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能力提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能力提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能力提升

高中语文能力提升范文1

关键词:语文教学;书面表达能力;高中生;策略

一、高中生书面表达能力现状

1.教师和学生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不够重视

有些教师认为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好坏是从小学的时候就养成的,到了高中时期已经形成定局,因此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教授新知识上面,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教育仅仅是点到即止,又或是在试卷中遇到书面表达类型试题的时候,仅仅把题目的答案公布出来,顺便简短地阐述一下自己的书面表达思路。

由于教师对书面表达能力的轻视,因此有些学生也理所当然地忽略书面表达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作文水平是书面表达能力的根本表现,因此,也从来没有着重地培养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

2.没有对学生进行系统地书面表达能力训练

许多语文教师虽然深知书面表达能力在高中生日常考试和升学考试中的重要作用,甚至花费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有关书面表达能力的理论讲解,但是尚未形成提高高中生书面表达能力应有的体系。有的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书面表达能力指导的时候,把讲解的重点放在了写作方法的讲解上,且由于考虑到高中生时间紧张的问题,并未对学生进行过多的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因此,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方法,但是因为缺少实际训练,导致部分高中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仍然止步不前。

二、提高高中生书面表达能力的策略

1.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学生的写作技巧

有些高中生觉得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的水平仍然停留在初中时期,写不出什么新奇的东西来,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少观察,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书面表达的时候往往觉得无话可说,或是所写出来的作文都是一种味道,一个内容,没有任何的新意。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学会对细节的观察,而且在观察时还要抓住他们在不同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总之,学生观察得越细致,理解就越深刻,越能掌握细节,就越能把文章写得有新奇感。

2.进一步重视和加强高中生的语文书面表达能力教学

目前,高中生语文书面表达能力欠缺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语文教师没有重视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教学。语文无论在升学考试中还是在日常教育中,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而书面表达能力又是语文的重中之重,书面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高中生的语文成绩的高低和语文学科综合素质的高低。

因此,作为高中生的语文教师,应该明确书面表达能力对高中生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语文书面表达能力教学,对学生书面表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地讲解,并加强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对训练的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只有语文教师从教学实际上给予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视,积极地对学生进行书面表达能力地培养和训练,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3.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多积累

语文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学生平时对书面表达知识的积累。目前很多高中生在进行书面表达的时候往往不清楚自己该说些什么,即使迫于分数的压力,勉强写出来,也仅仅是一些空洞平白的文字。这主要是学生的知识面太狭窄,语言积累不够造成的。

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或时事杂志,从中获得一些实时讯息,丰富学生在书面表达上的材料,同时还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准备一个“摘抄本”,记录一些优美的文字,这样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字表达能力才能够进一步地提高。

高中语文能力提升范文2

关键词: 高中英语 阅读理解 语法 英语语感

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都知道,在历年的英语高考试卷中,阅读理解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而阅读理解题既是同学们既容易拿分又非常容易丢分的部分,除了要求高中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特别留意培养和提自身的阅读能力外,还要知道“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阅读的核心是获取信息,提高阅读能力不仅有赖于语言能力的提高,还有赖于阅读技能的提高”,虽然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但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提升。我们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与自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

一、拓展生词的词汇量,为提高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平时不积累词汇,而且课本中的单词还不会拓展,固定的搭配和习惯用语掌握不熟练,这样就会在阅读理解中出现层层的障碍,无法理解文章所说内容,导致学生在做题时出现盲目的给出答案,却不是在真正的根据文章内容作答”。词汇量偏少是制约我们阅读速度的瓶颈。首先,督促自己记住课本上的基本词汇。其次,要熟读课本,大量补充英语课外读物,让自己在阅读中复习、巩固、增加词汇,并将补充词汇及时记在专用的笔记本上,随时翻阅巩固对生词的记忆。同时,在课堂上把老师教给的一些基本的构词知识记录下来,有助于快速、高效地积累词汇,也为阅读中猜测生词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扩大阅读量,有计划地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外读物,丰富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高考阅读题型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形式不一。选材范围包括社会科学、文化艺术、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体裁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而要从易到难,先选一些简短易懂的小短文,随着词汇量的增加,英语水平的提高,再慢慢适度地将阅读材料加难加长;多阅读、多汲取各种文化背景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思维,让自己有成就感。

三、提高英语阅读水平,从培养英语的语感开始。

英语语感是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义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因此,在英语学习中注重培养自身的英语语感是重中之重。

第一,培养语感就要注重语法的系统化学习,很多高中生在句法理解上还存在困难,这就要求把每堂课老师讲的语法知识系统化,并分门别类地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使语法的学习呈现出较高的效率。

第二,选一两部经典的英文电影反复地观看,《阿甘正传》、《冰河世纪》、《公主日记》等。先是通过中英文双字幕听懂电影里的对话,然后进行遮挡字幕练习逐字逐句地听,反复练习直到能够熟练地听懂电影里的每一句话为止,再进行下一部电影的练习,这样不仅能培养英语的语感,而且能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第三,用朗读和背诵的方法培养语感。尽量多读多背一些浅显易懂的英文文章,背诵课文精彩段落,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语音语调、意群停顿,读出英语的韵味和美感。例如学生可以利用早起十几分钟的时间,或者是在上早自习的时间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句子和段落反复朗读直至可以复述或背下来,经过长期坚持,不仅增强英语的语感,就连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会不知不觉地慢慢提高。

四、培养词义推断能力。我们在阅读中难免会遇到生词,一类是基本上不影响对文章理解的生词;另一类是对文章理解直接相关的生词。对于第一类生词,即使我们不知它的确切含义,仍可较准确地理解原文,因此完全可以跳过去不予理会。与文章理解直接相关的词,要求我们采取一些方法来推测词义了。应记的一点是:不要试图弄清文章中每一个词的确切含义,否则既影响速度,又影响理解。如果每次遇到不认识的单词都去查字典,则会影响阅读速度和理解效果。因此,在阅读中要善于根据上下文,推断某些单词和短语的意义。

第一,利用标题猜测,根据标题预测文章的大意,提取各段的主题句,分析、理解主题句的内容,预测各段落的大意,做到耐心、冷静地阅读。

第二,根据生词本身的特点推测词义,即根据生词的构成特点推测词义。这些词大多是由熟悉的单词派生或合成的。一个单词或词组由某一种词类转化为另一种词类叫转换;在一个单词前或后加上一个词缀变成一个新词叫派生;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合成一个新词叫合成。

第三,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指根据一个词所处的具体的语言环境,以及通过原文中提供的例子来理解词义,运用有关线索,我们要学会“顺藤摸瓜”。

“砍柴不误磨刀工”,良好的英语阅读能力,离不开广阔的单词量、熟练的语法、良好的英语语感和词义的推断能力这几条最基本的法则,运用正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要去掉杂念,心绪要安定,精神要专一,逐渐改掉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如视野狭窄每次只看一个词,并用手指、笔、尺子等指着单词来进行阅读,或是“出声阅读”等,这些都是不好的阅读习惯,这样既会影响阅读的速度,还容易忽略文章所反映的信息内容。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非易事,除了跟紧老师在课堂教育和引导,更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不管是为了考试,还是真正想提高英语水平,只要我们在平时多积累,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那么,阅读能力便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质的变化,最终得到大幅度提高。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通过努力和坚持对英文的阅读理解做到得心应手,并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张玉华.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2.

[2]武娜.浅析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的提高.课程教育研究,2014,33.

高中语文能力提升范文3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必须树立现代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教育的本质是服务”,创新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个性发展,强调个性教育,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通过丰富生动灵活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哪些途径和方法呢?

1.挖掘教材。现行语文教材,创新的事例俯拾即是:哥白尼不迷信他人,大胆创新,创立地动学说;范仲淹借写岳阳楼抒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对创新精神的论述和礼赞……先辈生活和写作手法上的创新,令学生钦佩。同样,生活、学习中实践,也能点燃学生心灵创新之火。如作文评讲中别的同学的精巧构思,甚至街头一句优美的广告词,都会使学生大开眼界,跃跃欲试。

2.创新内容。教学内容的创新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基础和保证。教师要确立“授课而非授书”的思想。教师要通过对前人创新知识的理解,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注重学生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如在教学《小石潭记》后,没有完全按课本和资料的要求讨论作者写本文的复杂感情,而是告诉学生:如果你现在无端被批评,心情很不好,抬眼看到雨后窗外苍翠的大山,你会写些什么?请拿起手中的笔,抒写心情。学习杜甫的诗歌《望岳》,我让学生收集有关“登高望远”的古诗,进行综合性学习,学生立即兴趣大增。

3.方法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的根本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课文、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如在教学文言文《三峡》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找一幅画或自己动手设计一幅画,向学生讲解画的内容,学生准备充分,兴趣盎然,效果显著。作文批改是最让老师头痛的事情,以往的先批后评的办法效果很差。我们采用以“例文导改—小组互改—学生自改—表扬鼓励”基本模式,多种方法并用的灵活的评改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也解放的教师自己。

4.用好多媒体。多媒体教学设备具有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苏州园林》时,把收集来有关苏州园林的山山水水、亭台楼阁的资料根据课文顺序制成课件,让学生在看、听、想中仔细体味“无论站在哪一个角度都是一幅画”的优美境界,从而激起一股对江南园林的热爱之情、自豪之情、赞美之情,以此情玩味此境,何愁学生不能把握文章呢?

5.创设参与情境。重视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表现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中,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参与情境,引导学生情感参与、行为参与和思维参与。在课堂教学中分角色朗读、自排自演课堂剧、讨论是创设参与情境行之有效的手段。如教学课文《羚羊木雕》,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的行为参与使他们快速进入角色,进入书中的人物世界,而不再是旁观者了。读完让学生讨论:“我”值得同情吗?为什么?父母的做法对不对?如果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希望父母怎样做?由于行为的参与和情感的参与,学生思维活跃,参与积极。

教学《皇帝的新装》我让学生组成剧组,包括编剧、导演和演员。新颖的形式极大的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在课代表的组织下,学生自排自演。在完全放手的情况下,学生表演出色。演完后,学生谈观后感。我发现,学生理解课文很透彻。这样,在参与中快乐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

但是,传统的教育,多以被动接受为主,学生很少从活动与实践中获取的真正知识。如何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呢?

1.开展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是开展创新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教学研究,进行研究性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研究性的学习,将教师的研究性教学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参与知识构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达到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现行语文课本也设计了大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这些活动我们应当尽力去做,认真做好。不仅从课本上去寻找综合性学习和研究的话题,更多的是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更具有针对性的话题,将综合性学习的能力培养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收到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食堂的饭菜浪费严重了,我们就设计“勤俭节约”的学习专题;母亲节前,我们布置“感恩母亲,回报亲人”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汶川大地震,我们设计了“感动——地震诗讲坛专题”等多个专题学习。通过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的综合性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锻炼了学生思想,充实了学生灵魂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2.丰富语文活动。学生的能力是在丰富的活动中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提高的。我们学校一直重视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并努力打造我校以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活动为行色的教育品牌,几年来成果丰硕。语文活动一直是我校活动课的重头戏。我们一直坚持定期不定期地开展作文竞赛、诗文朗诵比赛、专题征文、书法评比、主题演讲等不同形式的语文活动。广泛开展语文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语文创新能力。

我们学校自创办以来,一直坚持每周两节课时间的素质教育活动,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3.开展社会实践。创造学生投身社会实际的机会,让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使学生充分展示语文创新才能。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一是开展社会调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深人街道、工厂、农村调查采访,然后写成调查文章。二是考察环境,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利用双休日,组织部分学生考察车站、广场、商场等公共场所,并举办征文比赛。三是考察名胜古迹。带领学生寻古揽胜不仅能丰富学生知识,更能在赏玩中探究出某些值得深思的社会、人生课题。

高中语文能力提升范文4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自主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9-023-01

我们的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传统语文教学一直重视着语文工具性的特点;但因为我们在教学中忽视学生阅读体验和阅读能力的自主提高,结果我们的阅读教学走入了死胡同。那么,我们现在的阅读教学现状是怎样的呢?

一、正视阅读教学现状,提出自主阅读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重在教会学生学会阅读,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最终使得学生形成自主阅读能力,学会独立阅读能力,达到“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理想境界。但是,因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且不是每个同学都有自主阅读兴趣和能力提高的渴望,因此,我们目前阅读教学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 走老路,突出方法的掌握

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受到升学因素的影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老师往往采用“讲――练――评”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如何划分文章的结构,如何概括理清层次内容,如何分析修辞手法的好处或是挖掘深刻含义句的含义等等。如果我们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这种教法本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一些老师为了进度,为了把自己的理解传授给学生,往往忽视与学生互动,这样学生自己个性的见解和感悟就被埋没。课后,我们通过阅读训练来检查上课效果,并通过练习的讲评巩固、补充课堂阅读方法。如此,学生学会的对阅读理解题的解答,而不是如何去阅读。

2. 淡情感,缺乏阅读个性化

语文的人文性要通过学生对经典范文的个性阅读来体现。而我们的教学是以文本的解读为基础,主要学习文本的写作特色、艺术手法,而这些也是按照老师的理解习得的。在教学活动中,也有老师开展互动教学,但是互动都是在老师控制之下进行的。如八年级下册《海燕》教学中,让学生探究“海燕”的形象,老师先是介绍作者和创作背景,这样学生就有着先入为主的感觉,他们在阅读中潜意识地已经定性了“海燕”形象,而不是通过文本的阅读而获得的,情感得不到共鸣;因此,他们对海燕的形象也是肤浅的。

可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要重在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和合作探究中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会学自主发现和提高,从而有意识阅读出精品中的先进思想和创造性思维,提高自身素养和阅读能力。

二、探寻阅读教学途径,激发兴趣养成自主阅读能力

我们的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配套的《语文读本》也是符合初中生阅读兴趣的。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一些方法,开展互动教学,通过合理的教学情境创设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外,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运用阅读技巧,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和水平。

1. 课内培养个性阅读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改变传统观念,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放手让学生开展个性化的阅读。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情境,将阅读教学与学生生活体验、价值观念和思想素养结合起来。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时,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对名家优美诗文有一个总体认识;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形成问题。如在巴金《繁星》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这篇描写星空的抒情散文,让学生读读划划文章描写观看繁星的内容,尝试找出作者三次看繁星的不同感受,体会联想、想象的作用和好处。如此,学生就能自主把握阅读的重点,知道理清结构、把握布局特点等。如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朗读这些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当然,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提高自主阅读能力。因为该文由实到虚、虚实结合地表现出种种真切而精妙的感受,而文中描写观星感受的语句情感深厚,耐人寻味。我们要引导学生思考如“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这样比喻句的好处,“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这句话中 “我沉睡着”又“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 看似矛盾表达的意图。如此,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养成自主阅读习惯,提高个性发现和解决的能力。

2. 课外强化自主阅读能力

我们要有大语文教育的眼光,我们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他们的广泛阅读与思考。如在巴金《繁星》学习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散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并选择具有相似特点的散文让学生进行知识能力迁移的训练。如让学生自主阅读苏童的《乡间小路带我回家》这篇散文,让学生感受“成熟带来的失落感总是促使我们去寻找着青春的足迹”的主题,学会概括文中的记叙片段,思考散文中几个片段有机联系的好处,以及作者的不同的感受等等。这样,自主阅读能力得到提高,也能增强学生写作与运用能力。

高中语文能力提升范文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这是当前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课程目标,而传统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了。在教学中我们必须不断总结经验,在经验中求发展、求创新。如何从教学改变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笔者在多年教学中,体会如下:

1.教学模式要改变

传统教学以单纯知识传授为主,教师讲学生听。具体表现为: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没能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很少布置如观察、读课外书、社会调查这一类的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机会,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学生的学习也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过多倚重接受性学习方式。这种生硬的教学模式要改变,应该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尤其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有效的发挥。

2.教学方法要改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已经养成了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按部就班的教学,教学方法单一。如今,随着教育经费的投入,教学装备的完善,教师更多地使用多媒体等电子设备教学。以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基础,借助多媒体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多种功能。在掌握教学的各个环节基础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中,促进学生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感悟中获得语文知识,为学习者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课堂上还可以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这样必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3.学习方法要引导

传统的学习方法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忽略了发现和探索。这样,导致学生在学习上对老师的强烈依赖,会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扼制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销蚀人的学习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课前利用相关资料进行预习,课后为了增加学习的容量,开阔学生的知识面,课后要拓展延伸。在引导学习方法上,一定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会学习懂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学习习惯要养成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要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提高生活的质量,良好的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在课前预习上,要养成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意思障碍,要养成朗读、圈点、归纳主要内容,并且鼓?钛?生多提问题,自己试着解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在听课环节上,更要养成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积极发言的习惯。在课外,要养成勤阅读勤积累的习惯,从阅读中领会到写作技巧,逐步提高,进而养成写作习惯。

高中语文能力提升范文6

一、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唯本论,课堂上围绕教材按部就班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是知识课本的传声筒,对教材的机械照搬照用导致学生学习的被动,只会依赖教师和教材,死记硬背、做大量练习,学习压力大,感到枯燥乏味,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积极性不高,语文学习成绩不理想,不会活学活用,学习能力缺失。在这种学习环境下,教师、学生成为教材的奴隶,教学过程死板,语文教材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不能体现。学生不能深层次走进语文学习,从而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学习起来感到困难,学不得法。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开始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学生发展角度来培养学生,做到教学的主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从“授人以鱼”变为了“授人以渔”,不再单纯地灌输知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因为学生是学习的关键,教师教要通过学生学才能起作用,学生只有懂得了如何探究思考,学会思维、质疑、阅读等等的方法,才能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找到学习的规律,使学习变得轻松、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中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是一个通病。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获取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和写作技法,这是学作文的前提。但课堂上的作文,学生由于缺乏写作前的细致观察,真实感受,无话可写,无情可抒。作文应课内学写法,课外求发展。

1.学会观察分析事物。平时要注意观察人和事,作文材料勤积累。中学生对生活中所见的物、景、事、人往往不太留心,更没有细致观察和有序分析事物的能力,作文写出来给人生涩的感觉,没有气息,不能让人叫好。学生在参加生活实践时,要加强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如写《我校的花园》一文时,要先观察花园,学会提出如下问题:①花园里有哪几种花?最喜欢哪几种?②具体观察最喜欢的花,这些植物的形状、茎、叶、花朵怎么样?③详细观察花朵的构造(包括花萼、花瓣、花蕊)、颜色、气味等怎么样?从而培养细致观察,有序观察事物的能力。

2.展开联想。不少学生的作文就事写事,只写出来事物的一些表象,其原因除观察不够细致外,还缺乏联想能力。由于平时训练少,学生不会运用联想。联想是从一种事物想像到另一个事物的联系。如看到各种各样的花,就想到它需要阳光、水分、养分才能生长,想到它需要风和蜜蜂传播花粉等。

3.体验感悟。学生也是有喜、怒、哀、乐、爱、憎情感的,但在作文中往往抒发不出来,其原因也在于缺乏实践体验和引导感悟。如在写《我校的花园》一文时,要想一想:①对美丽的花心里是喜欢还是讨厌?假如喜欢,心里是怎样想的?用什么语言来表达。②对养花人又有什么感情?学生如抓住了有序观察事物、开展联想、激感三个方面的训练,不仅能使作文有话可写,有情可抒,而且可培养出热爱生活,志趣广泛,情感丰富的品格。

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给予阅读指导,培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学生的年龄、经历、心理特点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要根据这些差异给予正确的导向,开展阅读指导。中学生能初步感受到自身的力量,有了自我意识,迫切地希望了解现实生活中的自我位置,充满了对生活的主观认识和体验。对此,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要有明确目标,要博采众长,大胆创新,提高鉴赏能力,并推荐一些古今文学名著、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读物。另外,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方面,要立足课堂,激发兴趣,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应该选择思想性和实践性强的材料。阅读的材料,可适当加入文学性强的材料,但更重要的是实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所以选择实践性和思想性的材料很重要。

阅读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化途径,不是走形式主义,眼睛过一遍就行了,只有经过大脑思考,进行思维活动,学生才能真正通过阅读输入信息,理解并领悟,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阅读离不开思考”。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启发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让每人谈谈自己的收获,即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对不足之处,想方设法进行纠正。比如,遇到疑难问题,自己分析解决。多问几个为什么,思考文章写作的中心思想,作者所抒发的情感等等,在探究思考中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想象力、感慨能力等。一个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取决于他的思考能力的高低。也正因为通过思考,学生才会有学习质量的快速提升,才会实现由一般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跃进。

在阅读的同时,要勤动笔,读写结合。俗话说:“不动笔墨不成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没有很好的记忆力是不能实现的,人的记忆都有遗忘的规律,不如把需要记的内容记下来,过后能及时复习,方便查找。把一些精彩的描写片段、名词佳句、修辞手法等记下来,积累语文学习的素材。在阅读中,要要圈点批注,提要总结,随手摘录,构筑知识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