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历史知识的汇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历史知识的汇总范文1
【关键词】教学方法归纳教学教学效率建议
历史课作为知识十分丰富的课程,其在高中文科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高中的历史教师而言,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一直都是十分困难的问题。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归纳教学方法逐渐被高中历史教师所熟练的掌握和使用,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归纳教学法起到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归纳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主动性
归纳教学策略作为一种十分科学的教学方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历史课堂中,教师通过将驳杂无比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将不重要的知识剔除,这样十分有助于同学们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记忆。以高中历史教材中的近代史部分为例,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本屈辱史,从1940年的开始,中国陆续经历了第二次、中日、、日本几次战争。这几次战争分别对中国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陆续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对于高中生而言,对这几场战争发生的背景,时间,所签订的跳跃内容,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都是十分重要的。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因此,教师所教学的侧重点十分重要,教师通过将中国近生的战争及其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汇总,便于同学们掌握和记忆。
2、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教师通过将历史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极大的提高了同学们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更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能力。历史知识十分复杂繁多,在面对如此浩如烟海般的历史知识时,同学和老师往往都十分头疼。然而,通过归纳总结法,就将历史知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归结在了一起,给同学们构建了一个基本的知识框架,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个框架自行拓展知识,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高中历史课堂所培养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归纳总结能力。所谓高中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就是能够清楚的将一段文字总结为一个句子。甚至能够将一本历史教材归纳为短短几句话,这样能够使大脑中存在一个基础框架,就好像人体具备了基本的骨骼,学生可以在以后漫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丰富血肉。
二、几点建议
1、多媒体教学与归纳总结教学相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媒介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各样课堂之中。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所教的内容更加形象的向同学们展示,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赤壁之战时,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语言讲授。之后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在网上下载一些关于赤壁之战的视频。在讲课时,通过多媒体来进行放映,这样能够使同学们更加深刻的了解赤壁之战这场战争场面的宏大,刀光剑影的壮烈场面。多媒体教学和归纳总结教学相结合,不仅能够增强同学们对一些历史事件的了解,更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大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兴趣来主导课堂学习。
2、分组讨论,活跃课堂气氛
在以往历史课堂中,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拿着课本照本宣科,甚至在很多历史课堂中出现教师照读课本的现象。这种现象就导致了历史课堂的效率极其低下。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对有关的历史事件进行讨论。甚至教师可以将一些历史事件作为话题,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辩论。例如对曹操的评价,前人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教师可以根据这个话题进行拓展,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辩论会。这样不仅能够活跃历史课堂中的学习气氛,更能够提高学生主动查阅资料,主动学习的热情。在辩论会中,还能够锻炼同学们的思维逻辑,语言组织能力。历史课程作为文化课,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3、将历史知识与时事政治结合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思考
唐太宗云: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展望未来。教师在讲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应该将目前的一些事实要闻和同学们分享。培养同学们将历史发展规律与时事政治共同思考的能力。历史朝代的兴旺衰退是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极大的培养同学们的分析能力,更加有助于其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记忆。
4、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教学相长,作为教师,为了更好的适应教学工作,应该不断的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教育工作。目前很多教师眼光十分局限,在日常工作中忽略知识的学习,导致自身的综合素质停滞不前,甚至在多媒体教学中,很多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多年不换。其知识的陈旧以及教学方法呆板,都严重的影响了历史知识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增强自身文化修养。此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历史文化名著,例如《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等中国古典著名史书,以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素养。
结束语
历史知识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过去,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的内容。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为之努力。归纳总结法作为一种十分科学的教学方式,应该被广泛的应用与历史课堂,更应该被广泛的传播。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历史教学目标的意义与编制.[J]教育学报.2013.03
高中历史知识的汇总范文2
2.尊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教师要全方位、多角度地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性,重视学生的可塑性。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能动主体。教师既要热爱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爱而不纵,严而不凶,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对教育的热爱去感染学生,上课要以情动人。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现有资源,通过对中国的四大发明、长城和其它优秀文化等的介绍,让学生知道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培养学生为祖国建设而努力学习的情感。
3.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习历史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历史教学中,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历史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学习历史有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对历史的学习和探究就能始终保持很高的热情并在其中得到快乐和成就感。因此,在教学中,应运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如精心设计引人入胜的导言和耐人寻味的结束语;运用挂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进行直观性教学;组织开展历史知识的"开心辞典"、本地区历史古迹考察、历史人物集邮、古代钱币展览等课外活动,这既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高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趣的重要途径。
4.战胜挫折,管理情绪,争取胜利
在学习上,许多人会遇到愿望和目标的实现受到阻碍或暂时不能实现的现象。所以说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人都无法避免。面对挫折,有的学生会心灰意冷、一蹶不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通过历史故事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鼓励学生奋发图强,培养学生迎接困难的勇气、忍受挫折的韧劲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教师应教会学生冷静对待挫折,不应把挫折看成是一种打击,而要把它看成是一次对自己的一次考验、一次磨练的机会。要让学生知道挫折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对强者是一笔财富。面对挫折,只要冷静看待,找出遇受挫折的原因,找出克服困难的方法,不折不挠,就会战胜挫折,获得成功。
高中历史知识的汇总范文3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育;效率;策略;更新观念;因材施教;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153-01
在新课改形势下,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被当成教学教育中的大事来抓。
在这种形势下,对于历史新课程的讲授,要求老师更新观念,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民主教学课堂,彻底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效率的教学方法,其实是一门艺术,笔者结合从事教育工作以来的一些工作经验,就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业效率的策略分述如下:
一、 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笔者是教育行员的老兵了,曾长期以传统的方式进行高中历史课程教育,有些传统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有时候不自觉得要用旧有的教育策略来面对新的教材,有时还觉得新教材用得不顺手。
历史新课程标准,从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落实,因此,历史老师必须努力实现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方法的重大转变,才能创造性地实施和推进历史课程。
为了尽快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方针,,笔者付出大量精力加强学习,充分发挥新教材的特点,按新更加着力于学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1. 让学生学会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参予,鼓励学生探讨,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思考。思维能力的提高,是具备创造性的前提。
2. 让学生学会学习。新课程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以学生为主心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并重视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学习。
3.让学生学会生存。新课程的根本精神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换句话说,保证学生能在未来的社会中健康发展,具备健全的人格,是重要前提。
二、 因材施教,采用灵活的教育方法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的,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能“一刀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研究教材,又要研究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事半功倍”。
1.材料学习法。 材料学习法是新课程教学中设置的用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材料得出结论,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观点,让学生经历“发现――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的过程,属于探究性的学习特征,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体现新课程教学标准要求。
2. 小组讨论法。在授课过程当中,老师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讨论,然后汇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予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在合作学习中提高了学习效率。
3.分组辩论法。对于历史上有分歧的问题,采取这种授课方法,使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 事件比较法。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时,运用事件比较法,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地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历史经验来分析现实的问题。
5.传统教授法。教授法,虽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对于难度比较大的知识点,还必须得通过老师的点拨和指导,因为,高中生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历史知识也明显浅薄,有些问题仅靠学生目前的水平还是难以理解的,这样,一方面可以发挥老师所具备的优势,一方面,也可以解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做到轻松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6. 区别对待法。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有的知识面宽,接受能力强,学习兴趣强烈,有的学生反之,所以,作为老师,在教授课程时,要对他们区别对待,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平时的提问和分组讨论时,不能一视同仁,要针对他们的水平给予不同难度的问题,有难度的问题和相对容易浅显的问题要适当地分配给不同类型的学生,如果有必要,要对落后生进行必要的课后辅导,并提倡互相帮带,培养了高中生的合作精神,也使得教学效果得以整体提升。
三、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课堂教育效率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人的思维能力,增加人的记忆力,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大意义。
高中历史知识的汇总范文4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提高;重要前提;有效途径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阵地,是历史教学中实施新理念的关键,搞好历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就能有效推进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就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浅谈一点心得体会。
一、用好新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新教材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教材,通过进一步学习,与同行交流等方式,我发现新教材有许多优点,尤其是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用好新教材,实现三维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前提。
首先,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以历史事件发生、发展来编排的模式,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有较好的知识储备,但由于学生差异较大,对大部分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如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好新教材中的必修及选修课本,要求学生将教材全部准备在手头上。“历史纵横”模块大多生动、形象,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模块链接”能有效补充历史知识及历史背景,有助学生形成对历史事件的整体认识。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①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可参见必修③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这样就能深刻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性,深刻理解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因此,在课堂教学开展前可安排学生自学“学史之窗”和“模块链接”扩展知识面,补充基础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补充一些史料,就会提升教学效果。
此外,新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史料,图文并茂,处理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不用活史料,将会是对教材简单重复,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编者的用意是希望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学习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解释。因此,要求教师要有较高驾驭能力,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良好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把握好课堂节奏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
严谨的课堂结构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要做到这一点,使学生学活历史,主要要注意以下几点。
1.搞好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既严肃又活跃。做到严中有活,活中有严;严而不死,活而不乱。“严”表现在:课堂纪律要严;教师传授知识应当注重准确性,做到史实准确、观点正确,褒贬分明,不可随随便便,信口开河;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对正确答案要予以肯定,对错误的答案要及时纠正。“活”表现在:教师要有亲切的面容,和蔼的态度;穿插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史料、历史小故事,讲述要耐人寻味;更重要的是对历史史实的叙述要有层次感,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既有惊涛骇浪的叙述,更有涓涓细流的描绘。
2.培养学生能力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有人说教给学生的知识等于教给他们“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给他们“乘法”。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历史史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在掌握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比较、概括、归纳、评价某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所以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优化课堂提问,如投石激澜、巧设障碍、扩充延伸、诱导争论、变换角度等等,启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思维的独立性、拓展思维的广阔性、激发思维的批判性、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将学生的思维意向纳入课堂教学的轨道,与教师的思维同步。
3.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处理“疑”与“释”的关系,这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上课时,可多用一些设问句、反问句来设疑,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讲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时,我不是简单地将要点和盘托出,而是提供四则材料,在学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加以点拨提示。当然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和深刻性,不宜过难,也不能过易;不应停留在要求学生用“是”、“不是”来回答上,也不应高不可攀,无从下手,而应难易适度,“跳一跳就能摘得到。”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辅助手段
教学是一门艺术,认真研究了教材,研究了学生就能找到切实可行的教法。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群体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做到“因材施教”。
1.讨论法。讨论法主要适用于原因,影响、评价类型的问题,一般采用分组讨论。学生结合课内外所接触的史实,通过分组讨论,汇总,使其对历史问题有一个更全面、清楚的认识,通过分组讨论,形成一个小组综合意见,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和学习激情,还有利于对某一历史问题有一个更全面、清楚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2.辩论法。辩论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思辨性较强,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会有不同结论,目前史学界仍存在一定分歧的历史问题。如上选修④第一单元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在小结阶段可以组织学生辩论秦始皇的功过问题。在教授第二单元第1课儒家《创始人孔子》一课时,可以举行一个辩论会,辩一辩孔子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到底是“好”是“坏”,还是兼而有之?通过辩论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以及从中感悟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历史结论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