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财务报表审计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财务报表审计报告范文1
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经济学分析审计报告是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报告使用者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就可以使用,因此不便采用供需模型进行分析,基于此我们仅分析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关系(假设审计市场是自由竞争市场,被审计单位均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注册会计师靠提供审计服务来获得收入,为市场上该业务的供给方,被审计单位通过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而获得最终产品审计报告,支付审计费用,为市场上该业务的需求方。假设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而只有财务报表审计时的供需《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规定,被审计单位在接受财务报表审计的同时可以接受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审计,由于由同一家事务所进行两种审计的成本必然小于两家事务所分别审计的情况,所以整合审计是必然趋势。整合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之外需要增加一份关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审计报告,付出了更多的成本,承担了更大的风险,必然要提高审计费用。由于审计成本增大,同样的审计费用,在整合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将提供更少的审计报告,所以供给曲线向左较小范围的移动。与此同时,由于注册会计师提供了更多的服务,从源头到最终产品都合理保证了财务报告信息质量,因此被审计单位披露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的同时披露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就向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传递了其经营管理有效、公司发展前景较好等消息,所以被审计单位更愿意接受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此时需求曲线应向右进行较大范围的移动。同时提供两种审计报告市场的审计费用和审计报告的供需曲线的交点为A′,A′B′C′的面积为审计报告市场的总剩余,所以整合审计增加了审计市场的总剩余。点A′在点A的右边,说明审计报告的供需量增加了。
二、整合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可行性分析
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中必须保持超然的独立,客观公正地对审计对象发表意见。财务报表审计是最常见的审计业务,财务报表审计从两权分离开始发展到现在,已经趋于成熟。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是近期才兴起的业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日期企业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虽然二者在范围、方法、程序等多个方面是有所区别的,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实质上是“脱胎”于财务报表审计的,二者在诸多方面是有共同之处的,因此财务报表审计的工作经验可以用于执行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这样才能解决目前内部控制审计执行过程中的成本过高的问题。但是目前对整合审计的具体操作方法准则并没有明确规定,只是原则性的指导。二者的相通之处,正是整合的关键之处,全面深入了解这些联系,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整合审计的作用。
三、整合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实施
困境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在职业判断力和专业胜任能力等各方面对注册会计师都有更高的要求。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在表现形式上并非单纯的财务数据,而是具体的业务活动,是多个动态过程的集合。因此要对该过程予以审计,并实现预期的目标是有相当难度的。在财务报告内控审计中,会限制一些被强制执行的实质性程序,其原本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于应对重大错报风险起到实质作用的。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中可以执行的程序种类比较有限,所以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要求很高。例如,在编制审计计划时,由于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与公司的具体经营性质、规模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关系,格式化的审计计划在该业务上是行不通的,需要高度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能这样才有可能识别出财务报告内控中的重大缺陷。并且此后每次审计,注册会计师一般都要编制新的计划,因为内部控制或者内控的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变化。此外,依据《审计指引》规定,注册会计师需要对内部控制以及公司管理层编制的内控自评报告提供双保险的鉴证意见。虽然指引只要求注册会计师对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情况进行审计,但是对那些可能存在重大缺陷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也要保持关注。对于相当领域的内部控制,如生产安全的内控、产品质量的内控等方面,多数情况下是在注册会计师知识、技能以及工作经验之外的,此时其他相关领域专家的配合鉴证就是必不可少。另外,有的控制从表面看来与财务报告无关,但细入分析,这些控制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指引的意见实质上加大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要求其能够合理保证企业所有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四、整合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推进策略
(一)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计划整合
对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准则允许分而审之,也可以由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但是,《审计指引》建议将二者整合进行。从成本效益的原则,本文也建议应该由同一家事务所同时进行。因此,项目组成员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的同时,可以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予以并行审计。财务报表审计安排方面可细分为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中,根据对企业基本环境和情况的了解,制定审计计划,确定工作范围、审计的责任和资源的分配。对于上述两者,审计计划的制定都是首要的。同时在过程中,都被着重要求了对于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以及相关内控等重大事项的了解。在制定整合审计计划初期,注册会计师应就某些事项在内部控制与财务报表方面有无重大影响以及会以何种方式影响审计工作做出判断和评估。同时,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还应重点识别、评估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舞弊风险。因为被审计单位舞弊风险比较高的话,那么内部控制极有可能被舞弊所规避,而没有得到有效执行,这样可能导致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风险导向的审计思想贯穿在审计计划之中。财务报表审计中,审计计划是一个贯穿审计过程始终的指导性思想,会随着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而不断得到修正,如果项目组成员实施审计的过程中发现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其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决定是否需要修改审计计划。
(二)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过程
整合对于具体的风险评估程序,财务报表审计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在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了解与评价方面是有明显差异的。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在评估有可能引发财务报表错报风险时,深入了解企业内控整体风险,确认业务层面有关的流程和控制。并在此时对企业层面内控予以评价。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同,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过程的始终都应当贯穿风险评估的理念及思路。在风险评估程序完成之后,财务报表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就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予以初步评价。如果预期内控是有效的或者仅靠实质性程序不能获取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那么注册会计师需进一步对其实施控制测试。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获取的有关控制执行状况的证据可以在内控审计方面予以进一步利用,但要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合理保证需要更加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因而单凭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控制测试期间所取得的证据是绝对不够的。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进行进一步的审计也是非常必须的,进一步审计的过程可以在实质性程序之后实施。
(三)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结果
企业财务报表审计报告范文2
关键词:民间审计 财务年报 问题
民间审计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最早的民间审计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审计制度也越来越完善。民间审计和国家审计是我国审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审计在企业经营和运行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顾名思义,民间审计通常指的是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接受当事人的委托,审计有关经济组织的有关经济事项,并收取相关费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企业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逐步改善,企业内部制度不断完善,民间审计在企业运行和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民间审计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进行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如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提出企业财务报表存在的相关问题,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企业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是反映企业一年财务情况和财务运行的书面报告,是外界了解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企业运行现状的主要途径,一般包括企业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企业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相关附表等。当前国内市场中存在一些企业审计情况不真实,审计不及时,企业经营信息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极大的影响了企业财务年报的审计工作,企业财务年报审计报告的真实性有所降低。企业财务年报需要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经济事项进行及时反映,提高企业财务年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民间审计角度下企业财务年报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年报民间审计独立性不高
当前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师素质参差不齐,会计师素质对审计工作存在重要影响。有些会计师在对企业财务年报的审计过程中独立性较差,部分会计师受利益驱动,利用各种关系承揽业务,甚至降低职业道德标准,追逐经济利益,不惜低价恶性竞争,损害民间审计市场的正常有序发展。企业财务年报民间审计的独立性亟待提高。在审计过程中,存在会计事项虚假的情况,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财务年报进行审计的时候自愿替审计企业编制会计报表,在发现企业财务年报存在漏洞时,不但没有及时披露,反而擅自替审计企业修改财务年报。许多民间审计工作和被审计企业之间无法实现独立,反而结成“利益共同体”,使得审计工作的真实性遭到外界质疑。
(二)财务年报审计委托事务所审计工作不到位
审计机构在对企业财务年报进行审计时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影响审计工作质量。部分审计机构为了拉拢客户,美化审计结果,审计工作程序存在“形式化”问题,这对审计结果造成了非常不利的负面影响。我国审计事业发展迅速,在各审计单位中的审计人员职业素质各有高低,一些规模较小的审计机构会计师职业素养不高,专业胜任能力较低,在审计企业财务报表的过程中,缺乏应有的职业审慎以及合理的职业怀疑态度,不能准确判断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合理性,难以发现企业财务年报的漏洞和问题,这就对企业财务年报审计工作的质量造成了不良影响,使得企业财务年报的审计结果存在虚假和不确定性。
二、企业财务年报民间审计问题的对策
(一)确保企业财务年报民间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一方面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民间审计机构在对企业财务年报进行审计时应该保证自身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如实审计企业财务年报,按照我国审计工作的有关准则对企业财务年报进行科学规范审计,提高审计责任和风险意识。企业自身必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财务管理,规范企业的财务工作,使得企业内部财务工作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提高企业财务工作质量。通过内部控制和内部审核制度,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与审计工作相互呼应,共同促进企业财务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建立健全民间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
作为我国企业审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审计发挥着重要作用。制度的建立可以规范企业财务年报的民间审计工作,法律法规是企业财务年报民间审计的重要保障,法律法规的建立能够有效监管审计工作的进行,对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进行监督和管理,对于审计中存在的违法现象进行惩处。健全民间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通过严格执法,对民间审计工作进行规范管理,防止企业财务年报审计工作中出现不轨行为,提高企业财务年报民间审计工作的质量,从而确保企业财务年报审计过程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提高企业财务年报编制信息的真实性
企业财务年报编制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亟待提高,这不仅对财务年报的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对企业的正常经营运行也造成不良影响。提高企业财务年报编制信息的真实性需要企业自觉遵守财务年报编制准则,建立一套编制财务年报的内部控制程序与制度,如实编制企业财务年报,提高企业财务年报信息质量,全面反映企业经营的财务状况,只有通过这个途径,才能保证企业财务年报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保证审计机构出具客观公正,真实有效的财务年报审计报告。
总之,民间审计是我国当前审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审计机构要坚持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强化审计工作的法律意识,认真谨慎,出具真实合法的企业财务年报审计报告。
参考文献:
[1]孙德芝. 中小企业财务报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审计月刊,2008年第1期
[2]张理. 我国民间审计风险成因分析[J].价值工程,2012年第6期
企业财务报表审计报告范文3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审计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1-0129-02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主要是指通过对企业的内控制度进行审查和分析评价,从而对企业内部的控制有效与否给出判定。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企业将面临更多、更大的风险,因此加强其内部控制审计势在必行。一、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内部控制审计制度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产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必然性,是经济发展的产物,适应了社会和企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既可以对内强化企业管理过程,又可以对外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有利于全面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便于直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当前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在管理方法和措施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成为企业面临的又一难题。内部控制审计是对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进行审计,可以被称为内部控制的控制,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次审计,将有利于从制度上约束企业的内部控制,也将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二)实践意义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是内部监督和控制的关键环节,可以协助组织辨别及评估重大风险的披露,有利于改善风险管理,防范企业风险,减少漏洞,也将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并最终提高企业或组织的内部管理水平。内部审计有利于评价和改进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体系,但要完成该使命,内部审计人员则需要充分了解企业或组织的内部控制制度。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进行审计时,往往要根据企业的内部控制体制来确定审计的范围、审计的重点以及审计中所需要采用的方法,具体在于观察企业内部控制体制是否健全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程度。而内部控制制度系统的健全和有效程度是确定审计范围、重点和所用方法的重要依据。如果某企业的内部控制较好,则该企业所提供的资料就会比较可信,审计人员也就不需要进行全面而详细的检查了,可以把精力放到如何提高组织的效益上;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完善或者没有很好地得到执行,则审计人员需要进行详细和全面的检查,这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不能够将精力集中于提高组织的效益上。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
2011年10月11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为我国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提出了更具体、明确的指引,为深化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在我国的研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但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技术环境的发展变化,我国内部控制审计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一)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法律层次相对较低
我国关于内部控制审计的制度主要有《审核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基本规范》和《审计指引》。虽然有这么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但是所有这些制度的法律层次较美国SOX法案明显偏低,不具备足够强大的威慑力和影响力,原则性意见和指导性规则较多,但可操作性不强。并且通过《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与《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关于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的形式对比分析看出,均是四个形式:标准型,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否定意见以及无法表示意见的报告形式。这也使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时,容易将其与财务报告审计中内部控制审计相混淆,无法正确区分两者.无法保证内部控制审计的真实意义,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内部控制审计范围、目标、程序不够明确
首先,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直接决定着审计的质量、成本和责任,决定着审计的可行性。为了遏制内部控制的各种可能的外部性,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尽可能多的附加信息,促进被审计单位全面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内部控制审计应当以整个内部控制为审计范围。但是,由于内部控制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边界。其次,内部控制审计目标不是很明确。内部控制审计目标决定着审计的范围、审计程序的选择与运用、审计意见的表达、审计质量的衡量和审计责任的界定。目前相关审计准则尚未对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做出明确规定。最后,内部控制审计程序不明确。为了确保内部控制审计能够为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提供合理保证,相关审计准则必须明确内部控制审计应当实施的审计程序,否则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就无法保证。但是,由于内部控制审计实施时间不长,加之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概念尚未得到清晰的厘定,尽管国外内部控制审计已有一些实践经验,并从中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审计程序,但是这些审计程序依然是不系统的。
(三)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的审计工作重视不够
在很多案例中,注册会计师审计之所以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错误和弊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被审单位的业务流程缺乏深入的了解,忽视了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审计这个环节。在会计师事务所中,合伙人对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过程中要求最多的就是进行了多少实质性程序,而很少过问是否进行了控制测试,以及如何进行的控制测试。所以,大多数审计人员对待控制测试的态度多是可有可元,或应付了事,一般都是照搬去年审计底稿,或者直接询问公司财务人员来填制底稿。对内部控制审计重视不够,审计仅仅是在核对数字之间的沟稽关系,审计工作还停留在较低阶段,而没有真正实现风险导向审计。
(四)内部控制审计成本和效益匹配问题
事物都存在两面性,人们对于内部控制审计的态度也是双重的,有支持内部控制审计的,也有持反对态度的。内部控制审计支持者们指出,内部控制审计有助于风险导向下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研究,提高企业内部监督的有效性,降低高管舞弊的发生,进而提高财务报告的合法公允性,因此必须进一步促进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相反,内部控制审计反对者们认为,内部控制审计必然会增加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成本,对内部控制审计的结果在提高公司财务报告可靠性方面持有怀疑态度,认为当前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成本和所带来的效益不匹配。三、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措施建议
(一)规范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方法和程序
虽然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对于内部控制审计的工作方法和程序有了适当的指导,但据不完全统计,注册会计师依据配套指引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不同的事务所或不同的项目组执行程序仍然大有区别,可见指引不足够规范,需进一步详细明确丁作目标、工作范围、工作程序,这样才会大大减少内部控制审计的可操控性,一定程度上降低内部控制审计风险。
(二)健全内部控制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针对内部控制审计这一新业务,会计师事务所首先应积极开展相关专业研究,加紧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审计的业务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制定和运用审计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规范服务标准,建立与企业、行业专家的专业合作机制,以保障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顺利开展。其次要制定相关业务人才培养和储备方案,加强注册会计师核心能力的培养,加大培训投入,逐步改善注册会计师知识、能力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以适应内控审计这一新业务的需要。会计师事务所要建立健全一套严密、科学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并把这套制度推行到每一个人、每一部门和每一项业务,迫使审计人员按照专业标准的要求执行,保证整个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
(三)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
由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非财务数据,更多表现为业务活动,对其进行鉴证并希望实现合理保证的目标是很困难的。因此,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胜任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完成控制测试后,注册会计师需要评价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并根据内部控制缺陷程度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意见类型,其中缺陷评估是内部控制审计最困难的方面之一。鉴于各个不同公司、不同缺陷具有自身的特征,评估缺陷的任何方法都需要依赖高度的职业判断。注册会计师应积极参加职业培训和后续教育,有计划地参与那些与个人和事务所目标相一致的培训项目。同时还应该有意识地多与其他审计人员交流执业经验,或向专家请教,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判断技巧。
企业财务报表审计报告范文4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核;管理鉴证;符合性测试
所谓内部控制审核,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就被审核单位管理当局对特定日期与会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认定进行审核,并发表审核意见。这是我国注册会计师的一项新业务。长期以来,人们把内部控制评价作为一种科学的审计方法,运用于报表审计工作而开辟了审计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但随着人们对内部控制重要认识的深入,对内部控制进行单独评价及报告的需求出现,人们的认识也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出具会影响财务报表审计意见的可靠性上升到呼吁管理鉴证准则的出台,本文拟对这一发展过程进行探讨来揭示其发展的动因。
一、美国内部控制审核业务的发展
美国传统的独立审计都是以财务信息为对象,以公认会计准则为指南,对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分类和表述作鉴定证明。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对季度会计信息、内部控制、预测等信息的需求变得越来越明显,独立审计的业务范围从财务鉴证扩展到管理鉴证已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曾任SEC首席会计师的伯顿教授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1980年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现代企业数据的种类越来越多,因而会计职业就需要提供不同种类的报告,审计需要对这些报告的可信性给予确认,未来将更强调会计师提供的评价和分析服务,以及内部控制的评价和报告,审计师的基本产出也将不限于对会计报表是否满足公认会计原则所写的审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在美国的发展脉络可从美国民间职业团体制定的准则和程序中得到体现。
1953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出版的《注册会计师手册》中提出一个新建议:在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的意见中,应包括一个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意见。这一建议引起争议,许多人指出:对内部控制在审计报告中加以评价容易引起误解,会降低财务报表审计意见的可靠性。
1978年,美国审计师责任委员会建议管理当局应提供内部控制报告确认管理当局对财务报告的责任,并要求管理当局对控制系统进行评估。其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内部会计控制特别顾问委员会采纳了这一概念。1979年,美国证券委员会提出一份《管理当局内部会计控制的报告》,建议要求企业提供内部控制报告并要求审计人员加以审核。但是却接到众多的反对意见,最后只得收回该项建议。
针对于此,70年代,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审计程序说明书第49号———内部控制的报告》中把在审计报告中是否需要说明内部控制的权力交给了管理当局。这使得如何表达对内部控制评价的意见成为一个更加突出的问题。
1980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在《审计准则公告第30号———内部会计控制的报告》中指出:为了表示意见,注册会计师必须审查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审查既可独立进行,也可以结合财务报表审计进行。可见《审计准则公告第30号》采取了折中的态度,反映了实际中人们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与审计报告二者关系的认识发生了转变。
1986年,针对公认审计准则本质是审计按公认会计准则编制的历史财务报表,若把非历史财务报表鉴证也放进去,显然不利于这种新鉴证业务的发展。审计准则委员会与复核服务委员会因此联合了不受审计准则公告约束的“鉴证准则”。这标志着独立审计向包括内部控制在内的鉴证领域扩展的现实。
1987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指出,投资大众有权要求了解管理当局对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的责任程度以及这些责任的解除,而这些责任并不能很好地传递给投资者。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观点很重要,因为内部控制是编制财务报告,以及更广意义上是整个受托责任系统的基础。该委员会要求所有上市公司都应在其年度报告中提供内部控制报告,并提供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估。对此,1989年,美国审计总署曾建议审计人员报告内部控制,只是最后未形成最终提案。
199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利用法》,这一法律规定:所有资产大于20亿美元的,金融管理当局必须对内部控制结构的有效性进行声明。同时要求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当局的报告进行验证。
1993年,审计准则委员会将1986年的鉴证准则及其他几份准则汇编成《鉴证业务准则第1号———鉴证准则》,同年,审计准则委员会还先后颁布了《鉴证业务准则第2号———与企业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报告》和《鉴证业务准则第3号———符合性鉴证》。
实践的发展告诉我们,对内部控制进行单独评价及报告这一业务的开展从最初的有争议到呼吁相关鉴证准则的制定是因实际需要而发生的。独立审计的业务范围从财务鉴证扩展到管理鉴证,除外部政府的推动力外,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管理责任的变化,当财产所有者将财务会计以外领域的责任(如组织、计划、政策等)委托给财产经营者时,财产经营者自然要承担起履行上述方面的经济管理责任,相应的,独立审计鉴证的内容也要随之变化。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进行审核并发表意见,将有力于提高财务报告质量,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使管理舞弊和财务报告操纵更加困难。
二、我国政府对内部控制审核业务的推动力
我国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再加上市场经济发展时间不长,因此,实践中还没有产生进行内部控制鉴证的强烈要求。然而,西方国家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市场经济要想正常运作,独立审计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内部控制鉴证就不再只作为审计程序的一个步骤,而是能够独立存在,与其他审计鉴证并驾齐驱。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性,并积极努力地塑造了开发、研究内部控制的宏观环境。
企业财务报表审计报告范文5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审计 对策
一、中小企业的特点及相应的财务审计问题
(一)所有者与经营者统一
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是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制企业,它的所有者不多,通常只有一个人。企业所有者往往亲自经营管理企业的日常事务,具有很大的决策权。
中小企业管理者权力集中,他的态度会对企业财务审计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他审计意识淡薄,仅是把财务审计当成一项例行公事,或者觉得财务审计是项费钱、耗时又毫无价值的活动,只是迫于法律要求才进行的,他就很难通过审计以全新的视角看待自己,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在审计过程中他也会不积极配合,使一些审计需要的重要材料数据难以得到,审计效果大打折扣。
中小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利益高度相关,或者就是同一人,他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为了规避税收,可能会指使会计人员采取舞弊手段,增加财务报表误报和漏报的风险。
(二)会计记录简单,信息不完整
中小企业应该保留尽可能完整的会计记录以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自身的需要。但是,因其规模、人力、物力有限,只雇佣很少的人单独从事会计记录业务,录用的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比较低,缺乏充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没有正确编制提交财务报表的能力,会计记录较简单。由于缺乏可靠的财务信息,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也不及时。
这种较简单的会计记录可能会导致财务报表审计中会计记录不精确或不完险的增大。会计信息的不完整使分析性程序在审计计划阶段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作为替代,审计人员只能对总分类账或可用的其他会计记录进行简单的复核。
(三 )会计信息失真
一方面中小企业财力有限,聘用的会计素质低,会计人员由于自身业务水平的限制,不能正确处理会计信息,对一些会计凭证的填写不规范,不准确,导致财务混乱,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业主为了逃避国家监管、偷税漏税,故意指使会计人员采用种种舞弊手段,而中小企业任用的会计大都是和自己有亲属关系或是兼职会计。亲属与企业主有利害关系,在账务处理上听从业主,导致会计监督失去作用,弄虚作假的事情常有发生;兼职会计不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根据业主提供的凭据做账,在做账过程中任凭业主支配。
会计信息是财务审计验证的主要对象,会计信息失真会对审计产生重大影响。财务审计假设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是可验证的,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是正确审计的基本要求。审计人员需要根据正确的财务报表的财务数据记录和汇总才能在合理的时间、人力和费用范围内取得足够的证据并得出有效的结论。如果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存在行为,审计人员在正常的审计程序实施后是难以得到与事实相符的审计结论,致使审计人员已无法履行其职责,这会加大会增加财务审计的难度,提高审计风险。
(四)有限的内部控制
中小型企业出资结构单一,在初创阶段,都是业主作为决策者,决策随意性大。有些中小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实际中执行力度不够。小型企业一般规模较小、业务活动和会计记录相对简单,通常难以实施适当的职责分离,可能不存在能够被审计人员识别的控制活动。
不少事务所主观的认为小型企业不可能存在完善的内部控制。因此多数事务所在审计时基本上不执行内部控制测试,而主要依赖实质性测试程序,如函证、分析性复核等,导致对内控制度的评价多流于形式,程序简单,范围也受到限制。
(五)持续经营问题
小企业对机会的利用反应非常快,但这同时也降低了它们对不利因素的抵抗。由于自身的特性以及受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竞争和行业变化的影响大,抵御风险的能力很低,小企业普遍很脆弱,生命周期受到质疑。
而财务审计是在假设是假设企业能持续经营的前提下评价编制会计报表合理性,审计人员只有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进行审计评价之后,才能判断企业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合理性。企业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财务审计难度,导致了审计风险。
二、对策
(一)加强管理者的审计意识
通过知识讲座的形式或审计人员直接跟管理者沟通,让管理者认识到加强企业的审计工作不仅是国家监管机构和法律的要求,对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有重大的意义。财务审计不仅可以发现账务的混乱之处,披露薄弱环节,解决存在的问题,堵塞漏洞,还能审查评价企业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寻找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消化不利因素,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调动企业领导者审计的积极性,使其主动配合审计。
(二)加强会计制度建设,提高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是财务审计工作取得预期成果的前提条件。中小企业应该完善财务组织结构,健全并严格执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对资金的支出、回收和使用过程要时刻予以密切关注,采取措施加快资金回笼,防止资金的流失造成损失;同时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强化监督机制,要求各单位负责人必须对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负法律责任;督促会计人员学习和熟悉财务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提高业务能力,掌握单位的经营情况,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
(三)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主要是能够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成果会计帐表、凭证及其它有关资料,它为企业管理人员了解过去、控制现在、预测未来提供重要的数据。会计信息是否正确、真实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决策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目标。
内部审计一方面可以通过自己的监督工作,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督促中小企业管理者和会计工作人员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对企业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客观的会计核算并及时、真实地披露会计信息,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另一方面通过保证与咨询服务,充分发挥其评价职能的作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有关数据和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完善内部审计可以为中小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保证其取得的成果的前提是可靠的。
(四)完善财务审计程序
中小型企业虽然内部控制制度薄弱,雇员分工不明,岗位设置重叠。但对某些关键领域,企业主出于对于日常事务的监督控制和保护企业资产的需要,还是采取了一些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实际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考察是否存在与认定相关的内部控制,如果没有,审计人员必须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以得到充分的审计证据,以将检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在采取实质性测试的时候,要以分析性测试作为补充,通过将企业财务数据与行业数据、企业历史数据等进行比较,以做到对企业业务状况的定性了解。同时所在审计实施过程中,改进审计方法,创新审计技术,以扩大审计覆盖面,提高工作效率;采用统计抽样和判断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以通过调整样本规模提高财务审计的精确度。
(五)出具审计报告时态度谨慎
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是影响报表使用者合理决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审计人员应把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关注作为重要的财务审计事项。在审计过程中密切注意被审计单位的不合理的迹象,如: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濒临破产;主要财务指标恶化等,一旦出现这些迹象,就要提高警惕;当被审计单位出现持续经营不利的迹象时,不管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处理与披露是否公允、全面,审计人员绝对不可以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至少要加强调事项段,提醒报表使用人注意不可验证和不可控制的事项。但是,如果不确定事项的未发生部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不是实质性的,那么注册会计师可以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报告、保留意见报告和否定意见报告。
三、 结论
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整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出具一份行之有效的中小企业财务审计报告,对于规范中小企业发展,满足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需求有重要意义。提高中小企业财务审计质量的关键在获得真实的会计信息和规范审计过程。
参考文献:
[1]魏笑霞.浅谈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8
[2]孙德芝.中小企业财务报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PA审计,2008;1
企业财务报表审计报告范文6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审计;对策
1.中小企业财务审计的特点
1.1所有者与经营者统一
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是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制企业,它的所有者不多,通常只有一个人,企业所有者往往亲自经营管理企业的日常事务,具有很大的决策权。中小企业管理者权力集中,他的态度会对企业财务审计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他审计意识淡薄,仅是把财务审计当成一项例行公事,或者觉得财务审计是项费钱、耗时又毫无价值的活动,只是迫于法律要求才进行的,他就很难通过审计以全新的视角看待自己,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在审计过程中他也会不积极配合,使一些审计需要的重要材料数据难以得到,审计效果大打折扣。中小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利益高度相关,或者就是同一人,他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为了规避税收,可能会指使会计人员采取舞弊手段,增加财务报表误报和漏报的风险。
1.2会计记录简单
中小企业应该保留尽可能完整的会计记录以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自身的需要。但是,因其规模、人力、物力有限,只雇佣很少的人单独从事会计记录业务,录用的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比较低,缺乏充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没有正确编制提交财务报表的能力,会计记录较简单。由于缺乏可靠的财务信息,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也不及时。这种较简单的会计记录可能会导致财务报表审计中会计记录不精确或不完险的增大。会计信息的不完整使分析性程序在审计计划阶段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作为替代,审计人员只能对总分类账或可用的其他会计记录进行简单的复核。
1.3企业经营持续性
小企业对机会的利用反应非常快,但这同时也降低了它们对不利因素的抵抗。由于自身的特性以及受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竞争和行业变化的影响大,抵御风险的能力很低,小企业普遍很脆弱,生命周期受到质疑。而财务审计是在假设是假设企业能持续经营的前提下评价编制会计报表合理性,审计人员只有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进行审计评价之后,才能判断企业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合理性,企业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财务审计难度,导致了审计风险。
2.中小企业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2.1会计信息失真
一方面中小企业财力有限,聘用的会计素质低,会计人员由于自身业务水平的限制,不能正确处理会计信息,对一些会计凭证的填写不规范,不准确,导致财务混乱,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业主为了逃避国家监管、偷税漏税,故意指使会计人员采用种种舞弊手段,而中小企业任用的会计大都是和自己有亲属关系或是兼职会计。亲属与企业主有利害关系,在账务处理上听从业主,导致会计监督失去作用,弄虚作假的事情常有发生。兼职会计不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根据业主提供的凭据做账,在做账过程中任凭业主支配。会计信息是财务审计验证的主要对象,会计信息失真会对审计产生重大影响。财务审计假设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是可验证的,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是正确审计的基本要求。 审计人员需要根据正确的财务报表的财务数据记录和汇总才能在合理的时间、人力和费用范围内取得足够的证据并得出有效的结论。 如果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存在行为,审计人员在正常的审计程序实施后是难以得到与事实相符的审计结论,致使审计人员已无法履行其职责,这会加大会增加财务审计的难度,提高审计风险。
2.2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薄弱
目前我国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往往由一人或几人创建,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一致,因此其经营管理和决策随意性很大。企业主大多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企业主自认为经验很足,不需要繁杂的内控制度。另外,受利益驱使,也不愿意执行内部控制,因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则会有效地防止不合法行为的发生。因此有的即使有制度也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有些企业过于注重业务的扩张,而忽视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在这些企业里,最重要的部门往往是市场营销部门,而应对其监督和控制的财务和内审部门却成了单纯的服务部门。其相关的关键内控缺失,不履行相应的正规手续。还有些小规模企业内控制度尚未建立,更谈不上内控制度的履行。
2.3审计程序简化质量低下
自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重建以来,注册会计师事业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壮大。但是,中小事务所的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各事务所之间通过压价来抢占市场。如有些事务所为了争取客户,主动降价,其实际收费只有规定标准的50%。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成本越高,其利润越低。因此,有的事务所在审计时为了降低成本,采取简化的审计程序,不严格按照审计程序进行审计,有的甚至仅仅根据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一天时间就出具审计报告。如有的企业存货品种多、工作量很大,有的存货还需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等,成本很高。为了减少成本,事务所只是做少量的抽查盘点,有的根本不盘点存货,只复核账表及期末存货盘点表,如相符即确认财务报表上的存货金额。这样的审计质量可想而知。
3.完善中小企业财务审计的对策
3.1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
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是财务审计工作取得预期成果的前提条件。中小企业应该完善财务组织结构,健全并严格执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对资金的支出、回收和使用过程要时刻予以密切关注,采取措施加快资金回笼,防止资金的流失造成损失;同时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强化监督机制,要求各单位负责人必须对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负法律责任;督促会计人员学习和熟悉财务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提高业务能力,掌握单位的经营情况,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
3.2加强企业内部审核控制
通过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及时地发现对企业财务信息及相关经济活动和管理规范中的问题,进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改进企业的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小企业如果规模小,没有能力设立内审机构的,也应该定期聘请注册会计师对企业会计账目和财务报表进行审核,使其发生的错误或舞弊现象能及时被发现,内部管理更加规范。企业也可以指专人定期或不定期对重要业务活动及信息进行审核,这样可以减少重大问题的出现。
3.3完善财务审计程序
中小型企业虽然内部控制制度薄弱,雇员分工不明,岗位设置重叠。但对某些关键领域,企业主出于对于日常事务的监督控制和保护企业资产的需要,还是采取了一些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实际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考察是否存在与认定相关的内部控制,如果没有,审计人员必须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以得到充分的审计证据,以将检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在采取实质性测试的时候,要以分析性测试作为补充,通过将企业财务数据与行业数据、企业历史数据等进行比较,以做到对企业业务状况的定性了解。同时所在审计实施过程中,改进审计方法,创新审计技术,以扩大审计覆盖面,提高工作效率,采用统计抽样和判断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以通过调整样本规模提高财务审计的精确度。
【参考文献】
[1]魏笑霞.浅谈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