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历史知识点概括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历史知识点概括范文1
一、高中历史课堂“结构教学模式”的现状
结构教学模式是源于教师的教学实践,与学生的实际历史水平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这一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历史教学与时俱进的一种表现。在传统教学中,高中生大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对待历史知识,取得的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降低。特别是一些历史知识系统不完善,每个章节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这时迫切需要一种教学模式可以将整个历史知识点构建成一个知识网络,采用结构教学模式,让整个历史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中历史课堂“结构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从教材整体上构建结构
在学习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以章为单元,构建整体结构,特别是书本上的引言部分,将整章节的重点内容一一凸显出来,结合历史教材辅导资料,将重点章节的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化,让学生在整体上认识历史知识。例如,在学习“”时,教师就可以从整体上将这节内容进行概括。
成立的背景思想基础军事基础物质基础组织基础的成果:中华民国的成立和《》的颁布的意义:清王朝,建立共和国,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启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这样,在整体上让学生有个思路,帮助学生更好地吃透课本知识点。
(二)分解整体构建局部结构
高中历史知识点概括范文2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史料;史书典籍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主要的就是教学内容单一,可用的历史教材也比较单一。现在我国的基础教学大多是围绕考试来进行的,主要是为了升学。在高中阶段的教学就更加是如此了。课堂教学都比较单一乏味,都是比较枯燥。在长期以来都是教师进行讲解现在的教学多是为考试服务,历史课同样也不例外。学生可以使用的教材比较单一,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也比较单一,主要是教师在台上讲解,然后学生进行背诵和记忆。长期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慢慢的学生会越来也反感对历史的学习,缺乏对于历史课程的研究以及学习的兴趣。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现代科技技术已经引入到了校园教育中来,但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模式还没有和现代技术接轨,还只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这不仅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影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进程,影响教学质量。
在应试教育压力下,历史学科被忽视是常见的事情,很多人认为历史学科是一门副科,应当先把语数外等主科学好。但是历史学科是一门具有特殊性质的学科、学生要学习的不仅仅是历史事件的表面,还要学习历史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而现如今的历史教育方式,仅仅只是为了高考服务,很难达到一定的深度。这样久而久之会让学生觉得学习历史知识需要背诵,而对于其它的不在关注。
二、新课改后高中历史教学具体高效教学方法
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历史上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历史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接触的不仅仅只是一个人物或一个事件。对于在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中,教师要保证学生在学习时要对相关的历史知识清楚明白的了解,不能知识知道表面。教师在对一个知识点讲解的时候要从相应的历史背景开始,综合的分析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意义等对一个历史事件或者是历史任务做一个全面的了解。除了课本上的知识点外,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除了课本以外,多阅读相关的历史速记,现在历史考试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很多是课本以外的史料,但是考察的知识点是学习国的,用到的史料是从来就没有过的,很多学生可能没有见过类似的材料,在考试的时候就会心慌,不知道考察的内容。这就需要学生多进行一些拓展,多阅读一些和历史相关的史书典籍,来拓宽学生的学习知识面。
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办法就是用好图文史料。新课改后的高中历史提供了新教材。新的历史教材里有更多的史料,而且图文并茂,整体的可读性比以前的教材强很多,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在其它方面对学生的能力有所提升。教对于历史教材的讲解要从史料的学习,结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来学习历史,评价历史人物,更好的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帮助学生从历史教材的史料中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积极的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还要对所学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进行比较、概括、解释,让学生能够清楚明了所学历史的脉络。所以说历史教师要在新的历史教材下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在给学生选择史料的时候要根据课本上原有的史料,再进行有机的整合。在运用史料设计问题的同时要注意难度。要遵循有简单到困难的一般性原则。这样可以兼顾到不同阶段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讨论和学习的空间。历史资料运用的恰当,不仅仅是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同时还是学生锻炼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好办法。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学习效率。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历史课堂的教学模式也要有很大的转变,让学生思维得到启发,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能够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新课程标准下,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新媒体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感受到历史的魅力。比如说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收集到更多的和历史相关的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学习到历史知识的同时更能够让学生拓展到课堂上的历史知识以外的更为丰富的历史知识。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知识网络资源,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与自主交流,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高中历史知识点概括范文3
关键词: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81-02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之一是让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让高中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共鸣。然而,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中仍不同程度地脱离学生的实际和已有经验,以教师、书本为中心,开展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使原本鲜活的历史变得呆板,学生是望"史"兴叹。鉴于这种现状,本文拟通过对影响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现状的分析,对历史生活教学提出自己的策略。
1.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历史课堂教学必须发生质的变化,历史的生活化教学是促成质变的方式之一。目前,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在实践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生活化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并不是很理想。
1.1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依旧。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多样化,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在高考大环境下,以考纲为教学大纲的现象随处皆是,高考要求什么,教师就按考纲教什么,要求学生关注什么,掌握什么。所以,在升学压力之下,把基础知识的落实作为教学目标的传统教学方式仍顽固地影响着新时期的教学。学生习惯于被灌输,不会主动思考。难怪有如此调侃"轰轰烈烈搞课改,扎扎实实抓应试"。
1.2教材编写过于浓缩。为了实现新课改精神,高中教材体例以专题史出现,从而导致知识点的高度概括,这就造成内容丰富的历史书成了干瘪瘪的"知识点"的大集合。如必修三思想史第一专题第一课"百家争鸣"的"孔子和早期儒学"一目仅介绍"孔子、孟子、荀子"三人的主要主张,这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基础。因此,新教材虽然语言生动活泼,史学观念新颖,文字插图并重,但却与实际教学实践存在不符之处,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处,学生也只能"敬而远之"。
1.3教学手段、方式跟不上时代要求。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探究,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头脑风暴法等,借助新的科技手段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如微课、翻转课堂、幕课等。但在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习惯于将历史知识简单地列为要点和序号,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满堂灌",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变成"这是考点,要划下来"之类枯燥、干瘪的要求。在新课改中许多教师试图通过"合作探究"教学方式,改变传统一言堂的课堂教学局面。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为了形式主义而作秀。教师课堂所设计的环节无法落于实处,无法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较深层次的思考,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种教学方式往往看起来热闹,实际却无多大的教学效果。
2.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策略
2.1制订生活化教学目标。高中历史知识体系较为庞大,单靠学生死记硬背无法全部掌握,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制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在进行历史知识讲解时,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这样可以使原本空洞、苍白的课堂授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制定生活化教学目标时,教师要以让学生熟记历史知识为基础,同时,提高其对古今中外历史产生和发展规律等文化知识的修养,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历史知识借鉴,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目的。
2.2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理念的重要途径。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时,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中的"古代中国手工经济"一课时,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深入了解其发展特征,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将古代中国手工艺制品用图片、视频等方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实地感受中国手工业生产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3生活素材开展教学。由于传统教学注重的是对历史事实的讲述,而忽视历史知识中的生活元素,所以,教师在进行历史事件讲述时,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可以充分运用生活素材。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产生共鸣,也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累积历史知识。例如,在学习高三历史必修三中的"中国的古代艺术"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以小组的方式,搜集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古代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方面的素材,可以翻阅图书、报刊,也可以借助网络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学生收集素材是对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这样可以使历史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让学生养成主动对历史知识进行探究的良好习惯。
2.4教学理念的生活化。首先,高中历史教师从教育理念的改变开始,需用生活化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教师必须做有心人,善于在生活中捕捉教育资源。另外,历史本身也是人的历史,学习历史理应贴近人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成才观要有重新的认识。中学历史教学不是要培养考试机器,也不是要培养历史工作者、专家,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历史的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创造条件。"教学应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的教学,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是对生命的一种终极关怀。"教学应是一种人文关怀,是对学生生命发展的重视。教师有如此观念,方会关注学生的生活积累,把历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及生命联系起来。
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应用生活化理念开展教学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也让学生在生活化氛围中更加轻松、愉快地学习历史知识。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使枯燥、繁杂的历史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提升历史知识学习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高中历史知识点概括范文4
本人长期担任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新课改如何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 必须具备渊博的历史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常言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应该有一桶水。打铁还需自身硬。对于历史老师尤其是这样。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世界历史更是浩如烟海。正史、野史、不同版本、不同作者,从不同角度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有不同的解读。如果历史老师能准确把握这些知识点并引导学生正确获得的话,那么,教师的知识就必须达到一定深度,只有这样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打下基础。为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加强历史概念教学,注意准确、科学的表达历史概念,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因为历史概念是对历史史实和历史现象的抽象与概括,反映其本质特征。同时,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历史概念的过程,也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关键。学生只有吃透了概念,才有利于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提高。其次,历史教学除了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指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和之处历史史实、历史现象、或历史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则是能力训练的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第三,讲授历史知识必须与有计划的培养血红色能力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辅相成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的形成又是进一步获取知识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既不能单纯将知识而不培养能力,也不能单纯培养能力而脱离知识,应在讲授知识是贯彻能力培养,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获得新知。这就需要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
二、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内在动力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钱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兴趣对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可忽视的作用,学习中,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唯有热爱历史,才会在积极持久的学习热情中获得能力。首先,要以历史教育的实用性和社会性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历史是前人生活的再现,包含了前人一切成功和失败的经历,是人类经验和教训的总汇。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正是历史学社会功能的突出表现。因此在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做到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选择一些一教材相关的具有代表性、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教育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科学地是历史感和现实感融为一体。这样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就会觉得历史并非过眼云烟,而是完全可以和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接轨。其次,还要用学过的历史思维方法去联系分析社会热点问题,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分析历史现象。引导学生展开热烈讨论,从而获得创造性思维成果。这种做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思想不但受到教育,思考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
三、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呢?根据笔者的经验,在历史教学中应把握好两点: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这是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基础。具体方法是出示阅读提纲、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字、词,设计一些提高能力的问题。指导学生总结阅读的方法和阅读总结的规律,如一段话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的概括。引导学生弄清文中的内容讲的是什么,然后自己组织语言表达。其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要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动脑子,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史实背后的问题,老师适当及时诱导。通过学生自己找问题和回答问题,既可形成竞争机制,给学生一表现自己的机会,又可以避免老师的一言堂,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授课效果。另外,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教学的根本。这些能力将来学生不出校门后,可以用于实际生活,这一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是其他任何学科无法替代的。因此,我们历史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有益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准确把握历史脉络,为学生选取推荐有价值的学习参考资料
高中历史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基本是提纲挈领式的知识点,要深刻理解这些知识点,并能够把相关的历史重大事件串联起来,必须准确把握历史的脉络,理解历史所蕴含的意义,单单靠历史教科书是不容易办到的。因此,学生需要阅读相关的历史学习资料,但是,历史资料浩如烟海,高中学生处在高考冲刺阶段,没有时间和能力阅读大量的历史资料,有的历史资料无关轻重,甚至是不正确的资料,可能会把学生引向歧途。因此,老师就要做好学生历史学习资料的筛选和推荐工作。选取恰当的历史资料是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基础,这些资料一是能够正确反映历史事件,二是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满足学习需要的内容。
高中历史知识点概括范文5
关键词:高中历史;综合素质;论述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历史论述能力,首先我们要认知什么是历史论述能力?论述能力是指一个人叙述并归纳、总结、概括事实,表达观点的能力,在历史教学上则是指学生通过给定的历史材料归纳基本史实重点、表达观点的能力。近年来,在高中历史考查中论述类的题目越来越受到重视,分值不断提高,但是这类型的题目也被学生视为最难解决、最难得分的题目。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与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教学重点的侧重存在很大的联系,教师对于学生论述能力培养的不足,导致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无从下手,在答题过程中出现:史实运用不准确、观点不明确,文字表达不恰当等问题。要想提高学生的论述能力,笔者认为要可以从巩固基础历史知识、自主探究学习、培养综合学习能力三方面入手。
一、巩固历史基础知识
在学生阅读一段历史材料时,常常出现不知道材料所述史实、不知道材料出处的问题,这是因为学生对基础历史知识掌握不牢固,知识面不够广泛。学习历史这类人文学科,不能够让认知和思维太过局限,要V泛的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就要以课内学习为重点,以课外学习为延伸。
(一)以课内学习为重点
高中历史学习要以考试为重,所以对于课内历史知识的学习至关重要,首先我们要做好的就是引导学生牢固掌握课内知识。课内学习材料重点是教材,高中历史教材主要是从纵向、横向两方面展开,纵向的时间线和横向的分类史实,因此我们在教学时也主要按照这样的顺序。高中历史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繁多复杂,难以让学生生硬的死记硬背,此时我们就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系统、结构的学习。
首先构建学习主线――把握时间轴,许多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最大的困难就在于记不清历史事件的具体时间和时间顺序,所以我们可以把教材拉通,按照朝代顺序把具体的时间线给学生理清楚,让学生掌握清楚。其次,模式化掌握重大历史事件,高中阶段对历史的探讨主要是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例如、工业革命等等,对于历史事件的学习主要是把握其时代背景、起因、过程、结果、影响这五方面。采取这样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保持清晰的思路,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二)以课外学习为延伸
历史学习最忌讳知识的掌握不够,在高中阶段由于教学时间的有限,教师往往只能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而学生也很少自主的去扩展课外阅读,这就导致历史知识储备不足。虽然考试大纲明确了考试重点,老师可以有选择的安排教学内容,有侧重的教学,但是知识都是环环相扣的,任何一个独立的事件都和其他事件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个联系往往就成为了解答问题的关键,所以在有重点的教学和学习的同时,我们也要对重点外、课本外的知识有所涉猎。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高中历史对学生论述能力的考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考查,在论述过程中要求学生在特定时间内充分运用累积的知识,研究历史问题并解决现实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课程中安排探究性的课程,提出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学习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论述能力。例如在学习时,对于其对我国的影响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众说纷纭、观点不一,我们就可以在这一问题上让同学们进行探讨,表达观点,形成完整的论述,并且在表达观点的过程中要注意主客观相结合,用事实作支撑,避免完全的主观臆断。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高中历史对学生论述能力的考查如果拆开来看,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全面考查,论述的前提条件是理解材料,所以首先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其次是对问题的思考能力,最后是总结表达观点的表达能力。
(一)提高历史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历史理解能力,需要与学科特点相结合,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提高理解能力需要以大量的材料阅读量为支撑,所以首先我们要保证学生能最大限度地阅读历史材料,包括教材和适当的课外延伸材料。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思维惯性,以一个特定的角度切入问题思考,把握问题或现象的实质。比如关于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就要让学生分辨出其中的客观事实叙述和主观评价;关于两段相似史实的评价就要思考其异同点,掌握普遍规律。
(二)不断激发学生思考
学习探究需要保持思考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思考能力的激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单一的讲授,让学生只是听课而不参与到课堂中,不参与到学习内容中来,参与课堂的最好方法就是思考问题,已有的知识并不是绝对全面的、完全正确的,其中必然存在着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另外由于个人主观立场的不同,对于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保持思考是参与到学习中的最佳途径。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阅读了教材之后,对于其中需要研究的原因、过程等问题,我们不要直接提出,而是让同学们思考问题,表达观点,逐步达到通过学生的思考得出答案的目的。
(三)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高中历史知识点概括范文6
前言:
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有益于在学习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要求学生被动学习向倡导学生主动学习转变,在当前很多高中的历史课程中,也开发出了多元化的学习环境,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对培养他们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态度有很大的提高。在历史教学改革上使教师改变了陈旧的教学模式,创新了课程理念,对构建新形势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取得宝贵经验,因此,在当今的历史教学本文由收集整理中应努力构建新课改下的现代历史教学模式。
1. 改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重视的是对知识的传授,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新课改下的教学观念,则是要求教师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从将学生视为灌输知识的容器转变为学生主动要求学习的方向上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又要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从历史课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出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品德;在更新教学方法上可以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不光掌握基础知识,又能让学生对优秀历史人物从内心激发出崇敬感,让他们从优秀的历史人物中得到感染和熏陶。高中的历史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不仅让学生记住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发生、发展情况,还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重视传授为主,将发展学生能力作为重点的教育方向。
2. 建立以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理念
传统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学生总是被老师牵着走,学生被老师教课的指挥棒引领着学习,这是被动的学习,让学生被动学习的后果就是自主学习能力会彻底丧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学为主,教为辅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让学生做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比如在具体的历史事件发生原因和影响上,教师可以经过引入,让学生来进行评价,充分发挥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新课改中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教师上课时更应注重学生的反应,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改变全程讲课的策略,在课程学习上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辅导,并设置分组讨论时间,认真研究如何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成果向教学过程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有一个很明显的弊端就是看重教学成果,忽略教学过程。这就是传统的让学生死背历史知识点,将学生逼向死角里,这样的教学模式也就无从谈起学生的思维能力了。因此,我们要重视教学过程,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能亲身经历或体验历史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如果强调重学习历史的结果,只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个共同的标准答案的方向,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重视教学过程,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揭示历史知识的发生过程,也就是历史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思维中得到训练,既长知识,又能增进才干。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会有两个过程式的飞跃,第一次飞跃,“感知——概括”,让学生的认识活动,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才能得到历史的结论。第二次飞跃,“概括——应用”,就是把掌握的历史知识的结论,应用于实际的过程。
4. 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高中历史教学都是以素质教育基准点出发的,因此若想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就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按照统一规模进行教育,既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也不符合时展对教育的要求。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形式上,可以综合运用集体授课与活动、分组讨论或互相交流、自学与辅导,搜集历史资料与独立研究等多种学习形式,实行不拘一格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每堂历史课都应按照实际的需要,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要认真了解分析学生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和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展学生的各种各样的潜能,以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5. 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增加教学的生动性
历史教师在讲课时多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历史重现,或播放历史影片片段来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历史过去性的特点,生动的历史场景,活生生的历史人物,仅靠语言难以表述。例如在历史中的战争画面,如果不采用辅助效果进行片段还原重现,很难达到吸引学生学习热情的效果。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远胜于单纯的讲述。当然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它的作用只能是“辅助”,它的价值也只能是作为一种为人所用的教育手段而存在。并非历史教材中每一章节均适合使用电脑软件进行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