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案例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依法行政案例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依法行政案例教学

依法行政案例教学范文1

2013年,是实施市局《法制宣传教育五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规划“六五普法”之年。要深刻认识到法制宣传教育是“法治工商”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通过讲座、集中轮训、报告会、中心组学习以及自学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工商法律法规培训教育,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宪法和工商法律法规,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弘扬法治精神,使法律信仰植根于工商干部的心灵,争创“五五”普法先进集体。

1、加大法律培训力度,以培育法治精神。要按照市局制定的《2013年全员学法方案》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对全系统干部队伍的工商业务和法律法规培训,尤其要强化《食品安全法》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国家工商总局28号令、29号令培训学习。通过学习、研究,使全体行政执法人员能熟练掌握法律,用好法律,从熟悉“法律条文”向“培育法治精神”转变,保证工商职能到位。

2、继续开展“红盾杯”法律知识竞赛和全员学法活动。开展二次“红盾杯”法律知识竞赛和二次全员学法考试活动。根据岗位技能的需求,全员学法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要有针对性和灵活性,采用“小班教学法”和“菜单选课法”,进行“差别化”学法。使“单项灌输”向“互动交流”转变,使“要我学法”转变为“我要学法”。一要充实和完善党组中心组(分局领导班子)的学法内容,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依法执政;二要根据工商职能和执法一线的学法需求,以提高办案质量为立足点,采用以案件分析会和案例评析会形式,与案件评查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法,学法的内容更贴近工商执法工作的实际,以提高执法人员研究思考能力,提高执法实践能力;三要开展“法制巡回辅导”,搭建“法制交流平台”。通过定期召开的法制员会议,深入讨论,查找问题,借鉴经验,有针对性地提高基层工商分局(所)巡查监管技能和执法办案水平,提高学法的实效性。

二、采取有力措施深入推进全系统依法行政

1、开展依法行政示范点创建活动。2013年市局在各直属局、分局开展“依法行政示范点”创建活动,各直属局、分局也要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基层工商分局(所)”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达到激发各单位锐意进取,自觉加强并努力做好依法行政工作的目的,加快“法治型”工商的建设进程。

2、继续开展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考核。制定《工商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2013-2014年)。按照《省依法行政考核办法》和省局要求,完善和落实好各项依法行政工作制度,在全系统开展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考核。把是否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作为衡量各级工商部门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实行以主要负责人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和绩效管理制度。通过考核,促进主要负责人切实担负起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把加强依法行政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认真扎实地加以推进。

3、全面推行行政指导工作。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树立“理性、规范”监管新理念,完善监管方式,市局决定在全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全面推行行政指导工作。法制处负责行政指导工作的牵头、组织、协调,承担行政指导工作的总体推进、后续评估、组织监督检查等工作。

4、开展“法治建设”示范点创建活动。为贯彻落实《法治建设纲要》等文件精神,2013年在全系统开展“法治单位”创建活动。各直属局、分局要高度重视对“法治建设示范点”创建工作,把“法治”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专门成立“法治合格单位”领导小组,并认真对照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关于“法治建设示范点”的工作要求,结合“依法行政示范点”创建活动,认真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依法治理市场经济秩序水平。

三、强化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

认真实施《省行政执法监督办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局《行政执法监督责任制度》,继续以制度建设为载体,深化预防与治理违法与不当行政行为体系建设,促进全系统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和谐执法。对各类行政行为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坚持违法与不当行政一票否决机制,确保各类行政执法行为的合法有效,力争实现全系统行政执法零违法、零错案。

1、强化内部监督。在全系统组织两次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市局将进行两次纵向检查、一次横向检查和逆向检查。各直属局、分局要定期开展行政执法案卷(档案)互评互查,使评查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同时,法制要和业务处(科)室协同,将法制监督从行政处罚延伸到行政许可和行政监管领域,共同开展对行政许可和行政监管行为的监督工作。为迎接省局每季度组织的“行政处罚案卷抽查”和“行政许可档案抽查”,各单位要事先认真组织自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案卷(档案)精细化水平。省局的抽查结果,将作为评价各直属局、分局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依据。

2、完善执法监督制度。根据新出台的工商法律法规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做好重新修订《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试行)》的准备工作。会同监察部门推行案件回访制度。做好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基层分局(所)要有能力以县级局名义独立办理限额以下的一般程序案件,查处情节较轻、危害较小的违法行为。继续协同各办案条线,加强对案件线索、立案、调查取证、核审、听证、处理决定等全过程的规范与管理,完善监督检查记录制度和案件线索管理台帐,强化对办案时限的监督,防止乱作为。完善对举报、投诉信息的处理反馈机制,杜绝不作为。推动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集中立案制度改革到位,推进“和谐工商”建设。

3、深化说理式行政执法文书改革。除逾期年检案件外,一般程序案件均采用说理式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司法化案件调查终结报告、说理式处罚决定书,尤其要加强对采纳当事人陈述、申辩情况及自由裁量理由的表述和说理。提高有关行政许可文书的说理性。

4、认真做好工商行政管理执法证的管理和发放工作。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工商行政管理执法证管理办法》和省局规定,健全纪律约束机制,保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执法人员应当持有《工商行政管理执法证》,方可从事行政执法活动。组织新录用公务员进行岗位资格考试,经考试合格后可发给工商行政管理执法证,确保领取工商行政管理执法证的执法人员具备基本的工商行政管理执法技能。

四、化解行政争议,构建和谐工商

近年以来,全系统发生的行政争议增多,尤其是行政许可方面因股东虚假签名等陈年老账引起的争议猛增。为实现行政执法的“四无”目标,要把化解行政争议当作依法行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1、认真做好案件核审、听证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采纳法制机构核审意见的行政处罚案件的准确性、合法性、权威性,扎牢预防行政争议的第一道防线。

2、加强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牢固树立“救济第一”的行政复议理念,公开行政复议的审理过程,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工作在解决行政争议、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全面推进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凡开庭审理的行政诉讼案件,行政负责人必须出庭应诉,并组织相关执法人员旁听,提升行政负责人和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认真处理好涉及行政执法的。继续开展行政争议案件考核。

五、加强法制基础工作,提高法制保障水平

1、加强法制员队伍建设,培养工商法律人才。要将业务能力强、法律素质高的同志充实到法制员队伍。要加强对基层法制员培训,开展经常性的岗位练兵,重点加强对《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行政处罚案卷质量评查标准》的学习,提高基层工商分局(所)法制员的案件核审能力,努力提高其法律素养和业务水平。所有基层分局(所)能以县级局名义独立办理“罚二没三”以下的一般程序案件,查办与核审分开,法制员独立核审率100%。市局将组织两次全体基层工商分局(所)法制员参加的案件核审技能竞赛。省局也将组织竞赛。

2、加强基层工商分局(所)法制监督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调动基层法制员的工作积极性,让法制员成为基层依法行政和普法的骨干,充分发挥他们在推进基层工商分局(所)依法行政工作的骨干作用,筑牢基层法制工作基础。引导基层法制监督工作从对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的核审向对行政许可、行政监督、行政调解等各类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延伸,从事前案件核审向事中、事后的执法监督延伸,从行政争议案件发生后采取补救措施向事前规范执法行为,努力提高执法质量延伸。

依法行政案例教学范文2

行政法学是紧紧围绕着对行政权展开控制的一门公法学科,通过对行政法的研究,促进行政法能够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自由,实现公权与私权的动态平衡。自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不断进步,行政法学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行政法学理论研究持续创新,而行政法学课程教学业已成为法学教学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作为教育部确立的14门法律专业核心课程,行政法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其他法律课程。行政法学内容丰富,一般涉及以行政、行政权、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监督、行政责任、行政救济等,覆盖了行政实体法、行政程序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领域,无论是理论性还是实践性表现的非常突出。与复杂的内容相对应的就是庞杂的法律规范,其赖以存在的法律法规文件数量众多,仅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就超过了500件。此外,行政法学还涉及到行政管理学、人类学等相关联的社会学科和宪法、民事诉讼法等其他部门法的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学习难度很大。Shapiro教授曾经分析《法科学生不喜欢行政法的十大原因及其对策》,认为即使在美国法学院,“行政法始终是被认为是最为烦闷的课程,而学生也是对这门课程的目的是最为缺乏头绪的”。而PeterStrauss教授所言,我们的盘里过多地堆了教授所难消化食物,而学生能消化的就更少了。

二、行政法学教学的改革必然

1999年,《宪法》正式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积极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立。科教兴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教育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基础条件十分薄弱,导致高等法学教育并未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承担应有的历史使命。当下,我国处于持续发展市场经济、改革创新社会管理的历史时期,法学教学必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行政法学教学实践乃法学教育改革这个宏大命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作为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尤其关乎着依法治国的实现进程,其制度推进不断为行政法学教育提供改革的强大支撑和动力,而行政法学教育为依法行政的推进落实,担负着创新行政法制理念、传播行政法制技能、讲授行政法制知识等重大职能,尤其为政府部门培养大批具备法律意识的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当今,行政法教学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人才培养难以满足现实社会的工作需要,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有必要进行有益的探索,在具体的行政法学教学实践中积极进行改革与创新。

三、行政法学教学的改革途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二十一世纪的法学教育以素质教育为先进理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尤其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厚基础、高素质、有专攻的复合型创新人才。针对行政法学课程教学的现状,教师应当首先转变教学观念。其一,转变教学任务观念。传统的教学任务观仅仅限于讲授相关的知识,而应社会现实的需要,教学任务观念要求教师既要传授行政法学的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学生解决行政法问题的操作能力,从而实现培养人才全面发展的目标。同时,传统上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学任务完成的标准,现代教学任务观念仅将分数作为一项指标,创新、操作等实际能力也是重要指标。其二,转变师生之间地位。传统上教师奖学生视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希望学生听从指挥、服从安排。

(二)明确教学目标任何一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特定的培养目标。行政法学教学改革首先应当确定教学目标,否则改革则是盲目进行的。行政法学教学目标的确定不但需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还要考虑学生的要求,使有限的行政法学教育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最大程度发挥其功效。其一,培养学生行政法学思维。法律思维要求行为是否遵循公平正义准则,是否符合现实法律的规定,这在行政法中体现的尤为明显:行政法乃限权法政府必须符合“法无规定即禁止”的思维模式,从而形成事前实体法、事中程序法、事后救济法的三位一体限制,学生通过学习而具备特定的适应性行政法思维,具备处理行政法一般问题的能力。其二,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通过司法考试成为学生从事法律职业的先决条件,因而,教学目标应当以司法考试作为参照对象,结合实际准备教学内容塑造实务型法律人才,使其顺利进入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队伍。同时,学术型法律人才也是行政法学教学不可忽略的目标,否则教学将走向无以为继的局面,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行政法学理论基础、敏锐的行政法学前沿动态,进而从事进一步深入行政法学科研活动。

(三)改进教学内容行政法学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当属教学内容,一般说来,教学内容包括规范知识与方法知识两方面的传授。其一,规范知识是构建行政法学学科的具体材料,没有行政法律规范,行政法律部门便无从谈起。行政法学教学内容涉及的规范知识涵盖行政法原则、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程序等。面对如此庞杂的规范知识,教学过程中并非需要一一触及,而是在兼顾基础知识的完整与学科体系的建构而进行有选讲授,例如基本原则、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将作为重点内容。其二,掌握良好的方法知识是行政法初学者的共同问题,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的传统学习方法并不能带动学生进入状态。因此,方法知识成为行政法学教学内容必然要求,至少需要注意:正确认识行政法,培养对行政法学科的兴趣;阅读教材,由简至繁,逐步深入;认真听课,珍惜交流和请教的机会;关注行政实务,掌握行政法规范运用能力等等。

(四)创新教学方法传统行政法学教学主要采取讲授教学,在传授行政法规范知识方面具有基础作用。但由于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讲授教学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师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行政法学教学亟需引入其他教学方法,以弥补传统之不足。其一,案例教学,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指导下,采用典型案例对法律知识加以剖析,加深学生对法学理论或者法律规则的理解,教师通过对案例教学通盘设计,在教学中发挥组织、指挥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学生参与讨论、争辩,提出新观点,而成为教学场域内的“主要演员”,案例教学实现教师、学生双向互动,增进师生交流与沟通。其二,讨论教学,基于若干问题的指引,在教师主导下以学生讨论、师生讨论为主要教学推进手段。讨论教学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围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展开教学。西南政法大学王学辉、谭宗泽教授“双向互动式教学法”就是一种典型的讨论教学法。讨论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辨力、对抗思维意识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依法行政案例教学范文3

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部署,开启了“法治中国”的新征程。依法治国,关键在各级党员干部。组织部门肩负着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任,更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准确把握依法治国与从严治党的辩证关系,运用法治思维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坚强保障。

强化教育培训,培育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强化对各级党员干部的法制教育,通过法制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切实树立法治观念,提高法治意识。组织部门要立足法治宣传教育新要求,突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化对干部的法治培训。要完善培训内容。把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相关知识及国家各项基本法律等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对各级党员干部开展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及法律知识轮训,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对普通党员干部,着重锻炼提高其依法办事、依法履职能力,使他们学会用法治思维来思考问题、用法治手段来解决问题,自觉做到有事情按法律规定办理、有问题用法律武器解决、有矛盾靠法律途径化解。对党员领导干部,着重锻炼提高其依法行政、依法决策能力,使他们善于用法治思维来谋划工作、用法治方式来推动工作,无论是想问题、办事情还是作决策、抓工作,都要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在法律框架内妥善处置。要创新培训方法。采取举办专题班、报告会、案例教学、警示教育、网上在线学习等好形式好方法,提高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干部坚定法治信仰,培育法治精神。要健全配套制度。把党员干部参加法治教育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和晋升、奖惩的重要依据,并积极推行领导干部任前法律考试制度、法治素养任职资格制度,让依法行政、依法履职、依法办事成为党员干部工作中的自觉行动。

强化依法办事,树立用人导向。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与此同时,要求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贯彻这个要求,组织部门要主动跟进、积极探索,努力建立一套体现“遵守法律、依法办事”要求的考察识别干部机制。要严格依法选人用人。在干部考察任用工作中,切实按照法律的规定办事,按照条例要求,严格落实考察识别干部的程序,保证法律法规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得到全面有效落实。要以“依法治国”新要求选准用好干部。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把能否坚持依法办事作为重要依据,着力将那些坚持依法依规履职的干部选。在干部推荐考察中,要多角度、全方位了解干部依法办事情况,作为提拔任用和安排岗位的重要参考,带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的浓厚风气。要进一步加大急需紧缺法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完善政策措施,打破体制壁垒,畅通交流渠道,以选人用人的科学性、精准度和公信力,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和职业化。

强化刚性约束,严格考核监督。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这一要求,既明确了各级领导干部推进法治建设的职责和任务,也对组织部门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提出了新的课题。第一,要拓展实绩考评范围和领域,及时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干部实绩的重要指标,纳入政绩考核,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把法治建设目标责任加以强化和落实。第二,要完善考核体系,突出法治建设指标,把各级领导干部在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等方面的现实表现作为实绩评价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专项考核等手段,全面了解法治建设成效和群众评价。第三,要运用好考核结果。对自觉学法守法、坚持依法办事、政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法治意识不强、不依法办事、造成严重后果和影响的要进行党纪国法处理。通过运用考核结果,引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增强对法律的敬畏,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切实维护法治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第四,要从严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法治监督机制,以法律法规为遵循,着重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作为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手段,下大力气规范和约束干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强化对基层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和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大问责惩处力度,督促党员干部严格依法用权、依法办事。

依法行政案例教学范文4

【关键词】思想政治;高中;知识;教学

从事高中政治教学十一年以来,始终感觉学生学习高中政治效率与积极性都不高。学生最多的抱怨就是记不住,记住了又忘了,很没劲。究其原因,他们学政治就是在记政治,记住了,考试能把记住的知识“倒出来”,就成了成绩优异的学生。这样学习知识当然会让知识变成僵死的、不能活动的重物,最终让学习变得困难与乏味。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知识变成精神生活的因素,吸引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与热情的时候,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所以,我们高中政治教师最需解决的问题就是要让高中政治知识“活起来”,要引导学生把知识进行周转、把知识去运用,用储备的知识获取新的知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肤浅地认为应当实际地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识现象,用知识创造知识

高中政治知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政治观点、理论是我们学习的最主要的内容。我们就是要通过理论的学习去分析、理解社会、国家、世界并指导我们的实践。但,学理论不等于背理论。如果把学理论等于了背理论,考理论等于了默理论,我们就会把政治知识变成僵死的、不能活动的重物,我们背得越多,我们就越踹不过气,我们就会更加困难与厌倦。所以,我们要借助理论来进行思考,进行创造,通过理论认识、分析、理解周围的现象与世界,创造新的知识指导我们的实践。

例如,在上《政治生活》中的“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时,如果我们教师先通过分析某事例,然后给学生总结出理论:政府依法行政的含义、必要性、意义以及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提高措施、科学民主决策等,学生固然会明白知识,但,这学习过程,恰如我们教师不断往学生头脑里堆积知识的过程。知识堆积完后就僵化成了不能活动的重物。如果我们要使知识活起来,我们可以这样:先让学生自学政府依法行政的相关理论,然后抛出一个真实的案例(视频),比如“广州城管工作人员当着小女孩的面掐住她妈妈的脖子”,鼓励学生讲述他们在视频中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东西。这样的课堂会让我们听到许多人令人惊异的思想。当时,我的学生有的说:“视频中的小贩非常的不文明,甚至先动手打城管,那政府要依法行政,我们公民也有义务依法配合政府工作人员”,有的说:“在小贩那么激动的情况下,如果城管工作人员有较好的心理知识,也许,这个悲剧就会避免。所以,政府要依法行政,需要提高行政队伍的心理知识的水平。”有的说:“国际上都有规定不可以当着未成年人的面拘捕其父母,是城管不懂法?还是明知故犯?”……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教材的理论成了学生情感表达的推动力和源泉。学生在不断地思考,并通过已有的知识得到了政府依法行政需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的心理知识水平要求、严格执法、需要深化体制改革(依法治人、治国,而不受舆论干扰),需要民主决策……。这知识就“活起来”了。

二、寻找“交集点”用知识获取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能流利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考试成绩也不错,但他们就是不喜欢政治,甚至是讨厌学政治。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背熟了,所以他们能回答问题和考试,但这样的学习并不能发展他们的智慧,他们在背书上很积极,但在思考上还未真正积极过。所以,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追求思考的积极性,要用知识去获取知识,而不是只作为回答问题和考试用。

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发现因果联系以及其他各种关系。这就意味着解决疑问。所以,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找出教材的“交集点”,即各种因果联系、时间联系、机能联系交叉集结的地方,因为疑问正是从这些联系中产生的。

例如:在讲“量变与质变”这一知识点时,我们要思考各种意义联系相互交织的“交集点”究竟在哪呢?最主要的“交集点”就是量变是怎样让事物发生质变的?我们会在课堂上展示很多材料,如老子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中的“秃头论证”、寓言故事中的傻瓜吃饼、田忌赛马的故事、水的物理性质的变化(由液态到气态)等,我们在展示事例的时候就要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个变化过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当学生有了思考的问题时,我们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储备里调出可以解答这问题的知识。这就是在获取知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调出知识储备里的变化与发展、新事物、矛盾的主次方面等知识,在这过程中,我们特别要监督好学生对知识储备的调动情况,如果在知识储备方面某个知识点是空白或者没懂,教师就要补充讲解,填补空白,克服思路脱节的现象。如果学生对新知识有些地方没懂,我们也可以从知识储备的调动情况中寻找问题。

这样通过寻找“交集点”,用知识获取知识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解答疑问的过程中感到神奇、激动,有成就感与学习的幸福感,充分地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这样知识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真正地“活起来”了。

三、构建框架,用知识联系知识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高三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政治的很大困难就是容易忘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把政治知识割裂成了独立的一小块一小块,这完全独立了的一小块一小块知识就如僵硬的石头,堆积得越多,脑子里就越乱,压得就越重,新的很快就覆盖旧的。我们要让知识“活起来”就得把这零碎的“小石头”能搭建成一个框架。那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用知识联系知识,不断构建框架的过程。

例如,对《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的学习,很多学生不管是在学习新知识还是复习知识时都说,这一单元很乱,不知道教材到底要讲什么。究其原因,学生总是孤立地看到本单元的知识:文化生活的“喜”与“忧”,喜闻乐见的文化,腐朽文化与落后文化、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这些知识被孤立后,就真的如一块块僵硬的石头,学生当然难“啃”。如果我们给这些知识搭建一个框架,把他们联系起来。

这样知识就“活”了。通过搭建知识框架,每个知识点就由僵硬的石头变成了搭建知识框架的柱子,我们不断移动这些“柱子”来组装和完善我们的知识系统。

四、关注生活,用知识交流知识

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他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没有这种交流,就不能设想有完美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

例如,在上《政治生活》中的“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这一课时时,我首先在班上召开了一个模拟听证会“高中生是否可以在校使用手机”(我校不允许学生带手机回校使用)。在模拟听证会上,学生高涨的积极性出于我的意料,各方代表争得面红耳赤,好像是真的听证会一样。代表学校方的学生,不仅提出手机对学生学习有负面影响,还提出手机辐射会给学生带来身体危害,坚决不准带手机回校使用;代表学生方的学生立即引用香港学校对学生手机管理的方式以及手机辐射的专业知识反驳学校方,甚至坚决反对校方并没有把这一纪律公示就执行;代表家长方的学生出现了分歧,有的从学生心理与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坚决支持校方不准带手机,有的家长从与孩子方便联系与沟通的角度,赞同学生带手机回校;代表教师方的学生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支持学校不准带手机回校。在这模拟听证会上,我们深刻感悟到我们所要学习的“民主决策的方式”这一知识就在学生所了解的信息、常识、专业知识等的交流中得到了学习与运用。这样的交流,既把我们的知识学“活了”,而且,这也涉及到了学生与家长沟通的情感问题,攀比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问题、全面看问题等,这正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要求的“完美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知识就是学生学习的源头,我们只有让这“源头”活起来了,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高中政治知识学习困难与没趣的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思考、自主学习、学以致用等的能力,才是从实际上贯彻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拽住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

依法行政案例教学范文5

一、在培训学习后,深刻感受“三点收获”

(一)增强了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听了杨支队讲授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认识到时有发生的土地违法大案要案,严重破坏了18亿亩红线耕地保护目标,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现。乡镇是国家政权建设的基石,基石坚则基础稳,乡镇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乎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工作在国土资源管理一线的工作人员,感受到重任在肩,使命在身。

(二)充分认识到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土地是我国最大的国有资产,其中当以矿产资源为甚。当前,在灌溪中队辖区内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矿产资源量需求迅速增长。雷公庙,石板滩镇拥有大量的不可再生石灰石资源,科学有序开发,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支撑,反之,既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又破坏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发展不是空中楼阁、无本之木,必须建立在深厚的国土资源这个基础上。当前,建设用地、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三者的

矛盾相当突出,这一矛盾在我们土地资源极其稀缺的灌溪中队所辖的6个丘陵乡镇特别显著,灌溪中队所辖的丘陵乡镇有限的资源亟待加以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三)提高了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在基层国土所工作的干部职工,相当一部分不具备国土资源专业背景,而国土资源管理又是业务性很强的工作。这次培训,从我自身来看,业务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更加增强。如市局于永津讲授的《国土资源管理地藉管理》,陈哲工讲授的《征地折迁》等使我对这几项基础性、公益性工作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对搞好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征地拆迁.有了新的想法和思路。杨文平的《国土资源管理执法监察》的案例教学,剖析违法案件的深层原因,更强调依法查处的重要性。听了以后,对当前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特点,面临的困难有了清醒的认识,更坚定了维护法律尊严,依法查处案件的决心。

二、在当前工作中,突出显现“三项难题”

(一)行政执法问题。

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专职编制普遍存在“缺位”现象,直接导致了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偏低。此外,乡镇若发生涉及国土资源管理的违法违规的案件,加上没有象公安那样有交通工具,很难通过巡查在萌芽阶段或第一时间赶到案发地;工作人员虽有执法证,但苦于无执法权限,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现场处罚整纠,必须依赖于县级行政机关执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国土资源所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二)征用拆迁问题。

灌溪中队所辖乡镇因国家,地方建设用地规模大,项目多.牵涉到征地这项工作.此过程,必然涉及到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中源于一些群众对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的政策不了解、不理解和不配合,加上一些干部工作方式简单和作风不实,导致征用拆迁工作相当困难。为切实改变这一状况,迫切需要我们从事国土管理的人员有精通的征地和拆迁业务素质.

(三)地基管理问题。

国土基层工作“宅基地管理”是一台戏,它形象地反映了乡镇工作中的宅基地困局。由于存在着事实上的宅基地流转,“一户多宅”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存在,乱占地建房、多占地建房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缺乏科学的规划,村庄向外、尤其是交通便利的地方急剧扩展,形成村内旧房无人住、村外新房争

相建的“空心村”现象。另外,乱圈乱占的现象也十分严重,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随着农(渔)业税,耕地占用税.耕地开垦保证金的取消,解决好宅基地管理问题已成为乡镇国土资源所工作的当务之急。

三、在下步工作中,着力强化“二种意识”,加强一个“职责”

为破解上述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具体要树立“二个意识”,加强一个“职责”。

(一)增强节约集约用地意识。

为切实保护好和利用好国土资源。绝不能以无序和过多占用土地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坚守土地保护“红线”目标任务,积极盘活闲置土地,努力调整改善用地结构。

(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意识。

要进一步规范征地工作,坚持征地听证、公告制度,督促落实各项补偿安置政策措施到位,确保被征地群众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完善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安置协调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加快被征地群众社会保障、征地安置纠纷调处制度建设,解决被征地群众的后顾之虞。

依法行政案例教学范文6

目前很多专业的教师和学者都在研究如何改革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教学方法,大部分学者都在探索案例教学法,也有学者创立了更新颖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教学方法改革应该进行以下突破:

(一)改变教师单方面的灌输模式,适当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老师和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角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属于公法序列,它具有自己的课程特色,且该门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基础知识没学好,那么在学习行政行为和行政救济的相关知识时会很吃力,会碰到知识的衔接问题。因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纯理论教学部分,往往会进行灌输式的讲授,这种方法既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当然我们也不能为了营造好的教学气氛,盲目的运用课堂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因为行政法的部分基础理论本身具有的严谨性,要求我们要认真的进行梳理和归纳,呈现给学生,学习这些知识就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归纳总结,不必过分的强调课堂气氛。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行政法与我们的生活实践密切相关,因而学好行政法,不仅要完整的掌握该门课程的基础知识,更要能将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正确处理日常生活中运到的与行政法相关的各种问题。为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英美国家的法律诊所式教学,以社区为依托,让学生走入社会,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立法律援助中心,以此搭建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真实案例的平台。同时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集中到法院、检察院和律师事务所实习,接触真实的案件,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三)充分发挥模拟法庭、法律援助中心的作用和效能,为学生所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目前法学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就是虽然在校认真学习了法学的相关基础知识,但是毕业工作后,并不能及时的适应现实的工作岗位,很多人要在工作的过程中继续学习很长时间,才能独立处理各种问题。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和重视,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方法,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探索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式。为此笔者认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模拟法庭和法律援助中心的作用,不能只当做摆设,要让学生充分接触真实的案件,以真实的办案程序和方法处理各项问题。

二、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教学模式探索

笔者结合自己的多年教学实践,针对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以期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教学改革提供一点参考。

(一)模块教学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虽然内容非常庞杂,但是还是有自己的课程体系,笔者将该课程分为以下五个模块,即行政法理论概述、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既分模块进行教学,又注重各模块之间的关系,由于行政法的基础理论知识与行政行为和行政救济密切相关,所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梳理清楚模块之间的关系。由于每个模块都具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的采用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比如行政法理论概述和行政主体部分,运用较多的是归纳总结法和对比分析法,侧重于梳理清楚基本理论知识,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而行政行为部分较多的运用案例教学法、热点问题评议法和课堂讨论法。行政诉讼部分则运用模拟法庭进行实训。模块教学法的具体操作环节是:(1)梳理本模块的知识体系,定位本模块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2)分析本模块在本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清与其他模块之间的关系;(3)教师按照本模块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的系统讲解;(4)归纳总结本模块的知识结构,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并针对前沿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完成一定的作业任务。

(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法学专业常用的教学方法,但是对于本方法的运用形式不同,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会不同。通常情况下,绝大数教师在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时,案例都是起到辅的作用,最常见的形式就是以案说法。教师运用讲授法讲解国家的法律规范、法律制度和法律原理,在肯定这些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举几个案例进行佐证。这种形式的案例教学目的只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法律基础知识,不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判断能力。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其他形式还有以个案推出行政法理的形式和以案件诘难法律规则的模式。教师通过案例导入的形式,先举出几个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行政法理的结论。或者教师列举一些案例,利用这些案例对当前行政法存在的问题和法律漏洞进行诘难。这两种模式仍然没有发挥案例的最大效能,无非都是为了说明一个肯定性的结论或者否定性的结论。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的最高价值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特别是现实存在的争议性问题和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启发式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一个案例只是为了说明一个法理知识,那么这种案例教学法的价值只是为了得出一个肯定的结论,它就没有发挥出案例教学法的最大效能,因而我们在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时,同样要认真思考运用案例教学的具体模式,发挥出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