教材衔接问题及相应的教学对策等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不仅能有效提高教师分析和把握教材的能力,还能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2总结
生物初中知识点总结范文2
关键词:生物教材;光合作用;初高中教学;衔接
中学生物教材有完整的编排体系,根据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水平,高中教材在初中基础上,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进行了拓展和延伸。目前关于初高中生物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比较多,但这些研究过于宏观且理论性较强,基于课程内容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很少。本文针对初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光合作用”部分知识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以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初高中“光合作用”教学内容及目标的比较
通过对初高中“光合作用”的教学目标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初高中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但是也有着明显不同的侧重点。
1.初中和高中生物内容具有递进关系
从知识目标来看,初中介绍部分科学发展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精神;高中则较为详细地介绍其发现过程,使学生了解生物学史实,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通过强调光能捕获与叶绿体结构特点,使学生领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初中只是介绍知识点,而高中则重在强调知识的获取过程,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从能力目标来看,高中在初中的基础上,更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和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建立在初中生已有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之上的,基于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引导他们升华到理性认识。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来看,初中重点是热爱自然,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而高中在此基础上,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对现存生物的重要性,还要理解其在生物进化方面的重要意义。高中生物教材会介绍通过光合作用维持氧气与二氧化碳之间的平衡,引导学生形成环保意识,防止温室效应;通过对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分析,提高农作物产量、改进耕作方法、减少环境污染,增强对学生的STS教育。
2.比较初高中生物教材关于“光合作用”知识的内容
第一,初中“光合作用的定义及表达式”与高中“光合作用的过程”。第二,初中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与高中“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第三,初中“验证并形成光合作用的表达式的相关实验及海尔蒙特和普利斯特里的实验”与高中“光合作用科学史包含6个经典实验(普利斯特里、英格豪斯、梅耶、萨克斯、鲁宾和卡门、卡尔文)”。第四,初中“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与高中“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第五,高中生物教材还增加了“化能合成作用”。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针对初中知识主要侧重于光合作用的原料及产物,从而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高中主要学习的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的过程,学生要能写出反应式,为大学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高中教师要熟悉学科,通过色素的吸收光谱分析,引导学生将物理学知识应用到生物学上;通^各步反应式的准确书写,加强生物与化学之间的联系;通过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引导学生认识问题要注意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高中生物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为顺利解决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研究教法,推进学生学法的转变。初高中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和因性别施教。初中阶段重点可以放在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及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两个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完成;高中阶段重点放在学生在实践探究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如光合作用的过程要弄清楚什么是光反应、暗反应,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其次,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要吃透初高中教材,理解教材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中实现循序渐进。对“光合作用”部分知识,高中教师应该把叶绿体的结构及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光合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作为教学重点,将初中知识巧妙地融入教学中,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
生物初中知识点总结范文3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0-0055-02
高中生物比初中生物难得多,因此很多学生出现了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和认识。
一、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教学实践表明,预习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第一,通过预习,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知道所要学习的内容主要讲的是什么。第二,通过预习,使学生明白自己对所要学习内容的了解水平,这样在听课的过程中就懂得如何分配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第三,课前预习其实是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长期坚持预习,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现如今较为流行的是采用预习案的教学方式。预习案就像一个“提示”一样,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根据“提示”一步步完成预习。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必修一》中的“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时,设计了这样的预习问题:
1. 旧知识回顾
(1)细胞是____结构和____的基本____。
(2)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是以___为基础的。
2. 自主探究
(1)使用高倍镜观察时需要注意转动____使____明亮;在____观察____后,把要____观察的____移动到____。
(2)试着举例说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统一性和差异性表现在哪些地方?
3. 探索延伸
通过预习,我觉得自己还不明白和理解的地方有____。
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预习,学生不仅复习了所学的旧知识,也了解了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在上课的过程中就会有侧重的听,“听”得有效,“听”得有质量,为接下来新知识的学习节约了时间成本,有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二、优化教学内容,做到“精讲”
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所以教师在讲解时不是每个知识点的内容都要面面俱到,在教学上要尽量避免做“无用功”。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学习就能明白的不讲,能够提示一下就理解的知识点,教师不用过多地浪费时间。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教师要讲什么?讲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讲重点、方法和技巧,这就是“精讲”。
以“人教版”《必修二》中的“受精作用”为例,很显然这一节的重点是受精的作用。曾经听一位教师在上这一节课时,提到了受精的过程,还讲得头头是道,以至于真正的重点内容――受精作用,却没有什么时间讲解,学生做练习时一问三不知。笔者认为,适当说一点课外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但“点到”即可。所以笔者在教学“受精作用”这个知识点时,只是以受精过程为引导:受精的过程那么神奇,到底这受精有什么作用呢?然后以练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学这部分内容,学生不明白的地方就进行讲解。
以这样的方式授课,不仅提高了学生生物自学能力,还为学生节约了时间成本,使学生把更多时间放在有用的知识学习上,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获得的效果要比案例中那位本末倒置的教师好得多。当然,强调“精讲”不是让教师什么都不讲,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地讲。
三、运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知识,记得慢、忘得快。因为学生没有真正理解知识,所以学习效果不佳。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就要运用一定的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多媒体信息技术集图、文、声、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能把教材中很多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简单化。
以“人教版”《必修二》中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例,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复杂,有些难以理解,其中的重难点之一是掌握基因突变的概念。笔者在教学这一内容时,结合教材中的实例,以视频讲解的方式把教材中的实例提到的病症发生的具体病因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对血红蛋白分子的部分氨基酸顺序有所了解,并结合“思考与讨论”中的练习题进行分析,那么对于基因突变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就会容易得多,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概念的内容也会变得简单。这也为接下来学习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打下了基础,进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结是对所学内容的简单回顾,是一节课中的升华部分,没有总结的学习就像“有头无尾”。做好对所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才能把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通过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过程去思考、去记忆、去理解。例如在复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时,让学生自行归纳总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做出了相关的思维导图,在归纳总结中知道了:一个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以及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系统整理,有助于学生对这些知识内容加深理解,掌握运用的技巧。
五、引导学生巧做笔记
高中生物要记忆的知识要点很多,如果单纯依靠大脑的记忆,很快就会出现遗忘、知识的遗漏等现象,影响学习效果。课堂笔记是课堂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做笔记的过程中能够调动手、耳、脑等各个感觉器官,有效促进学生生物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生物初中知识点总结范文4
考前地理复习方法总结
1..深入思考
纵横联系
要学好地理,深入思考不可缺少,随着学习的进阶,你要加大深入思考时间在所有地理学习时间中的比例。
与“热点”问题联系:经常用课本中知识与社会现实“热点”相联系,通过深入思考,用地理原理和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热点”问题。
与历史联系:把地理和历史相联系。如把地理中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上近代西方殖民活动联系起来。
用政治原理分析地理现象:例如,用哲学原理分析环境和人类的对立统一关系。
地理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联系:你要经常浏览一些报刊和网络上的文章,找出地理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深层联系。例如,把地理中的工业布局与国家政策相联系。
运用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知识:例如,用数学图表示某些地理现象,用数学公式分析某些地理原理。再例如,把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的原因与化学方程式相联系。
不同角度、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深入思考:例如修建一项水利工程可以从水文特征、地质条件、气候、植被土壤、环境保护、居民交通等地理角度去论证,还可以从历史条件、工程技术、时代背景、经济效益,以及对文化遗址、生态影响等多角度考虑。
围绕核心知识点进行思考
地理和物理,都有一个“理”字,因此,你可以尝试着把一些物理的学习方法用于地理。例如,深入思考。如果说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要始终贯彻深入思考,那么,对于地理来说,至少要在学习某些知识时,要深入思考,例如围绕某些核心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
例如,你可以把“经度、纬度”作为一个核心知识点,围绕“经度、纬度”这个核心,把课本上所有重点地区的海陆位置、气候特征、气压、风带、地形、植被、农业等进行归类。这样,当你在做题时,涉及到某个地区的经度、纬度时,你就能想到对应的海陆位置、气候特征、气压等等了;反之,当你做题时得知某个地区的海陆位置、气候特征、气压等等信息时,就有可能猜测出这个地区的经度、纬度时了。
总之,在深入思考时,你可以把地球看成一个小球,你可以放在手中、随意玩弄。
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
从书籍、报纸、电视、网络上看到与地理相关的信息时,你要深入思考一下,看看自己是否能解决一些问题。例如:“海啸或者海平面发生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有那些重大影响?”在深入思考的同时,你还要翻阅课本和参考书。
养成时刻深入思考的习惯
例如,随时思考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热点”问题。
2.把握要点
把握基本知识点的要点
地理的基本知识点是指地理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点、结论等。它们分布在课本中的各个部分,从大的方面,有地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环境与发展等;从小的方面,有晨昏线、太阳高度、气候类型等等。
一般的,能够体现地理学核心思想、充分体现地理的实用性的知识点,与其他课程如历史、政治等联系紧密的知识点,与现实紧密联系的知识点,多为高考的重点。
把握地理基本知识点的要点的两种方法:一、自己总结出知识点的要点。你在听课、记笔记、做练习、精读课本、看参考书时,把基本知识点的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用一、两句话总结出来,并记忆准确,还要记在笔记本上。这种方法花费的时间多一些,但能不断提高你的把握要点能力。二、记忆老师和参考书总结出的要点。有些老师和参考书能够把课本上的知识点的要点总结的很好:非常清晰、完整、简明,你只要记住它们就可以了。这种方法见效快,但灵活运用性差。
你可以把上面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自己总结出的基本知识点的要点,并与老师和参考书总结出的进行比较,看看谁总结的更好。
总结出典型题目的要点并归类
平时学习时练习做的不错,但考试时却有很多题目做不出来,其原因之一就是做题时不能把握要点。地理不像数学,没有那么多解题技巧,对于很多题目,只要你能分析出题目对应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的要点,往往就能解决了。例如“太阳高度角”类题目,只要你把数学上的三角函数等运用到这道题目对应的地理知识点,往往就能解决了。
老师和参考书:对于学习处于初级、中级阶段者,如果自己总结不出来典型题目的要点,你可以把老师和参考书上总结的要点记忆下来,练习和考试时,直接一一对应就可以了。
归类:把典型题目的要点按照课本上的知识点或者按照解题技巧进行归类,并“串”起来,就能形成解题技巧体系。
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适用于地理处于高级阶段者)
所谓“热点”题目,就是把运用地理知识点解决当前“热点”问题。你可以从参考书、科普读物、报刊、计算机网络等的信息中总结出要点,并把这些要点和课本上的地理原理联系起来。
琢磨命题人的思路和意图:通过仔细分析历年考题中的“热点”题目,琢磨命题人的思路和意图,你就能总结出一些解题技巧,你还能知道自己从参考书、科普读物、报刊、计算机网络中的收集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把握要点:在浏览参考书、科普读物、报刊、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时,你只吸收那些与课本和高考大纲范围内的地理知识密切联系的信息,对于其他的信息,你不必理会。在这个过程中,你要不断提高把握要点能力,从大量信息中找到最核心、最本质的有用信息,鉴别错误信息,剔除无用信息。另外,你不必从“学者”的角度分析,分析的过于深入。
总结、回忆、笔记本
题型和解题套路:对于地理,有很多题型,每个题型往往都有固定的解题套路,你要把总结出的题型和解题套路记在笔记本上,随着题目的积累,不断完善和修正这些解题套路。
由于地理的解题技巧和知识点较多,不同解题技巧和知识点进行组合,会出现多个题型,所以,你还要不断简化题型。
这些东西,你要记在笔记本上。
回忆再现:当你一个人静静的坐在那里时,脑中可以不断的回忆再现,回忆再现地理原理、知识点、一幅幅地图、解题技巧、解题套路、知识体系,等等。
知识体系:你的知识体系要同时放在两个地方,一个是笔记本,一个是你的大脑。你要经常拿出专门的时间来整理笔记本、梳理和回忆知识,使笔记本中的知识体系越来越清晰,大脑中的知识体系越来越明晰。
3.查漏补缺
尽快弥补知识漏洞
初中地理知识的相关基础知识: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相关知识,都要尽快掌握好,不能有知识上的明显漏洞。要形成初中、高中地理知识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你可以把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放在一起学习;你还可以把初中地理知识融入到高中地理中,例如学习高中“地球运动”时把初中的“时区和日界线”融入其中,学习高中“地壳运动”时应复习初中地理“地形和地形的变化”等部分,等等。
以前没有学好的基础知识:对于以前没有学好的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无论是初中课本上的还高中的,你都要尽快掌握好。
历史、政治、语文、物理、数学等相关知识
地理会涉及到一些历史、政治知识,如中国古代历史地理知识,环境与人口、可持续发展等等;如果你的语文文言文没有学好,基本物理知识掌握的不好,数学工具如立体几何没学好,也会影响地理的学习。你可以根据历年高考题,体味如何将其他课程的知识运用到地理中。
高考地理中地震震级和烈度巧区别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描述地震程度的两个含义不同却又有联系的概念。震级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即一次地震震源释放多少能量。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发生,不论在哪里观测,震级只能有一个,而烈度在各地是不一样的。
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有:
(1)震级: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
(2)震中距:其他条件相同时,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震中烈度最大。
(3)震源深浅: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4)地质构造:地面有断层处,烈度比震中距相同的其他地区烈度大。
生物初中知识点总结范文5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教学;分科教学综合教学;比较和分析
目前,初中理科教学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实行分科教学,但在浙江、深圳等少数省市实行理科综合教学。初中理科综合课程改革始于1991年。期间,河南省及武汉市等也曾参与该教学改革[1],但最终都因“教师不适应,校长不支持,社会不理解,家长不放心”等原因而终止[2]。对于初中生物学科,到底是综合教学还是分科教学更能适应学生发展?目前尚未见定论。为此,笔者对江、浙两省初中生物学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1生物学教学模式差异
江、浙两省初中生物学教学模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考核方式、师资配置等方面。
1.1课程设置及考核
浙江省初中学段实行理科综合教学,课程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四部分内容,课程教材选用浙教版教材,共有6册,每学年学习2册,一般每周5课时;江苏省初中学段实行理科分科教学,生物学课程在七年级、八年级开设,课程教材选用苏科版教材,共有4册,七年级每周3课时,八年级每周2课时。考核方式上,浙江省理科综合课程参加中考,闭卷考试(时间2h),试卷总分180分,其中生物学部分36分,占总分的20%。江苏省生物学课程参加八年级下的初中结业考试,开卷考试(时间1h),试卷总分100分。
1.2学科师资
浙江省的科学教师一般来自物理专业、化学专业和生物学专业。而江苏省初中生物学教师都是生物学专业师范类毕业生。以浙江省杭州市景华中学和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为例,师资配备如表1:科学综合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传统分科教学培养出来的专业学科教师之间的矛盾,是目前该综合学科推行碰到的主要难题之一[2]。物理、化学教师教生物学知识的现象很普遍。教师专业素质很难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
2生物学教学优势比较
不同的教学模式必然产生不同的教学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知识的维度
在知识的广度方面,由于浙教版科学综合课程中涉及生物学部分仅占20%~25%,而苏科版生物学教材有4册,相比之下,苏科版教材比浙教版教材的生物教学内容要多一些。例如,苏科版教材中的“健康的生活”、“关注我们的家园”、“留住碧水蓝天”3章内容贴近生活、实用性强、能学以致用,但在浙教版教材中未涉及。在知识的深度方面,应中考要求,浙江省从课程标准、教材到课堂教学对生物学科的要求较高。例如,对初中生物学的主干知识点之一的光合作用内容,苏科版教材是由海尔蒙特和萨克斯的实验直接呈现光合作用的概念,对于光合作用的原料中为什么有二氧化碳?叶绿体是什么结构?光能是什么?为什么产物中有氧气?为什么说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等内容都不要求理解。而浙教版教材则从海尔蒙特的实验、普利斯特莱的实验、萨克斯实验、金鱼藻实验和恩吉尔曼的实验先后得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总结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并同时转化配平得出化学方程式,由此使学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和在能量的概念基础上,理解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的概念。在知识的连贯性方面,在浙教版教材中,生物学科的入门由生物非生物开始,直接进入常见动物和植物以及生物体结构层次的学习,而并不联系为什么要学习生物学、研究生物学等内容,或许这符合综合学科的特点,知识总体跨度大,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进入主体知识网络。而苏科版生物学教材,同样由生物非生物入门,而后则通过了解“生物生存的环境”,知道“环境影响生物”,同时“生物适应环境并且影响环境”等,引导学生研究“生物非生物构成的生态系统”,包括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其环环相扣,系统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
2.2学习的动机
作为一门中考学科,浙教版科学教材容量大、课程紧、难度高,大部分生物学实验周期长,经常需教师将学生分组实验简化为演示实验甚至视频进行教学。此外,两种教材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对“生物的保护色”这一概念,苏科版教材增加了“寻找教室里的蝴蝶”和“捡豆子游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知识;从联系生活实际的角度上比较,关于运动系统,浙教版教材一笔带过,而苏科版教材则从人体骨骼、骨连结和骨骼肌三方面,全面介绍了人体的运动系统,并以长骨为例,详细介绍骨膜、骨质和骨髓,使学生懂得骨折为什么可以愈合,造血功能来自于哪里等,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主动性无疑是学生受益终身的科学素养之一。目前江、浙两地学生对生物学知识学习主动性的差异明显,这可能与教材中知识深度的不一致及其趣味性的强弱有关。江苏省的学生对生物学这门课程其趣味性大、实用性强而又没有中考压力的学科学习主动性强。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对生命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学习和研究热情。
2.3知识的建构
对于陈述性知识,学生如果没有先前知识的铺垫,是很难掌握的。例如,对“视觉的形成原理是凸透镜成像”内容,浙教版教材中在“光的折射”和“凸透镜成像”后面直接安排“视觉的形成”,学生对该知识的建构可谓水到渠成;在苏科版教材中,“视觉的形成”在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而“凸透镜成像”属于物理课程,其教学进度在生物学课程后,学生没有光的折射和凸透镜成像的概念,不能理解眼球的成像原理。同样,在浙教版教材中,“生物的呼吸作用”安排在“氧化”知识点的后面,学生能够很透彻地理解呼吸作用的原理以及物质代谢和能量转化的关系;在苏科版教材中,七年级上册最后一章就出现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能量的“呼吸作用”知识点,而“氧化”这一概念需要到初三化学才会涉及。由此表明,在使学生更好地融会贯通、完成知识的迁移方面,综合课程具有明显的优势。
3优化初中生物教学的几点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初中生物学综合教学与分科教学各有利弊。如何扬长避短、优化课程设置是目前急需考虑的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学生发展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4]。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显然是课改的趋势所在,但其在推行过程中出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源于该课程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由此提出以下建议:(1)降低中考难度,改编科学教材,扩大学科知识广度,加大学科之间的知识交叉力度。避免科学综合课程成为分科课程的大拼盘,增强生物学知识的连贯性。拓展教学资源来源,使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激发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2)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增加在职教师生物知识培训和实践机会;扩大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招生;在同一备课组内增加集体备课和交叉听评课的力度,争取实行先学后听、先听后议、先议后教、先教后评的教学模式,加速教师生物学专业素养成长。(3)从学校开始,从教师开始,改变原有教学观念,提升科学综合课程的社会影响。通过学生素养的提升,让更多社会人士接受并加入开发科学课程资源的行列中,共同为未来科学综合课程的发展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常安驹.2003.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进入关键时期.中华读书报,3
[2]戴劲松,卢娟.2005.新仁•初中科学课“开”“停”之争.中国改革报,3
[3]张建龙.2001.综合理科与生物学教师适应性问题.生物学教学,26(6):19~20
生物初中知识点总结范文6
一、教师循循善诱,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扮演一个统治者,教学活动往往沦为教师在讲台上的独角戏.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教材中知识的讲解也主要是采用直接灌输的教学方式.长期实施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后,就会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仅仅是简单的知识记忆,对于知识缺乏一定深入的理解,缺乏一定的知识运用能力,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发挥.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应当由教学的统治者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在进行知识的讲解时多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例如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章节的讲解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由具体的实际情况为例“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某队为了争取较好的名次,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0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通过逐步引导思考:“这个问题中包含了哪些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设胜的场数是x,负的场数是y,你能用方程把这些条件表示出来吗?”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教学最终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然而仅仅依靠教师的引导,教师单方面的教学是无法从根本上实现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提升的.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师只管“教”,只重“教”,也只研究“教”,很少从学生出发去探讨“学”.然而教学是一个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交互过程,只有有效地将教师教与学生学相结合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教学的作用,才能够真正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除了要做好教学工作外,还应当要多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空间,多让学生去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分析问题,充分发挥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例如在进行“一次函数”的教学时,教师在讲解完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后,可以以课堂练习的形式布置一定的习题.“生物学家研究表明:某种蛇的长度y cm是其尾长x cm的一次函数.当蛇的尾长为14 cm时, 蛇的长为105.5 cm; 当蛇的尾长为6 cm时, 蛇的长为45.5 cm;当蛇的尾长为10 cm时,这条蛇的长度是多少?”通过课堂习题给予学生更多独立思考问题的空间,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充分发挥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引入探究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随着新课程实施以来,现代教学将培养学生的探究性精神,创新性精神,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放在了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首位.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为了让学生成为记忆机器.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应当多引入探究性学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引入探究性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兴趣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枯燥的教学内容,单调的教学模式往往会使得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不利于调动学生思维.而探究性学习则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更适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注重归纳总结,提高学生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