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解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解析范文1
一、重考试,轻应用
高考压力使得语文这门充满感性的学科失去了它本身的特点,成为应试服务的一门学科。高中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运用和创新受到高考制约越来越程式化的影响,可以说只要是高考考试存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就不会变。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中轰轰烈烈地搞教学改革,毫不动摇地准备高考,根本没有时间学习什么理论知识,研究教学方法,关注语言现象,更没有时间更新自己的词汇,严重地忽略了语文学科的语言应用。著名语文教育家夏丐尊说:“好像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是的水,反无人注意。”用这话来看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这种改革、那种实验,“形式”变化多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文化性等“多性”繁殖,此教法、彼教法层出不穷……无需多想,高考直接制约了语文教学效果,教师只要能将高考内容灌输给学生,将答案灌输给学生,“现学现卖”就可以搞定一切。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吸纳“地下水”,还要吸纳“天地之精华”,要能消化、吸收学过的知识,同时接纳新的知识。在不断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生成新鲜的“水源体”为学生所用,并且在运用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语言系统,让自己的语言资源更加丰富,进而形成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先学百家”而后“自成一家”。
二、重形式,轻内容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育学、心理学告诉我们,灵感的触动往往从惊奇和质疑开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唤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点燃其学习的激情,引导学生勇于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唤起学生对知识期待,使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从零散知识片段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备课时设计的导入语与课堂内容没有太大关联,只为导入而导入,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没有针对性,学生带着老师设计的问题去思考,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提问,自己没什么发挥的空间。很少有老师让学生提出问题,或者任课堂生成什么问题,因为那样老师会觉得没有办法掌控这堂课。时间长了,老师为提问而提问,学生为说出老师准备好了的标准答案而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课堂提问变成了一种形式,没有什么实际内容。传统课堂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改以来,强调最多的是老师讲得太多,应该让学生参与进来,于是课堂形式又有了新的变化。
三、重讲授,轻交流
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言语讲授,忽视学生的参与度,老师像个小丑一样自我陶醉,学生像观众一样盲目欣赏,很难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现在课堂教学重视师生沟通和交流,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高夫曼认为,互相交流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制约条件,也叫限制条件。这种限制条件是指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规定性的前提下,在交流的机制中的互相产生“共振”。二是规约条件,集中体现在师生交流的功能要求上。
高中语文解析范文2
关键词:自主学习;高中语文;教学研究
1.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高中的写作教学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指的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通过这种教学,能够非常有效的提升学生用书面语言来表达自身认知情况的能力,并使学生的综合质素和全方面的发展获得的很大程度的提高。而且在新课改中也明确规定了,写作就是学生充分运用书面的语言来交流和表达的一种形式,是学生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的一个过程。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现阶段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当中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因此,就必须采取积极的自主学习策略来使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学习是教学的最佳状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托尔斯泰曾说:成功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也就说明学习的兴趣对学习的效果产生了很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那么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也就会提升其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对课外的知识也会主动去探索,增加自己的见识;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更加坚韧不拔,有一股顽强的冲劲。相反,如果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不浓厚,他们学习也就是表面的学习知识,对知识的掌握也不够全面,只是从形式上去掌握知识,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就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也就不会坚持学习。因此,我们要加大力度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也就要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我们多年的教学中发现,教学中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热爱这位老师,那么他们也就会热爱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也就会增加他们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他们会主动去研究和探讨课本中的知识。这样也就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增强,也就是人们说的“亲其师而信其道”这个道理,做到真正爱学生,用心去接纳学生,从而使学生得到心理的满足。
2.自主学习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应用
现代教育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老师的作用也就体现在组织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从而使学生更有效的学习,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1制造问题激发学生自愿学习
制造问题的时候,我们要运用现有的情景和设备,并融情于景,导入现学的课程,形成问题,问题可以是老师在情景中设置,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但是在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学生思维的起点,这样才能很好的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很多学生因为受到情节的刺激,也就激发了学习热情,也就一定程度上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知识的学习也就加大了力度。
2.2大胆思考质疑问题
在教学中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并对问题多去质疑,找到准确的答案,在我国有很多的教育家多主张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有良好的氛围,当代教育家曾说过: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普遍互相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气氛是每个教师的首要责任。因此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老师在课堂中大胆鼓励学生独立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学生都会积极主动的参加学习,从而也就发挥了主体性。
2.3分层次灵活培训学生
在学生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中等的学生指导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后要加强巩固,对现在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并试着自己进行学习,在已经学习的课程的基础进一步试着对新知识进行了解。而对于优等学生则指导他们在对新知识的学习之后,要进一步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并得到自我发展的能力。
2.4内化新知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教学评价是我们在教学课程上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主要就是对学生在学习上的优点进行了解,并对学生的缺点进行分析,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自我评价,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了解。经过以上步骤后,教师可以可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性或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不仅会释放出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会使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深化。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不失时机、准确又简练的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评价时,应重于肯定、鼓励、引导。这样,学生对知识理解就会更深入,就能成功接纳新知识,并起到内化知识的作用。
教师要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充分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客观存在差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教师应尽量地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时常能感受成功的喜悦。成功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强化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就会在自主学习中不断地追寻这种体验。学习成绩受到肯定,学生的信心大大增强,自主参与学习的动机也增加了。高中粤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一)中安排第一单元“认识自我”(选录毕淑敏的《我很重要》,高考状元王海桐的自述性散文以及白岩松《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第二单元“传记”可以看做是认识他人。从自我到他人,从人到世界,教师可以借助学习课文的活动,逐步引导学生展开体验观照,思考感悟人生的过程。
3.结束语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史定海.深入分析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M].大学出版社,2013.
高中语文解析范文3
【关键词】流行文化 高中语文教学 流行词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43-01
时代在发展,信息技术革命已经彻底打破了人们原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人们的主观思维在这场看不见的变革中慢慢发生改变,所以过去老夫子式的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当今90后学生群体,他们是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诞生的一代人,网络流行文化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平日里接受的流行元素让他们很难去接受当下高中语文教学里古典文学、民俗文化、精英文人作品。王丽在《语文教学手记》中说过不关心广阔的社会流行文化就很难学好语文。关注当代社会人们的文化生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流行文化的认同感引导学生逐步完成教育教学课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氛围。
1.将网络流行词汇引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
网络流行语是和主流文化相对应的一种文化体现,以流行传媒作为载体、以文化商品作为特征、以社会公众形象为文化对象。流行文化满足了人们感官上的需要,给人以愉快喜悦的心情, 是许多人实践和追随的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将网络流行词汇引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增加了高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摆脱了传统语文教学枯燥无味的授课手段。网络流行词汇包括了流行歌词、网络词汇、网络文章段落等,可以根据其不同的含义,逐步的引入到高中语文教学方法中。
例如在高中语文必修课中有“梳理探究与修辞无处不在”这一课时,老师可以根据当前的流行广告语和流行词汇,在语文课堂上展示修辞无处不在的教学目的。如:“不同滋味,不同心情(蒙牛牛奶)”、“多一些,少一些摩擦(统一油)”、“她用了?她没用?(洗发水)”等。
通过在课堂上展示以上流行语、广告语,并结合高中语文中谐音、拟人、排比、双关、强调等修辞手法,使语文教学语言鲜明、生动,富有哲思,让人过目不忘,摆脱传统语文教学枯燥无味的教学手段,从而激发广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好,同时,又能提高学生认知当代社会和观察流行生活的能力。
同时可以将流行歌词引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比如,在讲授意境的修辞手法时,引入当下流行乐坛的歌词作为依据:“那饱满的稻穗,幸福了这个季节(《七里香》)”、“摇晃的红酒杯,嘴唇像染着鲜血(《王妃》)”等。通过意境的渲染,给人以情感上的抒情描写,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和想象,宛如深秋自然景观代表着幸福甜蜜的梦想,含蓄神秘的酒杯承载着可怕诱人的气息。通过在语文教学中引入这种全新的流行元素,使教学更生动,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同时又拉近了流行与经典的距离,在欢笑声中增长了见识,学习了知识。
2.把影视小品引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
语文教学课本上的内容信息量远远达不到影视和小品的丰富程度,它们不但包含了书本上所有的文字信息,更包含了书本上没有的图片、声音、画面等。比如在讲授小说的学习模块中,它们能方便地为学生摄取信息资料提供优势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课文上无法用语言表述的知识,如主人公的情感,表情等,使学生对于小说这种表现手法有更直观的把握。影视和小品能够全面地展示作者想表述的思想内容。而有些影视和小品在尊重原著的同时,也对原著进行了二度创作和人物的深层次加工,使原著主题、文章层次、人物形象更有个性更具有张力和感染力,使学生通过影视作品与原著进行对比欣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文章主旨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雷雨》,通过与影视作品里各个人物的对比,能够使学生更快速更深入地把握小说作者的主旨,同时通过其他对《雷雨》小说翻拍的影视作品,如《满城尽带黄金甲》,使学生能更快速地通过对比掌握小说的主旨和主要矛盾,使高中语文教学更生动、更形象。
3.用信息通讯手段引导高中语文教学
互联网时代,人们说话的方式正在慢慢地改变,就像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部分一样,越来越多的学生不会写作文,不知道怎么写作文,而课下他们却通过各种信息通讯工具(微薄、QQ、短信等)抒发着对问题、对社会现象的看法。为了提高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成绩,老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微博把作文写作发表到网上,培养学生对于写作的爱好,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敏感度,使学生因为微博喜欢上写作,进一步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4.结语
流行文化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了好的催人奋进的优秀文化,也包括了让人沉沦堕落的不良文化,正确的利用当下优秀的流行文化,使其与高中语文教学联系起来,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创造出适合当下人学习的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解析范文4
一、从题目入手,加强学生对课文的初步认识
对语文教学来说,语文教育也是一种文化教育,课文题目作为内容的核心与中心,能够起到总领提纲的作用,我们通过分析课文题目就能够分析其中的内容,甚至能够分析出作者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之初,我们需要先从课文题目入手,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例如在《鸿门宴》教学中,虽然该题目仅仅有三个字,但能够将内容分解为“鸿门”和“宴”,鸿门作为当时的地名不必多做陈述,但“宴”这个字却有深刻的寓意,由于古代的宴席与当代的宴席都存在一个共通点,例如升学宴、结婚宴等,都存在一定的目的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鸿门宴”来开展目的性分析,《鸿门宴》的目的就是项羽杀刘邦,可见仅仅凭借“鸿门宴”三个字,就能够分析其中的内在联系。课文题目简练、准确却包含着丰富信息,如果抓住了题目要点,不仅能够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能够给课文主体内容留下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抓住课文中的关键点
在长期教学中我们发现了一个规律,就是课文中某一自然段或某些句子是整个课文当中的“文眼”,能够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与意图。在开展课文讲解过程中,学生只要能够抓住课文中的“文眼”就能够抓住课文中的要领,从而加强学生的理解深度。例如在李清照《声声慢》教学中,该诗词主要是想要表达李清照的“愁”,让学生抓住“愁”的字眼,就能够带感情的感受到“黄花、淡酒、细雨、梧桐”以及“凄凄惨惨戚戚”的感情。能够抓住《声声慢》中的“愁”,就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知深度,也才能让学生带着感情去阅读该诗词。
三、通过情景引导教学,实现先看后学
为了能够全面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通过融入多媒体技术能够实现“先看后学”的形式,这主要是因为通过情景引导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够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将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转移到书本当中;再者,通过实现“先看后学”的形式,学生能够对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例如在《兰亭集序》教学中,教师在正式教学之前需要教学情境,可以在课前用投影仪播放一些关于《兰亭集序》的图片或者视频,例如一幅高山流水中很多人饮酒的图片、兰亭地理环境的视频。学生通过观赏相关的美景,能够对“兰亭”产生一种向往,从心理打消学生对《兰亭集序》的负面情绪,待到学生看意正浓的时候,教师将视频暂停,激发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后续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奠定基础。
四、开展合作探究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合作探究模式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中主体,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与辅导作用,笔者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待到情景导入模式完毕之后,给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课文核心问题),让学生小组进行问题讨论,从而强化学生之间的交流,之后将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回答问题,在小组学生回答过程中,就是知识、思想共享的过程。如在《兰亭集序》教学中,情景环节结束之后,笔者会给学生小组提出问题(问题必须要有一定难度),如:“该文章主要描述兰亭风景,但作者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思想呢?”“既然作者想要表达其他的思想,为什么要重点描写兰亭风景呢?”。通过小组学生讨论,很多学习小组都已经找出了核心点,即“通过游玩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而且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以及“作者深沉的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以及对当时社会的不满”。由于每个小组的思考方向存在着差异性,在表达观念过程中,势必会存在一定的矛盾,或者所有学生小组的结论不够完善,这时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对出现的漏洞进行补充,将知识重点进行落实。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将《兰亭集序》进行延伸,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如:“既然《兰亭集序》是一种‘序’那同学们知道它的前文吗?”进而引出《兰亭集》,并在多媒体上播放一小部分内容,其余内容让学生课下自主探究,帮助学生养成课余时间看书的习惯,这样才能够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之所以教学效率不高,究根结底还是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因此,为了能够全面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我们必须要能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点、教学中的关键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这样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赵迎春 单位: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李玉宏,朱俊.浅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元化解读.中小学教学研究,2015,(05):33-34.
高中语文解析范文5
[关键词]高一英语 初高衔接 教法 学法
高一年级处于初高中学习的衔接阶段,在英语学习方面学生面临着更高一层次的知识要求,也面临着学习方法的转变。高中英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这一阶段,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文着重探讨的问题。
一、高一阶段初高中英语衔接过程出现的问题
1、知识量增加带来的问题
高中英语教材区别于初中英语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words、grammar方面的知识量加大了,而且对学生的reading、listening、writing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此外,还增加了integrating skills的综合技能部分。学生面对知识量的剧增和全英的授课方式常感到力不从心,每天英语知识的消化就占用了很多学习时间。
2、学习方式转变带来的问题
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多死记硬背,缺少阅读和篇章理解能力的培养。而高中的英语学习已经升级为以阅读理解和写作为主的阶段。学习方式也更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一时间很多学生无所适从,尤其是部分学生本来学习目标就不明确,进入高中就更难适应新的学习方式了。
二、高一衔接阶段的英语教法
1、兴趣教学法 高中英语教材较初中的难度大、生词量多、课文篇幅长,但高中英语教材贴近生活、话题丰富、时代感强等特点,这些因素都可以成为高―教师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兴奋点。教师也可结合听力材料、多媒体网络等手段,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总之,教师可以用各种方法,使英语学习尽量有趣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多媒体教学法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因此,高一英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电教等直观手段创设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英语,从而在实践中去感受语言,记住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英语学习的乐趣。
3、任务教学法 鉴于高一英语教材贴近生活的设计,教师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使学生学以致用的,用以促学。
三、高一衔接阶段的英语学法指导
1、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是预习复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指导学生预习复习的有效办法,包括预习生词、标出不理解的语法点或句型。整理知识点、找出主题句。复习时注意英语知识的连贯性,制定短期和长期复习目标,即复习每天的新内容,又能滚动复习前几个单元的知识点,做到学新不忘旧。其次是良好听课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认真听课、会听课并能适时且有选择的记课堂笔记的学习习惯。再次是自学能力的培养,应指导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利用有效时间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和自检。强化对有关内容的记忆
2、有效学习技能技巧的培养
(1)在词汇学习方面,应从构词法角度指导学生学习和记忆单词,此外还可结合同义、反义、近义、同音等特点进行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2)在语法方面,应指导学生擅于归类总结,并结合英语听、说和写作练习并巩固语法知识。学生可每日书写英语日记,在用中学,学中用。
(3)在听说能力方面,应培养学生每日晨读、收听VOA或BBC的良好习惯,以形成良好的语感和语音基础,还可结合教材的听力材料,多听多练。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利用一切机会多说英语,使英语学习生活化。
(4)在阅读方面,应注意指导学生将精度和泛读相结合,增加课外阅读量,例如,Crazy English或英文版的Reader's Digest,都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扩大词汇量。
总之,英语教师在初高中衔接时期应积极发挥指导作用,顺利帮助学生度过过渡阶段,为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语文解析范文6
关键词:小说;边城;情节美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019-01
《边城》看起来好像是一部很安分的小说。那么,它是靠什么打动人的呢?很重要的一点是情节。《边城》里的情节,应是细水流长,但中间又偶有波澜,人物的个性展现以及感情的发展也是这样在细水流长中偶有爆发,但并不强烈。正是这样滴水穿石式的情节描写,使小说最终能够穿透读者的内心,直指读者心中最柔软最敏感的神经,令人回味无穷。
选文摘选的这一部分就是这样的情节,作者写得不紧不慢,但却十分紧凑,环环相扣。如开头用很大篇幅描写了端午节赛船的风俗,看似与情节无关,好像是作者的闲来之笔,但实际上却为小说做了许多重要的铺垫。首先,这不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也是故事的翠翠和傩送爱情的源起。其次,端午节是小说里十分重要的节日,是作者要重点叙述的,很多故事都发生在这一天,因此对端午节的介绍是十分必要的。
另外,一些看似巧合的情节,实际上是作者有意为之。如第一年端午节,大老天保因要去送节货,因此参赛的只有傩送。而第二年的端午节,翠翠又去看赛船,但这回看到的是天保,傩送在下游六百里过节。两次端午,兄弟均只有一个人在场,且是二人轮流上场,均与翠翠有所交集,但二人在这两次与翠翠的相遇中均没有冲突,换句话说是公平竞争,但傩送一直都处于被遮蔽的状态,没有人知道他和翠翠之间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甚至他们互相都不知道对方的感情。而天保与翠翠相遇之时,还有顺顺和祖父在场,因此顺其自然地就会提起二人的婚事,在其他人眼里,这二人显得很般配。正是这样的偶然的落差,才造成了后来的悲剧。实际上,兄弟二人均没有正面交锋过,但悲剧还是发生了,这在情理之中又十分出乎意料,使读者心理也产生落差,作品与读者便有了连结。
选文的时间跨度长达三年,但所写的却是在三天中发生的事,即三年的端午节。一年只写一天,这样会不会破坏小说的连贯性呢?显然不会。作者处理得十分老到,使人几乎感觉不到这样的摘取所产生的突兀感。首先,作者的线索十分明确,即翠翠的感情发展。翠翠和傩送是端午节相遇,因此端午节在翠翠的心理有了新的意义,她必然比往年更加期待端午节,读者的心也是和翠翠一起,期待第二年端午二人有新的交集。因此时间很快又推到了第二年的端午。但作者的叙述显然更加高明,他一开始就说:“这是两年前的事。”于是开始回忆第一年端午节的事。回忆完了之后,时间也就回到了现在。接着,作者又用简短的笔墨概述了这两年间的事,然后顺便回忆了一下一年前的端午。人往往喜欢回忆那些重要的人和事,对不重要的常常是一笔带过,甚至不去记忆。端午节对翠翠来说如此重要,回忆最多的自然就是端午了。这样的描写符合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和读者的心理,而且也是顺应读者的心理需求。
作者另一个高明之处在于,他在看似详细的叙述当中,故意留了许多空白,读者常常会忽略掉这些空白,但当读者发现的时候,却会停下来认真地想一想,这里面到底是什么。如翠翠和傩送相遇之时,当时天色已晚,且翠翠正焦急地等着祖父,因此根本没有仔细打量过傩送,作者在这里对傩送的外貌更是不着一点笔墨。但是翠翠和傩送的对话,就已经十分吸引读者,因此,读者也并不关心傩送到底长什么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傩送的样子,不仅翠翠,读者也会不禁产生好奇:这位神秘人物究竟长什么样呢?人物越神秘,对读者的吸引力就越大,同时也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不仅如此,对作品里的翠翠,二老越神秘,翠翠就会越喜欢他,这种喜欢不会随时间而消失,反而是随着想象空间的增大而与日俱增。
最后,作者擅长抓住人物表层的矛盾来突出人物性格。尤其是在对祖父的描写当中。如祖父和顺顺交谈中,祖父表面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但是在和翠翠回家的路上却问翠翠愿不愿意嫁给大老。这表明祖父其实十分希望看到翠翠能够嫁人,他之所以不在外人面前表露出来,是对翠翠的爱护,在别人面前如果急于把孙女嫁出去,显然会让人觉得很掉价。另外,在祖父撑船渡一个商人过河之时,商人给祖父钱,祖父坚决不要,表现得很生气,但当还钱给人家的时候,却是笑嘻嘻的,还送了人家一大束烟草。从生气和笑这两种矛盾的态度中可以看出祖父对钱并不看重,更看重的是与人的情谊,用祖父的话说是“仁义”。这也反映出了以祖父为代表的老湘西人的淳朴,使人动容。
总之,作者对情节的把握,看似漫不经心,却处处留心,乱中有序,像一幅简约的山水画,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新奇而独特的“边城”,一个极度净化、理想化的湘西世界,在不着痕迹的笔墨中自成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