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行业职业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行业职业教育范文1
焦点一:产教研、行校企影响力人物齐聚
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是受教育部委托,经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批准成立的对机械行业职业教育进行研究、咨询、指导、评估的专家组织,由十五个具体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组成,有成员单位481家,会员人数达到1485人。参加本次扩大会议的主要有机械行指委主任陈晓明、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房志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夏建国等100多人,他们都是机械行业职业教育界的领军人物。
会议期间,机械行指委陈晓明主任传达了2016年全国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介绍了机械行指委2016年工作。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房志凯介绍了机械工业“十三五”人才培养规划。各个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人就2015年工作回顾及2016年工作设想进行了发言。大会还分会场讨论了机械行指委2016年重点工作的落实、各专指委工作职责分工、机械职业教育支撑“中国制造2025”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机械行业职业教育重点观测专业创新建设、机械行业职业教育课题研究等。
焦点二:与会者称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让人震惊
在大会间歇期间,与会代表们参观了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校企合作项目“企业项目训练中心”以及学校荣誉苑、七彩阳光俱乐部等。大会还特意安排了半天时间组织参会人员前往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参观“3C智能制造工厂、全国智能制造示范点、移动终端金属加工智能制造新模式”。劲胜公司是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合作企业,两家单位联合新鲁班教育科技公司、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东莞市模具(国际)职教集团等联合推出的培养“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人才的“企业联合培养基地及其九大平台”曾引起中央电视台的关注,称之为“机器换人的东莞样本”。在总结大会上,行指委还专门邀请学校曹永浩校长就学校“立德树人”的理念和做法向与会者作了专题报告。
参会代表们纷纷表示,没想到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如此让人震惊。职业教育如何服务“中国制造2025”?大家都说在这所学校找到了答案。其中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夏建国先生和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司徒渝先生所讲的话最具代表性。夏校长表示,他曾经多次出去参加学术会议,都能遇到教育部职成司葛道凯司长,葛司长曾对他说,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在实践现代学徒制方面做得很好,有机会要带领他身边的一些院士和大学校长来参观,今天来到这里,果然是名副其实。司徒渝书记表示,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与这次大会真是无缝对接,这所学校正好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典型,正好是面向“中国制造2025”做职业教育的典型,正好是“立德树人”的典型,机械职业教育要想服务好“中国制造2025”国家发展战略,就要像这所学校一样“立德树人,产教融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让学生有志于成为“大国工匠”。
焦点三:机械行指委下一步工作动向
本次大会对机械行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可以推动职业学校机械类教育教学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二是可以带动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术能力的提升,三是可以营造很好的职业教育创新氛围,四是可以为“中国制造2025”添砖加瓦,五是可以为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起到促进作用。
据机械行指委主任陈晓明先生透露,行指委下一步将推出几个全国性的活动。一是筹划举办行业内竞赛,比如工业机器人操控大赛、焊接技术大赛等,让教师、技术能手参与进来,以赛促教带动发展。二是举办行业内名校长论坛、微论坛。三是推行“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动产教融合,让青年教师成长起来。四是拟进行首届“中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杰出贡献人物评选”活动,调动行业内部工作积极性。
机械行业职业教育范文2
关键词:机械设备维修;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3.204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机械行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正由机械大国向机械强国进行转变,机械设备的维修能够有效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节约机械设备的使用成本,因此,机械设备维修在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和转变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机械设备维修专业能够有效满足我国机械发展市场的需求,为机械行业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为探索我国机械设备维修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有效途径,首先对我国机械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
1 机械设备维修行业现状的评价分析
首先,从我国机械维修行业的起步时间来看明显晚于发达国家,导致对机械设备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实施得较晚。其次,由于目前经济技术发展迅速、机械设备技术的更新较快,对维修人员维修技术及知识更新的要求较高。除此之外,我国的机械维修缺乏合理的维修制度和先进的维修管理方法。以上我国机械维修行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导致我国相关的机械维修人员短缺,尤其是具备高素质和高技能的维修人才及其缺乏,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有待提高。
2 国外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
本文中分别对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机械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其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课程设置均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教学模式及教学改革均已职业行动为导向,以此来培养跟社会职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型人才。以澳大利亚为例,其提出了技术与继续教育的概念,即学生享有终身受教育的权力,在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中通过学习来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不断适应新的工作需要。
3 教育现状及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目前,我国的高校教育中关于机械设备维修专业的教学工作,正处于一个改革和创新的阶段。大多数高校已经能够认识到传统教育中的缺陷和不足,重新确定培养目标,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改革,但是依旧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表现在教学主体上,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仍旧以传统的“授业解惑”观念为主导,将传播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其次,传统的课堂授课方法较为单一,学生以“听”和“记”为主,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对相关知识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除此之外,考核方式仍旧以传统的考试为主,注重学生对书面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对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践经验的缺乏使得学生很难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缺乏足够的技能和经验储备,从而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快速适应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
4 机械设备维修专业的课程教学优化策略
首先,借鉴国外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培养目标,明确学生对课程的需求,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个性化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改革。
其次,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加强授课教师的专业实践训练,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
然后,增加校企合作,推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知识缺口,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补充。增加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操作经验,实现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的有效对接。
最后,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用综合型评价取代传统的理论知识型评价。将传统的书面考试更改为知识考核与操作技能考核相统一的考核评价模式,以提高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适应力。
5 结论
本文通过对机械设备维修专业的人才需求进行市场调研,借鉴国外高校关于类似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对我国当前高校机械设备维修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存在的发展漏洞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以探索我国机械设备维修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新模式,旨在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我国机械设备维修行业发展、具备较高的职业能力的专业型机械设备维修人才,为我国高校教育中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机械设备维修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李河水,徐厚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以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为例[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4(03):20-22.
[2]刘震东,王立萍,游佳伟,宛宇,李爱华,朴景威.机械设备维修工程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17(01):19-22.
[3]江辉.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模式研发[D].西华大学,2014.
机械行业职业教育范文3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机械专业;实践
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事业的建设和完善,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得到了显著的增长和变化,机械制造行业的进步必然会促使对高等职业教学机械专业要求的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会影响专业的进步,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与专业的能力培养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通过本文对高等职业教育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和分析,从而坚持实践教学的重要价值,为培养高层次的机械专业人才奠定宝贵的基础。
一、高等职业教育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机械专业为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愿望,其培养方式与中等职业教学、本科教育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彼此之间又存在着差异。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但却不意味着是学科型的普通高等教育;是职业教育,但却不意味着是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一般。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一方面是指高等教育中职业教育,具备着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另一方面是指职业教育中的高等教育,具备高等教育的显著特点,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有机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是职业教育,核心是强化实践教学,强化生产性的技能训练,并通过创新化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以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为主要依据,高等职业教育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在于以机械制造行业为主要依托,以岗位设置或者岗位群生产的技能培养为其根本目标,并以先进科学技术为主导方向,以技术的有效应用为其引导内容,最终以多证制教学为手段。岗位设置或者岗位群生产技能的培养主要是以一切实践性教学活动为核心。高等职业教育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以机械行业为其背景条件,并以岗位设置或者岗位群生产技术能力培养来对课程的内容和总体要求进行规划。另外,岗位设置或者岗位群生产技能的培养要坚持加强单项技能的训练,并合理制定课程内容、实验、实习以及实训等各个方面的项目活动。在单相技能训练的基础之上,应当以岗位设置或者岗位群技能的培养为其发展目标,促进综合技能的培养以及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塑造。高等职业教育机械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尤为注意的是教学的前瞻性和延续性,确保机械专业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联系,进而增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和水平。
二、高等职业教育机械专业实现课程体系的创新化发展,进而增强技能培养
(一)构建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理论
课程体系集中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根本目标和教学水平,促进技能培养对实现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当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以岗位职责的能力培养为根本性目标,同时以技术应用能力为其培养主线,坚持能力知识的分解和完善。高等职业教学机械专业应当坚持机械制造行业的背景条件,要保持着宽口径的发展要求。另外,应当不断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和技术基础知识,帮助学生不断扎实巩固学生的基本功。设置灵活性较强的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始终重视技能教学的重要意义。
(二)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的深化改革
高等职业教学机械专业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当体现在机械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方面,需要促进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的改革,降低演示性、验证性实验的使用频率,从而构建一个完善、全面的实验教学体系结构。高等职业教育机械专业应当改变实践教学课程中过分重视课程理论学习的现象,同时与模块各个课程内容进行了有机融合,为学生开展了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教学。高等职业教育机械专业的技能培养所构建的实践教学课程内容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存在,学生既可以通过单独的实验训练得到能力的加强,同时也有助于在综合实际训练中产生对设计和制造的灵感,进而得到全面的锻炼机会。另外,高等职业教育针对机械专业的学生实行了多证制教育,选择最能突出本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职业资格证书,开设多元化的资格证书内容,并为学生增设考证的内容性训练,促进学生同时具备多项能力,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是实现我国机械制造行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也是满足现今社会发展要求的基础保障。高等职业教育为培养更为优秀的机械人才,就必须重视实践教学所带来的重要意义,加大对实践教学课程的投入力度,以便真正实现高等职业教学机械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更多的高层次技能性人才创造条件。
作者:赵跃松 单位:大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甘勇.高等职业教育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职业时空,2012,(01):35-37.
机械行业职业教育范文4
关键词:机械零部件测绘;学习领域;开发;设计;工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3-0093-02
在职业教育中,学习领域课程把学习理解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职业能力发展过程,它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整体化链接的综合性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完成某职业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处理一种典型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学习若干系统化的学习领域,可以获得从事某一职业的能力。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在内容上摒弃了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紧紧围绕职业活动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强调工作任务和行为过程,是近年来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重要方向,它的重要特征也逐渐被大家所认识,同时也受到了我国职教界的重视。
《机械零部件测绘》学习领域开发的必要性
通过对机械行业及机械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岗位进行调研了解到,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从事零件加工、产品装配、产品设计等工作,这就要求他们有着扎实的识图、测量和绘图能力。
机械类专业有关识图、测量和绘图的课程有《机械制图》与《计算机辅助绘图》,它们是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基础课,在专业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对制图原理及表达方法强调较多,而对学生测量、绘图能力的训练较少,且教学内容很少与实际产品相结合,逻辑性、系统性较强却有失于真实性,从而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而在《计算机辅助绘图》课中,学生的能力培养局限于快速准确地抄画图样。
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某些方面已不能满足目前企业用人的需要。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打破传统的教材体系,有必要进一步优化原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
《机械零部件测绘》学习领域的确定
我院从2007年5月起,开展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技师培养模式与课程开发研究》课题数控专业技师培养模式子课题的研究工作。通过分析机械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岗位的工作过程,并与企业实践专家多次研讨,得到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若干代表性工作任务。多个代表性工作任务都涉及识读工程图、计算机绘图、产品开发等相关内容。经研讨最终确定了机械零部件测绘等13个典型工作任务。
在此基础上,以机械行业岗位能力需要为依据,我们结合原有的《机械制图》与《计算机辅助绘图》课程内容,进行职业与专业活动分析、岗位分析、学科体系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将典型工作任务“机械零部件测绘”转化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机械零部件测绘》学习领域。表1为学习领域工作要求摘要。
《机械零部件测绘》学习领域的设计
学习领域的设计 学习领域要对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教
学处理,实现学习情境具体化。《机械零部件测绘》学习领域根据数控专业技师在工作岗位上所应具备的识读复杂零件图、测绘机器零部件、设备的设计及制造能力,以及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的要求,结合其他学习领域的需要,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简单零件的测绘”等8个学习情境。《机械零部件测绘》学习领域整体方案如表2所示。
学习情境的设计 学习情境是学习领域教学内容的具体化。在特定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的背景下,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设计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流程、考核与评价方式等内容。表3是“螺旋千斤顶的测绘”学习情境描述摘要。
教学模式 《机械零部件测绘》学习领域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把教学与工作过程结合在一起,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学生分组分工合作,通过获得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价来完成每个工作任务,在工作中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这种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 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的要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充分考虑内容的实用性、典型性、可操作性以及可拓展性等因素,紧密结合专业能力的要求,在每个学习情境中合理分配知识点,在内容构成上满足后续学习领域以及工作岗位的需要。
评价方式 学习领域采用全新的全过程跟踪评价方式,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这种评价方式更加突出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总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学习领域,把专业知识按实际工作过程进行整合和创新,以适当的任务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的行动和教师的组织、引导来实施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这种教育模式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设计能力、实践经验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学习领域还有许多有待完善之处,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情况调整,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和完善,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志群.对学习领域课程的认识[J].职教论坛,2008,(4).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马英,叶安英,马璇,高英敏.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机械制图教学探索[J].工程图学学报,2008,(4).
[4]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田淑波.《机电产品生产管理与营销》学习领域的开发与设计[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9).
[6]鲁海斌,吴剑平.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制图课程改革之实践[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7]刘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项目模块为载体的机械制图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8).
机械行业职业教育范文5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制造业;人才培养
当下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机械不再是简单的代替人工运转的工具。伴随着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出现,制造业向着更智能、更高效,更绿化,更人性化,以及更富革新性化发展。为加快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升机械自动化技术水平,国家政策引导企业转型,企业需求主导高校人才培养方向,现阶段上到国家,下到高校,都在积极推动专业发展及其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
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概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以培养现代机械工程师为目的,从设计、制造、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程的一门综合技术学科。培养的工程技术人才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应用能力,既能从事工业一线的设计制造,还能完成工程管理和经营销售等任务。该专业担负着为机械制造输送工程人才的重任,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机械产品的质量,对振兴我国机械工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1.国家政策引导
在新的国际国内竞争环境下,中国政府作出要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水平和质量的重大战略。2015年3月25日,总理组织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快部署实施“中国制造2025”,也正是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2016年,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进入了全面实施新阶段。制造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作为制造业中极其重要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对其他技术领域起着支撑性作用,成为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础,而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推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得以发展的基本保障。政府对机械转型企业作出正确的引导:目前,很多国内工程机械企业研发平台建设能力和资源投入严重不足,主要靠模仿和拿来主义,造成低质低效产品进入市场,导致设备保有量和低端产能出现过剩,针对这样的局面,政府要及时制止,对创新型和研发型机械企业政府从政策、资金上予以更大的支持。
2.企业市场主导
我国传统机械行业投资成本低,使得机械制造企业遍地开花,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究其主要原因是是企业没有顺应行业要求开展相关的的人才培养。在中国类似的中小企业有很多,一群没有创造力的人领导者很多的廉价劳动力,为中国创造着廉价的岗位,他们安于现状、不思创新,最终只会被行业新形势所淘汰。于此同时,机械行业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发展期,暴露了诸多问题。与此对应的是,跨国企业却在高端产品小容量市场掘取丰厚利润,致使我国机械制造工业景气度不断分化,传统产业发展势头不断下降,新兴技术产业发展不断提速。要想在机械制造业出类拔萃,制造企业要科学的提升员工的职业胜任能力,全方位创建技术人员再教育的环境,同时推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形成。而现在,中国企业正处于由传统企业向新型企业转型的初期阶段,企业要顺应行业要求,就必须发展与创新,重视相关的人才培养。机械制造业企业市场的发展趋势一定程度的影响着高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向,这样不仅可以加快推进企业转型,还能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市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育的方向和计划,而人才是教育的产物,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与市场[1]。
3.高校积极响应职业标准和教育背离
职业标准是市场企业的需求,国家政府的政策和国外国内经济环境直接影响着市场企业的这一标准。如果高校关于制造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不能紧跟这一标准,培养出的人才就会被市场抛弃。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方式将直接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程度[2]。(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不再是让学生仅从课堂上学知识,还要通过在实践中自己领会,和工人师傅、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全面系统的安排实践教学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机械制造业中相关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安装运转要求。(2)教学内容优化创新,优化重组专业课程,比如,将《机床数控技术》和《PLC原理和应用》合并为《机床数控技术及PLC》,开设一系列新型技术课程,比如,《工业机器人、无人机》等。大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不仅扩大了知识面,还为将来成为复合型人才做准备。(3)以就业为导向,建设满足就业所需人才要求的师资团队,教师团队的建设应该紧跟机械制造业领域学科的发展,不断吸收新的理念,传授学生与时俱进的专业知识,将科研成果应有到实践当中,在考虑学生就业需求的同时,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三、结束语
当前,国家经济正处于新常态下的稳增长阶段,为适应国家的需要,市场的需要,提高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的竞争,传统的机械方式将被逐渐取代,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将向着智能化,数字化,微型化,虚拟化,科技化,人性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互联网的发展增加机械装置的功能,从而使得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全面应用到各行各业中,为社会贡献更多的力量[3]。
参考文献
[1]张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现状反思与前景展望[J].中国科技纵横,2015,(14):231.
[2]唐伶.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6):30-35.
机械行业职业教育范文6
1.1总体素质偏低,结构失衡
今年年初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87家机械行业国有大中型企业335565位职工的调查统计:技师、高、中、初级和无等级工分别占工人总数的2.26%、13.54%、31.77%、34.34%和18.O9%;浙江省2003年7月对31159位就业人员的调查,高、中、初级技工的比例为13:24:63,离发达国家4O:45:15的比例相去甚远。这种素质状况远不能适应高、新、精设备对操作工的需要。
1.2各技术等级工供不应求,高技能人才奇缺
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数字,目前全国数控机床操作工有6O万人的缺口。劳动部门的企业用工需求调查也显示:目前东莞高级技术人才缺口达5万名以上,人才市场上频现“月薪6000元难聘技工”、“年薪16万元招不到高级技师”的情况;沈阳高级车工需求倍率是1:6.7;深圳一家企业开出6000元的月薪仍未能如愿找到高级钳工;浙江省城调队前不久对杭州、宁波、绍兴、台州4地19家企业的调查结果表明:高级技师的缺口率达93.8%;去年年底劳动保障部对广东、福建和浙江省进行了实地调研,结合当年4月份对全国4O个城市技能人才状况的问卷调查和二季度113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技工短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现象在全国范围普遍存在,在机械制造业发达的地区尤其严重,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2、人力资源在机械行业存在的问题
2.1人力资源在管理范围上的错误认识
目前一些机械行业的企业认为为,人力资源管理范围仅是对人才的管理,忽视对普遍员工的管理,这是不对的。人才是企业的脊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固然重要,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其实是对普通员工的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讲,普通员工甚至比人才这个企业的脊梁更为重要。因为没有好的员工就没有最终的顾客满意和企业目标的实现。对于机械企业而言,人才要有层次,人力资源的管理并不仅是培养组合人才,而需要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人员通过企业管理经营理念联系起来,凝聚成一种难以抵制的力量为企业服务。
2.2讲究短期管理效果,缺少长远眼光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运营涉及到多方面,需要众多职能部门配合协调,其内容包括用人制度、激励机制、考评机制等,即存在标准体系的建立,又存在滚动式的考核评价,既要培训又要组织配置,是个系统运作的过程,这要求企业应有相应的时问投放,资金投入,才有规模效益。
2.3缺乏人本观念,难以理解管理精髓
人力资源要以人为本,重视人,关心人,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员工与企业休戚与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共同实现组织的直接目标和最高目标。尽管人力资源管理这个名词对一些机械行业的企业管理者来说早已耳熟能详,但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管理者并未真正掌握其精髓,甚至还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还没有认识到把员工视为企业战略伙伴的重要性,仍在以权力、行政命令、职务级别等方式管理员工,将员工视为机器的附属和延伸部分,从而使员工成了机械的死人,而不是一个有积极性创造力、与企业同心同德有集体归属感的活人。
2.4对机械高技能人才的评价、激励和流动机制还没有形成
虽然近几年各种技能认证考试不断推出,但在技能人才评价方式上,还存在年龄、比例、资历和身份界限;虽然高薪聘请技能人员的信息经常可见,但是技能人才的整体薪资还处于较低水平,良好的激励和流动机制还没有形成。虽然各企业都有一整套分配制度,但对技能人才的报酬分配不合理,薪金过低,对技术攻关的奖励承诺无法兑现,这些普遍存在的情况大大挫伤了高技能人员的积极性。
3、造成机械行业人力资源短缺的原因
3.1重视不够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着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重学历文凭,轻职业技能的传统观念,使技能型人才在社会上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尊重。这不仅造成了人才结构的不合理,也在源头上流失了“高技能人才”。
3.2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对人力资本的投入甚少。全国职工教育经费只占职工工资总额的1%,但实际上据对上海、北京机械行业调查仅占人工成本的0.7%。机械行业近几年在改革中由于制造业人才培养所需的设备价格高、使用率低;生源少,学校办学积极性也不高,许多单位把技工学校撤了,而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对培训也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培训是一项投资,总认为培训是一种成本,能省则省。
3.3待遇偏低
有些单位把技术工人的劳动等同于简单劳动或低级劳动,即使成了高级技工,在工资福利、住房等待遇上,也常常不如一般管理人员。劳动力市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技术工人的平均年收入仅为7000元至1万元。在北京,初级工年收入1.1万元,而技师也只有1.5万-1.8万元,使技术工人职位的吸引力越来越小。
4、发挥人力资源在机械企业的支撑作用
4.1更新观念,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机构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源于传统人事管理,而又超越传统人事管理,是一个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激励、控制调整及开发的过程。因此,要改变机械行业人力资源的现状,必须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建立一个能根据机械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本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经营计划以及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技能人才资源管理政策、制度,为企业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资源支持和保证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机构。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应该是经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的专业管理人才,拥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并掌握机械行业各技术工种的分析技术,对人性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懂得如何去开发本企业内部的技能人才资源,知道怎样去引进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掌握激励员工的各种原则和方法,懂得如何去激励员工,以获得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共同发展。这样一支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队伍,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条件。
4.2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人力资源是企业提高综合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在一定的程度上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量事实表明:同样的设备、同样的原材料,不同机械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相差很大。因此,企业要生存、要搞活、要发展、要做大,必须首先尽快地转变观念,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如海尔总裁张瑞敏说:“企业是什么?企业说到底就是人。管理说到底就是借力,你能把许多人的力量集中起来,这个企业就成功了。”
4.3建立充分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企业发展中,确保员工队伍特别是高级管理队伍的凝聚力是十分重要的,而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对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员工队伍的凝聚力是至关重要的。针对不同群体,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和措施,使他们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注重人力资本的激励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既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因此,企业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明确哪些是应该奖励的,哪些是不应该奖励的,哪些是将来会得到奖励的,至关重要。通过综合运用明确的正式和非正式奖励办法,全力支持员工对企业发展所做出的努力,使员工全身心投入并服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
4.4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和考核工作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发展的不断深入,员工的知识、技能和文化理念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提高技能和科技水平,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机械企业就需要经常的有计划地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训,确保员工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适应并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在进行培训前,企业要对员工进行认真的评估,对员工的有关能力和素质做出正确的评价,明确哪些员工符合要求,而哪些员工经过培训和哪些培训后能达到要求,有多少员工经培训后仍不能达到需求需要从社会上进行招聘。还要对企业员工进行严格的各种考核,如对工人以“技术工人等级标准”为依据,进行应知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德、能、勤、绩的全面考核,并重点考核工作业绩,通过考核,奖优罚劣,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员工的工作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