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行业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机械行业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机械行业分析

工程机械行业分析范文1

关键词:机械;现状;发展

经过多年的迅速发展,特别十五”期间,中国机械行业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在国内和国际上已取得一定地位,从业企业在市场、资金、人才和技术等方面都初具特色,为中国机械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我们仍要对行业形势及企业自身发展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机械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是至关重要,它很大程度上牵制和引领着中国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方向,因此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分析国内外机械的发展趋势对我国机械行业的影响非常重要.

一、我国机械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机械生产大国,但离机械强国的距离较远,一方面国产机械产品的技术、质量距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行业的生产集中化程度差,企业经营效率仍低,自主开发能力和企业盈利能力差距大,还缺乏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品牌。虽然经过多年的市场经济的引导,通过引进技术、与跨国公司合资和合作生产,在技术要求上力争贯彻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产品质量水平有所提升,但是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仍处于二流水平,现实不容乐观。作为市场核心因素的产品技术质量上看,问题还很严峻,主要表现为可靠性差,寿命低,早期故障多;从产品的市场包装看,外观造型呆板,设计单一;这些来自产品的低恶因素,导致工程机械产品的市场反应差,在国际市场上其占有率相比发达国家差别较大。 同时,部分工程机械行业由于仅限制于国内市场,在量上大做文章,使生产的机械产品存在产能过剩的危机;尽管“十五”规划的实施,使产能过剩逐渐降低80%以下,但20%的过剩产能仍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它不仅暗示着国内企业的效益低下,也指示了国内企业所面临的企业生存及优化发展的困境。所以工程机械行业的长远发展依然得从产品技术质量着手,工程机械作为技术含量很高的机械产品,它的质量水平受制于国内整个经济技术水平。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已逐步融入全球一体化的经济范畴,实施全球采购已成必然趋势,在国家“十五”优厚内部环境以及国际大熔炉的大好时机下,我们应该完全有条件在短期内把中国工程机械产品的质量提高一步,加快对工程机械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这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二、国内外工程机械发展趋势以及相应措施

先进的制造业是将物料、能源、设备、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制造资源通过先进的制造技术,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先进的制造过程转变成人类需求产品的行业。因此,面向21世纪的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是:(1)精密化。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技术、微型机械是现代化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包括精密和超精密切削加工、磨削加工、研磨加工以及特种加工和复合加工三大领域。纳米技术己在纳米机械学,纳米电子学和纳米材料技术得到了应用。 (2)自动化。自动化技术不但提高效率,保证产品质量,还可代替人去完成危险场合的工作。在末来的自动化技术实施过程中,将更加重视人在自动化系统中的作用。 (3)信息化。信息、物质和能源是制造系统的三要素。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信息投入,己成为决定产品成本的主要因素。制造过程的实质是对制造过程中各种信息资源的采集、输入、加工和处理过程,最终产品就是信息的物质体现。 目前工程机械发展总的趋势:发展快,水平高,工程机械产品向着系列化、模块化、大型化和微型化方向发展;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而且这几个方面高度交叉融合,彼此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环保节能新技术将得到推广;可靠性、安全性、舒适性、将得到高度重视;面向工程机械产品生命周期的系统设计将广泛采用、面向施工工艺的研究将不断加强。工程机械发展正由动力革命变成控制革命,由液压手动控制发展为机群集中控制,电气设计由仪表检测、断电器控制发展到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产品的发展走过了从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发展到机器人化的过程。

三、我国机械行业应采取的措施

面对国内外机械行业这些发展趋势,必然导致市场竞争更为激烈,自身的发展尤为重要。目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企业为数纵多,可规模较小,近几年在政策的调控下,尽管行业中兼并、重组、联合已有较大进展,但是行业的利润空间仍然带来了不少自主出击的中小型企业,它们采取一系列变化无常的运行机制,加剧了市场恶性竞争,无法形成一股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现在国际工程机械行业重组联合兼并之风日盛,跨国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产品品种齐全,销售网络遍布全球,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我们不抓紧行业结构调整,不把企业做强做大,不减少内耗并规避无序竞争,就不可能与这些跨国公司进行同台竞技.在产品结构调整上,应先内市场需求进行,再发展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品。对于原已占有市场的优势产品,要增加新品种,以满足不同地区和气候的工作环;要缩短产品开发和更新周期,减少重复建设项;产品开发要着眼于国际市场水平和国内建设项目以及农村发展的需要,多做用户调研和市场分析;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开拓国际市场已成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战略,我国工程机械的发展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增加产品的技术质量,加强各行业的融合,发展适合我国工程建设的机械,同时着眼于国内外机械行业发展的趋势,提高我国机械行业工程产品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尊秋,邓爱民,李万.现代工程机械].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1-5.

[2]皮钧.工程机械的技术发展动 [J].工程机械,2003,11:27-32.

[3]张金工程机械发展的思 [J1.工程机械,2001,12:26-28.

[4]加快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J1.工程机械,2003,12

工程机械行业分析范文2

【关键词】工程机械;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

1工程机械新技术在道路中发展概述

1.1发展现状

当前的工程机械行业形势,不知广大中小企业是否会“心有戚戚焉”,自2011年一季度之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持续在低谷中徘徊,行业增速大幅下滑,下游需求骤降使得企业回款压力剧增,即便是三一、中联等行业龙头也开始陷入资金链紧张困境,更不用说实力本就有限的中小企业了,于是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在生死线上挣扎。“面对低迷的市场形势,中小企业要应对的困难不仅仅是资金紧张这么简单。”所以拓宽产业链,别将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比如沿着行业链上下游扩张;通过挂靠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来渡过难关。提高工程机械的整体性能,还包括使用寿命、技术含量和自主知识产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2发展趋势

1.2.1产业趋向国际化

近来,越来越多的工程机械企业开始设立零部件生产线,从这些动作中,我们隐隐看出他们打造黄金产业链的勃勃雄心。一般来说,企业拓展产业链,不仅可以在内部实现优势资源重组,获得更为丰厚的利润,获得巨大的规模效益,还能树立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因此,很多工程机械企业打造黄金产业链的热情,即使在行业低迷时期也不见减退。工程机械企业花样百出,矢志不渝地在这条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不得不说,拥有核心配套件生产线,对于主机生产厂家来说,也有一定益处。然而,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

1.2.2 产品趋向多元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及审美意识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变化。购买商品时,已不再局限于其内部质量和性能的满足,而把外观质量作为又一重要选择标准。新顾客对产品的第一映象就是外观,而且这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他的选择和购买意愿。即使对于老顾客,他也会考虑外观质量。工程机械产品也如此。实际上,作为顾客,如果发现产品外部未售出前就有锈蚀,映象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想,“表面”状况如此,“里面”就不屑说了。为此,国内外工程机械厂家在使产品内部质量不断提高和完善的同时,还要致力于使产品外观质量不断改进和完美,不但让用户用起来顺心,还要让顾客看起来顺眼。但随着国内企业与国际市场不断接轨,国外产品大举进入。

1.2.3操作趋向绿色化

节能减排一直是现阶段所有学科专业的主题,工程机械领域也不例外。随着环保部新推出“最严”产业政策,高消耗、高污染的工业行业将被重点治理,意味着这些行业将备受挑战。火电、钢铁行业会率先受到制约,立即开始执行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而石化行业、燃煤工业锅炉项目尚有一点缓冲机会,待修订完善的排放标准,并按照标准设定在现有项目过渡期满后,再执行特别排放限值。

2.应用实例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繁重建设任务,我国的深基础工程面临综合化、深层化、数字化发展趋势,其规模之大、难度之高、数量之多,都已居世界前列,深基础工程及其施工设备领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主机企业大举进军配套件市场,与配套件企业争夺市场,是的配套件企业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举一个例子。今年3月14日,由柳工股份公司与康明斯公司合资组建的广西康明斯公司正式投产运营,生产的首台L9.3升非公路用发动机成功下线。装载机所用发动机在某种程度上将实现“自给自足”,而与之合作的发动机厂家销量,势必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3.工程机械在道路中新技术应用

3.1电子、机群智能化技术

机械行业信息化的发展与展望:第一,机械行业的信息发展脉络。第二,机械行业信息化发展特征。第三,行业信息化发展国内外对比分析。第四,机械行业信息化发展展望。机械行业信息化发展脉络,主要是随着行业发展而发展的,也就是说他的脉络主要基于行业的发展脉络进行展开。机械行业整体的发展脉络主要是从产品走向市场再走向服务。在20年前机械主要还是以产品为中心,那个时候是在商品经济时代。在那么一个时代信息化的发展主要是围绕产品来转,他的信息化重点也是围绕着产品来研发、来开展。所以那个时候的信息化的工作重点在CAD、生产的自动化、产品的自动化,在那个时候是当时的工作重点。机械工业是我国最早运用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行业。七十年代中期我们机械产业的自主开发成功,第一个是CAD系统,那个时候的CAD系统是机床联动用的。到了八十年代,进一步围绕CAD组建开发和研究。这是我们在20年前的发展脉络。接下来是10年前,也就是说90年代以后到了2000年左右这个时期,我们进入到以市场为中心的市场经济时代。在这么一个时代里面行业的发展开始关注管理,从管理要效益这么一个时期,所以ERP、生产过程管理、办公自动化是当时的一个主流。

3.2混合动力技术

目前工程机械进行的工作大多繁重,因此也大多使用动力较大的燃油燃料,同时还具有较大的排油量和动力输出,尽管满足了生产所需,然而也大大增加了成本消耗;基于此,专家提出将混合动力技术引入到工程机械当中。其基本理论是在发动机输出动力的时候,会有混合动力系统将多余的动力进行能量转换,并保存下来。在工程机械抵挡行走或者待工前进的时候,便可消耗这部分能量,从而摆脱对发动机的依赖。主要包括串联和并联系统。

3.3无人驾驶技术

近年来,工程机械的外观更注重美学设计、车身的流线设计,达到了机器和环境的和谐。目前我国有关工程机械产品排放的要求一直比较宽松,这使得市场上充斥着大量高排放产品,已经成为了目前我国环境的沉重负担,因此,业内人士呼吁国内工程机械行业走环保之路,那么环保工程机械又怎样才能成为2013年的发展主流是工程机械产品人性化设计,工程机械无人驾驶技术一直具有外形粗放的特点,驾驶室的优良视野,大大提高了机器作业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通过远距离微机操作或者智能操作,使工程机械在不适宜人类工作的环境中进行工作。

3.4节能环保技术

节能环保技术是工程机械产品所用材料的再循环利用。环保行业空间释放,加强保材料应用、清洁能源使用等方面的技术,对工程机械的节能减排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国环保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环保装备制造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1年全年实现产值1304.59亿元,工业销售值1269亿元,同比增长31%,产销率97%。截至2012年9月,环保设备累计产值为1203.48亿,同比增速达到15%。根据国家《“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环保规划》)预测,到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4.5万亿元,年增长率20%。环境保护产品和设备、资源综合利用、环境服务三大领域发展空间极大。环保产业中四大子行业如大气脱硝、污水处理、固废处理以及环境监测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十二五”期间其投资额也呈现翻番增长。从政策制定上来说,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和百姓关系最密切,或将是政策优先关照的领域。

3.5虚拟样机技术

对工程机械产品整车或者机构进行设计分析、运动分析、受力分析以及制造分析。一个整体产品被回收后拆解,进行清洗、修理或更换已破损的部分,然后在有需要的地方进行技术更新,最后再将零部件组装成成品,打上新的识别码和序列号,成为一个新的“生命体”。在这一过程中,一个发动机会被拆成上千个零件,有的零件可以用五六次,有的则可以永远重复使用。因此再制造绝不仅仅是维修和改造,而是升华到一个新台阶。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国内工程机械的市场保有量已超过500万台,到2015年,工程机械年销量将达到100万台以上。按照机械设备的寿命周期,预计到2020年,每年的工程机械报废台量预计将高达120万台。另外,机械设备单件来看,工程机械零部件单位价值高,修复价值大。这些内在因素都将驱动再制造产业在我国发展。

4.结尾

工程机械具有广泛和深入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基于此,本文着重对这些方面进行介绍,并对工程机械的发展提供借鉴的意义。

参考文献:

工程机械行业分析范文3

关键词:工程机械智能化;信息化

前言

进入 21世纪,网络信息化、计算机智能化在工业技术领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现代化的机械工厂,从材料的输入,装卡定位,机床启停,参数调整,切削加工,工件拆卸,到运输均可实现全数字化、全自动化,无人值守;一辆普通轿车可以装备数十个微计算机控制单元,定速巡航控制、自动空调系统、数据总线通信控制、路径导航、远程定位通信服务系统以及车载影音系统等,这些部件的核心是计算机微控制器,计算机微控制器通过传感器感知外界动态信息并接受驾驶员操作指令,通过内部核心控制策略进行智能分析判断,输出控制指令,准确、及时地控制执行元件做出响应,达到理想的控制目的。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快速更新,给各种传统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工程机械行业也不例外。

1.工程机械技术发展现状

1.1国外现状

一直以来,国际市场上工程机械技术产品由美国、日本、西欧、俄罗斯等国际大型企业集团所垄断。美国的卡特彼勒公司是生产工业推土机等工程机械的专业生产公司,很早就对传统的机械液压传动工程机械进行新技术开发,围绕高效率、低成本为核心开发出了大型化、液压化、机电一体化的履带推土机,在国际工程机械行业占据主导地位。推出的D4R系列工业推土机,设置有标准的降低废气排放装置、采用液动电子喷油装置、先进的标准模块冷却系统、可控转速风扇、新型电子离合器、制动器转向系统和计算机监控系统等新技术。它生产的新一代Cat3516柴油发动机安装有HEUI(电液控制的燃油喷射装置)以及ADEM(先进的柴油机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外载荷的大小有效地控制发动机的功率与转速,从而降低燃油消耗及尾气排放,减少噪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卡特彼勒公司在装载机上安装了SITC(转速变速集成控制系统),取消了方向盘和变速操纵杆,将转向和变速操纵集成在一个操纵手柄上,并采用简单的触发控制开关和换挡用的分装式加速按钮,极大地简化了操作。

1.2 国内现状

20世纪60年代起步的国内工程机械行业一直在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中稳步发展,自80年代初分别从日本小松制作所引进162kw和235kw履带式推土机制造技术;从瑞典阿特拉斯公司引进液压凿岩机和露天、井下两类凿岩机台车技术;从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签订了引进履带式推土机、轮式装载机、轮式集材机等3大类主机制造技术以及工程机械用柴油机、液力变矩器、动力变速箱、驱动桥、“四轮一带”等一系列关键基础部件制造技术;一机部与建设部分头引进液压挖掘机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全行业共引进100多项国外先进技术,生产企业发展很快,制造工艺水平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新开发出了产品类别比较齐全的系列产品。同时工程机械行业12个大型骨干企业联合,以引进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的技术项目为开发对象,从柴油机、传动部件、运行部件到推土机、装载机等主机,组织“一条龙”式的消化吸收,重点是提高自行开发水平。

2.工程机械智能化与信息化的主要方向

工程机械信息化与智能化是指在工程机械中应用信息集成与智能控制技术,使工程机械具有一定的自我感知、自主决策和自动控制的功能,可归类于工业智能机器人范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施工项目大型化的需求,新一代工程机械不仅需要实现集成化操作和智能控制,而且需要将它们组成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机群协同控制系统,以获得项目施工的高效、低耗,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项目施工任务。工程机械产品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工程机械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工程机械的智能化:工程机械利用工程机械集成信息,应用计算机微控制器,通过传感器感知外界动态信息并接受司机操作指令,通过内部核心控制策略进行智能分析判断,输出控制指令,准确、及时地控制执行元件做出响应,达到理想的控制目的。相关智能控制包括;发动机智能控制、传动系统控制、调平系统控制、整机热管理系统控制、计量系统控制、空调管理系统控制、车载影音娱乐系统控制以及各种工程机械专业核心控制。

工程机械的信息集成:工程机械的信息包括售前信息与售后信息。售前信息是指产品销售之前,其自身所有的相关信息,是产品品质的先天因素;售后信息是指产品销售之后,在各种外界条件(如使用、运输、存储、保养与维修等)下的相关信息,是产品品质的后天决定因素。如果工程机械的售前信息与售后信息得到有效集成并方便读取,对于机器的使用、管理、故障诊断与维修维护、寿命预估、二手转售评估、按揭销售风险管控、租赁管理等将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准确,可保证相关各方利益。

3.结语

工程机械智能化与信息化,是计算机、微电子、自动控制、网络技术及多传感器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的集成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升,不断发展。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给包括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在内的传统行业的智能化控制、信息集成提供了许多改进的方向和模式,对于行业的整体技术进步具有推动作用。工程机械的技术更新发展,很多方面都与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直接或间接相关,相信随着现代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工程机械也将不断得到技术提升。

参考文献:

工程机械行业分析范文4

关键词:节能环保;工程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

机械行业的发展水平是反映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逐步发展,各行各业不断取得进步。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我国与世界逐步接轨。比如,机械行业借助先进的技术逐步朝着自动化方向迈进。机械产品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改变了行业以往的发展模式,虽然加快了发展速度,但是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因此,节能环保是当前机械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需要重视的问题。

1在机械设计中添加人性化因素

近年来,我国发展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而在机械工程行业也需要遵循这一理念。在机械设计上,必须要重视人的因素,添加人性化设计因素。人性化因素主要是为了提高人操作与使用机械的安全性与舒适度,为操作人员创造良好的机械设备操作与使用环境。1.1舒适驾驶室的设计。在机械设备的使用中,驾驶室是主要的操作区域,很多操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长时间处于此环境。为了给驾驶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必须在驾驶室的设计上添加人性化设计,满足驾驶室操作的安全性、便捷性与舒适性要求。驾驶室的舒适化设计为驾驶员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提高有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使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发挥其岗位职责作用,避免驾驶室设计的不科学导致驾驶员的工作效率低下现象。1.2外观的设计。在机械设备的使用上,由于有关的操作人员要长期面对相应的机械,因此机械外观的设计极为重要,直接影响操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人性化角度着手,需要在机械的外观设计中添加一些温馨的元素,如外观颜色、标牌、造型等的设计,尽可能调节操作人员的情绪。1.3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随着技术的进步,机械设备设计中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是关键,直接影响机械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如果机械设备运行中存在各种运行故障,会造成能源消耗等。因此,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可以降低设备故障概率,保持机械设备良好的运行状态。在自动化设计中,要将计算机系统与机械设计相结合,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提高控制的安全性。1.4可靠性的设计。在传统的机械设计中,可靠性往往较低,导致在机械设备的使用与操作中常常出现各种问题,如设计体系不完整、零件频繁更换等。如果机械设计中的可靠性不足,就会导致机械设备在运行中存在各种不稳定因素。一旦机械设备使用中出现问题,操作人员会在设备操作中极为小心,往往无法发挥机械应用的作用。因此,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中,人性化设计需要提高机械设计的可靠性,提高机械运行与使用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避免造成资源浪费。1.5系统的设计。机械设备在长期运行中往往会受到灰尘等的影响,导致设备的有关零部件不能正常运行。因此,为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在机械结构设计中需做好防尘设计,避免灰尘等进入机械内部。系统是很多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械设备的运行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此系统的设计上,要以安全性为基础,节约设计成本,如可以设计定时定量的自动注入系统。

2优化低碳环保工程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

2.1材料的选择。在传统的工程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中,材料选用没有考虑节能环保因素,使得设计中应用的材料多为不可回收材料。这些材料的应用虽然可以满足机械设备设计的总体要求,但是无法实现回收利用,一旦机械设备报废,就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为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在工程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上要重视材料的选择,从节能环保的角度着手,尽量考虑材料的节能性质,选用可回收、可利用的材料。这种材料使得工程机械的环保效益较高,即使机械设备报废,依然可以回收利用这些材料,实现了材料的循环利用,发挥了材料本身的价值,符合当前机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近年来,在机械行业发展中尤其是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上,要加强对有关结构件材料的选择,尽量选用环保材料构建,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2.2电机的选择。工程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电机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角度看,电机的使用效果与质量直接决定了工程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的质量与效益。在节能环保理念下,有关的设计人员应尽量选用环保型材料电机,使得电机具备较高的节能环保效益。电机是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结构件,设计人员在该设备的选择上应尽量选用公害小、废气排放少、油耗量低的电机设备,并要保证电机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处于标准范围,避免噪音污染。对电机运行而言,由于有些人们意识不到噪音问题的危害,使得有关的设计人员在电机的选择上没有充分考虑噪音问题,带来了严重的噪音污染,不利于节能环保的实现。因此,在电机选择上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尽量降低电机使用中的噪音,维持机械良好的运行状态。2.3技术的改进。工程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中,技术是决定设计科学性的关键。先进的设计技术能够改善机械使用中的噪音与振动等问题,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在传统的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中,设计人员往往不注重对噪音与振动等问题的解决。人们长期处于噪音与振动的环境下,对健康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先进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善了环境,也为人们创造了更良好的环境条件。在机械系统的运行与使用中,有关的设计人员要重视对液压系统的保养与改进设计,定期对系统加以维护与保养,避免液压系统运行中出现故障等。综上所述,技术改进是解决工程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问题的根本途径,技术的改进能够提高机械系统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使其设计更符合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

工程机械行业分析范文5

[关键词] 工程机械;生产计划;TOC约束;能力平衡;生产排程

1 工程机械行业的现状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国外的技术、资金、产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工程机械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局面。竞争要求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快、产品质量高、价格低、交货及时、服务好。而这些市场竞争的特性又与企业管理的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密切相关。如何缩短差距,提升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竞争力,成为摆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企业研发、生产、供应链、营销、服务和财务管理等活动,构成了一个企业管理活动的价值链。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管理职能之中,计划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生产计划则是企业计划管理中的重点,因为生产计划管理可以创造出企业最优的生产力。但是,由于行业不同,生产计划具有明显的行业特性。比如,制药、薄膜、化工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与工程机械企业就有巨大差异。工程机械企业的生产模式是典型的离散制造模式,其生产计划具有明显的行业特性。

工程机械企业的离散制造模式的特点是:产品品种多,仅徐工集团重型有限公司一个企业就有近200种产品;生产批量小,每批订单1~40台不等;产品复杂,一个产品的零部件有3 000多件;生产周期长,大型设备单台套生产周期长达半年甚至一年;工艺复杂,包括磨、切、钻、铣、焊接、喷砂、油漆、装配等多道工艺处理;组织生产难度大,既有自己组织生产,又有大量采购,还有很多外协加工。自己加工生产时,各分(子)公司下设若干个生产分厂,生产流程布局、工位划分、工作中心的合理设置,都是生产计划的关键因素。再加上上千家供应商、几百家外协厂,内外生产节拍的衔接,对于计划管理都是巨大挑战。

面对如此复杂的离散制造管理,在纯人工管理条件下,生产计划的管理模式落后,成本计算不准确,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业务流程不合理,业务流程的管理和控制不规范,随意性大,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数据化的管理,管理的优劣因人而异,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上述特点使生产管理非常困难,生产计划与控制根本无法有效指导生产。

2 工程机械行业生产计划管理特点和现状

工程机械行业的生产计划是生产管理活动的中枢,是生产系统运行管理最基本的日常工作,正确与有效的生产计划管理是提高生产有效性与经济性的根本保证。对生产进行计划管理是企业实现内部科学、系统、有效管理最重要的环节,对降低制造成本起着关键作用,是企业实现精益生产的基础。

工程机械行业经常无法准时交货,更多的交货期满足都是依赖库存出货,企业往往开足马力拼命生产备足库存,订单波动、产能不均、计划失控成为很多工厂的顽疾,计划形同虚设;但客户的计划常常变更,即便库存很高,也常常无法满足客户需要,太多的紧急出货,常常缺料;产序失调,招致人、机、设备、物料配合不佳,质量无法保证,退货量太高,太多的跟催,太多订单无法整批出货……经常不能如期交货,最终客户流失,企业损失惨重,其根本原因是计划管理没有完全到位。

现行生产计划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很多企业的生产计划是一个静态的、分散的、不连续的、按台套的计划,不能进行合理的通用件合并,缺乏科学的计划政策、批量政策、储备政策、提前期等生产计划参数。由于计划方式落后,造成很多企业的生产周期长,库存在制品储备高,流动资金占用大,不能准时交货,多数企业执行月计划,滚动计划,计划较粗,上下工序缺乏精确的衔接,由于在制品、库存、物料定额数据不及时,不准确,计划的准确性差;由于计划管理不周,造成生产不均衡,零件成套率差,不能按时交货,生产调度工作量大,天天抢缺件,这些是大多数工程机械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考察了很多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论企业上ERP还是没上ERP,车间里、装配线上、加工线上的作业计划、生产过程的调度和管理仍然是在用最初最原始的那种老方式——多数时候是人的经验,有时候是感觉在起作用,加上少量的以Excel为工具的报表运算,虽老虽笨但是有效。ERP功能再强、管得再宽似乎也管不到这里。结果,表面风风火火的ERP与企业最关键的运转过程发生了断层,从这个断层衍生出来的一大堆问题成为众家ERP难解之死结。最关键的是,企业生产调度是对企业最底层的生产资源——人员、设备、场地、配送等,按照它们的能力进行合理安排。但是上层的ERP无论干什么事情都不去考虑这些资源和它们的能力,或者假设生产能力无限,或者按照一个人为定义的瓶颈资源进行简单四则计算,这种简单计算很难满足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的要求。

3工程机械企业生产计划模型

针对工程机械行业生产计划管理的特点,企业必须考虑在保证满足销售需求的情况下,生产计划如何均衡;如何和供应商计划协同;如何快速变更计划;如何提高存货周转率;如何和配送方协同,既能降低整个供应链的库存,又能在正确的时间内,配送方把物料按指定的数量送到指定的地方,生产订单量大,为现场报工带来困难,进而影响计划的准确性和成本核算的准确性,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这一连串的疑问对ERP系统生产计划提出挑战,ERP系统很难完全满足这种计划模式,解决这些难题,必须开发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插件”。所谓的插件,就是从ERP系统取数,处理完毕,写回ERP系统的“增强功能”。这些增强功能不会变更ERP系统核心逻辑,也不会影响系统标准产品的升级,只有这样才能把这一连串的疑问逐个解决。

3.1 工程机械行业生产计划管理系统

以徐工集团生产计划为例,徐工集团设置了3层计划体系,分别是销售滚动计划,主生产计划(MPS)和物料需求计划(MRP)。销售滚动计划主要指导长期采购件计划,主生产计划主要指导零配件加工和总装计划,而MRP计划主要指导供应商送货计划(如图1所示)。

3.1.1 销售滚动计划

工程机械行业必须建立滚动销售计划的模式,主要包括两方面事情:一方面,要设置合理的滚动销售计划的时间跨度,考虑到部件采购提前期和总装提前期,设置不同的时间跨度,比如当前一个月的计划要细分到周,后面两个月的计划,可以明确到月;另一方面,要定义合理的滚动计划的对象,比如在当前的一个月内,计划对象必须是具体型号的车,而后面的两个月可以明确到车型,从而实现基于车型的滚动预测。

3.1.2主生产计划模式

销售部门做完滚动销售计划后,总装工厂得到销售部门的计划。但该计划不一定是可以落地的计划,生产部门通过TOC平衡交货期以及工厂生产能力和配套厂能力,做到工厂生产均衡,并对销售滚动计划进行能力模拟,物料可用确认等,最终把滚动销售计划中的周计划变成可以执行的到天的计划(如图2所示)。

3.1.3TOC运算逻辑应用

约束理论 (Theory of Constraints,简称TOC),是以色列物理学家高德拉特(Eliyahum Goldratt)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其最优生产技术(Optim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 OPT)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进入90年代,Goldratt 又在TOC基础上发展出用来逻辑化、系统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Thinking Process, TP)工具。因此,TOC既是面向产销率的管理理念,又是一系列的管理工具。 约束理论体系可以用图3表述。

TOC的核心理念是指任何系统至少存在着一个约束,否则它就可能有无限的产出。因此,要提高一个系统 (任何企业或组织均可视为一个系统)的产出,必须要打破系统的约束。任何系统可以想象成由一连串的环所构成,环与环相扣,这个系统的强度就取决于其最弱的一环,而不是其最强的一环。同理,也可以将企业或机构视为一条链条,每一个部门是这个链条其中的一环。如果想达成预期的目标,我们必须从最弱的一环,也就是从瓶颈(或约束)的一环下手,才可得到显着的改善。换句话说,如果这个约束决定一个企业或组织达成目标的速率,则必须从克服该约束着手,这样能在短时间内显着地提高系统的产出。

工程机械行业运用TOC,是由于TOC有一套思考的方法和持续改善的程序,称为五大核心步骤。这五大核心步骤是:

(1)找出系统中存在哪些约束。

(2)寻找突破这些约束的办法。

(3)使企业的所有其他活动服从于第二步中提出的各种措施。

(4)具体实施第二步中提出的措施,使第一步中找出的约束环节不再是企业的约束。

(5)回到步骤1,别让惰性成为约束,持续不断地改善。

工程机械企业运用TOC理论,就是运用OPT的9条生产作业计划制订原则,即:

(1)不要平衡生产能力,而要平衡物流。OPT认为生产能力的平衡实际是做不到的,必须在市场波动这个前提下追求物流平衡。所谓物流平衡就是使各个工序都与瓶颈环节同步,以求生产周期最短、在制品最少。

(2)非瓶颈资源的利用水平不是由自身潜力所决定,而是由系统的约束来决定。所谓约束即瓶颈(也称瓶颈资源),是指实际生产能力小于或等于生产负荷的资源。这一类资源限制了整个企业产出的数量,其余的资源则为非瓶颈资源。

(3)资源的利用(Utilization)和“活力” (Activation)不是一码事。“利用”是指资源应该利用的程度,“活力”是指资源能够利用的程度;“利用”注重的是有效性,而“活力”注重的则是可行性。

(4)瓶颈损失1小时,相当于整个系统损失1小时。

(5)非瓶颈上节约开1小时,无实际意义,只是造成了相关设备的闲置,不能提高产销率。因为瓶颈制约着产销率。

(6)瓶颈制约了系统的产销率和库存。产销率是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来并销售出去的量,即通过销售活动获取金钱的速度;生产出来而卖不掉的产品,只能是库存。

(7)转运批量可以不等于1,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应该等于加工批量。OPT把在制品库存分为两种不同的批量形式,即转运批量(指工序间运送一批零件的数量)和加工批量(指经过一次调整准备所加工的同种零件的数量)。

(8)加工批量不是固定的,应该是随时间而变化。

(9)优先权只能根据系统的约束来设定,提前期是作业计划的结果(不是预先设定的)。

TOC运用到工程机械企业生产计划时运算逻辑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看出工程机械企业必须先进行能力配套,再进行物料配套,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存货周转率。瓶颈计划是控制供应链生产节奏的关键,就像是音乐会的指挥。要提高存货周转率,那么瓶颈后不允许留取库存,留取库存就是降低存货周转率。瓶颈前必须有库存,但必须控制量,过大也降低存货周转率。那么非瓶颈计划要完全服从瓶颈计划,要服从指挥。

工程机械企业的ERP计划只能通过MRP来解决物料齐套性,因而必须在MRP运行之前,先进行能力齐套约束检查,从而保证计划的可执行性,这对于任何一家工程机械生产企业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

3.1.4物料需求计划(MRP)

主生产计划确认后,系统将会对主计划运行MRP,系统根据整机部件的采购提前期,自动生成供应商的预测交货计划(forecast delivery schedule),该预测交货计划可以是滚动的,从而用以指导供应商的生产及配送计划。而基于ERP系统,可以实现对交货计划的每天更新,确保供应商适时了解总装厂的主计划变化情况(如图5所示)。

3.1.5工程机械行业生产主计划运行模式

工程机械生产主计划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销售中心根据经销商反馈,制订滚动的销售计划:一方面是销售中心的紧急插单或进出口公司的销售订单,生产主计划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采购计划的准确程度,即配套供应商能否均衡生产。同时,主计划不同时段计划的对象不一样,离当前时间越近,计划的对象越具体,反之,计划的对象往往是机型。

生产主计划经过产销协同确认后,MRP根据材料明细清单,考虑库存、已订货、在途物料,对主计划内容进行计算。此时,ERP系统将一个滚动的送货日程表给配送单位,送货日程表是一个用于指导配送方计划预测的依据。送货日程表的时间可以是前细后粗,即前面明确到天,后面明确到周或月的格式。

根据生产累计提前期,生产主部门把主计划转为生产顺序计划(即上面的计划行),明确了生产线的上线顺序。

生产顺序控制系统 (Sequence Controlling System, 简称SCS),根据生产线的上线顺序,考虑到生产线的生产节拍和配送物料的配送节拍,生成JIT配送指令。在JIT配送指令中,可以明确送货时间到分钟,它的主要作用是用于指导配送执行。

配送方根据配送指令送货,总装厂按配送指令收货,减少收货的动作,加快收货处理的时间。

根据配送指令的收货明细,可以形成供应商的开票明细,供应商根据开票明细,进行开票,形成应付账款。

在生产执行时,对生产进行报工,系统自动确认相关的人工和机器成本,与产品成本核算关联。

整机生产完以后,凭ERP系统中的发货单,将产品发运给经销商,ERP系统自动结转销售成本,财务根据发货单,进行销售开票,确认应收账款。

转贴于

3.2 生产排程

有了能力平衡,有了按照TOC理论计算出的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应该很好了吧?其实不然,对于指导具体生产来说,这还是差得很远。现在我们以一个假想例子来说明。

ERP系统计算出了一套生产作业计划,即为所有生产资源安排工作的作业计划。现在,由一个有经验的车间老调度员来判断这个ERP计划系统是否可以用的,他将如何做?

首先,他会逐一检查每个工序的时间安排,看它们之间的次序和逻辑关系是否符合企业生产工艺的逻辑关系要求;其次,他会观察这个计划中对每个资源的安排是否合理,有没有一个时间内同时干两件事冲突的情况发生;最后,他还要看在计划时间内物料能否及时供应。只有当他确认没有这些问题之后,他才会认可:这个计划已经是一个“可行”的计划了,也就是说,照此计划一定可以完成生产任务。

但是,还有一个关键的事情,老调度员根据自己习惯的做法,手工制订了一个作业计划,他把这两个计划一对比,发现问题了。手工的计划可以8个小时完成全部工作,而计算机的计划需要9个小时。或者手工计划可以在8:00完成而计算机的计划要在9:00点完成。原因在于:计算机对某几个工序的顺序安排虽然可行但是不合理,而老调度员根据长期经验早已清楚此时安排工序应该哪个先、哪个后、哪些并行比较好,结果可以得到更短时间完成的计划。这是一种优化安排,而计算机没有找到这种安排方法,所以计算机给出的是一个“可行”的,但是“不是最佳”的计划。理想中计算机应自动计算出一个比手工计划更好更优化的排产方案结果,指导人如何工作。这样的软件才能体现出“企业资源计划”的威力。否则,不能满足最优化排程的生产计划,在企业生产中还是无法代替手工。

这个例子凸现出了一个世界性的关键技术瓶颈:一个生产过程可能有无穷多种“可行”的安排方式,但是必须从中找出一个“最优”的计划,即使不能达到最优,起码要比人的手工计划更优,这才是一套车间或工段可用的生产计划,否则企业还是用不起来。

找出“可行”计划的难度已经很大,找出“优化”计划的难度更大。不仅要处理错综复杂的约束条件,还要从几乎无穷多种满足约束的可行方案中找到优化排程方案。怎样才能找到这种优化的计划?这是ERP系统共同面对的真正瓶颈问题,没有ERP系统可以完全解决,企业自己只能开发出适合自己的生产排产模型,这需要根据企业的产品特点、生产节拍、交货期、工艺路线、资源情况等条件,进行排产,下达生产指令,使用哪些资源、加工时间及加工的先后顺序,以获得产品制造时间或成本的最优化。

实际生产环境是变化的。加工路径:在实际生产中,作业的加工路径可能需要动态改变;随机事件和扰动:比如设备损坏、加工操作失败、原料短缺、加工时间/到达时间/交货期的改变等;每个产品的生产批次的经济批量是不一样的,新产品与老产品生产方式和时间都差距很大,把这些变化的TOC约束因素也要考虑到生产排程模型中,这样开发出的生产排程插件才能更加灵活实用。

3.3 配送管理

制订了科学的生产计划和排产计划,但是,所有的单据靠人工输入,数据输入滞后1天的时间,导致信息不能JIT。许多的信息要人工记录,未能及时准确地进入系统,没有按照节拍来送货,这个问题不解决,会极大地影响“生产计划和制造管理”,其结果是系统和实际作业两张皮,反过来会完全影响到MRP运算,计划再科学,考虑再周全,也是无法指导整个生产体系的。因此,人工数据采集成为生产计划的“瓶颈”。

装配车间调度提前一天JIT CALL计划(装配生产顺序),配送方可以了解配送计划。根据JIT CALL,在配送前(通常是半天,视生产线节拍),配送方生成本次配送的明细(即配送指令单),按配送指令明细内容,把货送到指定的总装工位。总装车间根据配送,确认实际收货数量,进行收货,提高收货处理速度。财务部门根据总装确认的收货明细,和供应商结算。

有了配送的管理,在生产执行层面,大大简化了仓库管理人员、供应商和车间接收货物人员在系统中的操作;在生产管理层面,建立了装机顺序、装机顺序下达、配送指令、配送指令收货的一整套体系,优化了总装车间和内部配送方及外部配送方的信息沟通,同时降低了装机顺序不可执行的风险,从而彻底解决最后的“瓶颈”,提高了车间作业效率,降低了供应链存货,有效保证了生产计划在执行层面的操作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参见图6)。

综上所述,对于工程机械行业的生产计划管理,目前很难有成熟的ERP系统完全满足这种多品种小批量、产品工艺复杂、生产计划灵活多变、典型离散制造的特点,解决工程机械行业的生产计划管理这些难题,必须根据TOC约束理论,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和所选ERP软件,开发必要的增强插件,逐一解决各环节的“瓶颈”,弥补ERP系统不足,增强生产计划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主要

[1][美]艾利·高德拉特.关键链[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美]艾利·高德拉特.绝不是靠运气[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美]艾利·高德拉特.仍然不足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4][美]艾利·高德拉特.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工程机械行业分析范文6

【关键词】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打草谷;专业建设

一、“打草谷”的历史由来

《辽史·兵卫志上》中记载“人马不给粮草,日遣打草谷骑四出抄掠以供之”。这种无专门的后勤保障,靠军人自筹给养,掳掠民间粮草财物的方式,被辽人称作“打草谷”。

二、国内工程机械商家的特点

工程机械具有使用分散、流动性大、露天作业多、工况恶劣等特点。汽车商是“坐商”,而工程机械商是“行商”,故障维修在现场进行,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人员配备、维修工具、配件供应等受限,销售由直销转向制模式。用户服务内容包含售前咨询服务、售机培训服务、售后维修服务、回收利用服务等。

同时,中国工程机械商家还有以下特点:

1.商规模普遍偏小,接待来宾程序简单

在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初期,当时的政府机构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尚未深入,真正精通经营管理的高水平经商人员较少,商一般都是由工程机械产品的维修和零部件销售个体户组成。通常情况下,这些人员的工程机械行业市场知识、企业经营运作知识以及接待顾客的经验比较缺乏,经营规模很小。行业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工程机械商每家的人员数量基本集中在100人以下,在200人以上的少之又少。

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作为重庆市第二大城市,是重庆“一圈两翼”中重要一环,目前拥有工程机械企业30多家,大多是重庆、四川的分公司或办事处,员工人数都在50人以下。除去南昆工程机械有专门的门卫之外,其余的公司都是租用的临街门面,只有接待人员,因此外来人员进出比较方便,只要跟前台打个招呼便能进入到办公区,甚至接触到公司的领导。

2.故障维修现场进行,售后人员多处于出差状态

工程机械的保养和维修都是在户外进行,只有大修的时候才用拖车拖到维修车间进行。因此,售后服务人员大部分时间处于出差状态。通常是早上8:00~9:00(每个公司规定不同),所有的工作人员到公司集中,由售后部经理分配任务,然后分头准备乘车到维修现场,一个师傅负责一个客户,所乘车辆多是皮卡或者微面,除了放一些资料、配件,一般情况下还有2-3个位置可供乘坐。工程机械行业的维修师傅大多文化水平不高,有很多都是由汽修转行过来的,只要跟这些师傅处好关系,就会有机会随他们外出维修。

3.市场空间巨大,对人才求贤若渴

2010年工程机械行业销售收入达到4367亿元,其中出口金额103.4亿美金,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400多家,其中主机厂710多家;专家预测,2015年国内销售规模将达到9000亿元,主机产品国际需求量将达到2100亿美金,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将达到260亿美金,成为世界出口大国。工程机械经历了2011年的动荡发展,在2012年将进入缓慢发展期,据预测,在2012年,工程机械行业会增长12%。随之而来的,就是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大批的销售和售后人员,同时由于业务范围的扩大,很多企业也开始注重员工的综合素质,而从社会上引进的员工显然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三、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基本情况

全国开设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按照社会、行业、企业、市场需求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在:

(1)虽然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但是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还有差距。

(2)课程体系学科性偏强,实践与理论教学比例还远远不足,在这样的体系下培养出的学生距离企业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还有一定差距。

(3)实训设备数量不能充分满足“理实一体”教学和专业发展需要,实训环境与职业情景还有一定差距;工程机械维修设备比较昂贵,即便是一台报废的小型挖掘机,也要卖3-5万元,如果是驾驶用新机器的,就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除了工程机械商开办的培训学校,一般的高职院校是无法满足该专业实践教学要求的。

(4)专业教师欠缺,尤其是具有相关资质的实践指导教师更是凤毛麟角。本行业的工作人员工资水平普遍偏高,如果学校要聘请他们来任职,待遇上达不到要求,是很难请得动的。

四、打草谷在专业建设初级阶段的应用

开设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学校,如果在实训设备以及师资上无法满足教学要求的时候,不妨试一下“打草谷”战术,或许能在专业建设的初级阶段给予帮助。

根据工程机械行业的特点,在学生入校之初便给他们下达一些任务,比如:参与本专业的市场调研,争取跟某家企业搞好关系,跟随某位师傅外出维修等等。

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了他们的社会能力,如果碰到合得来的师傅,便有机会外出维修。出去之后,还是要积极主动,开始的时候是帮师傅递工具、板螺丝,之后就是和师傅一起拆卸、更换零部件,在此过程中,学生就可以直观的了解到相关工程机械的构造、原理,时间长了,一些简单的维护保养也可以做得来。

因此,这就是“打草谷”的第一个获益之处,满足了学生的实践需求。

其次,在跟师傅关系处好的同时,也有机会见到单位的负责人,如果学生做的好的话,师傅也会在领导面前美言几句,同时,这个行业人才需求量很大,因此,完全有可能被企业看重,希望毕业后留在企业,成为企业的员工。这是“打草谷”的第二个获益之处。

第三,虽然说很多维修师傅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看到本专业的学生是如此的好学上进,心里也会对学生所在的学校产生好感,这时再由老师出面邀请他们做外聘实训教师,虽然待遇不高,但是可以在周末或者晚上丰富他们的生活,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众多的师傅的里面,还是会有几个能够说动的,这对于专业建设已经足够了。

第四,这时长远的目标,如果学生就业了,工作状况良好,业绩突出,那么,企业的领导就会注意到学生所在的院校,同时考虑到本行业人才紧缺的情况,企业便会着手考虑与学校的合作。这时,校企双方就可以坐下来,慢慢探讨校企合作的具体措施了。

综上所述,如果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在开设之初,各方面条件有待进一步优化建设的时候,是可以考虑“打草谷”战术的。当然,作为专业发展来讲,没有自己的设备、自己的师资,仅靠“打草谷”是不行的,长远之计还是要切实做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与合作企业开设订单班或者联合办学,校企双方优势互补,在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等多方面展开合作,做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这才是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脱脱等.辽史·兵卫志上.

[2]郝雷,吕鲁建.浅谈工程机械商的售后服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