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园网站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园网站管理办法范文1
1 制定严格的对外网站信息管理办法
高校加强对外网站管理的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制定严格的《网站信息管理办法》,主要应包含以下规定:①网站信息的必须遵守国际、国内有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悖、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宣扬封建迷信、侮辱诽谤他人的、破坏学校安定团结、有损学校形象等有关法律、法规禁止的信息内容。②高校网站信息的管理部门是党委宣传部,各系部也要成立部门的网站管理小组,配备部门的网站信息员。网站信息员名单需报学校备案。③网上信息采取责任追究制度,信息工作坚持“谁谁负责”的原则,网站信息员对本部门网站信息的安全性、准确性负责。登录密码和帐号一般应由网站信息工作小组组长和信息员掌握,不得向他人泄漏。④学校党委宣传部负责学校外网主页内容的审查和更新,负责各部门网页内容的审查和备案,负责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的监控、负责校园网络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网络舆论情报的搜集与反馈等。⑤各系、各部门定期在校园网上充实更新部门网页,充分利用网站宣传学校,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各部门的信息内容必须由网站信息小组组长确认,并交学校党委宣传部审核、备案后方可。⑥任何部门未经申请同意,不得私设部门网站,各种信息,更不准将个人网站链接到学校网站。
2 高度重视网站信息员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站信息员队伍是用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进一步净化校园网络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和谐校园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2.1 信息员的选任条件和要求 ①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能较好地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或学生教育管理经验。②了解掌握高等教育法律法规,熟悉高等教育政策和学校的基本情况,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富有社会责任感、正义感,热心服务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③熟悉网络基本操作技术,了解网络传播特点和规律,善于运用网络语言,知识面广,有较强的文字功底。
2.2 信息员的职责义务 努力充分挖掘本系部信息题材,弘扬本系部正面舆论,利用学校网站传播平台和技术支持,把校园网建设成为立德树人的新阵地,师生精神文化活动的新空间,校园文化和服务的新平台。
校园网站管理办法范文2
一、必须有一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技术高超的网络技术队伍
我认为校园网是一个学校的“名片”。当时我任学校副校长,出于宣传学校的需要和对网络的热爱,我自己动手于2007年4月建起了我校校园网,而且至今对此一“网”情深。
我当时有感于许多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于是,就不顾工作的繁忙,在业余时间里到处搜集有关家教方面的文章转帖于我校校园网中,可以说转帖了当时有关网站上所能看到的大多数的家教好文章。
只要学校有个重要活动,学生或者老师有了什么成绩等等,我都及时写稿上传校园网。这些工作量都是很大的,也比较麻烦;我的工作也非常忙(我当时还带着高中政治课),但是由于自己对校园网有很大的热情,所以,尽管没有什么报酬却一做就是几年,一个人完成校园网所有的资源提供和更新工作。后来,我校招聘了几名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在工作态度和技术能力等方面个个都比我强。正是他们爱岗敬业,对校园网更多的付出,才使我校校园网的资源逐步丰富起来了。
但是如果网上浏览许多学校,你会发现很多学校至今没有校园网,还有很多学校虽然建立了校园网,但是,最后的更新时间还停留在几年前。没有校园网的学校往往是因为没有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而校园网从不更新、形同虚设,则有种种原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一支爱岗敬业的技术队伍。我们知道,网络建设技术性强,而且,每天更新非常琐碎无趣。如果学校的有关技术人员没有对于事业的热爱,或者学校没有调动起来有关人员的积极性,那么只能使有关人员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只当和尚不撞钟。
二、必须激发全校教师和学生参与校园网建设的热情
现在我校校园网已经开设了许多栏目,有学校概况、政策法规、常规教学、教学研究 、荣誉榜、教师队伍、家教之窗、校园生活、教学资源、英语特色等十个大栏目。大栏目下又分设许多小栏目。比如 “教学研究”包括“我校课题”、“教研文章”、“洋思中学研究”、“研究型学习”、“专题研究”、“教学设计”、“小本培训”、“本校课改研究”等等小栏目。在每一个子栏目中,都有相当多信息。如此多的内容,仅仅靠一两个人,很难做好。而且,各个学科专业性强,没有人能够包揽所有内容的审核、充实任务。这就必须激发全校教师和学生参与校园网建设的热情。
为此,我校校园网建设坚持“一切为了全体师生、一切依靠全体师生”的理念,发动全校师生参与到校园网的建设中。
我校在各个处室、各个班级设立了校园网通讯员,规定了通讯员的职责和每学期各处室、各个教研组、各班的通讯稿的任务,制定了师生有关的奖励制度,并对为校园网提供优质资源最多的处室、教研组、班级及其个人给予相应的表彰和奖励,调动了全校师生丰富校园网资源的积极性,各类的稿件、课件、教学设计、学生作品等等源源不断地汇集到网站来,致使校内服务器不得不经常清理。
发动全校师生参与到校园网的建设,有利于师生的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能力的提升;师生的作品展示出来了,促进了相互的交流,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整体素质;教师的教学资源得以共享,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这些又反过来激发师生参与建设校园网的积极性。现在,我校校园网每天的点击量都在1000人次以上。
三、必须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同样,要办好学校的校园网最重要的就是要唤起学校领导对校园网的大力支持。
很多校长不重视校园网的建设,主要是没有认识到校园网的重要性。校园网站建设是学校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一个好的校园网可以很好地实现三个目的:加大学校对外宣传力度,扩大学校的知名度,使学校取得的成绩得到更好地宣传;为教育教学服务,给师生提供了一个扩大知识面的空间、交流教与学的经验、展示自己的平台,它是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三是缩短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距离,达到学校与社会、家庭之间的更多沟通的渠道。
校园网站管理办法范文3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数字化校园 办公自动化
一、教学信息化建设实施背景
衡水技师学院是市政府投资,于2011年由原市直属八所中职学校合并而成。学校占地面积650亩,建筑总面积16.8万平方米,教职工587人。学校特点是建筑面积大,教职工人数多,原各校区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师资水平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为了促进学校高起点、快速度地发展,学校将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提速平台,紧紧抓住合校初期,市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信息化规划方案,给予指导和专项经费支持的时机,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设定为建成本地区一流、全省领先的中职数字化校园。
在教学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学校始终贯彻设施是基础、资源是核心、应用是目的、管理是保障这一指导方针,边建设、边应用,建用结合、以用促建。
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创新点
1.校园信息化建设新路径
学校积极引进企业参与到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上来,本着“企业投资建平台,学校按需买服务”理念,先后与中国联通衡水分公司、中国建设银行河北衡水分行等4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中国联通衡水分公司投资120多万元,为学校所有楼宇进行布线,共布设信息点1021个,布设光纤2300米;中国建设银行河北衡水分行投资30多万元为学校安装了一卡通系统。企业的参与,打破了“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维护管理难,服务能力弱”这一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从“建设者”向“应用者”转型,加快了学校数字化建设的进程。
2.以“创新应用”彰显信息化特色
学校以信息化教学资源为载体,推动教学各方面的深入改革。以项目导向、任务引领的模拟仿真软件,再现了现场操作过程,优化了教学资源,推动了教学改革。构建了与真实环境互补的虚拟仿真技能教室,形成了前课堂后车间的格局,彰显了现代职业教育特色。
3.“三通”全通、“三用”常态
“三通”是指宽带网络学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学校网络实现全覆盖,学校网站系统、教学资源库共享系统、校务管理ERP系统、办公自动化OA系统全部部署在校内6台服务器上,实现了宽带网络学校通;所有教室都安装有微机及多媒体投影仪,教师及学生能够直接即时访问互联网及校内教学资源库中的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主要体现在学校教学资源库共享平台允许所有教师及学生注册登录,每个教师在服务器中有200M的个人空间,可以上传课件、电子教案、微课视频、课程素材等资源。这些资源在教师个人空间的同时,也可以推送到资源中心。学生登录到教学资源库共享平台可以选择网络学习的课程,实现网上做作业、答疑、考试、课程评价、学习统计等。
“三用”是指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是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成熟化的重要标志。互联网接入、软硬件平台具备、信息化人才培养到位、信息技术水平达到要求,这些教育信息化应用要件的准备完成让“三用”在学校成为常态化。这种常态化的形成还得益于各种评比、竞赛、奖励等激励手段的使用和引导。
三、校园信息化建设内容
根据学校校园信息化建设任务书,学校主要从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校园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信息化管理制度四个方面进行建设。
学校通过多方考察,专题调研,完成了校园网平台升级建设方案及教学信息化系统支撑平台建设方案的制订和论证,制订了实施步骤和建设具体细则。完成了数字化校园基础硬件设施升级建设,校园主干网建设完成,校园达到网络全覆盖。此外还对校园网中心机房进行了升级改造,建成了一个现代化、规范化的中心机房,为学校网络的可靠运行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使校园网络设施达到了预期目标。
通过与北京汇众融成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希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江苏金智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洽谈,最后与江苏金智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建设协议。采用校企联合开发的模式,成功开发了数字化校园校务管理ERP系统、办公自动化OA系统和教学资源库平台。
完成了学校网站升级改版,将学校网站迁移到了校内服务器,完成了学校网站中文域名的申请和备案工作,并制定了“学校网站信息管理制度”。
购置了录播教室,可实现对课程全自动录制,具有编辑、自动跟踪定位、场景自动切换、网络直播点播等功能,很好地承担了精品课程建设、课程资源建设、教学观摩课及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生成、传播和管理,现已录制微课93节。
学校也购置了1054 台学生用高配置计算机和211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安装了教学和安保监控系统,建设了205个标准化考场,安装了校园广播系统,使学生用上了“一卡通”。
四、校园信息化建设条件保障
为了确保学校信息化工作的稳步开展,达到“建网、建库、建队伍、建数字校园”的规划目标,学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组员由中层领导担任。小组内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商讨信息化推进工作,制订发展规划,落实推进方案。
为保证建设质量,所有建设项目都按照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软硬件系统建成后要通过测试;各技术文档和验收材料要完备,符合方案要求的其他验收条件。
为配合金智公司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校园网信息平台的开发,学校成立了工程实施组、测试验证组、系统维护组。在编码实现、人员培训、项目需求分析、平台程序设计、服务器安装调试、安装及运行测试等方面进行有条不紊的工作。
为推动校园网信息平台及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应用,学校共进行了8次大型的技术培训,42次以科室、系部为单位的小型培训,保证每个教职工都能熟练地应用校园网信息平台。
学校通过制定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网站建设和管理的意见》《教学资源库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数字化校园系统运行管理制度》《关于推动校园网信息平台深入应用的安排意见》等一系列制度,培养教职工“应用习惯”的养成。目前,从学校信息平台系统、教学资源库平台登录记录上来看,教职工每天在平台上备课、下载、学习、上传资料的人次达到三百多人次,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教职工基本养成了使用信息平台的习惯。
五、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
1.造就了一批创新型的教师
通过信息化应用和培训,提高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提升了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水平的运用能力,推进了校内办公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能力,促进了网络教学教研。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培养研究型教师,丰富了教师的学习体验,改变了教师的思维模式,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2.培养了一群富有信息素养和新型学习方式的学生
校园网站管理办法范文4
李建新: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的需要。为此,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多渠道筹措装备经费,加大投入,统筹配置,努力提高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的水平,做到了“三个注重”:
一是注重装备投入。我们切实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水平。2007年,市政府投入2850万元,用于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添置和升级,全市学校教育技术装备达省Ⅱ类标准。在此基础上,2008年至2011年,全市又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配置学校教育技术装备,以不断适应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技术含量高、仪器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快的要求。在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的基础上,我们还建立完善多元化教育装备投入机制,积极争取镇(区)政府、社会捐助、上级配套等装备投入,在确保装备经费投入稳定的前提下,随着经济发展逐年有所增加,并保证专款专用。
二是注重项目建设。从“三新一亮”到“六有”,从“校校通”到“四配套”和合格学校建设,再到率先通过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溧阳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了“校校通”、“四配套”、“省Ⅱ类标准建设”、“农村合格幼儿园建设”等教育技术装备的重点项目建设的契机,用足政策,争取资金,提升标准,查漏补缺,每一个项目的实施,都是对教育技术装备的整体提升。例如,溧阳市委、市政府站在实现教育公平,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以合格学校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四配套”项目建设,实现了“装备标准化、人员专业化、管理规范化、效果最大化”目标。“四配套”建设为全市初中、小学配足了理、化、史、地、音、体、美等学科的教学仪器,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进行了图书装备,为茅山老区四所中学配备了12个理化生实验室及所有实验仪器。再如,为迎接省区域教育现代化验收,我们实施了“省Ⅱ类标准建设”项目,根据江苏省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Ⅱ类要求,为全市学校添置了学生机1173台,教师机765台,多媒体180套,服务器70台,按照常州市一级校园网标准为29所学校改造了校园网。在一系列教育技术装备的重点项目建设中,我们积极争取市财政专项资金,有效整合全局装备资源,充分调动学校装备潜力和积极性,不仅注重装备投入,更注重装备的长效管理和使用。通过系列装备项目建设,大大提高了我市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在全省率先高标准通过了省区域教育现代化验收。
三是注重优化统筹。我市一直坚持优化统筹的原则,在学生公用经费中单独列支出信息技术费,小学每生每年9.6元,中学每生每年12.8元。信息技术费一部分用于硬件建设,帮助学校改善、维护现代信息技术装备,确保各级各类学校每年都有固定经费投入;一部分用于教育教学软件资源建设,统筹购置各类软件、教材等。三年来,我市采取统筹信息技术费的办法,累计统筹300多万元,做到了专款专用。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在配好了教育技术装备的基础上,你们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保证管好教育技术装备,使之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李建新:近年来我们坚持建管并重,不但配齐配足,更管细管实。为努力克服重装备轻管理的现象,我局加强了装备工作的过程管理,卓有成效地开展建、配、管、培、用、研、评督查指导工作,切实搞好服务和技术支持,把来之不易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成果管好、用好、发挥好,做到了“四个坚持、四个好”:
坚持常规调研,服务好。为了解、分析各校教育技术装备建设、使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完善管理,我局建立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运用的调研机制,每两周选取一所学校进行教育技术管理和运用的专项调研。在调研过程中,调研组人员在一所学校一呆就是一整天,对学校装备工作进行“解剖”,通过现场察看、查阅资料、与学校领导和师生交流等形式对学校的建、管、用情况逐一了解摸底,发现问题进行及时指导解决,并及时反馈调研的情况,为学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力求调研一所学校,规范一所学校。对调研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寻找解决办法,而后对全市学校提出改进要求,力图以部分调研,促全市规范。
坚持制度管理,落实好。创建区域教育现代化以来,各校都添置了大量的仪器和设备,为抓好学校装备管理,结合全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现状,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合格学校建设工程长效管理的意见》(溧教装[2008]2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的意见》(溧教发[2008]50号)。要求学校坚持“建、配、管、用、研、培”并举原则,为教育装备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局教育技术装备方面两个管理制度的出台,对全市学校近阶段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使用起到了很好的指导、规范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培训好。多年来,我们致力于加强师资培训工作,促进各学科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补充新知识,正确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和技能,积极鼓励各学科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效益。逐步形成了一支懂教育、懂装备、会管理和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队伍,进一步提高了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我们在电教专业委员会的基础上,又分别成立了“电视制作”、“网络管理”、“课程整合”、“实验室管理”、“图书馆管理”五个中心组,由会员中理念先进、业务较强、专业水平较高的学校教学骨干组成。召开了各专业中心组负责人工作研讨会,明确了各中心组的工作职责、形式、内容等,并制定了各中心组的工作计划。各组通过活动开展,促进了专业知识、理论水平、操作技能等方面进一步的提高。
坚持督导督查,规范好。我局的教育技术装备部门承担着对全市中小学装备建设的指导、管理和督促的职能,工作中不断建立和健全科学的评估体系,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指导、检查与评估。局督导室已将各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纳入办学水平的督导评估体系,组织不定期专项督导和三年一次的综合督导。各学校均把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及教师使用情况列入有关处室及教师个人的考核的内容。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配备是前提,管理是手段,使用是目的,教育技术装备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你们在用好教育技术装备方面,开展了哪些行之有效的工作?
李建新:我们在“配、管”的基础上,坚持配、管、用结合,做到三个“抓好”,最大限度地发挥装备的效益:
一是抓好竞赛。以各级各类竞赛为平台,努力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率和使用水平。近几年来,我们组织了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比赛、纵横码汉字输入比赛、英语口语比赛、优秀校园网站评比等一系列竞赛。学校网站评比从2007年开始,至今已有三届。每次评比都是一次新跨越,技术水平更精湛,版面设计更美观,内容更及时。学校网站评比成为网站制作教师、网管员的年度盛会,校园网逐渐成为学校管理、内外宣传、教育教学的重要数字平台。三年来,我市在各级各类装备方面的竞赛、评比中取得了好成绩,在“全国课改实验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第三届美文诵读大赛”中,获得特等奖1名,在“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课”全国比赛中,获得三等奖1名,获得江苏省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优秀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也成绩斐然,在江苏省网络读书活动、中学生英语口语比赛获奖20多人次;在常州市中小学纵横码汉字输入比赛中,我市选手连续几届取得骄人成绩;学校获得常州市级先进集体20多个,学生获得常州市级等级奖达300多人次。
校园网站管理办法范文5
关键词:网络文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网络文化视阈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网络技术是把双刃剑,网络作为现代科技文明的象征和标志,也像其他人类所发明、创造的科技文明一样,在给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信息处理、情感交流带来极大的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危机。互联网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概念是伴随着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出现而提出的。简单的说,网络心理健康就是人们在使用网络时保持积极的心态,离线时能够保持心理的平衡,能够较好地把握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在虚拟性与现实性之间以现实性为主导,在线时和离线时能够保持人格的统一,离线时身体没有明显的不适应。
二、网络文化视阈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成因管窥
健康心理,表现为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行为适应,而人在对环境的良好适应中,个人能力得到发挥、发展、完善了自己的健康心理特质。
(一) 网络文化视阈中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网络孤独,自我封闭
一些学生由于青睐网上交往这种匿名、隐匿性别和身份的形式,常常上网向网友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沉溺于网络的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他人、社会接触的机会,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需要,容易加剧自我封闭,造成人际关系的淡化,使人趋向孤立、冷漠和非社会化,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感,从而导致人性本身的丧失和人性的异化。
2、 人际关系障碍
不少大学生常常处于矛盾之中:一方面不愿敞开心扉,自我封闭,与同学交往小心翼翼;另一方而又迫切希望参与社交,得到友谊。这对于沟通不良,有性格缺陷的高校学生来说,必然会产生难以解除的矛盾。
3、 网络迷恋,学习动力不足
一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认真;二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对所学知识兴趣不浓,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三是缺乏进取心、畏难情绪严重;四是学习行为不良,逃课、作弊现象频繁;五是学习观念保守,缺乏学习的自主性。
(二) 网络文化视阈中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1、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不稳定性,易受网络不良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人还不善于正确处理自我完善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关系;容易主观、片面、固执、过于自信地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情感发展方面有较大的情绪性和波动性;意志水平的发展也是不平衡和不稳定的,在处理关键性问题或采取重大行动时往往优柔寡断或草率或盲目从众等。
2、虚拟的网络世界角色混乱,造成了人际情感的疏远和缺损
一些大学生沉溺于网络之中不能自拔,从而阻断了社会情绪体验的渠道,使自己在人与机交往中逐渐变成了情感冷漠的机器,造成了情感的迷失,对现实社会生活中他人与社会的幸福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必然引起情感的匾乏和冷淡,进而产生各方面的焦虑。
3、网络沉溺带来的人格障碍,影响了大学生的独特个性
有些大学生因沉溺于网络游戏,以寻求精神慰藉和内心宣泄,会诱发大学生的人格障碍,脱离了现实社会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和沟通,上网的大学生最终还是会感到孤独、寂寞,上网不但没有减轻紧张,反而会更加焦虑,对现实社会更加冷漠,最后必将被机器所同化,正常的个性更无法形成。
4、网络虚拟世界中的道德失范,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产生影响
网络中人扮演了一种虚拟的角色,在网络交往的平等性得到强化的同时,必要的道德特征却遭到弱化。网络信息传播的超地域性导致大学生价值观的冲突与迷失。网络交往也可能造成大学生道德情感冷漠,网络中各种信息、垃圾也使大学生道德意识弱化。大学生因好奇心强、易冲动、自律性较差而造成的道德失范现象和问题日益显现。
三、网络文化视阈中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面对新时期日益严重的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调整思路,拓宽视野,才能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方面,既要注重大学生的网络心理教育及其素质培养,着力提高他们的网络道德素质和选择网络信息的能力,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互联网的积极影响和负面效应,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另一方面,又要加强领导,保持网络优势,大力开发德育信息资源,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技术的结合,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工作,大力加强校园网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
(一)澄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上的误区,树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仍存在不少误区。如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所谓的“调适”、“治疗”,而是通过有效的危机干预排除心理障碍,着力帮助全体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
(二)积极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网络心理素质。
注重对大学生实施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培养网络心理教育的主体。网络心理教育主体包括网络心理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两个方面。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好当代大学生网络心理的教育、转化和引导工作,帮助其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心理变化,注重启发和引导大学生自觉接受心理帮助与服务的能动性,引导他们成为自我心理教育的主体。
二是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系统。要善于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拓展心理教育的空间和渠道,通过开展网络沙龙、开辟网络论坛、举办网上征文等网络心理教育活动,直接让大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要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
2、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素质的塑造和培养
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心理素质培养,应采取如下措施:开设心理学选修课程,根据大学生实际心理问题举办心理培训班;加强高校心理咨询的投入和研究,学校应对有心理问题的同学建档案,进行跟踪服务;校园网站应建立“学生心理在线”网页,开设“网上心理测试”等栏目。 3、大力开展旨在提高大学生网络心理素质的校园文化活动
要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心理素质,还必须借助网络载体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旨在提高大学生网络心理素质的主题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展各类活动,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学生对网络的理解,从而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充分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走积极、健康的网络之路。
(三)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首先,必须下力气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工作队伍。坚持少量、精干的原则,配备一定数量专职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必须下力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相关规定和要求,逐步使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人员达到持证上岗要求。其次,要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教育学生善于控制自己的气质特点。
(四)大力加强校园网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
1、完善制度,建立网络安全体系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11部与信息网络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对规范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有序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高校必须加强进一步管理,及时有效的制定《校园计算机网络管理暂行规定》、《校园网络管理细则》等管理办法,并严格贯彻落实,建立校园网络安全体系,适时有效地对网上的各种信息进行监督控制,及时过滤筛选过时的和不真实的信息,保证校园网络的健康有序运行。
2、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各自职责
根据开展网络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要求,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建立由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党政办公室、学生工作、宣传、网络信息、保卫等部门参加的网络宣传教育领导机构,明确各部门工作的职责与权利。通过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网上宣传教育上作的顺利推进。
3、强化法制意识,规范上网行为
要对学生加强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制的宣传教育。通过思想品德课和法律基础课等渠道,对学生开展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制教育,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标准来约束学生的网上行为,增强学生在网上的自律性,强化法制意识,教育学生在上网时要注意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在虚拟世界中同样要遵纪守法。
4、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净化网络环境
网络本身是一种技术、一种载体、要做到趋利避害,关键就在于加强管理。在网络管理方面,一是采取一些技术手段,开发能够滤除有害信息和垃圾信息的软硬件,加强对国际互联网出入口通道的管制和监督。二是建立健全有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
参考文献:
[1]谢炳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2]胡凯.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3]熊礼杭,罗湘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07(01).
[4]钱兵,翟媛媛.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02).
校园网站管理办法范文6
[关键词]档案管理;预立卷制度;问题分析;对策研究
预立卷制度是上世纪50年代,为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由国务院予以明确,要求全面推行的、由文书处理部门率先进行立卷的一种部门归档制度。正视职业院校推行预立卷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理性思考,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本文的主旨,以期对职业院校档案归档乃至管理工作整体推进发挥助推作用。
一、问题汇总评估
我们以选择具有区域或行业代表性、以陕西省内高职院校为主体,兼及本科院校与中职学校为原则,以各院校专兼职档案人员为对象,以网络为平台,通过文献查阅、问卷调查、系统分析等方式,对实施预立卷制度的态度认识、推行状况、团队建设诸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汇总。其结果如下:
1.多数归档单位对预立卷工作责任意识不够。部门领导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工作的落实,我们主要从思想认识、策略制定、行为落实等方面进行问卷设计。调查结果显示:归档部门涉及档案工作的记载内容寥寥无几,有的甚至从未提及。很多单位认为档案工作是档案部门的专职工作,与本部门关系不大。部分部门领导对“预立卷工作的责任主体是档案的形成与归档部门、各部门领导应为部门预立卷工作创造一定的条件,并给予一定的关心支持”的认识很不到位,抱着应付的心态,搪塞敷衍,预立卷工作的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尚需完善。
2.部分归档单位档案工作体制不到位。具体表现在:归档单位归档类目不清;归档范围不准,特别是业务发生交叉的部门,档案材料立卷归档常常互相推诿;档案管理相关人员职责不明。调查显示:60%以上的职校都不同程度存在以上问题。部分中职、个别高职院校归档类目不清,归档范围不准,60%左右的职校对声像档案的整理移交还很不完善,甚至出现互相推诿现象。
3.大部分兼职档案员对档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部门分管领导和兼职档案员大都分担着多项工作,档案工作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兼职档案员队伍本来就“先天不足”,加之频繁更换。导致消极应付,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高等现象。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归档部门兼职档案员的人员构成矛盾凸显多:其一,多数年轻化、学历较高;其二,档案工龄时间短、经验不足;其三,专业不对口,档案工作甚至还无从下手;其四,档案工作仅是兼职而已,工作稳定性不强,有随时调整它处的倾向。
4.一些单位的档案员对档案业务不熟。不明白本单位归档范围,归档材料收集不齐全,整理也不规范。如归档材料和一般性资料区分不清;卷内无归档目录;案卷编目、保管期限不准和检索工具不规范等。
5.一些单位归档意识不强。有的认为是自己的东西,就干脆不交,放在个人手中或者本单位内,影响学校档案整体移交进展大局。
综合以上问题,我们认为:
1.本科类院校推行状况相对良好,且较为顺畅。由于办学历史悠久、人员素质强、领导重视,制度推行的体制机制健全保障到位等原因,使预立卷制度推行起来几乎水到渠成,较为自觉,有制度有落实。
2.高职大专类院校大多开始实施,但效果不很理想。高职院校多为合并转轨而成,虽说能紧跟政策要求,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但仍存在许多实际困难,如校级领导重视不够,归档部门认识不足,档案工作人员专业不对口,业务水平不高,积极性缺乏,工作制度不完善,执行措施不力,落实不到位等。
3.中职类学校基本尚未开始,一片空白。绝大多数学校仍为档案室立卷,认为档案工作就是档案员的事情,与其他人员没有关系。好多学校仍为档案工作人员苦口婆心地上门讨要,偶有个别部门勉强上交,也多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二、对策措施研究
预立卷工作既然是学校档案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也是控好档案管理的前端、前沿。那么,各职业院校就应结合《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根据自身档案管理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运行方案。中、高职院校应向本科院校尤其是重点高校学习,不断完善细化预立卷程序,为预立卷工作创造良好氛围与条件,尽快行动,迎头赶上。
1.加大宣传力度,指导归档单位增强档案意识。加大档案法规条例宣力度传,营造“档案工作人人有责”氛围。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全校档案工作会议,至少向校党委做一次档案工作专题汇报。定期安排工作人员接受业务培训,了解档案工作动态,借鉴立卷经验;利用时事形势政策教育、重要人物档案的收集移交机会,借船出海,乘势而上。将档案工作纳入部门整体发展规划,纳入归档部门年度考核范围,适度提高档案工作权重系数,使“档案工作纳入学院整体发展规划”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