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直播间营销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直播间营销方案范文1
一、从北京到伦敦
北京体育广播开播于2002年,可以说,它是因奥运而诞生。历经7年磨砺、准备,体育广播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宣传报道中大放异彩,在收听率和广告营销等方面都取得佳绩。因传播速度快,伴随性强,互动充分,且成本较低等优点,使得广播在奥运新闻大战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对体育广播来说,收听率的升降有一个明显特点,即随着大型赛事的开始与结束起伏,奥运会、世界杯、亚运会期间,体育广播都是广播市场上升的重要动力。作为北京市场唯一的专业体育广播频率,2012年伦敦奥运会报道对体育广播来说是一场必须打好的新闻战役,同时,体育广播也担负着一份公共服务的责任,就是要为北京的听众提供专业、全面、及时的奥运节目。
北京电台伦敦奥运会报道的筹备工作从2011年6月就开始了。2011年7月,台领导批准了《北京电台伦敦奥运会报道方案》,方案中明确了以体育广播为主,北京广播网和其他频率为辅的框架,并决定北京电台将在伦敦搭设直播间、第一次境外直播奥运会。这既是振奋人心的计划,也让我们倍感责任重大。
奥运会报道筹备历时一年,从明确指导思想,制定报道计划,落实技术保障方案,到形成《奥运报道手册》;从争取记者名额,落实伦敦住地、直播线路,到请国家体育总局新闻司负责人培训,制定前、后方协作方案;从合作媒体谈判,到节目包装、推介、招商,以及团队后勤保障等,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工程。因为是首次大规模境外直播,经验不足,我们走了不少弯路,遇到了很多困难,包括看好了的住地突然说不能用,直播用的ISDN线路迟迟不能安装,设备运输差点儿就被耽误等等,可以说,筹备期间,大大小小的麻烦不知道从哪里就会冒出来。直到奥运开幕前的最后几天,还出现了签证问题,原计划19人的报道团队减少了6个人,给前方报道组的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
好在体育广播有一支团结、敬业、精干、高效的团队,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把各项工作一一落实。
作为北京电台奥运报道的“主力军”,奥运会期间,体育广播每天播出17小时奥运内容,重点关注了中国代表团的表现,并兼顾了本届奥运会的焦点人物和重要事件。各档节目均设置了全天候与听众、网友互动的环节。首次在境外搭设直播间制作的《龙腾不列颠》节目每天直播3.5小时,北京则安排了10小时直播节目《奥运冲击播》,从晚上20点至次日凌晨6点。时间跨度大,也是北京电台历史上境外报道奥运之最。
二、在伦敦直播奥运
伦敦奥运会,北京电台获得了4个持证记者的名额,在地方媒体中是比较多的。但是,这次中国代表团的夺金点和重要比赛项目有50多个。这4名记者苦干、实干加巧干,完成了如此艰巨的任务。除游泳比赛的4块金牌,(由于游泳比赛入场记者人数限制,本台记者只采访了一场)中国队获得的其他金牌以及一些重要比赛,包括开、闭幕式,体育广播都第一时间在现场进行了报道。在伦敦奥运会前后近20天时间里,前方记者共完成了录音报道296篇,与北京体育广播和北京电台其他频率连线158次,向中国广播联盟供稿平台上传录音报道近60条,还为中央电台,以及湖南、上海、江苏等兄弟电台连线报道33次。
广播的一个传统优势是“快”,但现在“快”已经不是广播独有的优势了,电视、网络、微博都很快。广播只有继续坚持这一点,并发挥声音的特点,一方面突出现场感,一方面营造想象的空间,依然能“快”出自己的特点来。
中国运动员易思玲夺得首枚金牌的时候,伦敦直播间里,《龙腾不列颠》正在直播。主持人和所有在直播间的人都鼓起了掌,为运动员叫好的同时,节目第一时间传递了消息。接着,节目马上电话连线身处射击赛场的记者,报道了现场的情况。听众能够从记者激动的语气和赛场背景声音中,感受到赛场的气氛。
体育广播的奥运报道强调的是进行时,既有前瞻,也有比赛记录,还有赛后全面的报道。尤其是第一时间报道中国运动员争金夺银的表现,记者要在现场及时发回报道。即使是赛后播出的录音报道,记者们也都是现场描述,剪辑最激烈、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呈现给听众,力求使听众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前方设立直播间,使得编播人员能亲身感受大赛气氛,制作报道更加鲜活,主持节目和发表评论就更有说服力。大家还有机会在赛场内外,甚至在超市购物时遇到熟悉的运动员,聊起他们的比赛和生活情况,又多了很多生动的素材。
前方报道组还采制了很多“伦敦的声音”,如飞驰的地铁声、大本钟的钟声、皇家马队的马蹄声、泰晤士河水的声音等,在每期《龙腾不列颠》节目的最后播放,并介绍伦敦的相关情况。这些都突出了广播的声音元素,带给听众遐想与共鸣。
三、在北京过伦敦时间
直播间营销方案范文2
直播在今年蔚为风潮,天猫直播、淘宝直播很快赶上脚步,将直播融入“边看边买”,天猫技术团队甚至自己研发了“边看边买”技术,在消费者观看视频的时候,主播会随机商品,并推荐媒体、达人对商品的介绍、评测,用户在不中断视频的过程中就能完成添加购物车、付款流程。
品牌商家通过直播向用户推荐商品,相较于通过硬广、图文推荐来说,这样的购物体验不再是冰冷的货架,或者是单品推荐,而是丰满的内容型商品推荐。
“直播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快速的聚粉、沉淀和互动,进行二次营销,和售卖同时进行。”芳菲说,以往很多品牌每年都会策划几场新品会,但并不能很有效的带动销售,因为线下营销和线上购买是脱节的。这是很多品牌会遇到的问题。但是在天猫直播中可以实现“边看边买”,实现线上线下即时互动。
“不中断接力直播,让淘宝直播在营销上功能更强大。”负责淘宝直播的运营专家袁媛(花名简柔)对《天下网商》说,过去淘宝最受用户喜爱的红包、优惠券等多样功能,也会在直播中继续;而现在各大直播热门的“打赏”功能,也会被加入到新版淘宝直播中,届时品牌方实现变现的办法就会更多元化,可以打造出更有趣、互动性更强的一套变现组合。
直播电商变现对阿里系直播平台来说并不是难事,手机淘宝有近10亿级别的商品库,日均上亿的流量(2015年,手机淘宝成为双11主战场,第三方调查公司Quest Mobile的数据显示,当天手机淘宝DAU高达1.8亿)。只要有好的转化技术,就有机会实现变现。
为此,淘系平台不单单是建构了淘宝直播、天猫直播两大平台,协助商家上线直播“边看边买”,并且策划大型活动直播,例如体育赛事、音乐会、新品会等,让商家能够轻松跟上热门事件性活动进行营销。此外,淘宝达人还开始培育直播网红,签约专属直播模特,提供给淘系直播平台使用,并且维系外界资源,形成一个灵活有机的“边看边买生态链”。
其中品牌商家更为关心的是,淘宝天猫直播如何才能更好得帮助他们提升销量转化,直播会不会成为他们未来营销的重大利器,以及目前淘系直播的发展节奏如何?
淘宝直播:强调风格,网红达人导购平台
淘宝直播上线近两个月来,发展是令人惊喜的,许多草根达人在这里实验出自己最初的“边看边买直播梦想”。
在姐姐堆里长大的美妆达人乔希对化妆品有着天然的喜爱,但最终触发他去接触美妆的是青春痘,他很受不了别人对他“颜值”的评头论足,或者说另眼相看。在治痘的过程中,他找到了化妆品的乐趣;而又因为化妆品,他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把做讲师、销售期间对化妆品的经验,全都写在了专业美妆的论坛上,积累了大量粉丝。
去年年底,他成为了淘宝达人,在很偶然的一次机会中,他尝试了淘宝直播。在一周5天,每次3小时的直播中,乔希一直在讲话,解答疑问,即使有人质疑他介绍的产品使用效果不佳时,他不仅不会生气,而且还会很nice的告诉对方,黑眼圈生成的几大原因,以及相应的配套使用方法。“淘宝上的用户基本属于初学者,她们对化妆品的认知存在盲点,所以需要更加耐心地去介绍。”
他边做直播边开淘宝店,仅仅一个半月,就把店铺做到了钻级。
97年出生的陈苗,算是一个“歪打正着”的主播,她因为参加淘宝举办的校花大赛而接触直播。在刚开始接触直播时,她每天对着手机讲话,导致家人里一度以为她疯了。“我是属于那种人来疯,不对,人不来也疯。”
在直播中,除了讲述生活日常外,她还会分享美妆心得。曾经有人建议她走搞笑路线,因为市面上做美妆直播的人太多,她很难有竞争力。“我才不呢,做其他又不能赚钱。”当问她以后的直播规划时,她的答案是走一步是一步,没想那么多。赶上直播浪头的陈苗很幸运,靠每天两小时的直播,月入五位数。
淘女郎出身的吴若凡在一次直播中曾卖出过上百张面膜,但大部分的时间,她基本在直播化妆。她说,她在直播中会化一些生活中并不常见的妆容,比如印度妆容、晚宴妆容,化到高兴时,还会哼唱几句。面对一些质疑,她不会在意。18岁就已经独立的她,早已学会如何掌控情绪。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她的旺旺一直在响。她说在做主播和淘女郎之外,会负责客服。
其实半小时的采访,基本是一答一问,吴若凡并不像陈苗那样爱说话,整个给人的感觉是相当高冷。当问为什么做直播时,她说,“不太会直播,但是我还是可以做主播。”
凑巧的是,无论是乔希、陈苗还是吴若凡,还有更多的达人主播都将美妆作为了直播内容。对于这一现象,有业内人士分析,移动视频直播形式对购物的魅力,主要在于场景化消费的构建。直播便于建立“观看”和“购买”这一连续的场景,利于形成消费冲动。而由红人或者专业人士进行化妆教学和普及,在内容上对用户是有吸引力和粘性的。可以这么说,美妆营销和直播有着天然的切合度。
在中国,女性移动美妆行业一直有着坚实的市场基础,根据第三方调查机构艾瑞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化妆品零售交易规模为4052.3亿,预计到2018年,这一规模将超过8000亿,年复合平均增长率为20.6%。
淘宝直播从美妆开始切入直播领域的另一原因是,淘宝直播是从视频业务里延伸出来的,在做视频的时候,主要是做美妆和搭配。目前定位为“消费类直播”的淘宝直播,在内容上更为全面,涉及母婴、弹唱汇、运动健身、美食……所以,在淘宝直播上,不仅仅有网红店主与粉丝互动,介绍服装搭配,还有健身达人陈暖央直播健身技巧,更有音乐达人、绘画达人通过直播进行音乐和书画教学……
“我们想做的是电商娱乐的导购平台,是以导购为核心,增加实时互动娱乐的直播。”简柔说。
天猫直播:品牌营销、 聚粉新阵地
“你喜欢戴套还是不戴套?”
“不喜欢带套,很油腻,喜欢零距离。戴套给我的感觉是在穿着袜子洗脚。”
这段对话来自于天猫为醉清风官方旗舰店做的“真人大尺度套套测评”直播。现场的两位达人,是品牌方精心培训过的,她们很擅长把握观众心理,鼓动情绪。她们会很直接的问男主播,“标准尺寸的是多少?”“尺寸的大小如何辨识”“超人套和迷你套的差别有多大”……面对这些问题,作为资深体验师的男主播会一一回答并做额外的相关知识的讲解。网红搭配专业人士,效果不错:现场互动率超杜蕾斯直播,在天猫百场直播中居首位。
“这个节目其实是经过精心的预热和导流设计的。”天猫直播运营专家李昱坤(花名格策)对《天下网商》说,平台在为品牌做直播时,会为其挑选当红主播,这些主播自带粉丝。而品牌在做直播时,需要精心挑选吸引消费者的商品,且优惠力度不仅要大,花样更要丰富,重要的是,这些折扣在平日是享受不到的。
像 “限时折扣”“限时特价”“12月免息分期付款”等优惠,在帮助直播吸引流量的同时,还在潜移默化的培养消费者“边看边买”的购物习惯。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边看边买”只是一个购物概念,他们在看直播时会留言,“屏幕太小,看不清主播介绍的产品”“想要买,但是要怎么加入购物车”……而这些史无前例的优惠力度会迫使消费者在最短时间内将自己中意的商品加入购物车。当然,天猫深谙网络用户购物的纠结心理,所以它的方针只是希望你能在观看直播的时间段,将商品放入购物车,不一定要购买。如果消费者是在直播结束后加入购物车,则不享受任何优惠政策。这对消费者很有刺激力,对培养“边看边买”的购物习惯很有效。
女神柳岩直播不到5分钟,直播间就涌进了1万多人;奶爸吴尊直播1小时卖了3200单;张大奕上新直播2小时,实现了2000万的成交量……如果没有网红或者明星,商家想要做直播怎么办?在618天猫粉丝狂欢节那天,天猫APP联合了品牌方,实验了一种成本最低的直播营销模式——行业小二联合品牌直接上阵。
天猫电器城联合品牌方在天猫推出了“小二直播”,直播小二们在屏幕上热闹叫卖,“我们家手环打五折”“买我们家产品的用户送一年的酷我会员”,旁边的商家卖力详解商品,以及不断实时更新优惠信息,结果这帮临时上阵的电器城小二们,在3小时的直播中,竟然吸引了超过120万人次的观看,2万名以上的消费在直播期间参与互动与品牌问答。
如果说马东这台“移动的广告机”在《奇葩说》中很受欢迎,那么天猫所创造的“动态详情页”在直播中也很奏效。“直播对于一些平时需要讲解的商品,效果明显。”格策说,只看图片很难了解到某些商品的信息,但是通过直播,消费者就能很直观地感受到它的功效,如C罗代言的sixpad,通过直播它的三款商品加购率提升了248%。
天猫直播在帮助品牌营销和销售在电商领域实现完美结合外,还有一个特点是直播能帮助品牌快速聚粉,把所有相同爱好的人群放在一个社区里。“让这个品牌从聚人气到人群沉淀,到二次运营、二次转化,都在天猫这边完成。”芳菲说,未来天猫直播会有两种方式,一是共享天猫直播后台,商家上传内容即可;一是品牌和天猫联合策划直播内容。
此外,为了实现用户流量的最大化,天猫直播还会将它所合作的品牌直播页面同步到手淘的各个平台,帮助品牌商、媒体是实现一站式直播页面投放。与此同时,天猫直播还提供“直播转点播”等一站式直播方案,品牌方一次对接,全网通用,并可以把直播页面同步到所有外部渠道进行品牌宣传。在技术方面,天猫已具备完善的直播技术解决方案,对接手机直播、无人机直播等市场上所有可以用直播信号源,从视频采集、处理、分发都实现自动化,商家、媒体和行业小二可以轻松操作,自主直播。
未来,天猫将把直播的后台链接同时共享给品牌卖家和媒体,而且这是目前市场上唯一一家开放给商家、媒体,为品牌活动服务的直播平台。届时,商家和媒体可以在直播中实现品牌营销互动,如品牌定制、品牌线上与网友及时互动、边看边买、弹幕、密令红包、抽奖、摇一摇,活动直播与红人直播同步,媒体达人多视角直播等。天猫直播将会对这些直播内容进行排序,并且将它们通过个性化推荐的方式推送给用户。在天猫APP的独立直播频道,为品牌商家无缝实现引流进店、边看边买。
直播间营销方案范文3
“我们只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戴尔中华区副总裁终端客户解决方案事业部林浩对记者表示。
11月8日,戴尔携手医微讯、慧科教育、五洲传播、网龙华渔成立VR联合实验室,来自医疗、教育、多媒体和游戏领域的这4家合作伙伴将通过戴尔提供的硬件设施,强化VR在行业领域的企业级应用。
来自IDC的数据显示,全球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VR/AR)市场营收将在2016年达到约52亿美元,全球市场营收则预计在2020年达到1620亿美元。而针对VR市场采用预测,截至2025年将有2.16亿个活跃用户,硬件市场将达到450亿美元。
计算先行
其实,VR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不论是1956年,摄影师Morton Heilig发明的那款看上去更像是一台巨型医疗设备、集成了体感装置的3D互动终端,还是1961年面世的全球首款头戴显示器Headsight,抑或是NASA(美国航空航管理局)在1985年研发出的LCD光学头戴显示器、任天堂于1995年的32位游戏机Virtual Boy,VR总是每隔十几年就能掀起一股热潮。
2016年甚至被认为是VR元年。各种形态的VR内容解决方案、设备层出不穷,各路资本、设备蜂拥而上,互联网大佬们也纷纷进入VR市场。
然而,目前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就像用马车拉着走一样,艰难前行。在国内,体验过VR的人只是一小部分,而这部分人中90%的人表示,他们体验的是戴二三十分钟就会眩晕的廉价VR盒子,高昂设备少有人问津。
AMD大中华区市场营销副总裁纪朝晖指出,非常清晰的VR需要同时具备144帧每秒的速率、16K单眼的分辨率和0延迟,“但今天,最高端的显卡也只能达到每秒90帧的计算速率,小于10毫秒的延迟。”
他还提到,上世纪90年代VR热无疾而终的原因就在于当时从计算技术到应用条件都不成熟,“显卡的计算能力不够强,没办法给你一个360度环绕的真实体验。”
一个VR产品或解决方案,除了硬件、交互以外,还要有内容相匹配。VR内容的创建涉及到大量的协同,这包括不同的开发引擎、内容的拼接;制作过程中会涉及到非常多高精度图像的处理。
“显卡计算能力提高需要多少功耗,什么散热条件,怎样的CPU与之匹配,运行中的软件在产生额外负荷下怎样稳定工作,输入端与软件交互后怎样出发下一场景,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会产生大量计算。”林浩在采访中对记者表示,“戴尔可以提供的是,和全球领先的软件公司、开发平台、硬件公司、周边公司在不断做优化和适配。这是我们所擅长的。”
据了解,目前戴尔已经与显卡及ISV厂家展开了深度合作,与超过195家第三方公司共同提供技术支持,可统一解决IT构架前后端问题。
纪朝晖强调,“VR是沉浸式计算时代的起点,它会彻底改变人与数据、互联网的连接方式。”
这与Oculus 创始人Palmer Luckey(帕尔默 ・ 勒基)“平行数字世界”的观点不谋而合,“这是一个平行数字世界的概念,你可以在其中生活、工作、玩耍和发起交流。”
行业下沉
VR的未来并不仅仅是游戏和社交领域,实际上,VR是一种全新的交互理念。在医疗、教育、多媒体等领域,已经产生了更多企业级应用的探索。
医微讯打造的医疗教学应用“柳叶刀客 Surgeek” 利用VR技术颠覆了传统医疗教学的体验模式,以更加直观与沉浸的体验模式,让医疗教学场景变得更真实;长期专注于高校与职业在线教育的慧科集团,旗下专注数字内容制作的品牌“课工厂”集在线教育的教学设计和内容开发为一体,为高校、教育培训机构以及企业提供在线课程制作服务,并致力于搭建“重塑现实”VR教育内容制作;五洲传播集团通过其本身的媒介传播属性,打造出VR直播间,在虚拟现实视频与电影领域探索更多可能性;网龙华渔则是在VR培训教材的开发上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更加真切地让学习完全呈现在场景的现实感中。
“我们做VR内容创建以及VR内容消费最强有力的推动者。”林浩表示,“戴尔将会利用自身的技术研发背景,以及在供应链方面的高融合能力,实现VR虚拟现实生态的发展,推进VR更深层次的行业融合与解决方案创新发展。”
直播间营销方案范文4
大部分地方新闻网站面临着相似的“三缺”局面:缺钱,缺技术,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和市场意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崛起,特别是在大数据技术开始大规模商用的背景下,“腹背受敌”的地方新闻网站何去何从?近年来,长江网根据自身核心业务和市场需求,积极布局移动互联,创新拓展运营模式,在实践中深刻感悟到:只有坚定不移地走转型之路,才能在媒体变革的新形势下,找到生存和发展的新航道。
坚持自主开发,实现新媒体技术升级
当转型成为趋势,对于移动互联的布局也就成了地方新闻网站生存发展的重要支点。2014年下半年,长江网决定打造一款“新闻+服务”的App,作为进军移动端的主打产品。是技术外包还是自主开发?长江网毅然选择了后者,因为外在的技术力量很难做出完全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更不用说后期调整维护、迭代升级的巨大沟通成本。
当时,网站面临不少技术难题,内部技术团队没有开发客户端的经验,能否开发出来,开发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谁都说不准。一切从零开始,没有现成模板,没有过往经验,技术人员在边学边做中摸索,失败了就从头再来。
长江网以务实的态度循序渐进,给内部技术团队一定的宽容度和成长机会。起初网站制定的目标较低――“做出来就行”,技术人员们不服气――“这可是我们自己开发的产品,不能拿不出手”。因此,每一阶段的研发都能够超出期待,“我们又有了一个更好的方案,过两天就能实现!”“攻城狮”们常常为此兴奋不已。有了内在动力,长江网移动客户端的开发完全变成了一次充满惊喜的体验。
2015年4月,由长江网自主研发打造的武汉市首款时政新闻客户端“武汉通”App开始试运行,7月1日正式上线。“武汉通”客户端除设置有头条、武汉、天下、时评等十余个新闻栏目以及视频、荐新闻、移动数字报等移动端特色产品外,还秉持“新闻+服务”的理念,聚合了智能公交、医院挂号、网上车管所、天气查询、在线翻译等10多项便民服务功能,满足市民的生活服务需求,“随时随地,掌握武汉”。由此,长江网开始步入移动互联时代。
客户端推广是业界难题,网站为此动了不少脑筋。通过仔细梳理自身的政务资源、内容资源,线上策划一系列针对政务人群、白领、大学生等目标群体的知识测试、互动答题、竞赛投票、“零元夺宝”等活动;线下走进机关食堂、大型展览等进行地推……借助各种方式强力推荐,“武汉通”受众不断增长,活跃度持续上升,综合传播力在“中国新闻W站App传播力榜”排20名上下。
通过不断试错和培训学习,长江网的技术实力迅速提升。“武汉通”App2.0版、长江网PC端“荐新闻”板块,可以根据受众阅览习惯推荐新闻资讯;网站还实现了包括网络舆情监测、产品口碑监测、舆论引导培训在内的新媒体传播大数据监测。
淬炼服务产品,在服务用户中发展自身
网站转型不仅是传播方式的更新,更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是对自身的突破与淬炼。随着传统广告、流量变现等赢利模式的走弱,网站经营面临着巨大挑战。
没有经济实力,就不可能实现良性发展。转变经营思路,首先从树立用户观念做起。过去,网站视网友为受众,与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的观众相似,只是互动性更强;现在,长江网尝试着以“用户”的观念来研究和对待网站的服务对象,重视用户体验,研究用户需求,在服务用户中发展自己。
长江网将技术实力与媒体经验相结合,推出了“新媒体管家”服务产品,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资源匹配、舆情监控、第三方测评和软件开发等服务,达到了良好的营销效果和社会口碑。
2013年8月,长江网开通湖北首个舆情频道,同时上线了网络舆情云服务平台,目前这个平台已经历两次升级并逐步实现移动化。2015年投入使用的移动政务学习考核云平台,先后在“全市《准则》《条例》网络测试”和“市水务系统行政执法人员涉水法规在线培训考核”中进行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长江网还运用视频力量,探索微电影商业市场开发,以举办武汉大学生微电影大赛为契机,将微电影行业的新生力量集合到长江网的网络平台上。2015年,网站成立了“微电影个性化定制拍摄工作室”,为武汉公交集团策划打造了《锤钉兄弟》《暖暖公交心》《开往春天的594》《微笑的力量》等公交员工本色出演的系列真人微电影。其中,《暖暖公交心》在全国公交首届微电影大赛中摘得桂冠,《锤钉兄弟》也获得了“共筑中国梦”中国网络视听节目优秀作品奖。
近两年,长江网不断完善和拓展“新媒体管家”服务产品,努力研发新的产品项目,不少优秀项目还获得了财政扶持。其中,“文化产业大数据云服务平台”“报刊新闻信息移动云服务平台”项目获得省市资金扶持;“大数据新闻分析挖掘云服务平台”项目,获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6年度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建设专项资金扶持项目”优秀案例。
创新传播形式,提升媒体融合实力
新闻网站的核心竞争力,是在市场竞争中所具有的能够持续有效地向读者提供服务,并获得盈利和持续发展的综合性能力。长江网作为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新闻网站,承担着守好武汉网上舆论主阵地的使命,同时也在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创新传播形式、提升传播效用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2016年9月,“2016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武汉开幕,长江网网络直播间推出图文直播,并对每一则重要新闻进行数字化分享,利用PC端、微博、微信、App、图说、H5、小游戏等多个渠道多种形式,形成立体化、个性化的传播报道,其中图说新闻《网络安全宣传周 你知道吗?》和《网络安全大家谈》阅读量双双实现10万+。
2015年初,武汉获评全国文明城市,长江网第一时间推出“文明红包 全民疯抢”微信创意互动,其形式新颖、内容有趣,充满正能量,半天时间转发超5万。随后,长江网还策划“做文明市民 领文明证书”等活动,吸引了10余万网友热情参与。
直播间营销方案范文5
【关键词】广播广告 经营理念 转型 经营方式
【中图分类号】G223 【文献标识码】A
新媒体的迅速崛起促进了新老媒体的相互交融和发展,这种新的融合模式打破了传统媒体垄断格局,市场完全进入开放竞争和充分竞争的时期。
那么,广播媒体如何及时调整经营理念突破常态化管理模式,化解广告经营中出现的新矛盾,运用市场经济杠杆争取效益的最大化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与自营主辅相依,培育优质客户抵御市场风险
凯蒂亚・安德森(Katya Andresen)在《罗宾汉市场营销》一书中阐述:“变化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只有不断地在时代潮流中学习变化,调整自己的策略,才能在与竞争对手争夺市场份额的战斗中取得胜利。”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广播广告受经营理念的束缚和体制属性的限制基本上以自营为主,广告经营不经过任何中间渠道由媒体自己来完成,但在经营水平以及创收的可持续增长等方面则落后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水平。
相比较而言,以为主的广告经营方式更趋向于“统一经营”机制。首先,价格相对比较统一,避免一些恶意竞争;其次,拉升所有平台间的经营水平,而且有助于强势平台带动弱势平台形成良好的打包经营策略,发挥各个平台的经营优势,可以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第三,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第四,便于客户寻找固定的媒体投放渠道,有利于在客户心中形成固有的广播品牌效应。
大多广播广告采用为主、自营为辅的经营策略,该策略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对核心客户资源的掌控;二是发挥从业人员对广播节目更熟悉的优势,助力不同行业类别的开发与经营。在经营策略中,主铺相依的经营理念需要有广播广告机制的支撑,广播广告从业人员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
辽宁电台广告客户较为稳定。重视对优质客户的扶持,与信誉良好的大客户合作是抵御市场风险的最好选择。以2014~2015年辽宁电台采用广播广告“整频”,基本实现广告稳步增收,摆脱了曾一度出现的经济状况低靡状态。通过配合公司做增值服务,不仅保证了广告收入的稳定,还在活动推广和产业经营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中,文艺广播为了实现自身频率和整频客户双赢,经营单元紧贴频率定位,帮助客户想点子、做方案,通过走社区、进校园、做商演等全年超百场的线上线下活动,不仅提升了频率的品牌影响力,还赢得了客户的普遍赞誉。
二、提升广播资源品质,稳步实施必要的转型
以今天的标准来看,医疗专题广告从可听性、艺术价值、广告形态到内容的合法性都存在明显问题,但在20世纪90年代,广播优势受众不断流失、广告资源大量空置的背景下,热线专题类医药广告的出现让广播度过了寒冬,成为广播创收不可或缺的一个来源,也是这个特定发展时期广播广告的主体。简言之,医药保健专题热线广告是广播广告在发展瓶颈期的无奈选择,也是广告资源粗放式经营的代表性产物。2013年国家八部委联合下发“国七条”,要求媒体规范广告内容,缩减医疗专题广告的比例。广播广告不仅要合规还要保证效益。因此,这种转型必须要具备科学性和可行性,要适应广播的自然属性特点。
从广播广告到受众“认知―理解―认同―行动”等一系列的广告接受层次,医药专题广告的转型调整必须大胆设计、稳中求变。辽宁电台医药专题广告转型分为三大类,一是彻底剔除这类医疗专题广告使整个频率成为“绿色频率”,交通广播的实际调整证明,效益不但没下滑还出现了30%的增长。“净化声频,打造绿色频率”不仅提高了听众对媒体宣传的认同感,增强了媒体公信力,还提高了硬广资源的利用率和品质。二是拓宽思路,进行合理的广告结构调整,大胆尝试将单一的医药广告形式进行多元化发展。辽宁之声频率的广播广告原来是以医疗专题为主,转型后频率以《今天吃点啥》品牌美食节目为依托,通过对主持人“伟诗”的形象塑造,开辟线下中等职业教育班,并正在向伟诗食材生产基地、伟诗品牌食品、伟诗厨师学校等延长产业链的集团化发展。三是借助品牌效应进行转型升级。如推出“今日黑土地――现代农业技术体验计划”,邀请与农业技术、农业服务相关的广告客户共同参与线上线下活动,经过文案创意,注入众多广播元素,融合了情感传输、人群选择、营销方式等,从而达到对受众“认知―理解―认同―行动”的预期目标。
三、品牌―系列―规模,强化广播广告产业结构创新
广播广告初级阶段的经营模式是单一以时间为资源的专题广告,在这个阶段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广告产品,更不涉及对产品及其形式的包装与结合。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受众的产品购买行为日益成熟,单一粗放的形式制约了广告产业发展。因此,广播广告产业结构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创新,利用广播的创意活动撬动社会资源,做大活动规模并拉动购买力,从而提升媒体品牌,实现广播产品的增值和广播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要实现广播广告经营模式的改革,应基于单个活动品牌化、品牌活动系列化、系列活动规模化。
辽宁电台交通广播在广播广告产品线下活动的拓展上力求达成商家和受众的双赢。推出了针对汽车行业的汽车“杀价帮”和针对商业家装行业的“975听友内购会”,两个活动有力拉动了市场,成为广告经营的一个利器。“杀价帮”第一场“4月奥迪专场”两小时内,成交量突破百余台;7月第二场北京现代“杀价帮”活动当天,实际到店人数700多人,共计签单售出各款车型数百台。与商家联合推出“975家装内购会”不但丰富了广播形式而且通过不同商业手段,如爆款秒杀、特价商品、红包派送等,创造了商家较高的销售业绩。
在创新广播广告营销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不能因创新而忽视营销的目的。对市场上出现的新产品、新的形式一定要谨慎,如果能将老产品加上新包装、新定位、新组合也会带来全新的感觉、全新的体验,在创意上形成一定的规模后势必会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辽宁电台乡村广播利用广播线上线下活动联合多家农业媒体,共同主办了东北第四届暨辽宁省第七届农业媒体优质农资产品推介展销会。从2009年至2015年,乡村广播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七届农展会,近几年展会无论在规模、内容、品质、影响等方面也逐年提升。2012年起,乡村广播依托中国农村广播联盟平台资源,联合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对农村广播放大区域优势,实现资源共享,联手打造辐射东北、服务东北的农业广播媒体自主操作的农展会,做强、做大农展会活动规模,实现了媒体、商家和受众全受益的社会效果。
四、应用新技术,注重与多媒体融合
广播虽然传播速度快、空间大、受众接受信息快捷方便,但广播只闻其声、瞬间即逝的传播特点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因此,广播媒体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注重与新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广播媒体不仅要学习新媒体的新技术,还要利用好新媒体营销的新模式。
融媒体的广告形态具有很强的生存力和市场竞争力,广播媒体可以借鉴其他媒体的发展带动自身广告效益的增长。如:2015年上半年,辽宁电台交通广播通过官方微信平台推出线上活动近20项。其中,《爱心接力》在线上线下平台的共同宣传下,听众和微信粉丝通过参与答题形式,为敬老院募集了10万元爱心善款,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效应。辽宁电台文艺广播2015年特别推出采用广播直播间场景的综艺类视频节目《说说唱唱斗秀场》视频版,首期通过优酷、腾讯、微信等平台进行推出。经过几期的磨合,视频版的拍摄和制作模式日渐成熟,并通过“辽宁文艺广播”微信公众号推送最新内容。整个节目的品牌包装及特效均由频率独立完成。广播节目的视频化满足了听众对于只听其音、不见其人的好奇心,多渠道推广频率的品牌,拓展了传统广播的发展空间。
直播间营销方案范文6
“别的城市电价听证会都开不下去,而在天津,居民电价调整方案获得听证会代表全票通过”、“经济发展、电力先行以前是一个口号,但目前在天津,实实在在成为了社会各方的共识。”这些是天津电力人的骄傲,也是他们辛勤工作的回报。
奇迹是怎样发生的?沟通。主动的沟通、良好的沟通,再加上有效的措施保障,最终带来了共赢。
共赢是一个强大的“场”,它能够有效地把政府、供应商、客户、员工、社会等利益相关方凝聚到这个“场”中,形成企业卓越经营与发展的合力。
在采访天津电力的过程中,感触最深的就是他们和政府、电厂、公众、员工等利益相关方良好合作的和谐氛围,各种积极主动、体贴入微的沟通机制铺就了天津电力与利益相关方的“共赢大道”。
积极汇报,架起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桥梁
天津电力和政府畅通的沟通机制,是天津电力得以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十一五”期间,天津市政府每年以无息还本的方式借给天津电力1亿元资金用于电网建设。2008年,天津市政府又将这种贴息贷款本金提高到每年2亿元。光是这一条就会让很多兄弟单位艳羡不已,而天津市政府对天津电力的重视和支持还远不止这些。
“经过有效沟通,天津市政府把加快天津电网发展作为政府工作重点,给予了空前关注与支持。”天津电力总经理李晶生介绍,在政策层面,天津市政府落实电网发展会谈纪要,相继出台《天津市供电用电条例》、《重要用户供用电管理办法》等地方法规,开创了政企合作、共同推进电网发展的新模式。
在组织结构层面,天津市成立了由副市长任组长的电网建设领导小组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领导小组,18个区(县)政府先后与天津电力签署了两轮合作协议,部分区(县)政府成立了电网建设基金,推动解决电网建设难题。
这一切是怎么争取到的呢?
关键在于天津电力与天津市政府搭建了有效的沟通平台,建立了长效的沟通机制。近年来,天津电力领导班子作出了主动加强与各级政府机关汇报沟通、实现合作共赢的决策,让更多的人了解电力事业发展与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关系,积极谋求政府及各界的支持。
据介绍,天津电力主动建立与天津市委、市政府的常态沟通机制,多次向市领导汇报工作,与市人大、政协以及各主要新闻媒体等始终保持有效沟通,清晰传达建设坚强电网、服务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
天津市电力公司总经理李晶生和党委书记朱长富也多次带队,先后与北辰、滨海、蓟县、河东、东丽等区县政府座谈,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争取支持电网发展政策,实现双方合作共赢。
完善网厂联系制度,供应链成“共赢链”
跟一年前相比,郑卫东现在每个月多了一项工作,那就是填写《天津地区电厂运行信息月度报告》。
郑卫东是天津华能杨柳青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的营销部主任,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天津电力合理安排购电计划。作为天津电力的供应商,郑卫东坦言公司从天津电力定期的电力市场信息报告中受益良多:“电力公司开展的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发电厂及时了解电网的运行负荷情况,准确预测下一阶段的发电量,减少发电误差”。
事实上,天津电力在2006年即建立了健全的信息常态机制。2006年年初,天津电网电力交易中心制定了《天津电力电力市场交易信息管理办法(试行)》,自2006年10月起按时在网上月度、季度、年度电力市场交易信息,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同时,天津电力还建立了网厂联席会议制度。自2006年10月第一次网厂联席会召开以来,天津电网电力交易中心每季度承办网厂联席会,上季度天津电网电力市场信息报告,并结合当季度热点开展交流讨论。
为了与发电企业保持顺畅的沟通,天津电力还坚持对区域内发电企业逐一走访。仅2006年11月至2007年7月间,天津电力就走访了天津地区全部主力和地方发电企业,每次都认真听取发电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电力市场信息、网厂联席会等多个渠道沟通交流,进一步增强了发电企业的市场意识和参与意识,保证了调度交易的公平公正,网厂关系更加和谐。” 郑卫东说。
以“大客户经理制”为代表的新型服务模式
“我跟这些企业的关系特别好,我为他们服务,他们也非常支持我的工作。”11月14日,在带着记者走访滨海新区部分用电大户之前,滨海供电分公司的大客户经理孟淑玲就笑着称“记者的这次采访会有收获”。
大客户经理制是天津电力在2007年初首次推出的,主要是针对电力大客户在用户报装及电力配套工程中存在的众多问题集中统一协调,提供一对一的专业服务,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为客户节省人力物力。
在金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金耀生物工业园),动力厂长藏同波说起滨海供电的大客户经理,说得最多的两个字是“省心”。
金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生物化工产品、皮质激素原料药、药用及饲料用氨基酸产品。“我们是一个一分钟都不能停产的企业,对于供电的要求特别高。”藏同波说, 2007年金耀生物工业园上了35千伏变电站第二路电源项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滨海供电的大客户经理穆舟和孟淑玲做了非常多的工作。
“从项目申请,到建设开工,到后期维护,我们根本用不着操心,全是他们在帮我们运作。二路电源运行一年来没有出现任何故障,我们非常满意。”藏同波说。
据了解,天津电力第一期大客户经理有27名,2007年公司由大客户经理的重点项目有600余件。2008年,天津电力进一步推广大客户经理制,仅上半年就培训大客户经理104名,并与重要电力客户签订了优质服务协议。为保证大客户经理制的有效运转,天津电力还制定了《大客户经理制指导意见》,并突出《大客户经理工作实施细则》,在规范大客户经理业务行为的同时,加大了对大客户经理工作的考核和监督力度。
天津电力客户服务中心综合办公室主任范铮认为,大客户经理制的推出使天津电力真正实现了“一口对外、内转外不转”。大客户经理秉承“一站式”服务宗旨,在为大电力客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电力专业化服务同时,进一步优化了流程,提高了业扩报装工作的速度和效率,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大客户经理制还很好地协调了公司内部各部门的工作,达到链状衔接,大大缩短了流程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做到了早施工、早售电、提高售电量,有效提升了公司的效益。”范铮说,2007年,天津电力为天津市20项民心工程、40项重大工业项目等重要客户配备了大客户经理,将高压客户平均接电时间由0.08天/千伏安缩短至0.06天/千伏安。
行风监督员+优质服务=与公众“心连心”
11月5日,天津电力召开了行风社会监督员换届暨工作座谈会。行风监督员制度是天津电力为增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加强电力行风社会监督而推行的一项制度。本届行风社会监督员委员会由46名委员组成,由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组织推荐产生,由市人大、市政协、街道、企事业、新闻单位等各阶层代表组成。
“电网企业时刻与广大群众发生密切关系,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工作置于社会监督之下,重要性不言而喻。”范铮介绍,天津电力将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工作视为公司发展的生命线,通过一系列措施,公司目前已形成了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的常态运行机制。
95598:覆盖全市方便百姓
“95598的承诺是每电必接,每电必处理。”天津电力客户服务中心客户服务科科长姚明路介绍,客户服务中心建设了覆盖全市的供电服务热线“95598”技术支持系统,集业务受理、故障报修、咨询查询、投诉举报和停电信息等功能为一体,实现每周7天、每天24小时无间断“一口对外”供电服务,为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2007年,客户服务中心“95598”坐席由34个增至76个,话务量达67.9万个。利用先进的GPS全球定位技术,实现对抢修车辆的实时调度,最大限度缩短故障处理时间。居民用电故障平均处理时间缩短至51分钟,同比下降10%。
“天津电力客户服务中心始终把自觉接受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和第三方评价作为提高供电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范铮介绍,客户服务中心建立了公司领导接待日制度,积极参与《今晚报》“坐堂服务”、天津人民广播电台《行风坐标》、“走进直播间”等专题节目,畅通与客户零距离沟通的渠道;聘请行风社会监督员,对供电服务窗口进行不定期明察暗访,有效监督服务质量;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客户满意度测评,形成常态的服务品质管理机制;实行客户回访闭环管理,通过电话或走访等形式,对各类业务进行回访。
电力科技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
“原来咱天津是全国第二个开始用电的城市!”
“利顺德酒店使用了全国第一台电风扇啊!”
10月22日,天津电力科技博物馆迎来了免费向社会开放以来的首批学生团。天津市第十七中学高一年级的100多名学生来到这座国内首家融博物馆、科技馆于一体的电力馆,在动手动脑中轻松学到了不少电学知识。
“天津电力科技博物馆是公司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统一部署筹资在原比商电灯电车公司旧址上建设的。它以‘展示电力历史,传播电力科技’为宗旨,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是天津市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馆内解说人员介绍,博物馆内共设“电的初识”、“时代能源”、“电力与生活”等6个展厅,再现了天津电力发展历程,生动展示了电力科学原理和前沿科技。每一位参观者都能在其中了解天津百年电力文化,感受现代电力科技的魅力。自10月18日开馆以来,已接待了1100多名参观者。
搭建人才成长平台,锻造责任员工团队
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方之一,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天津电力始终将员工视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人才战略――“1232”人才工程
天津电力的人才战略是什么?简单来说是4个数字――1232!
“1232”人才工程是天津电力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电网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出台的具体措施,旨在建设具有一定规模、拥有较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保证企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1232”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公司核心业务和核心技术为重点,围绕公司主要生产和经营环节,建设年龄和专业梯次合理的“四支人才队伍”,培养出在同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人才。即: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建设100名思想政治素质高、科学决策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企业经营者后备人才队伍,200名精通经营管理业务、熟悉电网管理、具有大局意识和协作精神的优秀管理人才队伍,300名理论基础扎实、作风严谨、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科技攻关能力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200名敬业爱岗、技术精湛、勇于实践、作风过硬的优秀技能人才队伍。
据了解,公司每年对后备库人员进行一次考核审查,符合标准的人员进入“1232”人才库,形成“1232”人才库与后备人才库之间的良性循环,滚动发展。
干部培养――不拘一格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